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年限有什么区别?

  视同缴费就是社保认可在没缴社保的那些年,你按照标准1{大部分地区标准是0.6一3)缴纳了社保。主要针对两类群体,一类是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96年开始缴社保,96年前按1视同缴费(如1980年参加工作,那么1980一1995年这16年每年就认为你按系数1进行了缴费),96年后就是实缴,缴多少就是多少。如果缴得少,低于1,那么视同缴费就很有利。如果缴得多,每年都是按最高3进行缴费,则相对吃亏,退休工资比全部实缴低一大截。另一大类就是几年前开始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社保改革,好像是2014年之前视同缴费,后面实缴,这类人员相对于早参加社保的事业单位人员实际上是很吃亏的(例如两个人都是2000年参加工作,工资待遇一样,一个人的单位很早就参加了社保,并按最高档3进行缴费,另一人是2014年才参加社保,并按最高档3进行缴费,则退休时早参加杜保的可拿当年社平工资的80%,后参加社保的退休工资就只有社平的14%十2x26%=66%作为基础养老工资,这差距还是蛮大的,何况还有个人帐户的差距。
  作为一个曾经的人力资源工作者,十分愿意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
  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是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之前的工作年限,并未发生实际缴费。
  实际缴费年限,是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之后,发生实际缴费的年限。
  一、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是指职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时间。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规定,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在职工退休计发养老金时,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
  二、企业固定职工视同缴费年限
  企业固定职工,在实行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制度之前,按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都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
  并且,视同缴费年限,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发养老保险金。
  三、机关事业单位调企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正式职工调入企业后,应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原有的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并未缴费的工作年限,为视同缴费年限。
  四、复退军人、下乡知青
  复员退伍军人、城镇下乡知识青年,被招为固定工人、合同制工人,且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其军龄及下乡期间按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可视同缴费年限,计发养老金时,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五、机关事业单位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的工作年限,并未发生实际缴费,为视同缴费年限。
  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全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视同缴费年限,虽然并未发生实际缴费,与实际缴费年限作用相同,在退休计发养老金时,同样起作用!
  仅供参考。
  免责申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附:养老金计发公式
  养老金=(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x[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x1%]+个人账户存额/计发月数[50岁退休195、55岁退休170、60岁退休139])
  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越吃亏,缴费年限越长越有利!
  二者表面上的区别肯定是意思不同。
  "视同"意思是说"看作相同"。但是,实际上呢,看作并不等同于就是。缴费与不缴费,怎么能够相同呢?实际缴费的个人账户里面就有这部分缴纳过的资金,算作个人账户的存储额。而视同缴费年限之中就没有实际缴费,就是说个人账户存储额中没有视同缴费年限时间内的金额。
  视同缴费年限是虚帐记录,没有实际金额。那么,当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继承个人账户剩余存储额的时候,那就继承不了视同缴费年限里面的金额。这一点是要明确的,因此,视同缴费年限越长的,此时就会没有钱领,当然会吃亏不小的。而具有实际缴费的缴费年限中缴纳的费用余额,此时却可以继承,这个时间越久,继承的已经越多,是不是非常有利?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工作人员就是所谓的"中人"。他在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中有过渡性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只能用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而不能参与计算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因此说,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越不合适。而缴费年限越长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就会越高,也就有利。也就是说,不缴或者是少缴都是不合适的,只有长缴、多缴才能多得!这也是符合养老保险制度原则的。
  (原创)视同缴费年限往往是指统账结合前,也即是退休费计算办法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原国有企业的固定职工,也就是试用期满转正成为的正式固定职工。这批职工因为按老办法计算退休费,是按连续工龄的一定比例计算退休待遇,那时不用缴费。
  除了这批人外,还有复员退伍军人、由事业单位、行政单位调进企业工作的人员,包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知青年龄,这些职工在实行全员合同制前的工作年限,在新退休费计算办法实行后,以前的工作年限,在退休时计算退休待遇时视为缴费年限,与后来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退休待遇。
  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新招收的职工都是合同制工人。他们从参加工作开始,就要缴费,开始缴得很低。记得企业为他们缴纳企业部分的16%,自己每月缴纳2元,是由企业在发工资时代扣代缴。
  九十年代初期,企业实行全员合同制,大约是从一九九二年开始,所有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全部实行合同制,所以原来的固定工也改成了合同制工人,并且开始缴费。当时缴费很低,也就是每月个人缴纳2元,企业缴纳部分各地不一样,最高时企业缴纳25%,以后随着政策的变化,个人缴费由2元增加到个人工资总额的2%、8%、再增加到11%;企业缴纳逐步下降,后来统一下降到20%,最近几年不知有沒有变化,因为离开工作岗位十三年了,沒有做过调查。
  因此,凡是参加工作一开始就是合同制工人的,从参加工作开始的工作年限,就是缴费年限。原有的固定工以及实行全员合同制前调到企业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以及复员退伍的军转人员(含军龄),在实行全员合同制以后,实际缴了费,就是缴费年限了。
  视同缴费年限,实际上是一种过度时期实行的一种过度办法,以解决新老办法交替,使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在退休待遇上不受影响。
  从现在看来,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参加工作,而今没有退休的已经不多了,有些单位甚至沒有了。因此,视同缴费年限除了复员退伍军人外,已经基本所剩无几。
  换句话说,视同缴费年限是新老退休费计算办法过度期实行的一种过度办法,这个名词即将在退休费计算办法中消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年限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其实我在以前的回答中多次涉及到过,当然这次算是专题回答。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第一,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年限是我国养老制度改革的产物。
  由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96年才在全国全面实施,有的省市是在1992年就已经全面实施。过去的退休制度,由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养老保险这个概念,退休只是少数人的专利,一般只有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才能享受到退休待遇,而没有工作或是在其他企业工作的人是无法享受到退休待遇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经济成分不断涌现,除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等以外,大量的民营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经济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必须有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做支撑。因此从1992年开始进行养老制度改革的试点,在逐步扩大推广的基础上,199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根据该文件的规定,城镇所有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只要缴纳了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15年,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都可以办理退休,人人缴纳养老保险、人人享受退休待遇的愿景得以实现。第二,视同缴费年限和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群体。
  视同缴费年限,其实从字面上还是很好理解,就是虽然没有缴费,但是由于在缴费制度实施之前,国家承认的工作年限可以等同为缴费年限,就叫视同缴费年限。这是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发明的新词汇。之所以要计算视同缴费年限,主要和我国的退休制度改革向配套的。按照新的退休制度规定,办理退休必须要同时达到两个条件,即养老保险达到规定的缴费年限,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在新的退休制度出台以后,面临的新问题就是以前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怎么办?所以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新老制度的衔接和过渡问题。于是就有了老人老制度、中人中制度、新人新制度的办法。老人比较好办,可以按照老制度办理退休,新人也比较好办,可以按照新制度办理退休,最难办的就是中人。所谓的中人就是介于老制度和新制度之间的这部分人。所以对于中人来讲,在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实施之前,参加工作的工作年限或是连续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即一年工龄计算为一年的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一样,累计计算为退休工龄。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主要为1992年之前或是1996年之前参加工作、1992年或是1996年之后办理退休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中离职或是辞职后到企业工作或是灵活就业的人员;2014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后办理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实施之前的工作年限或是连续工龄,视同为缴费年限。 第三,什么是缴费年限。
  缴费年限,就是实际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参保年限。即城镇在岗职工,不管你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只要在岗时用人单位及时为职工缴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一年就计算为一年的缴费年限;虽然在单位工作,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办理社会保险的缴费,就不能计算缴费年限,也就不能享受相关的社会保险待遇;没有参加工作的灵活就业人员,不管你是农村户籍还是城镇户籍,只要你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一年计算为一年的缴费年限。缴费年限主要是作为办理退休后享受养老退休和医保退休的依据和条件,只有达到了相应的缴费年限,才能取得办理退休的资格,才能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 第四,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年限有什么区别?
  视同缴费年限和是缴费年限其实没有什么区别。缴费年限包含了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要说区别主要是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区别。在计算退休养老金时,都将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称为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没有实际的缴费金额,主要是由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来计算的,所以在退休前需要办理认定,认定的主要依据是个人人事档案,而实际缴费年限是根据社保部门缴费系统的缴费记录来认定。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年限,在办理退休时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都会计算为缴费年限,但是视同缴费年限在折算缴费指数时,一般都是按照100%到140%之间来计算的,而实际缴费年限是按照实际的缴费指数来计算的。在计算养老金时,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除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要增加过渡性养老金;但是只有实际缴费年限的人员,只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项内容。 综上所述,视同缴费年限是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国家承认的工作年限或是连续工龄的认定,在纳入社保缴费之后认定、计算为缴费年限的一种举措;缴费年限是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后,按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来计算,实际缴费一年计算为一年缴费年限,两者都可以同时计算为退休工龄或是退休时的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年限有什么区别?
  把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两个概念弄清楚了,你就知道区别在那里了。
  视同缴费年限的来历。视同缴费这种概念是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从建国初期50年代,我国就开始建立工职人员退休制度,一直沿用至90年代初,都是按个人工资级别--工资额的一定比例作为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或叫退休工资),个人不用交退休养老保险费。直到90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个人缴费养老保险账户的养老保险制度,才实行现在的缴费养老保险模式。企业在1992年--1996年(以各地实行的时间为准)前参加工作国营、集体固定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2014年9月份前参加工作的工作人员,其工作年限都视同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就是没有缴费,而看作为缴费一样看待,享受退休养老金待遇。《社保法》第十三条規定,企业职工,事业单位人员,视同缴费期间应当缴纳的社会基础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可见,视同缴费年限并不是没有缴费的年限,而且不用个人缴费,由政府缴费。
  实际缴费年限,就是真金白银地缴了保费的年限。
  为什么要分视同缴纳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不设置视同缴费年限,对建立个人账户缴费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后退休人员有失公平。他们参加工作几十年,有的实际缴费年限只有一、二年,或者只有几年,十多年。如果按照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养老金,他们可能只有几十元--几百元的养老金,显然对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设置 视同缴费年限只是过度性的措施,目的就是解决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人员的退休养老保险待遇。当这一群体全部退休了,以后就不存在视同缴费年限的养老金计算方式了,都是按实际缴费年限来计算的。
  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有以下区别:
  1  . 视同缴费年限只有当地实行养老保险个人养老保险制度前参加工作的国营、集体固定工,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才有条件享受。就是既有视同缴费年限,又有实际缴费年限的人,也就是"中人"特有的待遇。
  2 . 养老金待遇的计算方式不同。有视同缴费的退休养老金分两段计算,一段是视同缴年限的基础养老金,另一段是实际缴费年限的基础养老金。他们的基本养老金等于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实际缴费年限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除以相应月数)。只有实际缴费年限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等于实际缴费年限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除以相应月数)。
  3 .实际缴费年限的有个人账户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视同缴费年限没有个人账户养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4 .退休养老金计算缴费指数不同 。视同缴年限退休养老金待遇计算养老保险缴费指数在1--4之间,不低于1,也不能大于4(各地不同)。实际缴费年限养老金待遇计算,是取历年缴费的平均值,在0.4--1.3之间,大多数统筹地缴费指数不能低0.6,按实际际缴指数值计算。
  5 .   视同缴费的基础养老金由政府承担,实际缴费有用人单位单位的,由用人单位缴纳,灵活就业人员、无用人单位缴费的参保人员,由个人自己缴纳。
  以上五点就是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的区别。
  根据国发[2015]2号文件精神,自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启动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也就是说,自2014年10月1日起,退休金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和企业一样的养老金制度。过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计算退休金时按工龄,现在已取消了双轨制,养老金计发机关事业人员和企业职工一样,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计算。
  简单点说,缴费年限由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两部分构成,视同缴费年限包含于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含视同缴费年限。
  对于企业职工,固定工身份的,92年1月之后为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合同制职工,86年10月之后为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对于机关事业人员,2014年10月之后为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工龄为视同缴费年限。
  由于各地启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时间不一,尤其是一些试点地区,还要尊重历史,既要执行统一规定,还要按照试点政策办理,这会使得有些地方视同缴费的时间或多或少有出入,这也是正常的。
  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概念不同,内涵各异,主要区别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节点:以企业养老保险改革和机关事业养老并轨改革为临界点,以前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按政策规定一律视同缴费年限。在改革临界点以后,则必须按规定真金白银缴纳社保费用,依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计算确定实际缴费年限。
  二.参保缴费:视同缴费年限的实质,是以前的工作时间未实施个人缴费制度,没有建立个人养老金帐户,有的只是国家认可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而实际缴费年限,是按规定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社保费用,个人缴费8%记入养老金个人帐户。
  三.待遇计发:在严格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基础上,也就是依据本人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通过统一公式计算核定过渡性养老金,实现视同年限的价值补偿与制度转换。而实际缴费年限,则是通过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进行缴费性养老待遇的计算与给付。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在我们国家有两种缴费年限,一种是实际缴费年限,一种是视同缴费年限。很多人并不明白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有什么区别,总觉得是一样的。真的是这样吗?什么是视同缴费年限?
  我们国家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几十年时间。最初的养老保险制度是1951年的劳动保险制度,后来因故终止。1986年10月,我国在国营企业实施劳动合同制,并要求劳动合同制工人缴纳退休养老基金。1991年,我国全面实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求各省市全面建立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规定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政府给予补贴。
  一般来讲,除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在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以外,还有上山下乡知青的上山下乡时间、需要安置工作的复退军人在《军人保险法》实施以前的军龄也可以视同缴费。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区别
  ①实际缴费年限都有具体的缴费基数。 在养老金计算中,可以根据当年的缴费基数与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的比值,计算出缴费指数,最终通过平均值计算基础养老金。
  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没有缴费,因此一般没有缴费基数,也没有缴费指数 。一般是按照当地政府规定或者国家规定确定视同缴费指数,像机关事业单位一样按照退休时的职务、级别、退休补贴标准等因素结合当地的视同缴费指数表确定视同缴费指数。
  当然也有很多地区对于企业退休职工,直接不需要计算缴费指数,使用实际缴费年限的平均缴费指数。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 。关于企业职工实际上是1995年各地才陆续建立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统筹账户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才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了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因此,在建立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前的缴费年限,由于是视同缴费或者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就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事业单位还缺少职业年金待遇),因此国家规定可以发放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
  一般视同缴费年限都有过渡性养老金的。过渡性养老金一般跟社平工资相挂钩,和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或者一和平均缴费指数的平均数等多种情况相挂钩,各地规定的过渡系数一般是1%~1.4%。
  比如山东省过渡性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年限×1.3%×平均缴费指数。
  如果是按照100%平均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一年的计算时间可以多领取1.3%的社平工资。即使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能够赶上工资增长率,形成的跟社平工资挂钩的养老金按100%缴费也只能形成0.69%,到60%基数缴费,只有0.414%。
  所以,有视同缴费年限是非常划算的。而且,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当地又没有视同缴费指数政策的情况下,最好按照较高基数缴费,这样过渡性养老金会更高一些。
  不过,视同缴费年限就跟过渡性养老金一样,只不过是过渡性的政策。慢慢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会越来越少,最终会全部过渡到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
  这个要说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大约是一九九三年开始的。各省市时间略有差异,或前或后相差几个月的情况都有。
  交保险费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缴纳,约占月工资20%,叫统筹,还有一部分是个人账户约占工资8%,由职工个人缴纳。
  退休金的发放,各地不同,总的来说要结合,缴费年限,缴费数额来计算。那么问题来了,一些老家伙,一九三零,一九四零,一九五零年代出生的职工,立马或很快面临退休了,账户上能有多少钱?难道为党工作一辈子,退休金无作落?当然不是。劳动法规定,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就参加工作的职工,只要之前工作未间断,之后又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则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工作年限,均当作已经缴纳养老保险了,即所谓视同缴费年限。这样,计算退休金就相对合理了。哪怕你九五年退休,账户名才几百元,也不影响你拿可观的退休金。
  一般来说,九五年以后工作的员工,就好办的多了,过渡期已经完成了,有账算账,就按实际缴费年限以及缴费数额计算退休金。
  特别要说的是,工作以前在部队参军的以及下放农村的知青,甚至一些当时叫临时工后来转正的,只要中途未中断工作,拿出实在的证据,这段时间都可以是视同缴费年限。

郎朗妻子吉娜亮相巴黎时装周,网格上衣搭百褶裙,温柔又优雅头条创作挑战赛吉娜爱丽丝雷德林格尔(GinaAlice)自从她嫁给钢琴王子郎朗成为中国媳妇之后,大家对她的关注度就提高了。她长得漂亮,又很有气质,加上她多才多艺却又是很低调的人,所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何为少年?就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一代风流万古留,如歌稠似梦,几番春雨润心头心事如潮逐浪波,红颜憔悴泪婆娑,萧郎一去无消息,寂寞秋风冷月多。西窗日影斜,秋风吹梦到天涯,一身憔悴茫然对落花。红颜憔悴茫然不忍看,一夜秋风萧雨湿青衫。西园夜未央,秋风落叶憔悴凭栏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胡毅峰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日前,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胡毅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经查,胡毅峰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山西晋中继续发放新一轮1。09亿元消费券为促进服务业加快恢复,持续推动全市消费市场快速向好发展,晋中市深入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从9月至11月,在前期全市发放1亿元零售文旅和汽车消费券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百货零售家用电器住宿山西最值得一去的五座古镇,你去过几个?念旧的人都对古镇有种执念,它们或是藏匿在尘世,或是隐蔽在山水间。皖南的古村落,江南的水乡,像是笑容甜美的少女。北方中原地区的古镇,却在低调之中又带着一丝霸气。民间建筑,一直以来都有保险业风险保障结构应加大优化力度27hrSep苏向杲今年前8个月,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5万亿元,同比增长4。8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大增42。5。保额增速远高于保费增速引发行业广泛关注。通俗地解释,保林芝赋著名诗人书法家王伟(知止)新作林芝赋文王伟朗诵五月花儿开壬寅五月,酷暑难耐,钢铁森林,物欲横流,灵魂慌张,无处安放!止与岭南三贤相携游于川藏线上,越雪山,过草地,金沙逶迤,大渡桥横,怒江横渡,雅鲁飞雪,千里走单重庆著名的网红茶馆,太多游客去打卡,几乎已经见不到本地人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大家都知道,在我国的川渝地区,茶馆文化是非常盛行的,大家平时喜欢在茶馆喝茶聊天打发时间,显得格外悠闲自在。随着重庆成为一座网红旅游城市,越来越多的游定了!这个著名景区向全国人民免门票从2022年6月18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福建武夷山主景区向全国人民免门票,进入主景区游览的游客可凭个人有效身份证件给予免主景区门票的优惠(不广州市天河区著名小区,就在体育西路地铁站口,现在是网红打卡点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体育西路地铁站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因人流量巨大而闻名于世,据说广州体育西路地铁站的人流量在全国范围都算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在广州市天河区的体育西路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