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是继承谁的帝位(法统)?

  李隆基到底是谁的儿子呢?你肯定会说是唐睿宗李旦。但其实不然,李旦只是李隆基血缘上的父亲,而李隆基宗法上的父亲,却是李旦的大哥李弘。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武则天在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之后,她的儿子也就是高宗的嫡子,其中长子李弘就被立为了太子。
  李弘在当太子期间,孝顺仁德,体恤民情,朝廷上下称赞声一片,如果不出意外,将来定是一代明君,至少不会比他老爹高宗差。
  但是,很不幸,李弘在二十三岁时,跟随高宗出行洛阳,身染重病,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高宗非常悲痛,追封其为"孝敬皇帝",开了老子追封儿子为皇帝的先河。
  李弘死后,嫡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不过此时武则天已经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武则天诬陷李贤谋反,并力劝高宗大义灭亲,使得李贤被废为庶人,最终被酷吏丘神勣逼迫自尽。
  李贤死后,嫡三子李显被立为太子。公元683年,即李弘死了八年之后,高宗李治驾崩。李显登基,是为唐中宗。
  中宗虽然是皇帝,但却完全是一个傀儡,政事完全取决于临朝称制的武则天。李显试图反抗,结果在位仅55天,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武则天改立自己的第四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睿宗有前面三个哥哥的前车之鉴,自然不敢反抗,而武则天则变本加厉,使得睿宗不仅不能听政,甚至连人身自由也没有,和软禁在皇宫差不多。
  李隆基是谁的儿子
  李旦虽然是皇帝,但其实朝不保夕,心情非常苦闷。但也不是没有高兴的事情发生,比如在他当皇帝的第二年,即公元685年,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做李隆基。
  李旦是傀儡皇帝,但李隆基却是货真价实的皇子,所以在两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楚王。但在李隆基四岁的时候,武则天突然下令,将李隆基过继给大伯李弘为嗣,继承香火。
  前文我们说过,李弘死的时候年仅23岁,没有留下子嗣,其实他这一脉是绝嗣的,如今武则天格外开恩,将李隆基过继到李弘名下,实际上是延续了李弘这一脉的香火,这在古代是一件大事。
  不要以为皇帝的儿子,就不会过继给别人,其实这种事在古代非常普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过继自己的儿子给弟弟李元吉,雍正也曾过继自己的儿子给八阿哥,乾隆也办过类似的事情。
  从过继到大伯家的那一刻起,李隆基在宗法上就是李弘的儿子了,他从此要称李弘为"先父",而改称李旦为"叔叔"了。对李旦来说,从此就没有这个儿子了,李隆基变成了他的侄子。
  所以,尽管在血缘上,李隆基还是李旦的儿子,但在宗法上已经成了李旦的侄子。而在古代,宗法关系要远远大于血缘关系,也就是说,李隆基在李旦眼里,侄子的身份大于儿子的身份。如果李旦说了算的话,李隆基是绝对不会被立为继承人人选的。
  但好在,李旦说了不算。在李隆基被过继的第二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而李旦则被降为皇嗣,意思跟皇太子差不多。
  李隆基的经历
  唐朝对待皇子们的方式和独特,既不是像明朝那样封为藩王,也不是像清朝那样圈禁在京城,而是小时候统一供养在宫中,长大到一定年龄之后,就可以出来做官,是否能有所成就,就看这名皇子以后的造化了,这就叫做"出阁"。
  李隆基在七岁的时候,就出阁做官了,具体做了个什么官不清楚,只知道同年八月,因为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范云仙私自谒见皇嗣李旦,被武则天知道后,杀死二人,并严令禁止李旦接见公卿大臣,李隆基等几个兄弟只好再次入阁,"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七年之后,李隆基才得以重新"出阁",此时武则天年龄已经很大了,在狄仁杰的劝说下,放弃了传位于武家的想法,准备还政于李唐,召回了庐陵王李显,立为了太子。
  而出阁后的李隆基,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五人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已经八十二岁的武则天让位于李显,当年年底武则天就去世了。
  以上所有这些政治斗争虽然惊心动魄,但其实和此时刚刚二十岁的李隆基关系不大,尤其是现在,皇帝是李显,从宗法关系上来说是他的三叔,而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是他的三伯,但无论哪个关系,都轮不到李隆基去考虑皇位继承人这种大事。
  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
  但是,历史的发展往往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李显在被贬之后,生活困顿,流离失所,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的,只有他的皇后韦氏,因此李显曾发誓说,如果有一天他能重见天日,一定不会辜负韦皇后。
  果然,李显在称帝之后,对韦后言听计从,甚至让她参与朝政大事,其情形已经颇有当年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的样子了。而韦后是一个野心丝毫不输于武则天的女人,她时刻梦想着有一天能像自己的婆婆武则天那样,坐上帝位,成为一代女帝。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对外勾结大臣武三思,不仅给李显戴上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还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武韦势力集团,几乎掌控了全部朝政。
  但是,韦后也有忌惮的人,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就是武则天的小女儿,也是李显的亲妹妹。这两个人经过多年的经营,在朝政都有一定的势力,李隆基的势力主要在禁军之中,因为他刻意与禁军首领交好,在禁军中威望很高。而太平公主的势力主要在朝堂,当时朝中大佬很多人都是支持太平公主的。
  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杀死了武三思,沉重打击了武韦势力集团,但却并未动摇其根基。而李重俊最后兵变失败也被杀。710年,韦后终于忍耐不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将中宗李显毒死,立李重茂为帝,效法武则天独掌政权。
  当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李隆基引兵进入内宫,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安乐公主皆被杀,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也死于这场政变。
  政变之后,太平公主亲自将侄子李重茂拉下龙椅,和李隆基一起拥立李旦为帝,李旦也像哥哥李显那样,第二次登基为帝。
  该立谁为太子?
  李旦登基之后,就要立太子,但现在他面临一个难题,究竟该立谁为太子呢?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应该立李旦的嫡长子李成器,况且在李旦为帝时,李成器就是皇太子。只不过后来李旦自己当了皇太子,李成器又降为皇太孙了。如今李旦重新登基,重立李成器为太子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但是,李旦之所以能再次登基,一大半的功劳都是出自"三郎"李隆基。如果不立李隆基为太子,是否会让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惨案再次上演呢?当年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不就是因此兵戎相见、喋血玄武门的吗?
  更重要的是,李隆基早已过继给了大哥李弘为嗣,从宗法上来说已经不是他李旦的儿子了,而是侄子。自己明明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侄子呢?
  在历史上,并非没有过类似的情形。曹魏时期,大权都掌握在司马家族手中,司马懿之后,司马家族虽未称帝,但其实已有称帝之实了。
  司马懿死后,其地位由长子司马师继承,但是司马师没有儿子,只好从弟弟司马昭的儿子中过继了一个过来,叫做司马攸。司马师死后,由于时局比较混乱,如果传位给司马攸,司马攸年龄还小,只怕无法掌握局势,所以就传位给了弟弟司马昭,这也是能够理解的做法。
  但是,司马昭临死时,按说应该传位给司马攸,但他却传位给了司马炎,也就是后来的晋武帝。这就是因为,虽然这俩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司马攸从宗法上说已经是司马师的儿子了。
  李旦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他从心里来说,是很不愿意传位给李隆基的,因为李隆基已经不是他的儿子了,但是李隆基的功劳太大,势力也很大,如果不立他为太子,将来如何真的无法预料。
  好在,此时李成器站了出来,他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李隆基)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最终,在李成器的坚决辞让之下,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而后来李隆基登基之后,也追封了李成器为"让皇帝"。
  李隆基既然成为了太子,那么在他成为太子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重归了李旦儿子的身份,过继给李弘的事情自动失效了。因为在古代,皇家最大,别说李隆基原本就是李旦的亲生儿子,就算李隆基原本是李弘的亲生儿子,如果被立为太子,也要改认李旦为亲爹,这叫做"以小宗入大宗"。
  因此,李隆基实际上是继承的李旦的帝位,从法统上来说,和血缘关系上来说,都是如此。无论他之前是否有过过继给李弘的经历,是否是李旦的嫡子,只要他将来当了皇帝,那从法统上来说,就是传承自李旦,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李隆基在登基之后,对李弘的称号有过一点点调整。李弘刚刚去世的时候,高宗李治追封他为"孝敬皇帝",中宗李显又为其上庙号为唐义宗,神位祔于太庙祭祀。而李隆基在开元六年,停用了"义宗"这个庙号,仅称为"孝敬皇帝"。
  综上所述,唐玄宗李隆基继承的是唐睿宗李旦的地位。
  武周前后的唐朝有些复杂,因为武则天为了称帝,搞了不少幺蛾子,但也正是因为混乱,李隆基才有机会脱颖而出,经过一番激烈地斗争,最终夺得大位。
  按照宗法嫡长子继承制,李隆基与帝位是没有交集的,甚至他亲爹李旦也没资格二次称帝。这是为什么呢?还得先从武则天和她的儿子们说起。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生有四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老大和老二都当过太子,老三还当过两次太子。拜武则天所赐,李显和李旦都先后出任过两次帝王,是为唐中宗和唐睿宗。
  李治继承帝位之后,与武则天重逢于感业寺,旧情重燃。后在王皇后的安排下,武氏再度回归于太极宫,之后武则天又除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夺得了李治的专宠。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
  武后上位,唐高宗与皇后的嫡长子李弘,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子。但基于武后的目标也是帝位,这样在武后的眼中,儿子便不再是亲情的延续,而成了政治对手。大儿子李弘不幸成为武后的绊脚石,致使母子关系走向恶化。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太子李弘在随高宗和武后从幸东都时,忽然暴亡于合璧宫绮云殿。在官方的死因声明中,宣称李弘因"沉瘵婴身"、"旧疾增甚"而自然死亡。然而大多数史料都认为,李弘实是被武则天鸩杀。
  同年六月,高宗和武后的次子雍王李贤很快替补了太子之位。相比于前任已故太子的多愁善感、体弱多病而言,新太子李贤身体强健,文武双全,与他的大哥有着天壤之别。
  李贤拥有健康的体魄,不过武则天也没让这个新任太子走太远。武则天调教他如何成为一个听妈妈话的乖乖仔,李贤不但没有听,而且还给了她点颜色,回敬了她一本《后汉书注》,借东汉太后临朝和外戚擅权的历史特征,有意跟武后叫板。
  但他的结局依旧无法改变,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八月,武后从李贤的私生活撕开了一条口子,将一场普通的"风化案"愣是演变成了一场"谋逆案",李贤其罪当诛。在父亲高宗的力保下,被废为庶人,流放到京师两千多里的边瘴之地巴州(今四川巴中市),最后被逼自尽而亡。
  在李贤被废的第二天,即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八月二十三,高宗和武后的第三子英王李显就被立为太子。
  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初四夜,唐高宗李治在东都洛阳崩于贞观殿,享年五十六岁。长安是李唐的老巢,而洛阳是武则天的根据地,李治临死前被武后硬是拉到了洛阳,这里面有着她的政治考量。
  太子李显在十二月十一登基,是为唐中宗。新年正月初一,服孝期满的唐中宗,改年号为嗣圣,并大赦天下,同时册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
  就在李显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之际,特别提拔了他的老丈人。当政不过三十六天,就被武则天从龙椅上拉了下来,理由是"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此后被贬黜了京城,流放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初七,也就是中宗被废的第二天,高宗和武后的第四子豫王李旦,以一个普通亲王的身份被武则天直接空降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改国号为文明,并大赦天下。
  武则天在刚到洛阳之初,就一口气提拔了四位宰相,控制了禁军,牢牢将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在高宗去世后的几个月之内,她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废黜了中宗李显,挟持了睿宗李旦,在此期间还不忘逼死流亡在外的李贤。
  再接下来,她以铁血无情的手段,对李唐皇族及其亲党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清洗和屠杀。公元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终于登上了她心心念念的帝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李旦自然被废黜,降级为王。武则天在大位上坐了15年之后,公元705年,发生了李唐夺权的"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梅开二度,再次登顶皇位。
  李显继位之后,李唐的江山从武则天的手上基本过渡到了韦后的囊中。韦后与武氏后人武三思把持着朝政,致使李唐王朝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接下来,李唐子孙们为了铲除韦后和武三思,李隆基和他的哥哥们即将登场,究竟谁主江山,除了实力,智商还得在线。
  为李唐江山奋斗过的哥哥们
  武则天的儿子们说得差不多了,再来看看她的孙子们吧,这其中就有李隆基了。
  唐中宗李显当政时期,和他爹李治有得一比,妻管严都比较重,韦后大有效仿武氏之势。
  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臣被中宗铲除后,朝政被三个女人: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以及一个男人武三思所掌控,他们成了当时政坛上最强大的势力。
  面对武三思和这三个女人,有个人始终怀着既恐惧又愤怒的心情,对李唐这些敌人怒目而视,这个人就是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是中宗李显的第三子,他能当上太子,搅上这趟浑水,还是拜祖母武则天和皇后韦氏所赐。中宗李显第一次被赶下龙椅时,高宗钦定的皇太孙李重照 (也有叫李重润)也曾被罢为庶人。
  在李重照19岁时,因口舌是非引来了杀身之祸。晚年的武则天宠幸二张:张易之和张昌宗。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李重照与妹妹和妹夫私下议论二张,对于二张以男宠身份干涉朝政很是气愤。
  不幸的是,消息遭泄露,女皇大怒之下,竟将孙子孙女杖毙,嫡长子李重照就这样被祖母"大义灭亲"了。李重照是韦后唯一的儿子,为了给儿子报仇,韦后将黑手伸向了中宗次子李重福。
  韦后认为,李重福的妃子是男宠张易之的外甥女,肯定是李重福出于嫉妒,因而告发了老大李重照。于是韦氏一当上皇后,就把李重福给流放了。
  就这么着,中宗李显的第三子李重俊当上了太子。这个太子不好当,时不时地遭受侮辱。皇帝不在乎他,韦后讨厌她,武三思排挤他,还有那个骄纵的安乐公主称他为"奴"。
  当他看到以五大臣为首的政治势力被武三思和韦氏铲除殆尽后,顿生一种唇亡齿寒之感,他们迟早会向他下手的。
  横竖是一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反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神龙三年(公元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联合禁军将领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发动了军事政变。
  在这次政变中,武三思、武崇训父子及其党羽被杀,但李重俊并没有成功,最后被军士倒戈,死于亲兵手中。李重俊死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宗李显并没有马上立太子,到了景龙四年六月,唐中宗李显突然暴崩(有说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唐王朝又一次迎来了政坛大地震。
  皇帝驾崩,太子即位,这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但是李显死前并没有立定太子,按照规矩,皇帝死了没有立太子,皇帝和皇后又没有亲生儿子的话,就要在皇帝所有活着的儿子当中选最大的一个来继承帝位。
  李显活着的儿子还有两位,一个是被流放的李重福,另一个是只有十六岁的李重茂。一手遮天的韦后自然会选择年纪尚小的李重茂,以便于日后自己上位成第二位女皇。
  但是按照法统,她自己说了不算,于是,她准备炮制一份遗诏。起草遗诏的重任交到了上官婉儿手里,上官婉儿忌惮于李唐势力中的实力派:李旦和太平公主,也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便连夜找来太平公主商量,最后二人出了一份遗诏,总共三条:
  第一条: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第二:韦皇后知政事;第三:相王李旦参谋政事。
  很显然,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想让李旦作为李唐王室的代表,以此来牵制、平衡韦后的势力,但韦后势力也不傻,直接删除了第三条,难道李唐王室又要靠边站了吗?
  韦后独揽大权,磨刀霍霍,马上激起了李唐皇室的强烈反弹,相王李旦和镇国太平公主坐不住了。
  中宗复辟时,由于太平公主参与政变有功,被中宗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而且受禁军护卫。除了政治上的资本,她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富婆。
  按照高宗时代的制度,亲王一般可获封食邑八百户,公主可封三百户,而太平公主的获封远远超出了制度的约束。她首次获封就达到了一千二百户,后来又加到三千户。神龙政变后,李显又给她加到了五千户。
  可以说,太平公主不论在能力、地位还是实力上,都具备了在帝国政坛上呼风唤雨的资本。
  那么李旦有什么实力呢?首先他也是当过皇帝的,而且作为高宗和武则天唯一活着的儿子,他是李唐势力正统的代表。相比李显的两个儿子李重福和李重茂,叔叔辈的李旦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
  此外,他还有五个儿子,长子李成器为刘皇后所生,次子李成义,李隆基为第三子,四子李隆范和五子李隆业,另有第六子早亡。
  中宗死后,韦后将李重茂推上帝位,同时为了安抚以李旦为首的李唐宗室,她先给李旦升官,升成一品大员太尉,再给他封爵。然后又提拔了李旦的长子李成器,封为宋王,李旦本身又是安国相王,一家出了两个亲王,韦后认为他们也该知足了。
  但是她想错了,李旦、李成器父子是知足了,但她没想到,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不知足啊,韦后的如意算盘就是让他们姑侄给打破的。
  李旦是有影响力,但太平公主并不愿意找他合作,为什么呢?因为她找李旦合谋搞政变,那李旦肯定是主角,事成之后,也没她什么事儿。因为李旦是男,她是女,李旦是太尉,朝廷命官,有公权力,而她只是一个公主。
  当年她辅佐李显搞神龙政变,完事后还受猜忌遭打压,人总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吧,更何况她是有政治头脑的太平公主。
  正在太平忧虑之际,有一个人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这个人就是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他是李旦的侧妃所生,是庶出,排行老三,人称"三郎"。
  李隆基从小性格刚烈,长大后更加英武,而且从小在政治漩涡中长大,早已深知其味。政变这么大的事儿,不找自己的父亲商量,倒来找她这个姑姑。他是这么想的,发动政变是为了拯救李唐的江山社稷,如果成了,福分归他爹,万一失败了,也算是为宗庙牺牲,不必连累相王。但是从他之后的既得利益来看,他这么做是对自己的风险投资。
  不过太平认为,不管李隆基有什么想法,他这个庶出的老三,在讲究嫡庶传统的古代,也掀不起什么浪花儿,更不用说当皇帝之类的好事了。如果与李隆基合作,她是政坛老手,李隆基初出茅庐,不论在身份还是威望上,她都是占主导地位的。
  这样一来,他们姑侄联手,将李旦蒙在鼓里,事成之后,再将李旦请出,这就好比送给相王一个大礼包,相王肯定会对她感恩戴德,这样她就等于在政治上牵制了李旦。
  说干就干,姑侄二人于景龙四年(公元710年,也称唐隆元年)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史称唐隆政变。韦氏母女、上官婉儿等人被诛杀,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显小儿子李重茂被拉下皇位,李旦复辟。
  但是有一个人不同意,他就是中宗李显的二儿子李重福。李旦上任帝位不过两个月,就发生了一场叛乱,发动者便是李重福。
  李旦当皇帝是接中宗李显的班,但是根据中国帝制时代的继承法则,一般父死子继,只有在前任皇帝没有儿子存活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让弟弟来承袭皇位。
  所以,从法统上讲,李旦并没有资格当这个皇帝。他也心知肚明,所以李重茂被赶下台后,就被软禁了。同时还给在外的李重福进行了调动,目的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韦后活着时,李重福受制于韦后的严令,不得回长安。韦后被铲除后,他自由了,可以回长安了,并且可以名正言顺地接他爹的班了。因为李重俊死后,他由老二就升成了老大,根据古代的继承法则,他就是皇帝的第一候选人,远比他弟弟李重茂有资格,反正怎么说也轮不到他叔叔李旦。
  再加上他身边两位野心家郑愔、张灵均的撺掇,李重福坐不住了,他要到东都洛阳去把属于自己的天下夺回来!但结局是惨烈的,最后被逼投水自尽,时年三十一岁。
  李重福死了,十六岁的李重茂也没躲过睿宗的追杀,先是被发配到地方,之后死得不明不白。这下睿宗李旦安心了,但是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法,又要让他头疼了。
  李隆基究竟继承了谁的皇位?
  唐隆政变后,李旦复辟,那么立谁为太子呢?
  按照法统,嫡长子宋王李成器为皇后所生,立太子再自然不过,但是他不敢当这个太子,因为李隆基肯定不会罢休的。
  李隆基,人称三郎,上面有两个哥哥,按照法统,皇帝一职基本没他什么事儿。但是,非常时期法统要靠边站一站,实力才是第一位。
  唐隆政变时,李隆基绕过了李旦,除了自命不凡,还藏着他的雄心壮志。论出身,他不能和李成器相比,如果他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自己建立奇功,以便作为日后的资本。
  李旦能再度坐上龙椅,李隆基至少有一半的功劳,立他为太子也镇得住场。但是李旦也忌惮于李隆基的心机,而如果立李成器就不一样了,他有意在立太子之事上摆出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
  李旦把老大李成器推上了风口浪尖,但李成器才不傻呢,他可不想当父亲的棋子。于是他主动退出了这场太子角逐,他表态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苟违其宜,四海失望。臣不敢居平王(指李隆基)之上。"
  在众望所归之下,李隆基终于被立为太子。从这个意义上讲,李隆基能当上太子,走得路线并不是古代通行的嫡长子继承法,而是如李世民一般,群雄逐鹿,胜者为王。
  但是对于他的身世,还有另一段故事。我们上面说了武则天的长子李弘早死,没有子嗣,当时经武则天特批,将李旦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李弘,这个被过继的儿子便是李隆基。
  这样一来,李隆基立为太子,在法理上有了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他继承的是大伯李弘的皇位。因为李弘死后,李治非常悲伤,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下诏追赠太子为皇帝,并为爱子拟定了谥号,称为孝敬皇帝,而且李弘是以天子的礼仪安葬于恭陵的。
  说起来李旦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位",李隆基追认李成器为"让皇帝",这个名号给了李旦才是名副其实。他曾让位于母亲武则天,又曾两次让位于自己的儿子李隆基,而每次让位都是为了明哲保身。
  李隆基被册立为太子,一开始太平公主是同意的,但是随着李隆基不凡政治才能的显露,太平公主担忧了。姑侄二人曾经是战友,然而在各自的利益面前,又不得不分道扬镳,开启了互相拆台的戏份,直至演变成另一场宫廷政变,即先天政变。
  通过先天政变,李隆基铲除了通往皇权的最后一道障碍:太平公主。李旦见状,吓得赶紧让位了。
  综上所述,李旦让位于李隆基,从法统上讲合情合理,李隆基的过继身份就是法理依据。但唐朝的历史现实是,自打李世民开了篡权的先例,嫡长子继承制基本等同于虚设,要当唐王,那得会玩政治,会搞宫庭政变。
  李隆基闹政变成功了,最后退位却也是被儿子李亨篡权的,真是天道好轮回~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这个问题提的角度非常刁钻!我们先探讨什么是帝统,什么是法统,然后再梳理李隆基上位的过程。
  帝统和法统指的都是帝系传承,但是两者不同。帝统指的是帝系传承的合法性,法统指的是继任皇帝的合法性。
  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什么是帝系传承合法性?简而言之就是刘邦打下的江山,皇帝都由刘姓子孙来做,王莽、曹丕都是国贼,篡夺了帝统。
  古人有云:"自可王孙承帝统,宁容国贼篡神州。"
  什么是继任皇帝的合法性?简而言之就是这个皇帝上位是否符合礼法,即是否名正言顺!太子继任皇位,符合法统!先帝禅位,符合法统!拿到先帝遗诏,符合法统!
  所以颠覆三观的结论来了:
  曹丕建立魏朝是篡夺了东汉的帝统,但是符合法统,因为他拿到了汉献帝的禅位诏书,是"名正言顺"登上帝位的!相反刘备称帝虽符合帝统,延续刘姓江山,却不符合法统,所以后代史学家一般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而蜀汉、东吴作为割据政权。
  李世民杀兄逼父,但是他的上位既符合帝统,又符合法统,因为皇位还是在李姓帝统传承,而且他是以太子之位接受李渊禅让登基的,完全符合法统。只不过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以下犯上,如果他是杀了李渊直接上位,那么他的登基不符合法统,没有拿到"合法性"证明!
  另外提一下,虽然我们一直说封建王朝是"嫡长子继承制",然而这并不是封建王朝的"法",用现在的话说并不是《宪法》规定的,而是儒家、周礼共同渲染下大家遵守的"规矩"。不过有一人用书面的形式将它做了规定,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在《皇明祖训》中对后世朱家子孙的取名、娶妻等方方面面都做了规定,当然包括皇位的传承,即"嫡长子继承制",无嫡子立长子,无子则兄终弟及。所有封建王朝中,明朝是对"嫡长子继承制"执行最彻底的王朝,除了朱棣篡位不符合法统外,所有皇帝继位都符合法统!朱厚照无子驾崩,从朱元璋定下的法统来看,皇位只能由朱厚熜继承,只要杨廷和敢提出其他人选,他就是乱臣贼子,违背了大明法统!
  回到李隆基身上,先说说几人的关系,武则天有4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其中李弘英年早逝,没有儿子,所以武则天下令,将李旦的第三个儿子过继给李弘,延续李弘香火。那么问题来了,李隆基到底是以李旦儿子的身份还是以李弘继子的身份继承皇位的?
  答案很明显,他是以大唐皇太子身份继承皇位,不过他即是大唐皇太子,也是大唐义宗(李显追尊李弘的庙号)的继子,唯独不是李旦的儿子!
  自永昌年间武则天下令李隆基过继给李弘后,从宗法上来说,李隆基就是李弘的儿子,和李旦已经没有关系了,在祭祀的时候也是祭祀李弘,而不是李旦!
  那么为什么李旦要立已经不是自己儿子的李隆基为皇太子,而不是长子李成器呢?原因就是李旦能登上皇位一大半功劳都是李隆基的。
  唐中宗李显驾崩后,韦后与安乐公主弄权,立唐殇帝为傀儡皇帝,欲效仿武则天临朝听政,谋取李唐帝统,在此情况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与安乐公主,废黜唐殇帝,拥立李旦上位。此时李隆基已经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李成器也知道事情不可为,干脆顺水推舟辞让太子之位,李旦也就顺水推舟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登基之后,还是很感恩李成器的谦让,因为他知道如果李成器硬要争太子之位,自己在法统上是争不过他的,无非是再发动一次"玄武门之变"把皇位抢过来,所以李成器去世之后,李隆基破天荒追尊他为皇帝,谥号"让",这是莫大的荣誉!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李隆基对他宗法上的父亲李弘并不好,李弘去世时,李治伤痛欲绝,为表示对儿子的喜爱,追尊他为皇帝,唐中宗李显上位后,为表示对大哥的追思之情,又给他上庙号"义宗",然而到了李隆基时期,开元六年却取消了李弘的庙号,背后有啥原因耐人寻味!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回答下题目,李隆基继承的是李唐帝统,以太子身份接受李旦禅让登基,只能说继承了李旦的帝位,符合法统,无法说继承了谁的法统。
  我是亘古怀念说史,我来回答
  唐玄宗李隆基的皇位是直接继承其父亲唐睿宗李旦而来的。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作为非嫡长子的李隆基为什么能够继承大统呢?
  这就不得不提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李旦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了。唐睿宗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第4个儿子,按说怎么也轮着李旦当皇帝。
  李旦的大哥李弘和二哥李贤都曾经做过唐高宗的太子,但都被自己的母亲或废或杀。
  唐高宗李治去世后,李旦的三哥李显继位为大唐新皇帝,但这位先帝指定的继承人仅仅做了一个多月的皇帝就被自己的母亲废了。
  老四李旦被自己的母亲扶上皇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傀儡天子。直到七年后,即公元790年,武则天正式取代唐朝建立武周王朝。李旦重新又成为了亲王,这是唐睿宗李旦做皇帝第一阶段。
  武则天统治晚期,女皇深感自己所建立的王朝难以为继,所以听从狄仁杰的建议将被自己废黜的三子李显迎回,成为武周王朝的储君。
  公元705年,李显在群臣的拥护下发动神龙政变,女皇武则天黯然下台,唐中宗李显第二次登基为帝,恢复大唐社稷。
  经历苦难再次登基的唐中宗李显对自己的原配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十分纵容,以至于这母女俩丧心病狂用毒酒毒死了唐中宗李显。
  韦皇后企图效仿自己的婆婆武则天成为第2位女皇,而安乐公主也想效仿自己的祖母和母亲掌握帝国最高的权力。
  公元710年,李隆基联合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在玄武门发动政变,一举消灭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一党,把自己的父亲唐睿宗李旦再次扶上皇位。
  唐睿宗李旦深感自己的这个三儿子能力出众,野心极大。再加上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李隆基,李旦于是力排众议,不顾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立李隆基为皇太子。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准备阴谋废黜皇太子李隆基,结果被李隆基抢先一步诛灭。再次经历骨肉相残的唐睿宗李旦主动将皇位传给李隆基,自己则成为了太上皇。
  李隆基于同年正式登基为帝,改元开元,从此开启了中国封建历史发展的巅峰时代,史称开元盛世。
  先亮明个人观点:
  李隆基是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的,那继承的自然是先皇李旦的帝位;
  李旦把帝位传给了"侄子"李隆基,虽然按照血缘来说,他才是李隆基的亲生父亲。
  帝位传承法统高于世俗亲情;宗法制度高于血缘骨肉。这是古代社会的行为准则。
  正统的归属,无非是"继、禅、革"三种途径,且都与原先的皇帝有关:
  继:是原先君主把皇权,传承给一个在皇位继承序列内的角色;
  禅:是让原先的君主把皇权,交给一个原本不可能是继承人的所谓"贤能";
  革:使用暴力的手段将原先君主、及其依托的统治集团给搞掉,让自己坐上那个位置。
  李隆基走的是"继"的程序,这样就很简单了:他是靠着被李旦立为太子,才得到的皇位,那从法统上来讲,他的帝位自然来自前者。
  至于,他宗法上的父亲李弘,生前连皇帝都不是,哪来的皇位传承给他呢?
  就算承认李弘追封的帝位,也不行呀。在其之后,已经经历了李显、李旦数朝天子了,就算能够传承皇位,那也绝不是传给了李隆基。
  天子是天下人的天子,皇位的传承是一种国家行为,只承认第N任天子,传承给第N+1任天子。与父子关系的联系性并不大。
  在武则天的命令下,李隆基被过继给了李弘。从这一刻开始,李弘才是他的父亲,而李旦则变成了他的叔叔。
  在宗法制度之下,这一点不会再有变故。就算他当了皇帝也无法改变这一点!要不然,一顶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就算皇帝也扛不住啊。
  要改变宗法拟制的血亲,有办法吗?有,就是现在的父亲写下字据,断绝父子关系,将其逐出家门。
  这一点对于李隆基来说,相当于没有。因为李弘已经是死人了啊。所以,他这辈子只能是李弘的儿子!
  那么这样一来就很明显了:
  李隆基的皇位继承自李旦,这是李旦代表大唐朝廷做出的选择。从法统上毫无质疑之处;
  李旦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虽然这个"侄子"是他和媳妇亲自生的。从宗法上也毫无质疑之处。
  唐玄宗李隆基不是继承谁的帝位,而是其机缘巧合见机行事挽救了大唐江山,被破格立为皇太子罢了,这无不跟武则天后宫干政所带来的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三个傀儡皇帝
  自唐高宗李治的萧淑妃得宠,到王皇后引荐武则天进宫,协助自己打击得宠的萧淑妃起,唐高宗李治注定会成为武则天掌控之中的傀儡皇帝。李治始终没有逃脱,武则天的妩媚诱惑。
  在显庆五年(660年)以后,唐高宗李治经常头晕目眩,不能处理朝廷政务,至此让武则天代行君主权益。这才使武则天的权利欲望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李治驾崩,唐中宗李显继位,李显仍旧是武则天掌控之下的傀儡皇帝。
  话说到这里,唐玄宗李隆基作为李显弟弟李旦的三儿子,不论如何也休想继承皇帝伯父李显的帝位。再者李显登基以后,便开始重用皇后韦氏的父亲韦玄贞为大唐的宰相,人家压根就没想过,把帝位传承给自己的弟弟李旦。
  李显如此操之过急的举动,无不令权利欲望极强的武则天,备感危机四伏权利不保。才刚刚做了55天皇帝的李显,便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撵出长安。至此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就成了武则天控制之下的第三个傀儡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唐睿宗。这无疑为李旦再次登基为帝,埋下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伏笔。
  李旦比哥哥李显更加了解母亲武则天的心思,他小心谨慎做了多年的傀儡皇帝,直至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按理说李旦就彻底失去了继承帝位的希望。但就是武则天改唐为周这个举动,又为日后李旦的登基为帝,埋下了又一个不可更替的伏笔。前车之鉴"无数个武则天"
  武则天只不过是唐高宗李治后宫得宠的皇后,其一跃成为大周的开国皇帝,无不给后来的大唐嫔妃,树立起一个不可磨灭的榜样。唐中宗皇后韦氏把持后宫,效仿武则天治理大唐江山,就是很好的例子。
  韦皇后外戚一族,如韦温、韦璿、韦播,都已把持住朝廷的重要职位,这无疑对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他们,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胁。此时的唐朝后宫,其实潜伏着许多和武则天一样有野心的女人。
  如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无不都以武则天为榜样。上官婉儿和武则天的经历很像,一样都是才华出众颇有姿色的女子。
  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亲生女儿,在武则天垂帘听政改唐为周时期,就是武则天的贴心小棉袄,其对权利的渴望,绝不在武则天之下。
  至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这对母女两,无不是之前的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母女两的翻版。这四个女人,如果串通一气,把持住后宫和朝廷,那么李旦、李隆基等人,必会死的很惨很惨。
  至此,唐朝后宫这出政变大戏,就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谁先动手谁就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如今想想,太平公主是李旦的亲妹妹,李隆基的亲姑姑,太平公主怎么可能和韦氏一族一心。
  所以李隆基就成为太平公主对付韦氏一族的杀手锏,最终韦氏一族和安乐公主、上官婉儿被诛。但还有一个有武则天野心的女人太平公主,仍旧威胁着大唐江山。这才有之后,李旦禅位给李隆基的事迹发生。
  毕竟李隆基太过精明,太平公主想控制李隆基谈何容易,所以太平公主想除掉李隆基,找个听话的傀儡太子,为自己日后把持朝廷做好铺垫。谁知最终事败,太平公主被李隆基逼迫自杀,至此后宫中有武则天野心的女人,彻底被清除干净。
  李隆基作为剿灭后宫韦氏政变中首当其冲的功臣,自然会是继承帝位的最佳人选。此时李旦的长子李成器,自然不会愚蠢到去争这个太子之位,毕竟李隆基手握兵权颇有威信。这无疑是拿鸡蛋碰石头,自找没趣。
  所以李隆基继承帝位,就是顺理成章之事。这也离不开,李旦做过几年傀儡皇帝的功劳。李隆基之所以能成为唐玄宗,无不是机缘巧合之下,靠自己的胆识和谋略,成为最终笑到最后的赢家。
  晶叔聊文化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图片来源西瓜视频《唐明皇》剧照)
  以大唐的传统,皇帝都是竞争上岗,不限年龄,不限性别,谁强谁上。从李渊称帝到唐玄宗李隆基,实际上唐朝的皇位继承根本就没有太平过。
  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为大唐的统一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换句话来说,李渊能给李世民封的官都已经封了。这个时候的李世民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无论是皇帝李渊,还是太子李建成,他们都想迫切地削弱李世民的权势。以至于后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逼迫李渊退位,而自己做了皇帝。
  李世民精明强干了一辈子,老年的时候,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也犯糊涂了。几个儿子都不错,最终导致骨肉相残,太子李承乾也学自己的父亲李世民造反,只是李承乾没有成功。
  唐高宗李治继位以后,武则天开始掌握权力。在李治驾崩以后,大唐的权力斗争可谓是异常残酷。武则天为了巩固权力,大肆诛杀李唐皇室以及朝廷重臣,甚至他连自己的儿子有时候也不放过。那个时候唐朝国力是强大的,而女性频繁地参与政治,比如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皇后。当然了,那段时间,大唐的宫廷政变实在是太多了,基本上各方势力轮流登场。
  最后的结果便是李隆基当上了皇帝。至于说法统,实际上并不重要,毕竟唐朝的皇帝死一个两个实在是太平常了,更不用说太子了。李隆基是皇子,就足够了。对当时的大臣来说,他们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推翻武周,还政于李唐,至于那个皇子做皇帝,其实都行的。
  在神龙政变以后,实际上大唐的皇帝早已经成为了摆设。这个时候权力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太平公主,一个是李隆基。
  太平公主那个时候权势极大,毕竟她在关键的时候有拥立之功,并且身份也极为特殊。不过无奈的是在权力斗争中,李隆基获胜了。
  这个时候谁是皇帝实际上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皇帝的权力没有李隆基的大,那这个皇帝就迟早得下台。毕竟大唐一直如此,老百姓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唐朝自李世民开始帝位继承就不断出现争议,李世民是因为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建成夺储,得位不正,不得不篡改历史抹黑建成,一度剥夺其太子号,杀光其所有子嗣,试图将建成塑造成"奸人",以反衬自己夺位之正当,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建成至死都是法定太子的事实,后来不得不将他的太子号恢复。
  唐太宗自己安排不当,导致太子、魏王争夺继嗣并同归于尽,最终不得不选择仅存的嫡子李治——但李治被定为太子后便再无争议(因为有资格和他争位的皇子都已先出局了),而李治作为太宗嫡子继承了太宗法统也毫无疑问。
  但高宗身体欠佳,加上后期武氏崛起,帝系开始出现疑问手,废太子不去说,正式继位又退位的就有中宗和睿宗两个,且两人还是同母弟,所以当则天退位后这两人的进退一度出现问题,最终还是依长幼之序,并在韦后等猪队友的助攻下完成了空前绝后的兄弟二人排队即位、退位和复位(元代那拨戏不全)。
  然而睿宗再复位后承继问题并没有什么疑问:少帝被直接剔除出皇帝序列,中宗的帝号被承认,而睿宗则作为嗣子直接承继父皇高宗帝位。
  同样,玄宗虽然不是嫡长,甚至也不是父亲睿宗第一次即位时立的太子(是他的哥哥李成器),但在父皇青睐、兄长谦让前提下,他是在睿宗生前就通过内禅继位的,其承继的当然毫无疑问是生父睿宗的帝位——要知道他继位时睿宗可还没死呢。
  这个问题值得深究,我们先来捋一下这几个人的关系。
  武则天一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唐高宗李治因为有风眩病,所以朝政大事都交给武则天处理,当时长子李弘为太子,李弘是一位很好的太子,他孝顺仁德,体恤百姓,李治和武则天都很喜欢他。
  只可惜李弘年纪轻轻就猝死在合璧宫了,李治和武则天特别悲痛,因为不出意外,李治过世后就是这位嫡长子继承皇位,可是如今他却早逝。
  于是,唐高宗就把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过继给李弘,给他当嗣子。
  这也就是说,李隆基是李旦的亲生儿子,是李弘的嗣子。
  值得一提的是,李弘虽然死得时候只是太子,但是他去世后,被追赠为皇帝,谥号为"孝敬皇帝"。
  而后来,李隆基的亲生父亲李旦也是皇帝,李旦是唐睿宗。
  这大概就是题主为什么会问"李隆基是继承宗法李弘的帝统,还是本生父亲李旦的帝统"这个问题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的历史:
  李弘虽然被追封为皇帝,但他却没有实打实地做过皇帝。
  历史上像他这样死后被追封为皇帝的人其实有很多,比如曹操,曹操在世时只是魏王,他的儿子称帝后,他才被追封为"魏武帝"。
  李弘自己的帝位都是被追封的,传不了帝位,也没有帝位可以传。
  所以,李隆基在李弘那里只有个嗣子的名号,根本得不到什么。
  况且,刘弘去世后,高宗还活得好好的,他只不过是高宗这一脉断了的一个分支而已。
  太子李弘去世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上位做太子。
  李贤举止端庄、才思敏捷,同样得到高宗的喜欢和大臣的拥戴,但后来以谋逆罪被贬为平民,被幽禁,后来也死了。
  李贤被废后,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上位做太子。
  李显比起他的两位哥哥来说,运气还算比较好,因为他顺利渡过太子期,等到高宗去世,坐上了皇位。
  不过中宗李显做皇帝时,武则天临朝称制,大权在武则天手里。
  李显短暂地过了把皇帝瘾,没多久体验到期就被废了。
  然后终于轮到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旦了,也就是李隆基的亲生父亲。
  李旦上位坐皇帝,是为唐睿宗,不过还是不入武则天的眼,所以她干脆自己改唐建立武周,自己做皇帝了。
  说回我们的李隆基,李隆基出生在洛阳,他出生时他爹李旦正好已经坐上皇帝位,但是当时局势还是很不明朗,李旦虽然是皇帝,年轻气盛,却依旧由年过花甲的武则天把持朝政。
  武则天公元690年建立武周,到公元705年被逼退位一共做了15年皇帝。
  武则天在位期间,复立李显为太子,后来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退位。
  李显继位后,韦后和安乐公主弄权,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诛杀两人,政变失败反而被部下所杀,李显又被母女俩毒杀。
  韦后立李重茂为太子,这时候韦后虽把持朝政,但受到相王李旦的节制,还有太平公主,这时候也热衷于玩弄权术。
  出生在李唐政权中心的李隆基,从小就见识了各种权势之争,而等到唐隆元年(公元710年),李隆基已经二十多岁了,正是争强好胜的年纪。
  李隆基联手姑姑太平公主,在唐隆元年发动政变,剿灭了韦氏集团势力。
  李旦坐上皇位后,立李隆基为太子,但名义上李隆基已经不是李旦的儿子了。
  李隆基坐上太子之位后也不是高枕无忧,因为当时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不是个省油的灯,为了权势和他斗得很凶。
  太平公主大概遗传了她妈妈武则天贪恋权力的基因,她为了一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不惜一次次在李旦面前诋毁李隆基。
  她一开始说李隆基不是嫡子不能成为太子(确实不是嫡子),后来还动员宰相们要废掉李隆基,另立别人为太子。
  李旦是一个比较软弱的人,当时宋璟和姚元之建议他把太平公主和她老公武攸暨安置到洛阳去,可是李旦不忍心,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兄弟了,太平公主这个小妹不能那么对她。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斗争还在继续,不过好在李旦还算是个脑子比较清醒的人,他为了不生事变,直接把皇帝传给了李隆基。
  而太平公主,在李隆基继承皇位后就被赐死了。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是从唐睿宗李旦那里继承的皇位,按理说他从宗法上已经不是李旦的儿子了,为什么李旦还要立不是嫡子,还是过继给别人为儿子的李隆基为太子呢?
  原因无非是,李隆基虽然过继,但不管是作为李弘的儿子,还是李旦的儿子,他都是武则天生的嫡子的儿子,继承帝位具有合法性。
  那为什么不是嫡子还能继承皇位呢?
  无非是李隆基诛杀韦氏时功劳大咯。
  唐玄宗李隆基法统上是继承了唐睿宗李旦的帝位。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孙,其父唐睿宗李旦其母窦氏德妃,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唐睿宗李旦"三让天下"。第一次让皇位于母后武则天,第二次让太子位于兄长唐中宗李显,第三次让皇位于儿子唐玄宗李隆基。
  第二次让太子位于兄长唐中宗李显,发动迫使武则天退位的"神龙政变"中,李旦与妹妹太平公主出力甚大,形成了韦皇后集团和武三思集团三方平衡的微妙局面。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病逝,韦皇后在其子李重茂继位后,妄想学做则天皇帝,临淄王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助父亲相王李旦重登皇位。
  唐睿宗李旦复位后,议立太子时,由于李隆基在"唐隆政变"中的功绩,皇长子李成器主动退让,李旦立李隆基为储。其后东宫太子集团和太平公主府集团为把持朝政发生摩擦,最终太子李隆基发动"先天之变"消灭了太平公主集团。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让皇位于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开辟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也带来了唐朝的"安史之乱"。

提干难度直线上升,本科士兵可以不参加提干,改考军校吗?2023年提干考纲改革,从中透漏出的信息,就是提干考试难度在直线提升,本来意欲参加提干的本科战友,现在却有些畏难了。还有战友在后台问小编,本科毕业士兵是否可以不参加提干,改报考军校2。8秒破百!全球最快电动两轮车发布续航300公里电动两轮车,同样也有自己的速度梦!日前,来自奥地利的电动两轮车厂商Horwin,在两年一度的米兰EICMA活动(电动两轮车贸易大会)上,发布了号称是全球最快的电动两轮车Horwin苹果改正错误?iPhone15系列采用圆润边框,钛合金手感更好从iPhone12系列开始,苹果一直采用直角边框设计,尽管备受硌手吐槽仍然坚持至今,甚至还引发安卓阵营竞相模仿。现在有业内分析师爆料,iPhone15系列终于决定改正错误,不仅采用疑似一加Ace2新机配置曝光搭载骁龙8后置主摄升级IMX890今年绿厂阵营将主打高配快充的Ace系列从OPPO主品牌转移到了一加子品牌上,显然后续一加Ace也将成为一个系列产品后续不断更新,最近外媒曝光了一些可能是一加Ace2的规格配置信息,美国高科技企业出现裁员潮视频加载中美国高科技行业持续近20年的高速发展似乎在2022年戛然而止,不少企业业绩低迷,股价暴跌,公司裁员人数动辄成千上万,占员工比例高达两位数。据美国企业服务数据库公司Crun卡脖子或成历史?中国首超美国,成芯片顶会ISSCC2023最大赢家众所周知,我国高端芯片一度饱受卡脖子之苦,而伴随芯片领域奥林匹克大会ISSCC的最新成绩单公布,我国在芯片科研领域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ISSCC2023,中国凭总收录论文排名第一的好美国签证申请指南美签十年,加拿大十年,英国十年,申根五年,澳洲二年,这些签证你做准备好了吗?跟着我去看世界吧史上最详细的美国旅游签证自助申请攻略美签我们自己,怕麻烦的记得找我,我来帮你申请美国是目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了?也不愿意生孩子了?作者水木然本文选自水木然新书人间清醒现在社会最严重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第二是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两大情况?今天我们就好好剖析一下!1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为什么卸任杭州市长后,刘忻已转任省政府党组成员据浙江省宁波市当地媒体奉化日报11月21日头版消息11月19日下午,省政府党组成员刘忻带领省政府办公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来奉调研渔业安全管理工作。副市长杨勇陪同。区委美国6G迎来突破,中俄被星链计划排除在外,华为还有机会吗?头条创作挑战赛人们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2G到5G时代的跨越,可见人类在网络科技上面的发展速度。而网络科技也顺势成为了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引得国家之间开始大力发展怎么看待明年iPhone15,更换USBC接口的事情呢?iPhone用了十年的Lightning接口,一直被诟病。传输速度慢不支持快充出门得多带一条线这些都是大家对Lightning的评价。好消息是,目前机哥看到所有爆料,都指出明年iP
千年过去了,还想感受江湖热情吗千年盛世手游火热上线中,要说到千年盛世背景还是蛮凄惨的,这个江湖世界是在一个被架空的虚无世界,由于那边因为江湖的打打杀杀被降下恶果,这个世界的时间会每十年都会回到最初的时候,有得到早春养生,护肝健脾春雨为万物带来了生机,但尚未完全散去冬寒与潮湿的空气,形成寒湿很容易影响肝脾的功能。春季天气历来变化不定,忽冷忽热,我们应如何面对乍暖还寒的天气?图片来自网络一着装应上薄下厚,慢慢41分惨案,江苏队一败涂地!李楠看清现实吧,江苏配不上季后赛江苏队本赛季在引进了双外援,以及刘志轩等本土大将后,实力有了不小的增长,这也使得他们表现愈发给力,成为了CBA颇有战斗力的队伍,也一直排在前12之列,很有机会杀入季后赛。可是近来,UFC格斗之夜219赛后复盘全分析(主赛部分)北京时间2月19日晨曦香雾时分,UFC格斗之夜219暨UFCVegas拉斯维加斯69在美国APEX顶尖会馆如期开幕。本期一共十一场比赛,共出现2场KOTKO获胜,4场降服终结。联合WTT新加坡大满贯孙颖莎晋级3月16日,中国选手孙颖莎(右)在比赛中发球。新华社发(邓智炜摄)当日,在WTT新加坡大满贯女单八分之一决赛中,中国选手孙颖莎以3比0战胜德国选手尼娜米特兰姆,晋级八强。3月16日有进攻无防守,他终于露馅了!不仅跌出核心轮换,还被里弗斯雪藏前言据NBA官方最新公布的战力榜显示,来自费城的76人队,也能在排名第四位,仅次于东部的绿军和雄鹿,以及西部的掘金队。很显然,费城76人队的实力,已经达到了联盟顶级的地步,争夺总冠天鹅频频空降观鸟切勿惊扰原标题天鹅频频空降观鸟切勿惊扰3月,春意越来越浓。春天的使者相继抵京,开启了候鸟迁徙季。近日来,颐和园官厅水库翠湖湿地南海子公园野鸭湖湿地金海湖等多地,陆续有天鹅飞来落脚,少到几十摧毁台积电,台湾只是美国的一个炮灰加棋子,越避战就越有一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明清以来,郑成功也好,施琅也罢,甚至到福康安,刘铭传,无疑不是使用武力,或大或小,解决了台湾问题,收复保卫了台湾。美国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引诱大陆武统,妄图用美元的废纸之路,正在氮气加速如果问二战之后,对人类文明影响最深远的事件是什么?我认为,排名第一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而排名第二的事件呢,则是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为从魏晋到唐末,浅谈太原王氏的兴衰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这首耳熟能详的百家姓歌谣,记录了如果汉献帝在刘备手里,会是什么结果?头条创作挑战赛傀儡是一定的自己没实力,还想掌实权?太天真了吧。区别是,在曹家父子手里,可以活着,直到自然死亡。而到了刘备手里,不可能活得长久。在曹家父子里手,当傀儡皇帝可以活着,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