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电子行业2023年度策略在春寒料峭中枕戈待旦

  (报告出品方:国信证券)消费电子:关注智能手机出货量复苏及AIoT时代产品创新
  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跌,关注安卓销量复苏及苹果份额提升
  2022 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跌"。根据 IDC 数据,2022 年前三季度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9.05 亿部,同比下降 8.8%;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2.13 亿部, 同比下降 13.4%。2022 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3.03 亿部,同比下降 9.3%;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7158 万部,同比下降 11.4%。2022 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 量出现同比大幅下降,我们认为是疫情反复、全球通胀、俄乌冲突等多重负面因 素综合作用下的"超跌"。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虽已告别"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期,但不会从此"一蹶不振"。 根据 IDC 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 2007 年的 1.25 亿部快速增长至 2016 年高 点的 14.69 亿部,随后连续 4 年同比下滑至 2020 年的 12.81 亿部,2021 年出货 量虽然同比回升 6.2%至 13.60 亿部,但仍低于 2019 年新冠疫情蔓延前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市场普遍担心智能手机行业会复制 PC(个人电脑)行业的发展路径, 即出货量在达到顶峰后逐渐衰减并从此"一蹶不振"。
  我们认为,智能手机行业会在 2022 年的"超跌"后恢复增长趋势,不会从此"一 蹶不振",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智能手机行业与 PC 行业的发展阶段存在差异,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 PC 的需求被智能手机取代,但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仍在 不断加深;2)与中国、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 90%以上的智能手机渗透率相比, 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智能手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2022 年 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将达到 44.67 亿部,以 44.8 个月的换机周期测算得 2022 年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2 亿部左右;基于智能手机保有量、换机周期测算,我们 预计 2027 年将恢复至 14.8 亿部(CAGR: 4.4%)。
  1)用户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仍在加深。根据 QuestMobile 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网 络使用行为调查,2021 年 9 月人均单日使用移动互联网次数 115.1 次,同比增长 3.1%,人均单日使用移动互联网时长 6.6 小时,同比增长 8.2%。由此可见,用户 对于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依赖仍在不断加深。
  2)新兴市场智能手机渗透率仍较低,智能机替代功能机空间较大。根据 IDC 数据, 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智能手机出货量/手机出货量)从 2015 年的 72.60%逐步提 升至 2021 年的 82.14%。其中 2021 年美国、欧洲、中国、日本、韩国的智能手机 渗透率分别为 96.72%、89.40%、97.52%、98.14%、99.39%。相较于上述成熟市场, 非洲、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智能手机渗透率仍较低,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非 洲、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东智能手机渗透率为 44.02%、70.01%、54.63%、 37.21%、84.35%,可见非洲、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智能手机渗透率仍较低,智 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的空间仍较大。
  3)基于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换机周期测算,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仍有提升空间。 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全球智能手机保有量从 2016 年的 31.52 亿部增 长至 2022 年的 44.67 亿部,预计 2027 年将增长至 50.74 亿部。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数据,2016 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为 31 个月,2022 年提 升至 45 个月,预计 2027 年将回落至 41 个月。基于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换机周期 测算,我们预计 2022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1.97 亿部,预计 2027 年将恢复 至 14.8 亿部,对应复合增速为 4.4%,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有望恢复增长态势。
  折叠屏:开启终端形态创新新纪元,促进未来交互变革
  随着屏幕尺寸日益接近单手可握持的极限尺寸,为追求显示尺寸的进一步增加, "折叠屏"形态的手机应运而生,国内外主要手机品牌陆续切入折叠屏手机市场。 柔宇科技于 2018 年 10 月推出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 FlexPai,并于 2020 年 10 月 推出 FlexPai2 迭代机型。三星自 2019 年推出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以来,已形成 每年迭代 Fold 系列(外折)、Flip 系列(翻盖)的双折叠旗舰的战略。华为同 样于 2019 年起推出折叠屏手机机型,截至 2022 年 12 月已推出三款外折机型(Mate X、Mate Xs、Mate Xs2),一款内折机型(Mate X2)以及两款翻盖机型(P50 Pocket、 Pocket S)。此外,2019-2022 年摩托罗拉、小米、OPPO、荣耀、vivo 等主流手 机品牌也先后推出了旗下首款折叠屏手机。
  折叠屏手机作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集合体,将进一步拓展 APP 大屏显示的使 用场景,刺激用户换机需求。折叠屏手机具有大屏显示、应用分屏、自由悬停、 跨屏协同等功能,可以更好满足用户便捷移动办公等商务场景的需求。此外,在 日常场景下,大屏游戏、大屏观影等优势也能给用户提供更良好的使用体验。
  折叠屏手机逐步成为旗舰手机的主流选择,成为安卓阵营推升产品定价区间、推 动品牌高端化进程的重要差异化竞争抓手。根据 IDC 数据,3Q19 至 2Q21 全球折 叠屏手机平均出货单价在 1500 美元以上,3Q21、4Q21 在定价相对较低的三星 Galaxy Z Flip 3 畅销的带动下,全球折叠屏手机平均出货单价下降至 1335、1338 美元,可见折叠屏手机主要面向 1000 美元以上售价的市场,定价远高于三星、小 米、OPPO、vivo、荣耀等头部安卓品牌约 200-300 美元的智能手机平均出货单价。 我们认为,在安卓阵营竞争日趋激烈、苹果在高端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的背景下, 折叠屏手机将成为安卓品牌借助跟苹果的创新时间差强化高端机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推升产品定价区间、推动品牌高端化进程的差异化竞争抓手,因此从供给 层面,安卓品牌具备较强的意愿去推动折叠屏市场的快速增长。
  2026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 5454 万部。根据 DSCC 数据,2020 年全 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 225 万部,同比增长 980%;2021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 793 万部,同比增长 252%。DSCC 预计 2022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94%至 1534 万部,预计 2026 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达到 5454 万部(21-26 年 CAGR 为 47%)。单季度来看,DSCC 预计 3Q22 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 620.31 万部,环比增长 296.76%,同比增长 142.14%,将再创单季度的历史新高。
  VR:乘"元宇宙"东风,虚拟现实软硬件生态加速成熟
  基于 VR/AR 终端所实现的"元宇宙"是部分生活场景的彻底数字化,是人类通信 技术经历了文字、语音、图像、视频之后的下一代升级方向,即实现 3D 实景信息 的共享,从而助力于人类摆脱空间的束缚而在数字世界实现更好的信息交互和生 命体验,相关产业链有望在 5G、AI 加速各类场景数字化的过程当中加速发展。
  在 VR/AR 相关硬件产品不断迭代、游戏视频等内容资源不断丰富、疫情催化"宅 经济"消费需求的供需双向影响下,VR/AR 产业链在经历了 2018-2019 年的低谷 之后重回市场关注热点。根据 Wellsenn XR 数据,2021 年全球 VR 出货量达到 1029 万部,同比增长 72.4%,预计 2022 年全球 VR 出货量将同比下降 7.4%至 935 万部, 同比下滑主要系 Meta 改变了以往硬件补贴的销售政策,Quest 2 全系涨价 100 美 金以及 Quest Pro 定价 1499 美金。Wellsenn XR 预计 2024 年全球 VR 出货量有望 达到 2570 万部。
  分季度来看,3Q22 全球 VR 出货量 138 万台,同比下降 42%,其中:Meta 出货量 96 万台;Pico 出货量 23 万台,Pico Neo 3、Pico 4 出货量分别为 19、2.4 万台; Vavle Index、创维、大朋、NOLO、爱奇艺等品牌均取得 1-3 万台不等的销量。3Q22 全球 VR 出货量大幅下降主要系 Meta Quest 2 全系涨价 100 美金叠加海外通胀导 致需求下行所致。分地区来看,根据 Wellsenn XR,2022 年前三季度海外 VR 出货量 557 万部,占比 86.6%,国内 VR 出货量 29 万部,占比 13.4%。分品牌来看,根据 IDC 数据,2022 年上半年 Meta、Pico、DPVR、HTC、爱奇艺分别以 88.1%、6.1%、1.8%、1.1%、1.0% 的出货量份额位居全球前五位。
  应用层面,2022 年 10 月 Steam 平台月活 VR 头显用户总占比 2.03%,环比提升 0.13pct。根据 Valve 数据,10 月 Steam 平台月活 VR 头显用户总占比为 2.03%, 环比提升 0.13pct。在市场占有率方面,10 月 Meta 旗下 Oculus 品牌的份额为 63.41%(MoM: -0.98pct, YoY: +1.42pct),其中 Oculus Quest 2 份额 41.12%(MoM: -0.37pct, YoY: +4.80pct);Valve 品牌的份额为 17.52%(MoM: +0.01pct, YoY: +0.60pct);HTC 品牌的份额为 10.37%(MoM: +0.21pct, YoY: -2.85pct);国内品 牌 Pico 的份额为 0.67%(MoM: +0.07pct, YoY: +0.40pct)。
  VR显示:未来短期看好Mini LED背光,中长期看好硅基OLED
  VR 的屏幕素质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变量,2016 年以来主流 VR 的面板选择从 AMOLED 逐步切换至 Fast LCD。2016 年 VR 行业迎来第一次发展高峰,2016-2018 年发布的 VR 产品(如 HTC Vive、PSVR、Oculus Quest 1 等)大多采用 OLED 屏幕; 2018 年以来,随着 LCD 的响应速度提升,Fast LCD 逐步成为 VR 厂商的主流选择, Oculus、Pico、HTC、Value 等厂商逐步在其迭代的入门级 VR 机型中选择 LCD 屏 幕,其中包括 Oculus Quest 2、PICO Neo 3、PICO 4 等"爆款"机型。Fast LCD 具有标准 RGB、像素密度高、亮度高、功耗低、不闪屏、护眼等优势,同时技术 更加成熟、成本优势明显,因此成为 2018 年以来的主流选择。
  Fast LCD 的下一个演变是使用 Mini LED 背光来提高对比度。Mini LED 背光在保 留 LCD 优点的同时,还融入了 OLED 的部分特点,具有节能、轻薄化、广色域、高 对比度、精细动态分区等优点,成为短期 Fast LCD 的升级演变趋势。目前一些高 端 VR 头显已经在利用 Mini LED,2021 年 10 月 Varjo 推出 VR 头显产品 Varjo Aero, 售价 1990 美元,搭载两个 Mini LED 背光 LCD 屏幕;Pimax 发布 Reality 12K QLED, 使用双 5620×2720 的 200Hz HDR 液晶面板,搭载 Mini LED 背光模组和量子点层, 达成了组合的 12K 分辨率。2022 年 10 月 Meta 发布 Quest Pro,售价 1499.99 美 元,搭载两个 Mini LED 背光 LCD 屏幕,使用局部调光和量子点技术。
  硅基 OLED 成为中长期 VR 头显屏幕的较优选择。由于 Fast LCD 需要在功耗及高分 辨率之间做取舍,较难将 VR 头显做的更轻薄,而普通 OLED 的像素密度较低,容 易造成用户眩晕或模糊,因此各品牌密切关注 Micro OLED 的进展。Micro OLED 通常指具有非常高像素密度(超过 2000 PPI)的小型 OLED 显示器,目前制造此类 显示器的唯一方法是使用硅基 OLED 技术。硅基 OLED 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提高亮度 和降低成本,DSCC 预计 2025 年硅基 OLED 将成 VR/AR显示主导技术。
  智能穿戴:随着AIoT创新周期兴起,拓展至健康监测等应用领域
  2018 年以来,伴随着 5G+AIoT 创新周期启动,TWS 耳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 备兴起,"电子+"时代来临。所谓的"电子+"是指基于电子、通信技术的广泛 应用,实现非电子产品电子化、简单电子产品智能化的过程,近几年快速兴起的 TWS 耳机、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均是"电子+"趋势的具体体现。根据 Canalys 数据,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从 2018 年的 5373 万部增长至 2021 年的 2.93 亿部 (18-21 CAGR: 76.0%);其中 2021 年苹果、三星、小米、JBL、Skullcandy 分别 以 29.39%、5.52%、4.83%、4.03%、3.99%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前五位。根据 Canalys 数据,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从 2018 年的 4660 万部增长至 2021 年的 7800 万部 (18-21 CAGR: 18.7%);其中 2021 年苹果、三星、佳明、Fitbit、华为分别以 50.5%、 15.94%、8.16%、7.30%、4.96%的市场份额位居前五位。
  智能穿戴的应用领域拓展至健康监测,激发新增需求。根据 Canalys 数据,2015 年伴随 Apple Watch 开售,智能穿戴市场热度提升,出货量增长数倍,之后每年 保持百分之几十的高增长。2022 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通胀等原因,全球智能手表 出货量增速放缓;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速恢复至 13.8%。新冠疫情 使消费者更加关心个人健康和免疫力问题,同时,老龄化问题使日常健康检测需 求增多,健康智能穿戴产品(尤其是带心率、血氧等健康监测功能的产品)或将 成为新的增长动力,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蓝海市场。
  智能交互显示:助力教育、会议、健身、化妆等生活场景数字化
  智能交互平板(Interactive Flat-Panel Display,IFPD)以高清液晶屏为显示 和操作平台,具备书写、批注、绘画、多媒体娱乐、网络会议等功能,融入了人 机交互、平板显示、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等多项技术。智能交互平板主要 应用于教育教学、商务会议等场景,根据 DISCIEN 数据,2021 年全球智能交互平 板出货量 302.9 万台(YoY 39.3%);DISCIEN 预计 2022 年全球智能交互平板出货 量同比增长 24.2%至 376.2 万台,预计 2026 年全球智能交互平板出货量将达到 594.1 万台,对应 21-26 年 CAGR 为 14.4%。
  除教育教学、商务会议外,智能交互显示产品开始应用于健身、化妆等创新场景。 以智能健身镜为例,智能健身镜可满足包括老人、儿童等不同年龄段用户的健身 需求,解决了居家健身的诸多痛点,有望成为中国家庭的广泛选择。根据艾瑞咨 询,2020 年中国智能健身镜市场规模约 0.3 亿元,出货量约 0.4 万台;2025 年中 国智能健身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 112 亿元,出货量达到约187万台。除此之外, 智能化妆镜、随心屏等创新显示产品逐步走进消费者的视野。 我们看好:1)欧美国家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动海外智能交互平板需求旺盛; 2)国内财政贴息政策提振高校、职业院校对于交互智能平板等智慧教室设备的采 购需求;3)智能健身镜、智能化妆镜等创新交互显示产品把握居家健身、居家美 妆的行业机遇。新能源电子:电子化、智能化是能源革命的底色
  能源革命带来的电气化改造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光伏产业发展
  能源革命往往伴随着大国竞争格局的变迁。人类文明的演进本质是一场能源革命, 作为驱动个体、组织、社会运行的原动力,历史上的每一次能源革命都会催生新 一波产业革命,从而打破原有的工业体系与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与 人类文明的进步,而抓住新一轮能源与产业革命机遇的国家往往就会顺势崛起。
  电气化改造是第三次能源革命背后本质推动因素,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方式正实 现"油气向新能源"的重大转换。伴随着《巴黎协定》后世界范围对于生态环境 恶化的关注、以及多国出台各自的碳达峰或碳中和政策目标,世界能源消费正迈 入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新能源"四分天下"的时代。而全球能源革命的加速将 为我国弱化"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制约、发挥幅员辽阔的大国优势(太阳能、 风力、水力等资源丰富),为强化全球竞争力创造了时代机遇期。能源革命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机遇。正如"新能源汽车"对于传统汽 车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塑,在各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向新能源切换的过程中,我国 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竞争力有望得到进一步彰显,凭借更快速地建立起 大规模、高效率的能源体系而实现全球经济地位的再提升。
  新能源汽车是能源革命重要阵地,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增长。根据中汽协 数据,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350.7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165.1%。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1-10 月累计销量达 532.0 万辆,同比 增长 110.6%。分品牌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领先,2022 年 1-11 月累计 销量达 162.8 万辆,同比增长 219.4%;造车新势力方面,2022 年 1-11 月已经有 6 家品牌累计销量突破十万辆,分别为埃安/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累计销 量 分 别 达 24.1/10.9/14.4/11.2/10.7/10.3 万 辆 , 同 比 分 别 增 长 128%/33%/142%/47%/32%/191%。
  新能源车中汽车电子成本占比高于传统车型,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是汽车电 子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333 万辆,同比增长 167.4%,渗透率为 15.5%。我们预计到 2025 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 销量将达 1299 万辆,对应 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为 40.5%,渗透率将达 50%。 新能源车中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显著高于传统燃油汽车,根据盖世汽车数据,纯电 动车型、混合动力车型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分别为 65%、47%,远高于中高档燃油车 型、紧凑车型的 28%、15%。
  光伏产业链正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有效支撑,国内光伏产业在技术、规模上已经 全面领先。根据 CPIA 数据,2021 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 54.9GW,同比增长 13.9%,全球占比达 32.3%,排名第一。2022 年 1-10 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58.2GW,同比增长 98.7%;累计装机容量达 363.9GW,同比增长 29.2%。全球光伏市场发展开启加速模式,我国光伏装机量未来持续提升。根据 CPIA 预 测,2022 年国内光伏装机量预计将达 75-85GW,全球占比 38%。预计到 2030 年国 内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 105-128GW,对应 CAGR 为 4.3%-4.5%,全球占比约为 1/3。
  功率半导体:电能转换的载体,新能源应用带来景气长周期
  功率半导体是功率分立器件与电源管理芯片的集合,预计 2022 年总市场规模约 为 543 亿美元。功率半导体由分立功率器件、电源管理芯片组成;根据 OMDIA 与 Yole 数据,2022 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含功率器件及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约为 543 亿美元,占半导体市场 9%;其中分立功率器件 281 亿美元、电源管理芯片 262 亿美元 。尽管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远小于数字芯片市场规模,但作为电子系统底 层能量流的核心,功率半导体是电子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 。
  以电为能量来源的下游应用均需用到功率器件。一方面,新能源应用增加,电网、 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均需用到功率器件且集中于中高功率段,器件以 IGBT、SiC 器件、大功率晶闸管为主,对器件可靠性与热管理要求较高。另一方 面,工业自动化(电机、UPS)、数据中心等场景对用电效率提升的要求催生了中 功率段功率器件如 IGBT、中高压 MOSFET 的应用,对器件集成度、可靠性及热管 理均提出了要求。此外,在消费电子、电源等低功率应用中,硅基、GaN 基功率 器件均有应用,该类应用对器件的紧凑性、集成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2021-2025 年全球功率器件市场将由 259 亿美元增至 357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约 为 8.4%。其中,宽禁带半导体如碳化硅、氮化镓市场增速最快均超 40%,结合 Omdia、 Yole 数据,我们测算 25 年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将达 43 亿美元(占 12%);IGBT 为最主要器件,受益于汽车、新能源等新增应用,市场规模将从 21 年 9.7 亿美元 快速增至 136 亿美元(占 38%),年复合增速约为 12.8%;MOSFET 消费类应用等 存量市场下降而汽车、新能源等新增应用增长,市场基本保持稳定,25 年市场规 模约为 104 亿美元=。
  2025 年汽车、工控将成为功率器件最主要市场,占比达 41%、30%。结合 Omdia、 Yole 数据,我们测算 2025 年全球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功率器件市场将增至 142 亿美元(占 41%),21-25 年复合增速最快为 18%,工控市场将增至 107 亿美元(占 30%),21-25 年复合增速为 13%,新能源发电市场将增至 20 亿美元(占 6%),21-25 年复合增速达 13%;此外,电网市场将增至 8 亿美元(占 2%),21-25 年复合增速 达 19%。
  新能源汽车中电能取代燃油成为汽车驱动的能量来源,每次电流电压的变换均需 用到功率器件。"三 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取代汽油发动机、油箱 或变速器;同时,配套新增 DC-DC 模块、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电 路等系统以完成电能在汽车中的分配与管理。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在驱动端,电 流依次经外部充电设备、车载充电机 OBC(输入为交流电流时使用)、电池、逆变器、电机电控、减速箱、车轮,同时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进行能量管理;在车身 及辅助系统端,电流从电池处流出,经过 DC-DC 转换器、低压电池、辅助系统。
  汽车电动化加速,功率器件单车价值量最多将增至 700 美金以上。根据英飞凌汽 车事业部数据,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芯片市场未来五年将分别以 22%和 21%的复合 增速快速增长,21 年纯电动汽车功率器件单车价值量约 450 美元,其中主逆变器 占 70%,车载充电器(OBC)、BMS 及 DC-DC 电源等系统占 30%。随着自动驾驶、 汽车功率提升、碳化硅及氮化镓加速渗透,25 年纯电动汽车功率器件单车价值量 将约 700 美元。
  工业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用电约占全球耗电量的一半,通用变频器约占 60%。根 据英飞凌数据,工业电机系统中电机耗电量占全球用电量 30%左右,预计到 2040年将占 60%。全球工业驱动市场高压电机变频器(>1kV)占 9%,中低电压驱动(<1kV) 占 91%。其中,约三分之二为通用型,包括风机、泵类和空气压缩机及升降、起 重电机、船舶驱动等领域;约三分之一为伺服驱动,包括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 人等。以协作机器人为例,其单机半导体价值量达 350 欧元,其中功率器件约 200 欧元。
  新能源发电带来电网架构变革,光伏、风电、储能及新型电网均为功率器件应用 增量。随着光伏、风电及储能等新型直流装备将接入配电网,配电网的整体架构 随之发生变化。直流设备接入交流电网再以直流或交流的形式分配于储能设备中, 每次电能变换均需用到功率器件。根据英飞凌数据,光伏、风电与储能的逆变器 等配电装置单位 MW 的功率器件价值量分别在 2000-3500、2000-5000、2500-3500 欧元左右。此外,由于配电网遭受的扰动类型会明显增加,电网中将有越来越多 的如中高压大容量 AC-DC 换流器、DC-DC 直流变压器以及直流断路器等装置,对 应地 IGBT 等中高压功率器件用量将大幅增加。
  家电变频化带来半导体单机价值量提升,白电 IPM 模块国产化空间大。根据英飞 凌数据,随着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热泵的变频化,变速电机的 应用使得半导体单机价值量由 0.7 欧元提升至 9.5 欧元。其中,IPM 模块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智能功率模块)、IGBT 等功率半导体大量应用于变 频白电中以实现电流频率的变化。根据产业在线统计,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 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其中空调占全球 80%的产能,冰箱和洗衣机亦超 50%,然而 家电 IPM 模块国产比例仍小于 15%,国产化空间较大。
  碳化硅为增速最快的功率器件,预计 25 年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将超 43 亿美元。 结合 Yole 数据,我们预计 SiC 器件市场将从 2021 年 10.9 亿美元增至 2025 年 43 亿美元以上,复合增速达 42%。其中,新能源汽车将从 2021 年 6.7 亿增至 2025 年 34 亿美元,复合增速 51%,占整个市场 80%。除汽车外,光伏、风电、储能等 新能源市场将从 2021 年 1.54 亿美元增加至 2025 年 5.14 亿美元,此外,充电设、 轨道交通和电机驱动等领域也将快速增加。2021 年亚太地区占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 74.3%,其中中国厂商成长迅速。根据 Yole 数据,亚太地区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占比由 2020 年 71.4%增加到 2021 年的 74.3%。中国企业在各细分市场成长迅速,士兰微、华微电子、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安世半导体等企业在部分领域市占率跻身全球前十。
  我国的功率半导体以低门槛细分应用为起点,逐步向技术实现较难的应用领域发 展,并随新能源头部厂商出海逐步走向国际化。随着各公司技术边界的拓宽,产 品形式逐步从单品替代阶段向解决方案发展;在行业缺货叠加新能源领域渗透加 速的催化下,从部分低价值量且技术门槛较低的消费、家电及低端工控如焊机等 领域逐步向验证壁垒较高的高端工控、光伏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突破。此外, 在供应链环境多变的背景下,国内下游应用厂商国产化意愿增强,光伏、储能及 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国产化率大幅提升。
  激光雷达:驾驶等级提升的进阶传感器,上车加速带来广阔空间
  激光雷达(LiDAR)是一种以激光作为辐射源的探测系统,是 ADAS 进阶的关键传 感器。激光雷达具有测距远、精度高、角度分辨率高、受环境光照影响小等特点, 同时可直接获得被测物体的位置信息,能够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 ADAS 开启快速普及周期,至 2030 年渗透率将达 49%。根据 Yole 预测,2021 年至 2030 年全球行驶中的 ADAS 车辆将从 1.3 亿台提升至 8.3 亿台,渗透率从 12.3% 提升至 49%,主要为 L1-L2(L2+、L2++)级别;2041 年 ADAS 渗透率将提升至 81%, 其中 4.7%将为 L3-4 自动驾驶;2050 年 ADAS 渗透率将达 95%,其中 L3 及以上自 动驾驶渗透率总计将达 26.9%。
  受益于汽车 ADAS 普及以及自动驾驶等级提升,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 据 Yole 数据,2021 年全球汽车与工业领域的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 21 亿美元,同 比增长 18%。Yole 预测到 2027 年该领域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63 亿美元,对应 2022-2027 年 CAGR 为 22%。其中,在汽车 ADAS 领域的应用将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该领域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1 年的 0.38 亿美元增长至 20 亿美元,成为激光雷 达行业最大的应用领域,对应 2022-2027 年 CAGR 将达 73%。
  在乘用车 ADAS 领域,2022 年预计将有超过 20 万台激光雷达交付上车。据 Yole 预测,2022 年 ADAS 激光雷达出货量约 22.1 万台,前五名厂商占比达 84%,有三 家来自中国。其中,禾赛科技占比约 20%,排名第二,仅次于占比约 29%的法雷奥。 速腾聚创、华为等国内厂商出货量亦居第三、四名。中国激光雷达产业动能强劲,ADAS 前装量产定点数量居世界第一。据 Yole 数据, 2018-2022 年全球 ADAS 前装量产定点数量中,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占比达到 50%, 大幅领先于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等拥有激光雷达企业的国家和地区。 其中,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分别占全球 ADAS 前装量产定点数量的 27%、16%、 5%,分别位居第一、三、五名。随着国内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的加速上车,中国 激光雷达厂商与整车厂商合作将更加紧密,从而进一步推动激光雷达产业发展。
  智能座舱SoC:座舱域控制器核心芯片,助力"一芯多屏"发展
  伴随汽车智能化展开,SoC 成为汽车智能座舱核心控制芯片。当前汽车基本已完 成从按键交互跨越到了车载显示交互,依靠一颗高集成 SoC 芯片运行多个操作系 统、同时驱动多个显示屏融合交互(即"一芯多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座舱智能化前期以及电子化时代,汽车座舱芯片市场由几家传统汽车电子厂商主 导。2015 年前,车载系统的运算和控制主要由 MCU 和低算力的 SoC 为主,主要供 应商有瑞萨、恩智浦、德州仪器等传统汽车芯片厂商,这三家在智能座舱发展的 初期阶段也曾一度占据大量份额。
  中国新车智能座舱渗透率超过 50%,市场规模有望破 1000 亿人民币。根据亿欧智 库数据,截至 2021 年 10 月,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同时具备中控彩屏、智能语音 系统、OTA 升级功能)渗透率为 50.6%,其中 10 万元至 75 万元之间车型为座舱智 能化重点细分市场。根据 IHS 预测,2021 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空间超过 400 亿美元,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681 亿美元;ICVTank 预测,中国的智能座舱市场将 在 2025 年达到 1030 亿人民币,自 2021 年起,年复合率将达 12.7%。
  多家本土座舱芯片厂商处起步阶段,国内发展空间广阔。目前国内有多家入局座 舱芯片包括聚焦汽车芯片的创业公司有芯驰科技、芯擎科技、杰发科技、地平线 等,从消费电子芯片领域切入的华为海思、全志科技、晶晨股份、瑞芯微、紫光 展锐等。相对于海外公司,本土厂商成立时间或切入赛道时间较短,出货量、营 收规模较小,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国内座舱芯片市场 发展空间广阔。
  汽车PCB: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加速带动汽车PCB量价齐升
  动力控制系统贡献汽车 PCB 最大增量。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动力系统的差异,对 PCB 的需求量更大。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不再使用汽油发动机、油箱或变速 器,"三电系统"即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取而代之。电子电气架构改变带来的 硬件价值提升将明显高于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互联互通系统,其中电控系统的 MCU、VCU、BMS 形成 PCB 主要增量。
  根据智研咨询估算,新能源汽车整车 PCB 用量约 5-8 平米,单车 PCB 成本可达 4800 元,电动化对单车 PCB 价值提升超过 2000 元。新能源汽车中 VCU 整车控制电路 PCB 单车用量约 0.03 平米,MCU 电机控制器用量 0.15 平米。而 BMS 作为电池单元 的核心组件,架构更加复杂,由主控(BCU)和从控(BMU)组成,主控电路 PCB 单车用量约为 0.24 平米,单体管理单元则在 1-3 平米。 不同控制单元所用 PCB 板工艺要求不同,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VCU 和 MCU 一般 为普通板,价格约 1000 元/平米。而 BMS 主控板单价最高可达 20000 元/平米,从 控板价格则在 1500-2000 元/平米左右。
  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以及高等级自动驾驶落地,单车 PCB 将迎来量价齐升。 根据佐思汽车研究测算,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导致 汽车 PCB 行业整体规模大幅缩水至 62.61 亿美元。但随着疫情影响减弱,ADAS 升 级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推动下,到 2026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PCB 市场规模有望 达到 120 亿美元。
  半导体:周期有望在2023年触底,积极布局静待下一轮周期开启
  半导体仍处于景气下行阶段,预计在 2Q23-3Q23 触底。全球半导体月销售额的同 比增速自 2022 年 1 月以来持续收窄,WSTS 在 11 月底更新了今明两年全球半导体 市场规模的预测值,分别同比增长 4.4%/-4.1%至 5801/5566 亿美元,增速较 8 月 预测的 13.9%/4.6%明显下调,细分品类中模拟芯片和 OSD 明年有望维持正增长。 我们认为本轮半导体周期有望在 2Q23-3Q23 触底,其中设计企业有望率先复苏, 但触底后的反弹速度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尚需观察全球经济和需求恢复情况。
  我们认为,半导体公司股价是否提前反应更多的还是依赖于对后续需求的预期, 当能感知到明显的新增需求时出现提前反应的可能性更大,比如2016年手机、服 务器的存储需求大幅增加,2020年疫情下PC、数据中心等带动半导体需求;当无 法明晰确认足够的需求增量时股价与基本面同步或略微滞后。由于目前尚未看到明确的大幅增量需求,我们建议可以在半导体基本面拐点附近进行布局;若后续需求恢复情况超预期,可适当先于基本面拐点布局。
  碎片化场景下模拟、功率等辅芯片更为受益,我国企业有望由点及面逐步突破。 电子终端应用经历了几轮大的创新,从 PC 到智能手机到 AI,期间带动 CPU、手机 SoC、存储、GPU 等芯片的发展,领先厂商依靠生态、先进制程、专利垄断、规模 等优势取得相对垄断地位。现在进入物联网时代,碎片化场景带动模拟、功率等 辅芯片需求。由于下游分散,量大价低,产品和客户的广度是辅芯片厂商竞争优 势的来源,同时,辅芯片以成熟制程为主,国内企业有机会由点及面逐步突破, 率先国产化。
  20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超五千亿美元,汽车成为第三大下游,2011-20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 CAGR 为 6.4%,2021 年同比增长 26%至 5559 亿美元。半导体(semiconductor)材料是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 间的材料,半导体产品是用半导体材料制造的器件。根据 SIA 的数据,全球半导 体销售额从 1977 年的 35.5 亿美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5559 亿美元,近十年的年均 复合增速为6.4%;中国半导体销售额从2015年的986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1925 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 34.6%。
  半导体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器件、分立器件、传感器四大类,2021 年占比分 别为 83.3%、7.8%、5.5%、3.4%。根据 WSTS(The 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的分类,半导体产品可分为集成电路(IC)、光电器件(O)、分立 器件(D)、传感器(S)四大类,2021 年全球销售额分别为 4630、434、303、191 亿美元,在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中的占比分别为 83.3%、7.8%、5.5%、3.4%。
  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计算机和通信占比最高,汽车 2021 年增速最高。根据 SIA 的数据,20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按下游应用领域来看,汽车增长 38%至 691 亿美 元,增速最高,占比从 2020 年的 11.4%提高至 12.4%,成为第三大应用领域。计 算机和通信长期占据前两大应用领域,2021 年市场规模分别为 1750、1706 亿美 元,占比分别为 31.5%和 30.7%。其他应用领域还包括消费电子、工业、政府,2021 年市场规模分别为 684、669、58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12.3%、12.0%、1.0%。
  WSTS 预计 2023 年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减少 4.1%。WSTS 在 11 月底更新了今明两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预测值,分别同比增长 4.4%/-4.1%至 5801/5566 亿美元, 增速较 8 月预测的 13.9%/4.6%明显下调,细分品类中模拟芯片和 OSD 明年有望维 持正增长,预计模拟芯片和分立器件明年分别增长 1.6%和 2.8%。
  半导体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存储芯片和半导体设备销售额波动性较大。全球半导体增速与 GDP 增速的相关性提高,预计 2019-2024 年的相关系数为 0.90。 根据 IC Insights 的数据,2000 年前半导体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与全球 GDP 增速 相关性较低;2000 年后,全球半导体增速与 GDP 增速的相关系数逐渐提高, 2000-2009 年为 0.63,2010-2019 年为 0.85,预计 2019-2024 年将达到 0.90,代 表全球半导体增速与全球 GDP 增速高度线性相关。
  半导体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通过分析 SIA 的半导体销售额数据可知,半导体 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比如 1Q13-4Q14 景气上行(补库存,增速平稳),1Q15-2Q16 景气下行(PC 需求疲软,2015 年 PC 销量减少 8%);3Q16-2Q18 景气上行(手机、 服务器存储容量升级等),3Q18-3Q19 景气下行(存储产能大幅释放,去库存); 4Q19-4Q21 景气上行(疫情增加了半导体需求,同时影响了部分供给,半导体缺 货涨价),1Q22 至今景气下行(下游 PC、手机需求疲软,去库存)。从统计的十 家半导体大厂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来看,顶峰出现在每轮周期的底部,同时呈现 出走高的趋势,我们认为与近年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关。
  半导体的周期性主要由于供需失衡,若产能意外受限会放大行业的波动。晶圆厂 扩建一般需要 1-2 年才能释放产能,因此在需求增加时无法即时进行响应,同时 由于晶圆产能相对刚性,在需求减少时也无法进行收缩,因此半导体行业会由于 供需失衡而呈现出周期性:下游终端客户在需求增加时会进行补库存,带动晶圆 产能紧张,为了保证供应抢占市场份额,终端客户存在过度下单的可能;为了满 足客户的需求,晶圆厂会加大扩产;经过一两年的产能建设,下游需求可能出现 放缓,客户会通过砍单去库存;晶圆产能供过于求,缩减投资。在此过程中,原 有晶圆产能若由于外部因素出现供给减少,比如 2016-2017 年存储厂制程转换不 及预期或 2020 年疫情导致的停产,将会增加下游恐慌性备货,从而放大行业波动。
  从产品类别来看,存储芯片的波动性最大。根据 WSTS 的数据,2011-2021 年全球 半导体销售额增速的最大值为 2021 年的 26.2%,最小值为 2019 年的-12.0%。在 各子行业中,存储芯片由于价格波动大,增速变动范围最大,2011-2021 年增速 的最大值为 2017 年的 61.5%,最小值为 2019 年的-32.6%。光电器件、传感器/执 行器、微处理器波动性弱于行业整体,模拟芯片、分立器件波动性与行业整体接 近。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半导体设备销售额波动较大,半导体材料销售额波动较小。从2015-2021 年来看,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的增速波动较大,2017、2021 年的增速分别为37.3%、44.2%,远高于半导体销售额的 21.6%、26.2%和半导体材料销售额的9.6%、15.9%。从增速变化来看,半导体、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整体保持一致,不过半导体材料销售额波动幅度较小,且在上一轮周期中增速见顶年份为2018年,晚于半导体和半导体设备的2017年。
  半导体基本面预计在2023年触底,设计企业有望率先复苏
  2012-2015 年费城半导体指数走势滞后于半导体基本面变化,2016 年后的两轮周 期中领先约半年。自 2012 年以来,费城半导体指数走势整体强于纳斯达克指数。 通过对比近三轮周期中费城半导体指数相对纳斯达克指数的收益和半导体月销售 额的同比增速,可以看出在 2012-2015 年间,费城半导体指数表现滞后于半导体 基本面变化,在半导体月销售额同比增速明显提高后,费城半导体指数表现才强 于纳斯达克指数,反之亦然。
  在 2016 年以后的两轮周期中,费城半导体指数均表现出领先性,比如 2019 年 6 月半导体月销售额同比增速触底,费城半导体指数从 2018 年 11 月开始连续跑赢 纳斯达克指数;2021 年 1 月开始半导体月销售额同比增速明显提升,费城半导体 指数从 2020 年 9 月开始连续跑赢纳斯达克指数。 我们认为,半导体公司股价是否提前反应更多的还是依赖于对后续需求的预期, 当能感知到明显的新增需求时出现提前反应的可能性更大,比如 2016 年手机、服 务器的存储需求大幅增加,2019 年 5G 商用带动半导体需求、2020 年疫情下 PC、 数据中心等带动半导体需求;当无法明晰确认足够的需求增量时股价可能与基本 面同步或略微滞后。
  不同周期中各半导体企业股价表现存在差异,与当期半导体周期催化因素有关。 通过比较 SUMCO、应用材料、美光、联发科、英飞凌、台积电与费城半导体指数 的股价走势,可以发现在 2016 和 2020 年的两轮半导体周期中,各公司的股价表 现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016 年上涨中美光、应用材料、SUMCO 表现较好,主要 是因为本轮周期的最大催化因素是存储芯片供需失衡带来大幅涨价,进而引发存 储大厂进行大规模投资,在这轮周期中,存储及其上游是最大受益环节。
  2020 年上涨中联发科、台积电率先上涨,本轮周期中最大催化因素是疫情导致整 个行业供需失衡,从而缺芯涨价。在本轮周期中晶圆产能紧缺,台积电是全球最 大的晶圆代工厂,受益明显;联发科除受益行业趋势外,还受益于华为海思受限 后的份额提升。随着晶圆产能持续紧缺,各大 IDM 和晶圆代工厂进行大额资本开 支,应用材料从 2020 年底快速上涨跑赢费城半导体指数。
  全球半导体月销售额同比增速在 9 月转负,中国自 7 月开始已连续 3 个月为负。 根据 SIA 的数据,全球半导体月销售额的同比增速自 2022 年 1 月以来持续收窄, 9 月同比减少 3%,可见目前仍处于景气下行阶段。中国半导体月销售额同比增速 与全球同时见顶,但是下行速度明显快于全球,自 7 月开始已连续 3 个月为负, 其中 9 月同比减少 14%,我们认为这与我国半导体下游领域更集中在消费电子市 场有关。基于此,若明年消费电子需求复苏,我国半导体销售额有望领先全球好 转。
  2023 年半导体基本面有望触底,但反弹速度和力度尚需依赖需求恢复情况。从季 度数据来看,3Q22 全球和中国半导体销售额分别同比减少 3.0%和 14.5%,且均出 现环比减少。在 3Q22 法说会上,台积电表示先进制程产能利用率将由于手机、PC 产品推后持续下滑至 2023 年上半年,中芯国际则表示由于这一次周期叠加多重复 杂的外部因素,调整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另外,从 2011 年后的历史数据来看,全 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速从峰顶到谷底一般需要 4-6 个季度,我们认为本轮半导 体周期有望在 2Q23-3Q23 触底,但触底后的反弹速度和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尚需 观察全球经济和需求恢复情况。
  明年设计企业有望率先复苏,设备和材料国产进程影响大于行业周期。从半导体 产业链环节来说,半导体设计企业或 IDM 企业与终端厂商直接对接,可以最先感 受到下游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其中设计企业由于没有固定资产投资,在终端客户 去库存或补库存初期业绩即会率先反应,而 IDM 企业的业绩还受产线稼动率影响。 晶圆代工厂的景气情况一般可用产能利用率表示,从 2Q22、3Q22 产能利用率来看, 中芯国际已经下行,华虹半导体还维持在高位,我们认为晶圆代工厂业绩反应滞 后于设计企业。 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上游材料以及资本开支计划,IC Insights 预计明年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将下滑 19%。虽然明年晶圆代工厂整体产 能利用率下行,但我们认为,对于国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企业而言,国产替代带 来的增量有望弥补行业周期下行的缩量。
  国产替代窗口期获得积累的企业,有望率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半导体需求由单品推动转向多点开花,辅芯片更为受益。从需求侧来看,半导体 过去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 PC 和智能手机,根据 IDC 的数据,两者年销量的峰值分 别为 3.6 亿和 14.7 亿。单品推动背景下,单机价值量最大的主芯片成为最大赢家, 早就了英特尔、高通等全球巨头。在智能手机之后,尚未出现单品过亿的大终端, TWS 耳机虽然 2021 年销量达 3 亿台,但其仅是配套设备;汽车虽然有望成为下一代终端,但其全球销量不到 1 亿台,难以成就单芯片厂商。我们认为,TWS 耳机、 汽车、智能家居等都只是碎片化的物联网中的一部分,该阶段最明显的特点便是 半导体需求多点开花,以模拟芯片、分立器件等为代表的辅芯片更为受益。
  辅芯片有望由点及面逐步突破,竞争壁垒低于主芯片。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和 存储是关键,但从竞争格局来看,这些主芯片厂商依靠生态和规模形成了竞争壁 垒,同时生产更为依赖先进制程,国内厂商短期较难突破。与主芯片被少量主流 产品垄断不同,辅芯片料号量众多,且没有生态依赖,生产也仅需成熟制程,我 国厂商有机会在产品和客户两个维度由点及面逐步突破,率先完成国产替代。
  被动元件:景气度处于筑底过程中,增速拐点初现
  2021 年下半年开始 MLCC 各型号价格先后下降,预计 1Q23 将环比维持稳定。根据 TrendForce,3Q22 01005、0201、0402、0603、0805、≥1206 型号 MLCC 价格分 别环比下降 1.9%、2.4%、2.7%、3.8%、4.5%、0.9%;TrendForce 预计 4Q22 01005、 0201、0402、0603、0805、≥1206 型号 MLCC 价格将分别环比下降 3.8%、4.9%、 2.8%、2.6%、4.7%、1.8%,预计 1Q23 价格将止跌企稳。
  11 月大部分 MLCC 厂商 BB 值(订单交货比)有所下滑。根据 TrendForce 数据,11 月日本 MLCC 企业村田、太阳诱电、TDK、京瓷的 BB 值下跌至 0.92、0.83、0.92、 0.80,预计 12 月太阳诱电和京瓷的 BB 值将轻微下滑;11 月韩国 MLCC 企业三星 电机的 BB 值继续回升至 0.87,预计 12 月 BB 值将轻微下滑至 0.86;11 月中国台 湾 MLCC 企业国巨、华新科、达方的 BB 值下跌至 0.78、0.76、0.73,预计 12 月 BB 值将轻微下滑;11 月中国(除港澳台)MLCC 企业风华高科、微容下降至 0.72, 预计 12 月微容的 BB 值将回升至 0.75。 从交期的维度看,2022 年上半年部分大容量、高压 MLCC 需求波动较大;11 月 MLCC 交期全面维稳,其中大尺寸、大容量、高压等电容交期开始出现轻微回升。
  3Q22 全球前十大 MLCC 厂商出货量环比下降 5.45%。根据 TrendForce 数据,3Q22 全球前十大 MLCC 厂商(村田、太阳诱电、TDK、京瓷、三星电机、国 0 巨、华新科、 达方、风华高科、微容)出货量 106.13 亿颗(YoY -20.08%, QoQ -5.45%),自 3Q21 以来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环比负增长。TrendForce 预计 4Q22 全球前十大 MLCC 厂 商出货量将继续环比下滑 3.50%,预计至 2Q23 出货量才能恢复环比增长。
  2022 年 1-10 月中国 MLCC 出口均价 35.72 美元/万颗,高于进口均价。根据中国 海关总署数据,2021 年中国 MLCC 贸易逆差同比下降 1.54%至 1.43 万亿颗;2022 年 1-10 月中国进口 MLCC 1.81 万亿颗,出口 1.11 万亿颗,贸易逆差 0.71 万亿颗。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7-2021 年中国出口 MLCC 均价从 15.48 美元/万颗提 升至 26.34 美元/万颗,涨幅达到 170.16%;2022 年 1-10 月,进口均价 33.25 美 元/万颗,出口均价 35.72 美元/万颗,出口均价首次超过进口均价,价差 2.47 美元/万颗,反映国内 MLCC 厂商产品、客户结构升级取得一定成效。
  从台股月度数据来看,被动元件行业营收增速拐点初现。2022 年 4 月以来,台股 被动元件月度营收出现连续 7 个月的同比下滑,台股被动元件月度营收也从 2021 年 7 月高点的 258.41 亿新台币下滑至2022年10月的207.03亿新台币;但从同 比增速的角度看,22 年 10 月的同比增速(-7.6%)已较前几个月有所收敛,反映被动元件行业营收增速拐点开始显现。面板:LCD价格止跌反弹,行业走出失序竞争状态
  11 月 TV 面板价格环比上涨,预计 12 月价格环比持平。根据 Omdia 数据,2022 年 11 月 32、43、50、55、65 英寸 LCD TV 面板价格环比上涨 6.9%、4.0%、4.2%、 3.6%、4.5%至 31、52、75、87、116 美元/片;Omdia 预计 12 月 32、43、50、55、 65 英寸 LCD TV 面板价格将环比持平;在面板厂商积极减产和扭转价格策略的推 动下,面板市场逐渐走出失序竞争的状态,面板价格止跌反弹。 11 月 IT 面板延续跌势。根据 Omdia 数据,2022 年 11 月 10.1 英寸(平板电脑)、 14 英寸(笔记本电脑)、23.8 英寸(显示器)LCD IT 面板价格环比下降 1.4%、 0.4%、1.1%至 20.9、26.0、46.7 美元/片;Omdia 预计 12 月 10.1、14、23.8 英 寸 LCD IT 面板价格环比下降 1.4%、0.4%、0.6%至 20.6、25.9、46.4 美元/片。
  主流尺寸的 TV 面板价格低于现金成本 20%左右。根据 WitsView 数据,3Q22 32、 55、43、65 英寸 LCD 电视面板价格分别低于现金成本 22.14%、18.17%、20.29%、 30.50%。根据 WitsView 数据,3Q22 14 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 52.22%,15.6 英寸笔记本面板平均价格较现金成本高出 44.73%。供给端:基于退出产线和新增产线的梳理,我们对全球大尺寸 LCD 总产能面积进 行定量测算。假设产能的新增和减少进度都按照线性完成,我们预计 2022 年全球 大尺寸 LCD 产能面积较 2021 年增长 8.19%,其中 1Q22、2Q22、3Q22、4Q22 产能 分别环比增长 0.73%、0.32%、0.11%、1.32%;我们预计 2023 年全球大尺寸 LCD 产能面积较 2022 年增长 4.42%,其中 1Q23、2Q23、3Q23、4Q23 产能分别环比增 长 1.11%、1.53%、1.20%、1.44%。
  需求端:根据 WitsView 数据,2022 年 10 月全球大尺寸 LCD 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 降 11.51%至 1764.4 万平米,1-10 月全球大尺寸 LCD 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 4.91% 至 1.82 亿平米。其中:全球 LCD 电视面板 10 月出货面积同比下降 5.61%至 1441.4 万平米,1-10 月同比下降 4.29%至 1.40 亿平米;全球 LCD 显示器面板 10 月出货 面积同比下降 31.93%,1-10 月同比下降 0.62%;全球笔记本电脑面板 10 月出货 面积同比下降 44.83%,1-10 月同比下降 17.66%;全球平板电脑面板 10 月出货面 积同比增长 17.76%,1-10 月同比下降 8.86%。
  京东方、TCL 华星全球 LCD 龙头地位稳固。根据 IDC 数据,2022 年 1-10 月京东方、 华星光电、LG、惠科、群创光电分别以 25.4%、19.8%、12.8%、10.1%、9.3%的市 场份额(按出货面积)位居全球大尺寸 LCD 面板市场的前五位。短期来看,我们 预期面板厂将更坚决地执行控产量、稳价格的运营策略,建议对 LCD 面板供需格 局的变化保持关注。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 LCD 扩产将进入尾声,行业周期属性 将淡化,京东方 A、TCL 科技等面板龙头有望凭借高世代线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成 本优势以及市场份额领先所带来的行业话语权逐步实现盈利能力的稳步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三星发布GalaxyA046。5吋屏幕5000万像素主摄三星于去年11月宣布推出了GalaxyA03,时隔9个月该公司悄然推出了该机的继任者GalaxyA04。该机在外观上和前代基本相同,采用了InfinityV屏幕,机身背面拥有2个摄AR眼镜门槛降至2299元,离普及还远吗中国商报(记者焦立坤)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的消费级AR(增强现实)眼镜品牌Nreal回归中国大本营,带来两款AR眼镜,AR眼镜的销售门槛也降至2299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给国内消费史玉柱重返研发一线改游戏原始征途宣布公测延期中国网科技9月13日讯(记者沈成)巨人网络旗下新手游原始征途宣布推迟原定于9月21日全平台上线(公测)的时间。与此同时,很久没抓具体业务的巨人网络董事长征途创始人史玉柱也重返研发一研究发现头骨限制了地球最早的陆地动物的进化根据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四足动物头骨的骨头比已灭绝和活着的鱼类的骨头要少,这限制了它们数百万年的进化。通过分析从水生环境过渡到陆生环境的动物的头骨化石,科学家发现四足动物的李荣浩晒中秋家宴,没有海鲜大餐,只有4道家常菜,太接地气了从厨40年,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期盼与喜欢美食的您成为朋友,欢迎您关注我!老厨与您一起做美食。虽然中秋节已经过完,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最感兴趣的事莫过于看朋友圈里好友们晒出的中秋儿媳过了预产期一周没动静,奶奶感觉不对劲带她去医院,已经迟了要是当初能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孙子也不会一生下来就缺氧导致后期查出重症。现在儿媳患上了抑郁症,孩子爷爷为了给孙子挣钱去做治疗摔断了腰,我又患上了焦虑症,好好的一个家变成这样,我到底该调饺子馅,牢记4放2不放!保证肉馅鲜嫩多汁美味可口,真香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吃饺子也是国人特有的民俗传统。在许多地区,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也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别看小小一个饺子,想做的好吃,也是一个大学问。饺子想要好吃,最重要的就是调常熬夜黑白颠倒,注意做好这3件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医务工作者经常加夜班,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其实危害是很大的。黑白颠倒的生活SUMMER32岁的王医生经常说自己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大夜班小夜班两头班每每下班回到家,只健康科普关于低血压,你应该知道的几件事低血压往往被大众所忽视,今天,我们来谈谈关于低血压的一些事情。医学上称血压低于9060mmHg为低血压,低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低血压的症单骑闯关!独闯龙潭!西甲霸主豪取7连胜,安帅续约有望北京时间9月11日晚,在202223赛季西甲第5轮的比赛中,皇马坐镇伯纳乌主场41大胜马略卡,西甲霸主在新赛季的各项赛事中豪取一波7连胜,在最新的西甲积分榜上,皇马以15分位居榜首5年1。9亿!5年1。6亿!57分先生加盟,这组全明星五巨头大有作为?现在NBA联盟拥有很多三巨头或四巨头阵容,能够达到全明星级别的球员才能算是巨头,如果一组三巨头或四巨头还配上一位超级巨星,那么他们阵容的实力将会很强大。例如,雄鹿队三巨头有字母哥这
30万40万,哪个车好?3040万左右的预算的话,我来推荐几款豪华品牌SUV以及轿车。SUV推荐1大众途昂指导价30。851。8万在配置方面全系标配前排侧气囊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电动后备箱后雷达倒车影像第三你的家常豆腐怎么做?家常豆腐怎么做好吃?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家乡是哈尔滨,在我们家乡对豆腐的称为基本就是两种,一种是干豆腐,在南方称之为千张或者是豆腐皮。一种是水豆腐,在南方称之为老豆腐,嫩豆腐,可为什么网约车司机素质越来越差,你遇到过怎样的奇葩司机?我个人倒是完全没有发觉有这个情况,应该是你个人的原因吧。反正我遇到的网约车司机都挺不错的,有的很健谈有的很客气,有的很谦虚,有的很会为乘客着想,当然也有不少比较沉默不太说话,这也是为啥都说联想收购的摩托罗拉是一个空壳子?先来了解一下子摩托罗拉,这可以说是手机的老祖宗了,最早的大哥大,在功能机时代和诺基亚是手机圈的两个扛把子,有很多经典机型。当然摩托罗拉的辉煌不止于此,比如曾经和苹果,IBM合力开发得了哪些病不能抽烟?得了哪些病不能抽烟?我不是专家,我不清楚,但我可以说说我的真实感受,也许就能找到一些答案,我曾经抽烟12年,每天一盒半到三盒烟之间,烟瘾非常大。现在戒烟三年零两个月,可以自信的说我你身边有没有一些人成功投资翻身的案例?就投资A股来说,确实是有的。站在他们准备装修的江景豪宅的阳台上,眺望邕江两岸,感受的到一批投资人20年来的不易潜心钻研,在诡谲多变的市场中,始终坚持自己不被看好的信仰。有。有这样的为什么工作上处处帮助别人,从来不主动为难人,不批评人,换来的却是同事的不尊重?或许题主感觉委屈,那老鬼索性再打击一下!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讲些职场现实中的硬化!请不要将自己的遭遇简单的归结为职场无情,其中也有题主自己认知的巨大误区!一你把获得他人的尊重的标准设如果取消教师职称,中小学教师工资该如何评定?教师职称,眼目前还无法去取消。但看到题目是个假设关系,我也来如果一下吧!教师职称沿袭至今,其中的诟病我不想多说,想毕多数教师在评职称时领教过的,其中感悟比我还深。那我就切入正题,来小孩的压岁钱属于小孩自己,还是属于家长的?应该如何使用它?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第一任何时候,家长都是孩子的榜样。要培养孩子的财商,家长最起码自己要有管理金钱的能力。第二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支配金钱。第三用阅读的方式,让孩子对管理金钱产生兴趣。生的孩子完全不像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吓我一跳,我以为这个问题是爸爸提出来的呢!宝妈妈提这问题,没啥意义,至少群众没有瓜吃了捂脸老话说的好生女儿像爸爸,生儿子像妈妈!我自己也有个小孩,比较小的时候更像我老婆,过几年更像手机中最有用的app是哪一个?详细解说一下?不要娱乐的?学习阅读类的吧,知识星球腾讯课堂学习强国最有用的手机APP我感觉需要分类才能说明不然没办法选最有用就拿最基础的来说,手机APP的前提是手机而手机本身自带的APP,我觉得最有用处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