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乡土作家袁炳纲新作三老汉进城

  三老汉进城一一小说作者:袁炳纲
  三老汉扛了几年,实在扛不住,今年仲秋,还是进城了。
  进城居住,对于这个从生下来一直在渭北山区土炕上睡的关中汉子来说,实乃不情愿又不习惯。
  首先是他睡不惯软床,不知咋的,一躺上软呼呼的席梦思床,他翻来覆去急忙入不了眠。
  梦做不了,思却不断头。
  "把他先人的咧,活见鬼,瞎怂病都是腻歪娇惯下的",他心里暗暗骂自己。
  在农村时活干乏了,三老汉在犁过的大胡基(方言坷垃)地里可以大睡特睡,并觉得十分香甜舒坦惬意。尽管那胡基硌腰,他头枕一块上去不久,呼呼打鼾,睡得沉沉昏昏,不着边际。
  还有更奇特的,那次掰玉米棒子时,手掰住一根棒子时,竟疲乏得睡着了,那是站立着睡觉的,宛如公园里的雕像。
  还有那次放羊,在沟坡上仰望蓝天白云,头枕着一本《人民文学》又睡着了,不知多久,一骨碌醒来,羊跑得四五零散,半天收不拢。
  当时那书里有一篇小说叫《陈奂生上城》。
  陈奂生运气颇好,找不着旅舍在大街上胡瞎转悠时,意外碰到省委书记。
  书记介绍他去一家高档宾馆住,结果入住后,陈奂生发现自己太脏太邋里邋遢,恐怕弄脏了人家的席梦思,连房内的沙发也不敢碰触,更甭说坐一坐了。
  那一晚,陈奂生是在房内的地板上睡的,和他如今一样,也是干瞪眼睡不着。
  记忆最深刻的是天明出走结账时,那价钱贼高,陈奂生把钱付过后,心里实在划不着,又转回房间,狠狠报复性地坐在沙发里上下晃闪了几下,他要出一出肚中的恶气,太便宜这贼怂喽!
  想到这里,三老汉抬起屁股,下意识往下忽闪了几下,他不知道此举和当年的陈奂生跳上沙发那忽闪有什么区别,但颇为相同的是都有一丝快感,他甚至感觉到,他咧嘴笑了,露出了跌落了几颗老牙的豁口。他不知他这笑是狞笑还是苦笑。
  三老汉的儿子和儿媳在省城打工,按三老汉的安排,结婚典礼在农村老家举行,毕竟老家的住房宽绰阔气,二层小楼,落地窗蓝宝石玻璃,木地板加全磁砖地板,床、家俱全是红木的,咋说都比在省城西安租的房子条件好,可人家小二口不行,非要撵时髦赶潮流,还要穿婚纱扎领带等等的等等,把花钱浪费豁在外,光这西方仪式三老汉就看不惯,什么愿意不愿意,什么手捧鲜花,单膝跪地,什么洗礼,还有那,都入冬了,还光着膀子,上半截光着,他母亲的咧,笨狗扎狼狗势,装贼不像绺娃子,那时的新媳妇,盖头包得严严实实,光脸麻子都看不清,更甭说露肩露背了。人家城里人爱骂他妈的,三老汉听不惯,改为他母亲的!
  十分违心地给儿子操持料理完婚事,三老汉气得模样发青,牙咬得痒痒的,白白撇了几万元不说,婚结得非驴非马,土洋结合,风搅雪一样糟蹋他心。
  从西安坐车返回,一个多小时,临到家下车回村,三老汉的模样一直像黑风,肌肉繃紧得用他老伴的话说"像谁把他二爸捏死了"!
  有个爱调侃的老友见这货石头娃戴木头铃,扳不动还摇不响,说:"咋了?想回门去人家不要!"
  这才使三老汉态度稍微扭转一点:"你他母亲的咧,胡说啥哩!"
  对于省城西安,三老汉说不上十分熟悉,但也不十分陌生,他知道此城历史上最早叫过沣京和镐京,还知道此城历史悠久,周秦汉隋唐等朝代在这里建都,号称十三朝古都,什么八仙庵、钟鼓楼、城隍庙、大小雁塔啊,什么老孙家的羊肉泡、白云章的饺子馆、德懋恭的水晶饼、长发祥、德盛祥老字号、饭庄、东亚饭店、骡马市、碳市街、案板街等等,他几乎都去过转过,也品尝过一两样著名小吃。
  那时吃一次看一回都是一次奢侈和奢望的肆意满足,多么不容易呀,他母亲的咧!
  三老汉眼前又浮现出他首次看火车的情景。 那是他拉一架子车柿子去西安市卖时,为了看火车,他特意将车子拉到西安火车站,可扒住栅栏,半天等不到一列,好不容易等到时,由于遮挡,怎么也数不清客车多少节车厢,货车多少节车皮,无奈有人出馊主意:买张站台票,进站去多看一会儿,看清楚数清楚。
  当时一张站台票五分钱,再添三分钱就可以买一碗素面,顶大半天的饭了,可当时的三娃还是一跺脚一咬牙买了。他让乡党帮忙暂时看住他的柿子车,一下进去看了半天,终于数清了客车有二十节车厢,货车五十六节车皮。当时他年龄小,初中毕业不久,未婚,因为排行三,人们叫他三娃。
  至于进那些小吃名店,说句实话,三娃是拉着架子车,在人家门口叫卖时瞥了几眼,甚至还进去在人家水龙头处洗过手脸,真正品尝的没有几回,太贵,他真的吃不起,他母亲的!
  当时登一次钟楼大雁塔一角钱,这小小一角钱,对于三娃不亚于一笔巨款,几次下不了决心花费,那回柿子飞价了,比平时一车多卖了十几元,他才豁出去了,上了钟楼和大雁塔。
  三老汉第二个不适应的就是城里的住房的狭窄,用他的话说"尻子大一坨",还要安插什么卧室、厨房、卫生间、客厅,他有时甚至这样想:若没有那堵薄墙,大便时尻子真的撅到锅项里喽!
  农村多好,平出平进,敞敞亮亮,到处是厕所,遍地是茅房,想在哪里方便就在那里方便,方方便便,天不收,地不管,这难怂城里,满共才五口人,有时早上起来上厕所还得排队,真像上学时打乒乓球,有时马上轮到自己跟前时,上课铃响了。
  不过现在不是上课铃响了,而是儿子儿媳的上班时间到了,他得先让人家,再憋屈一会儿。
  那时卖柿子多辛苦呀,尻子后边拽着一个大大的"王屋"。
  王屋不是愚公移的王屋山,是家乡方言,指屎巴牛用粪便做成裹着一层一层黄土的圆粪蛋,这方言太形象逼真了,三娃一拉起架子车,便想起屎巴牛掀揭大王屋蛋时那异常吃力的样子,甚至人没进架子车辕内,襻绳还没搭上肩膀,额头上的汗便渗出来了。
  这是三老汉架子车拉多了拉怯火了后出现的一种习惯性条件反射,收麦那么累,人三褶子窝着(腰一褶、腿一褶、脚一褶),他不咋出汗,可当把一架子车麦装好,绳扎紧人往车辕中进时,倏忽之间他头上的汗水便滚下来了!
  西安省城离家不远,一百六十华里,现在坐上儿子的小车,吃几袋烟的功夫,加几脚油便到了,可那时用步行,开那"11"(双腿形状)汽车,得足足一天一晚上。
  那时朝前看,虽说是平坦的西兰公路,但跃入眼帘里的好像一直是上坡,甭说拉,看见那不见头头的路,隔门就怯火熬煎了。
  为了减少心中的压力,只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也不数撵路旁标着里程的小碑喽!
  那时三老汉一行进城卖柿子的乡党把这里程小碑叫桩号,这一次累了小歇后出发时,规定下次小歇点再过五个桩号。
  虽说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但实在招架不住时由不得抬起头看一下两下,和收麦时盼收到地头一样。
  那时盼到西安到地头和盼命一样,人心里焦急火烧火燎的,可这次不知咋的,三老汉不盼早点儿到达目的地。
  三老汉实在舍不得他那十多亩作务了几十年的土地,临走前,又一次在几块地里转了一遍,盘算着何时抽空回来干干什么非干不可迫在眉睫的紧活。
  他一生缜密细整,地里的活干完要看过眼,觉得还可以才撂过手,不然,回家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三老汉是贫农家庭成份,虽说名义上老家是建陵公社坡北村人,其实解放前在他父亲手里,真正在坡北村居住的日子不多,父亲兄弟三人,小小时便出门拉长工去了。 家里仅有多半亩薄地,盆扣不住瓮,养活不了人呀!
  起初他们兄弟三人在一起给一家人干活,最后缘于年龄大了得成家了,又分开各人干各人的,力争攒一点钱,日后给自己办个人。
  那时,财东给娃结婚叫娶媳妇,有媒人红叶什么的渠渠道道。
  财东财大气粗,娃小小的便订了婚约,甚至还有指腹为婚的。 娃十一二岁,便给娶媳妇,和三老汉父亲年龄上不差一下不差二的猫娃,十二岁便结婚,媳妇坐着牛车都进了村,迎亲的炮都点着了,这小子贪耍,还骑在墙头上玩,气得他的父亲一鞭子将他从墙顶上抽了下来。
  当了新郎后,他还不安生,常常钻到堡子城下的烂窑里去掏松鼠,有时累了便睡着在那窑中,好几回傍晚,是那比他大八岁的新媳妇从窑里抱回家的。
  可对于他这穷汉娃,便没有这娶媳妇的福份了,得攒够一笔钱,托人下川(四川)去办,差不多等于买吧。
  三老汉的母亲便是父亲从四川办回的,当时花的钱大部分是父亲给人抬轿子挣来的。
  父亲开始帮人种地,后嫌挣钱不多,便到渭河东某县城学了轿夫,给老爷太太抬轿子。
  轿夫抬轿,走路得有标准的动作势姿,像如今的模特走猫步,三老汉清楚地记得,生产队时父亲那一辈,几个老汉在地里休息用火镰劈火石抽旱烟时,有人让他再走走当年抬轿时潇潇洒洒的步姿,父亲也不推辞,马上扭摆起来,一前一后,有左有右,有张有驰,和现时的扭秧歌差不多,逗惹得那几个年龄和他相仿,但辈份却低的龟孙子大笑不止。
  农村辈份高的人,基本上全是穷汉,人家十二岁结婚,你三十二岁办人,一下就差近乎一辈喽!
  自古成家立业,三娃的父亲是在办了人后回到坡北村的,家算是成了,可算不上立业。
  也算幸福幸运吧,三娃父亲的业是新社会帮助立的,不久新中国成立,农村先互助组,再初级社,最后统一实行人民公社,共同走集体化道路,参加生产队集体生产劳动。
  这一切不需要个人立什么业了,只是跟着时代的步伐走就是了。
  "父亲是日子过不下去时离开了坡北村,后稍好转后又回到了坡北村,我这次离开坡北村是为了什么?"三老汉想,"明明能过得下去,并且还过得不错,可为啥非要进城不可呢!"
  本来孙子刚生下来,儿子儿媳就想带到城里,可缘于力不能及,挣下的钱撵不上花,只得又推迟了几年,让三老汉和三老婆在家里带。
  一晃,孙子三岁该进幼儿园了,小两口又说他俩加把油,可以养活住,让他老两口一同去,把地撂了,配合人家小两口,把娃带到城里去养!他俩还有一个理由,如果父母现在不带,儿子将来和父母感情不深厚。
  三老汉账算精明,在小小的坡北村每次执红白事,都是账房工作,他帮小两口算了一笔账:两人一月收入多少,房贷车贷多少,奶粉钱多少,这么掐尺戥寸一细算,虽说略有节余,但若遇到意外,还是捉襟见肘,头比身子大,最后父子们决定,再后推一年。
  就这样,在农村孙子长到三岁,该入幼儿园读书了,一算细账,还是不宽余,无奈在老家上幼儿园小班,又推一年。
  今年,小两口说,再不进城,实在不行了,往后没法推了,再不入城里的幼儿园,将来娃的入学就没有办法了。何况,车贷已还完,只剩下房贷,一月一千二,稍微节衣缩点食,就算没有农村这笔农业收入,全家大小五口人洋里洋火可以生活……
  就这样,三老汉勉强同意进城经管孙子了,但他老觉得有点挟迫的味道,还是撂不下那些土地!
  "他母亲的,这地容易吗!",旧社会,咱家若有地,老父亲弟兄三个就不至于几十年拉长工,打短工!这么好的地,咋能说撂就撂白撂呢! 三老汉想到他吃口馍掉个馍花也要捡起来吹了土再吃,还想到那年月顿顿吃完饭都要舔碗内壁粘上的饭粒。
  "他母亲的!" 本来,三老汉想让老伴一个去经管,他留在家务地,可老伴说她不识字,现在农村的幼儿园都今天要家长签个这,明天又要签个那,还三天两头开家长会,他弄不了 !再说天天坐公交车,她怕孙子没送到,自己先丢了……
  合计过来过去,最后决定让老伴坐儿子顺车,先去几天熟悉环境,恰好这几天没开学……
  三老汉是细密勤快人,又学了相当多的农业基础知识,种麦麦子丰收,种荞麦荞麦丰产,真可谓:麦子打石五,荞麦压坏股,谷好菜子歪(方言:忒旺盛),娃好媳妇乖。
  那时,三老汉的邻居好友是一教农业基础知识的"农知"教师,有厚厚的一本《农业基础手册》。这朋友后来不教农知了,将此书赠送了他。
  三老汉通读了这本书,学了不少农业知识,弄清了传统种植的缺点缺陷,并非什么:荞麦地里带菜子,好比赵云保太子。
  他带头种纯菜子,施足底肥,合理留苗,不稀不稠。
  好长一段时间,村人在他那里取经取宝,换种,他的田堪称示范田。
  后来改抓粮食为抓经济,三老汉带头作务苹果园,又出了彩,拔了头筹,钱赚得盆满钵满。
  三老汉是我村最早学会修剪苹果树的,懂得修剪的大原则是:因枝修剪,随树作形;什么是结果枝、营养枝、徒长枝、延长枝;还会把果树整出"三二一"三大主枝型,认识腋花芽,并可利用夏季最佳时期,运用撑拉别扭的方法,使其主枝与主杆夹角达到理想的60度,会给人讲解示范里芽外蹬、六十厘米定杆,甚至还会治疗仔鸡白痢什么的。
  三老汉务的苹果树,大枝亮堂堂,小枝闹攘攘,结果部位全部控制在内膛,质好果大,比那些结果部位外移的好了许多。他培育的结果枝组大都是立体枝组,强势旺壮。
  三老汉是我们村子里最早一批富起来的,当时人叫暴发户,这时人们不叫他三娃了,改口:三财东。
  财东,这是三老汉父亲给人拉长工时称人家主人的,没想到不经意间,戴到他的头上了。
  "他母亲的!"三老汉嘿嘿笑了。
  三老汉有钱了,又奢侈了一回,那天专门雇了一辆面包车,拉上全家大小,有规有模逛了一次西安的野生动物园。
  那时儿子还小,一路上老缠问他:西安到了没有?
  过了西安与咸阳的交界标志:偌大两个钢管,从公路两边矗立,上面焊接成多种漂亮异常的花卉鸟兽图案,他告诉儿子,到西安了。
  可是车开了半天,还是没到动物园,儿子等得实在不耐烦了,说:这驴日的西安这么大的,牛逼得很!
  三老汉被稚气的儿子惹得哈哈大笑,流出了眼泪……
  这次,三老汉是乘坐他是邻家也是老同学、如今在西安石油大学当教授的老朋友的顺路车来西安市给儿子经管孙子上学前班中班的。 快古稀之年,只有这么一个稀欠蛋蛋,当然是三老汉的掌上明珠,自然希望他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再不和自己一样,虽说智商不低,属建陵公社能飞能跑,能叼能咬,大家公认豆芽菜飞上天,带尾巴的能豆豆,但还是在"三、三、四信箱"(生产队时干集体活,早上、中午各挣三分工,下午四分),"铲拉挖车间"(向往憧憬城里工人的称谓,给自己仿照城里工人起的称谓,驴跟马跑的意思),当"车前冒汗工"(不是人家城里的铆焊工)喽!
  一生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把日头爷从东山背到西山吧!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现在的西安市比过去更牛逼了,长安蓝田户县高陵泾阳诸县都已扩进,儿子租赁的住房在丈八沟,三老汉清楚地记得,当年这一带,全是麦田玉米地,和他老家农村差不了多少。
  那年用自行车驮着卖苹果,他曾住在北池头村刘老汉的民房里,一人一晚二元钱。
  那时的苹果不打药,虫眼很多,为了蒙骗买主,晚上回来时,顺路买两个烤红薯,边吃边用红薯黄瓤填塞虫蛀的眼儿,填塞好后再用抹布使动擦拭,直到苹果表面起明发亮,一点儿亦看不来瑕疵时,再换另一个继续擦拭。
  擦到最后折弄得手指头都乏困使不上劲了……
  想到这里,三老汉伸出了右手,下意识活动几下指头:"他母亲的!想不到,用不上这五虎上将咧。"
  确实用不上咧,送孙子去幼儿园不远,不到一里地,早上送下午接,这活比当县长还滋润,美的像八贤王。孙子一走,房里就剩他老两口了,几乎等于两鳖瞅蛋,无聊至极,可老家那地里的活,许多紧得象着急拉屎找不到厕所,溢出来了,又鞭长莫及……
  唉!他母亲的,唉,急不下快,没办法,你回去不成么,你看那小两口,一天忙得像被人撵的贼,甚至每天还要加班,这你回不去么,这就是:绑住挨打,关紧庙门打叫花子,整弄你这些立不起趷蹴不下的不穷不富的娃呢!他母亲的。
  三老汉又想起当年在西安市卖苹果。
  城里卖苹果最难堪的是上厕所和吃饭,首先得有个伴儿替你看摊子,其次是找厕所。
  这厕所,东南西北正街上是没有的,一般在背街的偏远处,有时跑半天找不着,急得猫挖猫抓的。
  那天,水火无情,一个伴儿实在忍耐不住,急得捂着腰大呼:爷,我实在夹不住了!
  大家倏忽之间围上来,将他围圈在一个墙角的花园里,令他尿。
  谁知刚一解裤带,就有人发现:做啥哩!
  多亏老九语言方便:咋,看一下还不行!
  想到这里,三老汉咧嘴笑了,不过没有出声,又想到他在城里第三个不习惯:在坐便器上急忙拉不出,还不敢对外人说!
  改革开放农民进城后,三老汉的家庭收入逐渐撵不上一些人了,虽说他作务的苹果质量还是数一数二,但价钱卖不上去,出力下苦一年到头,刨掉化肥农药,落不了几个。
  村人开始不花大气力务苹果园了,慢慢树腐烂了,产量质量都下降了许多,树亦老龄化了,和他一样……
  人们对他这三财东的称呼也随之变了,叫他三老汉。
  这样叫确切,父母都过世喽,两个长兄也相继追赶父母去了,该叫老汉了。
  实话说:叫三财东也名不副实喽,如今他这过活在坡北村再不数一数二了,那个给尼泊尔客商收苹果的大龙,还有那个开装潢公司的二虎,如今发迹了,人们称他俩一个为大财东,一个为二财东,那个开修理厂的三狗人们称他为三财东了……
  想到这里,三老汉下意识摸摸微谢了顶的头,又骂了一声:他母亲的咧!
  三老汉还是睡不着,他又想到围城那篇当年学过的课文:他母亲的,这住在城里的人想出来,住不进的想进来!
  朋友教授不是已出来了吗,在老家盖了房!他只有一个女儿出了国,是他家族里出国的第一代移民。
  教授曾讲,这第一代移民最辛苦,这他知道,和母鸡孵小鸡一样,短短二十一天,要长骨头要长肉。
  三老汉更知道,他儿子可能还是进这个城的第一代农民,也同样要长骨头要长肉,要把根扎进这个城市。
  不过城市不比乡村,到处是土地,老鸹叼一粒种子,埋在半崖的虚土里,一有好雨水,也会发芽结穗,尽管雨水不充沛,那穗很小,叫蝇子头,但那穗中还是有几粒干瘪的果实的。
  可如今这城市,遍布钢筋水泥,很少有土壤,你那根能扎得下去吗?!
  三老汉越想越睡不着,站起来,在楼梯道里偷偷捡拾起垃圾了,他这一生,好体面,老觉得这捡拾垃圾,像做贼一样,他怕被别人发现,捡到后便躲在黑暗中整理……
  他还想,得赶紧抽空回趟老家,捡拾树下的落果……
  唉!借还能行能走,再给孙子娃刨揽一点,添不了斤,添个两……

辞职做自媒体,除了焦虑,还能做些什么建设性的事?选择全职做自媒体,就是选择了一份不确定,焦虑对于新人来说是难免的,现在我结合自身体验跟大家聊聊。这要从刚才我受到的一个启发说起。上篇文章收到一个读者的鼓励和建议,我很感动。长期闷在吉克隽逸民族风的气质,这笑我爱了吉克隽逸的民族风飞吻美爆啦!高级时尚的民族服装穿在我们辣妹的身上,简直就是时装周现场。民族就是世界心心心她永远站在彝族文化推广一线中,如果每个彝族人都像她这么爱家乡,何愁家乡不繁华只有不伤害别人,才能称得上快乐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多去尊重和理解他人,常常怀着宽容和感激的心情,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让别诚心接受你的帮助而不被无心地伤害却是一种很大的智慧。为何我这样说呢?最近看了一个小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不伤害别人才称得上快乐禅宗智慧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当遇到问题时,每个人发泄解决事情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向朋友倾诉,有的则把愤怒发泄在最亲近的人身上。人们往往都是把笑脸留给陌生人,烦恼带给禅宗智慧懂得正确断舍离的人,往往能拥有更快乐的人生断舍离这一概念,最先出自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书中提倡,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离脱离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其本质是禅宗智慧快乐有度,失度则乐极生悲人的快乐有三个层次。最低级别的快乐是竞争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相互攀比,比得过就快乐,比不过就不快乐。具体项目有金钱权力工作待遇青春美貌等等。1空虚与麻木有的人生活经常感觉到空虚麻木诵读楞严经有何功效?这几点学佛的人千万牢记楞严经,作为佛教经书中的重要典籍,其影响力可谓不言而喻,同时楞严经被佛教的人誉为经中之王,是因为此经关系到佛教的兴衰,相传楞严经是支持着天地没有毁灭的灵书,所以深受佛教及学佛者的追如果你是高血压,每天都吃氨氯地平,3个问题一定要搞清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三高。其中血压是临床上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无论在体检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重要的检查项目。近年来,患高血压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尤其中老年人发病率居得之坦然,失之泰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自我反省回首过去,似乎走了很多弯路,放眼未来,又觉得一片迷茫。说到底,我们之所以会心累,是想要的太多,而能做得又太少。其实,如果静下心来,不要管那么多,只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生活就会简单很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人生不应有太多的牵累和负荷。现在拥有的,我们应该珍惜已经失去的,也没有必要为之哭泣。抬头向前看,会有灿烂的生活等着你,只要有一颗美好向上的心,人生无处不充满阳光。尤利斯是一个很不错善待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01hr有些事,得如何,失又如何。常言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生活中,我们总难免会错过很多东西,有时候太过于执着自己所没有的,只会受困于执念,让人心力憔悴。让我们真正感到
若爱,就用力去爱,不相问01。hr爱情,是个谜题。总有人,因为察觉到爱人的一些蛛丝马迹,于是想一探究竟,那个人现在还爱我吗?于是,开始翻手机,窥隐私,甚至编一些谎言去试探,你可知,一旦开始了这样的举动,感喝酒的人不一定是喜欢酒其实经常喝酒的人不是喜欢酒,而是喜欢喝酒的那种感觉。一个人喝的不是酒,喝的是孤单,喝的是郁闷,喝的是哀愁,喝醉了才发现只是少了身边的那个人。喝酒可以发泄和释放情感,喝醉了可以让疲惫佛说人生,是一场即兴随缘的旅程世间任何一种事物,都有晦暗和光明,缘,亦是如此。缘,妙不可言,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莫名的存在,世间一切都离不开缘之一字,让人欢喜,让人忧愁。在这个充满浓郁烟火气息的万丈红尘中,我们牛年沾牛气,问顶犀牛山犀牛山是达州著名风景区,位于通川区北外镇罗江镇磐石乡交界处,距城区6公里,面积5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98,整个景区林海浩瀚,峰峦叠嶂,植被原始,是达城近郊最具规模的城市生态公园。大大年初一的习俗和忌讳哪些习俗大年初一即春节的第一天,是农历的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自然有不少习俗。一接年炮仗庆祝活动从凌晨开始,除夕夜一家人团聚,一家人看着春晚,玩着牌熬灶王爷的传说灶王爷,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讲这个词很陌生。当然,更不会参与腊月二十四送灶王爷,大年初几接的活动中。过去过年,特别农村,家家户户都请一张灶王爷,贴到厨房里供奉起来。因为它是人们厨房里正月初五,迎财神正月初五迎财神,让我向各位亲友道一声恭喜发财,愿所有人,牛年大吉,财源滚滚!为了亲友和所有人获财,正月初五解除过年时立下的诸多禁忌,迎财神,过欢乐祥和的日子。一是破五节破五节的宗旨鼠年已走,给自己的祝福鼠年,将走!给平平安安的走过来的自己祝福过去的一年,虽然你没获得表彰,没有得到分钱收获,当社会需要时,你却勇敢的冲上去,当志愿者,给大家服务,无怨无悔当母亲需要时,放弃自娱,陪母走春中享受,莫负春光春天来了,伴随着生命的拔节成长,伴随着季节的轮回更替,更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春天赋予万物以勃勃的生机,赋予人们春的旖旎,春的喜悦,春的希望和生活的无尽美好。春天来了,柳树最先吐出平凡的感动有一些伟大出于轰轰烈烈,有一些伟大出自感天动地,而有一种伟大则出自平凡,又正是这种生活中的伟大,却往往给人以最深的感动。昨天下午,滨河路散步,突然大雨来,正当我束手无策时,一把雨伞高血压的故事前日,到医院去陪母亲输液,看到护士妹妹给母亲量血压,护士妹妹高兴地对母亲说婆婆,你的高血压怎么正常了,吃了药吗!听到母亲回吃了药的话,顿生量血压的想法。因为我家的高血压传男不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