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红地毯佳作仙人掌冰

  船有点颠簸,从澎湖马公开往高雄鼓山。正值盛夏七月,天气不太好,风有些大。鼠灰色的海面阴晴不定,不时发出呜咽的声音。
  船舱也很大,一排十几个座,乘客不多,她认出其他同乘里有遇难者家属,有两三个人同她眼神示意算作打招呼。她料想他们都同自己一样,刚经受过那场灾难。
  三天前她从大陆某个北方城市一路搭飞机来澎湖。在那之前先是接到女儿公司人事部的电话,才知道自己被她设置成了紧急联系人,接着航空公司也打来,能感受到他们的来电几经周折。
  她花费了好久才厘清这件事:女儿搭乘的航班从高雄飞往澎湖,飞机失事,全体乘客身亡。彼时刚接听到电话的错愕还没消化过来,来台两小时的跨洋航班上她头脑里一片空白。
  现在她要坐船去台北,收拾女儿的遗物,连带处理公寓退租,这些事情。这三天里发生的全部事件都像是灾难后新闻直播里那样,密匝,仓促,悚然,令人吃惊,每分钟身边都有人在掉眼泪。
  现在只身坐在船上,舷窗外是陌生的景色,接踵而至的山峰和小岛,被船迹掀起的海水一一隐没。她只想喘口气。上一次坐船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这次座位很靠前,可以直接看到驾驶室,老船长动作熟练,跨过四周的山峰和小岛,数十年如一日。
  这是她第一次来台湾,办理的旅行签证,用的是航空公司的邀请函,事由名目是受难家属,真是讽刺呵。女儿在台湾工作好几年,几番邀请她过来旅行,但由于惯常的拖延(或者说习以为常的冷漠)一直未成行。新闻报道里说搜救工作几乎从失事第二分钟就开始了,这一次她也没有拖延,这徒劳的及时。
  飞机落地时,航空公司有人过来接,机场很小,有慈善团体设点在做心理干预,像是悲剧的布景,她想。女士,您是受难家属吧,有人迎上来问,这是她在此地的身份。然后跟着他们径直去往澎湖殡仪馆,本来也可以先去下榻宾馆寝食,因为认领工作将会持续好几天,但她决定直接过去。
  汽车穿越过小城,鱼腥味反复洗刷着城市,正午的阳光照得街道很惨白。工作人员都很友善,他们温软的口音不自觉流露出歉疚,这让她也陡然生出愧疚。他们向她再一次说明了事情的经过,详细说明接下来三天的大致行程:家属会去认领遗体,然后会签署一些文件。其他的事宜将会由相关机构持续组织进行,她可以选择留下来参与台湾政府和航空公司联合开展的心理干预,他们说这是受难家属的权利。再之后会有飞行安全调查委员会做调查和记者会,但不知道那得会好几个月过后了。
  "需要一具具地辨认过去是吗?"工作人员介绍的当口,她打岔道。
  工作人员迟疑了一下才知道她在问什么。"会的,女士",这下那温软的口音实在地感到愧疚了。她也为自己这一分钟的情绪化愧疚起来。
  这个画面她几乎从接到电话的一刻就开始想象。她最害怕的事情。缺席的这么多年,女儿活着的样貌尚且模糊不清,空难后的女儿,她担心自己认不出来。好几年里,她偶尔想象下次见到女儿的场景,或许该像其他母亲一样,评价她瘦了还是胖了,但是她不知道。
  认领本身就是漫长的煎熬。满目疮痍之后的满目疮痍。如工作人员所说,需要一具具地认过去。机上四十余人遇难,死亡乘客体貌尚且严重受损,同她女儿年龄和性别相符的也有十来人。
  殡仪馆门厅里临时搭起来简易灵堂,墙上挂着白底的遗体照片,上面有数字作编码,这是一张骇人的名单,名单上标注了遗物详情:手表、皮鞋、皮带、项链。这让她想起在日本广岛参观过的博物馆,同样骇人,她几乎不能游览完毕。围着墙壁有一圈小桌搭成的柜,死难者得以保存的遗物被稀松陈列,这些具体的物体减少了一点骇人。往里走有装尸的棺木,也被编了号,里面也是碎块,每走上前,工作人员就会帮助你翻动这些碎块,以期确认。她围着墙壁和小桌走了好几圈,又绕着棺木辨认上面贴着的照片,她看到小孩子的手脚,看到尸体上一点残余的白头发。仍然分辨不出来哪几处属于女儿。有那么一瞬间,她产生一种错觉,她不是在认领一场空难,而是在检阅过去的二十几年。
  天色至暗,她的认领仍然毫无进展,好几次工作人员凑上前来,女士,请问需要什么帮助吗?女士,请问有什么体貌特征吗?毛发的颜色?头骨是扁平还是尖的?女士,身高大概是多少?亦或是有什么最明显的胎记没有?工作人员探询越来越趋于具体明确,最后措辞就像是在描摹一副雕塑。然而她还是一筹莫展。她几乎感到一种身体性的悲恸,这情绪一点点被尴尬掩埋,从耳根后烧起,然后是后背,最后准确抵达心脏,难过得不能自已。
  旁边的人陆陆续续带走自己逝去的家属,有人通过内衣残骸辨认出来,有人则通过烧焦所剩无几的皮包,有人不停喃喃自语我的孩子有好大一处纹身,这提醒了她一下,胎记,女儿不是臀部后方有一小块赭褐色吗,但这个情境下纹身和胎记都被毁坏了,她什么都发现不了。这块产自她体内的生命,如今面目模糊,诅咒一般。
  灵堂在家属的呼声之下变成二十四小时开放。她站立行走一天,感觉脱水疲乏,但仍寄望着最后一点灵感。次日清晨,广播响起来,因为有遗体被超过数量的家属指认,地检署工作人员将为指认家属抽血,做DNA检验。
  最后是基因检测救了她。她走到那个据说是女儿的棺木前,照片依然模糊不堪,除了无以显形的DNA结果,她看不出来任何迹象。
  门外响起一阵喧哗。旁边一位白发先生告诉她,外面有家属发生纷争,被工作人员拦住了。
  紧接着是填表,遗体认领承认书,火化处理同意书,空难责任调查委托书,航空公司的车在门外循环往返,等待接送家属去酒店休息。
  上帝让无辜的人受难,走出殡仪馆时,她脑子里倏忽闪出这个念头,然而自己真是无辜的人么?她说不上来。
  火化很迅速,她第三天就拿到骨灰盒离开澎湖。准备搭船去高雄转机台北,台北有女儿的朋友接应,这些都是女儿公司的人告诉她的。她这个母亲,因为是陆客,所以对这边情况不是很了解。他们都这样认为。只有她知道,更糟的是,不是因为陆客身份,只是因为她是一个缺席的人。
  像是要为了一笔勾销这缺席,她选择用乘船又转机这么缓慢的方式去为女儿善后。订票的时候助手反复给她确认,乘船需要四小时,况且最近的天气状况都不太好,可以吗?
  在这以前,她大概已经有四年没有见过女儿了,上一次见面还是在前夫的葬礼上。与前夫分开后她离开女儿的生活将近二十年。她们上一次通电话也是三周前。女儿二十九岁,来台北定居后的有段时间里,突然和她开始频繁联络,那会她父亲刚离世,起初是女儿迁居有一些户籍的问题需要她帮忙,然后补偿一般地,与她的关系像是突然回到幼儿时期的粘滞,会半夜发简讯说自己的近况,寥寥几句,没有逻辑,看上去也不太需要她的回复。
  最后一次通话里,女儿说起最近负责的业务会频繁往来高雄和澎湖,说起如何坐船跨海,第一次从澎湖回主岛,因为吃了太多仙人掌冰,晕船呕吐把隔壁乘客都吓了一跳,因为呕吐物呈血红色。她听起来也觉得有点好玩。有时候好奇地多问上几句,女儿就会发过来一点随手照片。如此种种,这些天里都从脑海深处轮番泛起来。
  大概正因为这最后对话的印象,使她现在坐上这艘船——那对话里的同一片太平洋此刻就在身下。
  关于她这些年的生活呢,女儿一句话也没有问过,早年间他们没有交谈,父女俩都恨她,这断然不是秘密。想必应该知道她再没有子嗣,有一些谈不上家庭生活的亲密关系,在北方城市经营一个画廊。再早一些,二十年前,她离开前夫和女儿,也为的是去北方做自己的"事业",刚开始还有心力和运气做一些雕塑,说起来运气是差了些,年日增长,心力也逐渐衰竭,这个行业的缪斯从来没有真正眷顾过她,非要说的话,最后接手朋友的画廊,反而是她在这个行业唯一的运气,好运气到被众人艳羡和成为谈资那种。
  她试图去记起最后一次在女儿家的场景,一九九四年夏天,一走了之的时刻,她通常不去想这些——那天的傍晚,她的行李已经收拾好,楼下有人在等,前夫在客厅抽烟,一个字都没有说,女儿放学在自己房间,其间走到客厅看了一眼行李又看了一眼她,也什么都没有说。她忘不了那一眼,像惊惧的小鹿,甚至没有太多仇恨。丈夫一眼也没有看她,又或者她的记忆出了问题。不管怎样,对他们三个人来讲,这一天的到来都丝毫不突然,包括那个楼下等她的人出现得也不突然,那个画家,后来同她生活过四五年,但是他不重要,重要的是当时的她要走了,要离开那个家庭生活,长久以来她的梦想,这个决定几乎撕裂了她和全部血脉世界的关联,自己父母那边羞愤不已,父亲和她一样刚烈,直接向家族宣告了断绝亲子关系,母亲私底下会关怀她,这关怀充满不了解,她从来没有想要在他们的生活里骤然放下这颗炸弹,相反她是一天天看着自己这根蜡烛如何通体熄灭。
  一九九七年,她第一次在北京有名的画廊开个展,这次成功的火光只烧到世纪初,她的艺术生涯跟千年虫一样短寿。进入两千年后,彻底陷入创作的绝境,被受一些做策展和交易的朋友影响,一起做起了甲方的生计。除了离婚时一起出走的那位画家,她也交往过其他的艺术家,也有商人,没有再婚,更多的时候是独居。最早刚去北方的十年里,她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正生活在北方的荒原,而被搁置在南方小城的那个"事实家庭",连同她狭小的过往一样被封存。她自己也从来没有要和他们联络的意愿。这些事情在她成名之后一度火速被报道出来,但那个圈子里没有人在乎这样的八卦。
  世纪交替的时刻有很多大事件发生,世界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欢喜,但是前夫的仇恨并没有在世纪末消失,相反,他履行了自己的誓言,"你要是走出这个家门,我会恨你一辈子,女儿也会",他明确限制女儿同她联络。她不记恨这仇恨,相反,好些年里,这仇恨几乎让她称道。
  是的,比起前夫(姑且称作那飓风般一九八零年代的爱),尽管不愿意承认,她更想摆脱的是女儿。她心中一直隐秘地觉得,是女儿的降生加速了她婚姻的破裂,她当初想亲手阉割掉的正是这飓风爱情之后的余烬。
  说来讽刺,她成名作之一"余烬",高达七八米的装置,上个世纪里被当作先锋的雕塑作品,当时被圈内圈外的人信奉是女性意识觉醒的经验代表之作。现在想来,那真是陈词滥调,身体政治和意识形态,人们都喜欢说这些,但而今放眼过去,哪里又不是陈词滥调呢。
  她早早明白,丈夫和女儿是写在她墓志铭上的两道咒语,她接受这诅咒。在殡仪馆签同意书的时候她突然想到,这诅咒终于得以应验。
  刚过午时,船程已经过半,舷窗外的景色却无甚差别。时间在海面上被拉伸铺匀,比在陆地上显得漫长。她这才注意到,船舱里开始聒噪起来,也许是到了饭点,乘客们的攀谈声此起彼伏。这班航线要持续四小时,她突然有点后悔没有搭乘夜间那班,这样就可以预订卧铺了,不至于被迫和这单薄的景色彼此袒露这么久。
  "您是从大陆过来的吧?"侧后方有个声音问。她闻声左右看了下,靠窗这排就她自己一人,回头看,后排座是一对老年夫妇,穿着打扮干净体面。发问的是其中头发花白的男士。
  "是啊。"她说。
  "是来接家属的吧?"这回问话的是后排座太太,先生在旁边抬眼看她,眼神小心翼翼,好似生怕她被冒犯。后排座太太用的词语是"接",但是刹那间三个人都听懂了。
  "是啊来接家属。"她回答道。
  "我们也是,女儿一家四口,就这样走了,真是残酷。"先生应声,他讲话的口气像是在谈论一段别人的陈年旧事,尽管这旧事只发生在一天以前。
  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您是第一次来台湾吗?"
  "是啊,女儿在这边工作。"这口吻实在太家常了,她一时间适应不过来。
  过去的许多年里,几乎没有人这样轻易和她谈起过这一部分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她都快忘记自己母亲这一角色。也不是没设想过,自己要是有一份"正常"的家庭生活会是怎样,但一旦习惯了缺席得彻彻底底,这适应的工作就会变得额外漫长。
  有一回心理咨询时她曾经试图跟医生谈起,一个人为什么会憎恨家庭生活。那你怎样定义家庭生活呢?心理医生反诘。她答不上来。这并不是那次咨询的主题,所以她也没有收到一个解救的答案。她想问的其实是,作为亲生父母为什么会不爱自己的孩子。那个时候的她,这个问题甚至都问不出口。后来的日子里,在许许多多人生选择的岔路口,如果不是要特地拷问自己——她不想承认的是——她为自己这近乎残暴的冷漠感到羞愧。
  她回忆起,出事时女儿公司负责来电的人事经理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她在女儿手机里的备注是"达洛卫妈妈"。一个额外的震惊。她知道女儿说的是伍尔夫。
  "达洛卫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尽管这本小说她已经记不清细节,这个开头还是像一个冰冷的谶语砸在她头上。她想起看过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时时刻刻》,没错,朱利安·摩尔饰演的那个角色就是她本人无疑,一个不愿意委身家庭的自私女人,满脑子都是遥不可及的自我世界。
  这个指涉(或者说指控)并不复杂,但是她反复咂摸着女儿每一次翻开通讯录给她传简讯的心情,"达洛卫妈妈"——这一声遥遥的呼喊,她是达洛卫夫人吗,或许曾经的她为此纠结过,选择虚无的自我还是踏实的生活,但事到如今看来,她不是达洛卫夫人,也不是妈妈,只是一个命运的逃兵。听到这呼喊的她突然为女儿的心意感到震颤,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啊。
  "您也是一个人来的吧?"过了一阵,后排座的太太又与她攀谈。想必山峰和小岛让所有人都厌倦了。
  "注意保重啊。"无头无脑地来了一句。
  "啊?"
  "因为刚刚听其他人在谈论,昨天殡仪馆那位妈妈。"太太像是为解释这突兀的关怀,又说了几句。
  "哪位妈妈?"
  "你昨天在殡仪馆看到了吗?就是那位妈妈。"
  她想不起来,哪位妈妈,世间这么多妈妈,自己还莫名其妙就成了达洛卫妈妈,写在女儿通讯录上,她感到有点不耐烦。
  后排座先生也一同帮忙她唤醒记忆,"就是那位没能进去认尸体的妈妈,也是来接女儿,不知道为什么在门口和保安起了争执,然后咬舌自残了。"
  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又有点愠怒,为什么要告诉她这种事情。
  她还是想不起来有这么一件事,殡仪馆那梦游般的两天,她简直要恶意揣测这对夫妇搭讪是故意要给她难堪,是在施行某种难言的自以为是的审问。
  "咬舌自残"这四个字已经被转译成生动画面,她转过脸不再回头搭腔,也不想展开更多对话,于是起身想往舱外甲板上走。
  船舱里响起来广播声,说是因为起风浪大,船身颠簸,请诸位乘客坐稳。她又只好返回座位。
  驾驶室的发动机声音蓦地变大,这广播如同威胁一般,海面又一个浪头打来,船开始大力颠簸。她开始感觉有点恶心。船舱地板在她脚下吱扭地呻吟,暗涌在海水下死死咬噬住船身,发出轰隆的低鸣,这鸣声呈波状向她袭来,她开始晕船了。
  她蹭地站起身,想要去洗手间,走了几步有点踉跄,后排太太赶紧起来帮忙搀扶。
  船舱里的机油味愈发重了,她感到五脏六腑都开始翻腾,挣扎着进了盥洗室,胃里的食物太少,干呕半天才酝酿出呕吐的冲动,后排太太扶住她后背,她于是闭上眼扶住墙壁开始呕吐。双腿发软,耳膜里都是螺旋桨转动的声音,这呕吐的节奏被螺旋桨裹挟,绵绵不断地像是要一气吐尽整个太平洋。
  她意识模糊极了,不知道自己在驶向何方,恍惚中觉得这过去几小时看到的海上风景都在向下飞逝,那些不断重复的山峰和小岛,连同脑海泛起的那堆拉杂往事,随着呕吐物在飞速进入另外一个时空。她拼命抓住盥洗池边缘,想要抓住点什么,然后又记起来自己这是要去台湾,要去见女儿还是什么其他人,很多念头随着胃液涌上来,不断又被呕吐出去,有人在咬舌自残,咬舌自残——这过于器官性的画面使她胃里最后所剩无几的东西一泻而下。这使她疑心自己时刻会晕倒过去,但是并没有。
  过了很久她才勉强清醒过来,后排太太给她递水,不断安抚地拍打她的后背,她这才意识到,刚才那一阵翻江倒海,实际上才过去那么几分钟。她赶忙回头冲洗残余的呕吐物,连声为自己的不适和添麻烦抱歉。
  后排太太探头冲盥洗池看了一眼,她也看了一眼,这摊被她吐出的太平洋呈血红色,有点骇人。后排太太笑了,她也笑,知道当下她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同一件事,那个玩笑,果不其然,后排太太笑着问她,您这是仙人掌冰吧。

2020年八位在工作时遇到危险的明星,每一位的经历都很惊险2020年12月14日,网上流传了一则18岁黄明昊不小心从舞台上摔下来的视频。在视频中,本应该在录制节目宇宙打歌中心的黄明昊在在舞台上脚踩空,跌倒在黑漆漆的舞台边缘。幸亏舞台下刚好李诚儒退出演员2,加盟我就是演员,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李诚儒,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一位老戏骨,也是一位值得大家尊重的老艺术家。2019年的时候,李诚儒老师就开始加盟了演员请就位这一档真人秀选演员节目。演员请就位在上映之后到现在,胡杏儿演员2夺冠后假装不知道,却被旁边赵薇的表情给出卖最近非常火爆的一档挑选演员的真人秀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2也告一段落了。演员请就位2这一个节目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特别是在节目中李成儒,还有郭敬明等等这些老师们之间的互怼,引起了很多大衣哥出轨被讹50万?还偷税偷税?朱之文回应自己遭受威胁11月23号的晚上8点多,一个叫张晓磊的资深媒体人,突然在社交平台中发文炮轰大衣哥其实不是朴素的农民形象,他更是一个背后我们折磨不透的人。在资深媒体人张晓磊炮轰大衣哥朱之文的文字中千万级博主再揭大衣哥真面目,大衣哥人设这次保不住了?大衣哥,最近非常的火爆,他之前的火爆是因为他被人欺负,才导致不停的上热搜,也是这样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好人。然而这一次大衣哥的火爆,并不是因为大衣哥被欺负,而是有一位千万粉丝级别的博主吴孟达患肝癌,周星驰却无动于衷?原创作品,头条独家发布,严禁抄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喜欢吴孟达的朋友都知道,最近68岁吴孟达生大病了,还在肿瘤科留医。消息曝光之际,许多人也很关心吴孟达的身体情况,但是此前由于被传与刘亦菲结婚的胡歌,和他背后的7个女人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1胡歌刘亦菲被传已结婚近日,有网友在网络中爆料出一个和胡歌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截图。在两个人的聊天记录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段很多人都非常坏消息!吴孟达去世,好友艾威曾表示不太乐观,做好心理准备近日,吴孟达因病进入医院的消息,引起了娱乐圈和媒体的巨大关注。吴孟达,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吴孟达和周星驰一直都是很多人心中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吴孟达因为肝癌而进入病房,也是很多众星抢着合照,一个低学历的放牛小伙丁真,他凭什么如此耀眼一年一度的微博之夜到来,带来了明星们的盛大的服装宴会。而这一次的微博之夜,阵容强大,许多明星纷纷到场,而作为新浪董事长的曹国伟带领明星全场齐比中国赞。对于网友们来说,最开心的莫过于人民日报深夜狠批无底线追星,是哪些行为惹怒了官媒?头条号发布,严禁抄袭,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流量为王的时代,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开始盲目的追求流量。然而,当流量成为了被盲目的追求,或者是造假时,那么流量就慢慢地开始变质。这不,在吴孟达灵堂细节曝光周星驰本人到场,周润发刘德华等人送花圈在吴孟达去世之前,还有去世的那几天,吴孟达合作几十年的好搭档周星驰一直都没有现身。很多人都纷纷猜测,为什么周星驰不出现?难道是周星驰和吴孟达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糟糕。早在之前,网络中就
与靠谱的人相处(深度好文)一个人的品德,才是才干的主人而才干,只是品德的奴仆。方知,品德好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靠谱。靠谱,反映的不仅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更是一种难得的品德修养。靠谱的人,品行端正,做事有原则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这四样东西人品一个人的学历能力容貌都不是最重要的,唯有好的人品,才是我们最强的靠山,最硬的底牌。人品好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他们从不会因为自己站在高处,而去轻易否定任何人,更懂得低调谦卑,不会这辈子,做个好人,永远不亏人这一辈子,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会被各种各样的人左右,有人把你温暖,就有人对你凉薄有人掏心给你,就有人假意骗你,我们不能因为被人骗,被人算,就长满了刺,不再心软,拒绝善良。人生,越知足越满足人心简单,就少了贪婪少了贪婪,就容易知足容易知足,就容易获得幸福。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发现幸福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感受幸福的心态生活中不缺幸福,缺的是无贪无欲的知足。知足高层次的人,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真正强大和独特的是让事情简单化。复杂的东西都是脆弱的,只有极简才能不被超越。真正大智慧的人,往往都很简单只有简单,才能做到专注。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简单,才是终极智慧,专注听起山居汤峪,看山看水看女房东艰辛的人生路,令人唏嘘不已百感交集撰文惠子配图如风风有顺风逆风,人有顺境逆流看风景的人心情不同,眼里的风景也会迥然有别。扬起风帆,逆流而上,成就你自己的风景!题记我们住在汤峪河村汤三的农家乐紫韵山庄,这家的女主人肖人生最高的境界,就这三个字熬生活这个试炼场,其实很公平。熬不住,出局,熬得住,出众。一个人想要有所长进,就必须扛得住压,担得起责。所谓熬,就是悲伤时,不言。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哪怕刚在工作中受尽委屈,下一秒也人生有三把钥匙接受,转弯,放下人生匆匆数十年,顺境逆境皆是常事。正如萧伯纳所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万念俱灰,另一个是踌躇满志。我们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即使在一无所40年前,十块钱能在饭店里吃到些什么?如果给你10元钱,你能买到啥?两根普通的冰棍,又或者是两瓶饮料。能吃一顿饭吗?估计有点悬,可能只能吃一顿简单的早餐。但如果放在中国的70年代,10元钱能吃些什么呢?你可以拿着这十块墨缘晨语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则一定不会成功。生活不会因为你想做什么而给你报酬,也不会因为你知道什么而给你报酬,而是因为你做了些什么才给你报酬。一个人的目标是从梦想开少年多少事,尽付一笑中新堰中学初二时我们在天南长渠总段住。学校的环境不是很好,天南长渠总段宿舍离学校也就2300米,在总段有关系的学生就不住校了。我们一个寝室里有4个同学,分别是曾武熊万武郭浩和我,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