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水火英雄难忘那年前线抗洪抢险救灾战斗

  编发||拂晓哨位来源||徐映珉供稿
  暴雨如注,泥流滚滚,山体滑坡,塌方不断,工事被埋,道路冲毁,通信中断,给养受阻……
  35年前的7月24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给云南老山前线的一线部队官兵带来"灭顶之灾"。坚守在八里河东山的"金刚钻"团,防御区域最大,位置最前出,官兵坚守的阵地最多,相距对方最近,作战和生存环境最差,物资保障最难,也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一支部队。面对水与火、生与死的威胁和考验,官兵众志成城,英勇顽强,发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金刚钻精神",创造了"未失一寸国土,未丢一个阵地,未亡一名官兵,未缺一枪一弹"的"老山奇迹"。
  35年后的今天,《拂晓哨位》公众号编发时任战地记者徐映珉撰写的长篇纪实文学,首次以详实的文字、感人的情景向读者讲述这场特大洪灾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带你走进坚守在祖国南疆红土地上的忠诚卫士和——
  水火英雄
  ——再现35年前云南老山前线官兵抗洪抢险救灾战斗
  〇徐映珉
  自古以来,"冰火两重天,水火不相容"。然而,35年前的1986年之夏,坚守在云南老山前线的万千官兵,却经历了一场水与火的洗礼和生与死的考验——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的威胁,英勇无畏的前线将士,一边冒着炮火硝烟与对手战斗,一边迎着洪水和泥石流与天灾抗争,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书写了现代战争史上惊世骇俗的神奇壮举,用一腔忠诚和青春热血在祖国南疆的红土地上镌刻下"水火英雄"的历史丰碑。
  〇〇倾盆大雨,山洪爆发,急流肆虐,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江河横溢——一场92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一夜之间冲垮了老山战区一线阵地的大部分猫耳洞和工事,给官兵带来"灭顶之灾",通往一线的所有桥梁、道路和通信线路几乎全部被冲毁,前沿阵地瞬间变成一座座"孤岛",官兵作战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1987年1月3日,北京。
  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为了一个战友的生命》的电讯稿,首次向中外透露了半年前发生在云南老山前线的那场特大洪灾。
  这篇通讯稿的作者,正是身为《火线报》战地记者的徐映珉和时任新华社驻兰州军区军事分社社长王安。
  出于稳定参战官兵情绪、鼓舞部队斗志和有利于坚守阵地全力做好防御作战之需要,尽管这是一篇迟发了长达半年之久的战地新闻,但依然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1986年7月21日至25日,云南老山地区,电闪雷鸣,大雨如注,连续降水量达450至500毫米,致使山洪爆发、河水猛涨,泥石流滚滚而下。特别是7月24日,一夜持续不断的暴雨,成为当地有史记载的92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位于老山和八里河东山脚下的狭窄的盘龙江,每秒洪流量达到上千立方米,江岸边的船头古镇和连接中越两国的边境口岸——天保口岸变成一片汪洋……
  坚守在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的某红军师"金刚钻"团,一线阵地的猫耳洞和工事几乎全部被山洪冲毁,有的已彻底倒塌,有的被石泥流堵塞了出口。
  位于一线15公里、通向前沿阵地的唯一的白石岩大桥被山洪连同桥墩和路基一起冲毁。
  步兵一营官兵7月1日才动手修建的通往"八十年代上甘岭"主峰的道路,连同半山腰的团前沿指挥所和山顶上炮兵观察所的道路全被冲垮。
  笔者驻守的团前指08号阵地上的政工组1号工事,因山洪不断冲刷,已严重倾斜,工事口的台阶被冲垮,泥石流一齐涌进工事里,已无法安身。当时,笔者和战士报道员魏冠军冒雨抢修工事长达4个多小时,因遭雨淋不幸染上疟疾,在师野战医院整整治疗了50多天才出院。
  位于"八十年代上甘岭"主峰半山腰的某炮兵连阵地上,有四五个猫耳洞和防御工事被山洪冲毁,有的被泥石流卷入,官兵无"家"可归,只好用防潮塑料布搭起棚子遮风避雨。
  位于"八十年代上甘岭"左"肩膀"上的二连和一连,多个阵地被汹涌的洪水冲得满目疮痍,仅有的一点蔬菜、罐头和压缩干粮被洪水卷走,官兵给养失去保障,生存陷入困境。
  位于"八十年代上甘岭"脚下、紧贴盘龙江岸的三营堑壕和交通壕里,涌进一米多厚的泥石流,指挥所的工事被堵塞……
  据不完全统计,暴雨和山洪导致老山战区一线防御阵地上被毁或倒塌的猫耳洞等各类工事,占工事总数的27%;损毁的堑壕和交通壕,占堑壕和交通壕总数的58%。位于老山和八里河东山的许多一线阵地,发生大面积滑坡,工事随山体滑入沟底,荡然无存;猫耳洞里官兵的被褥、鞋子以及做饭用的煤油炉和锅碗瓢盆等炊具被洪水卷进河道,冲入盘龙江,阵地一片狼藉。
  一夜之间,坚守在一线阵地的官兵失去了猫耳洞和工事,失去了战时赖以生存的"家",道路和通信指挥全部中断,只能靠无线电台联络,前沿阵地瞬间变成了一座座"孤岛",官兵作战和生存遭受"灭顶之灾"。
  位于二线的部队,也遭遇特大洪灾带来的严重威胁和生死考验,通往战区的道路,损毁严重的达1150余处,坍塌土石860多万立方米,4座重要桥梁被冲毁,车辆和人员无法通行。有的路段连一丁点公路的影子都没有了,作战的指挥通信和前运后送的交通全部中断。一线阵地的官兵还要面对对方的不断炮击和偷袭,我军防御作战和生存生活处于极其不利、极为艰险的困境和绝境中……
  老山战区告急,一线阵地告急,通信指挥告急,弹药给养告急……
  突如其来的洪灾,牵动着各级指挥员的心!能否尽快战胜洪灾、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及时消除洪灾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稳定战场环境和官兵心理,成为整个战区的当务之急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〇〇暴雨不停,洪水遍流,泥泞不堪,面对随时被裹挟而来的地雷和泥石流炸毁或卷走的死亡威胁,官兵9个多小时接力抢救护送,400多人争相献血——只为一位腹部被炸裂、肠子涌岀体外却毅然坚守阵地6个多小时的钢铁战士的生命……
  某红军师"金刚钻"团布防在八里河东山以东方向,与老山隔江相望,是所有战区部队中最靠前的一支部队,官兵坚守的阵地最多、相距对方最近、防御面积最大、环境条件最差、物资保障最难,也是整个战区此次遭受洪灾创伤最惨烈、阵地损毁最严重的一个部队。
  洪灾发生后,团党委和前方指挥所,迅即统一思想行动,作出部署安排,制订抗洪抢险应急方案,第一时间组织领导和机关干部分赴受灾最严重的一线各个阵地和哨位,协同营连干部和班排战士,开展抢险救灾,重建阵地工事,安抚官兵心理,稳定思想情绪,并提出"先保生命,救治伤员;沉着应对,科学组织;修路架线,确保畅通;消除影响,恢复常态"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抢险救灾原则,叫响了"不失一寸国土,不丢一个阵地,不亡一官一兵,不遗一枪一弹"的口号。
  1986年7月24日,对于坚守在八里河东山最前沿阵地上的官兵,是一个黑色而又恐怖的日子。
  自4月24日换防上阵地,刚刚过去3个月时间。一线阵地的作战环境、敌情我势及生存条件,官兵才渐渐熟悉和适应,正以全神贯注的警觉和废寝忘食的精神,坚守前沿阵地,加紧修筑较为坚固舒适的工事和猫耳洞,以改善作战和生存条件。
  傍晚,一阵狂风呼哮卷来,老山战区漆黑如墨,伴随电闪雷鸣,天穹如被刺破,暴雨倾盆而下。瞬间,山洪奔泻,泥石滚滚,犹如一头暴怒的野兽冲撞着山谷,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道道电光像一把把利剑,划破夜空直击地面,令人不寒而栗……
  此时此刻,坚守在距对方不足300米的某阵地8号哨位上的六连战士牛先民和班长余泽忠,正冒着暴雨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情况。
  该阵地紧邻盘龙江,地势低洼,位置前出,易攻难守,常遭对方偷袭。22时50分,对方约一个加强班的兵力分三路,趁着滂沱大雨偷偷地向我某阵地袭来。班长余泽忠发现后,立即将这一敌情报告给连指挥所。为了不暴露其他哨位的位置,连长命令8号哨位派一名战士迅速占领战斗工事,随时准备战斗。刚换防上阵地不久的牛先民,一把抓住班长余泽忠的手说:"我是一名老兵,让我去!"
  暴雨中,牛先民闪身跃出猫耳洞,快速占领战斗工事。不料,狡猾的敌人发现了他,猛地向他打来一梭子子弹。牛先民顺势滚向一旁,抓起一枚手榴弹投向敌人。正当他摸第二枚手榴弹时,突然从阵地通道右侧的拐弯处飞来敌人一枚手雷,在距他两米处的地方爆炸。来不及躲避的牛先民被强大的气浪冲翻在地,腹部和两条腿上17处受伤,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弹片,鲜血直流……
  牛先民忍着剧疼顽强地撑起身子,只觉得腹部喷出一股热气,用手一摸,原来腹部右侧网膜被弹片划破十多厘米长一个大口子,一段肠子已流出腹腔……
  【拂晓人物】"金刚勇士"牛先民:肠子被炸出塞进去继续战斗
  此时,对方人员还隐蔽在哨所附近,暴雨依然下着,山洪已将阵地包围。牛先民想呼唤其他战友前来救援,又怕暴露目标,加之腹腔剧疼,已无力气喊叫。他强忍着疼痛,把带着血水和沾着草、土的肠子塞进腹腔,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又战斗在哨位上。
  就这样,身负重伤的牛先民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忍着剧疼在哨位上坚守了6个多小时,直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钟,战友们才发现他早已昏迷不醒……
  牛先民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消息迅速传遍整个阵地,战友们急切地关注着、守护着他,期盼上级紧急营救……
  此时,牛先民坚守的某阵地,通往上级指挥所的电话线和道路全部被洪水冲断,大雨仍未减弱,山洪挟裹着泥石流咆哮而下,阵地随时有被冲毁的危险;连排一部部无线电台闪烁着红灯,急切地呼叫着,电波随即传到团、师指挥所……
  刚起床的某红军师副师长赵文泷接到这一情况报告后,来不及向其他师领导汇报,立即下达命令:"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全力以赴抢救伤员,挽救战士生命!"
  与此同时,团前沿救护所和二线医疗救护队立即做好抢救伤者的各项准备;正在营指挥所的副团长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后,冒着对方炮火的袭击,浑身像个泥人一样快速赶到前沿阵地,组织指挥官兵抢救……
  接连4天4夜的暴雨,将通往前沿阵地上的桥梁和许多道路冲得几乎荡然无存,车辆和人员已无法通行。牛先民所在的某阵地通往前沿救护所和二线医院的25公里的道路上,滑坡和塌方多达50余处,山洪卷着泥石流和地雷涌满了残缺不全的道路,给救援工作带来重重困难。
  指导员杨毅当即带领12名战士组成担架队,冒着大雨,抬着生命垂危的牛先民艰难地向前沿救护所开进……
  团前沿救护所位于"八十年代上甘岭"的半山腰。由某阵地通往团前沿救护所的道路全部被洪水冲断,沿途的交通壕内,平处泥流齐腰深,陡处溜滑难行。狭窄的壕沟,前后仅容一人抬着担架行进,泥泞中被洪水冲下来的地雷,难以分辨,防不胜防,每前行一步都要冒着巨大危险。官兵艰难地一步一步向上攀爬,每爬行20来米就得换一次人。
  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抢运,官兵终于把牛先民安全地护送到团前沿救护所。
  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的牛先民经过紧急抢救,尚未脱离生命危险,需要立即送往5公里外的上级救护所实施手术。
  这时,通往上级救护所和二线医院的道路多处被洪水冲毁,塌方不断,泥石流卷着巨大的石块和看不见的地雷,一齐涌向公路,险象环生。
  为了争取时间,保住伤员生命,团政委李太忠立即打电话,指示特务连迅速组织接运分队,护送牛先民。连长卢俊民和一位见习排长立即组织了16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前往接运营救。
  接运分队涉过8处二百多米长没膝深的淤泥,绕过6处滑坡,来到一座山腰公路转弯处,发现从山上倾泻下来的一股洪水,冲垮了20多米长的一段公路,一米多深的山洪卷着泥石流挡住了担架队……
  时间就是生命。接运分队的官兵看着躺在担架上一直处于休克状态的牛先民,心急如焚。在连长卢俊民和随队军医赵仲军的带领指挥下,官兵跳入急流中,冒着随时被山洪和泥石流冲倒卷走的危险,手挽着手,组成一道人墙,保护着担架一步一步地安全通过。赵仲军几次被石块砸伤腿部跌倒在洪水中,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爬起来紧紧地护着担架。
  此时此刻,沿途其他兄弟单位的官兵看到后,纷纷为他们探路、排险。14时20分,官兵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把牛先民安全转送到上级救护所。这时,护送伤员的几个战士累得精疲力尽,一下子瘫倒在地……
  简单手术和伤口清创处理后,牛先民因长时间失血过多,急需大量输血。恰巧,救护所里所需的血浆全部用完。友邻部队某团张政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领两个连数百名官兵,冒着大雨跑步赶来,争相为牛先民献血。
  为避免内出血和腹腔感染,救护所立即为牛先民施行了手术,切除了部分小肠。经过紧急抢救,牛先民终于从昏迷中醒过来,伤情稍有稳定。为防止意外,救护所决定马上组织人员将牛先民送往位于二线的师野战医院救治。
  救护车行驶到一座公路大桥时,遇到了新的险情:数米宽的水泥桥面被洪水冲垮,仅剩不足一米宽的一段连接着路基;洪水从二百多米高的悬崖上倾泻而下,吼声震耳欲聋。救护所张所长和毛副所长,冒着生命危险,解下车上的背包带拴在桥边的栏杆上,一步一步地向前探路。
  附近的某部二连官兵见此情景,纷纷加入救援行列,带着绳索前来帮忙。大家手拉手、臂挽臂在被洪水冲垮的路基边缘站起一排人墙,用脊背筑成一道"防护堤",顶着激流冲击,让抬着伤员的担架队从面前安全通过。
  历经3个多小时的艰难奋战,接运的官兵和救护车一路闯过数十处滑坡和淤泥的阻拦,于18时40分将牛先民安全送到师野战医院。
  经过二次手术,牛先民被切除了长达14厘米的肠子,医生从他腹部和腿上取出十多块小弹片。
  牛先民在师野战医院只住了40天,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就提前出院上了阵地,身上至今还留着5块弹片。他涌动着感激的热泪,深情地说:"是战友们把我从死神的怀抱里夺了回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的血管里流淌着许许多多战友的血,我要加倍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报答战友们的深情厚爱。"
  一场特大洪水灾难,见证官兵手足之情。为了一位战士的生命,官兵历尽千难万险,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书写了人间大爱,见证了战友深情,彰显了生命至上。钢铁战士牛先民荣立一等战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在抗击这场92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金刚钻"团领导和机关正确指挥、科学组织、精心指导,官兵众志成城,英勇顽强,取得了坚守阵地无丢失、人员安全无伤亡的双重辉煌战绩,创造了老山战区抗洪抢险战斗的奇迹。
  〇〇面对对方炮火不断袭击和人员不时偷袭的严峻挑战,云南前线指挥部和"金刚钻"团党委适时提出明确要求:一手抓积极防御,一手抓抢险救灾,确保通信指挥畅通、道路运输畅通、弹药给养畅通、物资保障畅通,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前线官兵肩负双重使命,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自救互救,构筑工事,抢修道路,架设桥梁,布设通信,尽快恢复战场态势和作战秩序,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炮火的战斗……
  "祖国利益高于天,官兵生命重如山。"灾难降临,彰显忠诚勇毅;艰险面前,见证责任担当。
  老山战区92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发生后,引起各级高度关注,一道道电令和指示,从云南前线指挥部传向一线阵地,传到猫耳洞里,把组织的关怀慰问和亲人的牵挂温暖送到受灾官兵的心坎上。
  战区前指和"金刚钻"团党委依据作战形势和灾情现状,着眼战区条件和官兵急需,快速对抗洪抢险工作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在牢牢坚守阵地、做好防御作战、防范对方炮火袭击和人员偷袭的前提下,全力投入抢险救灾战斗,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确保通信指挥畅通、道路运输畅通、弹药给养畅通、物资保障畅通,确保不失一寸国土、不丢一个阵地、不亡一名官兵、不缺一枪一弹,力争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战斗。前线官兵以英勇顽强、不惧艰险的精神迅速投入紧张而有序的抗洪抢险战斗中。
  通信是战场指挥的神经,道路是保障前线的命脉。在老山战区,作战指挥手段主要依靠传统的有线通信,而通信线路大都沿着狭窄弯曲的山腰道路敷设。通往一线阵地的道路被洪水冲毁,通信也随即全部中断,有的通信线被冲得无踪无影。在山岳丛林地带,面对山高坡陡、沟深流急的复杂地形,构筑迂回道路和架设迂回通信线路极其困难,只有先抢通道路,才能一通百通——这是保障作战和一线阵地官兵生活给养与弹药物资所需、稳定防御作战的重中之中和首要关节。
  7月24日深夜,罕见的暴雨引发山洪爆发,让连日来饱经持续不断的大雨袭击的老山战区瞬间变成一片汪洋:咆哮的洪流裹挟着泥石流滚滚而来,巨大的石块撞击着山体和工事,发岀震耳欲聋的声响,本就简易的猫耳洞和构筑在山坡塄坎弹丸之地上的一线阵地,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瞬间被洪水和泥石流冲毁和吞没,猝不及防的官兵顿时失去了"家"的依托,陷入困境……一份份告急的电报传到某集团军指挥部。指挥员们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抢险救灾工作。他们经过认真研究讨论,提出了"排除万难,争分夺秒保畅通;全军动员,保障一线夺胜利"的方针,要求各级指挥员和机关把抗洪抢险作为整个防御作战的一个重要战役来打。
  某集团军很快成立了抗洪抢险救灾指挥组,具体负责组织指挥:
  一是 迅速组织和发动一线部队,利用阵地现有的和废旧的构工器材抢修工事,尽快恢复阵地,稳定防御,保障官兵能战斗能生活;
  二是 全力组织工兵部队、二线炮兵和其他兵种部队以及驻地民兵,采取分段包干、多点突击的方法,迅速抢通被毁道路;
  三是 尽快恢复通信指挥,在道路尚未抢修通之前,组织人员及时为一线阵地运送弹药和给养,确保官兵作战和生活。
  7月25日,天刚亮,某集团军抗洪抢险救灾指挥组人员就披着雨衣,携带干粮,徒步出发,边勘察边组织部队排除险情、抢修道路。穿行在老山战区,目及之处,被洪水冲毁的一条条道路,像一条条遍体鳞伤的巨龙,仰卧在崇山峻岭之中——昔日蜿蜒舒展的神态,如今面目全非、满目疮痍;许多路段即使徒步通行也十分困难。
  7月25日16时,当某集团军副军长带领指挥组人员行至"三转弯"(此区域直接暴露于对方火炮目标打击下,被官兵称为老山战区最危险的地段)时,只见右边是悬崖、左边是深沟;狭窄的路基上,一边是滑坡落下的土石,一边是没膝的淤泥,还不时有泥石流倾泻而下。大家经过分析判断和比较,认定只有从泥石流中趟过去是较为安全的。于是,副军长带领指挥组人员解掉身上其它装束,穿着背心、短裤,边观察险情边前进。由于腿在泥潭中陷得很深,每落一脚都很难拔出,越走越困难,大家只能手脚并用向前爬行,个个浑身是泥,累得气喘吁吁。大约经过40分钟的艰难爬行,大家才安全通过了这段长约60米的泥石流路段。
  就这样,指挥组人员涉洪水、越险沟、穿泥流、绕塌方,继续向前探察灾情,饿了就啃块压缩饼干,渴了就喝点山涧的泉水。连续3天,两路指挥组人员步行130多公里,查清了战区的灾情,同时组织炮兵、工兵及驻地民兵和群众200 多人展开抢险作业,形成了以工兵部队为技术骨干、各兵种和民兵群众紧密配合的道路抢修大军。
  洪水肆虐,加上对方炮火不时袭扰,给抢险救灾战斗带来严峻考验——随着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一线阵地上的物资储备锐减,伤病员剧增,急需的弹药、药品和生活给养无法前运,部队面临弹尽粮绝的境地;恢复阵地需要的大量构工器材不能按时补充,坚守在前沿阵地上的官兵直接受到对方炮火的威胁,伤员不能及时后送,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各级指挥员心急如焚,在组织力量为一线补充给养、救治伤员的同时,十分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把劲使在前线工程器材和物资保障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各部队的主要领导纷纷深入一线部队和前沿阵地,亲自坐镇,组织指挥官兵争分夺秒抢修工事和道路。
  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前线官兵,经受洪灾威胁的同时,又"雪上加霜":对方乘我防御部队遭受洪灾之危,不断对我一线阵地进行炮击,企图阻止官兵修复道路和通信。为粉碎对方的企图,我军组织强大火力予以猛烈还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与此同时,抗洪抢险救灾指挥组加强对道路工程和通信线路抢修现场的指挥,组织部队尽量利用夜暗和浓雾进行作业。
  云南麻栗坡县至老山脚下那拉口方向的公路(简称"麻那公路"),被称为老山战区的"生命线""补给线""胜利线",是道路抢修的重点。只要抢通这条主干道路,其他方向的运输保障问题就好解决。其中,位于八里河东山的"三转弯"区域,是整个抢修作业的难点,一是这里敌情复杂,特别是被称为"鬼门关"的"三转弯"地段,由于地形暴露,对方不时地对其进行密集的炮火封锁;二是作业难度大,土石坍塌量多,泥石流不断,新出现的沟河多;三是作业面狭小,兵力不易展开。7月27日,部队抢修至"三转弯"区域时,一直带领指挥组在现场组织指挥作业的某集团军王副军长定下决心:务必在"八一节"前将道路抢修通!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和目标,抗洪抢险救灾指挥组依据实地勘察结果,进一步制定了抢修方案,细化了作业分工和任务、流程——炮兵部队主要负责道路的清淤和排水任务,并使用水泥管和石块等修复水沟;工兵机械分队主要负责铲、填土石方作业;工兵桥梁分队主要负责桥梁的架设和修复作业;通信维护分队主要负责通信指挥线路的抢修和敷设,并规定了各部(分)队完成抢修任务的时限。
  工兵部(分)队官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友"的无私奉献精神,冒着对方炮火和峭壁塌方的威胁,顶烈日,战酷暑,使用制式装备和就便器材,排洪水,除泥浆,铲积土,劈山开路,遇水架桥,填沟渡河,使老山战区的道路一米米向前延伸……
  7月29日,经过官兵连续5昼夜的奋战抢修,"麻那公路"终于顺利打通到"三转弯"区域,实现了"八一节"前向一线阵地通车的目标要求。
  位于八里河东山芭蕉坪与尖山之间的白石岩大桥,是通向老山和"八十年代上甘岭"一线阵地的唯一一座公路大桥和运输大命脉,地理位置和军事作用十分特殊和重要,被官兵称为"老山战区的南斯拉夫之桥"。该桥全长20多米,左贴上百米高的陡峭石岩,右边是悬崖深沟,紧邻波涛汹涌的盘龙江。接连几日遭受洪水冲击的桥面和路基,早已坑坑洼洼、残损不堪、岌岌可危。7月24日的这场特大暴雨和洪灾,一下子将白石岩大桥冲得荡然无存;从左侧岩壁上倾泻而下的一股巨大瀑布,发出震耳的轰鸣声,离数百米远就能听见,水柱飞溅,急流奔涌,人员无法靠近……
  "如果不及时修好这座大桥,尽快恢复人车通行,一线官兵将会陷入绝境,守防作战将会受到无法估量的影响。"面对天降灾难,某红军师领导迅速作出部署:立即组织力量抢修,克服一切困难,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人车通行,确保一线阵地弹药、给养和作战物资保障畅通!"
  担负守桥任务的某团,迅速组织官兵和守桥分队,冒着大雨和山体不时滑坡的危险,日夜奋战。机械使不上劲,官兵就肩扛手抬岩石和水泥、沙子,用绳索吊在悬崖边作业……仅用了短短的6天6夜时间,官兵硬是用双手筑起一座宽6米、长20米的可供人车通行的临时路桥。
  7月31日凌晨,路桥正式通车时,某集团军首长高兴地前来祝贺。当天下午,麻栗坡县至老山脚下那拉口战区的公路全线贯通,连接一线阵地的通信线路也同时抢修畅通。云南前线指挥部首长亲自前来视察和慰问部队,称赞道桥抢修部队和通信维护分队干得好、抢修快,为保障一线官兵作战和生活立了大功。
  此后,前线工兵部队在沿线有关部队的协助配合下,连续奋战10昼夜,架设修复了所有桥梁,抢通了战区全部被毁道路。昔日宽敞平坦的军用交通运输线像一条巨龙,又恢复了畅通无阻的神威,及时有力地保障一线部队的前送后运重任。
  某红军团从团尖山基本指挥所到"八十年代上甘岭"主峰半山腰的08号团前线指挥所,有一条长达4公里的公路,是通往一线阵地的唯一公路。一场暴雨袭来,山洪和泥石流将部分路基冲垮,造成运输瘫痪,通信线路也被冲毁中断。暴雨过后,团里立即组织战勤保障分队,投入紧张的抢修战斗中。官兵连续奋战,不怕疲劳,仅用两天时间就修复了这段道路,恢复了通信指挥;后勤保障连的官兵源源不断地将前沿阵地灾后急需的作战和生活物资送往一线。
  与此同时,坚守在一线阵地上的官兵日夜奋战,迅速抢修好全部被洪水冲毁的猫耳洞,用巨型钢重新修筑起宽敞牢固的防御工事,使千疮百孔的阵地和哨位恢复了常态,展现出新姿。
  坚守在"八十年代上甘岭"主峰的"金刚钻"团一营官兵,在很短时间内抢修好被毁阵地和工事的同时,又投入到被洪水冲毁的"上甘岭路"修筑战斗中。大家发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金刚钻精神",仅用了30多天,就于1986年8月30日修建成一条从08号团前指到"上甘岭"主峰、长达1568米、共1000个台阶的水泥路。同一时间,通信维护分队官兵奋战5天就敷设抢修通从团基本指挥所到团前沿指挥所长达3公里的通信线路,使所有一线阵地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通信指挥。
  据不完全统计,洪灾过后,仅"金刚钻"团官兵快速抢修被毁道路50多处、总长达6公里多,抢通通信线路总长达15公里多,清除塌方和泥石流险情近百处。官兵用顽强的意志、惊人的速度创造了"老山奇迹",全团未丢失一个阵地,未伤亡一名官兵,取得了坚守阵地、防御作战和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的双胜利。"金刚钻"团荣立集体二等功,是全师所属部队立功等级最高的一个团;步兵一营二连被成都军区授予"坚守英雄连"荣誉称号;全团涌现出12个集体一等功单位、79名一等功个人、140名二等功个人、500多名三等功个人。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在给云南老山战区作战部队的嘉奖令中称赞说,你们的仗打得好,在战区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时,工事被摧毁,人员被围困,官兵们毫不畏惧,齐心协力,一面作战一面抗洪,既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又经受了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
  巍巍老山树丰碑,永远镌刻下"南疆卫士"戍边卫国的辉煌功绩!
  滔滔江水唱赞歌,世代传颂着"水火英雄"勇毅顽强的精神风采!

每天记录一点点(197)2021。1。11自我肯定第307天唤醒一词,对于我最初的认知,就是字面理解呼唤沉睡的人,睁开双眼看事物。如今,当我看到身边的人对待家庭和孩子的互动模式时,不免让我想起曾经的自己事每天记录一点点(193)2021。1。7自我肯定第303天前几天就发现客厅有烧塑料的味道,环视一圈也没有找到。门窗都处于关闭状态,判断这种异味还是来自家中。我当时只检查了是电源插座,实在找不到具体位置就忽每天记录一点点(192)2021。1。6自我肯定第302天爱人出差时,我在他的包里放了两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当看到爱人发圈显示方便面和书打开后扣在桌面上图片时,我评论了爱人是个好爸爸。很少看朋友圈的我听到每天记录一点点(196)2021。1。10自我肯定第306天在刚刚结束的段丽晓笑谈人生直播中,老师真诚客观的对自己的导师生涯路上的那些事娓娓道来。其中一句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走进简快课程是每天记录一点点(210)2021。1。24自我肯定第320天早上收到朋友发来的信息询问我家是否有电脑,她需要通过电脑转换一个文件,看我是否能够帮忙。一看发来的文件格式,似曾相识,当时儿子学校里要求打印试题每天记录一点点(195)2021。1。9自我肯定第305天能量场域是个神奇的东东。受工作所限,爱人需要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去,短暂的20个小时共处,就瞬间溜走了。完整的家庭是需要男人爱的能量维系的。儿子在爱每天记录一点点(212)2021。1。26自我肯定第322天下午的丽晓老师答疑直播课程中,我是通过耳机收听的,效果自然不如视频好,但是跟随他人的问题也能够看到自己需要提升的点,感觉还是挺好的。不错过每一次每天记录一点点(194)2021。1。8自我肯定第304天终于如愿吃上杨国福麻辣烫了。爱人出差的日子里,邀请儿子陪着一起去吃,这小子竟然说爹爹不在家,没兴趣,回家喝稀饭吧。嘿嘿,小子,你还有娘在家啊。人家每天记录一点点(204)2021。1。18自我肯定第314天专业来自时间精力金钱的投入。走进保险行业纯属偶然,儿子在二年级时参加速滑比赛时,教练要求购买意外伤害险,由此我选择了学习保险知识,在一家第三方保每天记录一点点(207)2021。1。21自我肯定第317天引领儿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是我这个老母亲的功课。儿子七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学习已经告一段落,这两天的期末考试安排在下午,考试结束后晚上儿子安排纯每天记录一点点(199)2021。1。13自我肯定第309天自从爱人出差以来,总发现我的时间不够用。下班回家匆匆忙活一点儿家务活就到了该接儿子放学的时间。一来二去的再次回到家里接着将之前的活儿忙完,洗漱完
李泽楷事业高峰来临,梁洛施高调秀生活,郭嘉文被冷落梁洛施高调秀安逸生活,李泽楷事业迎来高峰,唯独冷落郭嘉文李嘉诚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中规中矩专心跟随着父亲经营家族企业。而小儿子则是心思敏锐,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钱财。所以在当一个男人对你动了心,不会把这三件事,放在心上男女之间,最美好的感觉,就是动心。当男人对女人动心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对方的一颦一笑,不管工作怎么忙碌,只要想到对方,心里就会充满无限的动力。一般来说,真正爱你的男人,会包容你的很真正厉害的女人,早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作为一个超喜欢独处的30女性,我在这里跟大家聊聊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跟自己玩。了解我的粉丝都知道,我的工作时间很短,每周除了周六日比较忙碌,一到星期五都是非常空闲的。对我来说千万不要小看面相好的女人有人说女人过得幸不幸福,其实都写在她的脸上。我觉得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大部分过得舒适幸福的女人,大都因为有良好的的修养和特殊的魅力。一个女人的面相,就是她心灵深处的样子。面容慈善的真正强大的女人,从来都是天性冷淡作为资深的宅女,我的生活很单调,但也很随意。因为嫁得远,所以娘家那边的关系,我基本就不用维护了。我老公是独生子,公婆跟着我们到宁波,所以婆家这边的亲戚关系,我基本也不用处理。关系变聪明的女人,这一生最该看透这三件事作为一个中年女人,我觉得比二十几岁的时候,过得更洒脱,更幸福。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在乎周围人的眼光,但到了这个年纪,却想明白很多事情。终此一生,我们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活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在与思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你是否在某个瞬间怀疑过,周遭的一切都是一场梦?不愿早起告别单田芳那个儿时耳边的声音远去了2018年9月11日下午3点30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在评书天地里,单田芳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有一个说法是有井水处,听单田芳,足见其影响力。古代驴友典范李白国庆长假,旅(看)游(人)的好时机。而旅游从来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驴友众多,东渡印度的玄奘,下西洋的郑和,旅行达人徐霞客,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古代驴友。好的驴友有哪些标准呢?有钱有从民为邦本到君为邦本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董仲舒(约公元前179前104年),西汉著名的经学大师。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儒家很多经典被毁,汉初,一批学者凭借记忆将这些经典重写出来,称为今文经。董仲舒这些儒家经典在重新写作的过程齐泽克当代哲学家的另类解梦提到梦的理论,除了中国的周公解梦之外,人们还会想到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著名的梦的解析,直到今天还为诸多影视作品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关于梦是潜意识的反映(爱德华大夫),梦与现实的关系(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