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成人也需要分级阅读,这是一份适合中年人的书单

  作者虎哥佛妹
  好久没写文章了,因为国庆前忙了一段时间,国庆中玩了一段时间,国庆后休整了几天。
  有时在朋友圈里分享正在看的书的片段,总有朋友问什么书这么有趣,让我分享书单。
  一直也没分享,因为这几年主要精力都在带小孩,没有成块儿的完整时间,看着正起劲随时被打断,着实影响读书的心情,所以干脆不读。咱又不能像男人一样读书的时候可以把老婆孩子当空气,是吧?
  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每个人有自己的喜好,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成人也需要分级阅读。
  不同的年龄看不同的书,甚至不同的年龄看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收获与感悟。
  有些书会一读再读,小时候读、青年时读、中年再读,以前想不通的情节突然想通了,以前理解不了的观点突然顿悟了,以前觉得"好奇葩,怎么这样啊?"的事有可能就在自己身上或身边人身上来了一个现实版。
  今天一古脑把最近几年读的比较好的书集中推荐一波,有些第一次读,有些读了好几次。排名不分先后。
  1
  《乔布斯传》   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上大学的时候从图书馆借过一些传记,只能用马屁垃圾文来形容,导致此后多年我极度排斥名人传记。   作为曾经的果粉,乔布斯是神一样的存在。   乔布斯传记有好几个版本,中信出版社的这个版本是史蒂夫·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   这本因他生病去世提前面市的传记,第一时间买来,却直到现在才读,实是被500多页吓坏了。   这几天打开看,果然引人入胜。   乔布斯是个极端自恋又自负的人,但他承诺对传记作者艾萨克森不干涉其自传内容,鼓励他说实话。艾萨克森撰写的近600页文字也为外界展示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乔布斯。   这个对产品极度完美的人,对消费者来说像个天使,对身边的人来说他就是恶魔。   挑剔、敏感、时不时大吼大叫痛哭流涕、对员工极尽恶言毒语、对朋友不够意思、对家长也不怎么样……在他眼里,人只分两种,一种是天才,其余的都是白痴。   在他眼里,对产品的极致追求远大于对消费者欲望的满足。所以他才能不计成本生产出完美的产品,让全世界那么多人对苹果产品趋之若鹜。   2
  《三体》   作者:刘慈欣   无论看没看过《三体》,大家都知道三体。大刘创造了中国科幻的新时代。   小学的时候我也爱看科幻,什么时空旅行,什么时空折叠,在此处又在彼处。只要速度足够快,你可以追上时间。只要光速足够慢,你可以一眼万年。   小时候对这些问题非常着迷,现在再看,累得我够呛,光换算个光速,累得脑壳疼。   从《地球往事》到《黑暗森林》再到《死神永生》,看完三部曲,用了整整半个月,差点把自己也困在低光速里。   里面关于技术方面的内容大部分看不懂,但对于一部文学作品,看不懂技术部分并不影响理解艺术的部分。   大刘通过宇宙社会学揭示了人人身边最普遍的人性。   黑暗森林法则并不稀奇,哲学上叫他人即地狱,人类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love&peace永远只是响亮的口号与美好的向往。   对书中几个果断的人物印象深刻:   叶文洁手起刀落切断绳索,让包括丈夫在内的两个人命丧悬崖。没有一丝挣扎,因为再也没有机会了。   丁仪摸了一下水滴,大喊"傻孩子们,快跑啊!"   章北海启动攻击晚了几秒,坦然一笑:"没关系,都一样。"   罗辑确实有逻辑,让他活二百多岁对得起读者。   程心的存在简直就是成心捣乱。但是大刘通过成心揭示了一条人类历史屡试不爽的规律,那些让人民失望的人类代表都是人民自己选出来的。   我最害怕的结局就是程心和深情的云天明有情人终成眷属,还好最后大刘把云天晚安排给了可爱的艾AA。   书中的结局是乐观的,但大刘曾在与读者交流时说过,他心中的结局并非书中的结局。程心留下了五公斤,让回归运动失败,她又一次亲手葬送了所有文明。   程心不是圣母,而是死神。   3
  《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   作者:豆豆   看豆豆的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既猜不中开头也猜不到结局。但看完了又觉得合情合理。   先看的《遥远的救世主》,记住了"道法自然";后看的《天幕红尘》,记住了"见路不走"。   作者豆豆是个神秘的作家,几部小说都达到很深的思想高度,讨论了关于文化、经济、政治与哲学的问题。   好的小说,都是对人性的剖析。《遥远的救世主》中揭示了不同的人认知的局限,用句目前流行的话说就是,一个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之外的钱。   王庙村的脱贫致富的神话故事掀开了关于弱势群体得救之道的讨论,我相信只要看过这部小说或者电视剧,看到书中几位主人公的最后的结果,心中都会五味杂陈。贵人就在眼前,却因为自己的认知不够,而让机会擦身而过,本来可以翻身做主当老板,结果还是打工人。   这部小说拍了电视剧《天道》,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后来成了禁片。   看书的时候脑海中自动代入王志文的小眼睛和坏笑,就像看电视剧一样生动。   《天幕红尘》涉及了更多政治内容,从苏联解体开始写起,用一环离奇的舆论战碰了几个敏感国家的政治、经济、新闻、党派问题,这些敏感的我就不提了。   提点不敏感的。   这本里面的主人公也《遥远的救世主》里面一样的,都可以为了自己的态度和原则(价值观)舍掉生命。   我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了,但层次远远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我的层次最多为了坚持价值观少赚点钱,真到了要命的份上,感觉我应该可以扭曲自己的价值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等我有了足够的钱境界就高了,所以还是先把赚钱的事搞好。   4
  《台北女孩看大陆》   作者:郭雪筠   这是一本来自豆瓣博主的书,所以注定读起来很轻松。   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博主的身份,一个在北京读传播专业研究生的台北女孩。   其实以我的思政专业敏锐性,看到她的介绍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台湾人在大陆读传播?毕业后到哪儿找工作?   后来书中描述的事实跟我预测的差不多,她找工作时处处因为身份问题碰壁。不过还好,我们有广大而活跃的市场,所以还可以有别的用武之地。   郭雪筠以她第一人称的真实视角,记录下台湾与大陆的不同,双方本应互相理解却一直互相误解。台湾人来大陆的一切不适应,以及慢慢适应后对台湾现状的反思。   没有谁对谁错,全是一家之言的亲身经历,不拔高不定性不评判,这正是个人博主比公知和专家们更可爱更接地气的地方。   5
  《小飞机,欧洲行》   作者:毕淑敏   毕淑敏的大名敬仰已久,然而她的作品却从来没有读过。这竟然是读的她的第1本书,所以没有什么刻板印象。   这是毕淑敏接受一家公司邀请,乘坐私人小飞机环游欧洲的游记。语言平实,记录了很多个人心得,还有大量的相关知识介绍。很涨知识。   其中详细介绍了人智学和华德福教育,看得我想把孩子送去家旁边的华德福幼儿园。   还介绍了欧洲几个国家流行的自然耕种,让我们反思"无为而治"的自然相处之道。   我印象最深的他们去真正的英国贵族家里做客,跟老贵族聊起他的生活,问及他如何进入牛津大学当教授以及事业上的各种成功。   本来都以为后面会是个关于贵族如何自律、如果严格要求自己、如何睡硬板床刻苦学习、比别人上更过家教课等等的励志奋斗故事,谁知道那个贵族轻描淡写的讲述:以往欧洲贵族都是在农村生活,平日的生活就是骑马猎狐。后来马越来越少,狐狸也越来越少,实在没有办法,他就去牛津大学当了教授。呃,我只想静静。   毕淑敏的欧洲行是充实的,令人兴奋的,也是疲劳的。很佩服她年龄那么大,还能飞来飞去。   最近无论我看什么书,最后的感慨最大的一个都是要好好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活得久一点好一点。   以防万一等我70岁的时候有人请我环游世界,去月球火星之类,我却没有力气答应。   6
  《真相凶猛》   作者:[日本]北野武   如果问我日本最帅的人是谁?我的回答一定是北野武。   看过他的多部电影,每一部都印象深刻。无论是导还是演,有他在,就决定了这部电影的水准,比高更高。   北野武还是个编剧和作家,不过没读过他的书。   之前买过他的《小酒馆》,买回来还没看就找不到了。   最近逛书店看到他的新书《真相凶猛》,马上买回来看。看得特别过瘾,书里的内容本来只是平时的碎碎念。写的多了,跟编辑商量,要不出本书吧?   编辑说,只要他抽的版税不多就出呗。   然后就有了这本老愤青之书。   在书中,他着墨最多的地方竟然是教育。日本的教育虽然比咱们好很多,也存在很多问题。   还有国际竞争,老龄化等等。一个优秀的堪称伟大的导演和演员,一定是对社会、人生和人性有着比常人更深刻的理解。   他在书中说: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竞争,可是迟缓的一方获胜的竞争一个都没有。如果死是人生目的地的话,我总觉得可以不拖沓地抵达的那些人才是胜利者。   做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干干脆脆去死的人不是最优秀的吗?我从来没有想过长命百岁,对我来说最好的事情,不过是努力活过,干不动活儿了,就找个法子,让自己做着美梦死去。"   特别喜欢这种人生态度,他一直是这么活的。   我也想。   7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作者:[日本]村上春树   一个无趣透顶的人怎么当上了小说家?   跟许许多多经历丰富的作家相比,村上春树这个人可以算得上是无趣到透顶了。   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人生经历,没有让人惋惜到心痛的苦难,也没有让人惊掉下巴的奢华生活,履历平淡到跟你我差不多,即便成为全球最有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声名鹊起之后,仍然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几乎没有任何八卦消息,作品改编成电影,也没有跟哪个女明星传出绯闻,几乎从不在公共媒体露面,即使他坐在我们身边喝咖啡,也极少有人能认出他。   网络上对他有很多猜测,很多评论。不管对的错的,他也不出来回应。   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作品。对他个人的了解来自于他一本又一本的随笔集,从随笔集里知道这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的小心思。   比如作为自由职业者,会被银行贷款的人歧视。在闲时去逛超市,里面的老人家和收银员都会投来异样的目光。在家做好饭,却接到妻子不回家吃饭的电话,一肚子的怨气。上学的时候不求第一,甚至不爱上学。很自我,不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很享受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跑步、散步、喝啤酒、听唱片、看书、写作,完全不知道孤独是什么。   这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算是村上的自传性随笔。里面谈到了他从事写作到后来成为专职作家的经历。写的认真、走心、详细,仔细读的话,里面有一步一步进行写作的心路历程、身体准备和写作的步骤。可以说是很难得的系统自我解剖。   我也是一个文字工作者,也曾写过书。能深刻的理解"写作是个艰苦的体力劳动"这回事。   以前听说的好多关于写作的事都是天才少年天才作家的桥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勤奋写作的人无一不是长期坚持大量的阅读,常年坚持笔耕不辍,输入与输出都不能荒废。   文字工作看起来轻松,但实际上有多累,只有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才会知道。所以我们经常感叹,说到底,所有的工作拼到最后都是体力活啊。   反正写作是这样的。   为了保持长久的好体力,村上坚持了多年无聊的生活。什么夜夜笙歌,熬夜喝酒抽烟都与他没有关系。   早睡早起,跑步运动一小时,写作五六小时(大约4000字),阅读。这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   当我们发个朋友圈都费劲的时候,能想象一个人每天写4000字有多么难。   无趣的生活造就了成功的作家。这大概与多数人的想象有偏差。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村上总结自己的作家之路,无非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听从内心的召唤,不以取悦别人为目的地坚持自我,长期的笔耕不辍,勇敢的果断决绝,适度适时地推销自己。   看上去每个都不难,做起来每个都不容易。   这是一本关于职业作家的指导书,也是一本关于人生怎样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的指导书。不管是否从事写作都值得看一看,都可能会有所启发。   另外,村上春树的作品,感觉施小炜翻译版本和林少华翻译版本有很大差别。   据说施小炜翻译的更准确,村上本人也倾向于准确的翻译。但我读起来觉得有点儿生涩。   个人更喜欢林少华翻译的版本,读起来更流畅,语言更美。   不过,看到村上春树这样的大艺术家都过着这么无聊的生活,本来准备当作家的你是否打消了当作家的念头?   8
  《林间最后的小孩》   作者:[美]理查德·洛夫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小猪佩奇,他们都想像小猪佩奇一样可以随时跳泥坑里玩一玩。   但是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的。   我带孩子去泰国清迈的大象保护中心,有一个环节就是帮大象洗泥巴浴。这是梦寐以求的跳泥坑的机会。本以为孩子们会欢呼雀跃地冲进泥巴里。   万万没想到,几个孩子全都躲在旁边的棚子里,嫌大象和泥巴太脏了。倒是几个爸爸找到了儿时玩泥巴的感觉,在泥坑里面跟大象玩的不亦乐乎。   看着躲在棚子里的孩子们,我脑中出现的一个词叫叶公好龙。   泥巴、沙土、河里的水、树枝、落叶、昆虫……这些大自然里的东西,在孩子们眼里都是脏的。   说来也不怪他们,他们这个脏的概念也是大人灌输给他们的。   还有一次在东北镜泊湖,孩子在车上打游戏打的欢,到了目的地就是不下车。从而错过了冰天雪地里吊水楼瀑布的瀑布跳水。后来他问我为什么不带他去,我说我带你去了,可是你在打游戏,错过了最精彩的瞬间。   《林间最后的小孩》书中提到,插座一代的孩子们普遍患有"自然缺失症"。   他们离不开插座,离不开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能让孩子们迅速安静下来的最快方式是给他们一部手机,能让打的不可开交的孩子们不计前嫌迅速团结在一起,只需要一个好玩的手机游戏,他们就会把小脑袋凑在一起共同分享一块巴掌大的屏幕。   无论是在蓝宝石般的羊卓雍湖畔,还是在长白山的冰天雪地里,亦或是其他国家的异国情调里,每当我的孩子捧着手机如痴如醉,我都心生愠怒,我们跑这么远来看大美河山,他却只低着头看手机。   像他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很多。   现在的孩子经常会说自己无聊。我回想了一下我们小时候什么都没有,却从来不感觉到无聊,路边的石子、树下的树枝、硕大的树叶、残破的瓦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新开发的玩具,可是新一代的小孩好像完全丢掉了我们小时候那些天生的技能。   《林间最后的小孩》的作者不仅提出了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如何治疗儿童的自然缺失症,需要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应该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修复儿童与自然的连接,让孩子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包括种植、园艺之类的传统方式,也包括户外活动、散步、露营、钓鱼和野外观赏等等。   这几年我一直在从事亲子旅行和研学教育,就是希望能把孩子们从手机、电视和传统课堂里拉出来,让他们去触摸花花草草,去呼吸和着动物粪便的泥土芬芳,在荷塘里摸鱼,在麦地里打滚。   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9
  《清单革命》   作者:[美]阿图·葛文德   几年前,女神久久晶光顾我跟好友合办的幼托中心,推荐给我一本书《清单革命》,立马买来翻了几页后书就不知去向。   后来某段时间,鬼使神差,在忙到焦头烂额的时期我莫名其妙加入了百日读书计划,想起这部一直悬在心里的书。   作为一个灵魂写手,我一向对清单之类的工作方式嗤之以鼻,认为那都是脑子不好使和形式主义才会干的事。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清单只是用来糊弄检查的,一个大活人完全没必要理什么清单。   然而认知总会发生变化。在独立操作一些项目的时候,才发现把一个大项目按照内在逻辑整理出轻重缓急不同的详细工作流程并标明细节和注意事项,然后把工作分配给合适的人,无论这个人是否有经验,哪怕是个零工作经验的实习生,只需按照清单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事情,就足以对完成整个项目达到最终结果有极大的裨益。   清单是让你把事情做正确的必要方式。乍看之下,清单并不算高科技,但绝非多此一举。   清单的本质在于沟通,它的实施离不开划定角色,遵照流程。它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遵守清单,就是检视那些微小且漫不经心的小bug——它们看似无关全局,却会给人致命一击。   清单帮我们克服惰性,避开认知局限,弥补记忆力不完整或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失误。   学会分解清单,学会找合适的资源寻求帮助,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清单并不是僵化的教条,它看起来很蠢,却足够有用,能够预防绝大多数失误的发生。   10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作者:[美] 加里•凯勒   近几年流行的说法是斜杠青年,U盘人生,随插随用,"U盘化生存"总结起来,就是十六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上班工作,下班接活儿。一人可以分饰多角。当对现状不满又不敢完全放弃现状的时候,这是一种相对平衡的解决方案,白天六便士,晚上看月亮。物质与精神都兼顾,现实与理想皆平衡。   我也一直以自己的多面手自豪。我可以白天出去采访,晚上回来带孩子,孩子睡了之后,把稿子写完。   移动互联网之后,我可以一边带着孩子一边处理很多工作。我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处理工作,也可以有同时有很多份工作,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云同事"。   看起来是平衡了家庭和工作,既能陪孩子,又能赚钱。   但是另一面,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之后,我发现其实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好。陪孩子的时候,因为要处理工作,所以陪伴质量不够高。   因为要照顾家庭和孩子,很多工作只能选择放弃,做不到在某一领域特别精深。   我一直想成为一个专业的人,但目前来看,我离专业越来越远。这也是我想看这本书的初衷。   日本的一位企业家曾经说过,所有的工作流程最标准的动作只有一个。要想提高生产效率,你只要找到那个最标准的动作。   这本书里阐述的理论,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专注于最重要的那一件事,长期的努力肯定会有成效。收获的成就一定比你分散时间和精力去做很多事情要来的好。   然而,从我的人生经验来看,"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人生面临着很多选择,很少有人知道诸多选择中哪一个才会更重要?是听家人的劝告,还是跟从自己的内心,或是社会价值的评判,其实很难很难。   选择是有成本的,时间、金钱、精力甚至生命。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我看来其实"如何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说明白了吗?   除此之外,还看了《哈利波特》、《绿山墙的安妮》,这两本适合孩子看。   《孩子到底在想什么》、《蔡康永说话之道》这些书随便翻翻还是挺开心的。   重读了《小王子》和《夏洛的网》。现在发现《小王子》是一本给大人看的童话,里面遇到的每个人都能在身边找到原型,或者自己就是原型。小王子的仪式感已经让很多人成为追随着,让这一天这一时这一刻与其他时间都不同,具备特定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加入快乐大本营丁程鑫得了便宜还卖乖?丁程鑫得了便宜还卖乖?丁程鑫能拿到快本常驻更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其实当初快本在选限定主持人时就有不少小爱豆都参与竞争,包括时代少年团也派出了几个养成系,但最终节目组权衡考虑下选择了著名书画家书法理论家陈方既今晨去世享年99岁陈方既壹号收藏网讯当代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先生于2020年8月26日早晨5点40分在家中辞世,享年99岁。遵照陈方既先生遗嘱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成立治丧委员会不开追悼上学时的那些糗事,教师节快乐这些事儿都是真实发生的,大家可以把你们上学时遇到的糗事儿拿出来,让大家乐一下。1高一每天上午都有课间操,每班都人山人海的往外走,我从三楼走到一楼门口的时候,才发现在前面牵我手的人竟73多云,星期六股市离不开生活终于到了你想买你买不了,想卖也卖不了的日子,那就去溜达一下吧。不像那些大佬们海南拉萨到处晒美照,我就陪陪家人逛逛超市可以的。今日连续10天零新增,国家工作组撤离广东!致敬抗疫的工作那些形容春天的经典诗词,你还记得多少?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2此你男朋友瞒着你的8件事(女生收藏)你男朋友瞒着你的8件事(女生收藏)1。恋爱前后男生会360度大转变一开始腼腆只是装矜持无论恋爱前有多严肃多正经恋爱后都会变成老司机。2。他们眼里真的没什么斩男色甚至分不清口红和唇膏我死后男朋友是这样做的(看哭了好多人我死后男朋友是这样做的(感动了好多人)那天出门逛街不小心崴到了脚,走路本来就不方便根本想不到连环车祸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由于脚的不方便大家都在逃的时候我在那里像一只待宰的羔羊那样77买了光环新300383,14。08入我是绝对一个快枪手,并不代表我不认同价值投资,趁势投资。相反我更觉得做一个中长线,从长周期来说更能够赚到多的钱。超短线模式有它的好处,避免大亏,像这两天的大跌我都没有赶上。但同样我所有不合时宜的相遇都是遗憾1。在我看来,普通人的幸运就是拿努力去换。多努力一分,就多幸运一分。这样的路虽然笨拙一点。但很踏实。2。我的好多朋友,好多好多好朋友,都是靠时间慢慢沉淀下来而拥有的感情,那是很珍贵体制内的无奈单位每年一次的漲岗今年又没有我,科室里几个人,都是马屁高手,人家是给科长又是洗衣服,又是做卫生,又是浇花,时不时的送点小礼,请吃顿饭。都把领导拿下了。我岁数大了,这些项目近几年我是不见此文,终身遗憾(百读不厌)人这一生,各有各的路,怎么走怎么活都是自己的选择。好心眼就是与人为善,心有善念。古人说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耗之有余。好心眼的人,以善良为本,乐于助人,能给别人和自己
我的闲言碎语之老当益壮(十八)原创作者李伟聪明者轻易不会介入到他人的是非之中,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聪明的人!坚强者挺拔自立,智慧者会用宽心来排解忧愁!人情将在冷漠中逐渐消亡。规矩真不是一天半天能养成的,礼节是习惯使然!你在微信我的闲言碎语之老当益壮(十二)原创作者李伟人活着就当奋斗不息战斗不止!听书死魂灵28集缺胳膊缺腿的上尉戈贝金去了救济委员会,后来被信使抓住打回原籍!故事一系列剧情很有意思,据说戈贝金后来当了土匪。诺斯特廖夫在家闭门四天没有我的闲言碎语之老当益壮(十六)原创作者李伟待时日可观成败,静观,守好心态亦为可也。造化弄人,我亦愿为他人造化,弄他们一番。宿命使然,不得已而为之也。棱角人生胜于行尸走肉千倍万倍。有的人看似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却也摆脱不了他无我的闲言碎语之老当益壮(十七)原创作者李伟眉批情急而乱,祸临头,人往往如此。来旺醉酒乱语要杀西门庆。唯经典之作方出经典之语。(读金瓶梅有感而写之)眉批月娘不看势头好歹就劝,所以讨个没趣。劝人要看时候分对象,了解了个大概才基余生,你在,我在(七夕)余生,你在,我在文湘楚雁丽朗诵非凡窗外,花儿开了又落,当繁华落幕,当回眸经年,而我们依然在最深的红尘里深情的爱着。爱是一生一世的无怨无悔,是彼此的默然珍惜。有时候,爱情是甜蜜的,有女人有如此表现,往往是在暗示我爱你张爱玲说过这样一句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人生在世,总要有那么一次,为了追寻心中美好的爱情而不顾一切,为了某个人而忘我的去爱,哪怕不问结果,只求曾经拥有过就行。这男人爱不爱你,是能察觉到的,别不懂如果问一个人女人心中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相信大多数女人都会说希望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尽早遇到命中注定的人。诚然,女人只有在遇到命中注定的人之后,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才会充满信心与人到中年,还能遇到感情,是劫不是缘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蓦然回首,已经到了中年。正所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中年就是人生的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个人的经历在不断地丰富完善,人生阅历也不断提升,有拥有一个3种方法,让女人倒过来追你俗话说得好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显而易见男人追女人也是一个难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超过两亿,成年单身超过7700万。其中男性占大多数,那么,在这个狼多肉少的时代里,抓住男人的好方法三不说01hr人生不过百余年的时光岁月,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想要不虚此行,收获很多有意义的事物,那么便要坚持初心砥砺前行。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目标,或想要得到一份好的工作,或想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真正的强者,都是孤独的很喜欢贾平凹在孤独地走向未来写的一段话好多人在说自己孤独,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作些长啸,如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