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读了这六首诗,想去山里隐居,王和尚解诗六首隐士诗,唯美脱俗

  在红尘浊流之中,谁不渴望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蓝天白云,星斗河流,大自然给人无限的馈赠与惊喜,等待有心人去欣赏与感悟。
  如何面对真我,如何平息心中尘念,你我皆匆忙,你我也都惶惑茫然。
  在传统诗词中,"隐士"历来备受诗人欣赏和神往,他们离群索居,萧然无欲,与天地为家,与自然为友,视名利为无物,飘逸洒脱,超逸绝尘。
  但是,隐士为何让人神往?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是怎样的?
  今天,王和尚就以六首绝句,来解释隐士的高妙性灵与脱俗神髓。此种精神,让你我可放下负累,一起去欣赏流淌在内心深处的纯粹与淡泊。
  王和尚解读经典,唤起你我心中的美好。
  △王和尚解诗:最美隐士诗,字字有神
  01.寄隐者 唐·施肩吾
  路绝空林无处问,幽奇山水不知名。
  松门拾得一片屐,知是高人向此行。
  这首诗表达对隐者的钦慕之情,在作者心中, 隐者好似"神龙见首不见尾","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尤其二联作者化身"侦探",更是将隐士缥缈的行踪与对其向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联情景双写,表达出寻找隐士的茫然。 小径于空林处绝迹,不知隐士到底去了哪里, "无处问",即表达出他寻找的急迫与茫然。 此处水幽山奇,却不知其姓名,就像"无名"隐士一样,不知其名而徒知其美,这就刻画出隐士生活环境的清幽绝俗。
  作者在松门口徘徊揣测,"松门"二字,即表达出隐士流连之处以古松为门,任韵自然的生活态度。松门口有他偶然落下的木屐片,作者就猜测,隐士肯定于此经过。 而"高人"二字,则直白地表达出作者对隐士的赞扬推重之情。
  △王和尚解诗:隐士潇洒,让人神往
  这首诗还有言外之音。 隐士不与俗人交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故而作者苦寻不见。 但是隐士在"路绝空林"之处也曾徘徊,也曾静静观赏此处的"幽奇山水", 可见隐士喜好山水,经常在无人之时静静赏玩, 但是作者在此却感觉茫然和困惑,以此就反衬出隐士的洒脱与飘逸。
  尤其是二联,作者据"一片屐"来推测隐士的行踪,显得别有风趣,而 且表达出作者对他的神往与悬想,故而显得余味悠长,袅袅不绝。
  △王和尚解诗:隐士醉卧落花,洒脱随意
  02.访隐者 宋·王安石
  童子穿云晚未归,谁收松下著残棋。
  先生醉卧落花里,春去人间总不知。
  这首诗着意刻画隐士的洒脱随性,语带幽默,且富有画面感。
  作者造访隐士,却发现他醉卧在落花之中,兀自酣睡未醒。庭院里空空荡荡,家童也不知何处,松下还留有残棋一局。作者不禁感叹,隐士白日昏睡,不问世事,更不知岁月变迁,连春天溜走都毫不介怀。
  作者此诗,句句在赞扬隐士生活的洒脱随意。
  其一,放任家童去游玩,而毫不加以约束,作者以"穿云"来描写在外的家童,可见童子也沾染了仙气,不是随便下山游玩,而是登高穿云,亲近自然去了。
  △王和尚解诗:隐士家童也有仙气
  其二,因家童未归,自然无人收拾松下残棋。 而可以推测的是,隐士的生活何等闲适,无非是下棋饮酒,累了酣睡而已。而谁与隐士下棋呢?不得而知,或许是隐士的朋友来与其对弈,飘然而来,兴进而去,何等洒脱逍遥!又或者,隐士与自己下棋,下到残局,兴尽而饮酒酣睡,一样是洒脱随性。
  其三,隐士在春末醉卧落花,不像其他诗人一样,伤春悲秋,凄凄惨惨戚戚, 而是任由花开花落,春去春回,何等达观阔朗!
  其四,隐士"醉卧落花",很有画面感,多么闲适,多么悠然,又是多么潇洒自在!
  因此,这首诗,句句紧扣"隐者"生活起居,并且暗合他绝俗洒脱的性格和风神,故而读来非常有趣。"春去人间总不知", 看似作者对隐者略有微词,恰恰是对他最大的赞扬,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正是此意。
  △王和尚解诗:隐士如仙,可遇不可求
  03.寻隐者不遇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这首诗是刻画隐士的名篇,可谓字字妙,句句妙,让人赏玩不尽。
  诗之标题是"寻隐者不遇", 有两个点,寻隐者和不遇。 作者起笔即写出其寻,但妙就妙在"寻真误入"四个字。作者寻找隐者称为"寻真",作者上山是为了寻求仙道,却并非知晓这里是否真有仙道。
  而"误入"则有意外之喜 ,原来此处真有如居住在蓬莱仙岛一样的仙人。有目的而无方向的"寻"到误打误撞地真遇见,其意外之喜不言而喻。"蓬莱岛"则直白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王和尚解诗:寻觅的意外之喜
  但是,虽然寻到了"蓬莱仙岛",却并未遇见其人。 这就从"意外之喜"跌落到"满心遗憾",这就有波澜横生之妙。
  作者在此看到了"香风不动松花老",此句有三层含义。其一,承接"蓬莱岛"来描述世外仙境;其二,香风不动,松花渐老,暗示隐者不在而疏于打理;其三,"香风"与"松花"又渲染出隐者居住环境的清幽脱俗。
  隐者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言师采药去",但是作者却不说"采药"而写"采芝", 蓬莱仙人一般的隐者,自然要采摘灵芝仙草,若有"采药"则显得俗了。 "采芝"也正暗示出隐者如得道仙人一般,采灵芝而去。
  最妙的则是结句"白云满地无人扫",这句的妙处言之不尽。有以下几种含义。
  △王和尚解诗:白云悠悠,让人神往
  其一,白云满地无人扫,反映出隐者未归之态。 因无人打扫和清理,白云都落满了一地。
  其二,"白云满地"暗示隐者所居之处高峻入云 ,若他隐居在山涧谷底,则少了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巍巍飘渺之感。
  其三,此句深得无理而妙之致。 试问,白云如何满地?人又怎么去扫白云?但这么写,却足以表明隐者的气质与境界。若换成"落花满地无人扫"则变成何等流俗之句?"平生身外无馀物,只有秋山几片云",这才是隐士的形象与境界。
  其四,作者寻找隐者不遇,内内怅惘, 此处一片寂静,只有白云缕缕,而"白云满地无人扫"也正写出作者的怅惘和遗憾之情,并且使诗句诗意绵绵,不绝如缕。
  因此,这首诗,多角度写出隐者生活的清净优雅,也写出作者的怅惘之情,文情跌宕,摇曳生姿,让人不禁拍案叫绝,悠然神往。
  △王和尚读诗:与友不遇,内心怅惘
  04.友人见访不遇 元·黄清老
  君乘白鹤下青云,我入春山听晓莺。
  可惜小楼风雨过,无人收拾万松声。
  这首诗的主题是"完美的错过"。 朋友到访,作者未见,以诗来寄情,诗意洒脱缥缈,遗憾中带有幽默,读来非常有趣。
  首联作者用诗意语言写出"不遇"的原因。朋友是一个隐士,他从山上下来访友,作者说他是"乘白鹤下青云",这句诗把友人之行写得充满仙气,青云写其高,白鹤写其不俗,诗句中蕴含作者对朋友的赞许之意。而作者呢?在这一天恰好去山中漫步,听鸟鸣叫去了。故而两人"完美错过"。
  △王和尚解诗:一场美丽的错过
  但是,要注意首联的言外之意。
  其一,作者与友人志趣相投,友人隐居高山,以白鹤为友,堪称"高雅";作者爱好春山,喜闻春鸟,可谓"脱俗"。若非如此,二人也不可能称为知己。
  其二,作者在山下红尘中,却有入山之念;朋友在山上修道,偶尔也会有入红尘之思, 两人志趣相投,却偶尔都会挑动情思,不安于世。
  两人失之交臂,作者发出感叹:只可惜家中的小楼了,若两人相遇,在楼上一起看雨飘洒,听松声激荡,该有多美妙!
  △王和尚解诗:雨中等待是为谁?
  这句诗有三个优点。
  其一,表达出没能相遇的遗憾之情;
  其二,与首联相似,以诗意唯美的手法表达感情,小楼、风雨、万松声,均有具象化的诗意美感,这样写就显得含蓄而蕴藉;
  其三,"收拾"二字最妙,其意其实是"听取",但"听取"二字太俗了,而"收拾"则妙在,好像诗人和朋友在小楼上风雨中,可以拥有青松万棵,风声万里一样, 用"收拾"则显得气魄宏大,以此也可反映出作者与朋友壮阔的胸襟与豪兴。
  △王和尚解诗:隐士与自然为友
  05.寄周隐者 明·林鸿
  卜筑深依野鹿群,姓名何用世人闻。
  平生身外无馀物,只有秋山几片云。
  这首诗写隐士萧然无欲,逃名于世的品格,其诗妙在第二联。
  卜筑,即择地为家。 周隐士在山林深处安家,与野鹿为伴。杜甫曾有诗称赞隐士说 "远害朝看麋鹿游" ,与麋鹿为友,自然能避害安身;苏轼表达潇洒无欲的境界,曾有句说 "侣鱼虾而友麋鹿" ,亲近自然,无欲无求,无害无忧,自然是隐士常有的境界。
  周隐士安居深山,与野鹿为友,自然不求名利,故而可算是一个"逃名者",这即所谓"姓名何求世人闻",挣开名缰利锁,怎么奢望别人知道自己的姓名呢? 该诗首联即表达周隐士的无欲无求境界,字字饱含作者对他的钦佩和赞许之情。
  △王和尚解诗:白云渺渺,即是隐士所有
  诗的第二联堪称妙句。隐士身无长物,不蓄财货,这是自然之理。 作者却说,周隐士别无财物,只有秋山几片云算是他的所有。 这既然写出周隐士的无欲无求,又写出他品性高洁,超然脱俗的境界。
  周隐士,别无所有,只有秋山几片云是他的最爱和所有, 秋云缥缈洁白,自由浮动,不正是周隐士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精神写照么?
  △王和尚解诗:隐士去世也有诗意美
  06.挽王隐者溺水死 明·王慎中
  鼓枻乘流一丈人,入流不出返于真。
  厌尽世间尘垢浊,清川为濯去时身。
  这首诗写得极为巧妙。从题目可知:一个姓王的隐士溺水而亡,作者题写挽诗。如何写哭挽诗?元朝杨载曾说: "哭挽之诗,要情真事实,当随人行实作,要切题,要隐然有伤感之意。" 然而这首诗却别出心裁,既合题又高妙,还有对社会辛辣的讽刺。
  鼓枻,即划桨。丈人,即对老人的尊称。诗的首联说:老人王隐者,某一日划船出游,却不慎溺亡,即所谓"入流不出"。 但这句却妙在"返于真"三字,一般谈及死亡,多悲痛伤悼,作者却说:王隐者入流而死,是魂归大化,命归自然,返归真境。这就非常符合"隐士"的精神气质。
  隐士多信奉道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万物与我并生,而视尘世为罗网,生命则是寄存在人世的短暂过客,而 他们追求的是质性自然,忽忘形骸,寻找自我真境界。 因此"返真"既含蓄地点出王隐士之死,又为他终于脱离尘网而欣慰。
  诗的第二联则引出议论,因为隐士厌恶尘世的污浊泥垢,所以才隐居山林,而当他"得道升天"之时, 自然要"质本洁来还洁去" ,所以王隐士之溺水,是他要在死之前清洗一下身体和灵魂而已。这一联就把隐士的高洁自持写得非常出色, 还隐然有对当时社会污浊现实的批判,并且将王隐士"不慎溺水"写得浪漫而纯粹。
  这首诗,既不悲伤又不惋惜,而是巧妙赞扬王隐士的高洁情操和凛凛风骨, 如此写挽诗,相信王隐士在天有灵也会莞尔一笑吧。

连环画西游记09黄风岭。。。。。。清寂,是一种风情阳光明亮而又温柔,丝丝缕缕的洒在破土而出的小草上,园子里的玉兰生香吐蕊,月季也长出了新芽,一切充满了生机。我安坐在院子的一隅,在一朵花里安家,在一片绿叶里写诗,我是微尘里一朵不起眼连环画西游记05紧箍咒。。。。。。连环画烈火金刚之六血坛祭万众誓师。。。。。。尊人有分,敬人有度尊人有分,敬人有度。人的自尊心是有底线的,决不能被侵犯。做人做事三思后行看德行事知情懂礼的人,我们必敬三分自高自傲的人,必须远他一尺。尊人有分,敬人有度。01自尊,基于知耻古语云唯父女关系里,藏着女儿一生的模样,爸爸们一定要好好看看好好爱你的女儿,别让她一生坎坷。父女关系里,藏着女儿一生的模样前几天,朋友跟我讲了一件童年小事,听完内心一阵触动。小学时,她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回家呜呜大哭,她的爸爸知道后,微笑着过连环画西游记12波月洞。。。。。。120个脑筋急转弯,测测你的智商1用什么可以解开所有的谜?答案答案2什么时候有人敲门,你绝不会说请进?答案上厕所的时候3一人被老虎穷追不舍,突然前面有条大河,他不会游泳,但他过去了,为什么?答案吓昏过去了4有一头连环画西游记14真假唐僧。。。。。。连环画西游记15火云洞。。。王全民作品壬辰年春节农村见闻有感题目壬辰年春节农村见闻有感干冬风怒号,天燥寒气深。枯树瑟瑟颤,暮鸦声渐沉。道路起尘土,大地失茵茵。年末瑞雪降,四野笼氤氲。但见玉龙舞,顿觉空气新。乘此吉祥景,除夕回故村。一望唯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