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紫荆花下啭黄鹂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都有精彩的文章发布。
  最早见紫荆,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是一个庭院式的古迹,正值早春,暖风习习,并不高大的枝条上,姹紫嫣红,如染如画,密密匝匝,璀璨夺目。又在一片草坪的边缘,长在几株松柏之间,旁有假山、后有白墙托衬,景致十分雅致。
  紫荆多扎根在百姓人家的门前屋后,既有木德,又有灵性,在古代常被用来比拟骨肉亲情,作为兄弟和睦、喻示家业兴旺的象征。树被称为"兄弟树",花被称为"兄弟花","三荆""荆枝""紫荆花发""紫荆复茂""田家紫荆"等典故均被视为兄弟同气连枝的别称。
  秦汉时期,就有"三​荆​"故事流传,《前汉书》有"三​荆​"故事记载。起初,故事简约,但言兄弟,未具名姓。晋人萧广济《孝子传》载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欢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融洽、和睦之意)。’"
  晋朝文人陆机《豫章行》援引"三荆"典故最早以诗体加以阐释,凝练出"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佳句。
  南北朝时期,三​荆​同株已成为更完整的故事被传诵。吴均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记载:汉时,京兆(今西安)尹(官名)田真与田庆、田广兄弟仨同居,友爱和睦,其院内长着一棵枝叶扶疏、花团锦簇、馥郁扑鼻的紫荆树。后来,兄弟分居,紫荆随之枯萎凋零。仨兄弟见此情景,触动颇深,又合居。​果​不久,紫荆奇迹般复苏,绿叶布满庭院,花色更艳。
  民间传说,愈见具体。据传,田氏兄弟系战国时期齐国王子田完世孙,家在古京兆临潼县三田里三田村。田广年少,父母辞世,随兄嫂度日,娶妻后,邻居称其妻为田三嫂。三嫂不贤,自恃嫁妆丰厚,资助有余,见夫家饭煮一锅,食用一桌,私下吃用很不便利,便挑唆丈夫分居自营。兄弟无奈,将祖遗家产、珠宝,均分为三,唯余庭院一棵紫荆树,亭亭如盖,难定归宿。后弟媳声称,将其砍断,而分柴。次日寅卯时分,田真等人起床开门,忽见荆树自裂三株,​委靡​枯黄,呈现一片凄凉景象。兄弟妯娌自惭形秽,愧不如物。田真说:"木本同株,方能枝繁叶茂,闻砍锯,自憔悴。况人兄弟,同父共母,岂可分离?若此,你我无荣盛之日矣。"
  ​于是,三兄弟将家产三份合一,同居一闾(lǘ大门,指聚居处),不言再分家之事。此间,紫荆竟展势复活,枝叶繁茂如初。《临潼县志》载:"兄弟三人和睦同居为乡里新重。田真仕至太中大夫(金、明亦称大中大夫)。""真、庆、广卒后,合葬一墓。墓址在县北三田村。"后传七世不分,同堂合居,直至南北朝。齐明帝赐"紫荆堂"额,以示天下,不辱紫荆。
  后人有诗云:"古来兄弟不分家,庭内荆树复著花。开到今朝随处是,满天花朵满天霞。"
  又有诗赞曰:"紫荆花下说三田,人合人离花亦然。同气连枝原不解,何况兄弟是前缘。"
  近年,甘肃境内清理发掘的数十座宋金时期的墓葬多有砖雕或彩绘的"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其中,紫荆复茂一说就散见会宁、陇西等多处宋墓壁画。电峡宋墓刻有一树,枝枯叶稀,树左侧刻有二人,一人左手扶树,右手掩面而泣;另一人左手掩面而泣。树右侧一人,左手叉腰,右手扶树。显然,此树非它,为紫荆。敦煌遗书《二十四孝押座文》载有"共树共枝争判割,同胞同​乳​忍分张"的话,画面表现的正是兄弟仨见树枯死而感悟痛哭的情景。
  历朝历代,以紫​荆​为题写诗作画,自然就成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事,存世之诗词至少有百余首之多。这些诗作者中唐时期的代表就有韦应物、窦蒙、朱绛、杜甫、李白等人。
  ​​​​韦应物《见紫荆花》诗云: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
  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诗人说,暮春时节,看着那飘落满地的各色花瓣,让人忽然忆起亲人,涌起思念故乡的感情,想那故园的紫荆花此时该也是如此的景象吧?
  窦蒙有《题弟臮〈述书赋〉后》诗:
  流转三千里,悲啼百万行。
  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
  窦蒙的四弟窦臮(jì 同"暨"),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著有《述书赋》二卷。诗中写道:读弟弟的文字,多少旧事涌上心头,使得思乡之绪不能平静。真想问问,庭前的紫荆树,哪一天再能亲眼看到它盛开呢?
  朱绛有《春女怨》诗:
  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绣楼上,纱窗前,鲜艳的紫荆树下,多情美丽的伊人怎么会不想起远在异乡的郎君?会不经意地停下花针穿梭的纤纤玉指,傻呆呆地听那婉转断肠的鸟叫声?
  ​杜甫有《得舍弟消息》诗: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
  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风吹紫​荆​,落花无数,它让忧郁的人睹物思亲;昔日朝夕相伴的手足情深,就像没有归处的落花一样一去不再。
  李白《上留田行》诗写道: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诗仙李白也用田家紫荆的故事成诗,激励后人团结向善,骨肉情深。
  ​可见,颠沛流离之苦和睹物思亲之情 ,以花为媒寄托了诗人们何等厚重的怨艾和感伤。
  观花,可悦视感;养花,可​怡​性情;玩石,可得自然灵气;唯植紫荆,可知亲情、友情和和睦​至​要!
  (文/沙鹭 )
  敬请关注"五色石文斋"!

命可以苦,心不可以我深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一位哲人是这样做的,让心中充满感恩和敬畏,并且发现这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应对需要加以注意的事项,而邻居的想法和他大相径庭。一个夏天波澜不惊大本事山高则寂,海深则蓝湖畔大学学员向阿里巴巴永久合伙人蔡崇信提问过去这么多年,最让你难过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大意是你是问难过的事情,還是难处理的?好像没什么难过的事,倒是经历了一些难逐贫与送穷脱贫攻坚,喜报频传,这让我想到两篇脱贫妙文。一篇是逐贫赋,乃西汉学者扬雄之作。作者以惆怅之情呼贫与语,质问贫儿为何老跟着他,借此发泄对贫困生活的牢骚。小赋开头写邻垣乞儿,终贫且窭。让善成为一种信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前阵子出现的杀母案,让人不禁要问原本都是好人,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离恶有多远?小灯泡事件中4岁女童遭当街砍頭引发哗然,女童母亲没有仅仅要求惩治心无尘,世才无尘人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可以对不同的人,生出分别心。这是人的聪明之处,也是人性的奸诈之处。人在天性里,会自然地对他人产生一个等级划分。这是人的世俗性,也是人的功利性。在这样的划分中,你的善良,人不知,天知巴尔扎克说过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但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计较得失,惦念仇恨。只有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才会明白,计较得失并不能改变什么,选择善良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不和生活较劲清朝初年,有个叫沈子均的人。一天,他家中不幸发生火灾,家财被烧了个精光。有朋友前来向他表示慰问,沈子均叹息一声说道没什么没什么,弄不好也可能是件可贺的事。朋友不解,问可贺个啥?沈子当下一刻值千金有这样一份问卷调查,题目是你一生中最后悔什么?甲说,后悔想做没做乙说,后悔一蹶不振丙说,后悔半途而废丁说,后悔见异思迁。四个人的回答好像各不相同,但仔细分析后就会发现,乙丙丁三个人命运的意外奖赏春风吹来时,所有的花都准备开放16岁时,我想去奥克兰文法学校读书,但父母实在拿不出学费。周末,利奥波德老师对广场上的人们说亚里克先生生病了,他需要有人帮忙照料他的农场。不过,他没打善良的伤害古希臘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善性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善,是一种内质,一种品德,一种操守。在一个社会一个山神显灵杨二郎最近有点烦。因为年初的时候,自己承包的山林十年期满,承租权被人截胡了。这不,转眼又到了打松塔的季节,这天,新承包人高大宝带人去祭拜山神树,准备开山了。山神树是棵百年大红松,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