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连点成线!郑州向南许昌向北,郑许一体化步入快车道

  近来,郑州地铁17号线频频传来最新消息,让人愈加期待。特别是此前各大媒体平台曾爆料郑州地铁17号线预计2020年12月31日开通,让郑许两地人民振奋不已。
  作为中原地区第一条市域铁路,郑许市域铁路(郑州地铁17号线)一直以来都牵动着两地人民的心。它的建成,将连"点"成"线",北连郑州、南牵许昌,为郑许两地联动发展奠定基础。
  其实,郑许市域铁路(郑州地铁17号线)的规划建设,只是郑许一体化的先导工程,真正让人期待的,是郑州大都市区整体蓝图下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的落实和呈现,是两地携手后共同谱写的融城盛景。
  01
  谋定而动   许昌十年磨一剑,推动郑许融合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都是内因。就许昌而言,亦不例外。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许昌在"郑许一体化"政策利好上显示出的强大发展动力,但其实,许昌的蜕变,源于其自身的卧薪尝胆。   作为"三国文化之乡",许昌曾久负盛名,但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些光环并没有让这座城市因此更繁荣。改革开放后,许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综合经济实力开始不断增强。"九五"期间,许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是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辖市之一。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拓展,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许昌正在崛起。2002年,许昌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2.8亿元,居全省第五位。此后,许昌市国内生产总值在河南18地市中一直位居前列,近10年几乎都保持在第四的位置,仅次于郑州、洛阳、南阳。   其实,许昌能够以全省第十三位的土地面积和第十二位的人口,创造出全省第四位的经济总量,离不开其近20年来发展方向的确定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付出。   众所周知,许昌距离郑州仅80余公里。这个距离,在铁路运输网不断完善、铁路运速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早已不再遥远。特别是1997年至2004年间中国铁路的5次大提速,让人们开始意识到,空间距离其实可以用足够快的速度去无限拉近。在这样的背景下,许昌深知融入大郑州的发展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20多年来,许昌的发展思路一直是郑许联动,因为这是许昌的巨大机遇。而围绕这一思路,许昌一直遵循"东移北扩"的发展路径。   东移   1997年,许昌市东城区开始规划建设。   2001年,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正式成立,此后许昌东城区的发展按下"加速"键。东城区总体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根据许昌市总体规划,东城区全面实施"以市委、市政府为中心带动北部开发,以商贸区为中心带动中部开发,以东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品区为中心带动南部开发"的三大中心带动战略,迅速聚集人气、财气、灵气。   2008年,随着许昌高铁站的开建,许昌的城市发展重心正式东移。   2009年,许昌市政府、市委东迁,给东区带来政治和商业的聚集,成为带动许昌经济平衡发展的新引擎。   2012年,坐落于许昌东城区的许昌高铁站正式启用,在担负京广客运专线运输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郑州客运交通枢纽的战略疏解任务。而这,不仅给许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成为促进许昌经济发展的大动力,也为许昌积极融入中原城市群一体化体系和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创造了先机条件。许昌东城区也因此迅速崛起。   如今,许昌东城区业已成为许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扩   许昌的鸿鹄之志,除了向东,通过高铁连通郑许,打通郑许交通命脉外,还要向北,直接发力,融入郑州的发展,借力郑州的资源。所以,2006年,在"郑汴一体化"启动之初,许昌就主动谋划,确定了与郑州对接发展的战略方向。   2011年,许昌新区正式成立。许昌新区位于许昌市城区北部,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距河南省会郑州市70公里、郑州国际机场40公里。许昌新区的成立,也让许昌与郑州的融城发展之路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2012年,许昌市启动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经过三年时间编制形成了《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该规划于2016年获批。《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将许昌定位为"一极两区四基地",即中原城市群重要增长极,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创业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临空经济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生态健康养生基地。将许昌的城市性质明确为"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可见,许昌的志向,绝不仅仅是向内繁荣,而是协同发展,要在中原城市群占据重要的一席。而为了实现这一志向,《总体规划》确定了许昌的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延续了许昌"向北"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积极推进郑许融合,全面对接航空港区,实现"交通一体、产业链接、生态共建、服务共享"。许昌的"北扩"布局再次被强调。   2016年,许昌县撤县设区为建安区,该举措于许昌而言,一方面是扩大了许昌市辖区的范围,有助于许昌市整个城市规划区域内的规划建设、交通基建、教育民生等的协调和统筹;另一方面,也利于许昌更加便捷地利用地缘优势,向北融入郑州和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   同年10月,许昌市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依托郑州、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深入实施许港融合战略,推进郑许一体化。   2017年,许昌市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郑许融合发展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中,许昌市把自身定位为大都市区次中心城市、大都市区门户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以进一步融入郑州大都市区的发展。   时至今日,再回首,看许昌过往所行之路,才发觉,许昌正是因谋之远,才行之稳。许昌在"东移北扩"中,从来方向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郑州。无论是直驱而入的"北扩",还是"曲线救国"的"东移",其战略指向都在80公里外的郑州无疑。   02
  融城时代   郑州大都市区战略确定,环郑区域迎发展良机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规划与建设日益受到中央和地方的重视。各省市也开始将关注的焦点从自身片区的发展转移到与周边省市地区的协同发展上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国家级城市群的队伍也日渐扩大。截至2020年2月18日,国务院已批复10个国家级城市群,即: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   这其中,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6年12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并由国家发改委印发,它不仅确定了中原城市群的定位: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更指明了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路径,即:建设现代化郑州大都市区,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化发展。把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首要突破口,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产业,完善综合服务,推动与周边毗邻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其实,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确定,源于近10年郑州的飞速发展。   郑州地处中原,位居中国中心地带,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民国时期,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等铁路大动脉在郑州的交会,为郑州的逆袭埋下了伏笔。近代以来,坐拥中国铁路心脏的郑州逐步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和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更一跃成为河南省会城市。   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郑州,深知交通、区位优势对于这个城市的重大意义。   2015年,郑州米字形铁路网建设概念提出,郑州在已有"十"字形高铁基础上进一步规划"米"字形铁路网,开始修建郑万、郑合、郑济、郑太高铁客运专线,以巩固强化其交通区位优势。   与此同时,郑州在空港建设方面也不遗余力。早在1989年,郑州老机场即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对外开放,成为中国国内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之一。1997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成为中国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2008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被国家民航局确定为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此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经历了改扩建工程、二期工程等建设,航运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4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复同意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由4E升级为4F(最高等级)。至此,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十二个4F等级机场。   郑州航空、铁路等的提质增效,不仅使郑州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变成了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还为郑州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引入带来强大动力和支撑,郑州城市能级由此转变。2019年,郑州人口破千万、经济破万亿,建成区面积破1000平方公里,人口、经济、建成区面积突破性地增长,也让郑州未来的发展更具潜力与实力。   正是郑州的发展势头,让人们看到了郑州的巨大潜能,这才促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并将郑州定为区域中心。相应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确立,也必将推动郑州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真正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所以,在这样的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下,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得以进一步深入,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6年,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郑新、郑许、郑焦融合发展,建设组合型大都市地区,提升对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标志着郑许融合发展已经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许昌融入大郑州都市区的步伐正在提速!   201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提出培育壮大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米"字形城镇产业发展轴,推动省际毗邻地区中心城市联动发展,构建"一核一副四轴四区"网络化、开放式、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其中,"一核"即郑州大都市区,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中心,包括郑州市域,开封、新乡、焦作、许昌中心城区等四个次级中心。郑州大都市区"1+4"格局雏形初现。   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落实中原城市群建设实施方案。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区建设"。"郑许一体化"正式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2018年河南省重点工作之一。   2019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实施方案》;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年)》,提出要构建"一核、四轴、三带、多点"空间格局;10月,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郑新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和《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年)》,明确未来一个时期郑新、郑许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策略。   由此,郑州大都市区非常"1+4"格局形成。据了解,这个非常"1+4",占全省面积的9.6%,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是中原城市群中经济实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也因为该格局的形成,郑州大都市区的发展真正步入融城时代,环郑区域也迎来发展良机。   这其中,作为郑州大都市区非常"1+4"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郑许一体化发展战略不仅成为郑州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成为河南省的重要发展战略。   03
  郑许牵手   许昌构想瓜熟蒂落,融城发展蓝图明确   许昌发展有意向北,郑州发展有意向南,郑许一体化发展正应了那句"郎有情,妾有意,一拍即合,无悬念"。由此,郑许融城发展水到渠成。如今,《郑许一体化发展战略(2019~2035年)》印发,也意味着许昌曾经的构想瓜熟蒂落。   从规划范围上,郑许一体化包括郑州市、许昌市全域,国土面积12442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151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974亿元,其中郑州市全域、许昌市中心城区、长葛市、鄢陵县、禹州市为一体化重点发展区域。   从空间布局看,郑许一体化一方面是依托综合交通走廊,推进郑许中心城区和沿廊道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形成产业、城市与生态共生共融的城市组合区域,构建"一轴双核三区"的网络空间格局(见资料1);另一方面,是在郑汴港三角的基础上,拓展形成以郑开创新创业走廊、开港产业带、许港产业带为支撑的郑州、开封、许昌"黄金三角区域"(见资料2),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提质发展。   在具体措施上,郑许一体化从"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构建一体化产业体系""构建一体化生态体系""构建一体化城镇体系""构建一体化开放体系""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六个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其中,交通体系、产业体系、生态体系的打造是郑许一体化的基础工程,我们重点阐述。   交通先行,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   突出交通先导作用,协同推进郑许市域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多方式交通设施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郑许一体化交通体系。其中涉及的综合交通重点项目如下:   高速铁路 建成郑合高铁、郑万高铁,同步建成郑州南、许昌北、长葛北、禹州、鄢陵等五个高铁客运站。干线铁路 加快建设三门峡经禹州至江苏洋口港(三洋)铁路,提高京广铁路、陇海铁路货运能力,同步建成三洋铁路许昌南站(张潘站)。轨道交通 建成新许市域铁路,规划研究郑州至许昌城际铁路,规划研究许昌东站与许昌北站、长葛北站、禹州站、鄢陵站、许昌火车站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高速公路 开工建设焦(作)平(顶山)高速公路(禹州至襄城段),规划研究郑许高速公路。快速通道 建成G107改线工程、S227、许昌至新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规划建设忠武路北延、中原路北延、郑许物流通道、鄢陵至新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   郑州大都市区的空间形态,是有国际通行原则的,即"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破题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必须交通先行,让城市间的联系更紧密高效。正因如此,《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一直强调交通先行,事实上郑许两地的相向发展也一直遵循该原则,在六大板块的部署中,郑许交通体系目前是速度最快的。   高速铁路方面,郑合高铁、郑万高铁河南段已经于2019年12月1日开通运营,郑万、郑合高铁在许昌境内共设置的4个站点(许昌北站、长葛北站、禹州站、鄢陵站)也已全部投入使用。作为河南"米"字形高铁网重要的"一撇一捺",郑万、郑合高铁也是许昌"川"字形高铁网精彩的"一撇一竖"。对于许昌而言,郑万、郑合高铁不仅仅是缩短了郑许间的时间距离,更是打通了许昌与东南、西南地区的大通道,为许昌构建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奠定了基础。   干线铁路方面,全线总长1200公里、总投资约600亿元的三洋铁路预计在2022年竣工。三洋铁路三期工程——三门峡至禹州段265.5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三洋铁路是促进许昌经济发展的东西交通大动脉,三洋铁路许昌南站则是许昌连接东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有消息称,三洋铁路许昌南站站房和广场2020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具体以政府公开信息为准)。   轨道交通方面,郑许市域铁路地跨郑州和许昌两座地级市,是实现郑许融合发展、强化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重要交通支撑,开通后将成为中国第三条、中部地区第一条跨市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也是中原城市群及郑州大都市区第一条跨市级行政区的地铁线路。据最新消息,郑许市域铁路目前已实现全线首孔箱梁成功架设,正式进入线上施工阶段,2022年将全线开通运营。   高速公路方面,焦平高速(许昌境)项目已纳入《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2015年~2030年)》。焦平高速许昌境内新建长度约85公里,连接郑州上街、新密、登封、禹州、襄城,预计总投资约9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省会郑州与许广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可有效减轻京港澳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促进禹州神垕等地的旅游开发,繁荣沿线地方经济。   快速通道方面,许昌至新郑机场快速通道已于2017年11月建成通车,全长31.8公里,设计时速100公里,半个小时即可抵达。许昌至新郑机场快速通道有助于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建设,加速许昌市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将沿线中原电气谷、许昌尚集产业集聚区、长葛产业集聚区、长葛大周产业集聚区更好地实现相关企业和产业的纵向链接、横向配套,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发展和链式发展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协作,构建一体化产业体系   以建设许港产业带为重点,以培育产业新生态为关键,突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新业态培育,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融合,梯次布局产业,构建空间上紧密联系、功能上优势互补、分工上合理有序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具体而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飞机维修、航空会展等临空型高端产业。郑州市重点发展商务金融、大数据、科技创新、会展、商贸等高端服务业。许昌市以增强服务豫中南空港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依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航空产业为方向,沿空港边界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基地,引进精密加工、飞机配套等一批高端制造工程和加工贸易等口岸经济业态。此外,实施长葛产业新城等一批重大产城融合工程,规划建设鄢陵鲜切花基地、许昌空运蔬菜基地、发制品空运基地、肉类进出口基地等空运产品生产基地,做大规模,形成批次,打造航空产业基地。   当前,城市群发展的大方向下,一些大城市周边拥有"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长葛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城市。   在《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所明确的重点发展区域中,除郑州市全域、许昌市中心城区外,便是长葛市、鄢陵县、禹州市等。而这三个县(市)中,就区位而言,长葛市恰好位于郑许延长线上,并且处于郑许融合发展中心位置;鄢陵县位于许昌东,禹州市位于许昌西,二者均位于许昌市东西发展轴上。所以,毫无疑问,长葛是郑许一体化发展的先锋区域和桥头堡。这是长葛天然的"区位优势"。   许昌是河南的民营产业重地,邻近许昌的长葛在过往的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基础,这是长葛长期积累的"产业优势"。   "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长葛便成为肩挑"郑许一体化"的存在,更是许港产业带的核心区域。   不过,长葛参与郑许一体化的动作似乎早已在不动声色中进行,特别是长葛在产业方面的布局,足见其先见之明。早在2016年11月,长葛市政府就联手华夏幸福开始建设运营长葛产业新城。   长葛产业新城依托双洎河的生态资源、华夏大道交通要道等城市基底及长葛制造业产业基础,积极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等产业转移,与郑州航空港区错位、协同发展。主要发力战略新兴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大健康产业为基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4年来,长葛产业新城已引进了陕建机、龙盛新材料、建科百合、裕同包装等20余家行业龙头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长葛拥有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4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3家(黄河、森源、金汇),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现代装备制造、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加工、食品),五大特色产业(卫浴洁具、建筑机械、包装印刷、人造板材、蜂产品),四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中部卫浴产业基地、中国蜂产品产业基地、全国小型建筑机械产业基地、中国中部纤维板生产基地、中国中部不锈钢产业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全国工业百强县市。   长葛已成为许港产业带上名副其实的新星。   据官方发布的数据,2018年,大周产业集聚区和长葛市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产业集聚区,分别居第三位和第五位。2019年,长葛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76亿元,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连续3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考核居河南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连续6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县,居33位,比上年前移13个位次;新增新三板、股交所挂牌企业154家,总数达到23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总数达到35家。   长葛在产业发展之路上的作为与成绩,也让人看到了产业兴城的力量,更加坚定许港产业带战略的提出和推进。为了深入许港产业带的布局,加快郑州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近日,《许港产业带发展规划(2020~2035)》已完成编制工作,并进行了审查报批,相信该规划的确定,势必推动许港产业带迅速隆起,加速郑许一体化进程。   生态宜居,构建一体化生态体系   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加快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和西部山区生态修复,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协同推动跨市域河流水系管护,共创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生态宜居城市。   生态宜居是近年来全中国都在倡导和执行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特别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生态宜居也成为许昌构建郑许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而回顾许昌近10年来在河南乃至全国的口碑可见,许昌的生态打造是非常成功的。如今,在众人眼里,许昌早已成为生态宜居的代名词,一座令其他地市艳羡的"宜居之城""幸福之城"。据《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8)》显示,许昌居民获得感指数得分72.2分,已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许昌居民幸福感指数得分4.19分,位居全省第一。许昌还被网民推选为全省"最美城市"。   但其实,许昌的美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如此。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的许昌,还是一座严重缺水的城市,并且因为用水不科学,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这种情况,直到2001年才见曙光。2001年许昌召开"创‘三城’,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动员大会",并在会上种下绿色发展的规划种子,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许昌的宜居之路就此打开。此后的20年,便是许昌发愤图强的20年。   一方面,许昌抓住南水北调的历史机遇,引入长江、黄河、淮河三江之水,解决"水之源"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许昌投资55.5亿元,对市区河湖水系实施生态治理修复,从而打造出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   另一方面,许昌积极治污,配建湿地,打造城市"绿肺",以保障"水之清"。许昌不仅淘汰了61条造纸生产线、压缩造纸产能22万吨,取缔"散乱污"企业4232家,使重污染行业的水污染物排放量从2014年的4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还为7座污水处理厂配建人工湿地,实施管网改造、雨污分流等工程,新建雨污水管网80公里,截流排污口600多个,使城市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再者,为了打造连续的绿地景观、实现真正的生态宜居,许昌更是腾商换绿,集约土地用于扩展城市绿色空间。有报道显示,许昌曾将中轴水景观带中的近500亩商业用地全部腾出,从而在城市的中心建立起3000多亩的中央公园,使许昌有了名副其实的"绿肺"。不仅如此,近几年,许昌还实施"绿满许昌"行动,依托市区河道建成82公里长的绿色长廊,在外围建成10万亩生态林海。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率36.46%,绿化覆盖率40.62%。   许昌的功成名就就是一部许昌的奋斗史。在二十年如一日的创建过程中,许昌获得的荣誉很好地说明了许昌的努力。2005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6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2007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08年获得省文明城市称号、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得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称号,2009年国家卫生城市"花落"许昌,2017年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唯一入围的北方城市。此外,许昌还是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宜游城市、国家园林都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花木之都、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等。   如今,许昌早已绿意盎然,更成为河南最宜居、最幸福的城市。   而近年来,郑州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同样不遗余力。这一点,从郑州不断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微公园,整治贾鲁河水系等举措中可见一斑。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能明显感受到郑州环境的提升,供人们休闲放松的绿色游园、绿道等也越来越多,生活气息越来越浓厚,幸福感明显增强。2020年,郑州还将继续完善郊野(森林、生态保遗)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微公园(小游园)体系,并基本形成"城在林中、园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随"的生态格局,一个呼之欲出的"绿都郑州"即将绽放。   在郑州与许昌的协同努力下,郑许一体化生态体系也渐渐成型。纵观郑许一体化轴线,由北而南,依次分布着郑州园博园、双鹤湖中央公园、新郑市轩辕湖湿地文化园、增福湖森林公园、双洎河、葛天源公园、北海公园、中央公园芙蓉广场、鹿鸣湖等面积颇大、影响颇为广泛的河湖湿地等资源,这些资源目前虽仍是点状分布,但在《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下,随着郑许之间生态区、生态带、生态廊道的不断打造,郑许之间形成区、带、廊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空间和体系将指日可待。   郑许一体化从六个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这里我们之所以只阐述了前三个体系(交通体系、产业体系、生态体系),是因为前三个体系是郑许一体化能否成型的关键,是基础,基础打好了,才会有后面的城镇化体系、开放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也只有基础打好了,后面的三个体系才能水到渠成。   《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的印发明确了郑许一体化的整体蓝图。目前,郑许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产业体系、生态体系等都已经有迹可循,并在快速布局和建设中,郑许一体化的基础轮廓已现。相信,在郑州、许昌的共同努力和共赢发展需求下,郑许一体化整体蓝图的实现将不再遥远。   04
  利弊博弈   郑许两地房地产市场机遇挑战并存   马光远曾提到:"改革开放40年,中国靠什么成功?市场化确立市场经济地位、工业化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全球化加入WTO享受国际化红利。"马光远总结,"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三项能量基本用完,接下来30年中国最大驱动力将是城镇化!"   笔者认为,就房地产而言,不只是接下来的30年,一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支撑都是经济、动力都是城镇化。只有城镇化方能实现人口的大流动、大消费、大建设、大经济。   中国的城市出现很早,但由于中国近代的衰落,造成中国的城镇化落后于西方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城镇化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在国家建设上缺乏经验,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才真正迎来城镇化发展的浪潮。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出现和发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回顾房地产市场40多年来的发展,不难发现,正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改善居住提供了经济支撑,而城镇化的发展,则让越来越多人发觉居住品质是可以不断改善和提升的,并日渐形成更多住房改善需求。在城镇化大背景下,需求的驱动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此,郑州房地产市场亦如此。   作为河南省会城市,郑州是河南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在全省中,其城镇化的发展最为充分、城镇化水平最高,高达74.6%。而在郑州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住房需求、改善需求被释放,造就了郑州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郑州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原因,则在于,郑州在河南省内无与伦比的向心力使其能够吸引河南十八地市的优秀人才来此落户,形成新的居住需求。   所以,郑州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驱动力依然在于城镇化,而河南的人口优势将是其保障。   随着郑州城市不断深入地发展,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迫使郑州不断拉大郑州都市区的轮廓。郑州必须考虑如何通过环郑区域的发展,使其达到承接郑州主城区人口、产业外溢的标准。   由此,郑许一体化对于郑州而言,无疑是发展机遇。凭借郑州省会城市的特性,郑许一体化将充分发挥郑州城市的虹吸效应,从而真正实现郑州大都市区的蓝图。   再看许昌。   许昌城市经济增长稳健,GDP总量位列省内第四,稳步于第二梯队。由此可见,作为许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支撑,许昌相对稳定且保持前列的经济基础是具备的。   那么许昌的城镇化水平如何,人口流动如何?   2019年许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13%,相较于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21%高出近1个百分点,但在18地市的排名中却仅处于中等地位。另一方面,许昌作为典型的内生型城市,人口规模不具优势,常驻人口规模处于第四梯队,且长期处于人口外流状态。许昌的城镇化水平及其人口流向,也显示出许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充分,由此可见,许昌人口规模和人口外流一直以来都在制约着许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那么,郑许一体化能否为许昌房地产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呢?答案是肯定的。   数据显示,自2017年始,得益于全国市场高热以及许昌规划、郑许融城等因素影响,城市轮动下许昌房地产市场需求提前释放,土地市场高烧,大量土地成交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增大,2019年许昌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排位全省第二,预计后期许昌市场将会有持续的商品住宅供应。而6月份的一次土拍,也再次印证了在郑许一体化规划影响下,许昌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当天,位于魏都区实验学校东邻的一宗住宅用地,最终以约617万元/亩的地价成交,斩获2020年许昌上半年地王,超过了2019年许昌地王(约615.76万元/亩)。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大量土拍都是底价成交,部分甚至会流拍,高溢价拿地似乎已经成为过去式,地王更是鲜见。许昌土拍市场能够出现地王,一方面让人匪夷所思,一方面也展现了郑许一体化带给许昌的市场预期。   不过,虽然长远来看,郑许一体化能够给许昌带来巨大的市场和机遇,但短期内这种利好难以快速变现。近期许昌确实有一定的人口回流迹象,但短期内仍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目前郑州单核特征明显,郑许轻轨等的交通便利性以及环郑距离的优势于许昌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使许昌利用近郑优势承接郑州人口、产业、市场等的外溢,也会导致许昌人口、资源等向郑州的流入。而当前,郑州的吸附能力巨大,郑州对周边的虹吸效应远大于辐射作用,这对许昌的房地产市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结语   如何破解该局,让利好最大化、弊端最小化,还是需要看许昌的内发力,看未来几年许昌在郑许一体化下的发展深度与广度,只有自己足够强大,人口和资源才会不断聚拢。

有钱怕别人知道他有钱没钱的怕别人知道他没钱我认为走出家门,收拾打扮得体的人是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人。有人喜欢物质富足,有的喜欢精神富足,人活着自己舒服才能更好的体验感满满真正富有的人,内心也是富有与强大的,不需要用花枝招展碧潭飘雪素瓷一瓯泛春色,花浮茶沉翠烟升盛夏三白之一的茉莉花开始绽放,没有新鲜的茉莉花相伴,只能寻来陈年的茉莉花茶,开汤碗泡。回味夏天的味道,从茉莉香开始。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最早说到底还是人本身的吸引才是真爱,女孩对高帅的人是很主动的男人的帅气身材高大的确可以帮你在前期有概率搞定女人,这些只是前期优势,毕竟好色的女人一点都不比好色的男人少,但后期你的自信进取心实力掌控力和给女人的安全感才是她不弃你而去的内在引力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孩子正确价值观导向演员的乱,是乱在没底线。不识国情民情,不讲艺德,绑架人气,唯利是图,不惜以身试法,偷税漏税。演艺圈的乱,还乱在一些名演员的炫富吸毒涉黑背离公序良俗个人生活混乱等等,因明星的加持效应饿了么美团这种外卖平台,对于餐饮业生态破坏是颠覆性的饿了么美团这种外卖平台,对于餐饮业生态破坏是颠覆性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破坏商业氛围,外卖便利是便利了,但是会造成商业街,商业中心这种地方的商业氛围,人流大大下降,店家也不会去现实的生活有太多无奈当人活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现,生活不易,工作不易!太多的心酸只有自己能懂。当赚钱赶不上开销时,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家庭有事拿不出钱,小孩得不到优质的教育,还背负一声债务时,你会发现,友节气与茶席小满小满未满,自在欢喜导语依据节气,布置茶席。以茶为载体,融入四时美好,创造属于我们的一期一会!夏天到了,熟悉的热来了,看到盛放的鸢尾花,忍不住取来,放在茶室。玻璃瓶一扎,自然成景,茶席,变活了。特意选何红雨作品不做改变不做改变作者何红雨有这样一种人,她是不会轻易就做了改变的。于感情也是这样。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亦是如此。她们个性鲜明,我行我素。她们不屑于阿谀谄媚,只喜欢坦坦荡荡地做人。有时候也会忧盛夏三白栀子花ampampamp何如炎炎天,挺此冰雪姿导语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我们的青春灌溉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我想到明前特级狮峰龙井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暑热难耐,枯燥难消,夏至后的第一饮,从色香味俱佳的龙井茶开始。作为爱茶人,龙井从来都不能错过,核心产区的狮峰龙井尤为稀少,每一年都是定量采选采。为了贪享,每年都会为自己留存一点口粮都是五星红旗下的中国人,要和谐,团结北京自称为正黄旗的大妈已经被北京警察行政拘留,网友拍手叫好,这样的人就应该受到教训!!!近日,北京一位大妈嫌让座慢,竟然大声辱骂女孩臭外地来要饭的,还说我就瞧不起外地人,没素质?视
浅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郴州自贸区经济短期内的负面冲击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国家级战略部署,要打造成世界第四大湾区,它的虹吸效应巨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但承担了经济和科技发展重任,而且还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融合,有利于形成港澳地区的民族郴州自贸区改革商事登记中的证照关系及理顺的基本思路推动郴州对接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遵循科学路径,深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郴州自贸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摧作用,把握郴州对接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有利条件。郴州自贸区应在改革商事豋记浅谈郴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跨境电子商务指不同国家间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商平台完成交易的国际商业活动。它是将传统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实现产品进口的新型贸易方式,是一个由网址和密码组成的虚拟但客观存浅谈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及郴州发展区块链产业的建议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口,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区块链十模式,促进区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三种伤农现象引人深思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土地流转政策在我国各地农村纷纷铺开,土地流转成为一种时尚,对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增加农民土地收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他是中国历史上人品最差的诗人配图。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相信大家一定读过他的这首诗,全唐诗一共收录了他的187首诗,可见他是文思泉涌才华横溢我们一般对历史上中国文人雅士的印象是愤世嫉俗,不畏权贵,为朋友两肋从鸿星尔克浅谈舍得与中国人的信仰抢购的人群。书法舍得很多人不知道,舍得一词是由佛经了凡四训得来的,这两个字也贴近了佛教的因果关系,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先舍而后得,有舍才有得,这也是中国人信奉的好人必有好报,行善积德原创美文青春在田野里飞翔我是个诗人?当然算不上,充其量是爱思考并不停地在写诗文的人。我可能会成为诗人,再努力那么一些些,多多用心多多努力,凡事皆有可能。再努力,我终将是诗人!一个过时的诗人,我用诗文祭奠青原创美文中秋和乐同赏月中秋如歌,明月为词,绝唱相思曲,共书和乐美。秋天美得一塌糊涂,秋叶的美,秋收的美,秋月的美,秋食的美,人神共赏,众生陶醉,天地同圆,你我同乐。中秋赏月是一种极致极简的美,云绵绵,花原创美文当年明月的心理情结一段时间以来,当年明月基层工作人生意义读书写文,甚至今日头条个人图书馆都在我的内心里翻腾,我想是跟我读了当年明月(石悦笔名)写的那七部明朝哪些事儿有关,书写的很好,其人对我也很励志美文春去秋来人生好梦人生是由很多梦想组合而成的,回过头去,无数个理想,多少个梦境,都是最清晰的记忆。我在梦想里慢慢成长到当下,仿佛摸到了梦的样子,生活在一幕幕梦幻般的日子里,无比随意,无比陶醉。房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