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来如暴风骤雨,痛似刀割火烧,面对疼痛之王,我们该咋办?下

  《孙子兵法》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历代兵家无不奉为至诫。医家治病,施针用药如御兵打仗,同样也要讲求策略,攻伐守备,皆有不同,所谓用药如用兵,意即医家治病须通晓医理,有如兵家用兵,攻守择机而定,用兵得当,则旗开得胜,用兵不当,反而损兵折将。兵家失误,损的兵将,医家失误,轻则贻误病机,耗气伤血,重则累及脏腑,误了卿卿性命。
  用药如用兵。
  历代兵家常胜者,必善用兵;历代医家有名者,必善用针药。清代医家徐大椿在其所著的《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中,就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徐大椿认为医家应该汲取兵家的理性和智慧,用兵法的哲理和思维方式去指导医家施治,以期减少患者的痛苦,让患者早日痊愈。其中云:"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其实用药当如此,用针亦当如此。
  从认识三叉神经痛开始,人们就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与搏杀,这一战就是2000多年,直至现在,针对疼痛之王,医者布防了六道防线, 发现敌情(确诊三叉神经痛)------步兵出战(口服中西药物)------(无效或不可耐受者)------骑兵出战(各类针具:针灸、火针、埋线等)------(无效或效果不佳者)------水军出战(各类注射疗法如:三叉神经及半月神经节封闭术------(无效或效果不佳者)------火箭军出战(半月神经节经皮射频热凝术或球囊扩张压迫术)------(无效或效果不佳者)-----装甲部队出战(伽马刀)------(无效或效果不佳者)------空军出战(开放手术如: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六大兵种轮番出战,战果如何呢?稍显遗憾的是,截止目前为止,尚没有哪一种疗法可以昂起头来说,所有的三叉神经痛都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联合作战,稳固后防,靶向出击,是笔者比较倾向的治疗方案,分享几个病例及,同时介绍下针法特种兵------针刀及手法在三叉神经痛中的治疗。
  三叉神经痛,及时治疗是关键。
  去年疫情期间,科里接诊了一位由带状疱疹诱发三叉神经痛,在文登整骨医院综合治疗无效转诊过来的男性患者,行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治疗,疼痛并没有明显减轻,即便是口服加静脉输注各类镇痛药物,仍不能缓解疼痛发作,每天晚上必须注射吗啡才能够入睡,笔者周末值班时,患者已经连续肌注了10针吗啡,晚上又要跟笔者索要肌注吗啡,怎么办?
  "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亦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常规治疗无效,只能另辟蹊径,跟患者一番沟通后,解释了吗啡可能造成的成瘾性及其他副作用,改弦更张,不治疗局部,从颈椎入手,针刀松解加手法,患者当晚疼痛明显减轻可耐受,并摆脱吗啡注射,最终顺利出院。
  去年疫情期间另外一个病例,孙某,男,63岁,老村长,右侧"三叉神经痛"病史10余年,曾于当地医院做过两次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但术后当时有所缓解,半年后症状依旧,甚至更加严重,患者当时来诊的主要目的,是打算找我推荐到千佛山医院找专家手术治疗的,因为由于疫情及个人原因未能成行,但是患者疼的太过剧烈,轻微擦脸、刷牙、喝水、吃饭都可能诱发疼痛发作,并伴有面赤、流泪、口干、口苦、烦躁、眠差,舌红苔黄略腻,脉弦滑等。除了手术,患者还尝试过中西药物口服、针灸等治疗方法,均效果不显,来诊时查体: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右侧枕后小肌群附着点及颈2-4棘突右侧压痛明显,从颈椎论治,针刀松解加手法整复,并配以中药内服,患者疼痛症状逐渐缓解,洗脸、刷牙、喝水、吃饭等动作不再诱发疼痛发作,目前患者已经打消手术的念头。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25g 黄芩15g 花粉15g 石膏30g(先煎)
  知母15g 赤芍15g 丹皮15g 钩藤15g(后下)
  天麻15g 白芍30g 当归15g 郁金15g
  姜黄15g 白芷15g 地龙15g 全虫3g(冲)
  生地30g 木瓜15g 僵蚕15g 蜈蚣1条(冲)
  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治疗三叉神经痛,条条大路通罗马。
  针刀加手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不管是对医生还是患者,都是很新鲜的事情,甚至科班教材上都很少提及过。但从临床中诊治的病例,以及相关学者提供的诊疗资料来看,临床疗效普遍都是比较理想的。我们先来了解下针刀医学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病理是怎么理解的。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痉挛等,往往是由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的责任血管(支配该神经的血管)压迫,致神经脱髓鞘病变,使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之间冲动发生短路,从而导致上述脑神经疾病的发生。基于血管压迫学说的脑神经疾病,包括特发性偏侧面肌痉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舌咽神经痛, 现代医学常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
  疼痛就是神经缺血的呐喊,所以部分学者认为,三叉神经作为一支较大的混合神经,在完成其功能活动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能量需要靠充足的血液循环供应, 供应三叉神经的血液循环障碍,就会造成三叉神经的功能异常。颈椎的椎体错位或位移,椎周及枕后肌群的痉挛、瘢痕、挛缩,既会直接刺激椎基底动脉,也会牵拉椎体前缘的交感神经链,同时上述肌群的病理改变,也可诱导无菌性炎症,刺激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从而使其支配的血管(其中包括支配三叉神经的血管)痉挛或收缩,从而出现血液循环障碍。三叉神经长期的缺血缺氧,使其局部代谢产物堆积,产生致痛物质等,同时三叉神经自身也可出现脱髓鞘病变,并使神经敏化,对忍受疼痛的阈值明显下降,从而引起三叉神经痛。
  除此之外,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颜面某些部位的肌肉痉挛、瘢痕、粘连等,也可对从此经过的三叉神经的分支的卡压、牵拉等,使分支缺血缺氧导致疼痛。
  基于上述病因病理基础, 针刀治疗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针刀松解枕后及椎周病变肌群的痉挛、瘢痕、粘连等,术后手法整理复位颈椎小关节,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降至正常,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等血管痉挛得到松弛,血液循环恢复正常。
  第二部分是用针刀松解颜面相关部位的痉挛、瘢痕、粘连等。颜面部轻微的损害性病变,或正常的咀嚼运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诱发疼痛,而当神经过敏时,即可导致疼痛。扳机点往往是小的瘢痕、粘连点,需要通过针刀松解治疗,以解除局部的神经卡压。必要时,也可通过针刀切断部分挛缩的眼轮匝肌、口轮匝肌等,从而解除病变软组织对三叉神经分支的卡压。
  小针刀松解颈椎椎周及扳机点病变软组织为主的治疗方法,其针刀部位均在三叉神经的分支上或附近,能够有效改善三叉神经的供血,阻断疼痛的传导。作为针法之中的特种兵,疗效还是比较可靠的。
  最近所写的几篇关于腰痛的博文颇受读者欢迎,《老腰痛楚缠绵爱反复,必是腰中有妖在作妖》之捉妖记系列篇,近期将与君等继续分享。
  "把下乡纪事化,把看病故事化,将治疗通俗化",我是威海市中医院全科医生宋国政,未来一年,我将在威海市泊于医院挂职服务,我会根据基层实践,结合临床生动案例,用中西医两种思维来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希望能够在中西医融合、基层卫生建设、学术交流、心声流露等方面,为同行、朋友、民众提供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关注、点赞或转发,谢谢了!
  "全科医生讲医事,基层实践纪事"(五十八),下回继续!

放弃当网红,他成了村小老师Original周婧真实故事计划去年疫情期间,22岁的赖家益为爷爷奶奶补拍一组婚纱照走红网络,在抖音上收获潮水般的流量和关注。然而,今年毕业后他选择回乡,成为一名村小老师。走红的素潮信圆寂花和尚鲁智深因为今天是八月十八,就想到了每年的八月十八是钱塘大潮,因为钱塘潮,于是这天就想到了水浒传的花和尚鲁智深。你说这脑洞开的是不是够大小说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人物里,得到善终的,除了浪子留守南泥湾的北京知青老知青家园20200101留守南泥湾的北京知青文图记者周鹏见习记者雷鸣留守南泥湾的北京知青00000836核心提示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到延安下乡的知青有2。8万人。随后,绝大大别山上桂花香作者沈俊峰桂花香何立摄一hr我是在大别山长大的,自然魂牵梦萦于这一山一水独特的气息。桂花王出版了。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献给英雄的大别山,献给英雄的大别山人民。印在扉页上的这句话张维迎公社书记曹志勤Original张维迎辛庄课堂213我与曹书记合影(1980年3月2日,田丰摄)曹志勤先生,我至今仍习惯称他曹书记,是我在农村时结交的最大的官,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在县城上高中期间,俄罗斯贝加尔湖随笔(69)本来不想写贝加尔湖的小型动物,但是看到麝鼠的资料,还是很有意思的,一起分享分享吧!麝鼠的耳朵很小,几乎看不见,但这并不妨碍主人拥有极其敏锐的听力。眼睛长在脑袋上面部位,常常有仰望星俄罗斯贝加尔湖随笔(58)(贝加尔湖狼獾,武林高手,上图就是)非洲平头哥,动物江湖界,赫赫有名,没有谁敢小觑。他就是非洲蜜獾,大敌当前,无畏无惧,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下面图片,非洲蜜獾)贝加尔湖有一位西伯苏宁遭抢?双十一健康品质爆款产品热销,5倍增长不算多双十一正式拉开大幕的第一天,有平台就迎来了开门红,各类销售数据的飙升,再一次证明国民的剁手能力。苏宁易购双十一首日速报的出炉,则更细致的展现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特别是对健康的重视程大象是何时进入俄罗斯的?俄罗斯最早的大象浮雕俄罗斯出现的最早的大象浮雕,工匠们给他配的是老虎的腿和爪子,兔子的耳朵,虎爪,喝着伏特加酒,和国王们一起嬉戏,参加婚礼等重大节日的仪式。这个浅浮雕图案就在尤里耶孙犁给贾平凹一封信引发的一场笔墨官司说官司似乎不那么准确,其实就是两个人的一场笔战,最后并未对簿公堂。论战双方都是绝对的名人,起因是由于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一篇短文,时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1992年初,贾平凹先生正筹备贾平凹季羡林王国维们的书房来源莲竹书社书房是一个美妙的地方,它可以短暂的逃遁熙熙攘攘的尘世,让心灵得以休养生息。稍稍开一点窗缝,清爽湿润的微风便在整个书房巡行,润泽胸腔中的每一个器官。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