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张爱玲错过曹雪芹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是鲁迅对《红楼梦》的经典描述,色空两个层面都暗含其中。"苍凉的手势"则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姿态。张爱玲从不回避《红楼梦》对她写作上的影响,她清楚地说:"这两本书(《金瓶梅》与《红楼梦》)是我的一切的来源。"
  但影响自有其吊诡之处。在张爱玲眼里,人性的真相不过是些让人哀矜的苟且龌龊,普通人"不彻底的"庸俗味道弥漫了整个时代。她笔下,人是暧昧的,情是暧昧的,美也是暧昧的。但曹雪芹似乎刚好相反。他笔下的人、情、美都是鲜明的,不确定的反是他自己的立场。
  他们留下了两个世界。"悲凉"与"苍凉",终究还是不同。半生之后,张爱玲一掷十年光阴,写了《红楼梦魇》。没人怀疑这是一场漫长而真心的追随。毕竟,若没有这追随,也就不必说错过了。
  主讲:计文君
  作家,艺术学博士,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喜欢《红楼梦》的读者,往往也喜欢张爱玲,因为气味相投。张爱玲的作品中弥漫着非常浓烈的红楼气息,她一生都在消化《红楼梦》带给她的东西。
  王国维评价《红楼梦》,说它是"悲剧中之悲剧"。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悲凉之雾,是有别于"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另一种气息。在悲剧美学上,它把中国叙事提升到一个可以跟世界对话的高度。
  悲从何来?是一种无奈的情绪?是一首挽歌?不只是这样。和悲相关的有两个字,一个是"悼",一个是"悯"。人生不可能永远欢欢喜喜,唱着"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那是麻醉剂。不为人存在的有限性感到悲哀的作家,连深刻都谈不上。
  诸多美好生命逝去,薄命司里的女儿让人扼腕叹息。曹公以一片悲金悼玉之心提出一个问题:弱小的、微尘般的个体,面对艰难尘世,如何寻找生命的出路?
  "美丽而苍凉的手势"是张爱玲写下的一句话,出自《金锁记》。后来有很多传记、论文用这句话评价她,仿佛女作家一语成谶。
  怎样的手势才是苍凉的?这实在是很难具象化。眼前似乎浮现了一双带着镯子的纤细的女孩的手,在半明半暗之间,伸出去,又缩回来……可是依然不够。因为所谓苍凉,必定有一个更宏大的背景。
  张爱玲的所在之地,是战争期间的孤岛上海。破坏已经来了,更大的破坏还要来。世界茫茫的威胁近在眼前——这是一个苍凉的背景。
  傅雷曾评价《金锁记》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他惊叹于张爱玲的才华、认知的深度、巨大的表达能量。然而爱之深,责之切。他又深感遗憾,觉得女作家的趣味似乎被牵引到别的地方去了。在《倾城之恋》里,他只看到白流苏和范柳原近乎无聊的调情。
  面对傅雷的评论,张爱玲非常不领情。她写下《自己的文章》一文,曲折地表示,傅雷的表扬,没表扬在点上;批评,她也完全不接受。对于傅雷提出的问题,张爱玲有自己的主张,而且她用了一生来贯彻她的主张。《红楼梦》的生长机制和召唤结构
  在《红楼梦》里,是有稳定的天道秩序的,虽然这个秩序摇摇欲坠。如今我们很容易得出一种朴素得近乎幼稚的结论——历史局限性,认为有些东西是注定进入历史垃圾堆而注定消亡的。有这么简单吗?如果作家的理解这么简单,《红楼梦》至少不会动人。
  有人用四书五经的伦常道理解读《红楼梦》,我们发现它在那样的话语系统中可以成立。索隐派建立了一整套复杂的影射体系,也可以成立。《红楼梦》巨大的阐释空间,来源于作者本身的多元。
  完美的作品,是一种高于人的存在,因为它自己具有生长机制。这种作品的维度非常丰富,可以产生无数折射面。当然,作家在创作时肯定不会想这么多,但他确实有通过编织情节、塑造人物,搭建一个不断生成意义的架构的本分。这,就是小说家的手艺。
  而语言作为媒介的最大特点,是需要阅读者的深度介入。我们通过自己的知识阅历、生命经验去想象人物。文字经过我们的脑回路,由我们共同参与完成它的形象、意义的生成。我把这称为"召唤性结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召唤出来的东西都是不同的。高光照亮的晴雯,以及光芒之外
  我们可以用一个人物来说明问题——《红楼梦》中的晴雯。晴雯漂亮、手巧、心直口快,但她性情暴烈、恃宠而骄。我们知道她有缺点,但这似乎并不影响我们对她的喜欢。为什么?因为实际上,我们喜欢的晴雯,是被高光打亮了的部分。从哪儿来的高光?从宝玉。
  我们是和宝玉一起观看这个人物的。倘若换一个视角,比如换成角门上的婆子,看一个小丫头成日里大呼小叫、骂骂咧咧,比主子还难伺候;换成王夫人,看自己儿子房里的丫头"水蛇腰,削肩膀",一副极度张狂的样子——我们又会怎么想?
  晴雯被陷害、被冤枉了,这引起我们的同情。但我们同情的来源,依然是宝玉的长歌当哭,是宝玉本人对晴雯饱含深情的认知。如果让我们完全用自己的生命经验来观察,把晴雯放在职场、家庭、朋友闺蜜的圈子里去看,那种娇奢傲慢、掐尖要强、永远不让人的个性,我们真的会喜欢吗?
  古人讲君子要避瓜田李下之嫌,而晴雯显然缺乏这种意识。撕扇子,对宝玉和晴雯来说真的是欢乐,但这欢乐触碰了多少禁忌,冒犯了多少人,引起了多少猜疑。
  面对嫌疑,王夫人的态度是彻底杜绝。不管晴雯究竟是否勾引了宝玉,妖精一般的东西,就要赶快退送。晴雯被逐,婆子们都念阿弥陀佛,说是"今日天睁了眼"。可见晴雯的悲剧,也因她自己行为不当,惹了嫌疑,触了众怒,积了怨气,这才导致周围各方势利共同绞杀。
  晴雯的悲剧,在今天依然每天都在发生。很多职场新人、"公主病"患者,身上都有她的影子。这是一种非常典型也非常普遍的人格特质。
  《论语》里说:"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有一种所谓的"勇",其实是冒犯、无礼;有一种所谓的"直",是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别人的隐私。那么,晴雯的"勇"真的是"勇敢"的"勇"吗?她的"直"是"正直"的"直"吗?从这层意义上看,宝玉的褒赞之情也许未必成立,而读者总以"直烈"为晴雯的标签,以"柔奸"为袭人的标签,其实都是成见,或说是教条。
  教条是什么?是把我们的经验概括为规律。我们每时每刻都容易陷入教条,而曹雪芹的风格是:破一重立一重,立一重破一重。有宝玉的长歌当哭,必然有婆子们的"阿弥陀佛"。这是对立的两种声音,虽然有强有弱,但不会让人听不见。
  就这样,在《红楼梦》里,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随着我们的阅历越来越丰富,对人生的理解越来越深,那些声音也在不断地变化、生长。曹七巧:从"彻底"到"不彻底"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和黛玉或晴雯很像。掐尖要强的背后是什么?是无依无靠,极其敏感,随时准备用战斗的姿态捍卫自己的自尊心。这也让人想到《金瓶梅》写的西门庆太太中最穷的一个——潘金莲。她们都近乎不顾一切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曹七巧这个美丽的、生命力强悍的年轻女性,被迫和一个残疾人拴在一起,生下儿女。和小叔子的几次有名无实的调情,在她心里种下了根。但在她的世界里,是绝无宝玉这样的人存在的。张爱玲笔下的一系列少爷,有的只是和宝玉相似的软弱、不肖、面对现实的无力感。
  守了寡,分了家,小叔子到了她跟前,在七巧心里升起一瞬间的温情。然而她转念想到,他是来要她的钱的。这一转念使她暴怒起来。就在这一念之间,她人生中这一点点温情的可能性就结束了。她剩下的生命,就像个不断上紧的螺旋,披了黄金的枷锁,用一种疯子般的机警和审慎活着,吞噬女儿的幸福,扼杀身边的一切人。
  张爱玲说,她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是"不彻底的",只有曹七巧除外。黄金如枷锁,在小说层面来看,是一个非常浅的设定,并不蕴含很深刻的认知,虽然她的文字实际折射出来的,比她自己描述的要丰富得多。
  15年后,张爱玲改写《金锁记》,删掉了原文中最惨烈的一笔——关于七巧扼杀女儿幸福的部分情节。她又在七巧和小叔子之间,放入了一点真情,让故事柔和了许多,"不彻底"了许多。在张爱玲笔下,没有那种不转身的、密不透风的恶,然而冷得彻骨,让人绝望。张爱玲:难以容身的世界
  不管"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多么动人,张爱玲笔下的那些女孩,其实都和"美丽"二字离得很远。她笔下的世界,是让人难以容身的世界。
  《倾城之恋》让我们看到,多少爱情故事,其实不过就是无聊的调情,探戈舞一般的博弈——或许直到今天还是如此。同样没有改变的,是女性难以维护的自尊,是整个社会语境对女性精神和肉体施加的压力。
  白流苏是典型的失婚的剩女,而且没有经济能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经济足够自主、内心足够强大的女性可以通过不婚来维护自己的独立性,但是客观来讲,如今的社会环境其实比七八十年代更恶劣了。美丽几乎变成一种道德诉求,不美是罪恶。穷、胖、丑,所有这些词语都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标准是怎么来的?依然来自一种取悦过程。
  就像白流苏,她能动用的全部资产就是她自己的身体。爱情于她而言,是一场华丽而风雅的卖淫。除了对长期饭票的关注,我们在她身上几乎看不到别的人性风景的可能性。最终,当所有的努力付诸流水,什么成全了她的明媒正娶呢?一场战争。
  到如今,我们的文化处境也没有多大改善。某某女嫁了高富帅,某某女娶了小鲜肉……很多时候,女性依然需要在两性关系里彰显自己的力量,而这对自身而言其实是一个近乎侮辱性的判断标准。实际生活里,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更多了,处理方法依然很难找到。曹雪芹:涵养生命的生机
  "悲凉之雾"和"苍凉手势",两边都是"凉",作者的主观态度却非常不同。为什么曹雪芹有那么多泪?但凡有泪,都是不甘心。张爱玲的泪都没让人看到,留给读者一个创伤性的世界,过于冷酷、逼仄、阴暗,不宜久留。而曹雪芹留下的世界,可以久留,可以盘桓。对比来看,我们反倒确认了《红楼梦》的温暖和滋养。
  张爱玲说喜欢"参差的对照",所以在文章里不做断语,让因果交织,呈现如同乱麻一般相互牵扯的现实。其实这是她对《红楼梦》的理解。在《红楼梦》里,真相是在事实的互驳之中显现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作者有非常强大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需要在饱知人性之恶后,依然对人充满爱。
  绝望的感受,可以帮作家走向深刻,但在绝望之后依然能爱,却是许多作家过不去的坎。张爱玲的小说,引我们摸了摸人生冰凉的底子。但是,人生只有这个冰凉的底子么?"色"的繁花似锦,能够一笔就优雅地划到虚无的底色吗?我不这么认为。
  《红楼梦》是曹雪芹动用中国全部文化遗产,进行的伟大的叙事尝试。儒释道共同构成的思想体系,是作家最珍贵的资源,它们可以为人的个体成长提供支撑。不是给出定论,而是涵养生命的生机。哪怕最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依然存在着各种可能的生机。所谓天道循环,就是"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贾家的大厦倾了,还有无数门第兴衰明灭。一切不是从曹雪芹这里开始的,也不会在他这里结束。这不是我们现在所习惯的二元对立的认识。它是流动的,在流动中转换、生长。
  在《红楼梦》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虚无,但更要觅到生机。曹雪芹用《红楼梦》完成了一次漫长的探索和询问——人的出路在哪里?不管宝玉最后是出家了,还是回到青埂峰下,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你可以去寻自己的前路,哪怕过程就是质疑,就是询问,就是历劫,就是痛苦,但这个过程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不是在说对立,也不是在说虚无,而就是在反复地告诉你,还有可能性,还有可能性,永远有可能性。这是一个"破虚无"的过程,这个召唤生生不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些续书里设置的兰桂齐芳的结局,未必不深刻,未必不好。有缺陷的创作,一场漫长的错失
  在自己的作品里,张爱玲其实并未完全贯彻她对《红楼梦》的理解,这可能跟时代环境有关。她所调动的是启蒙之后的现代主义思想资源,她所信赖的世界观、人性观和曹雪芹完全不同。
  20世纪以后,个人主义早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我们也在寻找共同体认同,但每个人首先肯定的是自己。当一个个人原子化之后,我们所能依傍的力量是少的,这就要求个人的精神力量要无比强大。我们必须跟更广大的精神资源接触,让自己成为更伟大思想的一部分。否则,作为单一的个体,没有家族、亲人可以依靠,孤零零地站在天底下,所有情感的相对性、人性的阴冷直接摆在眼前,不虚无是不可能的。
  和曹雪芹相比,张爱玲是有缺陷的小说家。她对人性丑恶、阴暗面的描写是准确的,但生命是场修行,人性不是永远停在那里的。就作品本身来说,张爱玲并没有成功继承曹雪芹的小说艺术和精神,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一场错过。然而,在她的作品里,我们依然看到和《红楼梦》一脉相承的东西。
  王徳威在谈及张爱玲的影响的时候,说"落地的麦子不死"。其实"落地的麦子不死",更适合形容《红楼梦》。曹雪芹和他的这部作品,还会生生不息地滋养很多人。
  注:文中所述观点,不代表红迷会官方立场。
  文字编辑:刍狗
  编辑/制图:S。
  文中手绘素材选自张爱玲绘画作品,大多是其作品内插图
  其他图片素材取自网络

诗歌幸福,并不遥远人生苦短,世事难料谁不想一生平安,一世欢笑憧憬着未来谁不是咬紧了牙关,挣扎在虚幻中备受煎熬啊!朋友!未来并不缥缈它就是春的耕耘,它就是秋的丰饶它就是今天的痴心坚守,它就是当下的分分散文心安,幸福的源泉幸福,乃人人追求的彼岸。有人说,有钱才幸福。是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件都与幸福有关吃穿住行哪一样又能离得开钱?没有钱,想幸福真的很难!可是,温饱解决了呢?是不是就能够幸散文诗人生,是一次经停很多人并不相信有前世和来生,却愿意把人生比作在尘世间的一次旅行。既然是旅行,就应该是个来回程。来已经来了,是从哪里来?不回也得回,回到哪里去?这些问题,还真有点难懂。很多人并不相信散文诗人生如戏,你是主角还是配角?人生如戏!在人生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以不同的角色尽情表演着淋漓尽致不遗余力。对个人而言,主角就是咱自己。责任担当是角色使命,作为男人就得顶天立地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把责任扛起对家背叛之后,就不要再谈什么感情作者艾闻(情感自媒体人)遭遇感情背叛之后,很多人都会非常关注一个问题ta到底对我还有没有感情?想要求证这个问题,只有三个途径,一是向对方求证,二是向你认为能够给予你答案的他人求证,军训认可自己烈日炎炎,火热火热的太阳晒不灭我们的决心。顶着太阳我们仍能够笔直地站在那里,像军人一般纹丝不动,纪律严明,偶尔吹来一阵凉风,透心凉,心飞扬。军训的苦与累是相互交织的。苦与累的平衡就军训珍惜时光一样的时间,一样地起床。整理内务,集合。军训已经进入中期,那铁的纪律严格的训练就是我们的军训。我们不断的进行着枯燥的训练,有是在太阳底下站军姿,脚软头晕,眼冒白光。今天,我们一排二珍惜第一课最美好的回忆往往是在最苦最累时留下的。在军训生活中,苦与累是必然的,每天重复训练着几种动作枯燥乏味,还有丝毫不让人动摇的站军姿,然而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在一步步军训受益匪浅今天的军训是这几天以来最累的一天,我们练习了走正步,上身要挺直,两腿绷直,两个手臂也要高高的端着,练完以后腿酸胳膊疼,那种滋味难以言喻。练习手臂的动作时还算是比较轻松,只要手臂端平军训九月不灭的挑战作者吴欣怡还记得不过短短几日前的初来乍到,上大学的新鲜,离开父母的心酸,对未来的彷徨,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以及无朋无友的孤独。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没来来得及发酵,就被快节奏的军训代替了军训,团结之美清风拂来,水波不兴。校园之美,尽在山水之间,在这样的景致里,军训似乎轻松了些许。一个正步,一个转身。稍息立正之间,行行排排之隙,一个个个体组成了集体。军训不是展现独特的场所,而是体
每一句话就是一个情感故事,你读懂了吗?小时候考虑后果是懂事,长大后考虑后果,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理智的去看待爱情,但我们没办法理智的去爱一个人。我还是喜欢你,或许我可以放下,继续做你的听众,只是我没那么喜欢你了。有些人暖心文案爱与被爱,都不如相爱柴米油盐的爱情,才最让人有安全感。生活原本沉闷,但两个人在一起,日子也可以温柔起来。爱与被爱,都不如相爱,所有的底线都抵不过心甘情愿。不是最好的时光里遇见了那个人,而是那个人在,你七夕文案合集来啦我的爱情,终究是你01七待已久,夕望是你。02小手一牵,岁岁年年。03没有文案,有你。04原来是这个小笨蛋参与了我的七夕。05身边碎碎念念的人也要成为岁岁年年的人。06遇到过那么多猪,还是你最可爱。网易云热评温山软水繁星千万,不及你眉眼半分温山软水繁星千万,不及你眉眼半分。网易云热评想你了有时候突发奇想,在我老去的时候,发现自己即将离开人世,把以前听过的最爱的歌都回顾一遍,算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随着歌声,心头涌上的人暖心文案认真生活,就能找到被人生偷藏起来的糖果不要担心走得比别人慢,只要你不停下脚步。既然意外不能避免,那就把它当成一场冒险。愿你修得一身金钟罩铁布衫,但内心依然柔软。认真生活,就能找到被人生偷藏起来的糖果。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没人哄你,请你少发脾气被关在笼子里的鸟,都是那些漂亮的和会叫的。苦已经受了,如果没有得到成长,就太亏了。如果你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希望你有勇气一切重来。有些时候,先离开的那个人,却是伤的最深的。你应该是丧系文案我正在放弃你,很慢,但很坚定你点到为止,我一醉方休。他什么都懂,只是不对你做而已。很多东西都别问,知道答案你会疯的。如果思念有声音,那一定是天雷滚滚。强扭的瓜是不甜,那么到底有多苦呢?除了两情相悦,其余的喜欢适合9月发的朋友圈文案句子,长期置顶的语录1。八月,放下燥热和疲惫的身体九月,好好享受天高气爽。2。走过炎热的夏季,马上迎来金秋九月,带着全新的自己出发。3。错过日落余晖,请记得还有漫天星辰,九月,做最好的自己,晚安。4。观点9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就是要解放思想,就是为涨工资买房买车分红开辟道路,让人人都过上好日子。社会上把小车当作奢侈品,而企业的干部却可观点87文化建设主要目标是实践是创造效益文化建设主要目标是实践是创造效益。文化的本质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让人充满阳光的表现。文化建设做得好不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而不是以开会多少学习宣传多少来定论的,文化建设的结果应该是观点84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是统一价值观的重要保证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是统一价值观的重要保证。为什么企业一再强调要认真拟写月清月结?因为月清月结是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和梳理,能够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找出规律,能够很好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