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读懂东周列国志,读懂中国人的性格底色

  很早之前,我就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东周列国志》,希望孩子能够阅读,因为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是中国人性格底色形成的时期。读懂了《东周列国志》,就读懂了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一切。
  奈何孩子总是把书弃置一旁,不屑一顾的样子,让我一筹莫展。
  我想起我小时候也是读过这本书的,大抵是粗略读来,有个朦胧印象而已。等到年岁渐长,再读此书,便觉这是极该早读、多读的书。小时候读不下去的原因,大概是学力不够,字词句有很多不识不懂的,也没耐性去查字典,于是就渐次读不下去了。
  等到孩子上了初中,我觉得不能再等了,于是开始每周给她讲《古文观止》。《古文观止》卷一卷二总共34篇,都选自《左传》,很多篇文章都可以从《东周列国志》中找到相对应的章节。《左传》讲得很简略,《东周列国志》则叙述得详尽,正可以互为佐证,加深印象。于是,我便在每篇《左传》文中都加入《东周列国志》的相应文字,因为详加注释,孩子读起来也不觉得困难,自然兴趣大增,不知不觉间《左传》文已经读了20来篇了。
  读了《东周列国志》,到底对孩子会有什么帮助呢?我想首先是对她形成文字上的良好感觉有帮助;其次,对她了解人性的复杂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以前读小说,在《二号首长》和《锦衣夜行》中,都发现有提及《东周列国志》的地方。在《二号首长》中,省长陈运达就专门研究《东周列国志》以揣摩权术,用之于官场斗争,竟也屡屡得胜。兹录于此----
  只要和人打交道的事,尤其复杂。再将人和权力结合在一起,就更加复杂。中国官场文化几千年,研究的其实就是两件事,控制和反控制。老祖宗想了很多办法来控制权力,同时,又有很多反权力控制的实战案例,后世几千年就不用说了。单是一个春秋战国,已经将权力游戏演绎得淋漓尽致,奥妙无穷。陈运达省长就因为研究这段文化,受益匪浅。他所研究的,还不是真正的春秋战国文化,而是后人根据《左传》、《史记》等几本书写的一本小说《东周列国志》。光一本《东周列国志》便已经足够驰骋官场了。
  在《锦衣夜行》中,说到太子和二皇子夺嫡最激烈的时候,太子党两位大臣讨论形势,恰遇太监进来,两位大臣不好说话,于是打起了暗语。兹录于此----
  这时,一个小太监提着个铁筒进了殿,杨荣咳嗽一声,止住了杨溥的声音。那小太监走到杨荣身边,蹲身下去,用铁镊子从里边夹了冰出来,一块块往杨荣脚前的一个盆里夹。杨荣对杨溥笑道:"弘济啊,你这人忒也小气,向你借一篇收藏的孤本来看,这才三天工夫,你就迫不及待地来讨了,还你、还你!"
  杨溥见杨荣伸出手来,知他必有所示,连忙伸手接过,杨荣道:"好啦,皇上北巡,首辅伴驾,这朝里的公函积压太多,我得一一处理,就不留你了。"
  杨溥见杨荣下了逐客令,只得茫然告辞,出得殿来,低头一看,手中拿的却是一本《春秋》,书是翻开的,他看的这一页,第一行写的就是: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杨溥看了半天,又想了半天,眼神不禁亮起来,他忽然觉得,自己纯洁得简直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
  当初,余邵鱼撰《列国志传》;而后冯梦龙加以改编,改名为《新列国志》;其后,南京城里的私塾先生蔡元放,觉得用这本书来教小朋友挺好,既学文,又明史,兼知人性,于是又对《新列国志》做了一番修改,改名为《东周列国志》。最重要的是,他除了点评以外,还写了一篇极有价值的《东周列国全志读法》,用作学生读此书的指导。今天,我就把"读法"全文附录在后面,希望小朋友们都来读这本书,一来提高语文成绩,二来通晓人性,何乐不为?
  且看蔡元放是如何说的---- 教人子弟读书常苦,大都是难事。其生来便肯钻研攻苦,津津不倦者,是他天分本高,与学问有缘。这种人,于百中只好一二,其余便都是不肯读书的了。但若是教他读论道论学之书,便若扞格不入(音汉,"彼此的意见完全不相合")。至于稗官小说,便没有不喜去看的了。但稗官小说虽好,毕竟也有不妥当处。盖其可惊可喜之事,文人只图笔下快意,于子弟便有大段坏他性灵处。我今所评《列国志》,若说是正经书,却毕竟是小说样子,子弟也喜去看,不至扞格不入。但要说它是小说,它却件件都从经传上来,子弟读了,便如将一部《春秋》、《左传》、《国语》、《国策》都读熟了。岂非快事。
  另附:蔡元放《东周列国全志读法》全文----
  《列国志》和别本小说不同。别本多是假话,如《封神》、《水浒》、《西游》等书,全是劈空撰出。即如《三国志》,最为近实,亦复有许多做造("做作")在于内。《列国志》却不然,有一件说一件,有一句说一句,连记实事也记不了,那里还有工夫去添造。故读《列国志》,全要把作正史看,莫作小说一例看了。
  小说是假的,好做。如《封神》、《水浒》、《西游》诸书,因是劈空捏造,故可以随意补截联络成文。《列国志》全是实事,便只得一段一段各自分说,没处可用补截联络之巧了。所以文字反不如假的好看,然之就其一段一段之事,看来却也是绝妙小说。
  《列国志》原是特为记东周列国之事。东迁始于平王,多事始于幽王。而本书却从宣王开讲者,盖平王东迁,由于犬戎之乱,犬戎之乱,由于幽王宠褒姒,立伯服,褒姒却从宣王时生根。且童谣亡国,亦先兆于宣王之世。故必须从他叙起,来历方得分明。此记事人倒树寻根之法,亦不得不然之理也。
  《列国志》是一部记事之书,却不是叙事之书,却又不是叙事之文。故我之批,亦只是批其事耳,不论文也。非不是我不论其文,盖其书本无文章,我不欲以附会成牵强也。
  《列国志》一书,大率是靠《左传》作底本,而以《国语》、《战国策》、《吴越春秋》等书足之,又将司马迁《史记》杂采补入。故其文字、笔气,不甚一样,读着勿以文字求之。
  《列国志》因是杂采众书所成,故其事之详略,都是不得不然,当日作者不曾加意增减。若再加修饰一遍,便自然更是好看。
  列国之事,是古今第一个奇局,亦是天地间第一个变局。世界之乱,已乱到极处,却越乱越有精神。周室之弱,已弱到极处,却弱而不亡,淹淹缠缠,也还做了两百年天子。真是奇绝。
  周室卜世卜年,皆过其数。子孙虽已微弱之甚,而仍称其主,不至遽然亡灭。前人议论,有说周家忠厚开基,盛德之报;有说封建屏藩,互相维制之力。据我看来,两说都有些正,不可偏在一处讲。若说周家忠厚开基,盛德之报,便该多出两个贤王。赫然中兴几次,何以仅拥虚名,丝毫不能振作;若说封建屏藩,互相维制之力,则夏商两代,建国相同,何以没用许多展转变态?如此论来,则东周列国,还是造物好奇,故作此特奇至变之局,以标新立异耳。不必纷纷强为说也。
  由周而秦,是古今变动大枢纽,其变动却自东迁以后起,逐渐变来。其中世运之升降,风俗之厚薄,人情之淳漓("淳厚浮薄"),制度之改革,都全不相侔(音谋,"相等")。子弟能细心考察,便是稽("考察")古大学问。
  即如用兵一事,春秋是春秋之兵,战国是战国之兵,不消说是大相悬绝。即春秋中,齐桓与晋文,便有大段不同处。齐桓时用兵,还不过声罪取服("宣布罪行并制服"),其究竟不过请成("请和")设盟("设立盟约")而已。到晋文时,便动辄以吞并为事。这便是世变大端中之一小变了。齐桓时用兵,不过论百论千。到晋文时,兵便大盛,一战之际,常以万人。齐桓用兵,还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到晋文时,便多行诡计了。子弟于此等处能细心理会,便是善读稗官(音拜,"野史小说也")者。
  晋文用兵诡谲,却也是到了那个时候,其势不得不然。正是天运改移处,正自怪他不得。若不然,便如宋襄一般,自取祸败了。
  用兵之法,变化多端,用少用众,用正用奇,最是不可方物("识别")。唯有《列国志》中,却是无体不备。前人于《左传》中,集其用兵计谋,便谓兵谋兵鉴,已得要领,况又益之以战国若干战法乎?子弟理会得此等处,便不枉读了此本稗官也。
  用兵是第一件大事,兵法是第一件难事。其中变化无端,即专家也未必能晓彻。今既读了《列国志》,便使子弟胸中平添无数兵法。《列国志》有益子弟不少。
  出使专对,圣人也说是一件难事。惟《列国志》中,应对之法最多,其中好话歹话,用软用硬,种种机巧,无所不备。子弟读了,便使胸中平添无数应对之法,真是有益子弟不少。
  稽古、用兵、专对,都是极大极难学问。今却于稗官得之,岂不奇绝!
  金圣叹批《水浒传》、《西厢记》,便说于子弟有益。渠("他")说有益处,不过是作文字方法耳。今日子弟读了《列国志》,便有无数实学在内。此与《水浒传》、《西厢记》,岂可同日而语!
  一切演义小说之书,任("纵使,即使")是大部,其中有名人物纵是极多,不过十数百数,事迹不过数十百件。从无如《列国志》中,人物事迹之至多极广者,盖其上下五百余年,侯国数十百处,其势不得不多。非比他书,出于撮(cuō,"聚")凑。子弟读此一部,便抵读他本稗官数十部也。
  《列国志》中,人物情事虽千态万状,无所不有,却无神佛僧道、邪说妖言在内,便觉眼界中清净许多,比他本稗官真是好看。
  《列国志》中,也有几处说鬼,却是从《左氏传》来,其说鬼处也还在理上,不与他处邪说同也。左氏说鬼,虽与他处不同,然毕竟是他恍惚附会处,未可为信史。
  《列国志》中,有许多坏人,也有许多好人。但好人也有若干好法,坏人也有若干坏法。读者须细加体察,遂各自分出他的等第来,方于学问之道有益,不可只以"好坏"二字,囫囵过了。
  《列国志》中,虽也有好人,也有坏人,然毕竟是坏的多似好的,且好人又轻易不能全美。又多是各成其好,不甚相同。至于坏人做坏事,往往如出一辙。亦且穷凶极恶,已精而益求其精的坏法,都坏将出来。当时人君,却偏偏欢喜坏人。若善恶同时,又往往好不胜坏。又不知是天意作兴恶人,又不知用人者都是瞎子。真令人解说不出。
  坏人明明作恶,还自好辩。偏是大奸大恶之人,他却偏会依附名义,竟似与好人一般,在暗里行其险毒之计。这种人最是难认,观人者不可不知。
  恶人依托名义,虽是可以惑人,毕竟也有露马脚处。只要观者不审,便被他所骗耳;若明眼人,自瞒不过。
  大约看好人、坏人之法,只从"义利"二字上着眼,便可十得七八。贤、奸之变,虽有万态,究其本,总不能外此两字而已。
  "义"、"利"二字不并立。天理看得重,爵禄身家看得轻,便是君子;若事事只图自私自利,便自然要行到刻薄险毒上去了,从何处还有天理来。
  "义"、"利"二字,其机甚微,到后来便有天渊之隔。即如臣弑君,子弑父,是天地间非常大变。然原其心,却不过从"利"上起耳。若肯将名位富贵看得轻,便自然没有此事了。
  《列国志》中,篡弑("弑君篡位")杀之祸甚多。其臣为乱臣,子为贼子,罪不容诛,自不消说。然论世者,也要将那君父察勘("实地调查")一番,推求其所以到此之故。虽不以此而宽臣子之罪,却当以此垂戒为人君父者,使其有所畏惮。故圣人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云:"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又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诸如此类,不可胜数。大率都是互举。后世一切重责子臣,便似凡为君父便可恣肆为恶者,此是宋儒之偏,失圣人之意矣。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敬,夫和妇顺。自是万古不易之理,亦人情至允之论。然圣人教人,只是自尽。为人父者,只是自尽其慈,不必因慈而遂责子之孝。为子者亦只是自尽其孝,不可因孝而望父之慈。推之君臣、兄弟、夫妇,都是一般。便自然不至有人伦之变了。《列国志》中许多人伦之变,总由望于人者深耳。
  父以慈而责孝,子以孝而望慈,已是不可;况又有父不慈而专责子之孝,子不孝而专望父之慈。君臣、兄弟、夫妇间,总不自尽,一味责人,岂不可笑。居心如此,安得不做出把戏来。然世又偏多此一辈人,可叹也。
  立子以嫡,无嫡立长,自是正理。废嫡立庶,废长立幼,于天理、人情自是不妥。然立庶立幼者,爱之也;爱之,必思所以安全之。今悖于情理而立之,后来便必致有杀夺之祸。不特富贵享受不成,反连性命都有送断了,又贻(音移)家国以覆乱之祸。其是非利害本自显然,却以私心所溺,遂去安从危,去利就害,自寻祸乱。《列国志》中,此等不可枚举。前车既覆,后车复然,甚有身与其祸,而到后来仍自蹈之者。此等愚人,真是愚得又可笑,又可恨,又可怜。
  忠而见疑,信而得谤,自是常事。只看自己所处之地,与所遇之人何如耳。《列国志》中,此类甚多。其中有学有术,处之有方者,庶几("差不多")自全。若只是一味自信,莽戆(gàng,"傻、愣")行去,个个身受其祸。如申生、叔武之类是也,读之令人时生学术不多之惧。子弟于此等处,须加意理会,万勿草草看过。
  《列国志》中,有许多出于微贱,一时投契君心,遂得致位卿相,荣宠终身。如管仲、宁戚、百里奚、范雎等类,其胸中抱负经济,都是最上一流。只看他初见时,各有一番高识定论,足以深入人主之心。至其后来设施,也都是条条件件,次次第第,上利君国,下益民生,可见不是一时取口舌之便者。然若不是机缘凑巧,便也只好困穷草泽,沉埋一生了。天下万世,怀才抱艺而不得其时者,何时胜数,思之令人浩叹。
  战国是游士之世。其游说之术,大都不甚相远。只是其中人品,却自有优劣、邪正、高下之不同,读者须自出眼力分别之,莫作一例看了。
  物莫不聚于所好。国君好贤,如齐桓便有管、宁等诸人,晋文则有狐、赵等诸人,魏文则有田、段等诸人。齐庄好勇,则有殖绰、郭最等诸人。夫力举千斤,射穿七札,亦难得之力,而一时便有多人。可见一切人材,只患求之不力耳,何患无材哉!有国家者,操用人之权而辄曰人材不足,吾不信也。
  人主自中材以上,未有不极知国事之需贤其理者。然高爵厚禄,偏难以与君子,而易以与小人。及到有事之秋,却要贤能君子出力,却是急切没处去讨,遂有乏才之叹,岂不可笑。
  贪人不顾天理,昧却良心,做上许多坏事,其意不过图终身受用耳。却不知坏却良心,依旧不得受用,枉落千古骂名,有何便宜处?乃前人跌倒,后人偏不晓得把滑,如《列国志》中,乱臣贼子接踵而起,饕餮嗜金,蚺(rán,"蟒蛇")蛇甘鸩(音振,"毒酒"),可胜浩叹!
  圣人云:"性相近,习相远。"古谚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材之主得贤臣,则可以为贤君;与奸佞(jiānnìng"奸邪谄媚")谗谄(chán chǎn,"说他人坏话以巴结奉承别人")之人处,则陷于恶而不觉矣。《列国志》中诸君,大都是因臣下以为转移,而其名誉美恶,遂成千古话柄。天下固有中材之人,其尚("注重")择所与("结交")哉!
  人家弟子天性高明,不为俗情所染着,千万中只好一二。其傲恨下流,不可化诲("感化教诲")者亦少。大约俱是中材。幼时父师教训,是不消说。到成童以后,若朝夕起作,都是有学问有品行之人,便自然日进于上达。即商贾买卖中,常与老成敦厚者相习,便也可成一个敦朴诚实之器。若于轻薄佻诈("轻佻伪诈")浮荡("轻浮放荡")者处,便自然要往下流一路去了。但为善难而为恶易,故常亲善人,未必便善;而不与善者处,便容容易易走入邪径。相与起作之人,十个中只有一、二个坏的,那弟子便有些不可保了。若善恶相参,那一半好人,便全不足恃,况并无贤人君子在内,又何望其向上乎!为人祖、父之心,谁不愿子孙作贤人君子,而不为之择交,是犹南辕而北辙也。及到他已是习于下流,却才悔恨去责备他,要他改过,尚可及邪!
    尝论正人最是难交,只是图他有益耳。与不肖处,煞是快意,只是相与到后来,再没有好收场。正人平日事事要讲理讲法,起居饮食,都要色色周到,已是令人生厌。若你做些不合道理之事,便要拦阻责备,使人絮烦。但是与他起作,却也没甚祸害出来,即或有意外之虞,他便肯用心出力,排难解纷,必期无事而后已。不肖之人,平日或图饕餮口腹,或图沾润钱财,随风倒舵,顺水推船,任我颐指气使,其实软媚可喜,只是他到浸润不着你的时节,稍拂其意,翻过脸来,便可无恶不作,从前之快心,都是今日之口实。或遇你有别事,他便架空生波,于中取利,事若败坏,他便掉臂不顾,还要添上许多恶态恶言,不怕你羞死气死。  却怪世人择交,偏要蹈软媚("阿谀奉承")洗腆("置办洁净丰盛的酒食"),及到事后追悔,已是无及。试看《列国志》中,君相用人,士大夫交友,往往堕此套中而不语,可悲可叹。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虽是两句熟话,却是亘古不易之言。试看《列国志》中,许多君相、卿士、大夫,起初任情("顺著性情恣意而为")径遂("直捷"),不听好言;及到贻("留下")到头之悔。及到祸乱已成,身名已败,却才思想善言,自羞自恨,已无及了。吾愿普天下贤士大夫、读书学者与良朋密戚,逆耳言来,莫便愤然加怒,且将那言语细细详味一番,即使其言不是,于己亦无所损;倘事有可疑,理有足采,便可及时补救,免到后来懊悔也。
  本书中的批语议论,劝人着眼处,往往近迂,殊未必惬读者心目。然若肯信得一二分,于事未必无当,便可算我批书人于看书人有毫发之益,不止如村瞽(音古,"盲人")说弹词,仅可供一时之悦耳也。
  教人子弟读书常苦,大都是难事。其生来便肯钻研攻苦,津津不倦者,是他天分本高,与学问有缘。这种人,于百中只好一二,其余便都是不肯读书的了。但若是教他读论道论学之书,便若扞格不入(音汉,"彼此的意见完全不相合")。至于稗官小说,便没有不喜去看的了。但稗官小说虽好,毕竟也有不妥当处。盖其可惊可喜之事,文人只图笔下快意,于子弟便有大段坏他性灵处。我今所评《列国志》,若说是正经书,却毕竟是小说样子,子弟也喜去看,不至扞格不入。但要说它是小说,它却件件都从经传上来,子弟读了,  便如将一部《春秋》、《左传》、《国语》、《国策》都读熟了。岂非快事。
  有人来说,《列国志》也不是全美之书,不可辄与子弟读。试问其故。则曰:其中夹有许多骄奢淫逸、丧心蔑理之事,恐怕子弟看了,引他邪心。此真三家村中冬烘(dōnghōng,"糊涂、迂腐")先生之见,否则假道学及小儿强作解事者也。夫圣人之书,善恶并存,但取善足以为劝,恶足以为戒而已。他本小说,于善恶之际,往往不甚分明。其下者,则更铺张淫媟(音谢,"轻慢、污秽"),夸美("夸奖称美")奸豪("地方上有势力而横行不法之人"),此则金生所谓其人可诛,其书可烧,断断不可使子弟得读者也。若《列国志》之善恶施报,皆一本于古经书,真所谓善足以为劝,恶足以为戒者,又何嫌于骄奢淫逸、丧心蔑理也哉!《列国志》是一部劝惩之书,只看他忠奸厚薄无有不报,即不报之于身,子孙也终究逃不过。真是有益世道人心不小。
  他书亦讲报应,亦欲劝惩,但他书劝惩多是寓言。惟《列国志》中,件件皆是实事,则其劝惩为更切也。
  《列国志》中繇(音谣,"歌谣")词,其语甚古,亦甚验,不知当日所用是何古书?如何古法?自秦火后失传,殊令人恨恨。
  《列国志》前后评语,悉是随手写去,更不曾重加点窜("修整字句,润饰改动字句"),其中字句多有不妥适处。盖我只是评其事理之是非,原无意于文字之工拙也。
  《列国志》中,谬误甚多,如《左传》、《史记》,俱言宋襄夫人王姬,欲私通公子鲍而不可。旧本乃谓其竟已通了,又说国人好而不知其恶。此事关系甚大,故不得不为正之。他如彗星出于北斗,主宋、齐、晋三国之君死难,本是周内史叔服之占,却作是齐公子商臣使人占之。此类甚多,不能遍及也。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音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乾隆十有七年春 七都梦夫 蔡元放氏题

有一种雅,叫茶文化茶,除了它变化多端的外观汤色滋味,增强免疫的保健功效,令人寻味的还有它那历经千年未绝,从深山密林到佛前庙院,又从王孙贵胄文人骚客的手中,逐渐落入百姓家的文化历史。茶文化是一个很宏观海南海口有共享茶空间啦!闹市中的世外桃源你是否也曾想过,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小空间,在不完美的生命中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时至今日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遍布在我们周围共享概念正在以各种形态迅速发展那么我们的聪明人,从不赚辛苦钱最近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世界上90的问题都能用钱来解决,剩下10的问题,也能用钱来缓解。不同意再加。也许你会说你说得倒轻巧,哪有那么容易做到啊。的确,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有一份工资收入,三月,愿一切美好,都如期而至春暖花开的三月,是我们的希望。草长莺飞的三月,是人间的美画。三月,是新生的时节,是全新的开始。换上好心情,过好每一天。早春从这里开始,未来在此刻启航。仿若,一低眉的瞬间二月便从指缝茶,不过拿起和放下喝茶是件简单的事,不过拿起和放下的两个动作,茶的味道也很简单,就淡了或浓了几种感觉。其实,日子也很简单,只是有时粗糙,有时精致。也许生活忙碌的时候,日子就不是斜风细雨的温柔,也许还上班静不下心,不如去北极境喝杯茶吧喜欢寻一处清幽或三两好友,或一人独坐悠悠寒风,温壶暖茶,欣赏蓝天白云,欣赏冬雪飘洒不知不觉中,心也豁然开朗修复神思,消除燥气整装待发,继续新的明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北极境一个人,喝茶静心一个人可以散步,喝酒读书远行但,一个人喝茶却是少而又少。一个人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喝人茶,却更可能是境界。三五知己喝茶,漫无边际聊天,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共享经济模式新商机北极境的时代正在开启在中国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经济大潮中共享经济堪称一抹亮色共享单车平台共享充电平台共享办公共享洗衣等一系列共享经济模式诞生和崛起人们从最初的质疑观望接受到现在的主动使用共享经济正在从一好消息!北极境南京禄口机场店已开业北极境南京禄口机场店正式开业了!无论是信心满满前往出差工作的路上还是怀揣探望亲友爱人的憧憬又或是即将开启一段探索的旅程一壶香茶几盏点心或与同事商务伙伴品茗闲聊或与笔记本相伴找到曾经给你一间屋子,你能将它变成什么?给你一间屋子,你能将它变成什么?传统的茶室水吧餐厅亦或是咖啡厅?今年,北极境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北极境依托中华千年茶文化,通过蕴藏能量的环境营造,无缝对接智慧物联网数字时代打喝茶为什么要三口?喝茶,由来已久。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起于唐代。时至今日,已有4000多年历史。茶也是当今世界饮品界消费量仅次于水的饮品,喝茶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我,一个成年人,打拼的很累了,但我不要被人看见还记得你上次休息是在什么时候?是那种完完全全地放松下来的休息,能够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的那种休息,是在什么时候呢?WKX01hr前两天看到一个话题成年人的累是看不见的。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我们的奋斗来扬起青春的船帆打开成功的闸门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千千万万,却没有一样比年轻更为美丽世界上珍贵的东西数也数不清,却没有一样比青春更为宝贵。我们是多么值得骄傲多么让人羡慕啊!而我们若只是挥霍光阴,只是享受,不去奋斗拼致那年的高考,致我们三年的青春三年前的今天,我们也和现在的考生一样在考场上拼搏,在高中最后的时光里去完成我们要交的答卷。有的人期待这场大考的到来,有的人害怕这场考验的到来。不管怀有怎样的期待,不管有多畏惧,始终千万不能疏忽!毕业生档案该何去何从又到一年毕业季,毕业季也是就业季,祝大家找到心怡的工作。当然,找工作很重要,但是目前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高校毕业生档案妥善存放。即将毕业的同学如果不清楚的话赶紧来关注下,家里有孩子即鲁迅极为欣赏的悲情才女,婚后却被婆婆咬断脚筋,一生苦不堪言男女之间不仅在生理条件方面,有着天差地别,在身份地位方面更是截然不同,众所周知男性地位,始终要高于女性群体,此乃落后社会中遗存下来的思想弊端。封建社会中,男性才是天下中当之无愧的掌背影,背影有水的地方就有倒影有人的地方就有背影一个背影一片森林步履匆匆中成了枯荣兴衰的缩影千难万险的旅途无数背影都在踽踽独行。童年时是风速青年时是草原中年时是流浪的白云挺拔的背影是一座山蜿蜒散文由朱自清背影里的感动所想到的今天上午,我们学校组织语文组的老师们听了一节公开课,授课老师讲的课文正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背影。这篇散文,因其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而又朴实,写作手法新颖,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散文母亲的身影赵国全母亲在人堆里永远是个不起眼的女人,渺小得就如天上的星星。家里每天起得最早的就是她,凌晨五点多,把早饭做好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们叫醒就走了。这时候外面还是漫天星,当看到楼下母亲战友你要很小心龙得水原创诗词自从你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你就把生命交给了祖国母亲抚摸军徽擦拭钢枪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面对魔爪战友你要很小心你的生命属于祖国属于母亲冲锋陷阵天下太平为了国家尊严也许会流血牺牲战友谨慎一点还是好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一下子就过去了,感觉时间在飞,一晃就是一天,很快又到周末了。我回到北京已经快半个月,2020年眼瞅着就结束了。光阴似箭,一泻千里。每天的内容千篇一律,枯燥无味,没有一向受大家欢迎的潘长江遭到网友冷嘲热讽,原因令人深思提起潘长江,大家不仅非常熟悉,而且一直以来还是比较喜爱的,因为作为喜剧小品和影视演员的他,虽然个头不高,其貌不扬,但是很有表演天赋和技巧,并能超水平发挥,所以不但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