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山西榆次老城怀旧游

  作者:剑胆琴心
  初夏时节来到太原,忙里偷闲,抽出一个下午走访距太原三十公里路程的榆次老城。
  早在2008年春季和2010年秋季,我与驴友就曾两次驾车光临榆次,不过当时我们的目的地是榆次市西南18公里的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大院"。记得2008年第一次我们曾驾车进入城区,当时城内十分破旧,马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走到一半就丧失兴趣,掉头返回了。
  十多年后旧地重游,感觉今日榆次早已面目一新,今非昔比。交通也是十分便利,从太原火车站乘坐911路支线公交车,花三元钱可直达榆次古城景区。
  榆次老城现为山西省辖地级市晋中市所在地,划为榆次区治。榆次城早在战国时期,史书上就有城郭的记载。正式建城的历史可追溯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古城旧址上修葺重整,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
  如今保留下来的古城区,主要建筑为明清、民国时期遗留。20世纪50年代后,榆次老城与众多古老的县城同命运,逐步湮灭于大张旗鼓的新兴城市化建设高潮中。
  难能可贵的几处重要的古老景观得以保留,以这些景点为骨架依托,21世纪初,当地政府在原古县城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对古城景区加以重新修建、改造。西至西门瓮城,东至俞家街,南至清虚阁,北至小井巷。圈出一片100万平方米的区域。大兴土木,尽力恢复明清时期的市容市貌,集古代民居、城池、官衙、寺庙、书院、园林、街道、商铺等人文景观荟萃于一体。为后人留下了一处展现三晋民族文化、古建文化的珍贵缩影。
  新开辟的榆次老城景区由东西南北两条主要大街十字贯通,南北一线大街东侧顺延排列着老城隍庙、西园、古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几处经典景观。
  城隍庙至古县衙门前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名为庙前广场。广场四边建起一栋栋仿古楼宇、亭台,和长长的游廊。
  城隍庙门前两座铁制貔貅昂首屹立于石台上。应该是近年新建,如果满清时期,小小县城竟有如此规模宏大的貔貅树立,地方官必将因"僭越"而获罪。即使是出自民国,也不可能逃得过1958年的大炼钢铁。同样,县衙前的石头华表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明清两代华表大都树立于宫寝、陵墓、重要桥梁(如卢沟桥)、宗庙等处。它不单纯是个装饰品,而是提醒古代帝王勤政为民的标志。
  因为赶上阵雨,长长的回廊里坐着避雨的游人。卡拉OK的乐曲声依然在空中飘荡,如果天气晴朗,肯定会有一群大妈们免费入园在广场上载歌载舞。
  (上图为雨后庙前广场)
  城隍庙
  雨下得有些急,匆忙加快脚步钻进靠东头第一个景点~古城隍庙。该城隍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明清两代逐步扩大。前年在山西长治市参观了潞安府城隍庙,规模比这个大些,号称"天下都城隍庙"。但除了庙宇建筑,其它什么都看不到。不如这座城隍庙精致,殿内文物展示恢复的更好。我当年那一篇游记就没有费啥笔墨,因为真没有什么可描述的。
  (上图为城隍庙前竖立着铁制貔貅)
  山门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两进,三观六扇。正中匾额三个斗大的蓝底金字"城隍庙",落款为"板桥",闲章为"丙辰进士"。大门两侧一对泥塑金刚力士,虎背熊腰,肌肉健硕,一个手持三齿钢叉,另一个挥舞狼牙棒,怒目圆睁地震慑着四方妖孽。
  进得山门,门后两侧分头立着一位强壮的泥塑武士,牵着骏马,好似随时准备出行。迫山门而立的高25米,四重檐二层楼阁式建筑,为明正德十年建造的"玄鉴楼"。重檐叠出的玄鉴楼与靠前山门两侧的钟楼和鼓楼近在咫尺,交相对映,斗拱交错有致、重檐飞翘相衔,绿色的琉璃瓦屋檐几近相互抵触。布局效果恰如其分,多一分则显宽松,少一分则显紧凑。
  (上图为郑板桥题写的城隍庙匾额)
  (山门前一对金刚力士)
  (大门后两侧牵马的武士)
  (重檐叠出的玄鉴楼与靠前山门两侧的钟楼和鼓楼近在咫尺,交相对映,斗拱交错有致、重檐飞翘相衔,绿色的琉璃瓦屋檐几近相互抵触。)
  (房脊上精美的琉璃雕件反映出明代琉璃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准)
  走进玄鉴楼内部,最明显的特点是顶部的三个开放式的空心藻井。分别如天、地、人三面宝镜,映照着天上、人间、地狱的一切善为恶行。正如门前楹联所云:"暗室亏心,未入门已知来意;自家作孽,欲免罪不在烧香。"顾名思义,"玄"乃深奥微妙,不可领悟的意思,"鉴"本意为镜子,有鉴别、对照之意,告诫世人对照自身行为加以警戒,体现了城隍文化之精髓。
  (上图为玄鉴楼内开放式的空心藻井)
  1999年玄鉴楼被世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评为全球最精美的一百处古建筑而闻名遐迩。
  紧贴着玄鉴楼后身,倒坐着一座小巧精致的古戏台,如出一辙的重檐叠出、琉璃绿瓦,虽非出自同一时代,却与玄鉴楼融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戏台两侧呈八字形立有两座琉璃照壁,各刻画一头麒麟瑞兽栩栩如生。照壁本身带有拢音的效果。戏台建于明嘉靖年间,为"过道式"戏台,向外的两个廊柱下,垫起两个一米高,七八平米见方的硕大台明,中间是过道。
  每逢农历五月,在过道和两端台明中间搭一块木板,连接成一块宽敞的舞台。各路戏班子在此登台唱一个月的大戏祭祀城隍爷,因此又被称为"酬神戏台"。戏台檐下有横匾,题曰:"神听和平"。两边的台柱挂着一幅楹联,题曰:"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紧贴着玄鉴楼后身,倒坐着一座小巧精致的古戏台)
  (上图为麒麟琉璃照壁)
  戏台面对着一处较深的院落,尽头一座进深两进,面阔五间,抱夏三楹的大殿,是建于明洪武二年的"显佑殿"。 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曾下令全国各城都要修建一座城隍庙,以告诫吏民:阳间有阳间法,阴间有阴间法,人或可以逃过阳间法的惩罚,而难以逃过阴间的法则。为强化各地城隍爷在人世间的"法力"权威,老朱顺水推舟,把各城报上来的城隍爷一一加以厚封,榆次城隍爷就是宋代名相寇准,被敕封为"监察司民显佑伯"。因此榆次城隍庙的正殿又叫"显佑殿"。殿内供奉着城隍神像,四下环伺着判官、鬼卒、牛头马面等,尽显森严。
  显佑殿后院是建于明弘治七年的"寝宫",供奉着城隍爷的父母、妻子。东西各有配殿三间。寝殿与配殿间各有一面砖雕双龙戏珠八宝影壁相连接。是明成化十二年建造,使用了102块方砖拼接雕琢而成,为古代砖雕不可多得的珍品。
  (上两图为显佑殿)
  (上图为显佑殿内以寇准为化身的城隍爷塑像)
  (大殿内四下环伺着判官、鬼卒、牛头马面)
  (上图为显佑殿后院建于明弘治七年的"寝宫")
  (上图为砖雕双龙戏珠八宝影壁)
  两侧配殿,老百姓称东西厢房,东侧分别是"元君殿"、"元辰殿",西侧分别是"天缘宫"、"冥王殿"。"元君殿"司辖世人祈求子嗣和子嗣健康平安。"元辰殿"是祭祀众星之母-斗母元君和六十元辰的殿宇,居中的斗母两旁位列六十太岁,按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确定每年一个太岁。例如:"辛酉太岁石政大将军,鸡、石榴木,1921、1981、2041"、 "壬戍太岁洪充大将军,狗、大海水,1922、1982、2042"、"癸亥太岁虞程大将军,猪、大海水,1923、1983、2043"等等。古代迷信看卦算命,说冲撞了"太岁","流年不利"就是由此引申。
  (上图为众星之母斗母元君塑像)
  (上图为元君殿内众位太岁神像)
  "天缘宫"是"昆仑山总仙主、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乾坤第二大战神、东方第二美神、太阴神西王圣母在人间的中心行宫。"冥王殿"则供奉"东岳大帝"黄飞虎和阴界"十殿阎罗"。分别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其中阎罗王名气最大,为百姓普遍认可。那是因为阎罗王在中国的历史最悠久,是从印度传进来的佛教神袛。而其余九殿阎罗,全部是晚唐时期民间人为臆造出来的阎罗王的替身形象罢了。也就是说,阎罗王从印度来到中国之后,开始是孤身一人在地狱里忙活,后来中国的土著们又给他安排了九位助手,这样一来,地狱十层,每层都有一位阎王主管,大大减轻了阎罗王的工作量。再后来,地藏王菩萨跑进了地狱中超度恶鬼,阎罗王的地位又被贬低了,在地狱中,地位最高的是后来居上的地藏王菩萨。
  诸位阎王爷的塑像之下,排列着小一号的泥塑,分别是地狱中青面獠牙的鬼卒们在对下地狱的作恶之徒施以各种酷刑,场面血腥恐怖,惨不忍睹。
  (上图为十殿阎罗管下辖的地狱)
  (上图为传说中的索命黑白无常)
  如果悠哉游哉地观赏,细细地品味,可以从榆次城隍庙这一部完整的中国城隍庙文化的百科全书中汲取到许多知识,其所宣扬的惩恶扬善,明辨是非的做人道理,至今仍具有正能量。
  西园
  离开城隍庙向西行,隔壁就是另一重要景观"西园"。因其位于城隍庙西而得名。这是一处十分罕见的,集南北方园林特色为一体的寺庙园林。门前楹联:"春秋多佳日,园林春俗情"。
  园中一汪碧水占据大半,池边岸柳依依,沿池边不规则的巨石堆砌,错落有致地勾勒出一幅江南园林的胜景。进门临池,一座名为"思乡阁"的茶楼。明清两代官员实行官员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外为官,特辟为古代官吏寄托思乡情节之处。
  (上图为西园大门)
  (上图为思乡阁)
  池右手(东)一座小巧别致的石桥曲曲折折横于水面。传说庄子与朋友站于桥面,庄子有感而发:"你看这鱼儿多开心",朋友反问:"你不是鱼儿,怎么知道鱼儿开心?" 庄子敏捷地回答:"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呢?" 根据此典故小桥被命名为"岂知桥"。
  桥栏扶着我漫步度过彼岸,院墙侧门与城隍庙相通,两院之间一座建于清中叶的财神庙,供奉着文财神比干,两旁分别肃立着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中国人好财如命,所以从古至今财神庙的香火总是最旺的。
  (上图为岂知桥)
  (两院之间一座建于清中叶的财神庙)
  东面一排带歇山顶屋脊的北方式水榭,一行行廊柱面向池水,背面白色的墙体上开启着不同形状的透空窗,山墙与水榭合二为一,呈现出设计者和谐雅致的意境。东北把角处假山之巅,亭亭玉立着一组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建筑巧妙构合,两层圆形的亭子与一座扇形楼阁由一座廊桥相衔接。恰似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呈现给游人。亭子上匾额名副其实地标有"凌霄"二字。
  (东面一排带歇山顶屋脊的北方式水榭,行行廊柱面向池水,背面白色的墙体上开启着不同形状的透空窗,山墙与水榭合二为一)
  (上图为凌霄阁近景)
  (上图为凌霄阁远景)
  北面一座造型优雅的双层阁楼式建筑,名为"多景楼",它是西园的主体建筑,楼正面上下挂着两块匾额,上面一块书"多景楼",出自北宋米芾之手,下面一块书 "山水真意" 为南宋元初赵子昂真迹。"多景楼" 背依假山面临池水,名楼倩影与依依杨柳倒影于水面。
  楼下池边系着一艘石制画舫,静静地似乎可以听到舫中丝竹音律回荡,绕梁不止。
  西岸是一排长廊,廊中雕梁画栋,仿照颐和园昆明湖畔长廊的风格。长廊绵延洄转于池畔,最终与"思乡阁"相衔接。
  (上图为多景楼远景)
  (上图为多景楼匾额)
  (楼下池边系着一艘石舫)
  (西岸是一排长廊)
  (廊中雕梁画栋,仿照颐和园昆明湖畔长廊的风格)
  我来榆次之前没有很好地做功课,在黄土高原的三晋大地竟藏有保存的如此完好,让人眼前一亮的江南水乡式园林,是我始料未及。
  榆次县衙
  榆次县衙,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县级衙署,建国后,这里一直被县公安局所占用,因此整座老县衙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
  衙署位于东大街北侧,占地2万平方米。前些年参观平遥县署,比这个稍大些,26000平方米。从规制上平遥县署比一般县衙高半个格,据说是五品知县。按照封建社会的官府设置标准,一般县衙都是四径三堂,而榆次县衙却有六径五堂。
  相传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水淹了晋阳城,于是把古并州府迁到了榆次,榆次县衙也就自然升格到了州府衙门的规置,理所当然六径五堂,后来一直沿袭至今。难怪有"三晋第一署"之称。
  该县衙始建于宋朝,5堂26个院落,房舍400余间,其间牌楼、牌坊、厅、堂、廊、轩、楼、阁,繁复的建筑形式精彩纷呈,砖雕、木雕、石雕等山西传统建筑艺术尽显风流。
  整体布局、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传统礼教思想。也是明清两代官制文化的一本生动翔实的教科书。
  县衙大门前立有一座汉白玉牌坊,阳面额题"民具尔瞻"四字,左右四门眉题分别是"正风""敦仁""崇礼"和"尚俭"。挂有"榆次县衙"匾额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两侧山墙上各镶嵌着一块石雕,雕刻的是中国古代传统门神"神荼"和"郁垒",相传唐太宗因寝殿夜间闹鬼而夜不能寐,武将秦叔宝与尉迟敬德二人自报奋勇,手持兵器戎装侍立大门两旁,从此风平浪静鬼神遁形。之后百姓亦纷纷效仿,将二人形象贴于门扉,用以镇邪驱鬼,门神就此也成为寻常百姓家居平安的护身符,故相沿为习至今。
  (县衙大门前立有一座汉白玉牌坊)
  (上图为县衙大门)
  大门东侧过廊立有一面"登闻鼓",专供百姓击鼓鸣冤。传说清代对百姓击鼓鸣冤也有清规戒律的限制,与现今政府防范市民上访类似。敢于敲响登闻鼓者,除士绅之外,平头百姓是要先付出代价的,比如敲京城刑部大堂的登闻鼓,必须先过"滚钉板"这道鬼门关,才允予升堂问案。县衙一级无非打板子之类,借以镇唬"刁民",以免无事生非。
  进了大门,是第一进庭院。两边有赋役房,东边有酂侯祠,西边是牢神庙和牢房。
  (大门东侧过廊立有一面"登闻鼓")
  (大门两侧的门神石雕)
  (上两图分别为牢狱大门和死囚牢)
  二道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仪门立于两层三级台阶之上,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门悬匾额"晋藩首辅",足以显示其威严庄重之仪。除非科举开考、新官到任、上级官员莅临等重大活动,一般仪门是不开的。平日进出都是经由两旁的耳门,东门为"人门",衙署公干人员平日出入,西门为"死门",公差押解犯人进出之门。
  仪门阴面匾额为"古并州治"四个大字。相传大禹治水,划分域内为九州,山西属于并州,泛指太原。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 赵匡胤把并州州府从晋阳迁到榆次,更名新并州,嘉佑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废。从"晋藩首辅"和"古并州治"这两块牌匾,可以看出当年榆次在山西的重要地位。
  (上图为仪门)
  (上图为"晋藩首辅"匾额)
  如今仪门正门洞开迎接游客。宽阔的庭院两侧为"六房"办公地点。"六房"是明清州县衙门下设的与朝廷六部相对应的六个办公机构。左侧三房:吏、户、礼,右侧三房:兵、刑、工。其中,吏房负责下属官吏的任免、考绩和升降;户房负责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房负责典礼、科举、教育等;兵房负责军政;刑房负责司法、诉讼等;工房负责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院落甬道正中,县衙正堂之前,立有一座被称为"戒石坊"的牌坊。官衙内设立"戒石坊"的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为宋太宗赵光义所首倡。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明令各府州县俱立戒石于衙署堂前。石坊正面额题"廉生威",两边柱上刻着:"大其牖 ,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背面题 "公生明"。
  (宽阔的庭院两侧为兵、刑、工、吏、户、礼,"六房"办公地点)
  (上图为戒石坊)
  戒石坊正对着县衙大堂, 大堂是县官处理政务、升堂亲事以及举行各种礼仪庆典和公堂审案的地方。它是县衙的中心建筑,一米高的月台承载,石栏围绕,面阔五楹,进深三间,前有三间抱厦;檐下挂有横匾"牧爱堂", 蕴含着施爱于民的仁政主张。"牧"有统治、主管之意,汉朝以前地方行政长官称呼为"牧",如"并州牧"。
  大堂前有两副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另一幅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须克己守廉正。"
  (上图为"牧爱堂"匾额和楹联)
  ( 上图为县衙大堂内)
  大堂后面的建筑是"二堂",也叫二公堂。"二堂"为县官调节审理轻小案件或涉及不宜公开的民事案件和夜晚召集下属议事的处所。"二堂"面阔三间,该堂虽小,胜在精致。堂檐下的横匾题着"悬鉴涵冰"四个苍遒大字。
  "二堂"之后是"三堂"。"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批示公文,用印划签的地方,俗称"签押房"。古时在衙门里当差的文案笔吏,也被人称为"押司",譬如梁山伯宋江,曾江湖人称"宋押司"。"三堂"面阔三间,檐下挂"恭敬惠养"牌匾,左右各挂一盏白灯笼,上写一个"警"字。
  前三堂是县太爷的办公室。三堂两旁还有几套小院子,分别是典史院、主簿院、县丞院和钱粮院。这是知县的下属官员或师爷、笔吏们处理公务的地方。不过几座低矮寒酸的平房,比起现在我们"公仆"们"白宫"式的豪华办公大楼,似乎能折射出什么来?
  (上图为"三堂"签押房)
  "三堂"后面是一过道,过道正中院门上挂着匾额"雍和"二字。这座小院门就是内宅门,县衙前堂后寝的分界。进入内宅门,为县太爷一家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四堂"、"五堂"和东西两套小院。
  迈进院门,是一传统的四合院,有正房和东西厢房,正房是"四堂",面阔五间,名"思补堂" ,是知县的书房和卧室。
  县衙第六进院落中的主体建筑为"五堂",称"冰雪堂",也是衙署中最深的一处。"五堂"为一开五楹两层楼榭,木楼雕花,极为精致。这是知县家人生活起居之处。
  (上图为前堂后寝的分界处)
  (上图为四堂"思补堂"和五堂"冰雪堂")
  根据介绍,县衙共有三门(大门、仪门、内宅门)、五堂(大堂、二堂、三堂、四堂、五堂)、六房(礼房、吏房、户房、兵房、刑房、公房),十二院(寅宾馆院、巡捕厅院、县丞院、东小院、西小院、钱税院、主簿院、典史院、三班院、牢房院、大膳房院、小膳房院),还有二祠(社神祠、赞侯祠),三庙(马王庙、牢神庙、衙神庙)。其保存完好,设置齐全堪称国内古代县衙之首,余以为比平遥县衙略胜一筹。
  (庭院中一处凸出的游廊造型别具一格)
  我们一直将中国封建官僚体制的传统文化视之为糟粕,但是其中也不乏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某些积极和合理的部分。集中反映在"公正廉明"和"为民"两个方面。而共产党人的"初心"在此基础上被毛主席升华为"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如今真正能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的人民公仆还有几何?又有多少已经蜕变为"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蠹虫?
  思凤楼、市楼
  县衙西侧路北,立有一座两层三重檐阁楼,三叠八角,共有24个飞檐,高达20米,正面匾额由明代名士祝枝山题写"思凤楼"。一副楹联:"民思善政凤棲梧桐两朝百代一杆秤、官重廉明龙卧青云一楼千古两贤吏"。联中说的"两贤吏",指的是荀藐和文彦博。相传西晋咸宁时期(公元275年到279年),时任榆次县令荀浪,政通人和,深受民众爱戴。引来成群的凤凰在榆次出现,被视为吉兆。晋武帝下诏褒赞 "就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乐之如时雨。" 700多年后,宋朝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宋代名臣文彦博出任榆次县令,景仰前贤,修筑了思凤楼,用来表达自己对前辈荀浪的永久思念。我们所看到的思凤楼,肯定不是宋楼,我估计应该是近年重建。
  (上图为思凤楼和祝枝山题写匾额)
  距思凤楼百步开外,东南西北四条主街通衢的交汇处,拔地而起又一座高25米,三层四重檐十字歇山顶建筑,是山西境内多数县城中心位置都曾建有的"市楼"。
  此"市楼"比一般县城的"市楼"档次高出太多,虽然也是近年新建。该楼每层均有外十内六共16根柱子支撑,纯木结构。一层建于高约一丈的台明之上,台明被分成四个近两米宽的通道,分别通向东南西北四条街。匠心独运的设计世间少见。楼分四面呈方形,每层外廊内阁,四面檐间高悬巨幅匾额,最醒目的一幅为米芾题书"天下第一楼"五个大字。
  繁复的飞檐翘角,严整的戗脊悬鱼。站在楼下仰望,形如振翅欲飞的凤凰。两座楼阁并于一线,虽说不是古代建筑,但建筑风格、构思、造型、艺术,融合了宋、明、清和现代多重元素于一体,沿古袭今,思凤楼与市楼作为榆次古城标志性建筑为榆次古城增色不少。
  (两座楼阁并于一线)
  (上图为市楼)
  榆次文庙
  文庙作为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为中国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和推崇。经济文化教育发达的督、府、州、县,都建有规模不等的文庙。据统计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文庙就达300余座,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榆次文庙位于市楼为中轴的西大街北侧,第一道大门"棂星门"始建于宋真宗成平二年(公元999年),坐落在1.3米高台上,四柱三楼面阔三楹,五彩斗拱上托琉璃瓦顶,木牌楼式建筑,门两边各连一个琉璃镶嵌四爪飞龙影壁。"棂星"即天田星,亦称"文曲星",设棂星门寓意祭孔即祭天。最早文庙的门扉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
  (上图为"棂星门")
  门内有一半月形水池叫"泮池",池上石桥俗称 "状元桥"。按规制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称"辟雍",各级地方的孔庙均为半圆。孔子提倡学无止境,永远不能满圆,入学府学习成为"入泮"。状元桥则寓意凡是考取功名的学子都要来此祭祀,以示饮水思源。
  跨过状元桥进入第二道门"大成门",大成门乃孔庙正门,也称戟门,门面阔五间,进深六椽,两旁各开一扇"持敬门",封建时代只有官宦可从大成门正门出入,一般士子只能走两旁持敬门。大成门两侧各有配房五间,西侧为乡贤祠,东侧为名宦祠,分别供奉榆次历史上的名人志士和官声显赫的官吏。
  (上图为大成门)
  入大成门,赫然开阔的广场上,大成殿气势磅礴巍然而立。"大成"之名来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唐玄宗封文宣王诏书。大成殿建于两米高云台之上,汉白玉石栏围绕,主殿外有28根蟠龙石柱和31根木柱支撑,大气凛然。大殿中央供奉儒教创始人孔夫子,两边是"四哲"和"十二贤人"。该大成殿是近年重新建立。大成殿后身的"明伦堂"也是新建,明伦取意于《孟子》:"学则三代共,皆所以明人伦也"。
  (上图为大成殿和明伦堂)
  凤鸣书院
  与文庙西面一墙之隔的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榆次的最高学府。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设义学于此。凤鸣书院者,亦得名于咸宁年间(275-279)榆次知县荀藐的"凤集于榆次"之说。书院大门位于西大街最西端,是一组极有特点青砖建筑,门楣和大门两边墙壁上镶嵌着石雕匾额和对联,匾题"凤鸣书院"。当日我是从文庙与书院间开启的侧门直接进入。
  书院内部是园林式布局,主体为砚水湖,占地4800平方米,古建主体是一座濒临湖边的藏书阁(文昌阁),呈六角形,四层楼宝塔状,底部四方云台,楼高50多米。小桥廊榭环绕衔结的两贤祠、化成堂、讲堂均悬于湖面,还有六角亭、四达楼、绿花轩、祭坛等环湖而建。榆次莘莘学子们真的好福气,在此亭轩楼堂俱全,湖光山色相映,美若皇家园林的校园读书生活,实在是神仙过的日子。本人遍访大江南北,造访过众多古代书院学堂,似这等"大观园"式书院绝对天下无双。
  (上图为凤鸣书院正门)
  (一座濒临湖边的藏书阁(文昌阁),呈六角形,四层楼宝塔状,底部四方云台,楼高50多米))
  (小桥廊榭环绕衔结的两贤祠、化成堂、讲堂均悬于湖面)
  (正对书院大门的四达楼下檐横匾题曰 "四达楼",亭柱楹联写的是 "豁达通达,达志达道;复礼循礼,礼贤礼尊")
  (还有六角亭、四达楼、绿花轩、祭坛等环湖而建)
  (瓮城与书院隔墙相望)
  榆次瓮城遗址
  榆次老城历经战乱,屡次扩建,屡次加固,由土城变砖城,筑城郭, 建望楼。原设四座城门,东门叫迎曦门,南门叫观澜门,西门叫带汾门,北门叫望岳门。
  如今榆次老城早在几十年前就飞灰湮灭了,近年在原老城西门(带汾门)位置上重修了一段城墙,开辟为瓮城遗址公园。
  "瓮城" 是中国古代军事工程建筑学的一项独出心裁的创造。取请君入瓮之计,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分别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作为古代城池防御体系重要的设施之一,瓮城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瓮城又称月城、曲池。
  榆次瓮城之下的护城河早已干涸。瓮城外圆内方,与主城墙同高,向南偏开一门,那座看起来不起眼的南门却承载着沉重的历史内涵。
  榆次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元大将木华黎攻占榆次,明朝知县李鹏抗击瓦刺,明末清初李自成攻打榆次直取京都。历史上榆次每次面临争战,强敌多从西北来,西门总是率先失陷,瓮城门开向南面也就在意想之中了。迎门一座砖石牌坊,建在台阶之上,上刻竹子图案和文字。
  遗址公园说明原有城墙建筑早已荡然无存,而这座石牌坊也肯定是重修时树立。建造者仿佛有意将游人带入这云山雾罩的历史谜团之中,其寓意如何?未见详细说明。我却仿佛看到那石牌坊、和两旁的石造像,都在声情并茂地向世人倾诉着这里曾经历的金戈铁马与血雨腥风。
  (上图为重建的榆次老城西门"带汾门")
  (上图为瓮城内的石牌坊和石造像)
  在榆次老城南北大街上分布着众多商号店铺,其中不乏许多历久不衰的百年以上老字号,但这些老招牌基本上只是个幌子,很少正式经营。更多的还是现代化商业气息浓厚的商铺,无心去逛。
  市楼十字路口向南,还有一座始建于北宋天禧年,成名于明万历年的大乘寺。
  因身体极度疲劳,且长期缺乏锻炼,不得已放弃了前往参观的念头,赶紧入住酒店,将息一下病弱之身。榆次老城之游告一段落。

愿你所遇之人,会是你的良人你知道吗?时间会改变一个人的摸样,或许也会消磨掉你的爱情和理想。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是否守住最初的自己。致曾经的自己厨房那个忙碌的身影,臃肿肥胖,不修边幅。你是否开始厌恶这样的她?曾愿你颠沛流离后能放下你的海中月时光像抓不住的浪,一层一层追逐沙滩。而你,像捞不起的月,倒映在水中。白日里,经过阳光的洗礼,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恰似那天,你夹着篮球,从那条小路走过,终点不是球场,是某一颗心脏。从此人生就是一场无尽的流浪亲爱的陌生人,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前路茫茫的时刻,别害怕,最好的都在路上。如果你现在正处于无力前行的时刻,别心焦,休息一下再上路。人生就是一场无尽的流浪,在无垠的海面上,在苍茫的原野上好好地活着你看,今天的阳光还是那样的温暖呢。窗外的小孩子们,一直都是那么的活力四射。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骄阳四射。他们总是在蹦蹦跳跳,即使满头大汗。你看,今天的风还是那么和煦,轻飘飘的,软绵绵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所以就不要纠结什么最好的做法。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浪。人生苦短,何必为难自己。自古鱼与熊掌当你决定放弃一个人,那关于他的一切,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以前的你是被否曾经热烈的追逐着一个人?努力的想要追赶他的步伐,纵使你们之间相隔甚远。哪怕是他在天边,你在尘埃的距离也不能够阻挡。他唱歌很好听,他被很多人喜欢,他被很多人追逐他散发的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并没有什么分量某一刻的仿徨不安,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明明没什么分量,却足以让眼眶肿胀。那些被炖的烂糊的鸡汤,已经没有人去在乎它是不是还能喝。当我们的年龄到了一个仿徨不安的阶段,总会有那么一是相伴一生的人,认准了别放弃最近的鸡汤煮的太多,所以,来一碗毒鸡汤醍醐灌顶一下如何?都说旧时车马载信慢,一生只爱一人。但似乎忽略了,三妻四妾后宫争宠的事实。不管在哪个时代,陈世美有,王宝钏也有。任何时代,都阻过往之事,不必再追敬往事一杯酒,过去的便不再回头。不管是以前想要得到却没有如愿的,还是喜欢却没有在一起的,都不必再惦念,抬起头,向前看,已经走过的路不必再重走一遍,而未来的路,需要好好斟酌。如果畏畏有的人,我再等等,你能不能来二十岁,如夏花般灿烂的年纪,不参杂一丝污浊的二十岁,单纯的喜欢着一个人的年纪。二十岁,不懂何为爱情,懵懵懂懂的喜欢,像海面上漂流的浮木,被情绪的海浪所左右晃来晃去。大概都不知道是从你所经历的,都是成长命运所给予你的,不论好坏,都得承受。你所经历的一切,都将变成你蜕变道路上的勋章,铭记着你每一次的改变与成长。生命有多长?或许没有人能够肯定的回答,但生命的饱和度,由你自己填充。我们
原来,不爱一个人也这么容易有没有那么一个人?曾经,你从只知道爱他爱到忘了自己,爱他爱到卑微了自己,到最后终于明白了爱他不如爱自己。相信很多的人都有过这样相同的经历,因为爱一个活生生的把可爱的自己变得不可爱,不要去碰婚外情,碰了无非就是这几种的结局前面一篇文章有提到过,婚外的感情是甜品,亦是砒霜。真正能够善始善终的婚外情很少很少,很多有婚外情的男男女女,有勇气开始一段婚外情,却无法正确处理结束,大多数的婚外情结局都是这样子的婚外情不要把男人的纠缠当作爱都说女人害怕孤单,喜欢矫情。男人貌似也不例外,特别是当男人独自一个人身在他乡时,那种孤独感会特别的浓烈。前面有篇文章提到过,有婚外情的男人不一定就真的很爱婚外那个女人,男人婚外有情婚外情隔着屏幕也让你陷的那么深?现实生活过的很好的人,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孤独,哪里还有时间矫情,特别是有人深爱,自己也深爱别人,物质生活优越的人,她们是没多少时间沉溺虚拟的网络世界的。也只有那些生活不尽如人意,工作一个男人爱不爱你,就看这几点这世上最让人暖心的事,就是你想念的那个人刚好也想你,你关心的那个人他更关心你,你欲言又止的心思他能懂,你的好坏情绪他都愿意接纳,你在他面前不用刻意去掩饰自己,你只管舒舒服服的做自己激励自己,给油箱加满油有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太太,一天晚上,她的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跟她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里,有人高声叫喊不好了,着火了。老太太未敢思索,左手挟孙子,右手裹孙女,箭一般地从房子里冲出去异性相处,这样对你的男人明摆着就是不在乎你,及时止损吧有句话说得好爱你的男人很天真,只想玩你的男人玩套路。现实生活中,真正爱你的男人用的是行动,而玩你的男人就只会用套路。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很多男人在和女人交往的时候,并没异性交往,不管男人有多爱你,女人也要做到这三不要张爱玲说过女人尽量做一个优雅的女人,千万别做作,因为做作的女人,不仅女人讨厌,男人更讨厌。这段话说得真好,两性交往,不管男人有多爱你,作为女人如果能做到这三不要,会让男人对你更加疼现代诗(与诗为伴)我既然选择了与诗为伴就会用诗寻找人生真谛我用诗发掘生活的美好我用诗战胜岁月的孤独我将扬起诗帆追波逐浪即使中途可能触礁沉没我也将无所畏惧诗歌啊,你是我灵魂的归依之所你好比是一只蝴蝶我周二的笑话开始了(一)不和谐一个女人去看医生,说我有点问题需要你帮我解决一下,医生。这个女人忧郁地继续说每次我们在床上时,我老公一到高潮,便像疯子一样的发出震耳欲聋的怪叫声。医生答道这很正常啊,我中考优秀作文风采少年范文5篇范文01少年的风采一个月前,我心一横,将一头长发咔嚓成了齐耳短发。此举引来众多争议,褒贬不一,各持己见。大多数看官都会略带戏谑地发问你怎么就想着剪短发了呢?每每此时,我都会笑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