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老俞游记丨甘肃之旅(五)

  (本文写于2020年7月20日星期一)
  拉卜楞寺
  夏河是一个古城。早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朝就在这里设置了白石县。这个地方也是一个战略要地,是各朝代藏羌和中华帝国不断争夺的区域。区域的掌控权有的时候在帝国手中,有的时候在吐蕃手中。清朝的时候,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拉卜楞寺在这里建寺。清廷遂在这里设立了拉卜楞分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当时的甘肃省政府以大夏河横贯县境,县城濒河,取名为"夏河县"。该名称解放后又改了一次,但后来还是恢复了夏河县的名称。
  唐朝的时候,著名的哥舒翰曾经到过这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写的就是哥舒翰在这一带戌守边疆,胡人不敢来犯的事情。临洮,就在夏河县的北边。现在在夏河有一座八角城遗址,是一座军事堡垒型的建筑遗址,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留下来的。这里也是南线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商队到达兰州后,南下经临洮到夏河,再一路南下到达青海进入西藏。于此同时,藏族人民也不断北上,逐渐占据了整个的甘南大草原。到今天为止,所有夏河、碌曲、玛曲等地的人口,依然80%以上都是藏族人口。
  本来夏河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这一切都因为拉卜楞寺的出现而改变了。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拉卜楞寺。
  住宿的宾馆就坐落在大夏河边上。昨天晚上就听到了湍急的水流声,今天一早起来先散步走到了大夏河边去看一看。大夏河,起源于夏河地区靠近青海的高山地带,自西南一路流下,经过夏河城,也养育了夏河人,然后再一路向东北奔流,流经临夏,在刘家峡水库注入黄河。正是这样一条条充满生命力的河流,养育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意志,滋润了中华民族博大深厚的精神文明。
  县长张志红听说我到了夏河,专程过来和我吃早餐。他的名字像个汉族的名字,实际上是藏族人。藏族人用汉名字的人很多,也属于一种文化融合吧。他来宾馆,并没有预定早餐包间,和我一起拿完餐食,到处找桌子,最后和酒店的客人坐在一起吃饭。他没有一点作为一地之主的傲娇姿态,气质儒雅,让我感受到了他的谦逊和清晰的自我定位。我们边吃边聊了很多夏河的事情,愉快结束了早餐。
  早餐后,我们一起出发去拉卜楞寺。大夏河奔流而下,河的那边是拉卜楞寺区域,这边是公路和山脉。张县长带我去了这边的一个山坡平台上。这个平台可以从大夏河的这边,俯瞰整个拉卜楞寺的全景。平台不算高,也就上升了50米不到,但拉卜楞寺整个区域的全景从平台看就一览无余了。平台谁都可以上来,但最近游人不多,还有狗在游荡,我们几乎独享了空间。
  在平台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贡唐宝塔。那七层高的金色宝塔,几乎成了拉卜楞寺的象征。放眼望去,更远的地方是大经堂佛殿区域,由十几座红墙金顶的寺庙建筑组成。这是拉卜楞寺真正的核心地带,是1709年最初建寺的时候就有的建筑。自1709年以来,随着甘南地区来拉卜楞寺朝拜的信众越来越多,僧尼开始增加,寺庙建筑也不断增加。除了寺庙,还要有供大量僧尼住的地方,僧舍开始不断围着寺庙延伸,最后形成了一座寺庙和僧舍结合的小镇。
  拉卜楞寺的创始人叫阿旺宗哲(1648~1721),就是夏河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著名佛学家和学者。他13岁出家,21岁前往拉萨求学,先后在哲蚌寺、拉萨下密院学习显密经论,大开大悟、终得究竟。53岁返回故里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的最大住持叫嘉木样,阿旺宗哲是第一世嘉木样。到现在历经六世,六世嘉木样还在主持工作,并且是全国政协常委。从第二世嘉木样开始,也和达赖和班禅的选择一样,按照转世灵童的方式选出。只不过达赖和班禅的选择方式是金瓶抽签,而嘉木样的选择,是由班禅大师做出的。现在的六世嘉木样,就是由十世的班禅大师选出来的转世灵童。
  拉卜楞寺能够如此成功和声名远扬,和一世嘉木样有密切关系。首先,他自己就名声远扬,有宗喀巴后第一人之称,在回家乡建庙之前就已经在藏民中声名鹊起。他生平著作有15本,尤其五部大论注释名扬藏区,被许多寺院奉为教本。由于他的影响力,所以寺庙一建好就信众如云,把整个甘南地区加上四川青海很多地区的藏民吸引了过来,也吸引了大量的蒙古族人过来朝拜。一世嘉木样不仅仅有佛学修为,而且对于如何管理寺庙和扩大影响力非常精通。
  在任何领域,不管什么团体发展,组织结构是长远发展的最高保障。拉卜楞寺从一开始,就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宗教体制,组成了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的学院制,这是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最为健全的建制。其中最核心的是闻思学院,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这也是一世嘉木样研究最精深的佛典。这六大学院,承担了大量培训佛学人才的工作,被称为藏传佛教中的北大清华,学院的弟子遍及天下。但要在学院修行得到正果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佛学经典浩如烟海,常常需要一生的努力和精进。
  除此之外,拉卜楞寺还是第一家实行了连锁管理的寺庙。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卜楞寺在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分寺庙或者子寺庙达到100多家。拉卜楞寺对于这些寺庙的僧尼、管理进行培训,并将佛学成果和人才进行输出。通过这些分寺庙的运作,拉卜楞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解放前,藏区的管理制度是政教合一的。大家可以想见在这种制度下宗教对于老百姓的巨大影响力,也可以想见拉卜楞寺的巨大实力。实际上那个时候的嘉木样,就是这些地区的实际统治者。
  1949年之后,由于极左行为泛滥,拉卜楞寺遭到了很大破坏。著名的颇章玛绕佛殿在"四清"中被拆除,修了电影院。殿里的24米高的最大佛像于1958年被砸碎炼了钢铁。十年"文革"中,一座座佛殿变成了食品厂、加工厂和屠宰场,僧众几乎全部被驱散。大部分寺庙被机关单位占用。用浩劫来形容拉卜楞寺的遭遇,可以说一点都不为过。
  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始落实。1980年,拉卜楞寺院重新开放,国家拨款对原有的经堂、佛殿作了维修,恢复了拉卜楞寺在藏传宗教中的地位。今天的拉卜楞寺,部分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不少活佛大德,都居住在里面修行或传法。同时作为甘南地区最著名的旅游景点,政府不断改善拉卜楞寺区域的整体环境,已经比较完善地把宗教活动和旅游项目结合了起来。
  拉卜楞寺背靠着一座环状的山,像臂弯一样拥抱着寺庙群。由于远看山形像一只卧着的大象,所以叫卧象山。寺庙群的前面,是奔流而过的大夏河,为整个拉卜楞寺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对面又是一抹青山。青山的一道斜坡,就是每年正月十五晒大佛的地方,那是一个巨大的仪式,成千上万的信众,看着神圣的大佛从山坡上,一直展现到山脚,大家一起顶礼膜拜。
  从这边山坡走向拉卜楞寺,有一座桥相连。游客的汽车一般不让过桥,大家都必须走过去。桥下是激荡的夏河水,对面是各种寺庙建筑。走进拉卜楞,就像走进了寺庙建筑博物馆。建筑主要分为佛殿、佛塔、活佛居住的院子和普通僧众居住的院子。佛殿一般都高大庄严,墙体以深红色为主,屋顶以金色为主。活佛大德住的院子一般都是白墙,门头和围墙比较高大,表明院子里的主人身份非同寻常。一般僧众住的院子,看上去就像甘肃地区普通的民居四合院,木门泥墙,一个院子里会住好几个僧众。宗教的等级观念,一般会强于世俗社会,从院子的格局,也可以看出来。
  我们先去了贡唐宝塔。宝塔前面有一些藏民在磕长头。宝塔在文革中被毁,文革后重建。里面供奉着一世到五世五位贡唐活佛的舍利和塑像。贡唐活佛,是在拉卜楞寺地位仅次于嘉木样的活佛。宝塔里还有很多其他尊贵的佛像,包括一尊巨大的玉雕卧佛。楼顶供奉的弥勒佛,据说开光那天,一缕阳光照到了佛像身上,显示了佛像的灵性。
  从宝塔出来,我们走过转经筒走廊。我虔诚地从第一个转到了最后一个,为自己和亲人朋友祈福。然后我们沿着街道走向大经堂。拉卜楞寺的街道曾经是泥土路,后来政府出资全部修建成了石板路。街道两边是僧舍和寺庙。游人不算太多,偶尔有个僧人穿着红色的僧袍从我们身边飘过,透露出一种脱离红尘的飘逸。
  大经堂是拉卜楞寺的主要建筑,该建筑曾经在1985年的一场大火中被彻底毁灭。现在的建筑是根据原样复建的。大火中很多无价之宝的珍贵文物都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据说有几座佛像在大火中被保留了下来,被人们看作是某种神迹。
  一位叫加嘉加措的僧人,带着我们进入大经堂参观,并给我们逐一讲解。加措的中文相当流畅,表达清晰生动,让我对他立刻刮目相看。我问他身世,他说他在舟曲长大,那个地方汉族人多,他从小也讲汉语,上学用的是汉语。但他不喜欢学习,初中没有毕业就辍学了。后来来到了拉卜楞寺,得到了高僧的指点,就此安下心来研究佛经佛法,现在每日精进,体会愈深。我看他穿着深红色僧袍,满脸平静快乐的样子,觉得他确实已经有了灵性的气质了。
  大经堂参观结束后,我们沿着街道走向僧舍区。这个区域,很多僧人,不管是普通僧人还是得道活佛,都住在这里。僧舍好像是要僧人自己出钱修建的,一般一个院子住好几个僧人。我们要去拜访的是一位得道高僧,后来我知道他叫贡曲嘉措上师,翻译为汉语叫宝海上师。在拉卜楞寺,有无数的僧人、居士、包括民间各色人等来学习佛法,因此拉卜楞寺的上师,不仅仅是自己修行,很多时间要花在和来学习的人切磋佛法上。我们去拜访贡曲加措上师的原因,就是陪同的朋友中有一位是他的弟子,觉得上师是一位深刻参透了佛法的人。
  我们走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四合院,院子里花草繁盛,整洁美观。进入正房,是摆放的很整齐的矮桌,地上铺着地毯,可以供大家席地而坐。右手厢房就是上师打坐会客的炕床。我们入座后,上师过来和我们一一问候,然后在炕床上结跏趺坐,开始和我们聊天。但他的汉语只会简单的几句,所以有一个弟子坐在一边给他当翻译。这个弟子一看就相当聪慧,翻译解释起来对答如流。后来才知道,他叫尕藏多杰,是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的,而且是学士和硕士连读,学的是历史文献研究。毕业时考上了公务员笔试和面试第一名。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贡曲加措上师,上师的一番开悟,居然让他从此一心一意皈依了佛法,投奔到上师的麾下,一心向佛,再无悔意,改名为佛光比丘。
  佛光比丘带着一份平静,和我交流他的精进历程,没有任何情绪波澜,能够感觉到他确实是一心礼佛,没有功名利禄在背后作祟。在佛光的翻译下,我和贡曲加措上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对话交流,内容涉及到了个人的成长历程、对于佛法的理解、以及对于生命的感悟。上师不紧不慢和我聊天,佛光在旁边翻译和解释,空气中满是安详的味道。
  1980年,上师14岁的时候来到了拉卜楞寺,此前是在草原上放牧,来到拉卜楞寺后就一直学习修行,转眼40年过去了,佛法浩瀚无边,到今天还在每日精进研读。我问他40年有没有后悔的时候,他说迷惑的时候有,但后悔从来没有。一入法门,此身便献给了佛的事业。上师带着几个弟子,一起住在这个四合院里。追随他学习的弟子全国各地都有,他有时候也会到其他地方去说法。
  上师招待我们喝了奶茶吃了午饭,送了我一幅他已经挂在墙上很久的绿度母唐卡,并让我一起跟他念了《四皈依经》《释迦牟尼咒》《绿度母心咒》等。上师说一句,我跟着念一句,内心好像微风吹过,平静如水。
  从上师的院子出来,我们沿着街道在拉卜楞寺的小镇上穿行。街道上偶尔有一两个僧人,穿着深红色的僧袍走过,和两边土灰色的墙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街道的悠长,僧人的飘逸,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在午后的阳光下,诉说着某种无言的永恒。这样的场景,在拉卜楞寺,已经重复了几百年的时光。
  进入兰州
  下午1点到4点,我们一直在从夏河到兰州的路上。兰州这次不是考察的重点,仅仅是路过。但在兰州,依然要做三件事情:一是要和兰州新东方的员工老师代表见面;二是要和兰州的朋友们晚上聚会。我一路行走他们提供了不少支持,要向他们表示感谢;三是要去甘肃省博物馆看一看,里面馆藏了很多珍品,包括秦公大墓出土的文物,还有那匹名扬四海的铜奔马。
  从夏河到兰州的路上,我们可以看到地形地貌的变化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从草原逐渐过渡到了山岭,山上的植被也逐渐变少,黄土的特征开始显现。从南到北,可以看出降雨量在不断减少。从路边的建筑可以看出来,我们从藏传佛教和文化为核心的夏河,开始过渡到了汉人居住比较多的地区。寺庙建筑开始明显呈现出了汉传佛教的特色。再往北走,就陆陆续续出现了清真寺。兰州和周边地区一直是多民族混居的地区。在兰州,佛教寺庙边上就是清真寺的景象并不少见,不同信仰的人们,一起和平共处生活。
  进入兰州,我们直接去了兰州新东方。一百多位员工和老师代表在等着我。在问候大家之后,我给大家分享了40分钟左右的人生感悟,然后和大家一一合影留念。见面结束后,我去入住兰州皇冠假日酒店。酒店就在黄河边上,从房间窗户里看出去,黄河横穿整个兰州城,水势巨大,奔腾而下,河水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古代在山谷河岸边的小小金城(兰州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林立。解放前只有一座铁桥连接着兰州的两岸,现在已经有很多座桥,把两岸的人民和他们的生活,紧紧连接在一起。黄河从青藏高原走来,经历了千转百回的曲折之后,终于来到了兰州这座城市,并养育这座城市,让它变得日益美丽。今年,由于上游地区雨量充沛,黄河水量猛增,河水已经几乎到达了警戒最高水位线。站在桥上看黄河水流,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气象万千,浩浩荡荡。
  晚上和兰州的一些朋友聚会,就在黄河边上的一家餐馆。席间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多喝了好几杯,充满醉意回到宾馆,朦胧睡去。明天要开启河西走廊之旅,梦里,金戈铁马的声音,呼啸而来。
  广告时间
  "老俞闲话"直播版来啦~~
  每周日晚9:30,到抖音搜索"俞敏洪",来"老俞闲话"直播间同老俞聊聊天,了解这一周在他身上发生的趣事,读到的好书,同老俞一起点评社会最IN信息……
  你来提问,老俞回答,每周日晚,在"抖音",我们不见不散~~

体验捷途跟随诸葛亮的脚步游南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最有知名度的网红,非诸葛亮莫属。因为在民间,他是智慧和忠诚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世对他的zui高评价。因此,在现代社会,很多和诸葛亮有关的景点,也受到了人一壶桃园,两杯云水匆匆过客,秋色醉人。一柄秋色,遮掩着昏黄的天地,幽静着窗帘上几缕落霞,几只粉蝶舞恋着夕阳的影子,飞串在院落紫藤中。窗映出数枚流盈,弹奏着月下风情掠影着拂中风轻。砚一池水墨,丹青冉冉红楼系列人物浅析一一贾瑞的悲剧贾瑞遇凤姐蒋勋老师说我完全从悲剧的角度看贾瑞,作者很厉害,他用类似闹剧的方写了一个悲剧,我们通常只看到闹的一面而忽略了悲。所有变态反常的行为必有原因,一个人的品行表现自然受他的生长街上的老男孩小镇上的童年(黑皮)连载文章(120)小镇上的童年青春年少,爱笑的他爱笑的他是黑皮,儿时的伙伴,黑皮的外号是我给取的思索了很长的时间,当年为什么要取黑皮这个外号,主要因素还是黑皮的皮肤真的很黑其实黑皮杜甫草堂寻找诗圣提起杜甫草堂,一定会想到唐代大诗人,也就是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杜甫草堂,古朴清幽,清新雅致,人文气息浓厚,据说诗圣杜甫曾在这里短暂停留几年。杜甫草堂历经磨难,经宋元20张过去几个世纪最美丽的女人的复古照片100年前,什么被认为是美丽的?在这一系列描绘过去美丽女性的复古照片中,与我们一起发现它。不知道现代化妆品,更不知道整容手术的女孩,看起来肯定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美丽的一半那么做作。美丽的记忆一袭淡蓝思绪,遗落从内心到笔端,流淌出一屡诗意一抹温情生活,对于每个人其实都一样公平地给你这个,再让你失去那个人,就是一方面渴望完美另一方面羡慕简单定格的背影,让瞬间化为永恒永久地朦胧的美丽窗外,起风了,一阵一阵的风掠过窗帘,有一种朦胧的美丽。偶尔的,喜欢起风的日子,喜欢站在阳台上,几缕乱发,便是一个迷离而静好的夜。我是个矛盾的女子,喜欢夜的曼妙,却又害怕夜的孤独。然难忘家乡的红枣树经典歌曲也龍迷到我,每当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就想起一首最有趣最感动的歌难忘家乡的红枣树。为了生活,我们都背景离乡,来到外地工作,但是每次离开家,总是恋恋不舍,边走边朝它望着,心里有说家乡的麦秸垛06220037阅读3心情时好时坏,情绪大起大落。这是世事和生活的摩擦撞击所产生的岁月的声音。真是五味杂陈。岁月催人老啊,时光不饶人呀!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思绪万千,就会想起过去的日家乡的麦秸垛麦秸垛06220037阅读3心情时好时坏,情绪大起大落。这是世事和生活的摩擦撞击所产生的岁月的声音。真是五味杂陈。岁月催人老啊,时光不饶人呀!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思绪万千,就会想起过
三追恋人的女人(故事)不知怎地,王嫣然竟与三扛上了。尤其是她的爱情处处沾三比老公年龄大三岁读同一大学比老公高三届追了老公三个地方谈恋爱谈了三年结婚后三年才生娃似乎,王嫣然这姐儿,碰上的近乎都和三有关。这女人,这辈子真不容易不少人说,当女人难。当了妈妈,当了婆婆后,更难。是的。女人,从一孩子,成长成一个姑娘,再为人妻,紧接着当上妈妈,乃至后来成为婆婆,孙子的奶奶。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特殊的使命,特爱吃醋的女人任何一种情感,都是需要渲泄,释放的。当然,亲情,友情,爱情的渲泄释放,决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条件有特定对象的。离开特定环境与对象,爱情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她会无拘无束,背离特定轨道,走女人生孩子还是不生情感PK台人,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缺了人,社会就难以发展。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世界带三字成语趣说说到三,本人就联想到一而再,再而三,三生万物。更使人想到一些极富情感,极富感染力的带三字的成语熟语。比如网开三面,三顾茅庐三生有幸,三教九流,三人成虎等等。这之中,一些成语熟语故事一些高龄失偶老人的怪癖(随笔)不经意间,我国社会稍然步入老龄社会。抬头举目之处,进入视野的,不乏老年人居多。尤其高龄老人皆多,一般都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多岁。这些老人,大多居家养老,也有部分进养老院的。而桂花香里话中秋(散文)一轮明月,缓缓升上天空。淡淡清辉,洒满庭院,光从婆娑树丛空隙中透出,形成了斑斑点点的影子。桂树正放花,浓郁的花香沁人心脾。小区内绿树下,有人在闲聊。或两三人一起,或四五人一块,围坐调整心态从头再来(杂谈)一一浅谈离婚后如何开始生活的确,当今社会,人们对婚姻观念已有全新认识。离婚的越来越多。个别人一有什么不合心意,就吵就闹,分开冷战,冷战一个时期,就离婚了。似乎,婚姻关系十分脆弱,说唉,烦人的绵绵秋雨(散文)季节,已至深秋。唉,这时节,雨还多了起来。可不?一连好多天,雨都在不停地落。白天下,晚上落。雨,下大些,下透些,下了即睛,还好。可是它偏不蒙蒙细雨,如丝如烟如雾,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吃亏是福好人好报(随笔)亏了,亏大了与他打交道,我亏得说不出口今天,我又亏了。等等,不一而足。人们这里说的亏,不是股市的亏。是指生活中的一些事,含有划不来的意思。平常,不时会听到有人说太亏了!一个沉重的亏人生难走单行道(杂谈)人的一生,事事顺利,没遇多少矛盾就获得成功,这种情况太少了,甚至没有。是的,人生之路大多坎坎坷坷,曲曲折折。是的,前路漫漫,大多荆棘丛生,根本没有什么平坦之地。不少的人都这样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