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周晓东从退役士兵到农业科学家

  视频加载中...
  周晓东,55岁,黑瘦结实,目光里有火焰。言谈举止,依旧军人气质。
  他曾经是个普通士兵,现在是海南华光渔业有限公司的高级农艺师,是闻名海内外的农业科学家。2018年11月,被中宣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授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19年1月4日,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在人民大会堂作了首场报告。他是辽宁退役军人的光荣。
  少年时代,周晓东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1987年11月,他如愿走进空军队列。可是,新兵连训练结束时,却被分配到农场去种地。心在蓝天的周晓东理想折翅,常常望着茫茫的田野发呆,而空中不时传来战友们所驾银鹰的轰鸣。
  1988年的春天,空政文工团的艺术家到部队农场体验生活。词作家阎肃出现在大家面前,周晓东的巴掌拍得最响。农场首长命令他协助阎老采风,并照顾饮食起居。
  阎老和蔼可亲,很快,他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周晓东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我条件这么好,却不让我上天,偏偏让我来种地……"阎老笑眯眯地对他说:"种地和开飞机一样重要!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周晓东爱农田。"短短几句话,周晓东郁闷的心情敞亮了。
  那一天是条分界线,周晓东开始静下心来研究小麦。当时,农场使用的品种是法国的"夜猫",他发现这个品种最大的缺点就是倒伏严重,影响产量。他写信给奶奶,请老人从沈阳邮来50公斤祖传的麦种,结果,当年亩产就突破了350公斤,而"夜猫"只有200公斤。黑龙江省轰动了。很快,这个品种开始在部队农场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万亩
  这年年底,周晓东被评为"生产能手",并荣立了三等功。他所管辖的土地,逐年增产,他又荣立了一次三等功,甚至还荣立了一等功。
  1990年3月,周晓东退伍回到了老家沈阳,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思来想去,他又把目光投放到大地上。
  周晓东来到黑龙江克山县,包了一万亩地。
  家里的花盆里是麦苗,饭桌上摆的是麦种,地面上堆的是麦穗。夏天,他每天凌晨4点就出现在育种试验田里,蹲在地上一笔一笔记录数据。冬天,他跑回沈阳农业科学院学习。
  仅仅是高中的学历,从零起步,前面都是崇山峻岭。一个小麦品种的稳定,通常要做8代实验,起码也要10年时间。"10年就10年,我熬得起!"他这样暗暗对自己说。他成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的常客,在黑龙江与辽宁两地之间,他来回跑,一面试验,一面学习。同时,他又试图将东北水稻移向海南。
  1997年,周晓东到海南实施北稻南移项目时,已经身无一文。父母卖掉三间平房得67000元,给他拿了6万元,留下7000元租房住了。2010年夏天,周晓东的试验地遭遇洪灾,颗粒无收。各地的100多位战友纷纷解囊相助,帮他筹集资金60多万元,周晓东重新站了起来。他一个人住在竹楼里,白天与三个农民为伍做试验,夜晚,蟒蛇和老鼠与他作伴。
  在东北与海南之间,他往来奔走。
  也是在这一年,周晓东把黑龙江克山农场的麦种拿到云南元谋去种,一场大雷雨过后,忽然发现一束成熟的麦子又粗又壮,在东北从没有见过。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然变异。他马上割下来晒上。不料,这些种子被一只羊吃了。周晓东跺脚不迭。急中生智,他当即从农民手里买下这头羊,他说:"马上杀掉,我晚上请大家吃羊肉。" 麦种从羊的胃里抢救出来了,拿回东北种上了。到2004年底,终于选育成功了第一批 "华建60-1"。 2005年夏天,克山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降雨,全县90%的小麦倒伏。周晓东的试验田里的小麦"华建60-1"竟一株未倒,被誉为"铁杆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以上。消息上了央视的《新闻联播》。
  2019年,"铁秆小麦"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如今,这个品种已被多家育种单位作为战略性储备资源。
  "华建60-1"成功后,周晓盯上了航天育种。这是当今最前沿的育种技术,全世界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具备这个能力。从2004年10月15日开始,周晓东先后进行了三次卫星搭载,进行了100多次筛选,从太空小麦资源的优良后代中选育出新一代矮杆高抗倒伏的"华建60—1"和"沈太2号"春小麦,最终通过国家审定。他将东北地区春小麦的亩产由过去200-25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00—500公斤;他将沈阳地区的粳稻亩产500公斤提升到现在的900公斤。与此同时,他的 "北稻南移"工程也在进行中。
  经过反复试验,周晓东选出了自家独有的遗传性能稳定的原始种品种进行试验,年复一年的筛选最后定型,实现规模化种植。通过对东北1000多个粳稻品种进行驯化,终于选育成功6个口感与北方相同,在三亚和三沙市都可以种植的东北水稻。
  2017年4月,周晓东的北稻南移在三亚试验获得成功。东北水稻在老家一年只能种一次,在这里可以种到四次。水稻像韭菜一样,割了旧的长新的,天天种天天吃,口感没有发生改变,亩产突破了500公斤。三亚、三沙两地可以天天吃到新收割的东北大米。
  在黑龙江,周晓东为部队农场无偿提供 "华建60—1""铁杆小麦"种子。来到前线三亚,他自然也要想起军营里的生活。爱人在海军服役,经常给他讲恶劣天气会对供给造成影响,驻岛官兵常常缺少干净的淡水和新鲜蔬菜,希望他想办法帮助解决。2014年,周晓东研发成功新一代的海水淡化机。2015年,海水淡化机通过了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科技成果鉴定。
  南海岛礁的淡水短缺问题基本解决了,周晓东开始着手解决蔬菜问题。
  岛上不长瓜菜,只能种叶菜,产量也不高。周晓东就在三亚吉阳区租地育苗种菜,用公司的船无偿为岛上输送茄子、辣椒、西红柿,累计送菜6万多公斤,送猪肉5000多公斤,送鸡蛋5000多公斤。他将改良后的土壤、肥料和种子运上海岛,仅土壤就送去200多吨。此外,他多次登岛指导种菜。现在各个岛上香瓜,瓜菜都能长了,叶菜产量品质也提高了。
  2017年2月16日,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接见周晓东,欣然为其题词:学雷锋不忘初心,谋创新硕果累累。
  退役30年来,周晓东辗转黑龙江、辽宁、天津、海南、四川等省市,潜心研究春小麦和超早熟水稻育种和跨纬度种植。 他累计为国家增产10亿公斤优质粮食。
  2019年国庆节,周晓东去北京参加建国七十周年国庆观礼,接受了习主席的检阅。这成为他本人和全体复转军人的莫大光荣。
  谈话中,周晓东会不时地去看窗外。
  目光闪着火焰的周晓东依然纯朴天真如青年,他这样回答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不是在看窗外,我是在看一望无际的田野。我们国家有18亿亩可耕土地,有一天都种上我的种子就好啦……"

生活感悟你对别人好,那谁来对你好呢人活一世,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很多人说,是自私,自我,自以为是。其实恰恰相反!人活一世,最容易犯却也最致命的错误往往是讨好了别人,却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别人,却忽视了自己!总想着要纳兰性德写给小妾的浣溪沙,清新婉丽,堪称一绝,你读过吗?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既爱春天的百花争艳,夏天的绿树成荫,又爱秋天的瓜果飘香,冬天的皑皑白雪。人是情感动物,可以喜欢很多事物。众所周知,纳兰性德是位多情的翩翩公子,他为亡妻卢氏写下很多高位截瘫卧床9年,立志圆梦,没想到老天却又和他开了个大玩笑用命运多舛来形容这个年轻人,一点也不夸张。高位截瘫,卧床九年,虽然身残,却性格坚韧,立志圆梦,改善一家人生活的困境,没想到老天却又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个小伙子就是李波,今年33岁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更动听的情话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很多情侣也以此为誓。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最动听的情话。宋代词人柳永,是一位常出入烟花柳巷,偎红倚翠的风流才子,也因此写下很多情感细腻的佳作。一首竹石赏的是诗,品的是人生,值得一读神州大地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古诗词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为总会有某句诗或者某句词,触动你的内心,引起你对人生的思索,或者是对生活的感悟。在古诗词中,有很多写竹子的名句。新竹高写别后相思的1首小词,若非刻骨铭心,怎会常忆旧风流?春赏百花秋赏月,佳人在侧尽风光。景色美不美,全在欣赏之人的心境。若喜,则群山含笑,草木相迎若悲,则峰峦噙泪,飞鸟哀鸣。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风光,昔日那个与自己一起欣赏的恋人若离开1首小词,写出了现在的婚嫁状况,你认同吗?红尘万丈,熙熙攘攘,有人为名奔,有人为利忙,有人把情感也当成交易场。金钱买来了婚姻,却买不来一生携手,到头来劳燕分飞,空欢喜一场。都道真情无价,谁知现在的情感需要用金银来衡量,豪车深秋兴游佛照山惊眸还在险峰处,似锦枫栌漫远山10月17日,邯郸市永年区诗词楹联协会一行18人,到沙河市佛照山登山采风。正值秋高气爽,碧空澄澈,白云舒卷,金阳的光芒抚摸着苍茫的群山,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天公作美,游兴甚高。我们一重阳节品诗词秋柳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柳,我喜欢柳。喜欢它的婀娜多姿,喜欢它的拂风戏水,喜欢它旺盛的生命力。薄冰残雪依旧,还是万木萧瑟之时,柳,已经不惧严寒,抽出嫩芽,给枯黄的大地增添了一抹春意。它是报春的使者,惊喜了1首小词,句句蕴含人生哲理,尤其尾句,更是充满人生智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红尘喧嚣,难觅清静之地。透过红尘万丈,来一次野游,体会一下野餐野茶野酒,享受一下野趣,那真是对生命的馈赠。人生就像一张弓,不能时时绷紧弓弦,否则邯郸故事武将杀死公主,究竟是因为何事?邯郸,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城,走过历史的铁蹄硝烟,满载着传奇走向了辉煌的新世纪。历史,犹如一面照妖镜,常读可以洞明世事历史犹如一位睿智的老者,与之相处,可以看清人世间的是是非非。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