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死里逃生后留在高黎贡山的知青

  知青情缘
  转载自公众号:老知青家园
  当年震惊社会的昆明知青
  冻死饿死在高黎贡山事件
  口述人:施子杰 采访人:赵德深
  1969年9月中旬,在云南腾冲县的高黎贡山上发生了一起3名当时年仅17岁的昆明知青为避开外五县(云南德宏州边境地区)在几座江桥和边防检查站的检查和阻拦,选择了通过翻越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返回昆明,因在高黎贡山迷失了方向,在原始森林里辗转挣扎了近一个星期后,知青施子杰在腾冲采药人的救助下幸运获救,而知青丘林和吴先明二人却因又饿又冻,惨死深山,永远地留在了高黎贡山。
  知青死亡事件发生后,虽然腾冲、陇川两地的领导和县"再教育"办公室封锁消息,要求当事人不准消息外泄,但仍然引起了社会及云南下乡知青的震惊。
  同时,关于知青为了返回昆明,躲开江桥边防检查站边防军的截堵而泅渡瑞丽江被暗流涌动的江水冲走、躲在卸空后的油罐车里过检查站最后被闷死在油罐车里、女知青为了搭乘便车回昆明,受到不良货车驾驶员的侮辱和强奸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我和施子杰、丘林、吴先明三人虽然都是昆明三中的同学,但他们三人都是初68届的初一学生,而我是高68届的,所以与他们互不认识,虽然我一直想对事件的幸存者作一个采访,但一直都未能如愿,直到我组织了两次同学下乡40周年返乡游活动后,才打听到施子杰已在陇川的傣族村寨安家落户,并招工到了陇川景罕糖厂工作,经过近一年多的电话联系,最后终于与施子杰联系好,于2011年5月16日在昆明金马坊附近的一个餐厅,实现了采访施子杰的愿望,以下为采访记录:
  口述人:施子杰
  一. 请介绍一下你们三人的基本情况
  我们三人都是昆明三中1968届的初一同学,我(施子杰)和丘林在初682班,吴先明在初688班,1969年2月到陇川县插队落户,在学校时我们就是好朋友,文化革命期间工人不上班、学生不上课的无聊生活使我们经常聚在一起玩,打发无聊的时光。
  二. 是什么原因使你们萌发了要翻越高黎贡山的原始森林返回昆明的想法?
  当时我们还只是17岁的学生娃,从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昆明来到当时落后的云南边疆陇川县农村,丘林和吴先明还好,分在坝子的傣族村寨,而我则分到了贡佤山区的景颇族村寨。
  在昆明过惯了城市生活和自由散漫日子的我们,一下子来到人生地不熟且语言不通的边疆民族地区,悲观、无助的心态导致了我们3人都无法安心农业劳动,经常相约到章凤街的茶室和咖啡馆闲聊、打发时光,自然引起了社员的不满鄙视。悲观的心态和令人压抑的生活环境,首先使倍感压抑和失望的吴先明萌生了想办法回家的想法,徒步翻越高黎贡山到昆明的提议得到了不甘心在边疆当一辈子农民的丘林和我的响应,并开始为徒步翻越高黎贡山的行动进行准备。
  三. 为翻越高黎贡山回家做了些什么准备工作?
  1969年是中国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第一年,当时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外五县(现德宏州)的知识青年要想乘车回到昆明必须经过大队(乡)领导、公社(区)领导、县再教育办公室批准,再到县人保组(公安局)领取《知青通行证》,否则沿途必经的瑞丽江上的畹町桥、怒江上的功果桥、惠通桥等关卡将把你阻挡在波涛翻滚的大江那边。而按照程序去办理通行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按照当时不成文的规定,下乡第一年知青要申请通行证回家除非是家里死了人。因此,吴先明在思乡和倍感压抑的困境下,发出了不想干了、回昆明的提议后,立即得到了丘林和我的响应,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行动,踏上了命运多舛的"不归路"。
  翻越高黎贡山回家的方案确定后,3个人私下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在户弄乡向一个腾冲老人打听到一条旧社会走私贩私的通道,并按老乡的指点绘制了一个简易地图。这是一条从腾冲的界头通向保山的上江,再从保山的瓦窑走到大理的漾濞,这样可以越过高黎贡山并可躲开云南滇西重镇保山县的检查的走私通道,但这条路解放后已很少有人走了。行前,有不少同学都想了解这条路线,并让我们画了地图,如走通了好多知青都将按此路线翻越高黎贡山回家。为应付复杂路况,我们还在章凤做了依托芭蕉树杆和背包带泅渡江河的实验,甚至还请了一个算命先生问了此行的凶吉,但在得到此行不吉利的凶卦后,仍未能阻止我们壮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地在做行前的准备,并于1969年9月12日带了6盘军用背包带和简单生活用品,买了一斤半饼干就离开陇川,开始了回家之路。
  四. 请介绍一下那几天不堪回首的"回家之路"
  1969年9月12日按照约定的出发时间,分别从各自的村寨出发,来到了施子杰兄妹插队的芒胆寨子集中,开始了徒步回家的行程。
  第一天(1969-9-12)通过艰苦的的跋涉,从当时陇川县的城子乡芒胆社沿着被野草遮蔽、灌木丛生的山间小路爬上了高度仅次于高黎贡山的陇川王子树山区住了一晚。
  第二天(1969-9-13)从陇川王子树沿山间小路下到梁河县的坝子勐养区找同学杨炯明住了一晚。第一、二两天的山路虽然不好走,但在回家的信念支持下,轻松的翻越了几座原始森林覆盖的山头,两天的行程近80公里。
  第三天(1969-9-14)从梁河沿着平坦的公路来到腾冲县的荷花乡,与陪同而来的杨炯明等3位同学在农田里找了一个窝棚里住了一夜。
  第四天(1969-9-15)一早,与专程来送别的同学告别,似乎有什么预感他们几次劝我们不要走了,去意已定的我们与3位知青同学告别后,向腾冲县的曲石进发,当晚在曲石住了一晚。
  第五天(1969-9-16)从曲石走到腾冲的界头,此时,已进入高黎贡山的地界,我们在一个叫陈家坡的生产队找到一个知青户住了一晚,天亮后正式翻越高黎贡山,到下午4点左右到达山顶时,遇到了几个到高黎贡山的汉族采药人,再次向他们咨询了是否能通往保山的上江,并得到了确定的答复。尽管还未进入高黎贡山的密林深处,但在翻越大山的途中,已能看到山脚下的怒江,途中还能看到了野牛出没。天,逐渐黑了下来,本来就很不明显的山间小路被茂密的山草遮蔽了,但为了找一个歇脚的地方,我们仍摸索着往山下走,甚至依靠着背包带互相拉扯着往前行走,已经感到迷路的我们,只得在一个石块处歇下来,寒风中我曾经提议我们折返回去,找采药人住一夜再说,但吴先明提出我们已经什么都准备好了,没有必要折返回去,这样我们在寒风中度过了一夜。
  第六天(1969-9-17)天刚亮我们就开始找路,从我们昨晚歇脚的地方可以看到,只要过了我们眼前的山沟就可找到对面山上的那条小路,但下到山脚后,我们转来转去都绕不出来,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这条所谓的走私贩毒通道,解放后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的打击,已经很少有人走了,原来的山间小路早已被山草覆盖。就这样反复的找路直到天黑都没有转出谷底,这时,天又下起了雨,我们只得找个地方烤火喝水,仅剩的一小点饼干也在谦让中吃完了,我们在又冷又饿中熬过了一夜。
  第七天(1969-9-18)什么吃的都没有了,被困在原始森林里的我们开始慌张了,我们不断地用背包带连接起来往下探路,但看到前方是70-80米的悬崖无法通过。身体忍受饥饿、寒冷、疲惫已经快到局限、不祥和恐惧笼罩在我们三个人的心里,我再次提出只能往回走,去找挖药人讨一点吃的再说,精疲力竭、又困又饿的我们直到夜里才摸索着回到采药人的窝棚,因为下雨采药人已回去了。我发现窝棚里有个被丢弃的南瓜,我把腐烂的部分抠掉后吃了一点,还能吃,我让吴先明和丘林也吃一点,但他俩不想吃并倒下睡去。
  第八天(1969-9-19)早上醒来我看到吴先明已是奄奄一息,喊也喊不醒了,丘林有气无力的在旁边说已无力回天了。这时天已放晴,可以听到山脚下的水流声,几天没有喝到水的我们连自己的尿都撒不出来了,丘林叫口渴,但我和丘林已气息奄奄,迈不动双腿。我迷迷糊糊中大约到下午4点多钟醒来已不见了丘林的身影,我努力地叫喊丘林,听到丘林回话说"我去喝点水就回来",并艰难的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但到天黑都不见他回来,再喊已没有回应了。事后救援人员告诉我,其实丘林倒下不起的地点离窝棚也只有20米左右,身边还准备了有一个可以盛水的香烟筒,最后的时刻他已经无力张嘴喝水,也无法将水带回来,永远的倒在了高黎贡山的山涧旁。
  第九天(1969-9-20)进入昏迷状态的我,不断地产生幻觉,一会觉得已经回到昆明、一会儿又觉得自己已经死了。大约到了下午时分,我隐约听到山上有人讲话,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我拼命喊救命,大约断断续续的叫了10来分钟,也没有声音回应,我不断咬自己的嘴皮,强迫自己不能昏迷过去,拼尽最后的力气不停的喊救命,一直到采药人进入窝棚。我告诉他们,我们是陇川的知识青年,请你们救我一下,由于当时正值大搞阶级斗争和政治边防的年代,他们几人在窝棚外商量了一下,排除了我们不是"阶级敌人"后开始救援,至今我都记得是一个叫陈善朝的采药人把我背到他们的窝棚,并用白糖煮了一点酸木瓜水小点小点的喂到我的嘴里,到了晚上又煮了一点清稀饭给我吃,慢慢地我恢复了一点体力。
  第十天(1969-9-20)次日一早,采药人让我在窝棚里休息,他们去找丘林,回来后告知我丘林已死在山泉水边和准备打水回来的情节。原准备在山上采药10天的采药人商量了一下后,与我协商,让我尝试着在平路上由他们搀扶着自己走一下,到爬山时由他们轮流背我,先把我送到村里,然后向公社汇报请求公社派人到山上处理丘林和吴先明的遗体,就这样我幸运的活了下来。
  五. 死人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做了些什么工作?
  采药人把我送到村里后,立即向当时的公社领导汇报,公社立即向腾冲县领导汇报。当时正值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委派省革委会副主任刘殷农率云南省知识青年慰问团在保山地区和外五县进行慰问,刘殷农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腾冲县领导马上将伤员送到腾冲县医治,指示陇川县"再教办"派专人到腾冲安抚慰问伤员,处理善后。这样,我1969年9月23日被送到腾冲县医院医治,次日陇川"再教办"人员赶到腾冲,到医院看望了我,然后去为丘林和吴先明的后事做准备。
  1969-9-25日陇川县再教办负责人范志文带领善后工作组在腾冲采药人的带领下,带着买好的丧布和棺材板等物品上山,将两人的遗体按照当地的习俗,在出事地的山头上临时打了两口棺材就地掩埋,在坟头上立了木墓碑。
  六. 这件当时震惊社会的知青死亡事件,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处理?
  出事以后相关部门做出决定,可以通知家属,但不准到边疆探视。丘林和吴先明在昆明的家人接到昆明市革委会再教育办公室的通知,到市革委会拿到了一张高黎贡山上二人的坟头照片,并明确告知不能到边疆探视,不准外传。陇川县的军代表在我在腾冲住院的10多天中,也多次到医院交代我不能将事件外泄,1969年9月28日回到了陇川的生产队后,队里也按上边的要求一再交代不能向外讲,所以,尽管很多人都知道有这件事,但事件的影响还是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多年以后已被人们淡忘,后来我约了几个同学到当时出事的山上看望丘林和吴先明的墓地,但已经没法找到了。(采访结束)
  "他们俩已经回家去了"。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丘林: 昆明三中1968届初一2班学生,享年17岁。
  吴先明:昆明三中1968届初一8班学生,享年17岁。
  我十分感谢知青施子杰接受了我的采访,尽管听说当年陇川县史志办的人也采访过施子杰,但采访的的文书只是留作存档,更何况没有知青经历磨练更没有知青情感的史志,是不能把当时那撕心裂肺的煎熬和处于深度绝望和恐惧的情景很好地体现出来的,更无法理解当时处于最底层的知识青年为何冒着生命危险去翻越高黎贡山回家,所以笔者希望在全国大规模的知识青年山上运动43周年,也是当年发生昆明知识青年翻越高黎贡山饿死、冻死深山43周年的日子,尽可能地把当年的这一事件,对事件的幸存者施子杰的采访,通过知青口述历史的形式,把事件还原出来,同时也为是抢救知青历史文化做出努力。
  口述人:施子杰
  昆明三中1968届初一2班学生,1969年2月知青插队到云南边疆陇川县,与已故的丘林、吴先明一同参加了当年翻越高黎贡山回家的行动,是唯一的幸存者,获救后回到插队的陇川县章凤公社户弄乡,在后来的知青招工时到了陇川景罕糖厂工作,并与本村的一个傣族姑娘结婚,安家落户在陇川景罕镇芒旦村,至今生活在边疆过着平静的生活,生育了两个女儿已长大成人。
  《我是知青》留在高黎贡山
  凤凰卫视《我们一起走过》
  1969年9月中旬,云南腾冲3名年仅17岁的昆明知青为避开层层检查和阻拦回家,选择翻越高黎贡山返回昆明。途中,他们迷失了方向,在原始森林辗转挣扎近一个星期后,其中一人获救,另外两名惨死。活下来的这位知青就是施子杰。
  他如今落户在一个叫曼胆的傣族村寨。在曼胆村做了傣家人的上门女婿, 而杨继红嫁给了村寨的一位农民。他们失去了知青身份,留在当地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1 "逃跑知青 "
  2019盛夏,夏嘉淑和几位同学由昆明来到了云南德宏州陇川县,50年前她们曾在这个地方插队。今天故地重游,她们要去一个叫曼胆的傣族村寨,看望落户在这里的同学施子杰。
  1969年9月中旬,云南腾冲3名年仅17岁的昆明知青为避开层层检查和阻拦,选择翻越高黎贡山返回昆明。途中,他们迷失了方向,在原始森林辗转挣扎近一个星期后,其中一人获救,另外两名惨死。活下来的这位知青就是施子杰。(详见上文"当年震惊社会的昆明知青冻死饿死在高黎贡山事件 ")
  施子杰性格开朗,上学的时候在学校是有名的积极分子,还去北京见到过毛主席……
  施子杰下乡的第一年,知青返城政策开始松动,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进城的机会逐年增多,按施子杰当时的出身和表现,他本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提前回到昆明工作,但几年下来,他却与返城的机会总是擦肩而过,"逃跑过,所以人家永远不会推荐我"。
  村社领导见施子杰表现不错,就给他安排了一份赶牛车的工作,这在当时算生产队比较轻松和体面的工作。施子杰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外出的机会,他经常赶着牛车到集市上售卖生产队的农副产品,几次往返之后,施子杰在牛车上收获了爱情。
  虽然施子杰昆明的家人反对,担心结婚就回不了家,但施子杰还是在傣家竹楼里举办了婚礼。
  1975年年底,施子杰的女儿出生后不久,知青返城也有了新的政策——在当地村寨结婚的知青都自动失去知青身份,他们在城里不能落户也不会给安排工作,他们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这年冬天,施子杰站在村口送走了最后一批在陇川插队的知青。不愿再多想,施子杰下决心安安心心在曼胆村做上门女婿。
  曼胆村是陇川县的一个傣族村寨,70年代寨子里能听得懂普通话的人屈指可数。
  1985年当地一家制糖企业开始面向农村招工,赶了几年牛车又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了几年的施子杰,又重新拿起了书本通过复习考试,成为一名制糖企业的工人。糖厂的工作对施子杰来说如鱼得水,相当顺利。
  进入90年代,当地依托地理区位优势开始发展边境贸易,施子杰开始下海经商,也是他人生最忙碌的十年。
  2003年施子杰所在的糖厂改制,他买断了工龄提前退休。
  转眼50多年过去了,他们的两个女儿也早已结婚生子,现在他们夫妻二人和女儿住在一起。如今回到曼胆村他和老伴儿一起烤酒喂猪又开始了田园生活。
  当年逃跑知青死亡事件,因时过境迁,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起了。不过这次冒险对施子杰来说,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至今提起来,他还是心有余悸。
  2 往事不堪回首
  杨继红是昆明第三中学67届初中学生,1969年2月她和同学夏嘉淑一起从昆明来到了云南德宏州陇川县章凤镇插队落户。3年后夏嘉淑回到昆明工作,而杨继红就嫁给了这个村寨的一位农民。
  恋爱期间,杨继红知道了男友的姐姐是麻风病患,但这件事并没能引起杨继红的重视,也没有想到日后会有那么多麻烦。杨继红的母亲和姐姐对这门婚事更是极力反对,见阻止无效有七八年曾与杨继红断绝来往。
  杨继红所在的傣族村寨民族风情浓郁,遇有节日人们走亲访友很是热闹,不过寨子里的这些热闹十几年间几乎都与杨继红没有关系,十里八村她没有走动的亲戚,也没有交过什么朋友。
  1985年杨继红的父亲恢复工作后,曾专程为她的事情来过一次陇川,此时杨继红已经有了四个孩子。父亲曾提出要杨继红自己先行回到昆明,至于丈夫和孩子可以从长计议,她拒绝了。
  见女儿心意已决,父亲便按照当时知识青年安置政策,要求当地乡政府给女儿安排了工作。
  1990年,当了十几年农民的杨继红被安置在镇戒毒所,从事戒毒人员管理工作。
  眼看着日子一点点转好,然而生活的磨难却没有放过她。杨继红原本有四个孩子,四年前长子因举报贩毒,在边境一线惨遭杀害。长子遇难的第二年杨继红的丈夫因甲状腺癌住进了医院,这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杨继红生活就更加拮据。
  提起这许多年间的辛酸苦辣,杨继红只用了一句话:往事不堪回首,不好过那个日子。
  也许是经历过太多的苦难,如今杨继红的心态却很稳。"没有什么要埋怨的,好好过着,能活几年算几年。"

女人过了50岁,春节别穿花一身,几组高级色搭配,优雅时髦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很多人都开始在安排过年的各种事项准备迎新春了,而每年的辞旧迎新都少不了穿新衣,这个仪式感也让年味更加浓烈。那今天就来聊聊关于过年的颜色搭配,一第三十五封感谢信与心灵祷告2021。。星期二阴(自从开始写感谢信后,我的心变得更加宁静与充满爱,也许应该将这些信件分享出来,给大家也提供一个将美好带入生活的选择和一份对事物的洞见。今天决定在我的感谢信里加入第三十六封感谢信与灵魂祷告2021。。星期三晴(自从开始写感谢信后,我的心变得更加宁静与充满爱,也许应该将这些信件分享出来,给大家也提供一个将美好带入生活的选择和一份对事物的洞见。今天决定在我的感谢信里加入写给三十岁的女人,希望三十岁的我们过得不会太差大家好,我是七月的小雨滴,点击上方关注我,每天和你分享情感故事。30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女人,不知不觉已经快到了这个年纪,你会感叹很多。30岁了,你已成为人妻,是孩子的妈妈,是孩子榜样五大建议,帮你搞定婆媳关系,收获幸福生活很多人都渴望生活能幸福美满,家庭能和谐相处。前段时间身边朋友都和我谈及到这个话题,说婆婆不好相处。其实我不太认同。我始终觉得两者是相互的。几年不见的老同学小婷说,她婆婆太难相处了。无论何时,请你一定要坚强嘿,你好,我是七月的小雨滴,我在这里陪你成长。4月的天气有点闷热,偶尔伴随着小雨。抬头看天,耀眼的阳光太阳使眼睛有点睁不开。天气真的有些阴晴不缺,就如同人的心情一样,时而开心时而悲只想好不想坏是纠结的内因我是觉察中发现自己会在一件事发生的瞬间就会贴上好与坏的标签,并且基本上沟通的所有人都是这样,只要说一个事,任何事,好与坏的标签立马贴上,往好的方向做,坏的立马要摒弃。我也是在自己刮学会12个改变方法,成为优秀的女生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相信每个人曾经都有过困惑,时常觉得迷茫,时常说要改变自己却坚持没多久就半途而废。我总结了以往的经验,这12个建议,希望能嫁给爱你的男人,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我嫁给了爱情,我们从相识到相爱,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可是一路上却遭到了众多人的反对。那个人是相亲认识的。当初家人极力反对,因为我是未婚先孕。我和他相识不久便同居了,起初我信誓旦旦地茶,是有生命的茶,是有生命的。它的第一次生命绽放在枝头,之后由人和技艺赋予了升华的力量。它的第二次生命,就是在我们冲泡的那一瞬间开始。所以,第一道水,我们叫醒茶,因为茶需要泡茶人温柔的唤醒。整个你的心灵痛苦源自于与身体失联太多人的心灵痛苦是来自于与身体失联。身心不二,想改变身体现状,先疏通肉体,最重要的是改变意识形态。而改变意识形态的方法就多种多样了,不过我觉得先求知,拓宽视野也是解惑的一种,然后从
生活需要慢下来细品,不只是活着今傍晚,难得接孩子前有会空闲,拐到旁边公园,看到了一片清新的花,本来以为快入冬了,一切开始衰败,没想到有如此色彩。刚才读到一位定居德国女士的心情说说傍晚和家人一起散步,带份披萨,看一只悲伤的猫不曾失去过,怎会懂得?去二姨家,临出门,一只猫慢慢的走到我脚边,它瘦瘦的,没有精神,走路缓慢。二姨说这两天不知去哪里了。接着,讲起了它悲伤的故事。本来它是一个猫妈妈,有四个可爱的小猫咪。半个月前,带着它一粒沙不是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活有时候会回忆小时候的事情。使劲的想小时候的烦恼是什么,也许是时间太久,也许是当时的烦恼到现在来看,根本不算事。但,肯定是有的。最初的烦恼,应该是食物和争宠。分好吃的,总是先照顾到妹能瘦的杂粮饭健康,省时,减肥今天中午去吃千里香馄饨,小碗已经涨价到6元,七八个馄饨,配上一笼小笼包,6元,一口一个的小包子,8个。这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吃的人还特多,等了十几分钟。吃完感觉油水好大,越来越感觉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两部电影,最近第三次看。一直认为,经典的电影一定不要先看影评,要自己去感受,不夹杂任何别人的观点。生活中我们被暗示太多,以至于很多人,我也在内,自我判断力在逐渐丧失,什么都按规定,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虽然有雾,仍是忍不住去老院子走了走。老院子人不多,进来的人依次去各殿礼拜。古代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虔诚会抄佛经,有人抄完后会感觉自己被洗礼一样,身心轻松,相信被佛祖眷顾到了。其实,贾浅浅的诗和废都一样饱受争议?贾平凹她是有才情的女子最近网上贾浅浅火了,是因为她的几首被称为屎尿版的诗词。贾浅浅是贾平凹的女儿,同时也是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在读博士,鲁迅文学院32届高研班学员,参加第35届青春诗会,陕西省青当代名人l桑永海电梯里的笑声电梯里的笑声文l桑永海也真巧,这件事也发生在医院里。那天老伴可以出院了,我心上的压抑感减轻了许多。下午两点她在打最后一个吊瓶。我就去办这最后一道出院缴费手续。住院部在最高层,电梯比优微推荐丨和农农有个关于春天的约会春暖花开奔你而来花开时节想见你轮回的序章冬日的终曲在风的轻拂下春天真的来啦!!!明媚多情的春光犹如自然精心酿制的酒花开其中惹得人醉意浓浓春色澄澈如水温柔地洒在大地之上站在光辉之间一一个女人,心里有没有你,看看她能否给你这样的感动,真的很准不想陪伴不是不懂温柔,只是不想对我温柔不是不懂包容,只是不想包容我。在我们的感情世界里,该放手就要放手,因为放手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一段感情是否可以牵手走到最后,最一个改变了盲人乞丐命运的字,你想知道吗?一个字改变了盲人乞丐的命运!一个盲人乞丐,每天都坐在地铁的入口处要钱,在他的面前摆了一个盒子和一个牌子,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一个盲人,求求好心人给我点钱吧,好让我能生活下去!地铁里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