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记少将周纯麟

  《麻城文化丛书》文选154
  人间正道恩重情深
  ——记少将周纯麟
  文/李 敏
  周纯麟(1913—1986),湖北省麻城县歧亭镇王俸嘴村周家湾人。1929年参加少先队任队长,1930年5月参加赤卫军,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部通讯员、班长、通信排长、第88师263团营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三次过草地。1936年11月参加西路军第一批强渡黄河,在甘肃河西走廊突破国民党军重围,艰难抵达新疆星星峡,为保存革命力量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到达新疆的西路军余部400余人整编为"新兵营",周纯麟任1大队政委。1940年1月任新四军6支队副团长。1941年8月,参加创建新四军第一个骑兵团,先后任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副团长、团长兼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73团团长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21军62师师长,率部参加孟良崮、淮海、渡江、杭州、舟山等著名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副司令员,负责华东军区炮兵的组建工作。1952年秋任炮兵司令员。1954年9月,参与组织对国民党大小金门驻军的炮击和炮兵援越抗美行动的部署。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任炮兵司令员。1970年5月任副司令员兼上海警备区司令员,6月兼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12月兼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兄弟情,父母情,亲情重如山
  周纯麟将军生前多次说过,哥哥是他的革命引路人。
  哥哥周纯麒,只比周纯麟大两岁,但人聪明,也读过2年书,十二三岁就在黄安县八里湾小镇上的纸扎铺里当学徒,显得见多识广。1925年,他们的父亲因长了"搭肩疮"无钱医治活活痛死。15岁的周纯麒带着13岁的弟弟挑起了养家的重担。周家世代靠帮工种田活命。到他们这一代,仍然是15岁的哥哥种地,13岁的弟弟去地主家帮工。因地租苛刻,在种地的空闲时间里,哥哥磨豆腐、榨油、挑货郎担卖布,给办丧事的人家扎灵屋、剪纸钱;弟弟纯麟就跟着推磨烧火打杂,揺货郎鼓卖布。因他经常帮哥哥做丧事活,粘贴灵屋灵棚,便被人称为"小纸扎匠"。
  1927年,周纯麒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夜里有人来家开会,就让周纯麟去巷子口望风。"黄麻起义"后,经过一段白色恐怖时期,到1929年4月,红军势力在鄂东迅速发展,周纯麒成为中共桃园区委委员,弟弟周纯麟当上少先队队长、赤卫军班长,拿起土枪长矛站岗放哨保卫苏区,还被选为王俸嘴乡土地委员会委员,给苏区群众丈量分配土地。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混战,红军乘机向外发展,徐向前带领红1军红1师出击平汉线,三战三捷三扩编。麻城苏区到处传唱着妇女送郎当红军的歌声:
  四军转回还,枪炮堆如山,六霍敌人消灭完,赤区都还原。
  空枪四五千,可惜无人担,扩大红军在眼前,我们要负担。
  我们红区人,个个要觉醒,参加红军杀敌人,革命要齐心。
  我郎志气强,血气正方刚,参加红军真健全,真是好儿郎。
  这天一大早,17岁的周纯麟就顶着寒风踏着积雪,背着家人,从赤卫军住处庄凹直接到桃园区苏维埃报名当红军。当时他哥哥周纯麒是赤卫军副营长,有时忙得个把月不进家门。地里的农活主要靠周纯麟来打理,母亲和嫂子都是小脚女人,他若也当了红军,家里连吃饭用水都会成为难事。
  周纯麟到了区苏维埃政府,区苏维埃的王委员倒上一杯开水,和气地问:"你为么事要当红军?""因为红军都是好样的?"周纯麟脱口而出。"家里人同意吗?""我是共青团员,参加红军应该带头。"又是不假思索地答话。"家里还有劳动力吗?"见王委员期待地望着自己,周纯麟半响没说话,琢磨着是否把真实情况说出来。老实人的本性,使他羞答答地说出了真实想法:"我想扛一根钢枪,那多威风!呆在赤卫军里,总是拿竹矛梭镖舞晃着,很不过瘾。"
  "哈!"这下王委员给逗乐了,捶了小伙子一拳说:"想扛钢枪也是好事嘛,莫要不好意思呦!"
  就这样,周纯麟与同湾的9个后生和全乡20多个小青年一起走进了红军队伍。出发前,在王俸嘴村南头的水井边上,周纯麟见到了在区里工作的哥哥。哥哥说,"你参军之后,不要挂念家里的事,要一心干革命。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你当红军,就得当好样的,不要当孬种。我是党员,你是团员,闹革命就要闹成功,闹到底!"周纯麟不曾料到,这几句话,竟成了哥哥对他的遗嘱。
  周纯麟等新兵来到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庙家湾,编入红军补充团进行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他的母亲听说小儿子去当红军了,日夜赶工做出一双棉鞋,一双单鞋,鞋窠里还塞着两块银元,让孤身一人、认周纯麟过继做儿子的叔叔把鞋送到部队去。老人说,"你娘让我告诉你,你当红军她很支持,过去是好儿不当兵,现在是好儿才能当红军。她要你好好干,一心一意为穷人打天下,不要挂念她。不要给她和穷人丢脸。"
  周纯麟牢牢记住母亲和哥哥的教导,但他很后悔临行前未向母亲告个别。
  1932年8月上旬,国民党军进攻鄂豫皖。为掩护群众转移,他哥哥周纯麒战死在中和司河边。两个月后,周纯麟跟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这一走,音讯杳然。嫂子被逼改嫁,他的老母亲带着未满周岁的小孙子,到处讨饭,乡间传说周纯麟死在外面了,老母亲昼夜啼哭,哭瞎了双眼。在河南潢川放竹排当纤夫的那个叔叔,毅然回到老家,挑起生活重担。老奶奶让10来岁的孙子牵着,颠颠簸簸走几十里路,到木兰山佛祖大殿敬香抽签,求佛祖保佑小儿子平安归来。每天夜半子时,老人嘶哑着喊:
  "年伢(周纯麒小名),你回来呀!"
  "权伢(周纯麟小名),你回来呀!"
  也许是一个母亲的诚心感动了天地,老人喊到近百天时,有人将周纯麟的一封家信送到了老母亲手中。她请来一位先生来读信,信上说,"儿不辞而别,当属不孝。13年来,儿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和亲人。我现于洪泽湖西畔青阳一带,与朋友合伙做生意,一切都好,请不要担心我。生意顺心,一年半载不能回家,特去信报个平安,祝全家安康。"
  信封里还有一张儿子的照片。瞎眼的母亲急不可耐地要孙子牵着她去江苏找儿子。叔叔不依,坚持要由他这个男人去找。两位老人争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找来周纯麟已出嫁的姐姐来当裁判,说服母亲在家里耐心等待,由叔叔去找回纯麟,给老娘看上一眼,死而无憾。
  1943年农历5月20日,72岁的叔叔周承绩不顾年迈体弱,拿上孙子磨嫂子炒的一篮米粉,毅然踏上了东出寻子之路。他一路步行,翻山涉水,走了1个多月,炒米粉吃完,只好手拿一根棍子,端着一只破碗,沿途讨饭,冒着生命危险走过日军占领区,终于来到泗阳县青阳镇。三伏酷暑天,饥渴无力、骨瘦如柴的老人终于支持不住,倒在青阳镇的大街上,再也无力站起来,以至于引起围观,后来被一个好心人背在身上送进区公署。正赶上骑兵团卫生队长到镇上办事,听到老人嘴里在嘟囔周纯麟的名字,回部队便向政委姚运良做了汇报。姚政委立即拉上团长周纯麒策马赶到青阳镇。见老人躺在一张席子上,头发胡子乱糟糟糊满脸庞,身上衣服又脏又破。周纯麟扑通一声跪倒在叔叔面前,泪流满面。老人责怪他这多年无音无讯,害得老娘哭瞎双眼,两位老人还在家乡为他这个大活人搞了"招魂葬"。周团长赶紧将叔父接到驻地,安排在老乡家里,买些酒肉烦老乡照料一下。不料疲惫饥饿的老人连着吃了几天油水,上吐下泻,一病不起。等到周团长执行任务回来,叔叔已在农历9月11夜晚病逝。这一天父子俩见面刚刚才半个 月。
  面对叔父兼养父的遗体,周纯麟捶胸顿足,一遍又一遍地叨念,是我害了你啊,是我害了你啊!我对不起你啊!叔父的死,成了周纯麟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
  大热天,老人遗体不可能送回麻城老家,何况中间还隔着数百里日军占领区。老人病逝,离家太远,不能送回,好在当地开明地主许树勋献地半亩作为墓地,又出资为老人置办了寿材和墓碑,将这位千里寻子的72岁老人就地安葬。苏皖边区行政委员兼公立淮北中学校长任崇高先生,亲自为老人撰写了碑文。
  一年多后、又有2名骑兵团官兵作战牺牲。骑兵团党委也将那两位同志安葬在周老先生附近,与老人做伴。1946年冬,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淮北根据地,当地群众将周老先生的墓碑偷偷埋进地下,使周老先生和两烈士坟墓免遭破坏。解放后,又把墓碑重新立起。如今,这块墓地已成为江苏泗洪抗日根据地红色旅游的一处胜景。
  再说周纯麟留在家里的老母亲,天天盼着叔叔能将儿子找回来见上一面,却总也不见人影子,忧心加担心,终于病倒。没钱请医生,在床上硬挺了十几天,于农历9月30日撒手归天。
  当年闹红时红红火火的周家,从此只剩下13岁的小孙子和老奶奶给孙子找下的童养媳。
  战友情,烈士愿,生生死死重诺言
  1980年3月,周纯麟的老战友、少将姚运良在合肥逝世,临终前对他提出两条要求,一条是将子女交给老周代为管教;另一条是嘱托他一定要把老战友、八路军129师骑兵团团长曾玉良的烈士证书落实,把他的下落告诉他的老家。
  全国解放后,周、姚两人曾多次写信到河南省固始县,询问曾玉良家庭的具体地址,回音都是"查无下落"。这件事便成为周纯麟有生之年的头等大事。他写过很多信,问了许多人,终于,1982年6月20日,收到固始县民政局的回函,说是已将曾玉良编入《烈士英名录》。
  70岁的周纯麟高兴得老泪纵横。
  至于姚运良托付的教育子女任务,因其子女住在合肥,家住南京的周纯麟感到鞭长莫及,便想出写回忆录教育后代的办法。这位文化不高且写字艰难的老人,亲笔写出80多万字的回忆录手稿,用以教育后代,兑现战友的嘱托。
  1931年1月下旬,在红军补充团经过训练的周纯麟,被分派到正在进行第一次反围剿作战的红4军11师33团7连当战士。
  到连队的第一天正下着大雪,西北风刮得呜呜响。新兵周纯麟仍然穿着从家里出门时的破棉袄和大挽腰家织布单裤。这天,他们班住在一间破房子里,烧起一堆柴火。烤了一会儿火,周纯麟理理稻草准备睡觉。班长叫住他,指着火堆旁边的一个圆簸箕对他说,"这里靠火近,暖和一些。"班长将自己的被单子裹在周纯麟身上,然后躺在门口替大家挡风。
  离家后,这位班长成了他革命征途的第一位老师。
  行军时,积雪小路被踩踏得泥泞难行。班长把自己的脚马子(绑在脚底下的鞋袢子,可以防滑)脱下来给周纯麟穿。一到宿营地,班长就抢着烧好洗脚水,端到新战士面前,叫他们早早烫一下脚抓紧休息。
  1931年4月,在潢川亚江东边的一个村子里,周纯麟这个班与敌人遭遇。子弹打完了,班长叫大家上好刺刀,与敌人肉搏。正在这时,红33团8连9连从两边插上来了,冲锋号急促响起,周纯麟跟在班长后面往前跑,不知何时将一只鞋子陷进稻田的烂泥里,班长见周纯麟光着一只脚,立即要他停下来,从自己脚上脱下鞋扔过来,命令他赶紧穿上。等周纯麟穿好鞋子,已经看不见班长的身影。他奋起直追,抓到一个俘虏,缴获一支步枪和两条子弹带。等他美滋滋地回到班里时,全班只剩下两个战士了,班长牺牲了。周纯麟一屁股蹲坐在地上,呆呆望着脚上带有班长体温的那只鞋子,眼泪哗哗往下流。
  后来又补充到12个人,周纯麟被任命为副班长。每次作战之前,他都要把班长和本班烈士的名字点报一遍。
  1932年麦收前,周纯麟成了33团政委李先念的警卫员。李政委对学习抓得很紧。行军时,让文化教员写几个字,插在战士的背包上,前面人的背包就成了后面人的黑板,一路走一路认字,五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晚上睡觉前互相考。树枝作笔大地当纸,周纯麟就这样摘掉了文盲帽子。
  没几天,红军主力进行麻城战役,1个月久攻不下。周纯麟他们只得撤下来,连夜急行军,一路小跑,一直跑到第二天中午,顾不得躲避敌机的扫射和轰炸,在水网稻田埂上疾行,听到"扑通"一声,战友姚运良倒在田埂上昏过去了。周纯麟立即想到自己身上带着一小瓶急救水。赶紧拿出来,用茶缸从稻田里舀起半缸水,将急救水倒进茶缸里,用手指头搅拌几圈,掰开姚运良的嘴,慢慢灌进去。没多会儿,人就睁开眼苏醒过来。周纯麟和班里一个外号叫"钢炮"的战士,架起"大块头"姚运良跑步追赶部队。
  后来,红11师通信队扩大为2个排6个班。周纯麟是2排5班副班长,战友中有姚运良和曾玉良。在以后的战斗岁月里,他们三人你救过我的命,我救过你的命,同生共死,那真叫生死之交。
  1932年10月19日拂晓,红军刚赶到枣阳县南面的新集,正在搞饭吃,胡宗南的部队就追上来了。激战数日,33团团长吴云山战死。倪志亮师长派师部通信队的副班长周纯麟和战士曾玉良送信到32团,发现32团团长林维权已经身负重伤。两人一合计,决定把林团长背回师部,林团长在半路上就牺牲了,曾玉良负伤。领导决定曾玉良留在当地老百姓家里养伤。周纯麟掏出三块大洋,给曾玉良作养伤费用,可曾玉良哭着说:"副班长,我死也要跟着你们一块走!"
  周纯麟只好又去请求领导让其随队,一路由自己照应着。
  这段时间,姚运良"打摆子",发高烧,一天行军下来,连爬都没力气。一到晚上就忙着各自准备干粮:将米蒸熟,然后再炒干,使其容易保存不发霉。从离开大别山,周纯麟就每天晚上做两个人的干粮。现在又得给曾玉良再做一份。周纯麟还得准备三个人穿的草鞋,每到一地,他都要留心到处去搞破布条子打草鞋,到了鄂西北陕南一带,每天过无数道河,姚运良的脚烂得没法穿草鞋,只能光着脚板随部队行军,看着姚运良脚上那一个又一个大裂口子,实在心痛,把那双母亲亲手做的、两年来没舍得穿的布鞋送给了姚运良,逼着他穿在脚上。可姚运良穿上新鞋后,脚仍然痛得厉害,周纯麟拿出一件旧衬衣,一撕三块,一块给姚运良包脚,一块给曾玉良垫草鞋,一块自己留用。刚年满19岁的周纯麟,把红军兄弟给他的爱化作一团火,温暖着红军弟兄。
  1934年5月,周纯麟调到四方面军大名鼎鼎的"夜老虎团"2营任教导员。这个营的营长,就是曾玉良。二人一起指挥了著名的"夜袭狮姑顶"战斗,一举歼灭川军刘湘的独立旅。
  周纯麟在战争年代六次负伤,最令他难忘的是在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从草地南下后,川西百丈决战失利,为掩护大部队向北转移,他左膀负伤,被抬到268团转运站。268团政治处主任姚运良将他自己的毛毯盖在周纯麟身上,派通信员小周,专门护送这个"大周"去前方医院。小周十七八岁,好不容易把他抬到目的地,可前方医院转移走了,那里连一个老百姓都找不到,10来个钟头没顾上吃饭喝水、筋疲力尽的小周没奈何在农家找到一个大竹篓,抱起"大周"放进去,背上就走。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没找到医院,两架敌机却飞来了,小周刚把背篓放在路边,就被敌机子弹射在后脑,鲜血喷流,一会儿时间就牺牲了。这位不知名的"小周"战友,从此永远活在了周纯麟心中。
  1937年3月中旬,西路军在倪家营子突围后,2万多人剩下不到三千。弹尽粮绝,红军战士只能手握梭镖钢叉大刀,与骑在马上的敌军拼命。263团3营营长汪冯志在拼杀中受了重伤,爬到教导员周纯麟的身边,惨淡一笑:"我不行了……莫忘了……白布……"原来,他与周纯麟有个生死契约,就是哪个先革命到底了,活着的人要给死人眼睛上蒙一块白布,免得眼睛被泥土堵住,看不见革命事业的胜利。现在,是周纯麟履行这一生死契约的时候了。他将自己血汗交汇几乎看不见原色的"白衬衣"撕下一块,庄严地盖在营长的双眼上,给营长鞠了躬,转身扑向敌人。周纯麟砍倒3个敌人后,感到背上挨了一刀,踉跄倒地。敌人的第二刀被9连连长和通信员赶过来挡住,用钢叉戳死了这个敌人,救了周纯麟的命。
  值得庆幸的是,当年他们从鄂豫皖西征四川的路途上同用一件旧衬衣包脚的三个战友——周纯麟、姚运良、曾玉良,竟然都活着到了新疆,一同进入迪化的"新兵营"。
  周纯麟永远不会忘记,在冰雪祁连山行军最艰难的时候,他带领的3营连着三天没有找到东西吃,大家饿得奄奄一息。正在此时,1营营长曾玉良牵着一头他们营驮伤员的骆驼走过来,大声说:"老周,我们营里还有两头骆驼,大家叫我送一头来。"周纯麟说什么也不肯接受。他知道,曾玉良他们也有两天没吃东西了,他说"与其我们两个营都饿死,还不如让你们营活下来,为革命积攒一些骨干力量。"曾玉良老着脸说:"你这话我不同意,要饿一块饿,要走一块走。"说完,放下骆驼就走了。
  就是这头骆驼,供周纯麟这个营吃了3天,把官兵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战友情,重如山。
  在"新兵营",姚运良是支队政治处主任,周纯麟是1大队政委,曾玉良是4大队队长。1938年春,"新兵营"学习告一段落,上级决定派周纯麟、曾玉良和赵海丰营长3个人,去盛世才部队做友军工作。周、曾二人被分配到骑兵48团,分别担任3连、2连连长。
  经过勤学苦练,几个月后,周纯麟曾玉良成了出色的骑兵军官。不仅学完了骑兵的全部科目,而且能够指挥连队进行骑兵对抗演习,不久后又率部参加了追击叛军的战斗,大获全胜。
  1939年12月,上级决定"新兵营"除航空队外,360人全部撤回延安。
  曾玉良一心想当骑兵,分配到华北八路军部队。周纯麟被分到新四军。分别时,周、曾二人在总政招待所夜话到天明,连早饭也无心吃。临上车时,曾玉良还拉着周纯麟的手,久久不肯放。周纯麟没想到,这是他与曾玉良的最后一次握手。
  曾玉良后来当了八路军129师骑兵团团长,率骑兵团驰骋于冀鲁豫平原。1943年8月15日在对汉奸部队作战中,牺牲于山东曹县。为纪念他的功绩,曹县一度更名为"玉良县"。
  皖南事变后的1941年8月1日,周纯麟参加创建新四军第一个骑兵团,先后担任骑兵团副团长、团长。1943年初,姚运良也被调到骑兵团当政委。1939年底,姚奉命从延安带一批干部去华中局工作,途经新四军六支队司令部驻地时,被司令员彭雪枫留下,任14团团长。因骑兵团组建时,骨干多数是抽调团以上首长的警卫员,这些人自恃"特殊",高人一等,为教育他们,彭雪枫调姚运良当团政委整顿纪律。姚运良向彭雪枫要来一些知识分子充任该团各级政工干部,并处处以身作则,与团长周纯麟密切配合,治军练军,使骑兵团迅速成长为一支劲旅,被淮北人民誉为彭雪枫师长的"三宝"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姚运良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5师师长,周纯麟任5师副师长。1948年11月13日,敌孙良诚率107军军部和260师猬集于邢圩、高集防守,令261师回军接应,再向双沟逃窜。周纯麟率几名骑兵在行进中,发现汽车辙拐下公路,循迹前进,又发现邢圩有敌人,立即组织先头团火力封锁两个圩子的大门,并俘虏了一部分没来得及跑进圩子的敌人。圩子里的敌人用迫击炮向解放军射击。一发炮弹飞过来,3位同志牺牲,一块弹片把周纯麟划得血糊满面,他怒火冲天,命令迫击炮、轻重机枪猛烈开火,打得敌人哇哇直叫,师长姚运良又带领两个团前来增援,打得敌军长孙良诚被迫走出圩子,到5师指挥所谈判。14日早8点,孙良诚率军部和260师近6000人放下武器。
  敌人投降后,姚运良把周纯麟逼进师部卫生科,做手术取出弹片。周纯麟担心姚师长在紧张的战斗中忙不过来,手术第三天一大早,就让人用担架抬着回到师指挥所,协助姚师长指挥战斗。因战事确实紧张,瞬息万变,师政委前些天又牺牲了,姚师长确实离不开这个老搭档,破例留下他带伤参战。
  一个多月后,淮海战役进入最后决战。杜聿明集团被包围于徐州西南的陈官庄一带。12月20日,周纯麟、姚运良在郭楼阵地的一个猫耳洞里指挥部队作战,十几架敌机低空飞来,几串炸弹落在指挥部顶上,洞顶被炸塌,将师长副师长埋在里面。师部的同志们拼命用手扒土,先将周纯麟救了出来,他第一句话是"姚师长呢?"听说师长还被埋在洞里,周纯麟连喊"快挖!"用双手拼命地挖土,手指扒出血来。姚师长被救出来后,他睁开眼的第一句话也是"周副师长呢?"可见,两位老战友都把对方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要。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姚运良、周纯麟率领2纵5师毙敌1100余人,俘敌1.4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00余门,轻重机枪850多挺。
  战后,2纵改编为陆军第21军,周纯麟任62师师长,姚运良升任第31军副军长。
  1955年,两人同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姚运良去世6年后,1986年9月2日,周纯麟也走完73年的人生历程,在上海去世。
  共产党人,有情有义。

父亲提醒女儿这几种家庭的男人不能嫁,不会幸福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婚姻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这一点对于女人来说,尤为如此,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选择与什么样的男人结婚,往往代表爱笑之人,不露忧伤别小看爱笑的人,他们往往城府很深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俗话说,爱笑的人,运气通常不会太差。这句话看似像是鸡汤,实际上却是很有哲理的。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当我们遇到了不原配夫妻与再婚夫妻有何不同?这两位过来人说了心里话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进去,城外的人想出来。世人对于婚姻的想象大多是美好的,似乎情侣两人一旦走进了婚姻致奔五的70后人到中年,我们已一无所有,看完别哭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瞬间,最早的一批70后已经年过50了,在我们儿时的记忆中,50岁还是一个太过遥远的数字,没想到,当我夫妻相处的秘诀懂得示弱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当婚姻生活归于平淡,夫妻两人在日常的柴米油盐等琐事的压力下,难免会产生矛盾,进而发生争吵,彼此都会开始变得厌烦对方。克人到中年,好的婚姻,离不开这三样东西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幸福的婚姻总相似,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我常喜欢将婚姻比作是一场二人三足的游戏,要想使婚姻走到幸福的结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对耄耋之年的丁克夫妻,是爱情最美的模样这世间有永恒的爱情吗?我想,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有些在爱情中受过伤的人,会认为爱情是短暂的,根本无法永恒而那些正身陷于热恋中的人,则会认为,永恒的爱情一定是存在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落魄时,这样对你的人,最值得交往人生好比行船,我们既会遇到得意时的顺风顺水,也会遭遇落魄时的艰难险阻。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得意时,我们的身边从来不会缺乏朋友,他们奉承吹捧我们,只不过是为了从我人这一生,无论穷富,都不能辜负这三个人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人都有情感,因为有情感,所以,人才能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生生不息。有人曾苦尝尽了,甜就来了人生有一种绝境,叫做重生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在人生的旅途之中,苦和甜往往是相对的,一个没有吃过苦的人,很难体会到甜是一种什么滋味。古人说,吃苦是福,它的意思是说,诸事不顺时,要学会渡自己文陆心说我的心事,说给你听,点击右上角关注,开启一段暖心之旅。偶然看到一段关于香港富商刘銮雄的访谈,他说,他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年轻人,住在窄小破旧的住所,很是心酸,但是,那些年轻人却
家里出现这些征兆,预示着好运将至,一般人不超过三条文来源网络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一个人苦尽甘来时来运转的时候,必然会有一系列的征兆。如果出现下列9种中的任何12种,恭喜,好运已经在向你招手了,如果出现分开515天后,他和妻子甜蜜相聚相爱并不难,难的是爱一辈子疯狂阅读里这样一句话喜欢和爱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喜欢一朵花,你会摘下它。如果你爱一朵花,你会给它浇水。如果说喜欢是占有的话,那么爱就是细心呵护,小心保存,在付出中,让对方幸福。喜欢是我的书屋不大,但时时弥漫着读书人至爱的三种气味我家现在的居室较为宽敞,我选择了面南向阳的一室作为书屋。我们居住二楼,妻子爱侍弄花草,为了给我备课读书提供舒心养眼的环境,妻子在门前空地上栽种了腊梅月季桂树等花卉树木,还培育了茶梅一座寺庙里包容两种文化,这种景致带来的安详,或许只存在贺兰山1hr绵亘二百多公里的贺兰山脉,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口和山谷。峰峦苍翠的苏峪口双塔插云的拜寺口军事要隘三关口最为安详的,当属滚钟口。滚钟口游人不多,山坡和台阶也很温和。商业气息很淡,娘去了一个叫天堂的地方,故乡的山水依旧在,却没了家的味道多少次寻觅,多少次拷问,乡愁是什么?有人说乡愁是回不去的时间和空间,是跋山涉水的折返。也有人说乡愁是找不回的人和事,永远不会再见的情。我说乡愁就是小时候想尽办法离开,而长大变老后,新年快乐,牛年大吉新年新气象,拨开浓雾,阳光还是晒得很暖和的。在老家的习俗,一大早就要起来欢聚,然后走门串户的拜年。可随着年轻一辈成为主力军,很多原有的风俗习惯已被慢慢消磨。如今,最讲究的不过是怎么去关口垭看木瓜花,我们投进了春的怀抱,花的海洋在这个不可靠信息飞扬如雪的时代,人们普遍最信赖的是天气预报,每天都有无数人在验证它。3月5日周五,当一个兄弟约我周日去关口垭看木瓜花时,我第一件事是去看天气预报。在网上看到的结果是读王剑冰先生的驿路梅花,走进他的文字,像极了我的故地重游尚留闲心看梅花于书海邂逅王剑冰先生的驿路梅花实属偶然中的必然。偶然是前些时日恰逢当当网图书满一百减五十活动,搜索一些散文年选时遇上了驿路梅花这本书。因为书名,因为作者,心头一动就下香溪汽渡令我刻骨铭心,它给我方便,也让我错失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人生在世,过河渡水,需要渡船摆渡人,才能到达彼岸。生活在长江边,渡船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正是渡船与摆渡人,让前行的步伐多了几分滋味。我最早接触的木筏子,形似豌豆,故称豌豆角,单人黄奕谈和前夫相处的细节,网友幸亏离开了。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关于婚姻,巴菲特曾坦言你能犯的最大的错误,你人生中的最重要决定是跟什么人结婚。只有在选择未来伴侣这件事上,如果你真的选错了,将让你损失很多,而且这个损失,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诚然如是太姨好像从未长大过,晚年,她为自己年轻时的错误买单其实我从没弄清楚过,太姨是不是从未长大。太姨这个名字是我小时走亲戚时初闻的,具体是何辈分我到至今仍不懂,只是她在我的家长圈里,一直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初见时是夏天,她正从厨房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