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青少年自杀的悲剧与所谓的体制问题

  文/老C
  1、
  常州金坛的一名五年级的小女孩,在十天前,从学校教学楼四层,跳楼自杀。一个可爱的孩子,选择自己结束了自己短短的生命。
  在中国的舆论场上,每一个事件,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总会有人"定体问",这件事情也不例外。老师的"传递正能量"的批注,无疑给了这种"定体问"观点更多的佐证。
  中国的教育体制再次被网络舆论批的体无完肤。
  有人,把悲剧归结为应试教育、思想输灌和"正能量"引导。
  也有人把她的不幸上升到民族层面,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然而,这个不幸真的是像他们说的,是"定体问"吗?
  体制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很显然,不是这样的。
  把任何问题都往体制上推,才是不真正反思问题根结。"定体问" 并不是一个正视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2、
  把青少年自杀问题,归因到体制上,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百度一下儿童自杀或者青少年自杀,就能看到很多这样的文章。
  什么儿童自杀率第一大国、痛彻心扉、看哭了,这种煽情文章和论点在互联网上比比皆是。
  然而,百度上能查到各种中国儿童或者青少年自杀率世界第一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来源都是一篇叫《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的文章。即使人民网这样的大网站,都有一篇转载于燕赵都市报的新闻,引用了所谓《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的部分内容。
  但有趣的是,这篇报告是谁所写,来源于哪里,全都语焉不详。
  在百度文库上,我们能找到一篇2008年的,名为《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的文章
  然而,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一篇严谨的学术文章,没有作者,没有研究机构,没有任何的数据出处,充满着情绪宣泄,里面有很多完全不靠谱的数据。比如:
  中国每年的全部死亡人数是不到1000万人。少年儿童每年的死亡人数连100万都没有,怎么可能有210万儿童因为装修污染而致死。
  这篇报告中夹带着各种私货,比如:
  这么一篇数字完全不靠谱,夹带着各种私货和基督教传教的文章中的谣言,被互联网上各种人反复传播了十几年,直到今天,还有人引用其中的观点和所谓数据。
  真实的数据是什么样的呢?
  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赵玉峰发表的《中国青年人的自杀现状和变动趋势(2003-2015)》一文中有2015年中国青年人口自杀率的数字(每10万人)
  可以看到,2015年中国15-24岁的青少年自杀率在每十万人 1.3 - 2.88之间。平均应该低于十万分之二。这个数字与2016年WHO统计的低于十万分之二数据是基本一致的。其中,15-19岁的自杀率,比15-24岁更低。
  中国15-19岁,不到十万分之二的自杀率,远远低于美国和绝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
  青少年自杀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体制问题。
  把青少年自杀,说成一个中国特有的体制问题,说成应试教育的问题,这个纯属居心不良带私货。
  3、
  让我们看看发达国家的情况。那些国家没有所谓的"体制问题",也号称是"素质教育","快乐教育"。
  青少年自杀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仅在中国,在发达国家也一样,甚至比中国更严重。
  2017年,在所有美国人的死因中,自杀排在第10位。但是,在15-24岁的美国青少年中,自杀,是排名第二位的死亡原因。2017年,15-24岁的美国人中,有6200人死于自杀,死亡人数仅次于交通事故(6697人)
  美国青少年的自杀率,在过去10年中,有明显上升。
  而在10-14岁的这个少年群体,自杀率的上升更加明显。从2008年到2017年,几乎翻了三倍。
  15-19岁群体,2017年,自杀率超过了十万分之十。(中国的2015年的数字是不到十万分之二,远远低于美国)
  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美国。2018年,日本全部年龄人口的自杀率下降到了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在全部人口自杀率明显下降的同时,日本20岁以下的青少年的自杀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而在韩国,自杀是青少年排名第一的死因。
  如果把青少年自杀,全部归结为体制问题,认为如果没有应试教育,有了所谓的自由民主,有了所谓西方香甜的空气,就没有青少年自杀问题。这个有点太天真了吧。
  从WHO的2016年公布的各国青少年自杀率数据看,没有办法证明,自由和民主能解决青少年自杀的问题。
  亚洲国家中,青少年自杀问题最严重的是印度。中国的自杀率低于印度、新加坡也低于日本韩国。
  而在OECD国家中,青少年(15-19岁)自杀率最高的是新西兰,这个被认为是人间天堂一样的国家。而中国的青少年自杀率,远低于日本、韩国、美国和大多数发达国家。
  还是那句话,个案不能代表整体。只有统计数字,才能代表整个国家的全面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低于美国日本,也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
  数字无法证明是应试教育,体制问题导致了中国青少年的自杀。
  4、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不服气。觉得西方国家都是快乐教育,学习这么轻松愉快,老师也都是和蔼可亲,民主自由,怎么可能美国的青少年自杀率比中国还高呢?
  在中国,我们对西方的教育总有一些憧憬和幻想,觉得西方学校的老师都是循循善诱,亲切友好,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创造力,不会批评孩子,不会冤枉孩子,没有偏见的。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事实。
  2015年12月,美国著名的杂志 《The Atlantic》,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的题目是,为什么教师仍然被允许打学生?副标题是,体罚在19个州仍然是合法的。
  里面写了一个学生被体罚的场景:
  ""但我没有嚼任何口香糖。"这位十岁的男孩恳求他坚持自己是无辜的。
  "你是个骗子!"老师做出了回应。"现在,你会得到惩罚,因为你一直对我说谎。"
  在一个让人联想起维多利亚时代的孤儿院或1800年代一间教室的校舍的场景中,老师用木桨打了孩子的背部十几次,每次都伴随着哭声。走廊的门仅部分关闭。"
  在今天,美国仍然有接近40%的州,允许在公立学校中采用类似于用木桨打孩子这样的体罚。
  而对于私立学校,只有两个州立法禁止私立学校中的体罚。
  美国的体罚,可不像我们理解中的让学生罚站或者去操场跑圈这种体罚,那是真正的体罚。真正的类似棍子打人这样的体罚!
  美国对学生的体罚,是使用一个木头做的"木桨",真正的去打学生。
  5岁的幼儿园小孩,照打不误。
  用木桨体罚是美国学校的一项历史悠久,同时争议很大的传统。
  1982年,一名9岁的学生被一块有裂纹的木桨击中,这导致流血的伤口变成永久性的疤痕,这个事件引起了不少争议。即使这样,很多学校也不愿意放弃这种体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今,一些学区采用禁止使用带有裂纹的桨板的规则。例如,布卢姆菲尔德学区的政策规定:"对体罚的方法是用平的桨打屁股击打一个学生的臀部,该桨表面光滑打磨,没有裂纹或孔洞,只会造成暂时性疼痛并且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损害。"
  即使有各种争议,美国的学校,仍然不愿意放弃体罚这种惩罚孩子的方式。
  相比美国,欧洲国家对体罚的规定严格的多。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禁止在学校中进行体罚。
  5、
  中国的青少年自杀率与欧美国家相比,是明显更低的。中国的老师在运用惩罚手段上,至少没有比美国的学校老师过分多少。如果中国老师像美国老师一样,把木桨打学生做为惩罚手段,社会舆论早就爆炸了。
  对于缪可馨的不幸事件,目前还没有官方的调查结果出来。我相信当事老师确实有责任。对那篇作文的批改,对学生的态度,肯定是不妥当的。
  但是,把责任推给教育体制,对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并没有什么帮助。
  人死不可以复生,对于不幸丧女的家长,怎么追究学校和教师的责任,怎么控诉社会的不公,都是理所应当的。
  但其他人,应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不是也一味的把问题推给体制。相反,要反思自己。毕竟,家长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如果把问题都归结于体制,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或者送去国际学校,就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这就大错特错了。
  家长们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孩子成绩优异,能歌善舞,家庭美满,活泼开朗,怎么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呢?
  其实不然,有一种问题学生,叫做"好学生"。在学校一般公认的好学生,在各方面都不错,但却有很多的问题处于隐蔽状态。
  这样的孩子,有时会突然惹出大事。
  "好学生型"问题是"隐性"的,班主任和家长如果没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和社会经验,没有一定的洞察力,看不出他们是问题生,相反,会认为他们是令人满意,令人放心的好学生。
  这些好学生,他们往往很累。家长对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对他们的期望也很高,如果自己的能力跟不上,就会感觉到喘不过气。
  时间长了,他们看似成绩好,性格好,但碰到突然事情,有可能就在某一刻爆发,做出过激的行为。
  做为孩子的父母,看到不幸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与其讨伐体制,讨伐应试教育,不如多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了解他们的苦闷和真正的想法。
  父母的努力和沟通,才是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最重要的途径,而不是搞什么讨伐体制。

紧张改变的过程需要付出行动,你行动了吗?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就是解决心的距离。关系绝大问题,不是你的心出了问题,就是我心出了问题,解决了心的问题,剩下的一切问题都是大问题。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所人口老龄化,是利好医药行业吗?很多人私下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创业风口,都是经常聊的话题。很多时候,一开口就是从前些年的房产移动互联网电商带货等等,都想看出后面几年到底要做什么,才会更挣钱。当然并不是说,大家都会去中科院博士小作文刷屏全网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海明威最近这两天,中科院一位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刷屏全网,引发热议。许多网友纷纷留言以下是黄国平亲自发布从别人的角度想想当某个人将他的行为与某件令人不愉快的刺激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可能会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使原本令人非常快乐的事情在这儿变成了它的反面。这种思想是由俄罗斯科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在试着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问题在工作中有不少这样的人,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他们的待遇仍得不到提高,职位也得不到升迁。他们开始愤愤不平,把原因归结到老板身上,认为老板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没有给他们用武之地。其实时常变换角度来理解对方我们常常从自己有限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往往很少寻求从他人不同的视角来考察问题。只要我们学会了转换视角,那事情就会发生某些变化。所以,不妨尝试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对方所做的事情。大成与小为什么你家的防腐木不防腐?告诉你行业内的防腐木套路现在家家户户的庭院设计必不可少地使用防腐木材料。那么什么是防腐木?防腐木是采用防腐剂毒化木材以后的木材,从而避免木材的浪费,延长了木材的使用寿命。但是我们会发现有的业主用了防腐木,说出宋丹丹周杰张翰的缺点,还能博人一笑,李雪琴不愧是北大毕业国人都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都不好。如何拿捏这个度,是一门大学问。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月是懂得分寸的,它慢慢地缺了,又慢慢地圆了。时你最大的缺点就是吃了不会沟通的亏,吃亏真的是福吗沟通很重要吗?很重要!婴儿不会沟通,所以只能依靠哇哇大哭来博取注意学生不会沟通,成绩无法提升,只能稳坐冷板凳夫妻间不会沟通,情感受阻,家庭不和睦职场不会沟通,工作无法圆满完成,晋升不负青春不辱使命一场疫情一次大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群众团结一致,共克难关。全体中华儿女用奋勇拼搏的斗志,矢志不渝的信念,交出优异答卷。从小区封闭管理一些企业相继停工停产延迟开学,到陆续解封复那时青春正浓谁的青春不是一次盛开后即消逝的烟火谁的现在心里没住着一个苍老的小孩若不是真爱,怎么会到现在好奇怪热热闹闹悲哀到感慨最快乐的日子像飞舞的尘埃多自在哭着笑到眼泪掉下来到底该或不该曾经的
9种花,天热也要施肥,否则活不长,越养越差劲有的花,天热正值生长期花芽分化期,营养一定要跟得上,否则会影响生长开花结果子,高温天气施肥的方法很关键,用什么肥多少的量大家来学习一下吧月季施肥不要停,天热也冒大粗笋月季比较喜肥,斟一盏茶,择一地幽静,借着明月清风,诉一场离别偶然想起一首老歌尘缘,依稀还记得那优美的唱词,尘缘如梦几番起伏总不平,到如今都成烟云,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旧梦中,繁花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回头时无晴也无雨不知芦花经雨后,一半欢喜,一半忧伤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芦苇又叫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我在秋的怀里,遐想着芦苇那缥缈多姿的身影。它随风起舞,一片白绒绒梦是一池波影,斑驳着错综复杂的沧桑握着你的手,在素笺上品味秋日的安好,该来的总是不请自来,该走的依旧难以阻挡。站在季节的渡口,不管世事沧桑变换,只想在人生的路上且行且惜,为心灵熨平曾经的忧伤前言秋风很不自在,偷偷地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只因我的世界你来过长夜独行久,庭院几许深。习惯了孤独,可在这寒冷的冬夜还是有点不适。从小到大最怕冷的我,只能把自己紧紧的裹在羽绒服里,像个粽子一样的裹着。天色欲晚的黄昏,抬头,以刚刚好的角度,把天空借一杯浊酒沉到未醒的梦中,惟有眼底的花飞花又谢秋已逝,冬渐深。枫叶染霜红,相逢当应有归期。秋风的思念,是那落雪的城,写满了无以复加的懵懂,把季节的安然无恙刻满一地的缠绵题记没想到可以这样坐到窗前,细细地品味秋的诗篇。拐角处柔弱情倚寒云起,人归暮雪迟情倚寒云起,人归暮雪迟。痴恋红尘远,侯君摆渡归,你依然是这冬夜里的烟火,温馨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记得你曾来过,留下一地缠绵的歌,那就让这把心底的素琴,默默唱响一世清阙。狠狠心还是岁月如诗,刻写在时光的扉页,留下淡淡的相思岁月如诗,刻写在时光的扉页,留下淡淡的相思,银杏涂黄,化作清音一弦,我还徘徊在月下等你。站在红尘的渡口,携一颗琉璃心,吟唱白首不相离,与你对酌,用浪漫的邂逅,把一次次缠绵,诠释的魂伴着你,只为重温这一弯柔柔的月光和蜜蜂一起赛跑,用时间的花束散逸遍野的芳香,在愉快而又清新的早晨,守望着太阳的万道光芒。痴情的手臂从地上掘起无数的乐趣,张开双臂像鸟雀一样欢畅。一朵花就能确定岁月的静好,一片草就是爱在生根发芽,回眸间,便是一眼万年的思念岁月如歌,秋天的回忆是温馨而浪漫的,一抹嫣然里流淌着爱慕。笑看红尘,提笔勾勒清风朗月,那如玉的诗行,在眉心荡漾着一丝温暖,是秋日私语的呢喃,爱在生根发芽,回眸间,便是一眼万年的思念爱上你,爱上秋,此生无忧菊花黄蕊舞风流,枫叶阑珊弄轻柔。一笺相思寄清秋,一怀如雪点点愁,秋山秋水秋云,刚出岫,昨日的缠绵用浪漫的诗意铺就,平仄的韵脚把文字串成一颗颗红豆蔻。题记秋风十里潋滟着你的温柔,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