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北极星新文学之诗人十三家

  组稿:赵之逵
  诗人十三家:空城 阳坡牛 特霞 二缘
  雪野 铁血寒冰 桂斌(荷兰) 余伟 金子 暖玉 张黎明 黄晓梦 青春
  ◎北极星
  文/空城
  秋深水寒,此岸已无雁鸣
  倦意侵袭山川,尘埃里
  草木走向轮回
  苍穹,罩住身体
  萤火虫散了,星光不老
  眷顾在黑夜里赶路的人
  434光年。足够一生的思念
  它独居北方,温暖
  短暂的欢乐和永恒的痛苦
  让辽阔的爱拯救泪湿的瞳孔
  让极北的光拥抱残损的灵魂
  让我飞起来,奔向你的天空
  简介:空城,有作品发表于《山西日报》《大河日报》等纸刊。现为《北极星新文学》总编。
  ◎烛光
  文/阳坡牛
  我只要那最透心的红
  它不曾熄灭
  并与我的心脏
  一起跳动
  感谢那个给我火把与喊声的人
  为我种下种子、骨节与火光
  他手里无尽的暖,是烛光的另一种叙述:烧了自己的一生,却从不喊疼
  我也是无数烛光里为爱而泪流的一滴
  为一份守候
  而举高此生的烛火——
  五十盏心灯
  从未熄灭
  它,一直在我命的高处亮着
  2020.9.10
  简介: 阳坡牛,江苏邳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邳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先后在《诗刊》、《扬子江诗刊》、《星星》诗刊等报刊平台发表诗歌作品500余首。多次获奖。诗作入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乡雪无痕》。主编《邳州当代新诗选》、《邳州当代散文选》、《历程》等。
  白露
  文/张忑侠
  在热烈和冷酷之间
  我选择清澈与宁静
  那白石裸露的清溪
  是我常常流连忘返的风景
  每个秋晨在草叶上起舞
  我都看见阳光透过密林照在清溪水上
  斑驳的光点跳跃成一个个轻快的音符
  秋雨绵绵
  我渗漏地下与泥土相融
  秋阳高照的午后
  我就藏在酣眠的眼眸听 梦
  秋风渐起
  我凝结成霜
  亦或飘洒成雪
  以坚硬的白
  固体的火
  对抗岁月的冰
  简介:张忑侠,陕西商洛人,凤翔县西街中学教师。热爱文学音乐,诗歌、散文、评论散见于《陕西诗歌》《文化艺术报》《西北信息报》"宝鸡作家""时光捡漏"等报刊杂志与网络微信平台。出版有诗集《红尘遗梦》。
  ◎睡莲好看的样子
  文/二缘
  四月,有一些嫩芽
  才从地下拱出来
  柳枝上的绿色
  也是很饱满的样子
  几片莲叶间
  有两朵粉莲
  风一吹,花苞
  就动了几下
  岸上的人,低头
  扯了一下衣衫
  2020.9.7
  简介:二缘,本名陈高辉,居江城,高级职业指导师。诗观:至简,至美,至深,至爱。
  ◎重读落日
  文/雪野(甘肃)
  在众神静穆与凝重的黄昏
  我会不由自主的敬畏日落
  总感觉这浸满鲜血的天空
  是人神共祭祠的神圣道场
  当太阳义无反顾地走下神坛
  大地万物不约而同头颅低垂
  一切乖张戾气之物消声遁迹
  苍鹰是最后掠过山峰的勇士
  充满着神秘氛围的血色黄昏
  惟断头的太阳令人顶礼膜拜
  这伟大无私的阿波罗美神呵
  给人类上演了怎样惊魂一瞬
  --------2020-4-26
  简介:雪野,名樊晖,系甘肃作协会员,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大量作品刊发海内外报刊杂志,获各类文学大奖三十余项,作品入选二十多种权威选本。有诗文评论散文小说五部存世。诗观:写作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一束菊花
  文/铁血寒冰
  那一束菊花
  开在碑石上
  碑石躺在尘世,不管多少年
  风总是一往情深
  秋雨纷坠
  风追逐着香,越过天界膜拜
  我试着去触摸它们的一丝影子
  额头抵住碑石的断裂处
  一束菊花,瞬间
  打开记忆的城墙
  泪水,早已浮起天国大门的门柱
  每滴,都敲醒寺外的木鱼声
  简介:铁血寒冰,四川诗歌学会、北京顺义作协会员。作品刊发于《人民日报》,《作家报》《鸭绿江》《牡丹》《辽河》《参花》《西部散文选刊》《中国汉人》 等多家刊物媒体,有作品发表于《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中国作家网》多家媒体,并获《中国诗人》2019年度提名奖。
  ◎唐的荒
  文/桂斌(荷兰)
  唐朝的野草疯长
  淹没了肩膀
  我独自走在秋的荒
  透过草丛的缝隙
  听见河水在低沉地流淌
  .
  踏着七夕的目光
  残风的衣袖
  带来淡淡的丁香
  .
  原来河边船头
  坐着一个箫声的姑娘
  .
  望着对面模糊的草堂
  我低下头
  捂住自己的伤
  ( 2019年10月 鹿特丹)
  简介:桂斌 (荷兰华人)
  法国ASFEA艺术会员,荷兰GUIBIN美术馆馆长,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访问学者,荷兰EICWA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学院艺术系客座教授,1996年毕业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硕士,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等。
  ◎天和地
  文/余伟
  我有时抬头看天
  看天上的白云
  看满天的霞光
  看从天而降的雨点
  看雨后挂在天上的彩虹
  看鸟儿从头顶飞过
  更多的时候
  我低头看大地
  看大地的山和水
  大树和野草
  看脚下忙碌的蚂蚁
  看路上匆匆走过的人群
  看清晨弥漫的大雾
  当我看到许多熟悉的人和物
  突然在雾中消失
  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在我脚下的泥土里
  砸出一个小小的坑
  简介:余伟,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诗歌五百多首,出版小说集一部。有诗歌,小说入选多种选集,多次获奖。
  ◎灰色
  文/金子
  有时候,一想起老家
  都是灰的
  灰的土,田野,河流
  还有天空
  炊烟托举田野的灰魂
  一时鲜艳的花朵
  牵牛花,鸡冠花,金丝菊
  只能灿烂一会子
  又被田野熬成了灰色
  今天,我看见素雅的荷花
  也会隐隐水中归去
  留下灰色莲纹
  现在,秋天来了
  色彩缤纷即将褪尽
  饱满还原成虚芜
  我的那么多乡亲啊
  也没有活过夕阳下那缕炊烟
  简介:金子,公民,农民打工仔,喜欢读分行,无平台,无协会,无名气厘头。
  觉得诗歌是体察人间的探棒,插进去就带出血来。
  ◎多风多秋的日子
  文/暖玉
  九月有风,既在等待也在催促十月
  多秋的日子。从渭河到洛河不到四百公里
  母语便从降调转到三声,而我没有变声
  这个异乡人。漂泊城市里
  田间地头也会行走。你听不懂鸟语
  看不懂花香,却任由它们像头顶掠过的鱼群
  画出问号,这是来自出发地、目的地的
  问号。偏爱洛阳另一个名字
  牡丹城,很像我起的名字
  这里有父母另外纬度的家,有同宗同族
  同姓氏的长辈姐妹。来路曾是曲线
  是长安抵达牡丹城的路径。如今
  被我拉直扯短。这个多风多秋
  多愁多感的日子,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简介:暖玉,服装设计师、诗人画家,现为中国诗歌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终南女诗人油画院副院长,陕西女子诗社秘书长,诗画作品先后荣获《光明日报》国内大赛二等奖两次,著有诗集《在路上》、《白》。
  ◎我有万亩良田
  文/张黎明
  我有一万亩良田
  我春天耕种秋天收获
  打下粮食我制作成食物
  喂饱饥饿的胃囊
  万亩良田 万亩自由的空间
  我还可以种植树木蔬菜
  种植绿茵茵的杂草或者
  一些不守季节规矩的植物
  多么好的士地
  日晒雨淋大雪覆盖
  都不能阻止它肆意的延展
  必须要有桃花
  这撕裂寒春的浪漫之花
  要有深埋地下刺痛泥土的
  根颈 和爬行的飞翔的动物
  它们刺痛土地 让土地
  保持零散的清醒
  在岁月的坚守中
  让这片土地变得丰满 生动
  我有一万亩良田 我要告诉
  那些灵魂和肉体饥饿的人们
  快来种植 埋下坚韧的种子
  收获无数新鲜的生命
  作者简介:张黎明,男,1961年12月生,山东滨州人。1983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夏雨诗社"创社副社长。
  多年来,发表诗歌300余首,作品被收入《中国当代大学生诗选》《中国当代诗人诗选》等十几种诗集,20世纪九十年代曾获得"中国当代十佳诗人"等称号。代表作《蔚蓝色的我们》。现在山东警察学院任教,《齐鲁警心》文字主编。
  ◎诗意之川
  文/黄晓梦
  淇河之畔
  《关雎》不停地吟唱
  约于《桑中》,互赠芍药
  感动了大伾山上的佛
  送给他们三万匹春风、三万棵桃树
  祈福他们三生三世相爱
  淇水悠悠
  岸边的蒹葭、香草、荇菜、芣莒
  连成一片葱茏
  《诗经》三十九篇
  楚辞、乐府、建安风骨、田园诗
  在淇河里找寻童年
  它们的身体里有《诗经》的胎记
  风吹起了涟漪
  为唐诗押上平仄的韵
  许穆夫人的"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孟浩然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一位"钓"故国,一位"钓"贵人
  他们关心万家灯火、社稷江山
  然而红颜易逝、朝代更迭
  只有淇河永葆青春
  淇河两岸的小麦与棉花
  一茬又一茬
  小草荣了又枯
  《诗经》越活越光鲜
  淇河经历了烽烟四起、良辰笙歌
  仍不忘初心地流着
  遇见了宋词、元曲
  动词、名词、形容词、叠词、副词
  认识的与不认识的词语
  联在一起,绽放出万千气象
  黄河携着长江,春天携着诗歌
  正赶往淇河的路上
  作者简介:黄晓梦, 江苏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徐州楹联理事,著有《挹秀集》、《握住阳光》等,创作450万余字,作品散见于《延河诗刊》《诗选刊》《芒种》《读者原创》等。曾多次在全国性文学大赛中获奖。
  ◎时光慢
  文/青春
  昨夜
  他把衣服,书,连同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塞满了行李箱
  箱上压满了重重的手印
  这就是
  他以为的成功同行
  取出你的衣物
  仿佛也掏出了我的五脏六腑
  原谅我
  不能抱抱你
  只能趁你抱梦而睡之际
  紧握着箱上你的手印
  逃离
  像是逃离一场暴风雪
  2020.8.19
  简介:青春,阜阳市作协会员,高级教师,现任《北极星新文学》副总编。

一锅热气蒸腾的莜面我闻到了那甘甜醇香的味道晋西北盛产莜麦,晋西北人也爱吃莜面。远离家乡,吃一顿地道的莜面成为了一种奢望,那股浓浓的香香的蒸莜面味始终诱惑着我的味蕾。眷恋着晋西北莜面的醇香美味,不禁又想起晋西北那花样翻新,百汾河吟她用柔美的嗓音呼唤着我的名字人们都说你是管涔山的泪一路南下奔腾不息山峦清秀叠嶂美丽的静乐公主钟情这一方山水将繁花似锦的长安忘得一干二净河畔的我依稀听到她用柔美的嗓音呼唤着我的名字唐的清风亮丽明净宋的词赋抑扬顿国学大师李锡书回了和珅一句靴子虽破可还是正儿八经的底子在静乐在汾河西岸的西河沟我停下脚步张望追寻国学大师李锡书先生远去的足迹先生少年聪慧青年颇负盛名乾隆四十四年考取举人五十五年高中十一名进士曾任雩都汶川蒲江大邑县令蓬州知府重庆府同知云汾河谷地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称霸天下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战国时代武力是最好的外交群雄争霸实力是稳固的舞台天柱山脚下旗遮日纵马挽弓汾河谷地马如蛟龙刀枪林立金戈铮鸣划破悠远的苍穹屯兵养马静乐赵武灵王明智的选择胡服骑射壮实强悍了赵国成为那个时铭记第一枪为百团大战首战纪念馆而作把苦难收集起来化悲痛为力量把血泪收藏起来将正气统统颂扬把不屈汇集起来发出撼人心魄的怒吼红日照遍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八路军与人民群众在山西在忻州在静乐在康家会在碾水河畔在悬钟山下打跪拜黄土喊一声我的亲娘黄土地养育了我健壮的身躯黄土地培养了我不屈的意志黄土地注入了我智慧的力量黄土地张扬了我倔强的性格哦!亲爱的黄土地啊你是我的亲娘我剑光闪闪闯荡江湖历经磨难锻造人生我笔锋凌厉书写历史声寒露特刊散文秋深寒露凝重阳去登高当一朵朵山菊花盛开的时候,当一排排大雁南归的时候,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凉意一日渐比一日。此时田野里空荡荡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成群的麻雀鸽子自由飞翔。最为耀眼的当属红彤彤的柿子,吸人眼奔腾的汾河腾飞的故乡光辉的旗帜指引发展的方向璀璨的明灯照亮前进的征程幸福的歌曲唱出和谐的生活灿烂的笑容映照出心中的喜悦恢弘的画卷书写了盛世的辉煌生机勃发的静乐犹如一条巨龙腾飞在吕梁山巅徜徉在汾水河畔静在离开故乡的日子里少年憧憬理想想去社会上闯荡少年充满幻想想成就一番伟业十八岁的花季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告别静乐告别汾河告别学生时代告别大山告别莜面告别烧山药蛋告别暗恋的女同学走向梦想的世界高天厚土气势雄汾河两岸那些孤独守望的古烽火台汾河两岸的山山峁峁随处可见一座座高耸的黄土台遒劲的风呼号着记忆的风霜恢弘着宋元音韵记录着明清过往似有金戈碰撞发出点点火花苍老的汾河古道悠扬着铃声承载着岁月远去的斑驳时光遥想当年汾河晚安祝你风光,举世无双坚定又清澈,温柔且辽阔,所有的美好都落在你身上。你还很年轻,可以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养的猫长大了茶树也结了茶,喜羊羊最后被灰太狼吃掉了啦,欢喜的人们变成了结尾的冤家,你还在远
十四岁的女孩过早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在贵州某地的一个小山村,生活着这样一家人,丈夫在当地煤矿工作,妻子在家照顾着三个还在读书的女儿,腹中还有一个即将一朝分娩的小子。本该是夫唱妇随,家庭幸福,相安无事,其乐融融,不算殷吃油条的来历,你知道吗?现在不管是在我国北方还是在我国南方都在承袭着一种千年美食,那就是油条。居家或者上班的人们为图省事,早上吃上几根香喷喷的油条,再配上一碗热乎乎的豆浆,一抹嘴唇,一顿省时省力省心的早餐拾柴火割猪草的时代吃穿不再愁的今天,一人独处闲来无事的时候,常常想起那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时代。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饥一顿饱一顿已是家常便饭。即便如此,我们这些小伙伴也泯灭不了贪执法交警贴罚单,的哥猝死车里面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凌晨,陕西一位37岁的的哥,早早出车,因感觉身体不适,便赶忙把车停在了四车道的最右侧路边,并打开了双闪灯,随即到副驾驶座位,放倒车座后椅背躺了下去,这一躺就再也没丈夫瘫痪,妻子意外病故,这人咋有那么多磨难?今天回了趟老家,听我的邻居讲,村西头的一位大嫂去世了,刚刚过了六十岁生日。听到这个消息,多么希望不是真的,可偏偏就这样发生了,真是时事无常啊!过世的这位大嫂其丈夫前几年在一次意外事那个叫凤儿的女人五一和父亲回老宅,顺带着去了几家亲戚处串个门儿,由于时间有限,就按照顺序,先去大伯家,再去其他亲戚家。因不是什么年节,和父亲回老宅也是临时起意,更没有提前联系打招呼。估计家里都没人对面阳台上的女人五点,闹铃响了,昨夜睡得不怎么好,醒了好几次。实实在在的困,不想起床,这会儿室内的温度很是舒适,已经没了睡前的燥热,反倒有些微凉,我掖了掖被子,闭眼想着再赖会儿床。十分钟后,闹铃再老人养七个子女任劳任怨,七个子女养一个老人推三阻四,寒心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一个节目我反复看了多遍,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一个92岁高龄的吴姓老人,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需要自己的七个子女来进行照顾赡养,在轮流赡养的过程中,老人唯一的儿子撂挑表象不见得就是真的,孩子的成长惊呆了我我太高兴了,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今天下午,女儿因为抽不开身,临时打电话告诉我要我帮她去送一下正在学习二胡的外甥女儿,恰巧我今天有空,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姑娘离我家很近,平时也经一位搞清洁的老爷爷主动给跑到餐桌前的陌生小孩喂饭,你咋看?在湖南娄底发生了一件暖心的事情,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一个餐馆吃饭,当妈妈去前台点餐的时候,淘气的儿子屁颠屁颠地跑到了一个陌生大爷的餐桌前,可能就为了讨口饭吃吧?孩入驻头条艰辛路,磕磕绊绊不认输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到头条时日不短,起初只是为了打发时光,感到无聊,偶尔看看而已,顺便交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唠唠嗑,说说话,聊聊天,感觉还是挺充实的。随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