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庄子中国古代的大我实现者

  (前言:现在有的力挺"躺平主义"的文章,把躺平与庄子挂起钩来。其实,庄子与躺平主义完全是两码事。庄子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先知先觉的思想,而且在于他的大我实现的生存状态与人格状态,他关于生存状态的自由的选择。之所以二者有所混淆,是因为二者都具有对文化适应的抗拒这一特征。但区别在于,庄子是建立在大彻大悟上,是自由的选择,躺平主义是一种消极的退缩。——许金声。)唐朝诗人李白赞叹庄子:
  吐峥嵘之高论,
  开浩荡之奇言。
  要言不烦,生动地表达了庄子思想的特色。
  庄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实际的生活情况如何?他的实际状态达到了有什么样的境界?
  《庄子》开卷第一篇就是《逍遥游》: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这段话,不仅是篇名"逍遥游"的注解,甚至可以理解为《庄子》全书的总纲。此篇表达了什么是"逍遥游"。"逍遥游"三字可以作为庄子的名片,它展示了庄子的高度、深度和格局。"逍遥游",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庄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里的"正",是指万事万物的规律、本性。"御",是驾御的意思。"六气",是指阴、阳、晦、明、风、雨等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辩",与"变"相同。"无穷",是指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恶(w):疑问代词,如何、怎么的意思。"无己",是指超越了自我。"无功",是指超越了建功立业。"无名",是指超越了荣誉名声。
  这段话,翻译为白话文就是:
  那些能顺应万事万物规律、本性,把握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变化,以此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没有疆界地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人,对他们而言,有什么需要依靠的呢!所以说:至人超越了自我,神人超越了功业,圣人超越了名声。
  越是静心读《庄子》,越是为庄子的通透、高超、深邃所折服。庄子就是至人、神人、圣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古代先知、先行的大我实现者。
  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
  庄子的逍遥自由,不是指现实中人的人身自由。人生在世,人身是不自由的。所以,庄子的逍遥游只能是精神上的逍遥而游。心游就是在精神上虚拟出一个幻化之境,让精神得以安闲自适、自由自在地逍遥而游。庄子的逍遥游之所以是心游,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庄子所处时代,正值"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中期。这样的"昏上相乱"时代显然是黑暗的。然而,庄子却又无力与现实抗争。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拒绝接受楚威王的"许以为相",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而已。他的一系列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也只能是泄恨,而不能由此得到真正的解脱。若要真正在黑暗中得到解脱,办法只有一个:消除黑暗。然而,这对于庄子来讲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庄子便选择了避开黑暗的道路。
  (李牧恒、郭道荣著《自事其心-重读庄子》第1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2次印刷。)
  这种看法,不在少数。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所谓"庄子的逍遥游只能是精神上的逍遥而游。心游就是在精神上虚拟出一个幻化之境,让精神得以安闲自适、自由自在地逍遥而游。"很像是现代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催眠。我认为,庄子所说的"逍遥游",完全可以是现实中人的自在生存状态。固然,在庄子所处时代,正值"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战国中期,但在一个严酷的、病态的社会中,仍然可以有相对健康的人。正如马斯洛在研究自我实现者时指出,自我实现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够做到超然独立,抵御所在社会、文化的影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一开篇,就是这样奇幻的句子,乍一看,似乎是在讲诉一个神话,描述一个想象。其实,这是庄子在对任何想活得自在的人在进行心理调整和心理治疗。人之不自由,首先是心不自由,被俗世的枷锁束缚。庄子正是首先要让我们打开想象的空间,解放心灵。只有先做到了心灵的开放、解放,没有境界,我们才可能有进一步的自由的行为,做到逍遥。
  "逍遥",并不是庄子一种不可实现的幻想,而是一种实际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庄子,其他人在实际生活中,即使是在庄子那样的时代,完全有可能做到逍遥。何以见得呢?关于庄子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人的实际生存状态,这是需要另外进行专题研究的课题,这里先只从理论上予以论证。
  论证的角度,是我提出的"东方自我实现理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理论"以及"通心理论"。
  一、 从东方自我实现理论看庄子
  所谓东方自我实现理论,是我在八十年代就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是借用了马斯洛自我实现心理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实际社会生活提出的一个新的理想人格设计。我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提出了"东方自我实现人格"的概念。(许金声:《走向人格新大陆》,工人出版社,1988年出版;许金声:《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
  所谓东方自我实现人格,具有两层含义:
  (一)第一层含义是指在非良好条件下的自我实现倾向。所谓非良好条件,是指不利于人自我实现的社会生活条件。在非良好条件下,具有这种人格倾向的人能够忍受中级需要甚至低级需要满足的匮乏,向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方向发展。东方自我实现人格的这一倾向,与自我萎缩人格形成鲜明对照。后者只能够停留在低级需要和中级需要的满足之上。
  在非良好条件下,由于中级需要甚至低级需要都没有充分满足,个体常常面临这样一种选择: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继续提高中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满足水平,还是用于追求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一个人的人格力量越是强大,他就越是愿意并且能够选择高级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说:"那些两种需要都满足过的人们通常认为高级需要比低级需要有更大的价值。他们愿意为高级需要牺牲更多的东西,而且忍受低级需要满足的匮乏。"(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114页,许金声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我们知道:较低一级基本需要有一定满足之后,较高一级的基本需要才有可能占优势。然而,需要的满足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在环境、习俗、文化氛围的影响下,所谓"满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在自我实现层次以下的需要的满足中,个体必须要有适当的克制,才能有利于高层次潜能的发挥。
  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来看,东方传统哲学具有这样强烈的特点:为了高级需要的满足,或者说为了达到某种精神境界,可以调整、协调、克制、节制、减少低级需要的满足。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儒家主张节欲,道家主张寡欲,墨家主张苦行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精神。
  当社会已经发展到有相当部分的人的低级需要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这种精神就可以转化为普遍有益的思想资源。在强调自我实现的前提下,通过发挥自身的人格力,达到潜能的充分发挥。
  节欲与禁欲有本质的区别。东方自我实现人格不是不满足低级需要,正如孟子说:"可欲之谓善"(《孟子·尽心篇》),意思是能够满足需要的都是好事情,关键在于需要的满足发生冲突怎么办?孟子给出了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孔子说:"食不厌精,嚼不厌细。"但是他在齐国听韶乐之后,却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在这方面,庄子也有不少精彩的话。例如: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翻译为白话文:鹪鹩鸟在深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枝之地足矣,何必要拥有整个森林?鼹鼠在河边饮水,不过以喝饱肚子为限,何必要占有整个河流呢?
  (二)第二层含义主要是指自我实现应该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普遍的和谐。
  正如马斯洛指出:"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如何把西方文明中关于自我实现和东方文明关于内在和谐的观念结合起来。"(马斯洛:《洞察未来》,第32页,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东方文化具有强调整体性,强调和谐、协调、平衡等特点。如果说西方近现代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设计偏重个人自由与独立性,东方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设计则偏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与整体性的话,东方自我实现人格这一提法,含有综合两种文化结构的优点,超越两种文化缺点的意图。未来的理想人格,应该融合是两种文化优点,或者说是使两种文化协同发挥作用的人格。(更详细的论述,请看《全人心理学丛书》之《人格三要素》。)
  汤一介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有四层意思:
  1.自然的和谐;
  2.人与自然的和谐;
  3.人与人的和谐;
  4.个人的身心和谐。
  (汤一介:《哲学观念和设计思想》)
  这是一种完美的和谐观念。东方自我实现人格就是向这四种和谐接近的理想人格设计。就是说,东方自我实现人格所追求的和谐,是大和谐,是《易经》所说的"太和"。
  二、从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看庄子
  人的基本状态理论,是我提出的又一个理论。其中,有这样一些看法:
  人有两种基本生存状态:独处、交往。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种生存状态缺一不可。如果长期缺少其中一种,人的心理健康,进而生存质量就会受到一定影响。独处状态又可以分为三种形态:匮乏性独处;维持性独处;充实性独处。交往状态又可以分为三种形态:纠缠性交往;维持性交往;通心性交往。这些状态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个体的生存质量与独处与交往的比例没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一些人独处多,一些人交往多,他们都有可能生存质量高或者低。个体的生存质量主要取决于个人在独处中有多少充实性独处,在交往中有多少通心性交往。(参阅《全人心理学丛书》之《通心的理论与方法》)
  作为个体,具有一定自由对自己的基本生存状态进行调整。阅读《庄子》一书,庄子应该在两个方面体现出他的大智慧:
  1、他能够相对自由地选择一个独处与交往的比例,参照老子体现出来的特质,以及当时的严酷的时代特征,他有可能是把交往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增加独处的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纠缠。一个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恶劣,意味着沟通乃至通心的成本大。当然,这并不是他放弃了社会交往,而是说他所选择的交往都是他愿意付出通心,并且能够做到通心的。例如,庄子有惠施这样的朋友,能够常常与他进行"濠梁观鱼"这一类高质量的精神交流。
  2、他之所以能够相对自由地选择一个合适的交往的比例,是建立在他的独处能力之上的。庄子在独处中无可置疑地能够经常进入充实状态。也就是说,他有能力把自己在独处时的匮乏、维持减少到最低限度,在独处中过得充实,富有创造性。
  三、 从通心理论看庄子
  通心,包括狭义的通心和广义的通心两种。庄子"逍遥游"的基础,是他兼有巨大的狭义和广义的通心力。所谓狭义通心,是指一个活人和另外一个活人的通心。所谓广义通心,是指狭义通心以外的所有的通心。包括一个活人和去世的人、其他生物、大自然、自己与自己、以及与"道"的通心。
  在通心的分类,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按照上面关于通心的划分,读《庄子》,可以感觉到他都能够做到。
  (一)庄子的狭义通心力
  通心是通过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来运作的。通心的黄金三要件:
  1、 清晰自己。即清晰自己的立场、情绪和状态。
  2、 换位体验。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对方的情绪和状态。
  3、 有效影响。即以对方能够接受甚至乐意接受的方式来影响对方。
  无论是狭义通心还是广义通心,"清晰自己"都是一个不变的要件。道家在这方面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和操作方法。老子:"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则提出了"心斋"的概念。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例如,"斋,戒洁也。"(《说文》)什么是"心斋"?在《庄子·逍遥游》中有详细的描述,大意是指消除杂念,达到虚静纯一。心斋,在通心的黄金三要件里,可以理解为是对"清晰自己"的高境界的表达。
  在《庄子·人间世》中,有一个关于颜阖请教蘧伯玉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庄子通过蘧伯玉对颜阖的教诲完整地体现了通心的黄金三要件。这个故事,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庄子借蘧伯玉之名给大家做了一次"通心教练"。
  【原文】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于蘧伯玉曰:"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庄子·人间世》)
  【现代汉语】
  颜阖将被请去做卫国太子的师傅,他向卫国贤大夫蘧伯玉求教:"如今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德行生就凶残嗜杀。跟他朝夕与共如果不符合法度与规范,势必危害自己的国家;如果合乎法度和规范,那又会危害自身。他的智慧足以了解别人的过失,却不了解别人为什么会出现过错。像这样的情况,我将怎么办呢?"
  蘧伯玉说:"问得好啊!要警惕,要谨慎,首先要端正你自己!表面上不如顺从依就以示亲近,内心里不如顺其秉性暗暗疏导。即使这样,这两种态度仍有隐患。亲附他不要关系过密,疏导他不要心意太露。外表亲附到关系过密,会招致颠仆毁灭,招致崩溃失败。内心顺性疏导显得太露,将被认为是为了名声,也会招致祸害。他如果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你也姑且跟他一样像个无知无识的孩子;他如果同你不分界线,那你也就跟他不分界线。他如果跟你无拘无束,那么你也姑且跟他一样无拘无束。慢慢地将他思想疏通引入正轨,便可进一步达到没有过错的地步。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起它的臂膀去阻挡滚动的车轮,不明白自己的力量全然不能胜任,还自以为才高智盛很有力量。警惕呀,谨慎呀!经常夸耀自己的才智而触犯了他,就危险了!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用活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捕杀活物会激起老虎凶残的怒气;他也从不敢用整个的动物去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也会诱发老虎凶残的怒气。知道老虎饥饱的时刻,通晓老虎暴戾凶残的秉性。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遭到虐杀的人,是因为触犯了老虎的性情。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意在爱马却失其所爱,能够不谨慎吗!"(卢永璘等编《庄子全译》,团结出版社,2017年,第63页——64页。)
  颜阖去做卫国太子的师傅,这个太子德行凶残嗜杀,颜阖可以说是面临一个高难度的通心对象。但蘧伯玉却精彩地解答了这个难题,可以理解为庄子在古代的通心的功力。所谓通心的黄金三要件是指:
  1、 清晰自己。
  "要警惕,要谨慎,首先要端正你自己!"蘧伯玉说出了作为通心者首要的要求,也就是清晰自己。
  2、 换位体验。
  颜阖说太子"他的德行生就凶残嗜杀。跟他朝夕与共如果不符合法度与规范,势必危害自己的国家;如果合乎法度和规范,那又会危害自身。他的智慧足以了解别人的过失,却不了解别人为什么会出现过错。"颜阖对卫灵公太子的描述,说明他把太子当作自己通心对象,已经做了换位体验。它也许还缺乏深度,也许还不全面,但庄子并没有提出质疑,说明庄子是基本认可这一描述的,也就是认可了他的换位体验。
  3、 有效影响。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这是就是庄子在有效影响方面,最精彩的告诫。它体现出了通心的特点:通心者有自己的立场,与对方却保持高度的亲和力,是在以对方能够接受,甚至可以接受的方式影响对方。
  为了让颜阖消化、理解,蘧伯玉又进一步举了螳螂挡车、养虎、养马的例子。这些例子讲得生动而具有说服力,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通心的理念。
  (二)庄子的广义通心力
  前面已经讲过,通心分狭义和广义两种。庄子不仅是狭义通心大师,也是广义通心的鼻祖。在这方面,庄子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遗产。
  1、从"庄周梦蝶"看广义通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
  参考译文:
  以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人与物的相会与相通。
  以前有不少学者,把它解释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等等。对于这一类解释,我颇不以为然。它们没有抓住实质和精髓。
  庄子说的"物化",意思其实是指"广义通心"。
  所谓"物化",简单说,就是人变成物。
  人非物,何以能够物化,变成物?
  关键是,人能够做到共情、神入、换位体验、通心,就能够物化,就能够变成物。
  这里关键的是:"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说明庄子非常清楚自己的境遇,清楚他是他,蝴蝶是蝴蝶。并非"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与虚幻"。但正是由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即他是他,蝴蝶是蝴蝶,或者说他是他,其他事物是其他事物,才谈得上变化。如果他与其它事物没有区别,又有什么变化可言呢?周本来不是蝴蝶,但可以变成蝴蝶,说明周能够进入蝴蝶的生命。所谓"此之谓物化",指的正是周可以临时地变成蝴蝶。按照通心理论的说法,这是我们把蝴蝶当作通心对象后,可以发生的事情。庄周不是蝴蝶,却能够"物化",与蝴蝶通心,这才是"庄周梦蝶"的精髓。
  "庄周梦蝶",载于《庄子·齐物论》。所谓"齐物"的含义,有点像肯·威尔伯说的"一体意识"。的确,醒是醒,梦是梦,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无论是醒,还是梦;无论是庄周,还是蝴蝶,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行的体现。
  2、从"濠梁观鱼"看广义通心
  (庄子观鱼。——作者:朱明德。)
  《庄子》里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叫"濠水观鱼",与"庄周梦蝶"异曲同工。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庄子既是朋友,又是论敌。《庄子》一书,记载了他们之间的多次辩论,这只是其中之一。这次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有评论说:"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我以为,就是庄子在逻辑上也赢了!
  这一段辩论,关键是最后一个回合。惠子说:"我非子,故不知子也;子亦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也。"庄子回答:"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者,即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的意思是:惠子其实是了解他的。当惠子说"你怎么知道鱼之乐"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知道了庄子知道(或者不知道)的情况。既然他能够知道庄子与鱼的情况,就说明他能够与庄子通心。
  人之所以能够通心,是因为人能够进行换位体验。这一能力是造物主对人的恩赐。
  庄子与鱼有通心,有换位体验,故知鱼乐。而惠子则拘泥于理性思维,无法深入鱼儿的状态。靠推理怎么能够真正体验到鱼儿的状态呢?
  在这里"请循其本"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所谓"本"应该理解为万物的本源,即"道",或者我们前面曾经谈及的"大精神"。正因为万事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所以人有条件能够换位体验。
  庄子有"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在他的内心,当然也有鱼的"子人格"。体验鱼之快乐,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庄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它的影响远超出了哲学领域,甚至深刻影响了当今大量的自然科学家。例如,著名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1907——1981),是基本粒子"介子"的发现者,曾获194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川秀树对庄子特别感兴趣。在庄子与惠子关于"知鱼乐"的辩论中,庄子说他感觉到鱼的快乐,而惠子驳斥庄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乐呢?"汤川秀树严肃地表示,他倾向于庄子的意见,认为庄子是可以知道鱼的感觉的。他说:"尽管我是一名科学家,却对庄子所要说的这一方面有更强烈的同感。"汤川秀树所说的"更强烈的同感"很值得体会。它从一个方面有力地支持了我关于"广义通心"的思想。"通心",不仅可以用于说明活人与活人之间的交往、通心,也可以用于活人与人以外的其他生物,甚至非生物的交往、通心。
  莫诺(1910——1976)是法国生物化学家,1965年与科沃夫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在《科学的发展》一文中写道:"在科学发展的要素中,或许最重要的一个是我称之为主观仿真的过程。依靠这个过程,我们主观地模仿我们周围的事情。基本说来,这是一种预期的态度(当我们希望度假时,我们实际上想象地体验着我们可能从这个假期得到的愉悦)。当一个科学家对一个特定的现象感兴趣时,他所做的只是力图主观仿造现象的情形,以达到内心表述的外在形式。首先,现象本身和有关根源等的内心表述,这点也许他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和物理学家们包括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学家们讨论过这一点。他们告诉我,在思考感兴趣的现象时,他们或多或少将自身比作电子或者粒子,并且问,假如我是电子或者粒子,我会干什么。"(宋建林主编《智慧的灵光——世界科学名家传世精品》,第181页,改革出版社,1999年8月。)
  这里的"主观仿真",用庄子的话说,也就是"物化"。
  无论是"主观仿真",还是"物化",都相当于我说的"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之一的"换位体验"。物理学家们"在思考感兴趣的现象时,他们或多或少将自身比作电子或者粒子,并且问,假如我是电子或者粒子,我会干什么。"这就是在物化,就是在通心。
  四、庄子"逍遥游"的大智慧
  从这一"通心"的划分表,我们可以进一步来总结庄子"逍遥游"的大智慧。庄子在他所在的那样的时代,他自由地做出了人生选择。有所不为,有所为。在他狭义的通心关系中,他是放弃或者避免了第5"敌对关系中的通心"、第4"利益相争关系中的通心",只保留了第1"和谐关系中的通心",例如,他与惠施的关系。(或者包括他与自己的家人,尚无材料所引证。)保留了第2"弱互利关系中的通心"以及 第3"一般关系中的通心"。(或者包括他的邻居,尚无材料所引证。)
  在广义的通心关系中,正是由于他能够放弃或者避免第5"敌对关系中的通心"、第4"利益相争关系中的通心",他也才能够有大量的精力用于广义的通心。
  五、霍金——轮椅上的"庄子"
  霍金身患奇病,医学专家原来认为他活过不几年,但他被困在轮椅上,一呆就是几十年,这几十年成果不断,甚至帮助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有大大进展。后来,又与他人联合提出了探索宇宙的最前沿的"突破摄星"计划。
  霍金为何能够如此?他对庄子的喜爱,应该说透露了这个秘密,至少是部分秘密。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很可能是他的精神支柱之一。他今年在新浪开通了微博之后,至少已经两次隆重提到庄子,表达对庄子的喜爱。他甚至亲自根据庄子"庄周梦蝶"设计了雕塑。他还说,自己做梦,梦见了宇宙。但不知道是他梦见宇宙,还说宇宙梦见他。
  霍金在《果壳中的宇宙》一书中,引用了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里一句著名的台词:"我即使被困在果壳中,仍以为自己是无限空间的主宰。"这句充满诗意台词形象地道出了霍金的处境和他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庄子的精神。霍金还说过:"只要有智慧和精神在,没有什么能打倒自己。身体的健康固然重要,心灵的健康也会给你带来无穷的力量。"
  与霍金相比,当年庄子的处境不知道要好多少倍。霍金在一定意义上是庄子"逍遥游"最辉煌、极端的代言人,说明了人究竟有多大的超越性。
  我曾经写诗赞叹:
  《庄周之魂——赞霍金与"突破摄星"计划》
  对于上帝不愿轻易相信,
  卓越头脑纵横宇宙太空。
  造化开了一个玩笑平衡,
  让其身体限制方寸之中。
  轮椅怎能困住不羁灵魂?
  非凡意志远去外星畅游!
  也许就是转世逍遥庄子,
  不然为何如此狂放做梦?
  (2016年5月2日星期一)
  不久前,我又写了好几首赞美庄子的诗,其一是:
  《赞美不如接力》
  多少年前,你奋力腾空而起,
  怒而飞,惊起巨浪滔天,飓风卷地……
  翱翔长空,那垂天之云彩,(1)
  是你的壮观的双翼……
  那个时代战乱不断,尸横遍地,
  这个大地何处能够栖息?
  怎样生存才可以活出自己?
  修炼、蜕变,终于先知先觉,像鲲鹏翱翔天际……
  蓝色的地球,在高空中是那样美丽,
  环绕良久,你又变为人形,回到大地。
  像蝴蝶一样,进入翩翩舞动的梦境,
  与好友在濠梁,津津有味地观鱼:
  "你不是鱼,怎能体验到鱼?"
  "你不是我,怎能进入我的心里?"
  ——其实,不如干脆:"鱼就是我,我就是鱼!"
  你的前身,不正是遥远溟海中的那只鲲鱼?!
  是的,大海,——人类的起源地,
  若干亿年之前,我们都是海中的鱼,(2)
  但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与过去,
  并非至诚,所以无法奋力而起……
  光阴荏苒,时而仍看见你飞翔在长空万里,
  时而又回到大海,尽情地游戏,
  为何海洋常常波浪滚滚,
  那是你在某处晃动身躯……
  时而,你又停立昆仑山顶……
  仍然构思着,如何活,才得更有诗意?
  如果银河系的河水也不够你畅游,
  一千亿个河外星系,总有一个能留住你?
  我如今也在大海里游弋,
  前面常常惊起一群群小鱼,
  是否看见我挥动双臂,想起能够跃出水面的飞鱼?
  或者,只是对我这条大鱼感到恐惧?
  我乐意小鱼们把我看成一条大鱼,
  但再大,也大不到哪里,
  比起那只巨大的"鲲",
  不过只是,刚出生的婴儿期……
  2021-1-8于惠东双月湾
  (1)《庄子·逍遥游》。
  (2)据说人是由鱼进化而来,至少5.3亿年前,地球上开始有鱼。
  鹰击长空
  我是一条大鱼

都是真传。儒门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不好的欲念心态性子习气是人心。人心使自己迷失,只有危险,凡事按道理用良心来做是道心。道心只有隐微,很难找到,很不容易活到道心一些字的一些意思2病bng病的。病变了的。产生病变的。病脉病变了的经脉。搏b相互作用。两神相搏,合而成形两个神相互作用,合在一起而成为有形的东西黄帝内经决气膊b上臂连接肩膀的部分。膊下对腋处为臑,肩一些字的一些意思5此c代词指代前面所说的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叫作春夏,叫作秋冬,这四个季节运转不止三字经从cng1按对方的意愿来,不闹矛盾。顺从。父子恩,夫妇从父三字经讲解27(作中庸庸不易)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中庸,子思笔。注释作写创作。作中庸创作中庸,子思孔子的孙子,孔鲤的儿子。学于曾子,作中庸一书。笔所著的书。手笔。子思笔子思的手笔。说是谁的手笔的时一些字的一些意思3臣chn皇帝的手下。臣子官员。君则敬,臣则忠君主则要尊敬臣子,臣子则要忠心君主三字经臣僚官员。僚某人手下的官员官员。成chng成为。两神相搏,合而成形两个神相互作用,合在一起而成为修行不应陷于悲悯,当止念止情以养元神灵性修行要修静。静就是不起思虑,不发感情。碰到要发感情的事情就要不发或者发而中节。发而中节就是适度。感情不能过度,也不能总是沉浸在感情中。人有各种感情,总得来说,主要的有六个喜怒忧悲恐三字经讲解29(孝经通,四书熟)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孝经通,四书熟。注释孝经相传是孔子编撰的。通完全学懂。通晓。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熟熟悉。句译孝经通晓,四书熟悉。如六经,始可读。注释如表示举一些字的一些意思4初chn最初。最初的时候。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最初,心性本来善良)三字经n一开始学习的内容。开始。为学者,必有初(学习的人,必定有个开始)三字经垂chu向下伸出的尖的东西。肺之为脏三字经讲解32(我周公礼乐备)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我周公,作周礼。注释我我们的。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句译我们的周公,写了周礼。著六官,存治体。注释著创立。六官六种官职。分别为吏部天官,叫作三字经讲解31(有连山三易详)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祥。注释连山归藏周易易有三种形式,分别叫作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详详尽。总译易有连山易有归藏易有周易,三种易就详尽了。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注释典四大基本品德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德。有诚信才有真正的仁义礼和衍生的一切品德。然后人在世上,会跟别人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处理和别人之间的事情,最基本的是要按道理来。人在世上,又是要跟人接触的,对待别
三年级下册优秀作文欣赏我的植物朋友,可爱的含羞草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我的植物朋友,这是三年级下学期第一篇习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也有心机的小朋友还记得一句话,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第一篇作文就赢得老师的青睐,下学小学生优秀作文欣赏神奇的火星之旅,为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怎样持续找到学生作文方法指导和赏析的文章?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相约在这里,不见不散。引言两只手的四个手指圈成一个圆,这是什么?是孙悟空的金箍,是哪吒的风火轮,是白雪公主的红苹果在老优秀作文跳芭蕾舞的父亲,亲情不设防六一儿童节,学校安排了一个亲子节目,节目的名字是全家总动员。节目要求所有参赛的宝贝,与家人合作,表演一个节目,然后由台下的评委打分,前三名的家庭有珍贵的奖状和丰厚的奖品。表演开始了描写亲情的作文父亲和女儿的故事,亲情不设防写在前面的话大海有多深邃,亲情就多么深沉天空有多广阔,亲情就多么博大。这博大而深沉的爱,便是父母对子女的真爱。血浓于水的亲情,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亲情是血浓于水,亲情是内心的穆斯林应远奸!近贤朋友,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朋友有好有坏。古人云,近墨者黑,近赤者红。可见古人们已经把朋友,列为两种。一种是有益于人的,一种是害人害己的。每一个人在人世间交友之时,需选择良友为伴。穆斯林儿女对父母应做的有十件父母在,人生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父母的爱是天下最无私的,且行且珍惜!特别是对父母,不要留下人生遗憾!儿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义务,有十件!(1)供应父母所需要的食物(2)亲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写作方法指导和范文赏析春暖花已开,小朋友也已经回到愉快的校园。快乐地学习,高兴地玩耍,可别忘了还要把作文写好。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学第一篇作文非常关键增广贤文(人生智慧之立世良方)原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译文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言虽然不好听却对人的行为大有益处。原文顺天者存,逆天者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译文顺从天意者就可以生存,违背天意者就增广贤文(古人智慧赏析)明心原文但存方寸土,留与子孙耕。灭却心头火,剔起神前灯。译文要留下适当的田地,供给子孙们耕种,以自食其力。要熄灭心头的怒火,点亮神前的灯。原文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译文聪明能干的人常增广贤文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原文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译文多年的努力做成一件事还不一定成功,但一朝不慎毁坏起来却是绰绰有余。原文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译文如果把人心比做铁的话,国家的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人智慧)赏析原文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译文运气好时,即使坏的情况也能逢凶化吉,运气不佳时,好的局面也会变坏。原文入门休问荣枯事,且看容颜便得知。译文进门时不必问主人近况如何,看看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