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奥卡姆剃刀精简生活与精神世界

  信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一直是稀缺资源。然而自20世纪开始,信息变得膨胀,到如今已经是爆炸状态,只要打开手机、电脑、电视,就有源源不断的信息涌入,令人应接不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平日刷手机,只要拿起来就无法放下,信息越刷越多,媒体、公众号、微博……生活里充斥着各类信息,直到完全塞满脑袋。
  过于庞杂的信息会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严重的影响,令人茫然、焦虑、无所适从……
  中世纪哲学家威廉·奥卡姆的"奥卡姆剃刀",有助于精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1
  "奥卡姆剃刀"本是拥护唯名论的威廉·奥卡姆反驳唯实论的思想武器。
  近代哲学争论的主要派别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而中世纪哲学的两大对立阵营是唯名论和唯实论。
  "名"与"实"说的是共相与殊相。共相与殊相这两个概念有点类似于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共相,"共同"的存在,英文的词义是"普遍的"(universal),指一类成员共有的东西。很多抽象的特征,例如勇敢、美等等,就是共相。语言里很多的动词和形容词,都属于共相。
  而殊相,则是"特殊"的存在(particular),是指部分的,有限的事物,而不是全部事物,是某一类或者某一种的单一个体,而殊相所共有的属性,是共相。例如,人是共相,而具体的张三、李四,则是殊相。
  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的"理念"可以说是最早的共相,在柏拉图那里,殊相因为分有了共相(理念)而存在。
  唯实论和唯名论都承认共相和殊相的存在,争论的焦点在于,共相到底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还是仅存在于思想之中呢?例如,人们都有"美"这个概念,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抽象的实体"美"存在呢?如果有,那这个实体的"美"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如果是无形的,人又是怎么认识到"美"的呢?
  可以看出,两个派别争论的焦点其实是认识的问题。直到几百年之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让哲学转向研究人的认识,才结束了这种争论。
  但结束方式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以一个更基本的问题替代了这个问题。
  笛卡尔表示,如果连人怎么认识世界都没搞清楚,争论有没有共相的实体,怎么认识共相,是不会有结果的。
  但这不能说明二者的争论毫无意义,哲学就是由此发展的,而在争论中出现的一些思想,直到今天都具有启发意义。2
  唯实论认为,共相是独立于心灵的客观实在,在个体上体现出来。而唯名论则认为,共相只是一个通名,并非客观实在,只是一种语言约定的功能。
  两派争论到后期,大多数都持有温和的观点,不完全否认另一方的存在。例如经院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就是温和的唯识论,认为共相先于殊相,是一种普遍概念。而邓斯·司各脱则认为,殊相更重要,认识就源于感觉,殊相先于共相,先认识了殊相才能认识共相。
  据传说威廉·奥卡姆当过司各脱的学生,受唯名论影响很深。
  奥卡姆认为,殊相作为可感之物是独立的,共相只是人们设想出来的一种东西。
  在奥卡姆那里,唯实论只是在具体的殊相之外在观念中再设置一个实体(共相),而共相本身既没有实际存在的本体,也没有对应的具体事物。唯实论承认共相,就是把这些抽象的观念实体化,由此假设出各种荒谬的概念。
  于是,奥卡姆主张,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
  按照奥卡姆剃刀的原则,"本质""实体形式"这些都应该被抛弃,不必要的共相也不应存在,共相只在上帝造人的时候存在,而对于人来说,只具有关于殊相的知识就够了。
  奥卡姆剃刀不只在哲学上影响很大,在经济学、管理学上都得以广泛运用,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在生活里运用奥卡姆剃刀也是大有裨益。
  例如,对于身边庞杂的信息,新媒体公众号标题总是以《你不能不知道的XXX》,或者《你必须马上知道的XXX》来彰显阅读这篇文章的紧迫性,然而对于读者来说,里面的内容实际上更多是《你不需要知道的……》。
  因为那些内容距离自己太遥远,像微博上的热搜名人,远得像看不见的星星,虽然耀眼,但对自己的生活毫无影响。还有那些增加心理负担和焦虑的文章,试问读完了这些"不可不知道""必须掌握的"的文章之后,真的就"知道"了,"掌握"了吗?
  那些所谓的"知道"和"掌握",只是奥卡姆意义上的在自己精神里增设的"实体",毫无意义。3
  大道至简。
  我们总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很满,从早到晚上班加班忙不停,下班之后的时间也被开会、应酬填满。
  的确,在舞台中央闪耀的感觉很好,享受聚光灯的热度,闪光灯的炫目。
  然而时间久了,炫目的灯光也会把人烤焦,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奥卡姆剃刀的明智之处在于,时刻提醒人们,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则是附加的。
  例如在购物的时候,审视一下自己到底是需要这个东西本身(实际的实体),还是需要购买这个行为的刺激,或者这个东西背后的附加值(身份、快感、地位等等虚设的实体)?
  经由奥卡姆剃刀剔除后剩下的问题,就是体察自己的情绪,聆听内心的声音:是什么让我焦虑、痛苦?为什么?又是什么让我激动、兴奋?我真正想要什么?
  剔除这些,人回归了内心的婴儿状态。
  老子在《道德经》里特别推崇婴儿,"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婴儿有怎样的特点呢?
  简单而单纯。
  在一个盛大的宴会里,桌子上堆满了礼物,客厅里响着音乐,人们觥筹交错,三五成群聊着家常。
  似乎一切都很好,在欢乐的气氛中,婴儿却狂哭不止。
  解决的方式很简单,让婴儿远离人群,放到安静的房间,拉上窗帘。
  对于婴儿来说,来宾、礼物、音乐、美食、灯光,一切都是负担,而只有宁静的睡眠才是它想要的。
  每个人心里都保留着自己的婴儿状态,在精神世界充满了太多的东西的时候,总有种烦躁、喘不过气的感觉,这就是人内心的婴儿在呼唤:该剔除那些自己增设的东西,关灯休息了。

世界上最伟大的除了母亲,还有外婆照顾孩子的时候,最烦他们说孩子睡了你就睡,好像睡觉起来活都干了一样,只有妈妈会默默地把所有活都做了,让你踏实睡觉,其他人也就只是动动嘴皮子罢了。不知道你们的婆媳关系相处的怎么样?我你对待错误的态度,决定你未来的出路01hr朋友餐会,任单位人事主管的果果说了件事,让我们唏嘘不已。前段时间,她们单位打算任命一名新的中层干部。竞选的两个同事,能力学历旗鼓相当,面试的成绩也差距微弱,通过暗中考察与民一半物质,一半精神(深度好文)世间万物,都由心生。你面对的东西,你说是山,那么它就是山,你说不是山,那么它就不是山。同样的道理解释水,你也可以把山叫做水,把水叫做山。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暇,初识世界,五个故事五种智慧1hr另辟捷径一位老和尚,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人在低谷时,最值得做的6件事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起落无常,有高光瞬间,也有低谷时刻。身处低谷,似乎一切都变得灰暗,但只要你不丧失希望,总会有触底反弹的一天。日子难熬的时候,不妨去做做这几件事。No。1坐下来读惊人的17个社会定律,越早知道越好(2021年必读)1。错误定律别人都不对,那就是自己的错。2。效果定律在伤口上落泪和在伤口上撒盐,效果是一样的。3。嫉妒定律人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的人飞黄腾达。4。方圆定律人不稻盛和夫如何凝聚人心组织必须具备正确的理念,正确的理念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理念必须利他,让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得到满足。贯彻理念,凝聚人心。第一个问题我想,迄今为止,你对京瓷和KDDI的员工稻盛和夫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领导者的意愿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全体员工的意愿累积起来,则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我们没有必要把经营理念想得有多么高深,理念可以很简单,自己从心底相信才能称为理念。Part1宇宙的法则真正的富有是内心的安宁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年轻时看这段话,觉得拾得大师的话太过于软弱,可是年纪八个让自己脱胎换骨的处事方法01学会沉默有时候,你被人误解,你不想争辩,所以选择沉默。也有时候,你被最爱的人误解,你难过到不想争辩,也只有选择沉默。生命中往往有连总有无言以对的时刻,毕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条列人活着,别缺德人活着,别缺德!堂堂正正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做人大忌坑蒙拐骗偷。做人最怕吃喝嫖赌抽。尖酸刻薄的话不说,损人利己的事不做。人若良善,谁都想把你伴人若恶毒,谁都会和你散。人活着,别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