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百年往事谭嗣同大刀王五义薄云天的旷世友谊

  "
  在任何时代,那些舍身献祭的人,那些献了头颅的人,都会被人视如叛臣逆子。正如123年前,谭嗣同被杀的菜市口,数万民众聚集,不明就里的群众,竟然有人往谭嗣同身上扔白菜帮子。
  其情可悲、可怜,甚至可恨。这不是一个具体人的可怜,而是一个民族的可悲、可怜、可恨。
  "
  今天,我讲一个百年前的老故事,仅供看官看完之后,内心有所悸动,平添几滴眼泪,冬日有一腔慷慨之气,落得身子暖,落个少苍凉。
  01
  1898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一片肃杀,杀机四伏。数万人围观了一场砍头,不明就里的群众,将菜帮子砸向准备迎接死刑的人。   刽子手饮酒作罢,开始砍头。第一刀先砍康广仁,第五刀轮到谭嗣同。谭嗣同面无惧色,大声疾呼: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当日,场面壮烈,砍头的刀叫"大将军",是一把钝刀,相当于一块没完全开刃的铁板。一刀飞去、鲜血汩汩,而脑袋还在脖颈之上。一连三刀,头未落地。斩监大臣惊慌失措,又命令将谭嗣同按倒在地,刽子手复剁几刀。几刀之后,血肉模糊、其状惨烈,不忍直视。但是人头依然没有落地,刽子手又连剁了数刀……   "这简直不能叫砍头了,应该叫锯头"。   等收尸时,人们发现连谭嗣同的肩胛上都留有刀痕。   谭嗣同就义刑场   02
  如果你回忆120多年前的这段往事。   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谭嗣同,他不是历史书中的样子。他不单是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也不单是革命党。   真实的谭嗣同是一个官二代,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侠客。   13岁时,谭嗣同的父亲就官任甘肃道台,相当于现在的地区行政公署。33岁时,父亲已经升至湖北巡抚,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   可谭嗣同本人却分明是一个少年侠客,眉宇之间,既有书生之相,又要侠客之风。   就书生之相来说,谭嗣同少年起开始师从名师涂启先,系统学习中国经典、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可以说兼学古西。18岁便能写作名诗《望海潮》,被时人称赞;30岁去北京,交往一代佛学民宿吴雁舟,苦学佛法。最后竟能以佛学为本,引导仁学义理。   读书治学上,谭嗣同是一个不折不扣晚清精英。   可在谭嗣同身上,我还可以看到另外一面:侠客之风,这一面飘逸风流。12岁开始,谭嗣同拜名震一时的"大刀王五"和"通臂猿胡七"为师,学剑习武,练得一身好武艺。   12岁之后,便完全出入一副侠客样,常年携一把"七星剑",终身不离。   16岁,自制两张七弦琴,命名为"残雷"、"崩霆"。   19岁开始,谭嗣同又一个人离家出行,书生意气,带一把"七星剑"访遍山川河岳,足迹所到直隶(今河北)、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等省,行程8万里,结交义士、拜访名家,结交天下挚交。   在途中,谭嗣同还意外得到精神偶像文天祥的两件旧物:"蕉雨琴"和"凤矩剑"。   从此,剑胆琴心、琴剑互娱。如果拍武侠电影,谭嗣同大概便是中国武侠的完美范本,无人能出其右。   谭嗣同   03
  在谭嗣同一生交往的万千名仕中,有梁启超、康有为、刘光第,还有湖南巡抚陈宝箴。但有一人,最不起眼。但却最为谭嗣同看重,这人是一个江湖人,叫"大刀王五"。   说起大刀王五,大家可能陌生。翻遍史料,几乎也找不到有关大刀王五的只言片语。   王五,河北沧州人,出生贫寒,3岁父亲去世,与母相依为命。后为讨生活,练就一身本领,一把100多斤的"青龙偃月刀"使用极为娴熟。从此,以武艺押镖、行走江湖。   几年之后,朋友资助,在北京崇文区半壁街开了一家镖局。势力范围,北及山海关、南及清江蒲(江苏江阴)。   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两个人成长、家庭环境都并无交集,尤其是在士农工商为坚固壁垒的古代社会,这两个人本如同泾河和渭河,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两个社会阶层。   一个是省委书记的儿子,是公子哥。一个是江湖中的武师、贩夫走卒。   一个是学问极好的读书人,走的本应该是做官之路;一个却是大字不识的草莽英雄。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这两个人怎么看都不太可能有交集,更别说交成知己挚交。   但两个人就是从谭嗣同12岁那年相交,从此一生肝胆相照。   谭嗣同12岁跟随王五学艺,艺成之后,仗剑漫游。漫游途中得精神偶像文天祥的遗物"蕉雨琴"和"凤矩剑"。冥冥之中,似乎早已暗藏宿命。   大刀王五则义薄云天,武师短打、一把大刀行走江湖,受人尊重。虽出生草莽,却除强扶弱。甲午战败,御史安维峻要求惩处误国者,被政府贬斥,革职戎边。因得罪人,一时杀机四伏,无人敢去护送。   大刀王五仁义厚重,自愿承担护送任务。   王五一生,义人之举,可说是数不胜数。   比如,在京城,在天子脚下,南街汉人和牛街回民发生械斗,眼看要出人命。无人能够出面调停,而王五挺身,迅速调解平息。   除此之外,王五还常干劫官济贫的事,经常活动于河北、河南、陕西、甘肃一带,是数一数二的豪侠。   甲午海战战败之后,国家士气低迷。1898年6月,谭嗣同仗剑来到北京,参加戊戌变法,时年33岁。谭嗣同抵京时,维新派和顽固派早已剑拔弩张,随时命悬一线。但谭嗣同决定孤注一掷,试图捕囚慈禧,让她不得干政。   而作为草莽英雄的王五,在人生的知识地图里。他也许并不懂谭嗣同的理想,也不懂谭嗣同的思想,但是作为朋友,他却甘愿为其毁家纡难。   变法期间,王五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变法,他仅有的也只是一身好武艺,但他愿意用自己所学护卫朋友安全。变法期间,王五时刻守在谭嗣同左右,谭嗣同的衣食住行也全由王五全部操办,王五还选派精壮武师护卫谭嗣同住所,只为护卫朋友周全。   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决意不走,甘愿披发大叫、大风灭烛。甘愿学他的精神偶像文天祥,以一死来实现自己理想,警示一国愚钝民众。王五也许不懂谭嗣同的舍生取义,但作为出生底层的草莽英雄,他能够想到的依然是周全朋友,为朋友肝脑涂地。   变法失败后,王五对谭嗣同说:   "出了居庸关,东北之地,我打算买一批骆驼牛马,召集游民,我奉你为主,全力支援你的朋友,你的事业。"   然而谭嗣同已经决意去死,他先谢绝了日本友人的协助,也谢绝了与梁启超一同出走。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   谭嗣同(右一)   被捕之前,谭嗣同将自己携带多年的宝剑"凤矩"赠予王五,作为一生信物。王五悲痛有加,决意铤而走险,联合江湖人士,密谋劫狱,后秘密泄露,刑期提前,王五只能眼睁睁看着好友血溅中国。   4天之后,谭嗣同与5位义士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英勇就义。   谁曾想到,隔着600年的时间,就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谭嗣同与自己崇敬的英雄文天祥竟以同样的方式相逢。   谭嗣同被杀时,刑场人群聚集,观看者上万人。谭嗣同神色不变,面无惧色。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临终时刻,他仰天高呼: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在"大将军"数刀锯头之后,谭嗣同命丧黄泉。   谭嗣同生前,交天下好友。而谭嗣同死后,竟无人敢前去收尸,生怕株连为乱臣同党。最后只有王五一人前来,伏尸大哭,其痛悲绝。在第二年,又冒天下人之不敢、收尸装殓,一路护送湖南浏阳安葬。   这样的大仁大义、义薄云天,今人大概也只有在《史记》上一睹了。   这还不算,谭嗣同死后,王五甚至想过为谭嗣同报仇,要杀荣禄、袁世凯为谭嗣同报仇,最后报仇不得,王五消失。   《一刀倾城》中的大刀王五   04
  谭嗣同最后在狱中的遗诗,其中慷慨激昂的两句:   "我自横刀向天下,去留肝胆两昆仑"。   其中一昆仑是指他的老师康有为,而另一昆仑正是为他毁家纡难的朋友王五。他将王五与当时精神领袖康有为并列,正是谭嗣同给予他一生的挚交好友人格上的最高回报。只是今人不禁要问,康有为配吗?   谭嗣同是人格高贵的人,亦儒亦侠,在衰世践行自己理想,是中国读书人的头牌。在他眼中,人无高低贵贱,只有肝胆相照。在侠客上,谭嗣同也是中国侠客的头牌,舍生取义、匡扶乱世。   在谭嗣同身上,有中国读书人最高人格,也有中国读书人羞愧的精神,更有千百年来,中国读书人丧失已久的气质。   王五也是高贵而简单的人,他率性而为,他的魅力就在于他的简单。他见义勇为、舍生取义,只要义的事情,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从不患得患失,听从内心呼唤,他是那个草莽时代,仅有的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的人。让人们在衰世,依然相信有情有义、义薄云天、友谊温暖。   谭嗣同和王五之间,他们唯一的相同之处。   王五早年丧父,谭嗣同早年丧母。生活里,他们都是缺疼少爱的人,王五过早忙于生计,谭嗣同过早游历天涯。可他们内心并不以童年缺爱而内心幽暗。相反,他们内心无比光明,磊落行事。   他们身份不同,社会角色不同,社会地位也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清晰看到短暂打破了的中国士农工商壁垒。在读书人参与历史中巨大牺牲时,贩夫走卒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作为湖北巡抚儿子的谭嗣同,他本可以不趟历史的浑水的。安心做公子、走科举之路,升官发财,都是指日可待。而作为镖局武师的王五,他也本可以不趟历史浑水的,安心做江湖里受人尊敬的武师,传授武艺,成为一代宗师。   但他们同时都进入了历史,他们不曾退缩。谭嗣同以头颅献祭,王五以毁家纡难为挚交贡献人格。   最后,谭嗣同死了,王五也消失了。   这样一个参与过历史的贩夫走卒,因为结识了谭嗣同这样的旷世儒侠,注定不甘平凡。   关于他的结局有多种说法。但令人最为信服的是,八国联军进京时,侵扰镖局,王五奋斗死抵抗,最后被杀,头颅悬挂在了城墙上。   他的命运竟与他的挚交好友谭嗣同惊人相似、如出一辙,以死相逢于衰世。   而这一次,一样是挚交好友都怕连累自己,无人为他收尸。据说,最后津门大侠霍元甲,只身来到北京,为王五收尸,顾全了王五最后的尊严。   这是底层侠客们的互相保全。   霍元甲   05
  多少厮杀往事,几度血火春秋。   谭嗣同是一种高贵,直到现在关于谭嗣同之死到底值不值得?依然挑战着当今国人的心智和成熟。   在任何时代,那些舍身献祭的人,那些献了头颅的人,都会被人视如叛臣逆子。正如120多年前,谭嗣同被杀的菜市口,数万民众聚集,不明就里的群众,竟然有人往谭嗣同身上扔白菜帮子。   其情可悲、可怜,甚至可恨。这不是一个具体人的可怜,而是一个民族的可悲、可怜、可恨。   王五身上也有一种高贵,是一种现代公民的高贵。青史上,康有为、梁启超早因那场变法闻名于世,康有为更是以演讲转身从维新派变为保皇派,在历史中渐渐走向人生反面,成为书本上不容反驳的反面教材。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多数时候、多数历史,都是读书人对屠狗辈、对贩夫走卒的无情辜负。而在谭嗣同和王五这里,他们彻底打破了这一定律。与就义者献出的牺牲相比,那些屠狗辈在社会进程中付出的毁家纡难、义薄云天的巨大代价着实更让人更加心碎。   文化学者谈谭嗣同   谭嗣同和王五的友谊,为我们树立了高贵的人格精神坐标。我们的民族也应该庆幸,曾经有过谭嗣同和王五这样的人,这是我们民族的荣幸。   今天,我讲一个百年前的老故事,仅供看官看完之后,内心有所悸动,平添几滴眼泪,冬日有一腔慷慨之气,落得身子暖,落个少苍凉。   我的还有很多文章这里发不出来,请移步公号"牛皮明明",回复"好文",即可收到。   私人V信:niupimingming678

那些让人感动的瞬间我问静到哪了,静给我发了一个定位,我惊奇他们速度之快。还好你没坐这辆车,这辆车坐得不舒服。一股暖流在我心间油然而生。原来,关心对方或者在乎一个人,当自己遇到不愉快或者不舒畅的场景的女人主动向你要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想你了有人说,爱情对男人来说不过是插曲,对女人来说却是一生。女人在爱情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别于男人,一旦爱上了某个人,心里便只容得下他一个。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不由自主地都会想到他。然而夫妻相处,想要男人离不开你,就要喂饱他这3样东西世上的夫妻,大都从两性相吸开始,继而生爱,然后决定携手一生。女人喜欢男人,是缘于他身上的优点男人爱上女人,也是因为她的魅力。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走进婚姻都是希望能从对方身上得到自己想出门被追着问链接,什么样的童装这么有吸引力?今天6月1日,第一次在朋友圈看到,原来我加了这么多要过儿童节的宝宝啊,哈哈。总之,每年的儿童节是我家两个孩子最期待的一天,因为她们会收到各种各样的礼物。但对于老母亲而言,给孩子买一十天考完人生中两次重要的考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点击上方关注,每天更新为你分享生活中的故事。最近十天考完了专升本和护士资格证考试,这感觉真的真的太差了。考完专升本还没有缓过来,又开始进入了护士资格的备战状态。今天,我结束了我的最当一次人生的主角点击上方关注,每天更新为你分享生活中的故事。大冰在书本里写道这个世界上谁不是普通人?谁不曾经是普通人,谁不终将是个普通人?对于每一个终须泯然于众的普通人而言,当一次主角,很重要。前还在消费你的人生吗?该盘点一下你的人生库存了人生在世,不过生产消费和储存而已。三者要达到一个平衡,才能笑看人生云起云落,花开花谢。否则,总有一些人会被这个世界抛弃出局。接下来,进行一个灵魂三问一问你的生产能力如何?我们能为他苏轼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了人间百态整理芳菲年华1hr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好多的恩爱,都是基于安逸的基础,没有利益冲突,没有生活的困苦叶浩是我在一次朋友的婚礼上认识的,他是伴郎,我是伴娘。初认识的时候,我就能感觉他投过来的目光,总是带着一种莫可名状又真实可感的情愫。女性的直觉总是很准的,我能感觉到他对我的与众不同追赶太阳的人作者书亚小说连载,前言农民工,一群追赶太阳的人。牧民因水草而孕育商人为利益而角逐然而,他们又是被遗忘的群体。在祖国建设当中,起着重大且无人能替代的作用,而他们的利益经常遭受不良商家王妃们最爱的夏季单品,半身裙,怎么穿才更时髦?转眼间,一下子国内都到了夏天。而夏天,最必不可少的一定是裙子。我真的太爱裙子了,要不是巴黎现在天气还有点微凉,单穿裙子有点冷,我恨不得天天是裙子。上次给大家写了钟楚红的复古穿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