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把养老院当成家的90后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3周年那天,夜里11点,静静正在电话里跟记者聊最近的工作,突然,她说:"对不起,有位老人走了。我要先过去了。"
  1991年出生的静静是北京一家养老院的院长。面对老人的去世,是她的工作内容之一。
  200多位老人,只要有人走,她作为院长,必须到现场:安排打电话,联系家属,告诉家属——死亡证明怎么开,怎么处理老人的身后事,去哪里买寿衣。
  不少家属虽然年纪不小,但也是第一次面对死亡,在巨大的情绪震荡之中难免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一个经验丰富的养老院工作人员可以给予有力的支持。
  2018年入住的这名男性,走的时候77岁。
  面对生死,相信爱情
  静静老家在河南开封,专业是英语护理,最初的梦想是出国。2013年她到了这家养老院,一开始是一名普通护士,一待就是7年,现在是分院的院长。静静性格爽朗,不拘小节,平日喜欢逗朋友开心,看搞笑视频,但工作起来认真、负责、周到。
  7年时间,这个养老院的人数从30人增加到200多人,疫情之前,最高峰时有近260人。疫情期间,有不少老人选择离开。
  有一阵子,静静常常在夜里被各种各样的梦吓醒。她说:"我经常做噩梦,有一次梦到我去工作区域,看到一群新来的实习生坐在老人房间里,我还没安排工作,一着急就醒了。"
  静静的90后同事们,有的已经在院里工作五六年,从最初的护理员做到护理主任,需要24小时竖着耳朵听着院里的情况,时不时在半夜起来,陪老人去医院。有老人突然离世,家属不能及时赶到,需要院里协助,先把老人安置到太平间,这也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2013年,院里第一位老人抢救无效去世,所有人都呆住了。手足无措之后,静静告诉自己,必须镇静,不能只顾着哭。
  静静回忆道:"有一次是半夜三更走进太平间,再坐车回到宿舍。当时去太平间的时候,忙着处理老人后事,一点都不害怕,什么也顾不上想。等事情了结,回到宿舍躺在床上时,才发现自己是在死神的身边走了一趟。"
  静静坦言,刚进养老院,她没有被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吓着,也没有不适应。因为她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奶奶也是在妈妈照顾下去世的,她有足够的和老人共同生活的经验。
  养老院里并不总是风平浪静,因为离生命终点越来越近,总有各种各样的风暴来袭。
  静静特别难忘的是刚来这里工作的第一年,遇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眼看着不行了,她一边联系家属,一边联系医院。她是护理专业毕业的,所以本能地冲过去做人工呼吸,觉得应该尽可能先救老人。但她没能救活,老人在家属赶到前就咽气了。家属不能及时赶到,她和几个护理员找了个十字路口为老人烧纸,希望能让老人走得平静安详。
  院里20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80岁,去世是常见的事。
  季节交替、三九四九、春节、中秋,这些节点是老人更容易离去的时间。去年疫情暴发的那个月,又赶上春节,一个月内,院里先后有10位老人去世。静静顾不上悲痛,作为负责人,她必须理性、妥当地处理好一切,家属的情绪、家属的疑问甚至质问,都是必须回答的;下属的情绪、下属在高压工作后的崩溃,也都是必须排解的。
  养老院历史上最年长的一对夫妻,老先生101岁,老奶奶104岁。去年,静静和同事们一起给爷爷奶奶过了盛大的情人节,布置了玫瑰花和蛋糕,还拍了大合影。
  情人节之后,老奶奶干干净净、安安心心地走了。静静考虑到爷爷年事已高,准备瞒着他,就说:"我们送奶奶去大医院检查身体了,过一阵子就会回来的。"那一瞬间,爷爷看着静静,他其实已经知道了。老先生说:"你们把她盖盖好,别冻着了。我答应过,要照顾她一辈子的。"
  哪怕每个月都要面对老人的离开,哪怕奶奶如此高龄,是"喜丧",静静当时还是难过得不行,她跑到走廊哭了。不久之后,老先生也去世了。
  看多了老年夫妻前后脚地离开,静静觉得自己更相信爱情了:"为什么90后离婚率高?老一辈看到东西坏了,习惯修一修;年轻人看到东西坏了,喜欢扔掉再买。这就是两代人面对婚姻的态度。"
  静静现在还没有男朋友。"我妈为此总是发愁,打电话唠叨我。我不想让她唠叨,也不想总让她生气,我就说,恋爱正在谈着呢。再过一段时间,我妈问得太具体了,我就说,分手了,对方辞职了,没办法谈下去了。"
  一份有温度的工作
  这群老年护理专业毕业的90后,曾经在家被父母娇惯,如今在养老院负责照顾高龄老人——他们失去了自理能力,或者有认知障碍,穿着纸尿裤,吃饭需要喂,吃药需要哄。
  护理员早晨6点开始工作,他们要扶抱老人上下床、喂饭、清理大小便、帮老人洗澡;卧床老人很容易生褥疮,每隔两小时就要为老人翻身、叩背、接小便……一直要忙到夜里。
  1995年出生的小薇,今年26岁,专业是养老管理。她在这里工作4年,现在的岗位是护理部主任助理。
  4年前,小薇和19个同学开始在北京各个养老机构工作,目前留下来的只有5个人。其他人觉得养老行业"收入较少",有结婚生子回家带娃的,也有回老家当房产中介的。
  工作第一年,小薇月收入4000元;到现在第四个年头,月收入6000多元。
  "学校学的是很理想化的,想象是很美好的,面对现实的落差是很大的。"小薇说,最怕的不是被打被骂,也不是收入少,而是"二便处理"。工作第一年,她帮一位失能男性老人换纸尿裤,大便直接落到了手上,"要强忍着"。
  但是,小薇觉得,养老护理是一份有温度的工作。有位奶奶觉得小薇比较胖,平时看报纸上有减肥妙招,就会赶紧剪下来贴在影集里,时间长了,做了一本厚厚的集子,作为礼物送给小薇,鼓励她减肥。
  每周大查房,小薇需要把老人们的皮肤和口腔全部仔细检查一遍。一个重要的细节是"压疮率",院里的要求是所有卧床老人"零压疮",一旦有苗头,护理员必须赶紧关注。
  小薇更多关注失智区的老人们,他们有些像小孩子,有些情绪特别暴躁。/Unsplash
  自理区、失能区、失智区,这三个区域,小薇最关注的是后者,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生活的区域。他们有些像小孩子,有些情绪特别暴躁。
  小薇有次去检查一位爷爷的臀部,突然被踹了一脚。现在她有丰富的经验,知道院内60位失智老人中,哪几位脾气特别差,不能随便碰他们;她只能等老人主动上厕所的时候,跟着去看看皮肤的状况。
  还有位爷爷,"没我,他就坚决不吃饭"。这位失智老人坚信小薇是自己的侄女,每顿饭都需要她在现场看着,别人喂饭,坚决不吃。
  在整个护理部60多个工作人员中,有5个是90后,3个实习生是00后,其他护理员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女性。
  现在的护理部只有一个男生,是1999年出生的,"不知道能不能留下来"。小薇工作的这几年,男同事来来去去,最后"没有留下来的"。
  同是90后,但静静比其他年轻同事来得早一些,很理解他们的难。尤其是她作为院长,需要面对太多工作和责任:要处理家属的问题、老人的各类问题、护理员的工作和情绪问题,还有各种协调工作。最难的是遇到不好沟通的家属,她尽力沟通也不管用,偶尔会觉得委屈。
  这支护理队伍还在不断扩大。他们让老人重新发现了自我的价值,老人在跟他们的接触中也获得了更多欢笑。
  周末和节日必须在岗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目前我国有12个省(市)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山东、安徽、湖南、天津和湖北。
  在老龄化挑战下,静静期待养老制度逐步完善,并在养老院里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工作人员缓解心理压力。
  有的家属看到她发的朋友圈显得有些"丧",会主动询问,和她聊聊,劝她多注意调整自己,该放松要放松。有家属告诉她,她现在做的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是为自己和父母积累功德。
  在7年的工作生涯中,静静很少休息,即便是节假日也是在养老院度过的。/Unsplash
  静静平常没时间休息,攒了年假,她第一时间本能地想,终于可以"不负责任地好好睡一觉",但一次也没做到。因为,即使同事体谅她休息不找她,但家属也会找,她不能不接待;而她看着悠闲,还是会时不时刷工作群,惦记院里风风雨雨的杂事,不由自主就转入上班模式。
  静静工作7年,7个春节和中秋节,有6个是在养老院度过的,唯一一次例外是2018年春节她回了老家。那是因为她妈妈那段时间身体不好,她回家照顾了两天,大年初二下午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们这里,除了清明节不过,其他节日都过。" 静静说,因为老人的家属大部分都是周末和节假日才有时间来养老院探望,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周一到周五可以轮休,周末和节日必须在岗。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老人和小孩子一样,不只是吃饱穿暖就行,他们对精神、对文化也有很高的需求。所以,"五一"要搞劳动比赛,"六一"要组织节日汇报演出。
  护理员们这时候摇身一变,成了主持人、老师、伴舞、歌手,等等。总之要变着法子想辙,让老人们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还要有仪式感,比如建党节、建军节,要组织老人们集体去操场上升旗;疫情期间全国默哀的时刻,组织集体默哀、降半旗……
  静静所在的养老院很看重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他们一同度过很多节日。/Unsplash
  作为养老院的"头儿",静静看到一些老人好转,尤其是已经放弃了的老人在院里的护理下,能走能动了,她格外有成就感。比如孙叔叔,他入院前因为有糖尿病,脚后跟有一个很深的伤口,都能看到里面的骨头了。送到医院说要截肢,家属不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希望在养老院里进行保守治疗。后来,经过护理员的照护,每天上药、翻身、消毒、清理创口,三个月后,孙叔叔的伤口好转,慢慢愈合。
  畅想快乐的老年生活
  有了在养老机构长期工作的经历,静静发现,婚姻和子女,对于她的生命而言,也许不是必选项。在个别案例中,她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残酷性,并不因为父母子女的关系而温暖。
  根据她的观察,在养老院存在的"孝敬"分为三个级别:一是愿意花钱、花时间的子女,平时只要有时间就来陪伴老人,老人有物质需求也会尽量满足;二是愿意花钱但没时间的子女,比如有个家属,只要老父亲打电话说缺这缺那,他一定会第一时间买来,但是马上就走,他实在太忙了;第三种是为了分家产、分房子来养老院找老人软磨硬泡或者"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静静说,这种行为虽然恶劣,但至少他们常常出现,"比完全不管的强"。有少数子女,虽然人就在北京,但是从来没有出现。
  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大致分为四类:完全自理的、半自理的、完全不能自理的、需要临终护理的。
  有的老人,医院说"回家吧,别在这受罪了",老人和子女会选择养老院的"临终护理"项目,虽然完全卧床,但会得到科学的心理疏导和精心的照顾,从而体体面面地离开。体面,对于许多老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临终需求。
  养老院的老人们很多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但他们的意识还很清醒,也有很多故事、许多喜怒哀乐。
  "和老人们聊天,特别有收获,每个老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静静说,在养老院工作久了,她觉得自己比同龄人成熟,每次回家,同龄人谈论的话题,比如"饭圈""CP",她都有些听不懂了;自己关心的事情,大家又觉得太过成熟。所以,大多时候她更愿意一个人待着。
  静静在养老院看惯了生老病死,她对父母的老年也是有打算的。将来,她考虑送他们到养老院。"在家里照顾父母是有好处的,但需要具备好多条件才能从容解决。"静静说,无论父母还是自己,都考虑到养老院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未来,静静希望自己有所作为。她的梦想是创立一个养老品牌,培养专业的养老顾问,做专业的养老咨询和护理等工作。
  静静偶尔跟闺蜜打电话聊天,畅想快乐的老年生活。她觉得特别乐观:"好好锻炼身体,只要到时候生活能自理,四个闺蜜到养老院包个套间住一起,打打麻将,撸个串,想想就很开心。"
  此网页由新浪新闻提供

冬,流年清浅,感谢,这一场相遇窗外冬,窗外,一片静谧。草木枯残,灯火闪烁,万物孤寂,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在等待春的到来,等待着复苏的时机。雪,安安静静地下,轻薄,却密密的,落地就融,带着一丝湿气,一丝清凉蔡澜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心态好,穷日子也过得很好精神的慰藉有一本书叫做死前必游的一千个地方,日本京都就是其中之一。但书本上的介绍,就是去趟金阁寺。三岛由纪夫有一本书以它为背景而作了一个故事,讲述一个青年看到那么美丽的寺庙看得发痴我喜欢人生快活的样子生于凡世,快快乐乐才是没有虚度光阴最重要的,还是对得起自己蔡澜先生总结,世界上有两种艺术一种像梵高一样默默耕耘,潦倒不堪,穷死也不打紧一种像达利,拼命宣传自己,名利双收。梵高的画是不朽的,但是达利也在绘画史上占据重你不是说话直,你就是心眼坏鬼谷子说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悉事之理。切记说话办事,不可太直白!有一句话叫做刀子嘴,豆腐心。可是既然你有了豆腐心,怎么会刀子嘴?真正豆腐心的人只是性情率真,走在变老的路上,明白这三点,日子会越过越好浮生三千,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里咀嚼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岁数越大,越发现这世间,一草一木皆有情,一人一物皆有义,重点要看你想怎么活?大千世界,繁华也罢,萧索也罢,精彩也罢,平淡也罢,人这一辈子,能抓住的,不过是眼前的岁月01。hr电视剧里,正演着亲人过世,满眼的哭泣和悲伤。儿子定在电视机前,愣了一会,忽然跑过来问我妈妈,有一天你会过世,是吗?我想了想,说是的,每个人都会有那一天。我会想办法让妈妈活人生海海,活出最真实的自己想要淡泊宁静,还需有五斗米的本钱,才可以淡然。曾经,单位楼下有一间小小的粥铺,十平米不到,经营的是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刚刚大学毕业,满脸的青春和朝气。粥是各种材料都添加了的,小米,燕无事此静坐,静,是一种气质冬日,是适合静坐的。看窗外,素白淡雅,没有鸟儿的鸣叫,没有风吹落叶,一切都是简单而又协调,不萧瑟,也不枯燥,一切都如处于空谷山林中,让人不焦躁,不忧虑。苏东坡曾有诗云无事此静坐,一春静守流年,何事悲欢春,正在被融化冬的背影,渐渐模糊。春,正在被融化。草木仿佛等待阳光的抚慰,小河听到了潺潺流水声,像一首曲子展开了第一乐章,柳色还没有染翠,近看,冒了新芽,绦绦缠绕,仿佛一帘幽梦,铺日子常新,四时安度,又是一年好风景新的一年年年,复一年,浮生若梦,流年似水。新的一年,有新的征程,春来夏往,秋去冬长,山高有路,水深有舟,万水千山间,一年皆是丰收。世间纷纷攘攘,将繁杂化为清风朗月。日子,常新与盛意人生最好的修行读书和赚钱读书和赚钱,才是一个人一生最好的修行。前者使人不惑,后者使人不屈,两者结合起来,才算真正的不困于世,不流于俗。过去的一年,让我们所有人,都明白了什么叫做变幻莫测。世事无常,人活一世
散文诗风虽大,愿绕过我灵魂辗转反侧的入睡,着急忙慌的醒来,无边的黑夜里,是谁的青春在流浪?题记辗转反侧的入睡,着急忙慌的醒来。一天,一月,一年又一年买菜,做饭,上班,为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奔忙。一天,一月,一年随笔二十四,扫房子今天是腊月二十四,小时候常唱一首童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去灌酒三十捏扁(饺子)。题记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民俗该就算经历,也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人是很神奇的存在,既热心又冷漠,十分之矛盾。这段时间引起极大争论的女生从货拉拉车窗跳出致死,在警方经过详细调查还原了案件经过后,网友分成了三大派中立派司机派女生派。中立派,不发表任他们拼尽全力,只为让你平安到家每年到这个时候,回家总是永远的主题。这段时间,微博上关于回家过年的话题,阅读量已达7亿。说明它始终是老百姓们心心念念的事情。然而,不易的2020后,疫情的余威仍在,今年的回家,注定故事一个很俗气的中年爱情故事01hr他又来找她了,看她忙碌着搬货上货,他给她打下手。超市里的同事们也见怪不怪了,经常看到他来帮忙给她干活,都知趣的走开。他与她认识几年了,都是单身带一孩子,女方家是闺女,上初中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太阳出来了太阳底下没有暴风雪太阳出来了太阳底下少了一个抱薪人太阳,你能多照他一会么好让他感到温暖太阳,你能多照他一会么好让他感到荣耀太阳,我想借你的光表有云的日子,就有我浓浓的想念有雨的时候,就有我深深的牵挂愿你,微笑挂在嘴边,自信扬在脸上,梦想藏在心里,行动落于腿脚。既享受日常的仪式感,也能迎战任何生活中的小怪兽,让柴米油盐也开出花。早安炎炎夏日,知你心烦气躁,我特送清凉短信给你,冲人生,是一张白纸,每走一步,我们都为人生添下一笔。早安1周五已来到,记得多笑笑,烦恼全消掉,忙碌一边抛。紧绷的心松一松,让快乐如风匆匆的脚缓一缓,让悠闲相伴。愿你周五好心情,逍遥提前行!2闹铃响,时间到晨风吹,阳光照走出门,把步跑云儿再见了我爱的人真的,我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我说出了真相因为我是医生我只希望这你们平安,仅此而已或许,我还是有些遗憾吧因为,我要离开了不能活在我爱着的人的身边我是医生,却不能和你们一起战斗了有的人说我老婆呢?结婚十多年了生活在惯性里朝前走有时能说许多话,有时没有话我读书她玩手机孩子写作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平行不相交就像孩子说的,你连什么时候结婚都忘记了生活里满是柴米油盐每天说着书本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释。早安1为了这世轮回,我在菩提树下,虔诚跪拜,只望求得与君一段情缘。穿越过漫漫的时光废墟,春花秋月,那经千年浇灌,缘份的记忆花儿,我即将迎来你今生繁华。早安!2不要在意别人在背后怎么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