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多巴胺人类正不可逆地走在一条娱乐至死的路上

  这篇文章值得全体创业者、产品经理、投资人、普通人的思考。
  最近为了研究学习方法的底层原理,我开始回到分子生物学、脑神经科学,去研究大脑、神经元和突触。
  在研究突触的时候,看到了一些神经递质,比如乙酰胆碱、多巴胺,于是就顺便把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也一并研究了。
  这一研究,我突然发现了一些奥秘,这些奥秘构成了欲望的第一原理,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普通人如果知道了,就能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被欲望所操纵,不被毒品、游戏、情色、手机……所操纵。
  创业者和投资人如果知道了,能够更好的把握时代的趋势。比如为什么短视频是时代的趋势?为什么张小龙一定要做视频号?短视频之后是什么?
  插句题外话。
  不论是学习也好,还是思考也要,一定要回到第一原理。
  现在很多人在提复杂系统、混沌理论,但其实世界仍然是简单的,仍然是存在第一原理的。你连简单的东西都没掌握,还妄想直接掌握复杂?
  最近回到第一原理之后,感触很深,不论是学习也好,还是人性也好,其实本质很简单。掌握了第一原理,就能一通百通。
  而且因为它是第一原理,是绝对为真的起点知识,如果你在第一原理之上去推演,推演出来的东西,也是必定为真的。
  对于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马斯克这么喜欢第一原理的原因。
  好了,回到正题,我们来看看欲望的第一原理"多巴胺"。
  多巴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老规矩,要掌握一个概念,我们需要用到认知圈模型,先从它的本质和意义讲起。
  多巴胺的本质是什么呢?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关于神经递质我们没必要展开讲,因为你们也不搞科研。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它有三大功能:运动控制、行为控制、学习记忆。
  关于运动控制,这个不需要多讲,这个话题留给医生;关于学习记忆,这个话题我以后迭代进学习方法里。这次我们主要讲它的第三个功能——行为控制。
  什么是行为控制?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动机系统,即奖赏系统、上瘾机制等。
  大脑靠什么去支配我们的行为?
  答案就是动机系统。动机系统又具体可分为奖赏系统和惩罚系统,奖赏系统主要是由多巴胺来实现,掌控欲望;至于惩罚系统以后咱们单独来讲,那是另一个第一原理,跟恐惧有关。
  现在我们对多巴胺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了,多巴胺主要负责奖赏系统的运转,属于动机系统之一。
  这样来讲可能比较晦涩,我们借用《自控力》的话来说,多巴胺主导的是一种"我想要"的冲动,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欲望。
  一切的欲望,不论是色欲也好、食欲也好、收藏欲也好……基本上都是多巴胺在主导。
  这是动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不断进化出来的。基因通过主导多巴胺来操纵我们的欲望,让我们能及时获取水和食物;并在合适的时候交配,繁衍后代;甚至我们对权力、地位的欲望、不断变得更好的欲望,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生存和繁衍。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对水、食物、异性……不感兴趣了,那么基本上我们也就灭绝了。
  事实也是如此,研究发现,抑郁症之所以对很多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多巴胺的分泌出现了问题。当然还跟其他神经递质有关,比如内啡肽。
  总结来说,欲望是保证生存和繁衍的底层机制,而驱动欲望的介质就是多巴胺,多巴胺能产生一种"我想要"的冲动,从而控制我们的行为。
  多巴胺的十大公理
  但明白了多巴胺是一种"我想要"的冲动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深度剖析它的工作原理,从而才能理解人性,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由此我模仿欧几里得,总结了十大公理,懂了这10大公理,就几乎能理解关于欲望的一切。
  1、多巴胺是一种"我想要"的冲动。
  2、多巴胺的分泌越多,"我想要"的感觉就越强。
  3、多巴胺的分泌取决于事物的奖励值。
  奖励值从高到低大概是:毒品>赌博or性高潮>游戏、视频、小说、朋友圈、美食>其他。(主观感受)
  4、意志力可以克服"我想要"的冲动。
  5、意志力是个消耗品,很快就会被用完,用完以后需要时间才能恢复。
  6、在意志力不足的时候,我们会屈服于多巴胺的"我想要"冲动。
  7、习惯化:重复给以某个同样的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会越来越少。
  8、习惯化是一种底层的生存机制,它迫使我们去寻找新鲜的刺激、更强的刺激、更快的刺激。
  9、神经元具有可塑性。
  10、神经元被重塑之后可以再次重塑。
  我们一条一条来解释这十大公理,看看这背后能帮我们发现哪些行为的秘密。
  第一条,多巴胺是一种"我想要"的冲动。
  这一条前面已经解释了,多巴胺的功能之一,就是负责我们的奖赏机制,让我们产生一种"我想要"的冲动,这是最主要的动机之一。
  比如你此刻关掉手机,看看能忍住多长时间不看手机。在忍住不看手机的这段时间里,那股想要看手机的冲动,就是多巴胺在驱使。
  第二条,多巴胺越多,"我想要"的感觉就越强。
  因为大脑必须确保我们不会出现决策混乱,所以用多巴胺的量来整合我们的冲动,保证我们同一时刻能做出不冲突的选择。
  最终表现出来就是,多巴胺越多,"我想要"的感觉越强;"我想要"的感觉越强,我们就会优先执行这件事。
  比如此刻同时弹出一张美女(帅哥)图片和一篇我的文章,你会倾向于先点开那张美女(帅哥)图片,然后再看我的文章。
  这里延伸出来还有一个启示,如果你的意志力很差,那么就尽量离诱惑远一点。
  比如,如果你控制不了玩手机的冲动,那么出去学习的时候,就不要带手机,否则一旦你看到手机,你的多巴胺分泌就会激增;或者少发朋友圈,否则你一发,接下来一段时间就基本完蛋了,你会频繁地打开手机,看有没有人给你点赞。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要少看小黄片的原因,因为不看还好,一看多巴胺就会立马加速分泌,让你产生"我想要"的感觉。
  离诱惑的东西远一点,就能减缓多巴胺的分泌。这样你的意志力就更有可能战胜多巴胺,夺回身体的主导权。
  这也是为什么佛教会远离红尘的原因。因为,一入红尘多巴胺深似海,从此意志力是路人。
  钟丽缇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Samsara》,翻译为《轮回》,有的也翻译为《色戒》。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得道高僧与欲望对抗的故事。男主人公达世在山洞里面不吃不喝静修了三年三个月零三天,成了一个人人称赞的好喇嘛;结果下山后,因为瞥见了美丽聪慧的藏女(钟丽缇饰),欲望一触即发,从此堕入红尘……
  里面有两段话非常深刻
  一段是达世与老僧的对话:"你常教导我佛的伟大,如何能抛却妻儿,抛却王位,终于得道。可是在他参悟之前,便已经拥有了一切,财富、地位、妻儿、人们的爱戴,样样都不缺。正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着这些,他才可以放弃一切,终证菩提。我从小便做喇嘛修道,没有体会过一丝人世的滋味。我如何真正明白我学到的一切?如果我没有亲身经历过它们。"
  一段是藏女对达世说的话:"如果你渴求佛法,像对我的爱欲一样强烈,这一世,你可成佛。"
  《色戒》
  第三条,多巴胺的分泌取决于事物的奖励值。
  奖励值是我自己造的词,因为很明显,不同的事物,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导致多巴胺分泌的差异。
  而形成这种差异的对应法则是什么,我猜测可能是有一个类似于奖励值的东西。这种奖励值可能是生命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比如对美食和杏爱,奖励值就非常高。
  但是某些东西,不属于进化产物,而是近些年才发展出来的,比如视频、电子游戏、毒品、香烟、朋友圈……我猜想,虽然它们不是进化的产物,但是,一旦我们初尝禁果,大脑就会记住那种感觉,并赋予一定奖励值。
  其中最可怕的是药物刺激,比如毒品,它们能直接劫持我们的大脑,促进大脑分泌高浓度的多巴胺,其刺激强度远高于其他刺激。
  所以,一定不要接触高奖励值的东西,比如毒品,一旦你接触了,你的整个奖赏系统的排序就被打乱了,从此毒品将成为你人生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事,其他事情都得靠边站。
  所以,我从来不玩王者荣耀、吃鸡、英雄联盟等网络游戏,一局也没玩过,就是为了不打乱我现有的奖赏系统的排序。
  总结来说就是,每件事都会有一个虚拟的奖励值,奖励值越高,多巴胺的分泌就越多,"我想要"的冲动就越强。
  它们最终会形成一个奖励值排序,尽量不要去接触高奖励值的东西,比如毒品,否则会打乱你现有的奖励值排序。
  奖励值从高到低大概是:毒品>赌博or性高潮>游戏、视频、小说、朋友圈、美食>其他。(主观感受)
  第四条,意志力可以克服"我想要"的冲动。
  好消息是,我们并不是完全受多巴胺所驱使,我们还有一个叫做意志力的东西。
  意志力受理性的驱使,能够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依然能保持初心;让我们面对美食的诱惑依然能忍住不吃,从而保持完美的身材;让我们在手机不离身的时代,依然能抽点时间来学习。
  第五条,意志力是个消耗品。
  但坏消息是,意志力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它很快就会被用完,用完之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当然,不同的人,意志力的强度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意志力绝对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平时要尽可能地节约我们的意志力,有什么杂事情就赶快处理了,不要一直拖着,拖着是会消耗意志力的。
  所以,最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第六条,意志力不足的时候,我们会屈服于多巴胺的"我想要"的冲动。
  意志力与多巴胺的关系,就是《思考快与慢》里提到的系统一与系统二的关系,也是《象与骑象人》里提到的象与骑象人的关系。
  当意志力充足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听从意志力的;当意志力不足的时候,我们的行为就会听从多巴胺的。
  所以,如何管理我们的意志力,如何管理我们的多巴胺,成了自律的关键。
  具体如何管理我们的意志力以及如何训练我们的意志力,可以去看看《自控力》这本书,这里不过多讲解。
  我主要说一点,如果对抗人性很难,我们可以顺应人性、利用人性。
  比如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如果我们很难做那些艰巨、复杂的任务,因为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作为支撑。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轻松的、简单的、比较开心的时候,比如整理桌面、整理文件、处理消息,等到我们意志力的很强的时候,再做那些复杂的、艰巨的、枯燥的事情。
  第七条,重复给以某个同样的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会越来越少。
  之前我在《多巴胺阈值》那篇文章里写到,如果我们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多巴胺的刺激阈值会越来越高,分泌的多巴胺会越来越少。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神经元的动作电位也是存在阈值的,它是多巴胺阈值的第一原理。
  研究发现,当我们第一次给神经元某个刺激的时候,神经元会产生一个动作电位,但是如果我们不断给神经元一个相同的刺激,就会提高动作电位的阈值,导致动作电位不断减弱,生物学把这种现象叫做习惯化。
  而神经递质的分泌,又跟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有关,所以电位的阈值,导致了多巴胺的阈值。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重复做同一件事,多巴胺的分泌会越来越少,我们对做这件事的欲望也会逐渐降低。
  当神经元接收到有意义的新刺激时,中脑腹侧被盖区会释放多巴胺,引起警觉,当反复收到该刺激时,机体熟悉后,就不再释放多巴胺。——百度百科
  这也是为什么张爱玲那句话会那么戳心,因为她从现象界看到了人性的本质: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
  所以,爱情从生物学上来说,并不是永恒的。促使我们永恒的是,亲情、承诺、经历、接纳、包容、羁绊。
  所以,比起一见钟情,我认为《小王子》里所说的驯化更动人
  第八条,习惯化是一种底层的生存机制,它迫使我们去寻找新鲜的刺激、更强的刺激、更快的刺激。
  之所以会出现习惯化,也是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我们必须很快适应当下的环境,适应新事物,然后把精力投入到新的事物上。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不断地学习新事物,完成新的挑战。
  当然,习惯化带来的不一定是不断寻找新刺激,还有可能是刺激强度的提升、刺激频率的提升。
  比如吸毒、抽烟,就是刺激强度的提升和刺激频率的提升。一开始,一点点剂量就能满足瘾君子的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神经元会慢慢习惯,同样的剂量无法促进神经元分泌足够的多巴胺,导致我们必须加大剂量、提高吸食的频率。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为它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开始。
  奖励系统会给同样的成就越来越少的奖励,迫使我们追求更大的成功——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人类在科学、艺术、政治等等所有领域攀登一切高峰的关键动力。——混乱博物馆
  总结来说就是,出于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我们会对某些东西体现为喜新厌旧;对某些东西体现为加大剂量或者频率;或者三者都有。
  比如对于财富和地位,我们会倾向于不断挣更多的钱、不断追求更高的地位;
  比如对于毒品和香烟,我们会倾向于加大剂量和频率;
  比如对于异性,我们会倾向于新的异性,当跟新的优秀异性在一起,我们又会变得内心狂跳(基因的奴隶);
  有的是综合性的,比如游戏和短视频,我们既需要更强的刺激、更快的频率、也需要更新鲜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抖音的时候,会不断划下一个视频的原因。
  第九条,神经元具有可塑性。
  随着神经元被多次刺激之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被强化,并且会慢慢长出新的连接,这就是脑神经科学所说的"神经元具有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在有的地方也叫作神经元的"永久"性改变。
  也就是说,你基本上是再也回不去了。
  这是一件非常致命的事!第七条和第八条我们讲到,神经元的刺激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习惯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耐受,它们是恶性循环的开始,真正导致这件事变得很恐怖的是神经元的可塑性,它导致习惯化的改变,变得几乎不可逆转,并且变得越来越糟糕。
  比如吸毒这件事,习惯化带来的是剂量的增加、频率的增加。但这问题不大,戒掉就好了。但是由于神经元的可塑性,导致我们很难戒掉。
  别说戒毒了,想想看我们有多难戒掉香烟、情色、游戏、手机就知道了。
  百度贴吧有个戒色吧,就是一群被情色操控了,神经元发生了永久性改变,试图重新扭转神经元,重新改变回来的人建的贴吧 。
  他们为什么那么难以戒掉每天看小黄片、紫薇这件事?因为神经元已经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上瘾。
  PS:当然,并不是提倡说不要紫薇,紫薇能缓解压力,一直压着也会消耗你的意志力,紫薇是健康的,但是不要过度!频率因人而异,大概一周1-2次是比较正常的。
  第十条,神经元被重塑之后可以再次重塑。
  看起来事实让人沮丧,似乎欲望之门后面是一条无尽的深渊。但是只要你下定决心,其实神经元还是可以被再次重塑的。
  因为第十条其实只是第九条的延伸。既然神经元可以被重塑,那么我们就能把它重塑回正常状态。只是难度要大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感到异常的痛苦,会消耗大量的意志力,会焦躁激惹,会很沮丧。
  所谓"熵增容易,熵减困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还是有戒毒成功的、戒烟成功的对不对?连被品毒和香烟改变的神经元都能重塑,还有什么是无法被重塑的呢?
  我们可能正走向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从上面的十大公理,我想延伸出来讲讲我的一个大洞察——我们可能正走向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这基于两大第一原理:
  ①神经元的习惯化
  ②神经元的可塑性(即神经元的永久性变化)
  这两大第一原理,导致我们重复做同一件事时,多巴胺的分泌会越来越少,从而诞生四个第一原理:
  ①我们会不断追求新鲜的刺激。
  ②我们会不断追求更强的刺激。
  ③我们会不断追求更快的刺激。
  ④这个大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贝索斯,他也是第一原理思维的大神。
  他说过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比起未来十年什么将会改变,更重要的是未来十年什么不会改变」。
  那个不会改变的事物,就是第一原理。
  但他还有一句话很少有人听过,他提示说人们永远在追求更多的选择(新鲜的刺激)、更快的物流(更快的刺激)、更低的价格(更强的刺激),并把自己的战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国内有家伟大的公司很鸡贼,把这套东西搬过来,加了一个好字,组成了"多快好省"的战略,这家公司就是京东。
  这是第一个案例,电商领域。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案例,短视频。
  短视频是如何诞生的?在微信公众号已经如此成熟的情况下,张一鸣是如何想到要做抖音的?短视频之后,又将会是什么?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可不容易,如果我们从现象层面来思考,估计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答案;但是如果我们回到第一原理来思考,这事就变得无比简单、清晰了。
  ①我们会不断追求新鲜的刺激。
  ②我们会不断追求更强的刺激。
  ③我们会不断追求更快的刺激。
  ④这个大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
  我们之所以会从传统媒体过渡到新媒体,就是因为欲望的驱使,我们想要了解更新鲜的内容、推送频率更快速、更便捷的内容,以及刺激性更强的内容。
  但是张小龙没有把这件事继续往前推进(现在才开始做视频号,233333),从而让张一鸣有了可乘之机,进而完成了对腾讯的颠覆式创新。
  而短视频之所以是大势所趋,就是因为它刚好满足这几个第一原理:
  ①我们会不断追求新鲜的刺激:在看抖音或者视频号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轻轻往上划一下,就能看到新的内容。上划一下就是一个新的刺激,上划一下就是一个新的刺激……我们的时间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被浪费掉了。
  ②我们会不断追求更强的刺激:视频有声音、有画面、有节奏,刺激远远强于文字。
  ③我们会不断追求更快的刺激:阅读一篇公众号需要10分钟+,而短视频的标配是15-30秒。
  ④这个大趋势几乎是不可逆的:因为习惯化+可塑性,导致神经元一旦发生了"永久性"改变,便很难回到当初。
  由此可见,视频号一定是大势所趋。雷军讲,要顺势而为,这个势就是时代的趋势,就是人性的趋势。所以,一定要做视频号!
  但是,记得注意找准《生态位》,否则竞争太大,照样做不起来。
  从"传统的纸质媒体——公众号——短视频"这条路,结合上面提炼出来的几大第一原理,我们似乎能看透一些未来了。
  可以肯定,视频号不是终点,未来将会有更新鲜的刺激、更强的刺激、更快的刺激出现,也许是VR(虚拟现实),也许VR也不是终点。
  但无论是短视频也好,还是将来的VR也好,这些也都只是大娱乐这个领域中的很小一部分。
  可以肯定是,大娱乐必定是未来的大趋势,至于这个大趋势下会诞生哪些产品,哪些大公司,留给你们——创业者和投资者,去思考。
  最后,我想据此给出一个大胆的洞察,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的——人类可能正不可逆地走在一条娱乐至死的路上。
  就在此刻,我做了个实验:
  关掉手机开始看书,看看自己的专注时间是多少。结果令人很沮丧,大约每专注5分钟,就会下意识地想到手机,想要打开看一下。
  太可怕了!我的专注时间居然只有5分钟。
  然后我开始用意志力去对抗这股"我想要看手机"的冲动,试图无视掉手机的诱惑继续看书,大概对抗了一个小时,我终于忍不住了,打开手机看了一下。
  然而,其实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消息。
  此刻,你也可以觉察一下,关掉手机,看看你每隔多少时间会打开手机一次。
  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一天中的大半时间都花在了手机上,几乎每隔几分钟(如果不是在工作,大多数情况不会超过10分钟)就会打开一次。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发生了某种永久性改变,并且形成了某种无意识的反射行为。
  这太可怕了。
  除了微信,还有抖音、游戏等各种娱乐产品,它们都在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消耗我们的意志力,重塑我们的神经元。并且这种神经元的重塑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逆转的。
  即,人类可能正不可逆地走在一条娱乐至死的路上。

一个中年女人的处境,缺钱,缺爱我缺钱给孩子报兴趣班往往并不能得到老公的支持美其名曰报那么多班干嘛,孩子会累那么要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鸡妈得全靠自己花钱去报所以口袋会被掏空缺時間白天上班,全力以赴晚上繼續上班,操作很不顺,怎么操作都亏!疫情以来,在家窝着已经一个多月了。苏州那边的生意无法回去开展,天天在家数亏损,心里都麻木了。更崩溃的是,股票怎么买怎么亏。节前满仓满融资的状态,本意是希望像往年一样,能吃个开春红包天涯(歌词)窗外风潇洒吹红叶染霜花荡开雨落下洗尽一夜铅华小路旁的人家篱笆院外触着她琴声幽幽无人答暮色覆黛瓦月初晴照天涯执笔写情话墨色透纸催泪下你走后的灯下窗影不再幕图画天涯路断人匆匆缘也匆匆事愿你远离伪善之人,虚伪的人用嘴,真诚的人用心在这个世界上,好人分两种。一种是真善人,一种是假慈悲。前者不论高低贵贱,待人都有一颗慈悲之心后者看似心胸宽广,却经常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道德优越感。他们最喜欢以善之名,行为钱和情,让人累一生人活一世,谁都逃不过钱和情这两个字,一个钱字,难倒了多少英雄好汉,一个情字,看破了多少世道人心。人这一辈子,总在为钱发愁就算挣得再多,也感觉不够花,即使累得再狠,也总觉得存不够多少一个人的改变,是从失望开始的这些年,总有人说我变了,说我变得不爱笑了,说我变得话少了,说我变得陌生了确实,我变了曾经我以为,只要我努力对别人好,别人也会真心对我好,现在我明白了,这世上,最难得的就是人心。曾经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人生短短数十载,最紧要是满足自己,不要讨好他人。余生不长,一定要和舒服的人在一起。乍见之欢,不如久处不厌。其实两个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就是四个字相处舒服。相处舒服的关系,不用你讨好人这一辈子,能靠得住的,只有这两样东西人生是一场旅行,路上经历了许多人情冷暖,高潮低谷,你会发现,再暖心的朋友,也会慢慢疏远再知心的爱人,也会吵吵闹闹。没有谁是谁永远的依靠。人这一辈子,能靠得住的,只有这两样东西一是人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游记,清明西湖篇记得多年前清明三天假期,闲来无事,也为实现由来已久的心愿,自经年起就已潜藏心里的,置身烟雨江南,描摹雕舫画栋,细琢青山曲水,粗饮茗茶绵酒的淡淡江南似的憧憬。由此,借着清明,第一站,歌词之二林下忆,那年,那人,那景,那执念望关外孤城黄沙厥几度风起尘散闻西山日暮炊烟起何处人家庭院伴瘦马蹄踪来时路会前辰昨夜已无她梦中再对酌留我泪眼徐徐归别处再添一睹相思无物束画笔高阁窗影中只愿为你点眉涂脂续前妆去年堂燕还人活着,靠自己才踏实这个世上,人人都有难言的苦,人人都有难忍的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顾及他人。这个社会,人人都很忙,人人都很累,人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疲惫。看起来幸福,背后也
愿你永远不要气馁,因为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有人把人生比喻为一场马拉松,起点半程再到终点。这途中跑过的每一步都很重要,差了哪一步,都不算跑完全程。人生何尝不是如此,经历过的每一个阶段,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是我们成长的映照,不管是人生没有永远的舒适区,所谓中年危机不过是因为后知后觉古语道花不常好,月不常圆,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安得常少年。一切都是在变化之中的,如果一昧地沉溺在自己所认为最熟悉最安全的环境里,不去改变不去前进不去成长,不居安思危不未雨绸缪,久而充满幸福感的人,无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依旧会感到幸福幸福是每个人对于自我对于生活的一种感觉,无法有过于明确的定义,也无关财富地位还有名望。想要得到幸福,就得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一个没有幸福感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社会地位再高名气再平凡的荣耀职场小白的成长历程,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闪光点电视剧平凡的荣耀是由吕行执导,赵又廷白敬亭张子贤乔欣魏大勋左小青等领衔主演的都市职场剧。该剧主要讲述了万年不升职的投资公司副总吴恪之和初入职场的平凡菜鸟孙弈秋在复杂的金融投资公司起你若不离,我亦不弃越过千山趟过万水你还在我的身边你不再那么纯我没有那么真无法再返回以前你没忘曾经的承诺陪我朝朝暮暮四季轮回问候依然一切成为了习惯能够体谅你的艰辛心中又有些许厌倦你还是那么的热情胜似亲没有来生,只愿过好今天未知你是路过顺便还是有几分对曾经的眷恋你来到我的身边让我意外而惊喜想起曾经的你不是我要把你抛弃有一种感觉我们不能走进彼此的心里尽管你曾经的言语让我感动你的承诺一直未变可我们不能有更人生怎么过都行,只要你岁月静好人生百态,每个人的活法都不尽相同。人们常常会问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幸福美满的?那太难去定义了。就好比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人生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努力地成长,让时间更加的值钱在以前比较有空的时候,我经常都会出去走走,或者比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也是渐渐的,现在基本都是看书。而且一般都是看实用性比较强的书。为了更多的成长。其实,都是一样的24小时,只是,活着为了什么,人生目标,人生的意义人活着,为了尊严,养成好习惯,不贪图富贵,不伤害良知。对自己感恩,对家人尽力,对外人有情。年头到年尾,不吃亏,吃亏就得穷。跪着吃饭的,都比没尊严的快乐。一生别抱怨,恨意朦胧没信心。有毒的父母,谢谢你们,让我不断的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有毒的父母,必须认识到解毒的重要性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在父亲的棍棒底下长大,不论遇到什么问题,直接棍棒解决。棍棒底下出人才,是他家里一脉相承的教育方法。他刚刚结婚那会儿,妻子不听你为什么会这么怪?克鲁机思维会给你答案一,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克鲁机现象,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小表弟12岁时,他的父母闹离婚,他不知道到底要跟着谁生活。他的父亲说我是广州人,你妈妈不是,既不能给你广州户口,又不能给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