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逛街晚归的14岁英国少女,被埋尸森林前还被戴上了狗项圈

  本文约9300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
  2001年,英国约克郡的夏季已临近尾声。
  一个遛狗者正在森林中散步。约克郡遍布着绵延的山谷,林木郁郁葱葱,大多是当地人种植的苗圃。
  不知不觉,他已经走到了林地的边缘。面前的景色有几分眼熟。树木挖走后,会留下起伏不平的坑洞和洼地。他记得好多年前,在新闻里似乎看到过,一具女性的尸骸就被埋在这里。他左右一看,四下无人,顿时感觉背脊一阵发凉——这确实是适合抛尸的僻静处。
  偏僻的林地,仿佛潜藏着某种未知的危险。图源:pixabay
  遛狗者有点发憷,打算往回走,但他的目光却被某样不应该属于这里的东西慑住了。
  空气里不知何时弥漫着一股腐败的气息,那可不是枯枝烂叶能散发出的味道。
  狗狗似乎感知到主人的惊恐,冲着他目光锁住的方向狂吠起来。
  遛狗者在林地里发现无名女尸,很快成为当地的热门新闻。
  法医生态学家帕特里夏,接到了约克郡警方的求助电话。
  在英国,警方遇到有难度的案件时,经常会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前来合作:负责对尸体进行解剖和死因分析的是 法医病理学家 ,负责现场挖掘和土壤微量物证分析的是 法医考古学家 ,负责对尸体附近的昆虫进行采集和分析的是 法医昆虫学家 ——而帕特里夏经常遇到的尴尬问题是,很多人听到法医生态学几个字,压根就不知道它是什么玩意儿。
  事实上,法医生态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植物学到动物学,从有机物到无机物,几乎都囊括在内,可以说,整个生态环境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
  帕特里夏非常推崇法医学先驱埃德蒙的一句话—— "凡有接触,必留痕迹" ——当一个人在某个环境中行动或停留,就会和这个环境产生物质交换,人在环境中留下自己的痕迹,环境也在人的身上留下环境的痕迹。
  法医生态学家,就是从这些痕迹中找到罪案线索,协助警方破案的人。
  最开始,警方邀请帕特里夏参与办案,是因为某些案件陷入了僵局,邀请一个植物学家参与,只能算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直到帕特里夏成功运用自己的学识,连续破了好几个颇有难度的案子,她的这套法医生态学的理论才真正得到了英国警方的重视。
  当警方前来处理被遛狗者发现的女尸时,他们预感这可能又是一桩棘手的命案。于是,他们立刻向帕特里夏发出了邀请,希望她能在现场找到一些能引领破案的蛛丝马迹。
  在林地的边缘,帕特里夏看到了那具尸体。
  时值夏末,女尸的躯体却被羽绒被裹着,外面还包着几个绿色的塑料垃圾袋。她的面部无法辨认,因为一个密不透光的黑色垃圾袋牢牢地罩在她的脑袋上。而在尸体脖子的位置,还紧紧套着一只陈旧的狗项圈。
  她仿佛像是被凶手当成一件垃圾在对待。
  帕特里夏飞快进入了工作状态,她环顾了四周的林地,开始采集植被的样品。
  正在采集样品的帕特里夏。图源:简策博文
  这一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她需要尽快绘制出一份 埋尸地的植物图谱 。根据前面说的物质交换定律,等警方抓到凶手后,帕特里夏就可以从凶手的身上和物证上提取孢粉,来和埋尸地的植物图谱进行比对,从而判断出他是否曾经来过埋尸地——这可以作为未来的呈堂证供。
  但现在的问题是——上哪儿去找到这个凶手呢?
  对这个案子来说,有一点是特别幸运的。
  警方提取了尸体的DNA,导入失踪人口数据库进行比对,当他们看到结果时,顿时两眼放光—— 因为这具尸体,居然和轰动一时的少女失踪案联系上了!
  林中女尸的真实身份,是高中生琳恩·蒂尔南 (Leanne Tiernan) 。
  大约在一年前,14岁的琳恩和朋友逛完街,在分头回家的路上突然失联,父母等到很晚都没有见到女儿归来,才意识到事情不妙。这桩失踪案,牵动了英国社会各界的心,约克郡警方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搜查行动,超过200名警员和数百名志愿者都加入其中,一时间,琳恩的照片布满了大街小巷。
  失踪的琳恩。图源:纪录片《美国法医档案》S9E11
  但这样的努力,没能挽回琳恩的生命。
  法医对尸体进行检验后,推断琳恩的死亡时间超过8个月,也就是说,当人们在外面满世界寻找她时,琳恩已经死在了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
  不过她的尸体腐烂程度,并不像是长时间暴露在林地里的样子。刚刚过去的酷暑,会加速腐败的进程,而琳恩的尸体相对来说保存得还算完好。法医推断,她的尸体很有可能曾在某个地方保存了一段时间,才被抛弃到林子里。
  如果能找到琳恩之前被藏尸的地方,就有机会查出凶手的真实身份。
  英国警方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们邀请了各类专家,但案子的推进依旧十分缓慢,凶手和他的藏尸地,在众目睽睽之下似乎完全隐形了。
  又是一个陷入僵局的时刻,该轮到法医生态学家登场了。
  帕特里夏穿戴整齐,来到了停尸房。
  她并不是来解剖尸体的,而是要在琳恩的身上提取一点痕量物证。
  痕量,是比微量更少的量级,这意味着提取的过程要非常精细,不能有任何的干扰和污染。帕特里夏首先从琳恩的鼻腔、口腔和皮肤擦拭了部分样品,然后又把重点放在了琳恩的头发上。她注意到,此前警方将尸体从垃圾袋和羽绒被里取出来的过程不够谨慎,埋尸地的一些填埋物落在了琳恩的皮肤上,物证已经被部分污染了,这会给后面的环节增加大量的筛选和排除工作。
  但幸运的是,琳恩头上用狗项圈固定住的黑色垃圾袋,无形中将她的脑袋和外界隔绝开来。这意味着琳恩的头发没有被埋尸地的环境污染,是很好的提取对象。帕特里夏可以通过清洗她的头发,寻找上面附着的一种重要的线索—— 孢粉 。
  我们在生物课上学过,植物按照能不能产生种子分为两大类: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会产生花粉,而孢子植物则产生孢子。孢粉,就是孢子、花粉这类物质的统称。
  自然界中的任何植物几乎都会产生大量的孢粉,它们随风飘散在空气中,有的极其微小,肉眼不可见,生命力却极其顽强,吸附性也很高。通过孢粉的不断传播,植物才有机会不断繁殖。
  而不同植物的孢粉,在显微镜下千差万别,帕特里夏能够通过它们独特的形状,辨认出每一种人类已知的植物,从而绘制出完整的采样地植物图谱。
  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植物。图源:pixabay
  她的工作流程,归纳起来也很简单: 采样、溶解、筛选和观察辨认。
  帕特里夏喜欢从头发中提取孢粉,这种方式能够采集到的孢粉较多,也较为高效。因为我们的头发由角蛋白组成,它不容易降解,还带有各种静电,能主动吸引环境中的微粒。就算一个人烫发、染发,用了发胶,也不会影响头发的强吸附能力。头发会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周围环境中的孢粉,不管头发的主人是死是活,只要头发还没消失,这些孢粉就能长期存在于头发上。说句题外话,考古学家,就曾经从千百年前的死者头发上,提取出过保存完好的古代植物孢粉。
  所以,只要琳恩的尸体曾经在某个地方停留过,就一定会吸附到那个环境中的孢粉。
  帕特里夏对自己的工作很有信心。
  她小心翼翼地戴着手套,连着头皮取下了琳恩的头发。
  这一步操作看似残忍,但只有这样,帕特里夏才能尽可能地取到更多的样品进行分析。
  她把所有的头发放进一个不锈钢的大罐子,加入专用的药物稀释液,等待头皮和头发溶解。液体很快变得混浊,她将液体分成几份,贴上样品的标签,带回实验室。
  接着,她通过离心,去除透明部分的液体,再用强酸、强碱对沉淀物进行处理。孢粉不会被强酸强碱腐蚀,这步操作,是为了彻底去除头发中的纤维素、二氧化硅和其他杂质,留下孢粉样品。
  最后,她把提取到的孢粉,放在显微镜下,开始观察和记录。
  显微镜是法医生态学家的好朋友。图源:pexels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大自然里的孢粉到处都是,怎么能确认样品里的孢粉来自于一个特定的地方呢?对帕特里夏来说,她的工作之所以叫生态学,而不是单纯的植物学,区别就在这里。她要在样品中寻找的, 不是某一种特定的植物,而是某一种独一无二的组合 。
  有的植物喜爱阳光,有的植物则只存在于背阴处。有的植物是风媒植物,利用风力传播花粉,花粉能随风飘散到数十公里外,而有的植物是虫媒植物,靠昆虫来传播花粉,除非近距离接触,否则不容易沾染它的花粉。这些特性,会让每一个取样地点的花粉种类、数量和组合都各不相同。
  透过琳恩的头发,一个残破的花园,逐渐出现在帕特里夏的面前。
  在显微镜下,帕特里夏看到的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环境。
  这里有很多砂砾和烧焦的碎屑,还有一些炭化了的木细胞。琳恩似乎曾经躺在离篝火灰烬很近的地方,甚至可能直接就躺在篝火灰烬里,才能在头发上沾染如此多的炭灰。
  而头发中的花粉数量也非常庞大。
  大量的 女贞花粉 出现,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标志。女贞是英国庭院里常见的观赏植物,《哈利波特》里就有一条以女贞命名的街道。因为女贞是虫媒植物,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如果不近距离接触,很难沾染女贞花粉。而琳恩头发里的女贞花粉数量远远高于预期。这意味着她很有可能曾经躺在盛开着女贞花的树篱附近。
  显微镜下的女贞花粉。图源:纪录片《美国法医档案》S9E11
  而另一种大量出现的花粉来自杨树。杨树是风媒植物,花粉可以传播非常远的距离。但它的花粉壁很薄,在随风飘散的过程中很容易分解,帕特里夏在样品中很少观察到这么多的杨树花粉,这意味着在女贞的附近可能至少生长了一棵杨树。这又是一个可以识别的环境特征。
  显微镜下的白杨树花粉。图源:纪录片《美国法医档案》S9E11
  其他花粉的种类就显得比较杂乱了。一些接骨木、山毛榉和李属的花粉混杂其中,花朵和杂草的种类非常多,甚至还能发现蕨类和藓类植物。从这些植物的组合可以看出,这个地方是一个花园或公园。
  而令人惊讶的是,琳恩的头发里,居然还有大量的真菌菌丝和它们产生的孢子。
  真菌不太可能在头发上生长,因为头发没有能够为它们生存提供养料的物质。所以这些应该是琳恩不小心沾到的真菌。它们很可能就生长在植物的残骸上。
  而另一类谷物花粉的存在,则提醒着环境中有稻草或马粪存在的可能。
  综合所有从琳恩头发上找到的线索,帕特里夏向警方列出了一长串植物清单,既包含了花园里的植物,还包括附近的所有植物,这将为警方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甄别的依据。
  而更重要的是,她需要通过综合判断,提供关于藏尸地的描述:
  警方需要寻找的,是个庭院环境,而不是野外环境。 它很有可能是某人自家后院的花园,这个花园缺乏打理,可能还保留着篝火的痕迹。
  至此,线索已经给出。
  接下去,帕特里夏能做的就是等待了。
  警方的调查终于有了突破。
  琳恩的尸体曝光后,警方收到了大量的线索情报,在众多的嫌疑人中,他们圈定了一个可疑的对象——约翰·泰勒(John Taylor)。他就住在离琳恩家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和泰勒短暂交往过的女性,向警方提供过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细节:他曾经宣称,想把女友的女儿绑起来,和她发生性关系。
  约翰·泰勒。图源:纪录片《美国法医档案》S9E11
  但光是听说泰勒有不正常的恋童癖幻想,显然还不足以让警方获得搜查权。
  他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在追踪琳恩尸体上的狗项圈时,警方发现它并不是当地常见的品牌。它来自一家诺丁汉的生产商,他们在这个地区的销售记录并不高,一共只售出了3只,其中1只就是卖给了泰勒。抓住这个线索后,警方终于有了充分的理由,进入了泰勒的房子。
  当帕特里夏跟随警方踏入泰勒家的后花园时,她很快认出了这个地方。
  一堵巨大的、由生长旺盛的女贞形成的树篱,将这个院子和附近的房屋隔开了。一棵白杨树的枝条从树篱的上方缺口处伸了进来。树篱附近有篝火的残迹,附近还有一排砖砌的狗窝,已经被荒废了,里面还散落着一些稻草。
  这正是那个他们寻找已久的地方。
  这确实是个缺乏打理的后花园。图源:纪录片《美国法医档案》S9E11
  之后的进展就顺利多了。
  帕特里夏提取了泰勒院子里的植物物证,和琳恩头发上的植物图谱进行了严格的对比,确认了琳恩曾经横尸的具体位置。而警方也从泰勒家的其他地方,找到了更多能够证明他是凶手的证据。
  铁证面前,泰勒承认了谋杀的事实。
  轰动一时的琳恩失踪案,终于画上了句点。
  大家好,我是喜欢阅读悬疑作品的Alice。
  上面这个真实发生的案子,来自 《花粉知道谁是凶手》 ,作者就是法医生态学家帕特里夏。
  左起为本书的中文版、英文精装版、英文平装版封面
  上一期,我在 「书屋环游记」 里预告了要做一个法医科普书的特辑,放出"豪言"后,我就开始紧张了。毕竟,很多人对科普书有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觉得它们又枯燥,又艰深,看着看着就容易打瞌睡。
  虽然自诩为悬疑爱好者,但说实话,花粉、孢子和法医生态学这些词,对我来说都很陌生。我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顺利把《花粉知道谁是凶手》这本书给读完。
  但显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帕特里夏没有上来就开始陈述利用花粉破案的理论,而是从容地把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案件娓娓道来。法医生态学的概念,就是在这些案子中,逐渐生长出了形状。
  一个无人目睹的强奸案,居然可以从当事人衣服所吸附的花粉中,找到侵犯过程是否发生的真相;一具躺在沙发上的尸体,居然可以通过血液流淌路径上霉菌的状况,确认被害人的死亡时间;一个不记得埋尸地点的凶手,居然可以通过他运送尸体的车子和埋尸工具上的花粉物证,找到尸体的确切位置……不得不说,这门听起来很小众的科学,可以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读完书后,我不禁有些好奇,不知道法医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是个什么样子。好在,从事痕检工作的警察九滴水,在这本书的推荐序里解答了我的疑惑:
  "花粉证据的分析和检验,在移尸、碎尸和无名尸的案子里能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从事花粉研究的专家较少,经费也有限,目前的专业研究也非常少。"
  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冷门的学科。如果有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关注到了这个领域,说不定还能是件推动行业发展的好事。——但这又让我想到了最开始策划这期科普书选题时的一个疑问: 如果你并没有从事相关的行业,读这些科普书,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我觉得未必如此。
  还是先说说帕特里夏。
  不知道你们看书的时候,是不是也会脑补书中人物的样子?帕特里夏在我的幻想中,就像是美剧《犯罪心理》中Reid和Emily的组合:聊到花粉和孢子这些专业知识的时候,她很容易就兴奋起来,像Reid般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而聊到自己在生命中遇到的生死问题时,她的感性和坚韧,又如Emily般给人一种温暖坚定的感觉。
  夹带私货:左起是《犯罪心理》中的Emily、Reid和 Hotch
  当然,看到最后我才意识到,原来现在的帕特里夏,已经是退休的年纪了。
  在成为法医生态学家前,帕特里夏尝试过很多不同的职业:她曾在实验室和医院工作,然后又在著名的建筑企业当秘书,之后又成为微生物学家,再后来又成为孢粉学家——即使后来退休了,她还依然在为欧美的警察部门提供咨询和培训的服务。
  因为她总在挑战新鲜的事物,我从她身上,完全感受不到暮气沉沉的气息,相反,她的字里行间都弥漫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帕特里夏的好奇心,或许就是她选择成为法医生态学家的内在原因。书名《花粉知道谁是凶手》其实翻译得有一点不够全面,法医生态学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光了解花粉,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在这个领域里获得成就,你必须不断去了解新的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
  当然,我们聊的不仅仅是法医生态学。
  帕特里夏在聊自己学生时代的兴趣时,提到过一个细节。
  她喜欢泡图书馆,经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很多人去图书馆,只是为了搜索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读物 (当然,放在现在,还有很多人是冲着摆拍去的) 。而帕特里夏,则从来不给自己的阅读设限。她的涉猎范围非常之广,也经常能从一些看似无用又冷门的书中,找到惊喜和乐趣。
  这种心情,我在阅读《花粉知道谁是凶手》的过程中,也时常能感受到。法医生态学的专业术语,我未必都能看懂,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以往未曾踏足的世界。花粉和孢子,这些高中毕业后就被我抛在脑后的名词,忽然变成了闪闪发光的小翅膀,引领我看到了窗外不一样的风景。
  不知道为什么,大自然里这些生命力坚韧的小东西,让我有点儿肃然起敬。
  小小的花朵里,蕴藏着生命的大秘密。图源:pexels
  因为要做「书屋漫游记」这个专栏,我比以前多投入了很多时间在看书上。
  一开始,我在意的还是阅读的数量,但渐渐的,某种变化发生了:为了梳理书的架构,我需要做笔记;为了复述书的内容,我需要理解每个情节之间的内在逻辑;为了搞明白书中简单叙述的知识点,我还会去主动搜索更多的背景资料……
  我忽然发现,我过去的读书,很多都是囫囵吞枣,刚尝到一点滋味,就将它抛到脑后了。从"看过"到"理解",我才算踏出真正有意义的一步。专栏做到第四期,我又从帕特里夏的故事里,捕捉到另一条"真理":
  想从书中收获点什么,就要抱着好奇心去阅读,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
  于是,接下来的周末,我又挑战了另外两本法医科普书:《法医档案》和《法医之王》。乍一听,这两本书的书名听起来有点相似,长的样子也有点儿CP感。
  我悄悄去亚马逊翻了翻这两本书的英文原版封面:
  嗨,还是不一样的嘛。
  有了《花粉知道谁是凶手》的经验,这次我阅读的时候,心态就舒展多了。
  仔细一读,我才发现,哎, 这两本书之间,原来还真有一点渊源 。
  先说《法医档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剧《无声的证言》的编剧Nigel。
  喏,就是编剧位置的这个Nigel
  别问上面的截图为啥没有评分,这部剧实在是年代太久远了。
  和法医秦明的小说《无声的证词》一样,英剧《无声的证言》聊的也是法医探案的故事。从1996年开播,到今年已经是第24季了——居然还在更新中,真是长寿得令人肃然起敬。
  要说写法医科普书,Nigel只是一个编剧,感觉好像专业不太对口。
  但天天和法医专家打交道,让Nigel对法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法医档案》的内容,也并不是作者冒充法医来讲解法医眼中千奇百怪的死法 (要了解这个,那就不如直接看老秦的《逝者之书》了) 。他另辟蹊径,给我们讲述了一场场法医学发展史上的光辉"战役" 。
  今天看悬疑剧和玩剧本杀的年轻人,已经对现代的法医专业术语如数家珍:什么指纹鉴定、DNA都是毛毛雨,投毒分析和弹道学稍微有一点门槛,但也不算太难理解,而碎尸分析什么的,才算是体现推理功底的加分题……
  但谁能想到,仅仅在300多年前,英国的警察查案时,还依靠着古老的"秘方"——他们让嫌疑犯一个接一个地过去触摸受害者的尸体,如果尸体流血了,就证明有冤情。靠这样的方式,破案的准确率可想而知。
  现代的法医学,就是在如此愚昧的认知底子上,靠着无数案件的经验积累,才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Nigel充分发挥了自己作为编剧的专长,他不仅在搜集资料的细致程度上堪比私家侦探,在讲述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子时,也是发挥了讲故事的才能,一波三折,让人压根猜不到接下来的发展。
  举个例子,DNA首次发挥重要作用,是一桩发生在英国的少女连环谋杀案。这个案子法医秦明公众号也报道过,当时负责审核稿子的我,对这桩案子并不陌生。
  但Nigel的文笔和资料翔实程度,还是让我大吃一惊。那个残害了两名少女的真凶,为了逃避警方发起的大规模抽血调查,竟然悄悄付钱让别人替自己提交了血样。因为监管的疏忽,这个掉包计竟然就在警方眼皮底下发生了。
  如果凶手真的以这样的方式逃脱了制裁,案件悬而未决,DNA也没有发挥作用,那警方对大规模运用DNA检验的信心或许就会落空。
  你看, 一次操作的疏忽,就可能会影响改革的进程;一次大胆的尝试,就可能会打开全新的世界。 《法医档案》里讲述的法医发展史,就是这么让人心惊肉跳。
  那《法医档案》和《法医之王》之间的渊源,又在哪里呢?
  如果把《法医档案》所展现的法医世界看成是一棵巨树,那每一根树枝,就是法医学的一个分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壮大和发展。前面《花粉知道谁是凶手》里帕特里夏所展示的法医生态学,就是长在微量物证这根分叉树干上的一棵花骨朵,而《法医之王》里的英国司法病理学家伯纳德 (Bernard Henry Spilsbury) ,则是支撑起法医病理学这根主要树干的核心人物。
  没错,《法医之王》的主角伯纳德,被称为是英国现代版的"福尔摩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侦探。他在法医解剖的领域,开创了很多先河。
  《法医档案》的"验尸"一章里,也对伯纳德大加赞赏。书中提到了一个细节,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法医勘查箱,就是伯纳德在1924年最早开发的。在此之前,警方对凶案的取证工作,几乎没有任何章程可以参考,伯纳德震惊地看到办案的警察,总是不得不裸露着双手,从犯罪现场移走腐烂的尸块。于是,他提议把橡胶手套、镊子、证物袋和其他工具组成在一起,变成警方调查现场必须使用的装备,这个操作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后续的物证分析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实验里的伯纳德。图源:Science&Tech
  在《法医档案》中作为法医界群星之一出场的伯纳德,到了《法医之王》就成了彻底的主角。《法医之王》这本书写得非常有趣,仔细一想,我觉得它不应该被归类在法医科普书里,因为它讲述故事的方式,简直就像是美剧 (后来我仔细检查了这本书的版权页,发现它确实归类在传记文学中) 。
  比如伯纳德在「地窖谋杀案」中第一次作为专家证人登上法庭,就是一个特别跌宕起伏的桥段。在此之前,案子已经连续审核了好几天,始终僵持不下,最大的争议点是: 地窖中的碎尸,究竟是否属于被害人。
  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法医证明成功了,肢解了妻子的凶手就会被判处死刑;反之,他就可以与情人逍遥法外。在伯纳德登场的前一天,他的老师就在接受法官的询问时,做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导致全场一片哗然。眼看凶手就要扭转局势,无罪释放,接下去登场的伯纳德就成了控方最为关键的一环。
  一个还没有建立起声望的新人,要如何在这场恶战中,维护住法医科学的尊严呢?这段传奇的故事,写得非常有张力,Alice在这里就不多展开了,喜欢看罪案故事的人,可以自己翻翻看。
  当然,《法医之王》说的不仅仅是案子,作为主角的伯纳德,是一个特别有性格的人。和他的老师相比,他在法庭上的发言惜字如金,却又对自己的专业相当自信。这种风格,让他在协助法官定罪时有种杀伐果断的感觉,但也埋下了一些隐患——毕竟,在法医知识已经发展得相对完善的今天,我们对尸体上观察到的某些现象,依然可能有多种解释,而伯纳德的笃定,将一些可能的巧合彻底排除在外,这种风格可以成就他,也可能会毁了他——说实话,我还没看完这本书,就已经开始对他后续的人生故事产生隐约的担忧了。
  一个年轻而傲气的男人,在一个技术尚未发展完善的蛮荒年代,经手无数桩引起满城风雨的大案,一步步把法医病理学推上历史的舞台。这确实是一个很"燃"的故事。 我刚忍不住跟同事安利了一下,这本书就被火速借走了。
  当一个读书专栏的撰稿人,我太难了……
  写到这里,居然已经晚上十点半了。
  这篇文章最开始只想写5000字,写着写着就奔着万字去了。能够坚持看到这里,应该都是同好吧?这一期介绍的书比较多,其实每本书的侧重点也都很不一样。
  如果你对法医史感到好奇,那你可以翻翻 《法医档案》 ,看看历史上标志性的法医案件;如果你想尝试新鲜的事物,那《花粉知道谁是凶手》 应该是非常有趣的选择;如果你想看看英国大法医的真实破案故事,那《法医之王》 的叙述节奏一定会让你觉得很爽;当然啦,如果你想看专业法医写的28种死法指南——老秦的《逝者之书》 肯定是最接地气的选择(笑) 。
  这期介绍的几本书,你对哪一本最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主稿:Alice;编辑/题图:鲁鲁修;质检:天空;排版:CC
  题图来源:yorkshirepost
  本文系【法医秦明】账号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不要向我开口说借钱看到你声泪俱下的样子,我的心里真的很难过我知道你是有了困难才找我的,按理说我们曾经是很好的朋友,我应该把你的困难当作是我的一样!可是,没有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呀!我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那个帅帅的王主任一觉醒来,感觉自己还睡在医院的病床上,习惯性地转头看向门口,却没有看见熟悉的白大褂已经出院两天了,我依然还是在梦醒时分会出现这样的恍惚。也难怪啊,在我已经步入中年的人生经历中,因为我家的两个老宝贝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胜活宝。长期住在老家的公公婆婆因病住到了家里,虽然感觉有点忙乱,但也多了许多的生活乐趣。老公看见公公的衣服脏了,就找出换洗的衣服让公公换,公公瞪着眼睛说我走的时候在医院里听来的故事也不知道今年是怎么了,原本身体健康的婆婆竟然接二连三地进医院,一住就是十来天。在医院里照顾婆婆的时候,无意中接触了几个病人或是家属,对于他们的人生遭遇,心里颇多感慨虽然时间过去了很老王家的苦苣菜接到老王的电话时,我正在漱洗准备睡觉看见来电显示的信息,我心里不由地一咯噔这么晚了,老王出啥事了吗?王师傅,您怎么了?出啥事了吗?因为担心,感觉自己的声音都变了。我没有别的事情,就别样的三八节每到三八这个让爱美爱浪漫的姐妹们兴奋不已的节日,朋友圈总是有晒不完的爱心礼物玫瑰在这个连空气中都飘满了温馨浪漫和巧克力甜味的日子里,又有哪一个女人不想矫情浪漫一回呢?三八节的半天假学会感恩(原创)学会感恩,你才能懂得如何坚强自我。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后,都曾历经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逆境,有的人却因此而潦倒,有的人却因此而坚强,个中原因虽各有千秋,但归纳起来总的来说,无锡地名来历与巧对文山溪笛鸣(辑)春秋战国时期的冷兵器时代,所用兵器乃纯铜制造,而纯铜兵器硬度不够,后来有人发现铜加入金属锡硬度很好。周平王时,在南京的一个山中(惠山东峰)即锡山发现了铅锡,于是进行开心一刻君莫笑(五)徐文长标点戏友(根据民间流传故事整理)明朝有个才子叫徐文长,他一次外出访友,正值黄梅季节,淫雨连绵,道路泥泞,行走十分艰难,他只好住在朋友家里。这样几天过去了,朋友看徐文长毫无回家面对生活,请你笑笑文山溪笛鸣当你把生活诠释得像一杯白开水时,生活自然就变得单调乏味当你把生活当成一只翩翩的小鸟时,生命就拥有了一片美丽的蓝天。其实,有潮起就有潮落,有冬天自然会有春天。许多事不必在乎圈子文化怪圈现象不容忽视,相互吹捧之风当禁文山溪笛鸣当前,圈子文化趋势盛行,文艺界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一些身居高位的权威大咖们,不管良莠,一味地在圈内相互吹捧,睁着眼睛说瞎话,挖空心思图名利。而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特意
无论岁月是否回首活成你自己的那束光渔舟唱晚,年轻时最喜欢的一种荡起双桨回家的意境春夏之交,最喜欢那漫山遍野的杜鹃,一丛丛一片紫,一片红,然后循着花径,坐在那最先开放的栀子花边,远眺着那江河里唱晚的渔舟。那个时候,晚绚烂的五月安然于生命的清喜五月是热闹的,真的好似热闹地挤进了春的森林里。至此,阳光一日日将安静的日子升腾,裹挟着我们入夏。五月真的是火红的,充盈着生命的张力。一百多年前,就有工人学生选择了五月,点燃熊熊的烈精致地老去走向生命的伟大和孤独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想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愿意秉持这样的信念,永远在渴望追求和善良中精致地老去,带着强大的气场重启我们的生活真好,今天的朋友圈都是重启生活指南。春天终于到了,带着希望重启我们的正常生活,健身房的瑜伽舞蹈从这周开始都恢复了,玫瑰姐又可以遇见好久未见的姐妹们了渡过这个特殊的冬天,相信我们都会活在云淡风轻里,活在希望里莫泊桑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了或实现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是的,我们每天都是生活在希望里的。总有一种遇见,恰似四月的那一抹新绿,迷了眼眸,醉了流年。总有一种情怀,宛如那种一切,都会过去一切,又都将开始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好的自己在远方!每天都可以被那个明天的自己所激励,就是一种美好!大般涅盘经中说世间空苦,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意思就是,人的一生正如四季更迭一样,季季不同,季季景我才是你妈,你凭啥给一个瘸腿女人养老她救了我的命我叫小鹿,今年25岁,我其实从小也有一个很美好的家庭,我父母都是农民出身,但是父亲的家境不是很好,我们家靠着种地,养活一家4口,当时母亲在家里面照顾我和奶奶,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是见过偏心婆婆,你们肯定没见过婆婆光明正大偏心妯娌的我跟我老公是大学同学,不过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俩情投意合,毕业后就简单租房子结婚了。我的父母看老公家里也不好过就没要一分钱的彩礼钱。这一点老公很感激我父母,说以后发达了一定加前妻再婚遇渣男,原以为我会开心,实则开心不起来我真觉得自己真是太不走运了,怎么会嫁给这样的家庭,我婆婆家是农村的,生了几个儿子,我老公是小儿子,按道理来说应该是最受宠的,结果我婆婆也不知道是几个意思,把我老公当空气,我们结婚的相爱是彼此承担,而不是各自欢愉爱情的最初,对我们来说,都是令自己心情欢愉的。你主动去靠近一个人,愿意对他好,其实,最初是顺应自己心意的。很多时候我们总在说,为什么相处久了,或是走进了婚姻,你爱的那个人,会不一样继子带着岳母一家上门啃老,我拒绝被啃,老公的话让我气愤至极001hr医院走廊,灯光昏暗,林子书指着我鼻子,皱眉嫉视你真真切切就是后妈,你就见不得我日子舒服!我又累又气,直接开门见山你媳妇怀孕,我请假熬夜伺候,你两只眼睛就知道盯着手机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