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杨绛被尊称为先生的伟大女性

  赶快关注我!
  她是被尊称"先生" 的伟大女性
  她与丈夫都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她是翻译家、是文学家、是作家
  她的《我们仨》被选进中小学推荐阅读书单
  她就是——杨绛
  人物简介
  01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1923年,随全家迁往苏州,进入振华女校就读。1928年,进入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同年前往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钱锺书。1935年—1938年,留学英法。   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剧作《称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创作的喜剧《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冲击,被诬蔑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干校"。   1978年,出版《堂吉诃德》中译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将饮茶》。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仨》。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家世情况   02
  杨绛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她的命名是因为排行老四,"季康"被兄弟姐妹们嘴懒叫得吞了音,变成了减缩版的"绛"。这也是她剧本上演时自己取的笔名。   父亲杨荫杭(1878–1945),毕业于北洋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学、早稻田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一名法学家。   母亲唐须荌(1878–1937),毕业于上海务本女子中学,和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以及章太炎夫人汤国梨是同学。1898年,她和杨绛父亲杨荫杭结婚。杨绛父亲杨荫杭有兄弟姐妹6人,大姑母出嫁不久因肺病去世;大伯父在武备学校读书时因试炮失事而炸死;二姑母杨荫枌;三姑母杨荫榆是近代教育家,曾担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学监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三一八惨案"时,杨荫榆站错立场而遭到鲁迅在《华盖集》中痛骂"从此打落下水,成了一条‘落水狗’",后来在大日本帝国陆军侵占苏州时因骂敌而罹难;三叔叔留美回国后因肺病去世。   杨绛出生时,上面已经有杨寿康、杨同康、杨闰康三个姐姐,所以排行第四。   杨绛出生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制度,而后中华民国建立。   1912年,杨荫杭出任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由于本省人必须回避本省官职,调任他担当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   杨荫杭坚持司法独立,得罪了浙江省省长屈映光,屈映光在袁世凯面前诬告杨荫杭"此人顽固不灵,难与共事",当时袁世凯的机要秘书张一麟是杨荫杭在北洋大学堂的同学,他在袁世凯面前说好话,袁世凯批了"此是好人"四字,杨荫杭就奉调到北京任职。   人物经历   03
  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父母籍贯江苏无锡。辛亥革命后,迁居上海宝昌路。1913年,举家迁居苏州大石头巷。1914年,举家迁居杭州保倜塔附近。1915年,在贝满幼儿院上幼儿班,后迁居西城东斜街,在西单牌楼第一蒙养院上学前班。1919年,在大王庙小学上学。   1920年,随大姐三姐前往上海启明上学。1923年,考入苏州振华女中。1928年,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失败,转投苏州东吴大学。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   杨绛与钱锺书   1933年,前往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1934年,获得清华优秀生奖;同年,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1935年,在苏州庙堂巷家中大厅与钱锺书举行婚礼;同年夏季,与钱锺书一同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杨绛   1936年,与钱锺书同到瑞士出席第一届"世界青年大会"。1938年,随钱锺书带着一岁的女儿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39年秋,任苏州振华女校(沪校)校长兼高三级英语教师。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振华女校(沪校)停办。   杨绛   1942年,任工部局半日小学代课教员,业余写剧本。1943年至1945年,创作的剧作《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风絮》等相继在上海公演。1946年秋季,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任外文系教授。1948年9月,出版译作《1939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得清华大学聘书,兼任教授,教大三级英国小说。1950年4月,出版英译本转译的西班牙名著《小癞子》。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结束后,调入文学研究所外文组;同年10月16日,举家迁入新北大新建宿舍中关园26号。   1956年,译作《吉尔·布拉斯》第一版经大修大改再出版。1957年,《论菲尔丁(H.Fielding)关于小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在《文学评论》第二期发表。1958年,"拔白旗"运动期间,《论菲尔丁》文成为四面"白旗"之一,遭受错误批判;10月,下放至太和庄进行改造;12月底,返回北京,开始自习西班牙文。   1959年发表研究萨克雷(W.M.Thackeray)的论文《论〈名利场〉》,后因全文欠"红线贯穿"而受到批判。1960年,任全国文代会代表。1962年8月14日,迁居干面胡同文研所宿舍。1965年1月中旬,《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冲击,被诬蔑为" 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1966年8月9日,被"揪出",在外文所所内扫厕所;同年8月27日,交出《堂吉诃德》全部翻译稿,并于晚间在宿舍被剃" 阴阳头 "。1967年4月24日,被外文所免去劳动。1970年6月1日,《堂吉诃德》译稿由前组长张黎索还;同年7月12日,下放至"五七干校"。1971年4月4日,随干校迁明港"师部"。   1972年,重新开始翻译《堂吉诃德》。1973年,返回北京;同年12月23日,迁入北师大小红楼,翻译《堂吉诃德》工作暂停。1974年,迁入学部7号楼西尽头一办公室居住,并继续翻译《堂吉诃德》。1975年4月5日,《堂吉诃德》初稿译完。   1977年,完成小说《大笑话》。1978年4月底,译作《堂吉诃德》第一、第二部出版;9月8日—18日, 任第四届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妇女代表 ;11月9日,完成小说《玉人》。1979年6月5日至28日,随代表团访问法国;同年10月,《春泥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0年5月,发表论文《事实—故事—真实》;同年7月,短篇小说集《倒影集》手稿由李国强带到香港交刘以鬯出版。1981年初,《倒影集》年在香港出版;5月,散文集《干校六记》在香港出版。1983年,《喜剧二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11月2日至12月5日,随代表团访问西班牙马德里、英国伦敦。   1986年,获"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11月,出版《关于小说》;同年,作品《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钟书与围城》出版,《丙午丁未纪事》在《收获》第6期发表;《失败的经验》在《中国翻译》第5期发表。   1987年,散文集《将饮茶》由三联书店出版。1988年11月,长篇小说《洗澡》在香港出版;同年12月,长篇小说《洗澡》在北京出版。1989年《堂吉诃德》繁体字本在台湾出版。1990年,《将饮茶》在台湾出版。1991年,写下了《第一次下乡》及《顺姐的自由恋爱》。   1994年2月,《杂忆与杂写》由三联书店出版;同年12月,《杨绛散文》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1997年5月,写下了《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在《十月》杂志第5期发表;同年8月8日,写下《答宗璞〈不得不说的话〉》。1998年9月,写下了《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1999年,《"掺沙子"到流亡》于1月17日、18日、19日分三批发表;同年12月18日,翻译完毕《斐多》。   2000年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该作品记录了"文革"期间,杨绛与钱锺书二人所经历的人和事;4月,出版译作《斐多》;11月17日,与商务印书馆订约,出版《钱锺书手稿集》。   2001年9月7日,设立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帮助家境贫寒的学子完成学业。2003年4月7日,《杨绛作品集》第六版出版;6月24日,散文集《我们仨》由三联书店出版。   2004年,出版《杨绛文集》。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2011年7月,以答问形式发表了《坐在人生边上》。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说《洗澡之后》。   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 。   婚姻生活   04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锺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锺书就说:" 我没有订婚。 "" 我也没有男朋友 。"杨绛回答。从此,杨绛与钱锺书开始恋爱。   1933年,与钱锺书在苏州一饭馆内由男女两家合办订婚礼。   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成婚,不久一同出国留学,无论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们相亲相爱的足迹。   1998年12月19日7时38分,钱锺书因病去世,享年88岁。   作品年表   05
  八十年代以后,杨绛不再将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作回忆性的散文。这些文章虽然都比较短小,但从平淡文字中透露出来的一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从大白话中显现出的智慧,至今还被喜爱她的读者津津乐道。   话剧剧本   《称心如意》   《弄真成假》   《游戏人间》   《风絮》   小说[编辑]   《洗澡》   《洗澡之后》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8)(台北:时报出版,2015.3)   散文随笔   1981年 《干校六记》   1987年 《将饮茶》   2003年 《我们仨》   2007年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2007)   2015年 《杂忆与杂写:杨绛散文集》时报出版,台湾   译作   《吉尔·布拉斯》(法国文学名著,译稿经钱锺书校订,1956年首版)   《小癞子》(流浪汉小说,1951年4月首版)[29]   《堂吉诃德》(史上第一个从西班牙语原文译出的汉语全译本)   《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创作特点   06
  主题思想   女性意识   杨绛作为知识女性,并没有奋力高喊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口号,而是利用散文进行温婉的自省, 进而确立了女性意识 。在《回忆我的姑母》当中,杨绛反思和审视了反叛型女性意识,同时也确立了杨绛自我" 女性意识 "。在杨绛的笔下,姑母杨荫榆一生坎坷,但是她可以逃离封建家庭,追求人生自由,成为一名出色的知识女性。杨绛在描写的过程中,并没有回避姑母的缺点,这样就会显得人物更加鲜明,具有自身的特色,使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真实的反叛型知识女性的形象。通过阅读杨绛系列散文,读者可以感受到在杨绛整个散文作品当中有关女性作者的潜意识。   儒家美学   杨绛的文学创作同时浸润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她的写作风格流露着超凡脱俗、温柔敦厚、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关照下,杨绛的小说和散文都表现出了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发现,然而真正促成杨绛独特创作艺术特征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杨绛的为人为文都贴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杨绛文学创作的情感张力源自儒家性情的形成,这也正是她隐身哲学的本质所在。杨绛的小学和大学教育都是在教会学校接受的,但这并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她的浸润。   动荡温情   杨绛作品于"文革"动荡年代营造出来的温情世界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人文关怀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和" 善 "的终极价值体现,浸透了儒家性情的杨绛传承了中国人文传统中所特具的人文素质,其作品体现出崇高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其散文创作建构出一种独特的人文主义的精神立场。   在《干校六记》"夫妻之别"部分,当"我"得知丈夫钱锺书就要"先遣"时,想到既不会洗补衣服,也不会照顾自己的年迈花甲的丈夫独自一人下放"干校"时,"好像头顶上着了一个焦雷","有十万个不放心",传达出作者痛苦无奈不忍的心境,温馨和睦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令人感动。   杨钱二人在"文革"期间此起彼伏的批斗中艰难地保住了性命,在席卷而来动荡的历史环境下,字里行间中没有悲情,而是流露出珍贵的幸福,时时处处洋溢者温情,流淌着暖流。在《"小趋"记情》一文中的主角"小趋"是一条"河南穷乡僻壤"的小黄狗,但"小趋"和杨绛夫妇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独自一人看园的时候,小趋总和我一起等候默……在"文革"灭绝人性的生存环境下,在"文革"敏感多疑,草木皆兵的恐慌岁月里,狗的热情和玩耍的姿态让人感动,反映出作者处于逆境中仍不失热爱生命的真诚。   底层人物   杨绛的剧作《称心如意》塑造了一个失去父母投靠亲戚的孤女李君玉一形象。   《弄真成假》则刻画了父亲早逝的穷青年周大璋,及失去母亲寄人篱下的女店员张燕华这两个主角。不难看出,杨绛有意将这两部喜剧中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家庭" 缺失 "性人物形象,并从这不完满的戏剧形象中发掘和强调大环境压制下人物生存的现实困境和人性变异。   杨绛似乎有意为笔下主人公作此设定,并习惯性透过笔下人物或身体、或精神或是家庭社会关系的"残缺"性或"非正常"状态来书写一种人生,讲述一段苦难,描绘一种命运。李君玉在几个家庭间颠沛流离,像踢皮球一样被几家亲戚推来搡去,过着伶仃无依、俯仰由人的日子。   显然,君玉流离转徙的直接原因在于父母的双亡,因为父母的早逝,毫无依靠,为生计所迫她不得已离开自己熟悉和舒适的生活圈,去到陌生又令人难以安心的另类都市世界生存,现实的挤压让李君玉正处于依靠他人的一种困境,正可谓"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而穷困潦倒的银行小职员周大璋则寄住在舅舅家杂货铺里的小破阁楼上。卧房兼厨房,沿墙杂置:锅碗瓢盆,与陈设富丽的张祥甫家客厅形成鲜明的反差。他是"借钱坐了一趟出洋的大轮船,外国最便宜的地方混上一年半载?借的钱还不知几时能还,面粉酸,糙米尽,一家人温饱都难以解决。正如周大璋所言"人家有田地房产,咱们呢?头顶上没一片瓦,脚底下没一寸土。"   换句话说,周大璋一家作为城市底层百姓正处于"无米之炊"的窘迫物质生存困境中。在这里杨绛为我们展现了底层人们日常化意义世界里的真实。也就是说,杨绛尤为关注城市底层百姓艰苦的生存状态,用悲悯的眼光去掘发市民阶层及底层人物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苦难困境。   艺术特色   沉郁淡泊   通读杨绛散文,浓烈直白的抒情、冷嘲热讽的锋芒、有理有据的辩论、声嘶力竭的宣泄并不多见,但细细品味会发现,锋芒、宜泄、温暖、激情随处可见,这就是淡泊之中蕴藏浓郁的和谐。杨绛散文自然平淡,与周作人散文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悲愤之情暗含于"淡泊名利中",这突出表现在反映文革生活的文章中。   文革生活可以说是杨绛的黑暗史,期间其生活最困苦,精神打击最大。杨绛突然从优越的大小姐生活被迫分配到落后、艰苦的农村"劳改",接受肉体上的折磨:从被人们仰慕的读书人,突然演变为"臭老九",在"登台就有高帽子戴"的生活当中,受尽旁人白眼,精神上受到凌辱。因此,杨绛在身不由己的文革时期,无奈接受了那场浩劫。   杨绛内心当然对其耿耿于怀,但其散文并没有表现出对那段刻骨铭心的"革命"咬牙切齿,也没有宣泄其满腔的怒火,却淡化文革暴行。她不谈及文革中人性被摧残的恐惧,而仅以纯粹的文字,干干净净叙述着琐事、小事。   简约沉寂的文字,粗略一看平淡无稽。但平淡中有沉郁,是现实压迫中内心压抑的外露。随手翻看其散文,叙述娓娓道来,沉郁的悲痛也蕴含其中:住房被占、工作颠来倒去无非是扫厕所、乐于助人的女婿死于非命、丈夫被迫下放、上台戴高帽等。杨绛以平淡、不动声色的叙述将这些侮辱、惨痛勾勒, 在文字的沉静当中折射内心的悲愤与无奈,沉寂文字背后是波涛汹涌挣扎的内心。   杨绛将沉郁以淡泊为伪装,用淡泊将内心的苦痛与激情中和,有机统一了文章主客观色彩,独特美学蒸蒸呈现。以反讽的姿态对现实做进退有度的解构, 作者表面表现得越平静,其精神则越跌宕起伏。   含蓄深情   杨绛的文字凝练而含蓄,把自己的同情心与深情深藏于简简单单的几个字中,既不会暴露出对丑恶的极度厌恶与愤怒之情,也不会让浓烈的情感如瀑布般宣泄出来。   她用理智拿捏着自己对情感的表达,她的文字如水一般平缓而深沉,圆润而醇厚。杨绛极为擅长用短句子作为情感表达的收尾,冷峻而含蓄,让情绪仅仅点到为止,以淡然的语调将往事的痛苦与哀伤笔一带过,体现出文字的"中和"之美。   杨绛含蓄节制的文字之下,蕴藏着对善良人们的同情,对挚爱的深情,寥寥数字概括心中的千言万语。《丙午丁未年纪事》是杨绛自居"陪斗者"的视角所记叙的"文革"小侧面,她用她温厚而充满同情的笔调再现了十年浩劫中的"小插曲"和"小点缀",那是一个个能够温暖岁月,点亮黑暗的故事,也这正是杨绛所说的"乌云的金边"——" 乌云遮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力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蕴含着光和热的金边 " 。大多数人对"文化大革命"的书写都是充满愤怒或是记叙残忍与暴戾的一面的,杨绛却独具慧眼的看到了那些"披着狼皮的羊",讽刺与幽默的背后掩藏着她对善良人的感恩与深情。   乡土风情   杨绛在回忆从北京迁居到无锡的情景时使用了吴地方言,意在逼真地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   《大王庙》中每当"我"和姐姐穿短裙在街上走时都会被无锡妇女呼邻唤友地围观:"快点来看呶!梳则辫子促则腰裙呶!"《回忆我的父亲》中一同事称赞其父亲"唔笃老太爷直头硬!"《小吹牛》中,售票员说:"伊肚皮痛啦?"司机:"勿要紧,送侬到门口。"此外,杨绛还善于使用方言来刻画特定的人物,抒发对亲情的眷恋。在《黑皮阿二》中,她以上海方言生动逼真地刻画出一个当地流氓地痞的嘴脸;杨绛幼年时主要负责看护妹妹杨必睡午觉,因而,在《记杨必》中,杨绛以"我火了,沉下脸说快点困!""二伯伯怎么凶!着得里一记!"等无锡方言,描绘出姐妹间的欢愉和妹妹模仿姐姐说话的声调、神情和口吻。   焦点透视   在戏剧结构艺术方面,杨绛承袭了西欧小说、戏剧中贯常使用的焦点透视法,并采用了西方"流浪汉"体小说单线行进的构造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非戏剧化倾向。   "流浪汉"小说是西欧十六世纪中叶的一种新派小说形式,它吸取了古希腊史诗的游历主题,摒弃了传统的骑士传奇或寓言叙写的固有模式,通常以某一特定人物为线索书写故事。   杨绛20世纪40年代所作的戏剧正是" 借主角的遭受,揭露社会上各个角落的龌龊,讽刺世人的卑鄙,写这个很不完美的现实世界 ",是似"流浪汉"式的行文模式。且对杨绛剧作的读解中,这些"流浪汉"式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即"闯入者"。他们或因生存、或因欲望、或由于理想主义的激昂,都逃离了原有的活动空间意欲强行闯入另一个空间生存,上演着一幕幕闯入者与既定秩序的矛盾冲突。   杨绛通过塑造不同类型" 流浪式 "的闯入者形象来掘发现实社会种种矛盾和困境,展现更加广阔的叙述空间,表现对这个复杂社会的严肃思考。   写人艺术   杨绛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特殊的审美张力,并且通过特有的个性特征可以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杨绛的记人散文可以将人物独特的性格和个性展现出来,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杨绛在写人的时候,尤其注重入物性格的独特性,可以再现人物的言语、动态、动作等。在《记钱锺书与围城》当中,杨绛将一个具有痴气的钱锺书再现出来。这样一个在人们心中的才子钱锺书,在杨绛笔下却充满了傻气和稚气;钱锺书会一个人自言自语,在小学时期会将青蛙带到教室,因为上课时候玩弹弓,被教师惩罚……在《回忆我的父亲》当中,杨绛通过描写父亲生活当中的往事,将其无私的个性特质展现出来。   在杨绛的散文当中,例如钱锺书、杨萌杭等人物特有的个性,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杨绛散文在人物描写方面就好像细雨润物,可以让读者在舒缓的叙述当中感受到人间真实的情感。杨绛为人谦逊不张扬,始终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因此她写出的文章也具备含蓄慰藉的美感。   批评艺术   杨绛在批评作品中显现出的独特气质对当下文学批评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呈现为:一、杨绛的批评作品首先是一篇引人入胜、动人心魄的美文。批评文章一如她的散文一般洗练精审、亲切自然,犹如拜望鸿儒之后的兴会随感,闲话般娓娓道来。置身杨绛的批评美文之中,方可知晓文学批评不必为了批评而批评,亦可以是情感的抒发,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二、 杨绛的文学批评从不脱离具体作品,也并不晦涩难懂,难得的是,她的批评研究具有分量,暗含让读者资以"反三"的"一隅"。   获奖记录   07
  ▪ 1986 西班牙"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获奖)   ▪ 2003 台湾2003年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中文创作类)(第一名)《我们仨》 (获奖)   ▪ 2004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 (提名)   ▪ 2015-1 第九届中国书业年度大奖年度作者 《洗澡之后》 (获奖)   人物评价   08
  杨绛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 新华网评 )   如果说杨绛先前的作品关照的是世事,是社会,那她晚年的作品则是在关照自己。那些文字是对至亲的、但不可再见之人的耳语,是她千千情结之心的独白,因而更显生命的沉重,也更显思想的精邃和绮丽。( 《钱江晚报》评 )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中国当代作家周国平评 )   "杨先生(杨绛)一直笔耕不辍,她不像一般作家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一直伴随着对人生、对生命、对人间情感的思考、总结和表达。"(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评 )   ||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以保障双方权益。   观看往期精彩请点击下方 蓝字 :   比肩紫式部,古日本女性文学之绝唱   余秋雨:你称我为大师也未尝不可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传记文学之王   有史以来最好的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   点击文末左下角的" 了解更多"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目前自己在做公众号,整理国内外的精品书籍和作家资料与各种书店   关注微信公众号: 听潮观书   每天更新推荐书籍书店和相关作家的资料   希望大家给个关注和点赞以及评论分享   欢迎留言讨论。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莱芜分公司推动心级适老化服务落地执行为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莱芜分公司推出系列专属心级适老化服务,助力老年群体消除鸿沟,让老年人更好地乐享数智生活。针对进厅老人,邀请到营业厅的智慧家庭生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莱芜分公司组织开展幸福11全员K歌活动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增进沟通交流,激发团队活力,为公司工会文体活动储备和培养特长人才队伍,中国移动山东公司莱芜分公司组织开展全员K歌活动。活动历时近三个月,目前顺有一种修养,叫不说看清一个人,不说,面子上好过,是一种智慧看透一件事,不说,心里面理解,是一种修养。听过一个故事。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有不少年轻人慕名来向他求教。一天,有位青年前来求教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可能会有什么缺点虽然如今现金仍是支付的一个手段,但是现在完全可以不带现金走遍天下。当然说天下可能不准确,因为在地球上还有许多地方不支持支付宝支付或微信支付。但走遍中国是没有问题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人生高度取决于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联结知识和行动的桥梁。什么是心智模式,其实就是我们如何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并决定我们如何行动的一套思维模式。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和行动。好的心智模转载22张的人性照片,值得一看!卓越生活每天与你不见不散01hr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歧视的。02hr心动不如行动,虽然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则一定不会成功。03hr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你所值得喜欢很久的文案1总有人不介意你的所有与你相拥2你得丢开以往的事,才能不断继续前进3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的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4世间万物皆苦,你明目张胆的偏爱就是救赎5迟早要明白,冲动会喜欢非常久的文案1这世上,赢的,多半是薄情人2合群是堕落的开始,优秀的开始是孤行3喜欢那种被岁月沉淀后的沉静和忧郁4碎碎念念要讲给有回应的人听5一无所知的世界,走下去才有惊喜6治愈自己最好的方式就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喜欢独处小时候喜欢热闹,长大了却喜欢安静。也不是讨厌喧闹,只是更喜欢独处,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渴望安静,而且非常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好像独处,成了成年人之间的默契。百年孤独里面说慢一点,你的生活才会变得美好生活快如飞奔的野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生活里努力着,每天早出晚归,永远做不完的工作,只有到家时才有片刻的放松,卸下一身疲惫时,这一刻才属于自己。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感觉疲惫,从白天到黑自媒体创作感悟傻傻坚持,为真理而战!2020。07。31凌晨4点又不遵守承诺,凌晨4点起床了。昨天给一个曾经的学生家管帐,他嫁女儿了。再次与阔别34年的同学们相遇了。他们不再是稚嫩童音,不再有吹弹可破的奶嫩的皮肤。但是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神依稀可
诗歌李建平满庭芳国庆抒怀满庭芳国庆抒怀作者清平乐晴空万里,山河壮丽,九州风光旖旎。炎黄子孙,团结抗疫,华夏威震盖寰宇。国昌运,谁可与比?三将士,太空归来,人民江山喜。此际,五星红旗,秋高月霁,重阳赏菊。东脑中风康复心得我是二年前脑出血开刀的,通过二年的康复,已经能够自理了,现把自己的心得和大家分享。第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我原来会想东想西,一个正常的事,会往坏的方面想。特别是家人的一言一行,对自己诗歌张兴国你是主角你是主角文张兴国每首诗都是一个故事是我真情的告白或直叙,或寓意用我纯洁的灵魂书写每首诗都是一首歌是我心灵的诉说或低吟,或嘹亮用我生命的真诚奏响每首诗都是一幅画是我生活的素描或浓墨,让人获益一生的9个好习惯,请逼自己养成!1。开始健身人活着,身体健康比什么都强,一个人只有拥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虽然我们每天忙于工作,忙于家庭,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健身锻炼,但时间总是挤出来的,与其把时间乡村漫行曹家边印象曹家边印象诚一做为江夏区郑店街老屋胡村第五小组的曹家边湾,自然由村委会一路向西南行驶,约十分钟左右便到了。其地理位置向东已听不到107国道车来车往的嘈杂,向北眺望离郑店立交桥更朦胧为人处事,这3条规矩你必须要懂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拜托别人办事时,对方没有爽快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许久没联系的人,一开口就是借钱!有的人说话没一句重点,总绕圈子。这些经历看起来很普通平常,而往往很多处世规教你如何给陌生人最好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地给对方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素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必定会给对方留下某种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兴趣是我们所有事业热情的源泉兴趣是我们所有事业热情的源泉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巴菲特曾经说抛开其他因素,如果你单纯缘于高兴而做一项工作,那么就是你应该做的工作,你会学到很多东西,工作起来也会觉得有无穷的乐趣。遇见你之后,有些习惯再也戒不掉了终于忙完了一天的事,有时间感受夜晚的宁静属于自己的空间泡上一杯咖啡,驱散疲惫,因为,过一会才是我真正忙碌的时刻,我必须把持清醒我不喜欢甜的咖啡或是清淡的,我喜欢那种发苦涩的味道。因做人要厚道老人常说做人要厚道。厚道之人,并非懦弱厚道之人,并非无能厚道之人,更不是愚蠢。而是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智慧以及高深远见。厚道的人,悲天悯人,懂得世道艰难,怜贫惜弱,不争强斗狠,不斤可曾害怕失去过?从来没有想过会失去,在失去的那一刻,才知道所丢失的是多么重要。有人说,成长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循环,从无例外。小时候,最好的伙伴,随着慢慢长大,时常不在家里,偶尔见面也只是打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