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论语文化是一个民族延续的血脉

  在古代中国,星罗棋布地者形态各异的民族,中原地区为华夏民有一天聚集地,周边的民族为少数民族,东方的称为夷,西方的称戎,南方称为蛮,北方称为狄。周人建立了周朝后,华夷之辨的民族关系就形成了。
  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同"无")也。"夷狄,是指代周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诸夏是指周王朝处于中原的诸侯国,他们构成了华夏民族的主干。这句话的意思是夷狄有君主而不讲礼仪,还不如中原之地的没有君主而讲礼仪。
  孔子为什么要这样说?他是歧视其他民族吗?
  《左传》:"有衣冠之美谓之华,有礼乐之美谓之夏。"《论语注疏》:"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华夏民族不只是穿上衣服蔽体,而且衣冠美丽,还有华美的礼乐,形成了一整套的文明礼仪,已经是一个文明比较发达的民族。
  穿衣不单纯是人类生活的要素,而且也是人有了羞耻心的表现,是文明进步的标志。而周边的少数民族还是断发纹身,文化相当落后。华夏与夷狄的最大区别不在于种族的差异,也不在于地域的不同,而在于文化的差异,前者代表先进,后者代表落后,不开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只有有了自己的文化,才会逐渐形成本民族固有的精神,才有凝聚力和身心力,从而可以把一个庞大的民族凝聚在一起,得以延续。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融合力,能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与中华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容。
  "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促成古代中国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越来越强,国家认同意识越来越强,从而绵延5000多年没有断绝。
  中华历史5000多年,期间朝代的更迭不断,中华民族命运多舛,仍然能够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枝独秀,就是因为中华文明的不断涵养。
  亡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民族文化,就要亡种。中国历史也有少数民族统治中原,但这些朝代的统治者入驻中原,首先就是学习中原文化,接受先进的治国理政经验,从而使中华文明得以保存和延续。
  古往今来的一切历史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民族兴衰的决定因素不全取决于经济的强弱,而是由这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所构成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
  清代著名的学者龚自珍研究历史得出结论:"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因为消灭文化,更具隐蔽性、腐蚀性和有效性,要灭亡一个民族,首要的方法就是践踏这个民族历史,解构民族文化,破坏民族自信心,破坏民族认同感,让这个国家没有历史文化作为支撑,从而让人们从心理上排斥这个国家。
  日本侵略中国,占领东三省,首先采取的就是从文化上灭亡中国。强制东三省的中国人学习日文,进行奴化教育,就是要泯灭东北人民的祖国观念、民族意识和反抗侵略的精神。日本还试图在占领的中国领土上推行"皇民化教育",想用日本文化来取代中国文化。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有没有国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本土文化。没有国君,这个国家不会灭亡,而没有自己的文化,这个国家肯定是不会长远的。之所以说有国君的夷狄不如没有国君的中原诸国,就是因为中原地区已经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礼乐"为代表的文化制度。
  自周公制礼作乐制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在不断地"因袭损益"前代礼制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创造了无比辉煌的中华文化。
  文化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制度,制度是在对客观实际认识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的方针政策,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治国理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家治理需要正确的制度,而不是国君。
  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即使没有国君,国家机器还能照常运转。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代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有20多年不理朝政。不过造成的后患是宦官专权,留下了严重的弊端。
  没有完备的治理体系去管理国家,国家就会乱象丛生。也有高明的国君凭借自己的能力,把国家治理好,但是他死了后,就会出现人亡政息。
  因为有稳定的文化制度,由文化维系,华夏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因而孔子很骄傲地说,中原诸夏就是没有国君也比有国君的夷狄强,因为有文化作支撑。
  同时,孔子也很担忧。西周时期,周公制作礼乐制度,"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从春秋时期开始,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没有礼乐文化维系,周天子不能号令天下,而诸侯国国君大权旁落,由大夫把持国政,更有"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再这样乱下去,这与不开化的夷狄之邦又有什么区别?
  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意思是周文王已逝,传承周文化的责任不就落在我这里了吗?始终认为文化传承是他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他临危不惧的自信的底气。
  孔子是文化集大成者,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他对其之前的文献典籍进行了整理,成为后世华夏子孙必读的经典文献,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形成了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特性。
  孔子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影响了后世的儒者,继承"斯文"成了中国士子的目标,自觉担当起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把这种使命感、责任感说到了极致,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学者为弘扬传统文化不懈努力,誓死捍卫中华文化的主旨和精神,才使中华文化代代相传,使中华民族永不断绝。
  今天,更应该激发我们的文化自信,担当中华文明的传播责任,保持中华文化的永续继承,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根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八佾篇》:【原文】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译文】孔子说:"夷狄有国君而不讲礼仪,还不如中原之地的没有一君而讲礼仪。"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惟愿遇见最美的夏日时光今日夏至,人间苦炎热,目光所及,心之所感。一花一世界,一季一风景。荷花开,瓜果香,风轻云淡,一念一清静,心是莲花开。夏日时光如此美妙。与夏静坐一隅,或瞧或听或感季节是过客,花朵是行文人相轻与英雄相惜文人,顾名思义,就是那些会写诗文的读书人。所谓文人相轻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文人相轻是古今中外活跃在文学领域亘古不变的话题。文人间或多或少都会写给辛劳一生的母亲原创首发走过春秋冬夏踏着风霜雨雪把生命的每一刻倾洒在相夫教子的心路顶着晨风蒸煮穿过暮色归家三更半夜的灯芯照亮了你银色的发髻为了一个家庭的温暖一针一线的缝补熬花了双眼粗糙了双手曾经秀所见皆美好,所遇皆良辰推开四季的窗,春有春的盎然,夏有夏的绚丽,秋有秋的丰盈,冬有冬的蕴藏,流年的景致或浓或淡。迈进七月,每到这样的时节,大街小巷骄阳似火,一望无际的天空变幻莫测,半个小时前还是晴空万里父爱,一生拥有,一生富有父爱一直与我如影随形,我最亲爱的人。也许有时候我并不需要很多,也许有时候我会觉得厌烦。但父母始终会在那里,静静地等我回家时光轮转,带走了父亲的青春年华,也带走了我的青涩懵懂,唯一带五月的情殇当五月那朵最美的鲜花坦然地告别枝头化作落红拥抱泥土的时候您默默地走了把永恒的思念留在了孕育希望的田埂烙印在了亿万人民的心坎上悲痛的消息从午夜传来惊醒了冗长的晨梦长江凝泪黄河悲鸣长城用习惯干掉坏习惯,你的生存本能便是你成长的突破点你有没有因为撞衫而气愤不已?你有没有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愤愤不平?你有没有因为没有做好一件事而焦虑不安?你有没有因为某些小问题过度的依赖药物?你有没有因为寂寞空虚冷一遍又一遍的刷手机激情五四青春飞扬原创首发延着岁月的轨迹上行眼前闪过一抹星光五四点亮的火炬驱散了混沌的迷雾开启了民族奋争的征程火样鲜红的旗帜把历史的天空照亮列强丑恶的嘴脸佞臣无知地妥协激起学子爱国的热浪四万万民众的青青艾采,一缕禅心端午有点炎热,无法抵得了采艾的热情。今天采艾,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曾有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民谚云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说的就是艾草。古时候,在有父母在,我们永远都是有福之人昨天闻知姨妈去世了,突然心中有点隐隐作痛。曾经相处的瞬间,历历在目。姨妈没有生过孩子,抱养了一个男孩女孩视为己出。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最是无情,令人无奈。听母亲说,幸好孩子们还孝顺五月的梦想原创首发笔墨千秋晨光和着布谷的拍叫醒了村庄冗长的梦境奏出了一曲乡韵雷声掠过远山的葱茏惊醒了老杏树的梦一颗青果带着生涩的向往迎来立夏的清爽槐花孕育的芬芳陶醉了蚯蚓新翻的泥土蒲公英的种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二)2020年10月20日,亲和源园区的空气里还弥漫着甜甜的桂花香,在公寓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由花友会发起并组织的秋季花展,在5号楼前的儿童乐园开幕了。亲和源的老人们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雨之杂谈朋友在QQ上发了一段视频,视频展示了雨中的城市街景。雨,像轻纱薄雾笼罩着一幢幢楼宇一条条街道一棵棵行道树,也笼罩着稀稀疏疏,撑着雨伞赶路的行人在水的作用下,身影经由光的折射,被拉长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三)2020年10月20日,亲和源园区的空气里还弥漫着甜甜的桂花香,在公寓领导的支持与关心下,由花友会发起并组织的秋季花展,在5号楼前的儿童乐园开幕了。亲和源的老人们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我们ampampamp你们在亲和源迎丰老年公寓里,我们,我们这些70后80后90后的老人们身旁,伴随着你们,你们这些70后80后90后的年轻人。我们和你们老老少少,朝夕相处,寒暑与共。每天每日,你们给我们送金老师赐教时隔40多年,小学同学有了一次难得的聚会。几位昔日同窗热心地把大家召集到一起,集体过了60岁生日。来到聚会地点,出人意料地见到了当年教我们数学的金老师。今年适逢他老人家80大寿,师站在梦的起点信手拿来一张纸,一段文字跃入眼帘时间的起点由此,联想到了梦的起点。人的梦,在孩提时代就萌芽了。小孩子经常会和幼儿园老师说,会跟爸爸妈妈讲我长大后要开飞机要上航母,要当医生老师科学家老年咏叹调(下)到老年,爱阅读而不甚爱写作。写作则又不会写情诗,不会编小说,而爱说实话写散文。文章越写越短,语言越写越淡,笔调越写越随意,内容越写越陈旧喜欢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老。实在写不出,总是能者为师,其乐融融据我所知,很多会员和我一样,在退休后,参加过一些老年大学的学习。花些钱,忍受挤车劳顿,只为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满足多年来的期望。来到亲和源已数年,体会到其实我们整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英语唱沙龙,我的家我自幼好动,爱唱爱跳,喜好模仿各地语言各种歌曲,特别对西洋乐曲(包括当年的苏联歌曲)情有独钟。尽管存在语言障碍,但音乐是无国界的。至于作曲作词演唱者是谁?我从不关心。歌名歌的意思,亲和源的故事误报(上)不久前,在亲和源老年公寓里发生的一件失窃案件,既与上述烟斗失窃的笑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反映出截然不同的社会人文情怀。居住在亲和源的老逻伯伯原是华东警官学院的逻辑推理专业教授。其亲和源的故事大忙人老张退休后1995年,老张60岁,从局长岗位退休了。在位时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个大忙人,一退下来,反而安闲得有些无所适从,孩子们都大了不用操心,孙子也一直由亲家带着,家里一直是老伴在操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