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专访莫言问鼎诺奖7年后,他都做了些什么?

  热切的期盼中,中国没能等来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的期待也再次落了空。在过去许多公开场合里,他曾多次提到一个心愿:
  "希望中国能尽快出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那样,焦点都集中到他身上,我就可以躲到一边安静写作了。"
  自从2012年成为第一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7年来,焦点从未从他的身上移开过。
  有媒体在2016年做过一次统计,莫言得奖后的1500天里,他去了全世界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参加过18次讲座、26次会议,更是题了几千次字、签了几万个名。
  1500天里,唯独缺少新作品问世。
  那时的莫言疲于应对接踵而至的需要他出席的场合,他曾承认,自己在2013年一整年没有读过一本书。
  2013年中澳文学论坛上,另一位诺奖得主库切不无惋惜地说道,"我非常同情莫言先生,诺奖有的时候颁给正处于写作生涯中间状态的作家……确实会有影响干扰的效果。"
  ▲ 2012年12月10日,莫言领取诺贝尔奖。图源:视觉中国
  如今时间来到了2019年10月,距离获奖后的第1500天又过去了1000多个日夜。
  这1000多天是令人欣慰的。莫言终于又陆续在《收获》《人民文学》等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新作品,其中有小说,也有诗歌和剧本。在此期间,他还迷上了书法。最近,他出了一套作品全编《莫言作品典藏大系》。
  种种迹象表明,身为作家的莫言正在慢慢回归。
  同样改变的或许还有心态。大众的高度关注曾令他饱受困扰,现在的莫言尝试着换个角度去理解它的存在,在接受《十点人物志》采访时他说:
  "大家对我的关注高了,这未必不是件好事儿,与时代保持密切的关联,才能让作品与时俱进。"
  问鼎诺奖7年后,莫言有了新的变化。
  以下是他的自述:
  获奖之后事情变多
  未必是件坏事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人说我作品少了。客观地讲,首先是大家对我的关注度提高了,其次我的事情也多了,有很多事情必须得做,这势必会使创作时间受到一些挤压。
  但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一个人也不能一天到晚天天坐在书桌前。人需要生活,需要跟外界接触,需要与时代保持一种密切的关联,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俱进。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获奖之后事情多也未必是坏事儿。
  再者,我也不会再像年轻时那样过多追求作品的数量。记得当初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同学之间比赛,好像谁在一年内发表的作品最多,谁就能受到大家的尊重。这样的年纪已经过去了,作品还是要尽量写得好,与其发表10篇一般般的小说,还不如发表一篇比较好的小说。
  最近几年,我进行了一些多文体的尝试,戏剧、话剧、诗歌,小小说和笔记体小说也大概写了几十篇,甚至在写毛笔字的时候也即兴写出一些很短的文字来。
  点击图片购买《莫言作品典藏大系》
  莫言软笔书法亲笔签名,唯一收藏编码,具备升值价值
  倒不是说尝试这些文体是为了给写长篇小说练手,因为这些文本本身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要把它们写好也并不容易。比如说笔记小说,看起来寥寥数语,但通过这寥寥数语表达的思想,也许是一部长篇都难以表述出来的。此外像戏曲、话剧这种文体,要求就更高了。
  尽量用多种文体来拓展自己的创作视野,拓宽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眼界。说不上是为写长篇小说做准备,我在写这些文体的过程中就已经充满了创作激情和乐趣。
  至于外界的评价,我不是很在意。外人的评价是很难进入内心的,他们只是根据一些可量化的标准来衡量你。
  真正对自己评价最准的,还是你自己。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实现了没有?追求的东西实现了没有?如果实现了,那我会感觉自己完成得不错。如果仅有外界给你的虚名,但你心中认为最神圣的东西远远没有实现,那么我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会太高。
  我自己的小目标,还是要写点东西,目前已经有一些关于小说的构思。
  ▲ 2014年冬天,莫言在日本北海道
  有了外界给予的荣誉之后再写新的东西,要说没有顾虑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诚实的。在作品发表之前我会反复看、随时看、随时改,希望能获得大家的肯定,人都是这样的。
  无论多么老,这点虚荣心还是有的。
  另外,现在写出来的小说在什么水准线上,自己是基本知道的。如果读者读完之后认为作品有突破,有新的元素出现了,我当然会很高兴。
  也会有读者指出来,什么地方应该摆脱过去的老路子,关于这一点自己也要保持警醒。作家跟任何职业一样都是有局限性的,局限受多方面的决定,体质、出身、学养……所以一个作家想要源源不断地创新、彻头彻尾地创新,这个其实很难做到。
  我们这代作家底子差
  先写小说后识字
  今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了26卷本的《莫言作品典藏大系》,把我的作品一部部排列开来,有一种编年史的感觉。作家的进步与退步、创作中的起起伏伏,通过全集是能够看出来的。
  我从事文学创作快40年了,全集里一些年轻时候写的作品,由于受到个人经验及时代的限制,有诸多令我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不讳少作嘛,如果现在再重新修改一遍,第一没有时间,第二也显得不正式。
  那些作品,当年就是那样写的,相信读者会通过文本回忆或想象当时的环境,也由此看到一个作家逐步成长的历史。为什么要出全集?就是向新读者展示一个作家的心路历程。
  ▲《莫言作品典藏大系》内封书影(部分)
  很多人都会问我,你最喜欢自己的哪部作品?这真的很难评价。我的写作是分阶段的,中年之后写的作品当然各方面比较成熟,但这不能否定初期写作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比如《红高粱》这部小说,在写作技巧上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包括语言的通顺、词语的用法等等,都可以更加规范一些。但一旦把这些修改掉了,那就不是《红高粱》了,所以很难用现在去否定过去。
  像《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我真的很难分出它们哪一个应该排第一,因为都各有侧重。
  《生死疲劳》让我感觉比较满意的,是在结构上借助六道轮回,这样一个不屈灵魂的转世,通过动物之言观看人类社会的变迁,这样的结构还是比较新颖的。另外,语言也是流畅的,写到动物的时候,狂欢的精神体现出来了。
  最重要的一点,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些比较典型的人物形象,像蓝脸,一个顽固地与时代对抗的人物,后来被时代证明了他的正确性,这是值得历史学家反思的一个现象。
  《丰乳肥臀》是家族小说,写了那样一个母亲、那么一个漫长的历史,也塑造了像上官金童这样永远长不大的男人,永远离不开母亲的巨婴。
  《檀香刑》,更有个性的小说,塑造了一批不为人知的人物,有罪犯,有刽子手。另外,小说借助了戏曲的形式,也是我对戏曲的感恩和致敬。
  《酒国》,在90年代初也算是把一种极其复杂的拼图式结构做到极致;《红高粱》把战争小说换了一种写法,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旧有文学观念还很深入人心,这种写法还是引起了一定震动的。
  要我说,自己的作品只能每一部都分析一遍,如果要排出一二三四,对我来说比较困难。当然,读者可以排。
  现在回头想,如果在1979年的时候,我说我要写作40年,那感觉真是太漫长了,"哎哟,40年啊,什么时候才能熬到"。但现在真到了2019年,1979年仿佛就在眼前,一转眼就过去了。
  年轻时顺时针往前看,好像日子非常遥远,几十年太远了;但逆时针往后看,回想起10年前5年前,就感觉非常短暂。实际上时光是非常快的、不知不觉的,从青年人变成老年人的过程谁都拦不住,所以就只有更加勤奋、更加努力地写作,才能不负光阴。
  我们这一代作家,大多在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出生,严格地讲,我们的文字文学基础比较差。那时候学校基本不学习,所以我们这批作家,面临着先写小说后识字的过程。
  现在我写书法或写诗歌,必须先要正音,了解这个字的演变过程、来龙去脉,需要从最基本的"小学"训诂补课。
  ▲ 莫言软笔书法亲笔签名
  当然古人讲了,"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我是先写小说后识字,现在到了识字的过程。
  我对粮食始终充满了崇拜
  海明威说过,不幸的童年是作家的摇篮。一个人性格的养成,跟童年时期的各种遭遇有关系,很多作家的处女作也往往用童年视角写成。
  我小学五年级就早早辍学了。那时候办人民公社,我力气不够,干不了成年人的活,只好去放牛放羊,一个人牵着一两只羊在辽阔的草地上,为了让羊吃得更饱,我中午也不回家,就带着一块馒头吃。
  有时候连馒头也没有,只是两块地瓜、一块饼子。一个人在田地里,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孤独,就是觉得特别想和人说话,但没有交流对象;你大喊大叫,也没有听众。这样让我感觉很恐怖。
  说到童年有什么梦想,梦想是不断变化的。当年饿得半死的时候,梦想就是赶快吃上一顿饱饭。还记得在60年代,听着我母亲和我婶婶用棒槌敲打野菜做饭的声音,心里就想,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窝窝头,一种玉米面做的饼子,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吃上了玉米面,就开始想,什么时候能吃上小麦、吃上馒头,就心满意足了;吃上馒头了,可能就想着吃鱼吃肉了。生活物质上的梦想,是在不断变化的,这跟人的欲望有关。
  小时候对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所以即使到了现在,我还是对粮食充满了特殊感情。有时去超市,一到粮食区我就流连忘返,豌豆、黄豆、豇豆、绿豆,各种各样的大米,捧到手里闻到那个味道,心里很感动。
  我是农民出身,知道一粒米得来多么不容易。所以我对粮食始终充满了崇拜的心情,我崇拜粮食,粮食就是农民的宗教。
  ▲莫言在故乡的集市上
  其他方面的梦想当然也有,文学梦想很小就有。先读小人书,后来读长篇小说、历史小说,读多了之后就会想,既然作家是一种职业,那么我能不能行呢?文学梦想就此产生了。
  当时我的邻居是一个大学生,学中文的,被错划成右派遣返回乡,变回和我们一样的农民。在劳动的间隙,他经常给我讲他认识的作家,他了解的文学知识,于是我就会比一般农村孩子多了解一些文学知识。
  文学梦想的另一个源头,是从小听故事的经历。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正好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们,每个人肚子里都好像有讲不完的故事。再者是集市上的说书人,还有好多说唱队,当时县里组织了一些有文艺才能的人下乡演出,管饭,还有少许报酬。
  这种口头文学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听得多了,按耐不住想把听到的故事转述给别人。转述不可能原封不动地讲一遍,往往要添油加醋,这已经算是一种创作了。
  现在讲故事变成了我们社会的一个俗语,好像每个人都在讲故事。音乐家用琴键讲故事,美术家用色彩讲故事,舞蹈家用身体讲故事——小说家,当然用文字讲故事。
  我终于成为了一个讲故事的人,实现了童年时期的愿望。
  做一个谦虚的人比较舒服
  说起我的母亲,她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农村妇女勤劳、任劳任怨、忍受苦难的能力。我觉得中国农民最大的特点就是忍,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
  如果把中国农民放在一个非常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也能活下去。这就是忍受苦难的能力,顽强的生命力,活下去的力量。这一点是我在农村这么多年的深刻感受,也通过我的小说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还有我的父亲。他一直教育我们"矮半头"哲学:做人要谦虚谨慎,夹紧尾巴做人,别张扬、别咋呼,别有一点点成绩就觉得世界盛不下你了。
  我父亲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他对我们的榜样作用很大。
  记得1982年我刚刚提干,那时候农村青年在部队被提拔成军官,对家庭来说是件大事,因为这意味着命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国家的人,拿国家的工资,即使转业后分配工作,也是脱离农村了。
  当时提干的信到了,我父亲刚从地里回来,看到信之后什么话都没说,只是从院子的水缸里舀了一瓢凉水,咕嘟咕嘟喝下去,就扛着锄头回去下地了。
  同样是儿子被提干这件事,父亲的一个远房本家则是直接跑到集市上,敲锣打鼓喊着,我儿子提干了,我儿子当军官了。
  ▲1987年夏的莫言
  两位老人的区别太明显了。我父亲就是这样一类人,他在我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对我说,你得了奖,并不代表你就是最好的作家,只能说你比较幸运,如果这个时候你趾高气昂摆出一副获奖者的嘴脸,会令人憎恶。
  父亲这种低调的做法,也许会有人批评说,你这是市侩。但我认为这还是对的,做一个谦虚的人,总比做一个趾高气昂的人让人舒服。
  我现在60多岁了,随着年龄渐长,对时间也越来越敏感,感觉到时光流逝越来越快。童年广阔天地间放羊,觉得时间是那么漫长,现在则仿佛20年一晃就过去了。
  我从来不总结自己的人生,也不太好总结。曾经我在总结时用了一些比较夸张的语言,后来成为了无数人攻击我的把柄。
  所以要我现在说,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跟大多数人没什么区别的人。
  除注明外,其他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十点人物志原创内容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我想你的高级表达文案我今天有叫星星帮我看看你今天的月亮又大又圆你那里呢想你一次星星就多了一颗的样子今天的奶茶没有那天和你一起喝的甜我做了一场梦梦里没有你所以我醒了今天的天空这么干净晚霞一定很漂亮别人问心理测试(不是原创)作者名为遇见心理师1。全球第一恐怖的心理测试你的一生会爱几个人?如果你五个手指都破了,你只能包一个,你包哪个?看着自己的手指头选一个答案如下选择大拇指有人会爱你一生一世选择食指你会用一生去爱一个人选时光8月14日2017。08。14超可爱都长大了2018。08。14重温初遇你回头我在你的身后哥哥(光哥)我没事找嗯学有所成为人所用不是不舍。舍不下那些不舍我的人2019。08。14生活不定向物孤独成长5月25日2021。05。25孤独便是成长时补昨天2018。05。24银耳莲子百合枸杞羹,生的好看,熟的好吃养眼养身与先生喝起感恩爱我的人玫瑰心用美丽的心情煲羹杜绝将来熬药过去的每天都是最美爱不好别人,那就活好自己1。生活一地鸡毛的时候,慢慢地把它捡起来,做成鸡毛掸子,然后鞭策生活,总会越来越好。2。默默地努力,好好地发现。接受生活中的不同意见,学着温暖对待误解,然后,听自己的吧。3。凡事看干净又温柔的小句子1做颗星星,有棱有角,还会发光。2来路无可眷恋,值得期待的只有前方。3命中的不期而遇,都是你努力中的惊喜。4好不容易上了岸就不要再讲海里的事了。5幸与不幸都有尽头。6凡是过往皆是序民国三十八年虽然民国只存在短短的三十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然军阀割据。百姓民不聊生。但生逢乱世,命如草芥,人生如戏梦一场。爱情是千古流传下来的永不褪色的秘密。爱情是最幸福的东西,问世间情中元节思亲窗外的月亮静静地挂在天边。我轻轻推开窗户,秋风阵阵,秋意绵绵,思绪飘扬。一年一度中元节,每逢过年倍思亲。我想妈妈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难受,母亲离开我十多年了。我依旧痛彻心扉。母亲大思念的味道我不善言辞,内心深处脆弱敏感,我不喜欢人多,也讨厌人少。我养了一只猫咪。我特喜欢他,我对他特好,他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是他岁数大了,身体消瘦,不思饮食。无精迷梦朦胧月夜色如墨,夜色深沉,静悄悄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因为她在思念心上人。她一身白色真丝睡裙,一根发带固定头发。她轻轻闭上眼睛。突然静寂无声的夜里,传来了一阵达达的马蹄声,她自己我爱你妈妈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就是这样,性格极端敏感。因为母亲的突然离开了我,少年时代,就注定了灰暗的色调。虽然我不懂为什么母亲永远也回不来了。我就像迷途的羔羊。离土壤的小草。我的心就自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唐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译文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后,独自面对着楚山离愁无限!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出自两汉卓文君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汉代才女,西汉临邛(属今四川邛崃)人,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为著名。出自两汉卓文君的白头吟白朴元代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元代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企业招商模式打造,新领域全屋定制,智能家居整木家装招商模式1全屋定制,智能家居整木家装招商模式突破行业快速切入市场和客户心中,不会招商的企业将是一场遗憾今天谈一谈企业的招商商业模式招商先收钱,后发货,快速经营性融资,轻资产周转人脉变现金,张先宋代描写爱情诗句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张先宋代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译文晚上恋人相会在花前月下,可很快就结束了,痛恨那些阻止我们的理李白唐代夏日山中,裸袒青林中李白唐代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译文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披散头发悠然自得的呆在苍翠树林中。将解下的头巾挂在石壁上,披散着头发,任由松间的凉风吹过头顶。夏日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出自唐代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翻译秋风凄凉,秋月明江苏美食攻略带你品味苏菜江苏特产江苏小吃领略舌尖上的江苏江苏必点名菜江苏最具代表性的菜肴是淮扬菜系和苏式菜肴,其共同的特点是选料严格,以淡水水鲜为主,讲究时令,鲜嫩,口味清淡,咸甜适中或偏甜,刀工细腻,造型优美等。主要以金陵菜淮扬菜苏锡长相思长相思晏几道宋代晏几道宋代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译文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长久的相思啊李商隐唐代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边。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译文大雪纷飞,路途泥泞,百里阴云浓重。我应召前往梓州幕府,告别亲人,一路西行。希望在途中做一个还乡梦,却被鸡鸣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