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徐訏中国现代文坛的鬼才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中国现代作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该年也被出版界誉为"徐訏年"
  被推荐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文坛鬼才"之誉
  他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浪漫主义的超越
  徐訏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人物简介
  徐訏(1908年11月11日-1980年10月5日),原名徐传琮,笔名徐于、东方既白,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作家。
  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赴法国留学,获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中国,定居于上海。1937年,以小说《鬼恋》一举成名。1943年在重庆发表其早期长篇小说代表作《风萧萧》,风靡一时,该年也被出版界誉为"徐訏年"。1950年移居香港。1956年在香港发表其后期长篇小说代表作《江湖行》。1972年被推荐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曾任香港浸会学院文学院教授兼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徐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文坛鬼才"之誉。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诗词、散文、剧本、文学评论集等60多种,计2000多万字,其中长、短篇小说50余部。台湾曾出版有《徐訏全集》。其小说注重情节曲折性、传奇性,注意人物心理描写,其浪漫主义既有精巧的现代包装,又渗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成分,是对中国传统浪漫主义的超越。1980年,徐訏在香港因病去世,享年72岁。
  人物生平
  1908年1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东部洪塘(现属宁波市江北区)。童年涉猎《三国演义》、《红楼梦》和《野叟曝言》等作品,也看了一些林译小说。
  1921年到北平,就读于成达中学。
  1922年,因受堂叔影响,到上海转读天主教圣方济中学。同年,因不满洋修士的伪善,一学期后重回成达中学。
  1925年,就读于北京潮南第三联合中学。
  1927年9月,进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期间,颇受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同时涉猎康德、伯格森。喜欢周作人的文章。
  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留校担任助教,并修读2年心理学,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有相当了解。北大读书时发表短篇小说《烟圈》。
  1933年离开北平,赴上海,从事写作。投稿于林语堂的《论语》半月刊。
  1934年,任上海《人间世》编辑,积极沟通京海两地作者,出版了42期,1935停刊。
  1936年3月,与孙成合办《天地人》半月刊,至10期止。秋天,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哲学,接受伯格森的生命哲学。《阿拉伯海的女神》脱稿,写《鬼恋》。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即筹备回国。
  1938年1月底,返回已成"孤岛"的上海,致力写作,卖文为生。作品发表于《中美日报》、《宇宙风》、《西风》等。5月,与冯宾符合办《读物》月刊,又办"夜窗书屋",并在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担任翻译工作。
  1942年初,经桂林、阳朔到重庆,主编《作风》杂志。于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国文系兼任教授。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1943年3月,《风萧萧》开始在《扫荡报》副刊连载,名声大噪。这一年被称作"徐訏年"。
  1944年,以《扫荡报》驻美特派员名义赴美国。
  1946年,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整理诗稿,与刘以鬯办"怀正文化社"。
  1948年,开始构思并创作《时与光》。诗集出版。
  1950年到香港。
  1953年,《幽默》创刊,担任主编。《彼岸》出版。办创垦出版社。
  1954年,在台湾与张选倩女士结婚。《在文艺思想与文化政策中》出版。
  1956年,《江湖行》第一部出版。
  1957年,担任珠海学院中文系讲师。《回到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出版。
  1959年,《江湖行》第二部出版。
  1960年,赴新加坡任南洋大学教授。《江湖行》第三部出版。
  1961年,《江湖行》第四部出版。
  1963年,兼任新亚书院中文系讲师。编辑《新民报》副刊。
  1964年,《时与光》脱稿。
  1966年,"文革"题材作品《悲惨的世纪》开始连载。
  1968年,创办《笔端》半月刊。
  1969年,担任浸会学院中文系兼职讲师。
  1970年,任浸会学院中文系主任。
  1975年,组织"英文笔会"。
  1976年,创办《七艺》月刊。
  1977年,兼任浸会学院文学院长。
  1980年5月,退休。7月,赴巴黎出席"中国抗战文学会议"。8月,因病进香港律敦治疗养院。9月,为天主教徒。10月,因肺癌病逝,享年72岁。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人物轶事
  1908年11月11日,徐訏出生于浙江宁波慈溪,原名徐传琮,笔名有徐于、史大刚、东方既白等,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转攻心理学,1936年赴法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在法期间,徐訏创作了成名作《鬼恋》,这部中篇小说后来先后三次搬上大银幕。徐訏是一位关注都市生活的现代作家,特别擅长讲述都市浪漫爱情传奇,其作品在沦陷区和大后方都有广泛的读者。徐訏常常被认为是一位通俗文学作家,但他的写作结合了西方现代派的风格,擅长心理分析,将普通的爱情、婚姻与哲学思索奇妙地结合起来。
  1950年之后,徐訏只身离开上海去了香港。徐訏在香港和台湾安居了近30年,写了60余部著作,在香港、新加坡任大专院校教职,四处讲学,声誉遍及海外各地。直到1980年因癌症去世,他在香港一住30年。
  这30年,对这位久负盛名的小说家而言,既有与大陆妻女生离死别的痛苦,也有与香港社会格格不入的矛盾,可以说心态极不平衡。然而,他的"专业作家"的愿望,30年间却始终只能是一个美梦。他首先必须就业挣钱,才能养家糊口。30年间,他当过报刊编辑、大学教师,办过出版社、杂志社,却连一天的专业作家也当不上。种种的不愉快,种种的不平衡,使他成为身在曹营心在汉,自外于香港的"香港人"。徐訏对香港的无法认同,既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在文学作品中。
  他居港30年,居然一句不学更不说香港话,他说的是上海话或者家乡话——浙江慈溪方言。他请客吃饭,一般要到由沪迁港的餐厅,如"红宝石"、"红星"、"温莎"或有上海厨师的餐厅。就连看京戏,也要看一些由沪来港的"票友"的演出。这样一种浓重的上海"情结",正是他不愿认同香港的有力证明。这种情结,在其小说创作中也有突出表现。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人物评价
  林语堂 :①在短篇小说家中,鲁迅、沈从文、冯文炳(废名)和徐訏是最好的。②他的诗句铿锵成章,非常自然。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吴义勤 :徐訏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曾经红极一时但却又被湮没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著名作家。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八?年,台湾正中书局出版了《徐訏全集》共十八集,其中小说十集,散文与文论四集,新诗二集,戏剧二集,再加上未收入全集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总计有二千万言,称得上著作等身。
  徐于一九五零年由上海移居香港。对于中国最广大的作家来说,一九五零年无论如何都是有特殊意义的年头。许多作家既为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欢欣鼓舞,又不能迅速调整自己的创作心理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有时不免手足无措,出现了创作断层现象,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都曾有过这种困惑。相反,徐訏大概由于身处香港,与"十里洋场"旧上海的政治文化环境反差不大,反而在创作上出现了一个持续而稳定的创作高潮。
  就小说而言,他就有《彼岸》、《江湖行》、《时与光》、《悲惨的世纪》等长篇小说和《盲恋》、《痴心井》、《炉火》等一批中篇小说,此外还有《鸟语》、《结局》、《花束》、《有后》等许多短篇小说集。一九六一年,香港的上海印书馆出版了徐訏的长篇小说《江湖行》。在此之前,这部小说已在香港的《祖国周刊》等几家大期刊上连载过,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的热烈欢迎。司马长风认为:"《江湖行》尤为睥睨文坛,是其野心之作。"
  赵聪 也说:"《江湖行》是他来港后的巨作。据说曾构思三年,又经过五年的写作与修改,然后才定稿的,这部《江湖行》应是他的代表作,远远超过以前的《风萧萧》。"
  陈纪滢 则推崇它为"近二十年来的杰作"。
  萧辉楷 称它为"足以反映现代中国全貌的史诗性伟大著作"。
  而 徐本人 对《江湖行》亦有偏爱,自称:"我最喜欢《江湖行》。……这部小说虽然缺点很多(原因是搁搁写写,不够统一,连笔触都不一致),但内容结实。"显然,长达一千多页的《江湖行》不仅是徐创作生命的高峰,也是对他人生经验的最全面、最深刻的总结。它不仅对于徐訏个体的生命和文学历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更为深远的文学史意义。
  比较同时大陆当代文学日益狂热的政治化倾向,《江湖行》这样的充满个人性、抒情性和艺术魅力的纯文学作品无疑是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特殊馈赠。大致看来,香港时期徐訏的小说题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回忆为主,写大陆上的生活,以《江湖行》为代表;一类是写香港移民的生活,以《女人与事》、《结局》为代表。总的来说,徐訏香港时期的创作呈现出的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特征。
  但同时,由于徐一直把香港当作一个漂泊地,他的怀乡情结使他对香港的现实也有了特殊的体验,这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他小说的现实性。比如他的小说中就有写江湖传统的《传统》;有借对神偷的描写暴露旧中国黑暗的《神偷与大盗》;有表现香港社会拜金主义、"文化沙漠"的《失恋》;有写人心势利、世态炎凉的《舞女》;有写在香港找不到职业,用玩具手枪行劫被捕的《手枪》等等,这些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小说即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其现实意义和认识意义也仍然是巨大的。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这里尤其应该提到的是作者写于一九六零年前后的收在短篇小说集《小人物的上进》中的一组直接反映大陆社会现实的小说。一般论者由于政治原因皆对其忽略不论,而我认为,公正地说,这些小说自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徐向来讲究写作"距离"和"情感过滤",大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徐来说虽没有时间距离,但有着显而易见的"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
  站在今天的历史或艺术的高度审视当时大陆的当代文学作品,我们必须承认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是违背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的,而且还带有极浓的"伪饰"倾向。而徐对当时中国大陆的"大跃进"乃至抗美援朝等重大事件的反映以及大陆人婚姻状况的描写,却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按照评论界的分析,大陆文学对"大跃进"那段历史的认识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中才真正达到公正和客观的。
  如果我们把徐的《康悌同志的婚姻》与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作一比较,就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两部小说虽然同样表现政治权力对于爱情婚姻的主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性异化,但写作时间上前者却整整早了二十年。有人称徐訏为一个具有"超前意识"的先锋作家,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另外,写于一九六六年,脱稿于一九七二年的长篇小说《悲惨的世纪》,以寓言的形式描写大陆的"文化大革命",避开其政治偏见不谈,其最早用文学形式表达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的思想,这无疑也是具有先锋性的。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在港台评论界徐訏被视为是一个"世界级"作家,认为"徐訏先生是文坛鬼才,也是全才,小说、新诗、散文、戏剧样样都来,也样样都精。"
  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坛上,徐訏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表作家,其小说声誉斐然。长篇小说《风萧萧》一九四三年被列为"全国畅销书之首","风靡大后方",有人因而称这一年为"徐訏年"。林语堂曾指出,徐 与常被认为是"中国的高尔基"的鲁迅同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杰出作家。虽然林氏对中国新诗一般都无好评,但却赞誉徐訏为惟一的中国新诗人,称其诗"自然而有韵律",发自内心深处。
  西方汉学家 伯图西奥里 (Gillian Bertuccioli)和 帕里斯特莱 (K·E·Priestly)也有同感,认为徐在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中稳固地居于领先地位。
  司马长风 甚至把他与鲁迅和郭沫若相比:"环顾中国文坛,像徐訏这样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的全才作家,可以数得来的仅有鲁迅、郭沫若两人,而鲁迅只写过中篇和短篇小说,从未有长篇小说问世,而诗作也极少,郭沫若也没有长篇小说著作,他的作品除了古代史研究不算,无论诗、散文、小说、戏剧、批评,都无法与徐的作品相比,也许在量的方面不相上下,但在质的方面,则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虽然这样的评论不见得就很公允,我们也很难完全认同,但它们至少从一个角度证明了徐訏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主、客观的原因,徐这样一位作家却一直以"通俗作家"、"反动作家"或"逆流作家"的名义被排斥在我们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视野和文学史之外,直到八九十年代徐的价值才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通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徐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与价值已经形成了许多共识,但是对于徐的当代意义,以及徐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特殊价值似乎还重视不够。本文对徐 香港时期小说创作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就是试图在此领域做初步尝试,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香港批评家 廖文杰: (节选自《载道与言志.官方与民间——从搜寻徐訏资料带来的感想,并作徐訏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祭》)。
  李辉英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内对徐訏评价很低。
  夏志清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内完全没提徐訏小说一事。李辉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书影响性较低,但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完全不同了。王璞在徐訏论文中的注释中则以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内对徐訏不置一词,可能是因为徐当年与石堂两篇论战的文章有关,但她宁可相信这遗漏是圣伯夫式的失手。
  但其实夏志清原来曾对徐訏与石堂论战一文颇推许,1975年,夏志清曾在《书评书目》上发文说以前看了徐訏两本书,觉得不对口,以后他出的书一本也没看,并说一个作家一开头不能给人新鲜而严肃的感觉,这是他自己不争气,不能怪人。廖文杰说,不过一个文学史家这样也未免有点轻率与偏见吧。在徐訏去世多年后,夏志清又去函给《纯文学》杂志,说因早年在上海读了徐訏的《鬼恋》、《吉布赛的诱惑》,不喜欢这种调调,故不考虑把他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内,连《风萧萧》都未看,对他可能是不公平的。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个人作品
  《鬼恋》(短篇小说)1938,夜窗书屋
  《海外的鳞爪》(散文集)、1939,西风杖
  《春韭集》(散文集),1939,夜窗书屋
  《吉布赛的诱惑》(中篇小说)1940,夜窗书屋
  《一家》(中篇小说)1940,夜窗书屋
  《生与死》(话剧)1940,夜窗书屋
  《西流集》(散文集)194O,夜窗书屋
  《成人的童话》(短篇小说集)1940,夜窗书屋
  《月亮》(话剧)1940,珠林书店
  《契约》(话剧)1940,成都东方书店
  《海外的情调》(短篇小说集)1940.夜窗书屋
  《孤岛的狂笑》(话剧)1941,夜窗书屋
  《荒诞的英法海峡》(中篇小说)194l,夜窗书屋
  《月光曲》(话剧)1941,夜窗书屋
  《野花》(话剧)1942,成都东方书店
  《鬼戏》(话剧)1942,成都东方书店
  《兄弟》(话剧)1942,夜窗书屋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长篇小说) l943,光明书店
  《母亲的肖像》(话剧)1944,成都东方书店
  《风萧萧》(长篇小说)1944,成都东方书店
  《盲恋》(中篇小说集)1945(出版单位不详)
  《鸟语》(中篇小说集)1945,怀正
  《阿拉伯海的女种》(短篇小说集) 1946,怀正
  《旧神》(中篇小说)1946,夜窗书屋
  《烟圈》(短篇小说集)l946,夜窗书屋
  《蛇衣集》(散文集)1947,夜窗书屋
  《灯屋集》(话剧)1947,怀正
  《潮来的时候》(话剧)1948,夜窗书屋
  《黄浦江头的夜月》(话剧)1948,怀正
  《进香集》(诗歌集)1948,怀正
  《待绿集》(诗歌集)1948,怀正
  《借火集》(诗歌集)1948,怀正
  《灯笼集》(诗歌集)1948,怀正
  《鞭痕集》(诗歌集)1948,怀正
  《幻觉》(短篇小说集)1948,怀正
  《炉火》(中篇小说)1952,香港大公书局
  《期待曲》(中篇小说)1952,香港大公书局
  《轮回》(诗集)1952,香港大公书局
  《彼岸》(中篇小说)1953,香港大公书局
  《杀机》(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大公书局
  《痴心井》(中、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大公书局
  《有后》(短篇小说集)1954,香港大公书局
  《百灵树》(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
  《结局》(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
  《传统》(短篇小说集)1955,亚洲
  《婚事》(长篇小说) 1955,亚洲
  《父仇》(短篇小说集)1955,亚洲
  《花束》(短篇小说集)1956,亚洲
  《私奔》(短篇小说集)1957,亚洲
  《太太与丈夫》(短篇小说集),1958,亚洲
  《时间的去处》(诗集)1958,亚洲
  《灯》(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女人与事》(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神偷与大盗》(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江湖行》(长篇小说)1960,香港大公书局
  《徐訏全集》( l—15卷)1966—1970,台.正中(未出齐)
  《三边文学》(散文集)1973,香港上海印书馆
  《大陆文坛十年及其他》 1973,香港大公书局
  《花神》(短篇小说集)1977,黎明
  《悲惨的世纪》(长篇小说)1977,黎明
  《巫兰的恶梦》(长篇小说)1977,黎明
  《原野的呼声》(诗集)1977,黎明
  《传薪集》(散文集)1978,台.正中
  《传怀集》(散文集)与丽明筹合集,1978,台.正中
  《时与光》(长篇小说)1979,黎明
  《小说汇要》(理论)编选,1974,台北集成图书公司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以保障双方权益。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观看往期精彩请点击下方 蓝字 :
  张承志:"红卫兵"称号自他而来
  赫尔曼·黑塞:孤独仿徨中诞生浪漫
  年少时请记得要读它:关于一种经历与体验
  阿乙:我这条命为文学而准备着
  点击文末左下角的" 了解更多 "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目前自己在做公众号,整理国内外的精品书籍和作家资料与各种书店
  关注微信公众号: 听潮观书
  每天更新推荐书籍书店和相关作家的资料
  希望大家给个关注和点赞以及评论分享
  欢迎留言讨论。

为父亲庆生为父亲庆生父亲李耀文,汝南县东官庄镇人,今年已是75岁高龄,身体健康。他18岁参军,在部队6年,参加工作36年,退休后还在发挥余热。母亲不止一次地说你爸上辈子不是牛也是马,不让他干清明节前的回望清明节前的回望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随着清明节的临近,人们开始添坟扫墓,祭拜先祖,缅怀先烈,先祖和先烈都应该铭记在心,不能忘怀。祭拜先祖,知道根来自哪里,让孝沿着生命的我远嫁的爱情,甜甜密密,直到看到父亲的短信2010年,我爸来南京看我。那一年,我26,他48。走在路上,人家都以为他是我哥。因为他又年轻,又帅气。我爸爱美,年轻的时候就是。我妈说,当初看上你爸,就因为相亲的那几个男的里面,枫叶诗刊第084期写在父亲节目录1。拉车的牛黎明(江苏)2。永远的思念日月明(河北)3。父亲是个拉车的牛高淦青(江苏)4。记忆中的父亲野马(青海)(排序不分先后)父亲降央卓玛拉車的牛(写在父亲节)文黎明父亲是一百年的风雨英雄路,铸就了光荣与梦想的历史丰碑刚开始本以为只是一部明星扎堆的献礼剧而已,而当我看进去以后,发现不仅演员用心去演绎了那样一段大革命时期到开国大典,直到抗美援朝,讲述了近三十年的中国革命高潮的风起云涌历的史故事。让致敬父亲节有一种内敛而厚重的情感沉默无言,父爱如山今天是父亲节,致敬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爱的父亲!有时候想写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想引用一些诗词名句,搜肠刮肚,突然发现,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关亲情的诗词,竟然大多数都是写母亲的。一到母亲韩红从未走远,她依然在路上现在在国内的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上,明显能看到娱乐八卦的话题重登热搜榜,几乎占了半壁江山。随便一搜满屏都是各种网红明星的八卦消息还有各种娱乐明星的绯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如果让他们搜善良的大伯哥今天中午下班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餐桌上放着一大塑料袋蔬菜,和一袋苹果,看来家里来人了!还没等我问,儿子迎到门口来对我说,他们大伯来过了,桌子上还放着几百元钱,不用问也知道,钱也是累死累活给儿子买房娶媳妇儿,到晚年却被儿子拖入了绝望的深渊(1)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个故事,说他的一个女病人,近六十岁的年纪,牙掉了几颗,需要镶假牙。女病人在镶牙的费用问题上跟他软磨硬泡,非要让他便宜一两百块钱。朋友告诉她,公家二十八岁的我为五十二岁的他生了两个儿子,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中(1)我今年二十八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我的大儿子今年五岁,小儿子才八个月,可是我的老公已经五十二岁了!我现在常在半夜惊醒,有两个问题是困扰我的根源,一,我怕老公这么大岁数了,为儿子卖房还债后继续受儿盘剥,如此苦逼的人生到底谁之过?前言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一些老年人被儿女拖累和啃噬,晚年生活基本无幸福可言,那些啃老的年轻人啃老啃得理直气壮,人生正值盛年却把生活的重担和责任都推到了年迈的父母身上,吃着父母的喝着
啊战友,相聚首道不尽贺兰山情原创么兰成啊战友,相聚首道不尽贺兰山情师侦察连战友王宜胜千里迢迢来冠县看望战友,久别重逢,含泪相拥,说不完军旅谊,道不尽别离情,面对面犹入梦境。身体不便行走的战友,王宜胜又专程登门贺兰军魂铸忠诚保家卫国守边防身残志坚终不悔原创李明雄浑的贺兰山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并企图动用核武器对我国进行毁灭性打击。战争阴云密布,一触即发。骑兵第二师紧急扩编为陆军第二十师迅速移防贺兰山下连队的相册原创郑振欣贺兰山的绿一贺兰山的绿当立秋的日子到来的时候,过去的时光就变成一张发黄的照片,哪怕是青葱的春天或者刚过完炽热的夏天,一切都将成为过去。过去的已经过去,过去的不会再来。时间一路战友情处处好风景宁夏军区宣传处部分战友川渝行随记原创李贵宏找一个理由,见一见战友,这是军旅生涯的一种回忆和延续2020年10月14日至28日,宁夏军区原宣传处毛录吴新国李贵宏等战友和家属一行10人,在老处长杨勇民的带领下,赴四川都市赏秋荷都市秋荷前言每一年都去拍摄荷花,但因为荷总是长在池塘里湖泊里,那些荷花仙子隔我总有些距离,我用的又是最简单工具手机,因此很难拍摄好一张象样的片片来。唯独,有一年的秋天,株洲市秋荷展春的画册醉了,粟雨湖春的画册醉了,粟雨湖文。余小芳春天的步伐从容,淡定粟雨湖休闲谷将春的脚步挽留林间的小鸟唱着动听的歌湖水碧波荡漾,满湖的涟漪绿树,楼阁亭榭倒映在湖水里蓝天白云也落入湖底绿意浸染着苍翠我要赞美丽的樱花樱花赞文余小芳百花争艳时,你最美。染井吉野竞相开口,芬芳满枝,一树烂漫,如云似霞,似雪。。我,惊憾你的美丽,更感动你的品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慕你的芳容,写下许多佳句赞美你,记忆中的珠海1997记忆中的珠海2021。02。11余小芳阅读2记忆中的珠海文余小芳我1997年参加珠海召开的全国启发式教学经验交流会去了珠海,对珠海的印象极好。珠海是一个花园式的海滨旅游城市,记忆中别错过,夕阳的壮丽别错过,夕阳的壮丽!文余小芳夕阳,无限美,美在它是浮云凝聚的灿烂,在晴朗的广袤天空里,雾霾扫尽,天底瓦蓝。白云如丝轻柔地飘渺,飘渺。。疑有谁持彩练当空舞,向你挥着手,也似在说无限美三舰齐发扬国威原创张子远三舰齐发扬国威4月的三亚天高云淡,艳阳高照海风习习,椰影摇曳23日,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海军成立72周年纪念日就在这一天就在三亚某军港中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为长征18号艇大连把你写进诗篇,写进四季,写进我心里原创孤月冷梅我想把你写进我的诗篇同你一起潇潇洒洒策马奔腾红尘眺望与你共话一段虚无缥缈的佳话终了再把所有美好相遇编织成梨花带雨一梦醉千年我想把枯萎写进诗篇因为只有枯萎才能让爱渐渐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