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蛤蚶蛏蚝蚬有什么区别?这是一群美味海怪与人类的故事

  传说,在我们这颗蓝星上,只要进化出贝壳儿,就可以躺平了。
  比如,扇贝、花甲、象拔蚌,这都是几亿年不进化的躺平侠。
  而没有贝壳的动物们疯狂内卷,卷到几百万年前,突然出现了一群会赶海的猴子。
  然后,躺平侠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贝壳儿·小海鲜。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它们的故事。 2017年·北极贝
  时间回到2017年,11月2日,距离双11还有9天。
  加拿大某海鲜公司的CEO突然控诉,中国市场上50%的北极贝都是假的。
  果然,3天后,中国工商部门突击检查,发现了上千公斤的假货正在被包装成北极贝,20多人被逮捕。
  但很快,被查处公司声称,他们使用的绝非假货,他们包装的是北寄贝,这就是北极贝。
  比如,那家加拿大海鲜公司,在日本销售的同款产品,包装上就叫北寄贝,而到了中国,换成了北极贝。
  所以,北极贝,北寄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原来,这背后,是一场汉英日三语的重大翻译事故,具体的故事,大概得从1950年代说起。
  那个时候,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还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来自北极的寒流和来自墨西哥的暖流在这里交汇,让纽芬兰渔场成了一个踩着鳕鱼背就能上岸的地方。
  但是到了1950年代,纽芬兰渔场突然枯竭,加拿大政府展开调查。
  调查后发现,原来是新型渔船的问题,这些渔船采用机械化拖网捕鱼,一个小时就能捕获200吨,而过去一艘传统渔船一年才能捕获100多吨。
  这种速度,渔场能不枯竭吗?
  于是,加拿大政府开始执行配额制,也就是,每条渔船、每个渔业公司,每年可以捕多少鱼、捕什么种类的鱼,都必须由国家统一规划,渔船持证捕捞。
  一旦发现违规,就将构成非法捕捞罪,受到严峻的惩罚。
  所以,到了1970年代,纽芬兰的鳕鱼们算是得救了,但渔民们可就惨了,渔船都是贷款买的,捕捞配额又都被那些大公司瓜分了。
  于是,这些小公司,只能去捕捞龙虾、贝壳,然后开着自己的小皮卡,走街串巷,去推销这些西方人不太能接受的美食。
  前面提到的那家加拿大某公司,它的创始人——某R——这个时候,正在开车皮卡卖龙虾,还经常被警察当做贩卖违禁品的小混混给伺候一顿。
  如果不出意外,某R就将在皮卡和龙虾当中沉沦一辈子。
  但一切的商业故事都有意外。 1987年·北寄贝
  这年,一个日本人正在加拿大的海鲜市场里寻找北寄贝。
  他叫做大岛孝男(Takao Ojima)是被松下公司派过来的业务经理。
  那几年,日本富豪们吃得非常讲究,尤其偏好日本本土的稀有美食,这其中就包括一种北海道特产——北寄贝。
  它的学名叫做库页岛马贝(库页岛马珂蛤),最漂亮的是那一颗巨大的斧足,还略带灰红的颜色。
  但北海道那点儿产量,显然不够。
  从哪里还能进口到北海道同款北寄贝呢?
  这个问题,显然就像哪里还能捡金子一样直白。
  大岛孝男也想回国去当富豪,于是,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他在日本的时候就听说过,最极品的北寄贝,在寒冷的库页岛,寄在日语中就有靠近的意思。
  北寄贝,不正是在说,这是一种越靠近北极越极品的贝壳吗?
  所以,加拿大也很靠近北极啊,为什么自己就一直找不到同款贝壳儿呢?
  大岛孝男还在转悠,突然听到一个鱼贩说,你去找某R看看,他的船刚刚被消减了捕龙虾的配额,政府补贴给他捕捞贝壳的配额,没准儿,他正在船上,对着一堆贝壳发愁呢。
  大岛找到某R,某R听完描述,果然拿出了一种10厘米左右的贝壳和北寄贝长得非常像,大岛忍不住生吞了一只。
  就是这个味儿,真的很北寄。
  某R在旁边看傻了,大岛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解释,刺身刺身,日本传统。
  某R似懂非懂,又拿出一些煮过的贝壳出来,问大岛要不要尝尝熟的。
  大岛看到这些鲜红的斧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种鲜红色,可比北海道的北寄贝好看不止一万倍,这简直就是日本人心中最完美的北寄贝。
  大岛的膝盖就像中了一箭一样,拉着某R的手问,你有多少这种贝壳的配额。
  某R说,100%。
  大岛突然觉得眼前是一尊金闪闪的财神。
  然后,大岛跟某R讲了一遍自己的天才营销方案,就是日语中北寄,这个概念有点难解释,于是大岛直接用了北极,这个词汇。
  某R也听懂了,原来,这种加拿大人不吃的贝壳,是日本的奢侈品。
  于是,大岛和某R兵分两路,展开了行动。 1988年·北极贝
  一年以后,第一船加拿大北极贝抵达北海道,进口文书上写着,这是一种学名叫做大西洋冲浪蛤蜊(Arctic Surf Clam)的冷冻海鲜。
  在冷冻前,已经用沸水汆过一遍,所以,呈现出鲜红的颜色。
  检疫合格,货品开卖。
  在货架上,某R按照大岛的解释,使用了北极贝,这个名称来销售。
  结果半年下来,销量并不好。
  除了北海道,日本其他地方,基本卖不动。
  某R怀疑的看着大岛,大岛却已经看出了问题——那就是,名字不对。
  当时日本人崇尚的是本土国货,觉得吃日本北寄贝才叫奢侈。
  加拿大北极贝是什么鬼?日本人并接受。
  看来全日本追捧北寄贝,都是盲目跟风的假象,除了北海道人民,绝大多数日本人没有吃过北寄贝,他们并不能从口感和外观上对日本北寄贝和加拿大北极贝做出合理的评判。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北海道卖得好的真正原因。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把大西洋冲浪蛤蜊的名字直接改成北寄贝。
  但这个改名字的计划却拖拖拉拉办了4年才办好。
  终于在1992年,加拿大北极贝出口协会(The Canadian Hokkigai Export Association)使用了加拿大北寄贝(Canada Hokkigai)代替了大西洋冲浪蛤蜊(Arctic Surf Clam)这个名称。
  北寄贝三个金闪闪的大字,也终于印到了包装上。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岛和某R数钱数到手抽筋。
  接着,1994年,某R带着他的北寄贝,来到中国,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加拿大某公司。
  某公司的北寄贝在中国销量一直很一般。
  某R也没有多想,毕竟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和日本还有差距。
  但是,到了2007年左右,某公司的北寄贝在香港已经卖得越来越红火,没道理中国别的城市卖不好啊。
  于是,某公司聘请广告公司进行市场调研。
  调研结束后,广告公司又把当年大岛讲给某R故事,给某公司的中国高管们讲了一遍——没错,汉语和英语一样,也没有北寄这种奇葩概念。
  跟中国人沟通,你就要用北极、纯天然、无污染这种暴力词汇。
  所以,要想卖得好,请在中国包装上印上大大的北极贝三个字。
  果然,某公司自称在中国包装上印上了北极贝三个大字,简直就像掉到了一个黑洞当中一样,即使天天涨价,还是永远填不满……
  这个时候,某R在加拿大已经不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的问题了。
  而是被加拿大政府开始重新考虑当年那个100%的配额是否合理……
  就在今年1月,某R的公司已经完成了重组,配额被政府重新分配,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北极贝在中国到底有多火?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但是,为什么你在很多日料店吃得北极贝那么难吃呢?
  其实,这又是另外一种贝,叫做朝鲜马贝,也就是朝鲜马珂蛤,产自朝鲜、丹东海域。
  加工出来和加拿大北极贝一模一样。
  后来证实,2017年查获的那批假货也主要是把朝鲜马贝当成某公司的拿大北极贝来包装。
  这就是贝壳名称的混乱,仅仅一个北极贝就这么复杂了,我们再梳理一下。
  首先,这种灰红色斧足的蛤蜊,学名叫做马珂蛤,或者马贝。
  库页岛马贝,就是日本的北寄贝,很贵,日本人都不够吃。
  大西洋冲浪马贝,就是某公司的加拿大北极贝,很好看,在中国卖疯了。
  朝鲜马贝,就是伪装成加拿大北极贝的李鬼,看上去和北极贝没有区别,但价格只有北极贝的1/5左右。
  我们接着说贝壳儿当中的蛤蚶蛏蚝蚬,这又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蛤
  市场上最常见的贝壳儿小海鲜,叫做蛤蜊,东北人称嘎拉。
  其中有一种带花纹的小贝壳儿,叫做花蛤,俗称花甲,青岛人的最爱,配啤酒的通风套餐。
  如果你看到它伸出两只脚滋水,还滋你一身,那么请一定把它煮了。
  因为,它刚刚在骂你,让你快滚,它还活着。
  花蛤的兄弟叫做油蛤,稍微大一些,花纹也规则一点。
  通常和花蛤一起下锅。
  北派辣炒
  南派清炒
  东派煮汤
  西派烧烤
  它们还有一个兄弟,叫做文蛤,看起来就像大号花蛤,是日本人的最爱,但却是天皇禁食的物种。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本人刺身一切,但唯独不刺身文蛤。
  这是因为,文蛤中含有一种酶,专门分解人体内的维生素B,而维生素B背后
  又有一个日本噩梦——脚气病,害死过上百万日本人,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花甲还有一个丹东兄弟——白蚬子,个头虽小,但辣炒无敌。
  其实,它并不是蚬,而是蛤叫做白蛤。
  另外,北极贝也是蛤。
  蛤中的极品,都是在海里会跳远的。
  所以,当我们吃蛤的时候,主要是在吃它的斧足,比如这种号称西施舌的蛤蜊,那斧足很性感。
  当然,蛤当中也有不吃斧足的奇葩,这个我们稍后说。 蚶
  我第一次看到血蚶的时候,是万万不敢下口的。
  这个贝壳儿怎么在流血?
  这个时候,霞浦人会忽悠你说,这不是血啦,食之壮阳。
  但事实上,这就是血,妥妥的血红蛋白,因为血蚶是极少数拥有血红蛋白的贝壳儿,而其他的贝壳都是血蓝蛋白,血蓝蛋白一般是无色的。
  而血红蛋白,正是和人血一样的鲜红色。
  血蚶的兄弟叫毛蚶,上海人的最爱。
  一定不能煮熟,用开水烫一下,烫开壳儿了就赶紧拔毛下口。
  鲜美至极。
  但现在,你几乎不可能品尝到这种鲜美了。
  因为,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最后证实,就是吃了生烫毛蚶造成的。
  所以,从那以后,生烫毛蚶已经从江浙沪所有的餐馆中绝迹了。
  毛蚶的兄弟叫做大毛蚶,有手掌那么大。
  日料中叫做赤贝,日本人认为仙台湾秋天的赤贝是刺身中的极品,一定要吃出哗啦啦的感觉。
  但事实上,蚶中极品,我认为,还是要去霞浦烧一锅开水,烫开一盆血蚶。
  蛏
  这是一种长条形,会挖洞的贝壳,它那两根虹吸管,一根管进,呼吸、吃饭加喝水,一根管出,尿尿、排泄加生娃。
  福建最地道的吃法叫插蛏,找个罐子,插满、撒盐、蒸熟,来点葱花,热气腾腾。
  到了东北,吃法就更惊悚了,叫做,辣炒小人仙,还特意给你摆个四脚朝天,肚皮很肥的造型。
  蛏子的兄弟叫做竹蛏,更细长。
  竹蛏的兄弟叫做长竹蛏,更更细长。
  厦门朋友说,长竹蛏一定要吸着吃,不能掰着吃,至于为什么,你可以掰一棵试试。
  蚝
  蚝的学名叫做牡蛎,全世界似乎都有生吃牡蛎的传统。
  一问原因还都差不多——食之壮阳。
  但是,你吃的牡蛎很有可能是不育的三倍体。
  这又是基因工程的杰作了,本来,大自然中有四倍体牡蛎和二倍体牡蛎。
  它们分别是有四对基因和两对基因的牡蛎。
  199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突然发现,就像杂交无籽西瓜一下,把四倍体牡蛎和二倍体牡蛎杂交,竟然也能得到三倍体牡蛎。
  三倍体牡蛎和三倍体西瓜一下,无籽,不育,所以,它就可以安安心心的长肉,长得又肥又美。
  就是吃起来,心里有点儿膈应——拿一个不育的家伙谈壮阳?
  但只要不告诉你它的三倍体真身,你就不会有心理作用啦。
  所以,下次烤生蚝之前观察一下,野生的二倍体牡蛎,性腺很白,很发达,真的就像一颗肾一样。
  而三倍体,很小,无籽,至于它食之究竟是壮阳还是减阳,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蚬
  传说,最极品的渔获,都不是海鲜,而是河鲜。
  蚬子,其实就是一个低调、个小肉又少的河鲜。
  生活在内陆河流、湖泊的泥沙当中,也会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生活。
  长在泥里的叫泥蚬,黑黑的,长在沙里的叫黄沙蚬,外黄内紫,霸气十足。
  韩国的大酱汤、日本的味增汤,都是用蚬子做得底料。
  丹东人尤其痴迷鸭绿江里的蚬子,已经到一种疯狂的状态。
  他们把花蛤叫做花蚬子,把白蛤叫做白蚬子,把青柳蛤叫做黄蚬子。
  但事实上,鸭绿江里并不盛产蚬子。
  要吃真正的蚬子,还是去江浙沪,稍微靠近内陆一点的地方。
  煮一大盆,就像磕毛豆一样,极度下酒,能吹一夜牛。 烧烤三杰
  除了蛤蚶蛏蚝蚬,还有扇贝,它是扇贝科的躺平侠,烧烤三杰之首。
  扇贝的闭壳肌非常发达,可以在水里飙车,所以,我们会用蒜蓉和粉丝来清蒸它的闭壳肌。
  另外,扇贝还是个长了几百只眼睛的小怪兽,长在裙边上,所以,它的裙边也很好吃。
  三杰之二就是生蚝,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
  三杰之三叫做江珧,这是一种闭壳肌高度发达的三角形贝壳儿,在海里是这个样子的,最大可以长小半米长。
  所谓的瑶柱,就是中国古籍里,专指江珧的闭壳肌,古典又优雅的美味珍馐。
  其实,现在烤着吃有点浪费。 海瓜子
  和江珧长得比较像的,是另一类躺平侠,叫做贻贝,俗称青口。
  它的特点是有足丝,就像是没洗干净的水草一样,其实这是它用来固定身体的结构。
  在东北,贻贝叫做海虹。
  在福建,它叫做淡菜。
  在西班牙,它叫做海鲜饭。
  在烧烤摊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瓜子,这是一种小型贻贝,也是海瓜子的正宗。
  它产区非常小,基本就在霞浦到闽南那一代,所以,出了福建到了江浙沪,海瓜子变成了这种叫做彩虹明樱蛤的小蛤蜊。
  再到了大连、青岛,又变成了这种叫做虹光亮樱蛤的小蛤蜊。
  而到了烟台,妥妥的不安套路出牌,海瓜子变成了这种小螺丝。
  所以,再梳理一下,这群贝壳小海鲜按生物学分类来说,就是:蛤蚶蛏蚝蚬,外加扇贝、江珧和贻贝,当然,还有一些什么鸟贝、龟足什么的,也经常混进来。
  其实鸟贝是鸟蛤科,各种蛤是帘蛤科,算是亲戚。
  而龟足就有点过分了,这是节肢动物门的,学名叫鹅颈藤壶,虽然吃起来很像贝壳。
  但其实是螃蟹和虾米的亲戚。
  故事分享到这里,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还有一种贝壳儿始终没有提到,那就大名鼎鼎的——象拔蚌。
  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躺平侠呢?
  其实,蚌类一般都巨难吃,和在河边烧过河蚌的朋友们一定都有体会。
  而所谓的象拔蚌其实不是蚌,而是蛤。
  还记得前面我们前面说,蛤类里面有一个不吃斧足的奇葩吗?
  它正是象拔蚌。
  这的奇葩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1883年·西雅图
  时间回到1883年,这天的《纽约时报》上突然出现了一篇有关蛤蜊王子的报道。
  写得非常讲究,一看就出自欧洲某位豪门美食评论家之手,但作者并没有留下姓名。
  而是优雅的介绍了他在普吉特湾的经过,他说当地的印第安土著,邀请他品尝了这种蛤蜊王子。
  王子有长长的虹吸管,肥美、醇厚,简直比法国最优雅的牡蛎还要美味。
  第二天,普吉特湾就瞬间变成了网红赶海的打卡圣地。
  而当科学家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传说中的蛤蜊王子已经找不到了。
  由于当时没有留下照片,所以科学家们始终不确定,这个美味的蛤蜊王子究竟是什么。
  而直到1960年,又有了新的发现。
  这天,一个叫做罗伯特·希茨(Robert Sheats)的美国海军正在普吉特湾例行潜水,寻找丢失的鱼雷。
  结果他在潜入胡德运河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海底成片成片的象拔蚌,它们正在狂欢,摇摆着自己的大象拔,喷射出一团团黏糊糊、白花花的东西。
  这其实是雄象拔蚌在喷射精子,雌象拔蚌再喷射卵子。
  而罗伯特立刻意识到,它们可能正是当年传说中的蛤蜊王子——深海象拔蚌。
  本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象拔蚌只生活在潮起潮落的浅滩上,而这种浅滩象拔蚌并不算美味,所以,一直被排除在蛤蜊王子的候选名单之外。
  而这些深海象拔蚌,罗伯特却听当地的印第安土著提起过,非常好吃,在海岸上极难收获。
  所以,罗伯特拔了一颗带上岸,品尝了一下,果然鲜美,然后按照规定,交给生物学家做研究。
  研究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品尝一下——嗯,这大概就是当年的蛤蜊王子了。
  于是,大规模的深海科考开始了。
  接着,所有人都惊呆了,普吉特湾底下,竟然生活着至少6300万只深海象拔蚌……
  到了1970年,罗伯特从海军退休以后,他就和妻子开了一家海鲜公司(Bubble Heads,Inc.),专门售卖象拔蚌。
  但结果,各大餐厅都表示,这种丑陋的蛤蜊,他们最多花每磅0.25美元的价格收购。
  显然,象拔蚌还在,当年那种真正懂吃的欧洲贵族已经消失了。
  1970年代的美国人,谁吃这玩意儿。
  罗伯特和他的象拔蚌就这样彻底沉沦了吗? 转机
  1988年,一个叫做霍奇森(Brian D. Hodgson)的后生仔找到罗伯特,要求买走他公司所有的象拔蚌捕捞配额。
  罗伯特苦笑,他知道这个后生仔的野心,有一个地方叫做——香港。
  象拔蚌简直就像是为香港的富豪们量身定做的美食一样,味道、质地、外观竟然都能与当地文化完美匹配。
  罗伯特和霍奇森都非常了解中国客户心中对象拔蚌的这种渴望。
  但是,罗伯特已经老了,73岁了,虽然他海军出生,为人正派,平时不少和霍奇森这个鱼贩出生的后生仔竞争。
  但现在,老海军也只能向时间低头,将自己的份额转给了霍奇森。
  霍奇森从此一统普吉特湾的深海象拔蚌供应。
  于是,他带着一位叫做近藤(Carol Kondo)经销商,杀到了香港。
  然后,这又会是一个大岛和某R一样的传奇故事吗?
  显然,霍奇森和近藤手里的象拔蚌比北极贝更能让东亚富豪们热血沸腾。
  接着,普吉特湾的象拔蚌源源不断地流入香港。
  同时,香港的背后,有一整个庞大的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着改革开放,追捧象拔蚌,简直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中国富豪标志。
  霍奇森彻底低估了市场的实力,自己的产量还是太低。
  于是,到了1990年,霍奇森几乎把整个华盛顿州的潜水员都雇佣了,还专门绘制了一张海底资源分布图,日夜捕捞。
  但很快,美国政府开始察觉到不对劲儿。
  怎么西雅图的中餐馆里,象拔蚌煲汤都涨到5美元一碗了?
  普吉特湾难道已经连通香港了吗?
  果然,在警方的调查下,一张黑幕浮出了水面。
  原来,霍奇森太贪心了,他通过虚报捕获量、走私出关等手段,在2年之内,已经从普吉特湾运走了20年的法定捕捞量。
  这是非法捕捞实锤,1990年底,霍奇森和近藤被捕入狱。
  而象拔蚌生意的空缺,却被西雅图黑帮出来填补了。
  后面的黑帮故事更加的狗血,被记录在《贝壳游戏》这本书当中。
  总之,从1994年开始,西雅图的黑帮都改行做象拔蚌生意了,慢慢就从良了。
  真是想不到,中国吃货,既然拯救了西雅图的社会治安。
  到现在,普吉特湾底下的象拔蚌已经是非常稀罕的美食了,听说随便一只,都有100多岁的年纪。
  象拔蚌的年纪会像年轮一样长在壳儿上,目前发现最老的一只,174岁。
  它们几乎一辈子都躲在泥沙里,靠那两根长得像象拔一样的虹吸管呼吸、进食、尿尿和生娃。
  这绝对是躺平侠中的极品,直到某一天,它们被人类挖开沙子,像这样捞了上来。
  然后,以形补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197。乡愁啊乡愁乡愁乡愁,是电话一端父母的问候与牵挂。乡愁,是您依门而立的守望,我在异乡的星夜之诉。乡愁,是中秋送达的月饼,难慰抚父母心中那份爱的守候。乡愁,是父母那句你在他乡还好吧的心疼和流泪。210。客居之巷客居之巷城中村一条窄长弯转的巷子,被外来者占居。从村里至村口的房舍,都是客居之地。天南海北的外出谋生者,在这里暂居,或三五个月,或一二十年,以客居他乡之身份,在这里暂安家,或一个人201。已远去的爱远去的爱奶奶,您在世时我不觉得您在我心中的分量。有时,对您跟前跟后的关心和唠叨甚至有些厌烦,时不时的冲你发火,而您对我的发火总是以笑应包容和忍耐。如今,当您走了时,我的世界好像一下中秋啊中秋今天的中秋,红火的争怂,每个人都祝福满满,心愿满满。到底是中秋红了,还是今夜的月红了。总之,红红火火的中秋,火火红红的圆月,明明亮亮的月光,为节渲染了气氛,为圆月涂上色彩。这一个中中秋节之月中秋之月将中秋的节日,赋予了另一种意义。月圆,人更盼团圆。那一轮圆月柔柔亮亮的挂在上空,让异乡难归的人,一时有了思乡的愁怅,让多情的诗人,有了诗情画意般的幻想与落笔。让回家的人有了102。中秋,快到了中秋,快到了中秋,还在月亮的胚胎中孕育,再过几天,就会带着姓和名抵达人间,中秋,月圆,月又明。十五之夜月饼的现贡,是对中秋月夜的盛情款待。近了,中秋不远了,中秋,月圆时的愿望快将实197。梦啊梦,梦啊梦梦梦,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梦见奶奶您时,是如此的真,恍如眼前,可我们确实已隔世,遥不可及。梦,该信,还是不信?我也一头雾水的蒙。阴间的事,说不清道不明,与阳间有何关联,却如此的亲近?203。1。神功,神术神功,神术手术台上一把刀,你如魔术显神功。起死回生一瞬间,改变病人的命运。病人为你竖拇指,家人脸上笑开颜。您是生命金钥匙,启开病人重生门。有您生命做保护,人类才有平安日。2。神医神212。秋悟,悟秋秋悟秋风秋雨又秋深,黄叶飞舞遍地铺。满城秋色入眼中,最美不过深秋时。秋如残阳近黄昏,满目晚景熟之韵。一季秋里皆是美,苍桑丰满更成熟。一眼望尽话人生,读懂已是泪满面。秋熟秋深秋更美,中秋时的自己我在他乡异地,沐浴着月光的洗礼,十年的流浪,让我不禁感叹回忆,昔日的自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怀热情,要在大城市留下我的足迹,车水马龙的街道川流不息,这就是我今后的梦想地,幻想成为199。拉着架子车去赶集拉着架子车去赶1。赶集,是农村人平日釆购日用之所需,不管路程远近,只要有日常所需时,必去不可。逢集,每个乡镇都有固定之日。旬邑职田镇三六九逢集,湫坡头乡二五八,太峪镇一四七逢集。这
把矿产从地下抽出来?有望彻底改变矿业行业的黑科技,了解一哈?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开发了一项新的采矿技术,用于从埋藏在地下的矿体中开采铜金银和其他导电金属,这将使人类自青铜器时代以来实现采矿技术的大跨越。自从约5500年前人类开始以工业规模使用金全球矿业资讯NO。467月26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表示,将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7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全球矿业资讯NO。31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油气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抽查检查工作的通知,并公示80家抽查检查名单及实施单位。7月5日,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全球矿业资讯NO。32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油气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抽查检查工作的通知,并公示80家抽查检查名单及实施单位。7月5日,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全球矿业资讯NO。23据中国有色金属网报道,5月中国铝冶炼产业景气指数较上月上升0。8个点。6月19日,晶澳科技发布公告,与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及上饶市晶科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对新特能全球矿业资讯NO。337月7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稿提出,到2023年,基本形成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面向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重全球矿业资讯摘编NO。30据证券时报网消息,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进煤矿项目核准建设投产工作的通知提出,有序规划核准一批先进产能煤矿项目。及时核准具备条件煤矿项目。最大限度精简煤矿项目核准前置审批事项,充吴家山中学!走出过亚洲足球小姐高中,实验班全班要冲击985高校楚天都市报报道吴家山中学!走出过亚洲足球小姐的这所高中,实验班全班要冲击985高校楚天都市报全班冲击985?是华师一省实验,还是武汉二中外校?都不是!提到武汉姑娘伢的骄傲,亚洲足球六道论股12月29日股市分析许久没有发文章,应该有好几年,今天又开始捡起来了,只有有时间后面我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也不知道大家喜欢看技术面的还是消息面的文章。欢迎大家留言交流。今天的A股市场值得大家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课堂改革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扎实推进课堂改革邓州市湍河中心校教育研讨会一年秋意浓,满城桂花香,为了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湍河中心校于9月29日30日上午举行关心学生视力,共同爱护心灵的窗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呈现低龄化趋势,已成为全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卫生问题。为了做好少年儿童爱眼护眼工作,落实国家关于防控近视工作要求,切实将宣传精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