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胶东历史人物王清福19世纪的华人马丁路德金

  文 / 王凡
  ●他是入选《纽约400名人录》的5位华人之首;
  ●他创办了美国的第一份华人报纸;
  ●他创造和首先使用了"美籍华人"这个词;
  ●他被称为"19世纪的华人马丁·路德·金",是在海外为争取华人的平等权利与尊严筚路蓝缕的先驱——
  5月12日,是美国横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北美太平洋铁路工程竣工145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日子到来前夕,美国劳工部将19世纪参与铁路兴建的华裔工人列入美国"劳工名人堂"。这是美劳工部设立"劳工名人堂"以来首次载入亚裔人士,华裔劳工集体入堂更是前所未有。
  1892年,美国报纸刊载有关王清福活动报道的画像插图
  美国报纸关于王清福报道的片段
  王清福在美国创办的华文报纸
  美国移民史研究专家斯哥特·塞利格曼去年在巴克奈尔大学档案馆的一份档案中意外发现了王清福的照片,根据记载,这张照片摄于1870年,王清福23岁
  王清福在纽约创办华人报纸所在的旧址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历史与辉煌,是各国移民共同创造的。在过去,人们说起美国的历史,也会承认中国移民对之有着不可抹杀的贡献,比如西部开发,比如铁路建设,比如后来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研成就……然而,华人对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并非仅仅限于经济范畴和科技领域,还包括文化和政治。美国获得民主和平等权利,走过了百多年历史,而这其间如若缺失了一位中国人领导的反对排华和种族歧视的运动,这一部分历史就不完整。而这一运动的领袖和灵魂人物,就是百多年前被美国媒体称为在"美国东海岸名声响亮"的王清福。
  壹
  最早赴美国的五位留学生之一
  提起王清福的名字,绝大多数的国人甚至当今在美国的华人,大概都会无比陌生。然而,美国的历史没有忽略他,他曾生活过的纽约市也没有将他遗忘。
  2009年,为纪念亨利·哈德逊1609年率船驶入纽约港探险的历史性航行,纽约市博物馆选出自纽约市诞生400年以来,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或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400位名人,编撰出版了《纽约400名人录》。在400位名人中,有5位华人,而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华裔报人和民权领袖王清福。在他之后,依次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物理学家吴健雄、建筑师贝聿铭和林璎。
  王清福,是在海外为争取华人的平等权利与尊严筚路蓝缕的先驱。
  早在1954年,美国一家机构发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在清政府1876年送出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国之前,曾有5位中国学子在美国的学校里得到学位。这其中以促成清政府派出成批学童留美的容闳最为有名,被誉为"中国留美第一人"。
  知道容闳大名的国人不少,这与其学成归国后游说于晚清举足重轻的政治活跃人物之间,积极参与政治、经济活动,在官家史书上留有较多记载不无关系。而其他人则几乎不为国人所知,这或许与他们和晚清官府没有什么过往,甚至因为某些原因难以在国内立足有关。王清福,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王清福,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他在国内曾用的名字是王彦平、王缓祺,王清福应该是他受清政府通缉第二次到美国后才启用的名字。王清福降生在山东省即墨,本属于膏粱富庶的王家,在太平天国战火中衰落,父亲王方中领着王清福乞讨流落到了烟台。
  在烟台,王氏父子被一对美国浸信会传教士Holmes夫妇收留。Holmes夫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认定王清福是个很有潜质的少年。19世纪60年代中期,Holmes夫人带着王清福来到美国。
  到美国后,王清福先后在华盛顿的浸信会学院(今乔治华盛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的路易斯伯格学院(今巴克奈尔大学)就读。有美国媒体记载说,他在美国学习期间,"读书勤奋用功,成绩优异,使老师十分喜悦和惊异……得到学校的表彰"。
  据美国报刊文章的叙述,他在宾夕法尼亚完成学业后,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耗时数月游走美国,考察社会制度、社团构建等状况,直到他宣称对美国国情有所了解之后,方才回归祖国。
  贰
  从海关官员到朝廷钦犯
  据王清福的后人回忆,王清福回国后曾在镇江海关担任比较重要的职务。然而在海关公务之余,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王清福常深入民间寻访演讲,呼吁禁绝鸦片烟,并组织社团,提升大众的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褒扬美国制度文化习俗中可取之长,倡导在中国进行社会和文化革新。在王清福的这等说教中,难免会对清廷的专制弊端和官场腐败有所批评指摘。
  根据美国报刊报道得知,王清福后来似乎组建了一个反清组织,并通过海外关系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枪械。但这批武器在运回中国经过海关时被清政府发现。
  王清福从此成了清王朝的钦犯,他不得不四处流亡,积累的财物也损失殆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王清福只好抛妻别子,亡命美国,而此时距他学成回国还不到两年。
  据美国驻日本横滨总领事萨巴德的回忆录所叙,王清福是在一名日本水手的帮助下,乘日本货轮先逃到日本,再在其帮助下登上前往旧金山的轮船。萨巴德说,清廷还派人到日本去捉王清福。
  这一过程中,还发生了一段插曲:在横渡大洋的邮轮上,王清福发现有人贩子拐带了一批中国少女,欲贩卖到美国的旧金山。轮船一靠岸,王清福立即向旧金山有关当局告发,警方随后逮捕了人贩子,解救了那批少女。为此,人贩子曾出高价买凶刺杀王清福。
  叁
  最早向美国大众传播和介绍中国文化的先驱
  王清福第二次踏上美国的疆土不久,一场全国性的经济大萧条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席卷而来,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在美华人十分不利。
  19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种族关系快速逆转。随着重建国会影响的逐渐式微,在南方各州,"白人至上"思潮卷土重来,各州旨在限制黑人权利的法令、法规迭出。与之并行的,是一波接一波的反华排华浪潮。
  美国的反华情绪日渐炽张事出有因:美国的赚钱机遇吸引华人络绎不绝地到来,华人人口不断增长。但随着淘金热的冷却和太平洋铁路建设完工,这两个主要行业的华工与新来的华工作为廉价劳动力越来越多地涌进美国西部城市,冲击了这些地区的就业市场,挤压了美国下层民众的工作空间。
  爆发于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矛盾更为凸显。
  随着总统大选的1876年的到来,为了讨好劳工阶层并争取选票,民主党、共和党的政客们争相以"华人滚出美国"为竞选口号,在各自全国大会上通过反华纲领。美国国会里的反华情绪也持续升温,反华势力不失时机地在两院推出多项旨在限制华人移民的法案。重返美国的王清福很快就感觉到自己的同胞陷入了深深的困厄。
  王清福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当时美国排华的言论,都是出于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无知和有意的误导,因此王清福在美国的报刊撰文指出:中国古代圣贤如孔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在宣扬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相同的道德真理,而且一直都为中国人信奉,其美好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亦得到体现。
  王清福一方面对当时泛滥于美国的庸俗社会进化论、白人种族优越论据理批驳;同时特别注意对中国文化优秀成分进行宣介。正是在反对排华风潮的抗争中,王清福成为最早向美国大众传播和解说中国文化的先驱。
  他曾这样写道:"中国人不是无知的野蛮人,……他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一些科学技术和机构,如第一块活字印刷、第一件雕刻艺术品、第一个罗盘、第一座吊索桥、第一栋大理石建筑、第一支民兵和第一所学校……"
  肆
  敢于拿起"决斗"武器的演说家
  在伏案写作之外的大量时间里,王清福风尘仆仆,往来于美国的中部、东部、西部各大城市,以及加拿大一些有华人的城市,进行巡回演讲。仅在1876年一年中,他就作了80余场演讲。
  那个时代的美国,电影这种娱乐形式还远未普及,美国大众的一个重要娱乐方式是花点钱到剧院里听演讲。王清福的演讲,可以卖到25美分一张票。因此演讲既是他的一种斗争方式,也是他的生存手段。
  王清福在演讲中用事实和辨析一再申明:美国人应该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及其道德价值;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在教人与人为善的道德原则上,基本是相同的;基督教文化不应该有独霸心态,不应该排斥而应接纳其他文化……
  当时美国相当著名的《哈伯周刊》,曾这样描写演讲台上的王清福:"聪明、有教养的绅士,他很轻松,很有效地使用英语,而且能让听众听得津津有味。"
  美国的《纽约时报》则报道说:"他的外观让人觉得他善于思考,且富有表现力。他的一举一动都十分优雅,有充分的自信,而且自始至终显得从容不迫,言行举止完美得体……"可以说,王清福在美国最早树立起了一个有教养的华人的良好形象。
  王清福以典雅的英文、诚恳的态度,力图促进美国社会认识中国文化,消弭反华的偏见与暴戾言行,然而在当时却收效甚微。他的言行虽然受到美国当时主流媒体的关注并予以大量报道,但多数报道对他的言论含有曲解和嘲讽的意味,甚至有文章称他想要劝说美国人皈依"孔夫子"。
  在排华浪潮铺天盖地翻卷的大背景下,王清福个人以撰文和演说与之相搏,显得是那样的势单力孤。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排华法案"。该法案不但对华人移民进行严格限制,还第一次在法律上明文禁止华人通过归化取得美国国籍。这在美国法律史上是唯一一个明确指定某个种族不得入籍的法案。对中国人来说,是极具污辱性的种族歧视的产物。
  1883年7月,被称为排华运动头号发言人的丹尼斯·坚尼来到王清福居住的纽约。这个出生在爱尔兰的水手,到美国做发财梦。1876年股市崩溃,破产的他转向政治投机,组织了加州工人党。他将经济衰退、失业率高涨归咎于"廉价的华人劳工",呼吁将华人排斥于美国之外,第一个在公开集会上喊出"华人必须滚出去"的口号。
  加州工人党曾举行一系列反华集会,并在许多城市组织反华暴动。在他们的影响下,1876年、1877年旧金山两度发生暴徒武装攻打唐人街的动乱;1877年7月,洛杉矶白人乱民攻击华人住宅区,捣毁了25家华人洗衣店。
  出于对1882年排华法案和丹尼斯·坚尼本人排华恶行的强烈义愤,王清福托人向他提出决斗。《纽约时报》记者风闻此讯,找到王清福做采访,他问王清福会用什么武器和坚尼决斗,王清福回答说:"由他选择吧:筷子、爱尔兰土豆或克虏伯手枪。"然而,这位爱尔兰水手却没有勇气面对王清福的挑战。
  伍
  创办美国的第一份华人报纸
  毕竟,王清福是由美国的高等学府教育出来的,他清醒地意识到"排华法案"之所以能在国会通过,就在于在美国的华人缺乏政治影响力。于是,他把争取在美华人的公民应有尊严和权益当做了他的事业,并呼唤更多的在美华人参与其中。
  就在排华法案通过的第二年,王清福在纽约创办了美国的第一份华文报纸——《华洋新报》。这份报纸同时还出了英文版,英文版的名称为《Chinese American》。
  在今天,"Chinese American"这个词已被广泛用来称呼在美国的华人。而当时美国国会刚通过排华法案,对华人的各种限制和敌意仍然存在,使用Chinese American一词,是要有很大勇气的。这个词的意思是,"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王清福的用意是要向主流社会表明,已植根于美国的华人和其他美国公民应该是一样的。
  王清福创造和首先使用了"美籍华人"这个词,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虽然王清福不是第一个来到美国的华人,甚至也不是第一个取得美国国籍的华人,笔者却仍要把"第一个美籍华人"的称谓给予他。
  从此,在美国有了一小块为改善在美华人形象、争取自身应有权益呐喊的阵地。在《华洋新报》上,王清福不停地劝说华人放弃陋习,消除鸦片、赌博和娼妓,树立华人自重自尊新形象。他还试图把在美国的华人各种帮派和社团团结到一起,以减少纷争,共同对外,推进华人进入美国主流社会。
  面对主流社会,王清福则继续通过撰写文章和演讲,反映在美华人的境况。他在许多美国著名杂志上发表文章,如在《夏都冠》杂志上发表《在美国的华人》,在《大都会》杂志上发表《在纽约的华人》等,介绍华人的生活起居、风俗习惯,希望消除对华人的各种丑化和诬蔑。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禅宗的故事》和在《哈伯周刊》上发表《中国的政治名誉》,向美国人陈述中国文明的成就。
  陆
  运筹组建华人参政联盟
  因为经费不足,王清福创办的《华洋新报》第一个出版阶段只维持了几个月。但他并没有放弃为争取在美华人的公民应有权益而努力。
  在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排华法案两年后的1884年7月30日晚上,一群华人聚集到了纽约市贝尔街32号。这次聚会的主要议题,就是要组建华人参政联盟,力争在美国的政治体系内为华人争取权益和尊重。这次会议被后来的研究者视为美国华人选民参政意愿的第一次集体表达,会议的组织者就是王清福。
  会议以王清福演讲开场,他对为什么要组织华人参政联盟作了阐述:"在美国政治的汪洋大海里,这种努力也许只是一小滴水。但是如果这种努力早就开始,排华法案也许就会被防止。……你们要知道,那些现在统治你们的政治家都是十分胆小的人,而且会随风转舵。如果你不去投票,或不想投票,他们就会把你看成小爬虫。当你出现在投票箱前时,你就会被看成一个人……"
  柒
  比马丁·路德·金早71年的表达
  在美华人的抗争并没能阻止美国的排华浪潮,在纽约贝尔街聚会8年后,即189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排华的吉利法案。该法案不但将1882年排华法案继续延长10年,而且更为严苛地规定在美华人必须向美国政府登记,领取劳工证,并对无证者给予严厉惩罚。
  吉利法案通过后,引起全美华人的反对。1892年9月1日,美国东部的华人在纽约市举行大会,讨论如何应对新的排华法案。一个由150多名讲英语的华商和专业人士参加的"华人平等权利联盟",在这次大会上宣告组成。这是美国华人的第一个民权团体,王清福被推举为联盟的秘书长。
  联盟向全美国人民发出了一封呼吁书,这封呼吁书应该是出自王清福的手笔。呼吁书中有一段话给人的印象极深:"我们坚信,如想成为美国公民,只要人品好,身体好,就够资格了。"
  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的著名演说中,也有一段给人印象极深的话:"我梦想,有朝一日,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人们评判他们,是看他们的人品,而不是他们的肤色。"
  呼吁书中的那段话,与《我有一个梦》中的这段话,从文字到内质几乎如出一辙,而王清福的表达,则比马丁·路德·金早了整整71年。
  捌
  站在美国国会作证的第一个华人
  在1893年1月的一天,王清福作为"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的代表前往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一些美国华侨史的研究学者认为:"王清福或许是第一位到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作证的华人。"
  王清福等领导发动的抵制吉利法案的活动,最终没能争取到理想的结果。美国最高法院在1893年审理一个有关华人的案件中,裁决吉利法案没有违宪,并命令在美华人放弃抵制登记的行动。华人平等权利联盟要求选举权的呼吁,也被最高法院否定。
  在抵制吉利法案失败的阴影下,王清福离开纽约市,移居到芝加哥。在芝加哥,他没有稍微松懈为华人谋取平等权利的努力。在建立华人平等权利联盟芝加哥分部的同时,他重新出版了《Chinese American》周刊,还创办了《美华新报》(The Chinese News)。
  1897年深秋,王清福再次发动了向美国国会请愿废除排华法案并争取华人投票权的运动。此时,王清福已担任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主席。
  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清福说:"我们希望伊利诺伊州,林肯、格兰特和罗根的家乡,为华人做就像当初北方替黑人做的一样。"
  从19世纪的70年代到90年代,王清福是在美国为争取华人平等权利奔波呐喊的最为活跃的人物,美国许多主流媒体都对他的活动跟踪报道。据统计,那些年在美国的报刊上有关王清福的报道多达3000余篇,这是那个时代绝无仅有的现象。在许多报道中,他被称为在美华人"卓越的领袖"。
  玖
  像陨石一样骤然消逝
  流亡美国的王清福,始终没有放弃与妻儿联络的努力和对家人重聚的期盼。他通过中国来美人员,通过美国驻华机构的人员,通过留美学生一直在寻找。
  天道酬诚,在他第二次到美国的24年后,最终打探到妻儿的下落。但在给妻儿的第一封信中,他却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他告诉儿子:"我之所以远离故乡一直不归,主要原因,是想在这个国度里,为我的同胞们效力,这个意念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1898年,王清福借赴香港为美国的奥马哈世博会组织中国展团之机,前往自己的山东故乡,与家人团聚,不想就在那里突然病倒,继而撒手人寰。
  一个曾经在"美国东海岸名声响亮的中国人",就这样像陨石一样骤然消逝,在美国的报刊上再无一点有关他的消息,而在美华人为争取平等权益的运动亦因这位斗士的离去而一度沉寂。王清福到哪里去了?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

美文最是一年春好处,桃李芬芳一树春春天在萌发,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对春天的向往!花开花落又一年,春色嫣然恋世间。壮丽河山增秀美,多姿美女愈娇颜。脸披皱褶通俗世,头长白须晓智贤。莫道老来春已去,青春万岁写豪篇。向往春天,美文灼灼其华,一城春色待你缓缓归红尘岁月,聆听春天脚步的韵律,轻拥和着初柔的春风,轻采一缕暖意的阳光,把氤氲了一冬的旖旎,诠释在逐渐斑斓的初春里,与春天邀约,灼灼其华,去聆听春天的序曲,就让一缕春风拉开春天的幔纱端午赋,致端午节的最美辞赋时届仲夏兮,节弥久于端阳,春秋发轫兮,源溯远而流长。五午为阳数兮,观日景之超长。千家蒸粽兮,万户飘散艾香。点黄酒以驱邪祟兮,臂缠虎符而防魅伤。悬钟馗以镇宅兮,燃蒲蒿以驱邪瘴。始值艳2020鼠年剪纸鼠列为十二生肖之首。在人们的心目中,鼠活泼可爱喜气洋洋灵通乖巧,以鼠作为吉祥物,象征着吉祥喜庆繁荣昌盛,鼠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老鼠为题材的一系列民俗剪纸艺术创作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待聚你我安家相识若一梦人世即繁华忘了多少年月一人天涯待聚你我安家几度春秋去盼望河山大地还是影孤单半边城楼之下窗外思雨街市离散依旧灯烛欲语残徒增感叹号清风寒良人万千宠爱无我缘老大梦几更天醉卧岁月我喜欢清风的季节清风的季节是心雨多情的六月是相识人间处还是大梦一场悲喜听清风寄语轻叹看繁华三千问清风一缕那里去了何年归期何以迟暮清风寄语天涯人是清风的思念是清风季节的梦乡问清风的情结诉清风的余愿听西风人间梦冷时夜孤人冷灯烛残思念影子寒天涯无月本是客红尘寄语迟笑看人间春风旧醉梦归身何处问君期繁华三千泪北国故里一世愿浮华余恨了尽多少年月待从前咫尺为邻慕歌一曲半生清风梦悲喜做伴难留空余相思恐是避强击弱打坦克,陆战之王有三怕坦克有陆战之王的美称。坦克突击,势如破竹。但是,坦克使用也会受地形视界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譬如坦克存在易在迷宫式的网状阵地内受阻挨打,坦克油箱怕火烧,坦克容易被武装直升机摧毁等软肋,神弹护长空,解密希特勒的地空导弹部队飞机的发明使人类战场从平面进化为立体。自从飞机出现在上空后,各国就开始考虑防空问题了,一种新型防空黑科技地空导弹便悄然问世。德国是制导武器的先驱,首次将导弹投入实战中,先后研制热风日不落帝国,英国航母技术到底有多牛?经过百年发展,航空母舰已成为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依靠浮动的海上机场,一个国家可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老油条升职记,ampampquot砸锅匠ampampquot戴宗如何成为领导心腹?吏治是宋代难以根除的痼疾,尤其是宋代执行高薪养廉的制度!由于正式在编的品官人数极为有限,而地方政权基层政权中的中下层胥吏均没有俸银,更难以因为年资业绩而得到晋升的机会。因此,中下层
一个人人品好不好,从下面几点就看得出来,超过一半不值得交往我们在交往朋友的过程中,经常会被朋友的所谓真诚打动,有时候你帮了他的忙以诚相待,反而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看不清一个人,被最熟悉的人认为最真诚的人所出卖所欺骗。其实一个人人品如何,在他(夫妻生活中,女人主动好不好?两个女人两种婚姻状态婚姻生活中,夫妻生活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双方之间的感情。夫妻之间,自古以来都认为男人主动女人被动,女人太主动了不好,让自己男人也觉得有轻浮之感。因此多数女人都会选择迎合男人,觉得男人女人有了这些表现,说明她已经离不开你了在一段爱情还没开始之前,女人总是习惯性地保持着矜持和观望的态度,生怕如果自己主动了会被辜负。而当一个女人对你彻底动情了之后,女人会变得非常的乖巧粘人,甚至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不管男女改变别人是神经病,过分改变自己也是神经病在这个世界上有两难一是改变别人,二是改变自己。可人们却偏偏喜欢犯难不自觉地想要改变别人,或是严苛地改变自己。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改变别人,结果却适得其反,两败俱伤。还有的人过度改时间是公平的,心在哪,时间在哪,行动在哪,收获就在哪1送给年轻人的几句话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如果再给理想一次机会?你会这么做吗从小到大,我们似乎一直在做选择,今天想想,如果再给理想一个机会。你会怎么选呢?如果再给理想一个机会我还是会做和之前一样的选择因为我之前选择就特别理想从小到大,自己是一个主见性比较强缘分这个东西真的让人琢磨不透缘分这个东西真的很难琢磨。运气好的话,就是天长地久,要差。那么一点,就是爱而不得,或缘尽则散。而大部分人的缘分,似乎都是后两者。它能让两个原本陌生的人相遇,并互生好感,却又在中间设珍惜当下,勿失勿忘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的一生,只会在乎真正珍惜自己的。人,那些说走就走的人,曾经再重要,也只是生命里的过客。我们可以两个人生活,也可以一个人旅行。别寒了人心,心远了,不会靠近心寒了,思念一个人的滋味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你知不知道寂寞的滋味寂寞是因为思念谁你知不知道痛苦的滋味痛苦是因为想忘记谁你知不知道忘记一个人的滋味就像欣女人50知天命,往后10年,也是生命的关键期女人50岁,到了知天命天命难违的年纪,又遭遇更年期,难免身体会有各种不适,心理承受能力下降。此时面对上有老下有小,遇到问题再没有人帮助和宽慰,满腹的愁绪委屈不知对谁述说,还要日复一微信上,女人给你发这三个字,意思是她想你了曾听人说过,思念是一种无法掩盖的情绪,即便不用把思念这两个字讲出来,也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内心思念的气息。是啊,思念你的女人,不一定会直接表达我想你这三个字,但是你也可以从她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