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不想再善解人意了共情者的10种天赋和痛苦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我们曾经介绍过),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 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Bellet,1991)。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 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 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因此, 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 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 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总之,共情者的人格特质,让他们像是一个"摆渡人",而围在他们身边的,大多数是想要坐船、而非同行的人。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Iacobani, 2008)。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 一种选择 。"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 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你会因此而快乐吗?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Malgorzata,2018),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Lynn,2011)。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Marselle,2020)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
  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在国外的网站上,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小黄鸭找到你的家,遇见你的妈趁着还没开学,去上海陪孩子玩两天。虽然已经立秋有一段时间了,天气还是比较热,特别是太阳上来之后,更是晒得人无处躲藏。综合考量,决定去离家不远的长风公园玩,那里的绿化很好,树大荫浓,有一种爱,叫做连哄带骗谁家没老人?谁人不会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健康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老人越来越多,高龄老人数量也不断增加。如何孝顺长辈,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是每个家庭必须剪头与砍头上海爷叔修剪自种樟树该不该重罚?最近一则来自上海的报道颇为引人注目。一位上海爷叔因为修剪自种20多年的一棵樟树,被有关部门处以14万元的巨额罚款,引起网民朋友的极大关注,一些著名媒体也为此发声评论。猛一看,大吃一沈万三过的生活没我们好到周庄,沈厅是必去的。到沈厅,当然要说到这栋宅第的主人沈万三(本名沈秀或者沈富,字仲荣,号万山)。说起沈万三,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沈万三打煞人,钱妨法。意思是说,沈家不差钱,就是打若要尽兴一游,劝你住在南京路上海的南京路,是全上海最繁华的所在,也是全中国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来上海,不到南京路,都不好意思说来过上海。我经常来往于上海与老家之间差不多已有10年,南京路来过也不下10次,甚至还赏中秋灯会,游夜美周庄周庄,我已去过多次,有一次,我们一家人定了民宿在周庄住过两晚。飞鹤旅行社的徐总邀请我去周庄赏灯会,还同时约了我的几个好朋友结伴同行,我珍视每一次的好友结伴旅行,于是动员到了爱人一起电动车牌照为何各地名称不同去年回老家,找有关资料,翻出了我的自行车行驶证,觉得有纪念意义,就带了回来。那时候,自行车就如同今天的汽车,是家庭里不多的几件大资产,被盗丢失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了加强对自行车的管理中秋节祭月拜月,月神是男的还是女的?平时,我们信口说来,都是太阳公公月亮婆,可见在一般人眼里,火热灼人,光芒四射的太阳是个热情似火的壮汉,而文静优雅的月亮,则是一个女人。那么,我们祭拜的月神到底是男是女呢?中秋夜,月挥一挥手作别我人生的讲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挚爱的讲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是一个小学老师,去年我到龄退休。学校缺人,留了我一年。今年新分配方寸之地的劳作种阳台农民出身的我,就喜欢种点葱呀蒜的,既可以应付厨房的不时之需,又可以活动筋骨,放松身心。在老家,有院子或自留地可以随便折腾,到城里,住在居民区,那就不好在外面种了,阳台就成了唯一可以2018新劳动法并不保户以下三类劳动者2018新劳动法并不保户以下三类劳动者随着劳动法的不断普及,当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侵害自己的权益时也学会了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劳动法规定工伤工亡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
致189师宣传队原创张霈岳军营的舞台村庄的戏台在锣鼓声中大幕徐徐拉开一群军人脱下军装霎那间变成江南水乡的新四军阿庆嫂沙奶奶还有抗日救国军的众反派还要抢人呢台上台下一起喊起来一日三餐九碗饭军民鱼水情围困长春攻占沈阳原创刘子仪1948年春夏季节,东北野战军的十四个独立师逐步接替了主力纵队围困长春的战斗,东野主力纵队分批隐蔽南下,准备攻打锦州。我指挥的李红光支队(朝鲜族部队)改编成了东野独立第四飞吧!年轻的鹰原创点点飞吧!年轻的鹰你盘起了秀发紧束身上的戎装投笔从军报效国家做一只展翅的和平白鸽在长空鷱游奔向太阳光耀中华你英俊的面庞在碧空写满潇洒在千般娇媚的卉海中你是最美的军中绿花。飞吧!豆瓣评分9。2,这一次奇遇,面对生命,他却说无能为力佛图网心灵与艺术的对话当我们凝视世界时,世界也凝视我们,当我们遇见他们时,我们也遇见了自己。开播不久的奇遇人生是近年来少有的与众不同的综艺类纪录片,虽然仅播出四集,但收获了极好的口熊的故事拥抱每一个生命佛图网心灵与艺术的对话十一分钟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没有一句对白希望这个熊的故事能够让你感动熊的故事拥抱每一个生命BEARSTORY熊的故事导演GabrielOsorioVarga忙趁东风放纸鸢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有着悠久的历史,一根线,你牵着这头,风牵着那头,互相拉扯出春天的声音。风和日暖,枝头新绿,淡淡花香所及之处都是春色,唯有纸鸢与这春色最是搭配。古人对于风筝多有描述医院陪护感悟人生两个场合,一般从不说再见两个字。一处是监狱,另一处是医院。医院是经常上演人间生离死别的地方,不论是患者还是陪护,在医院待的时间越长,心中的忐忑不安感会越强,而缓解忐忑心情的一个绝密使命15岁入党,安全护送李德进瑞金,活到94岁美在朦胧来源时史文化为信念燃烧自我,让阳光普照大地。电视剧绝密使命5月14日完美收官。这是央视继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之后,又一部备受赞誉的主旋律高峰之作。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永远的儿歌原创张霈岳小螺号滴滴滴吹,我学海鸥展翅飞。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睁开眼原来是梦里唱一回!看着身旁的老太太,翻翻身,咂咂嘴,哼哼唧唧还在睡。儿歌还在耳边响,坐起来,掀开被,俯身看哥哥心目中的苏宁原创苏峰我们心目中的苏宁,依然是那个30年前年轻,漂亮,英姿飒爽,满满正能量的苏宁。国家的英雄,我家的光荣。苏宁是我们家的骄傲,是苏宁的同学们,他的战友们,他的部队的骄傲。虽然我们抗美援朝二三事儿时的记忆原创苏峰朝鲜战争停战以后,我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妹妹,数次往返于祖国与朝鲜之间。因为我父亲的部队,志愿军23军在朝鲜。那时候我还小,四五岁,刚刚记事,但是,朝鲜的山山水水,日日夜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