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目前我国的造车水平与欧美有多大差距?普通人是买国产车还是合资车实用?

  请各位汽车大咖站起来说话。
  咱不能狂妄自大,但也别妄自菲薄。打个比方,假如现在国内造车水平已经赶超了欧美,会不会有人给你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喂,是XXX吗?和你说一声哈,现在咱自主品牌已经超英赶美了,特此通知。如果真的有人,有机构做这样的事,你在家里等通知就完了,然而没有!那么问题来了,你自己如何判断?
  说赶超欧美,我先问问你,你觉得日系赶超欧美了吗?韩系赶超欧美了吗?或者说美系和德系、英系、法系就真的是一个水平?谁造车水平更高一些?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工业产物,涉及到多种领域,包括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化工、电子技术、甚至是AI技术,乃至于管理学方方面面。汽车本身也包括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悬架、车身结构、车载电脑ECU,各种传感器等等,欧美真的所有方面都比我们强吗?不见得吧?
  我再多问一句:你觉得我们手机制造业和西方有多大差距?或者再多问一句:你认为中华崛起了吗?
  普通消费者当然搞不清楚如此复杂的东西,不过作为汽车领域的创作者,各位牛人大V,是不是天然有这样的使命,给出一个公正客观的回答呢?最起码要站起来说话。
  我们怎么衡量造车水平?用车说话!
  我也可以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各个方面去比较,一则比较枯燥(我写得也会很累),二则这样比较没有意义。比如说我们国产AT变速箱不行,的确比不了人家爱信、采埃孚,那我买你的9AT行不行?汽车是一项综合产品,也没有几个车企完全不用别人家的东西。据我所知好像就是好像就是比亚迪、丰田和红旗。
  红旗是国家斥巨资打造的国产品牌,甭管花多少钱,你都自己给我研究出来,技术握在自己手里,当做是一种技术储备,怕国外卡脖子。
  比亚迪涉猎广泛,什么都爱插一杠子。发动机自己研究的,双离合变速箱自己研究的,就连芯片都自己开发。肥水不流外人田,从商业合作的角度,比亚迪其实挺过分的,恨不得给供应商搞死。我有朋友做汽车空调的,辛辛苦苦给比亚迪做的方案,人家参考一下自己做了,说实话有点不讲究。不过这也成就了比亚迪,把成本降了下来,品控也都握在了自己手里。
  丰田则比较保守,为了保住自己质量可靠的口碑,策略就是抓产品的可控性。比如说新出一款车机,功能好也不卡顿,甚至采购价格也实惠,别人敢用,他丰田不敢用,他宁愿自己研发,因为可控。回头这车机坏了,他怕丰田的口碑下来,现在丰田就靠着口碑卖车呢。然而机油乳化的事出来之后,也呵呵了。
  所以说,一个个零件去品评没有意义,咱手机很多CPU也不是自己研发生产的,不耽误生产手机。你要说华为,那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产物了,对吧。
  当然,说国产造车水平,那肯定不是猎豹、众泰能代表的(众泰还真代表了我们的山寨能力,其实山寨能力也是能力,没点技术水平你抄都抄不像),我觉得能代表国内造车水平的一线车企就这么几家:比亚迪、红旗、吉利(领克)、奇瑞、长城。
  车型一:国产小钢炮的代表,领克03+
  搭载的是和沃尔沃S90同款的发动机,8挡手自一体变速箱,百公里加速只要5.9S,接近4.7米的车身,2730的轴距,兼顾性能的同时一样可以家用。适时四驱系统,标配L2级别的自动驾驶。看外观内饰,车内的质感,这样一款车售价不到20万。合资车里谁能做到?
  思域就别来自取其辱了,得是搭载手自一体变速箱的红标思域TYPE-R才能来一较长短。2.0T发动机被压榨出来320Ps的马力,扭矩达到了400牛米,百公里加速5.4S,这车还没正式上市,不过可以通过平行进口买到海外版的,落地70万!
  高尔夫肯定是不行,得是高尔夫R,2017款的,2.0T搭配7档双离合,真比领克快,百公里加速4.8S,著名的小钢炮。当然,它就没办法兼顾家用了,车身尺寸小了一些,毕竟是辆两厢车。售价37万。要说买它,还不如买奥迪S3呢,基本上就是换了个壳而已,好歹是三厢车。售价才36万。不过配置就没法比了,并线辅助、车道保持都需要加装,一个倒车影像就要你6000,什么远程启动啊,无线充电啊,包括座椅通风加热都没有。这方面不用细说,国产车配置肯定要比合资或者进口车良心的多了。
  像是雪佛兰科迈罗(大黄蜂)、福特野马,都要30多万,当然那是跑车,的确性能更强劲,但是实用性就差了许多。搭配野马同款2.3T发动机的进口福克斯GT也要35万,能和领克03+同价位的,或许福克斯ST 2.0T的还差不多,售价24万多,百公里加速6.5S,可是其他方面就远远不及了。
  其实那领克03出来对比可以很好的来衬托出这个问题。领克03+不是最快的,奔驰A级AMG、高尔夫R、奥迪S3,很多国外小钢炮都能做到更强的性能。同样是2.0T的发动机,人家技术先进,可以压榨出来300匹的马力,扭矩甚至可以达到400。而领克03+,用的是沃尔沃的同款发动机,不是自己研发的,而且调校基本上也是照搬过来的,并没有太多自己的东西。
  这里必须插一句,不是国产车没有过硬的发动机,只是吉利这方面差了点。毕竟人家收购了沃尔沃,能把沃尔沃的发动机直接拿来用,又何必自己研发呢?而我们奇瑞中国芯、比亚迪骁云、长安蓝鲸、长城柠檬,现在和国外比一点都不虚。比亚迪骁云1.5L自吸发动机热效率43%,战平马自达创驰蓝天,并列量产车第一。
  你说这方面的技术,我们承认,奥迪、奔驰他们发动机调校技术比我们先进,可是说车呢?他们的确可以造出性能更好的车,可是动辄几百万的价格,和你有关系吗?我们国产差吗?造车更重要的不是技术,技术只是个门槛而已,更多的还是看车企的良心!——这句话值得你点个赞。
  说到良心,忘了提了。领克旗下所有车型对首任车主都是终身保!不限里程,不限年限!你说国产车不行,几年就哪都响,五年就报废——人家终身保了!你日系丰田说开不坏,你为什么只保3年?良心!
  车型二:比亚迪汉DM 弯道超车,遥遥领先
  别拿新能源说事,用纯电车比那是胡闹——比一个1000公里的长途拉力赛,纯电车全跪。可是插电式混动不同。它是可以不用充电的,而且不充电也比燃油车省油,而且拥有更强的性能。用电不是玩赖吗?这就没法说了,日系双擎油电混如何?人家不也靠电做到省油的吗?比油耗您非让双擎把电池电机拆下去吗?
  事实就是如此,插电式混动可以全面的取代燃油车了,除了造价高一些以外,没别的毛病。
  领克03我们找的是相似性能的比价格,这次汉DM同价位来比性能。汉的售价是21.98万——23.98万,新能源车免购置税,落地的话,肯定要比同价的燃油车便宜,我们也不用斤斤计较了,30万元以下,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可以汉DM对标的合资车型?
  雅阁天籁凯美瑞就不要来丢人现眼了,这三款车都是近一年来轿车投诉排行榜的前十。凯美瑞第二,被机油乳化搞得焦头烂额,到现在也没说解决,包括亚洲龙(投诉排行第五),天籁排第四,各种异响共振,而且日产CVT变速箱就是个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炸了。雅阁更要命,机油乳化也跟着凑热闹,而且18款还闹出动力消失,转向卡滞的问题,关系到安全性。
  像是其他合资B级车,迈腾帕萨特君越君威,咱也别欺负人了,帕萨特自己都没脸出来,刚才说良心两个字他就自裁以谢天下。除了君越、福特金牛座2.0T的,能和汉比一比车身长度和空间,比动力、油耗、配置什么的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咱找30万级别的。
  1、雷克萨斯ES:这是一款"向内而生"的车。广告语给你弄得很玄学,什么叫向内而生?这就好像一个中年人,已经开始衰老了,打不过年轻人就说——年轻人不讲武德!我们要注重内在,百公里13秒怕什么?开那么快干什么?向内而生!你们年轻人要耗子尾汁。
  它要能打过你,它不会这么说的!打不过才讲武德。说ES这款车,我平心而论,气质方面还是不错的,这个外观比较符合中年人的内敛风格,很低调,也可以假装有内涵。这款车你从账面上是看不到什么优点的,不过这也是我们国产车值得学习的地方——超过30万,卖得就不是车了,是气质。这不是玩笑话,就好像手表皮带一样,20块钱的和2万块钱的差在哪?我20块钱的手表一样走的准,营造的高级感和气质,这是我们国产车需要学习的。
  2、沃尔沃S90:虽然指导价40万起步,有点超纲,但是最低配,裸车30万出头已经能够拿下了,这才是有资格和汉DM一战的车型。
  沃尔沃以安全性著称,比亚迪公路坦克也不是浪得虚名的。百公里加速7.2秒,虽然比汉DM4.7S相去甚远,但日常使用也算可以了。油耗的话,汉DM风阻系数0.233,而且是混动,除了日系双擎能比一比,普通燃油车,哪怕有48V轻混辅助也不是对手。
  外观见仁见智,内饰我也不多说,奥迪挖来的外观设计师,奔驰挖来的底盘调校专家,您不能说同一个人,他在奔驰底盘调校的就高级,给国产车调校你就说松散吧?
  咱不用贬低沃尔沃,除了动力油耗和日常使用成本,算两车打平行吗?
  这个级别,剩下就只有捷豹XFL,凯迪拉克CT6了,空间比汉还有大,轴距也更长,动力也都不错,可是和插混车比还是差了点。油耗就更不用说了。总体看也是互有胜负吧。
  可是,这两款车打完折也要30万,而汉DM只要22万。
  30万以下,能跑过汉的,一个都没有。
  还觉得我们造车水平不如国外吗?
  再说点内幕,可能你们会震惊
  事情要从18年说起,当时唐二代刚刚上市,大众总裁穆勒试驾比亚迪,因为超速被监控拍了个正着,无形之中给比亚迪打了一波广告,当时被传闻笑谈。其实这只是表象,在你们印象里,比亚迪只是个不太起眼的车企,根本无法和大众相提并论。为什么新车发布,大众高层这么重视?你们想过为什么吗?
  其实早在2015年,一代唐上市的时候,各大车企高层就已经震惊了。当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信:这怎么可能,等看到实车后,这才慌了。
  百公里加速5秒,哪怕是中型SUV,燃油车也不是做不到。四驱系统也不难,三把差速锁,效果可能会更好。可是百公里的油耗两升?当然,唐不充电是做不到油耗2升的,最后看唐的价格,这些国际车企懵了,唐只卖20多万……
  这样的车如果只买20万,那他们的车还怎么卖?
  一代的时候还好,唐出来后,被人各种黑。甚至有人开唐飙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让大家认为唐车主的素质都很差。不得不说,这样的抹黑是有效果的,很多人直到今天都不知道比亚迪电池终身保,直到今天都不知道唐不插电也可以跑,很多人哪怕买了唐,开了好几年的插混唐都以为唐没电油耗特别高……都是那时候车黑的贡献。
  没有车黑,一个汽车小白怎么会想到插混车要换电池的事情?还煞有介事地说好几万?感谢车黑们,你们让这些车企又多收割了5年的韭菜。
  五年前唐刚出来的时候,全世界就只有比亚迪一家做插混车。而现如今呢?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宾利、路虎、大众、丰田、本田……基本上你能叫得上来的品牌,都推出了旗下的插混车型!为什么?政策扶植吗?新能源趋势吗?不是!他们在自救!不转型就是死!哪怕弄的只是比亚迪的DM1.0版本,哪怕学得不伦不类,依旧要推出市场,哪怕不卖也一定要有!至少在新能源领域也要刷个脸熟!
  有没有感觉近些年我国发动机技术突飞猛进?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确实进步了,另一方面这是这些国际车企的停滞不前。像是大众EA888用了多少年了?是发动机技术到了瓶颈吗?不是!是因为他们心里明白,研究发动机没用!热效率再高也做不到百公里加速5秒,同时油耗2升!
  可以这么说,当所有人都了解插混的话,没有人会还回去买燃油车!
  奔驰为什么要找比亚迪合作?丰田为什么要找比亚迪合作?别说开奔驰的,两年前开丰田的都瞧不起比亚迪!燃油车领域,这些车企有独到之处,这必须承认,可是在插混领域,比亚迪在他们面前用专利墙已经竖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现在比亚迪的秦Plus超级混动,DMi车型和SUV,宋Plus DMi超级混动马上就要上市了,就看售价!售价就是燃油车的一道生死线!比如说秦Plus DM卖15万,那么15万以上的紧凑级燃油车就等于被判决了死刑!如果定价13万,那么生死线就在13万这,超过车辕以上的砍头!
  试想一下,一辆颜值不低的紧凑级轿车,百公里加速7.9S,在市面上算是优秀的水平,可以当纯电车用,市内通勤不用加油,用车成本百公里三块多!哪怕不能充电也不影响,油耗3升左右,只卖13万,你还买别的车吗?
  一不留神写了这么多,给自己写激动了。过去我们用弯道超车来形容国产品牌造车技术的进步,而现在,我更喜欢用另外一个词:降维打击!
  铃铃铃……喂?是XXX吗?今天特别通知您一声,国产造车水平已经超越欧美,领跑全世界了!特此通知!别再瞧不起国产品牌了,告诉你的家人、朋友,现在买车,国产车才是最具性价比的!让他们也看看这篇文章,别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国产自主品牌!
  我开了长安逸动,又开了大众朗逸,发现差距很大,奉劝想买国产车的人要三思,只有明确自己的需求,才能在购买之后不后悔!
  国产车这几年进步明显,很多国人开始用实际行动支持,这就是好的开始。
  可是根据数据分析:一二线城市偏爱进口车和合资车,三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偏爱国产车。
  再从国产车的销量来看,15万元以下的国产车都有着不错的销量,而15万元以上的车型,仅有几款国产车卖得不错,销量主要集中在合资车。
  这就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购买国产车的车主,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我们虽然没有百万的身价,但是有一颗支持国产的心。
  可是话说回来,抛去情感因素,作为普通人,我们用辛苦挣来的钱购买第一辆家用车,不就图个方便和省心吗?
  谁都不想买车回来之后总是遇到很多小故障,糟心不说,不断花钱去维修,这样养车成本就太高了,作为普通人,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生活压力!
  所以说,作为普通人,买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高,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空间、耐用、故障率、油耗以及安全性。
  当我们从这4个维度去选车时,那么我们到底是选择国产车,还是选择合资车呢?
  我开过长安逸动、星瑞、瑞虎八、哈弗H6,也开过朗逸、卡罗拉、轩逸和帕萨特,深刻明白国产车目前的造车水平,以及同合资车的差距。
  接下来我将具体分析,希望给想买车的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依靠外观、空间、配置取胜的国产车,到底怎么样?
  国产车这些年为了同合资车竞争,在外观、空间、配置上已经做到了不惜成本。
  以前都说国产车外观内饰难看,都是山寨模仿的。
  既然自己设计的外观不符合国人审美,那就花高薪邀请国际大牌设计师亲自操刀设计。
  一汽红旗 邀请了前劳斯莱斯设计总监 贾尔斯·泰勒
  贾尔斯·泰勒曾作为设计总监加入劳斯莱斯,在此期间其主导设计了幻影、魅影、曜影以及库里南等车型。
  而其设计的劳斯莱斯慧影定价达到8000万元,堪称史上最贵车型之一。
  他来到红旗之后,直接改变了红旗H7的设计,从此红旗不仅是定位高端车型,外观也与顶级豪车不分上下。
  吉利汽车 邀请了前沃尔沃设计副总裁 彼得·霍布里
  彼得·霍布里曾在福特汽车集团负责包括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和沃尔沃品牌在内的高端车型设计业务。
  他来到吉利之后,吉利汽车从此就脱离了日系车的影子,从吉利博瑞开始,吉利汽车的外观设计就一直走在国产车的前列。
  长城汽车 邀请了曾在福特、宝马任职的首席设计师 皮埃尔·勒克莱克
  皮埃尔·勒克莱克在宝马工作期间,先后完成了宝马X5和X6等车型的外观设计,随后由高级外观设计师升职至宝马首席设计师,负责领导宝马M系列车型的设计工作。
  2014年他来到长城汽车之后,先后完成了VV7、VV6以及VV5车型的造型设计,让魏派品牌一鸣惊人,那时VV7的外观造型让人惊艳,一眼就难以忘记。
  比亚迪 邀请前迪总设计师 沃尔夫冈·艾格
  沃尔夫冈·艾格曾主导奥迪R8、奥迪Q7、奥迪R8、奥迪A6、奥迪Quattro概念车等车型的外观研发。
  2016年11月他来到比亚迪,设计出了Dragon Face"龙颜"前脸造型,龙颜设计语言先后运用在唐、宋、元、汉等车型上。
  自从之后,比亚迪的王朝系列车型开启了逆向之路,高颜值成为了"王朝车型"一大亮点。
  长安汽车 邀请了前马自达设计总监 山田敦彦
  山田敦彦曾担任马自达首席设计师,为马自达设计出名为"流"(FLOW)的设计理念。
  他来到长安之后,长安汽车的外观造型开始了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以长安CS75 PLUS和长安逸动为例,改款之后销量一路走高。
  虽然有很多人吐槽前脸像雷克萨斯,但是这并不妨碍换了长安的成功。
  大家看见没有,国产车邀请的基本上都是国际高端车型的设计师,虽然是花了大价钱,但是却物超所值。
  自从国产车的外观好看了,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销量也是立竿见影,以长安逸动为例,自从有了"蝶翼式"设计语言,不仅销量高了,连品牌价值都提升了不少。
  仅从外观、内饰对比来看,长安逸动可真的要比朗逸惊艳不少,至少我认为逸动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光有颜值还不够,价格错位竞争,空间还要大一号
  颜值有了,轴距要长和空间要大,这样才符合国人对"车高大"就有面子的追求。
  长安逸动
  价格:7.29-10.39万
  长x宽x高(mm):4730x1820x1500
  轴距(mm):2700
  大众朗逸
  价格:9.99-16.19万
  长x宽x高(mm):4670x1806x1474
  轴距(mm):2688
  大家看见没有,国产车价格更低,空间却更大,逸动明显要比朗逸大上很多。
  如果仅对比空间,一定是长安逸动在乘坐舒适性和实用性上要优于朗逸。
  不仅是逸动如此,其它国产车也是如此。
  像星越L车长4.7米,传祺GS8车长4.8米,长安CS95车长4.9米。
  这些国产车都要比同级别的途观L、福特翼虎、佛芙兰探界者要大上一圈,而且价格要便宜很多。
  这就是国产车在错位竞争,我比你便宜,比你空间更大,这样在竞争中就有了优势。
  除了空间大,有价格优势,配置还要更高
  除了颜值高、空间大、有价值优势,配置丰富也一直是国产的卖点。
  目前在15万元左右的国产,像什么自动座椅、多功能方向盘、全景天窗、全景影像、流媒体后视镜、ACC自适应续航,恨不得都给标配上。
  而同价位的合资车,有些功能可能连选配都没有。
  如图长安逸动对比大众朗逸一样。
  长安逸动想要的主流配置基本都有,而朗逸后排有一个USB充电口都要拿出来说一下。
  如果仅对比配置,那么显然是国产车的配置更高,更有驾驶乐趣,合资车只能望配置兴叹了。
  价格便宜、颜值高、空间大、配置丰富,那质量还有保证吗?
  同样都是在国内生产的汽车,同样的工人,国产车这么便宜,配置还这么高,那么质量能有保障吗?
  J.D.Power发布的《新车质量研究》,国产车新车质量榜单显示,仅有8大品牌的质量表现是及格的,而其它品牌的PPH值则都处于平均值之下。
  国产车品牌百车故障率最低的前三名,分别是领克汽车、WEY和奇瑞汽车,销量一直较低的奇瑞汽车确实让人惊喜。
  而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位于四五名,它们的整体质量表现也赢得了消费者们的认可。
  仅从质量来说,我们熟知的一线国产车品牌还是值得信赖的。
  为什么一切都看着不错的国产车,销量偏偏不如合资车呢?第一个原因,机械机构差
  国产车想要达到合资车的水平,其实不是说几个国际大牌设计师就行了,外观、内饰、配置这些好改变。
  但是关于机械结构的,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只能说我们在进步,差距在缩小。
  比如国产发动机这些年一直都在进步。
  2020年比亚迪推出了完全自主研发的骁云1.5L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最高燃效达到了43%,一举打破了丰田一直保持的量产最高热效率41%记录。
  2021年奇瑞推出了鲲鹏版2.0TGDI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在各方面数据都要优于大众EA888 2.0T发动机。
  从燃效和动力参数来说,国产发动机家已经超越了大众和丰田的发动机了。
  但根据颜家斌发表在《现代零部件》期刊上面的论文,《追求一颗世界级自主的"心"——自主品牌发动机路漫漫(制造篇)》
  论文从发动机的6大指标,功率扭矩、油耗、排放、NVH、可靠性、成本,全方面分析了国产发动机与合资发动机的差距。
  论文中分析说:"国产发动机在装备可靠性和持续工作时间上,与合资发动机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一些精度要求比较高的核心零部件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
  也就是说,我们的国产发动机参数虽然不错,但是没有合资车发动机耐用。
  说白了就是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国产发动机故障率相比合资车要更高一点,后期维护成本会高了不少。
  第二个原因,国产车在看不见的地方表现糟糕
  前面说了发动机的6大指标是功率扭矩、油耗、排放、NVH、可靠性、成本。
  同样的2.0T发动机,在魏派VV6上,发动机与变速箱调教的就偏弱一些,动力表现不足,很多人就调VV6是4个排气口车型中百米加速成绩最差的。
  而在哈弗H7上,动力调教加强了,但是油耗又控制不住了,很多车主百公里平均油耗在11L左右。
  要是遇到交通拥堵的路段,更有车主把平均油耗开到了15L左右。
  所以说,国产车发动机的参数不错,但总是调教不好,要么动力发挥不出来,要么就是油耗控制不住。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为了掩饰问题,给行车电脑做美化
  很多国产车都存在发动机功率虚标的情况,也许动力存在误差是不同测试环境造成的,但是表显油耗和实际油耗误差较大就让人难堪了。
  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欢乐表",例如有些车把停车时怠忽所产生的油耗忽略不计,这样平均油耗就低了不少,但实际油耗却很高。
  第三个原因,保值率不如合资车
  品牌力、发动机耐用性和整车故障率决定了汽车的保值率。
  关于这三点国产车一直在缩小与合资车的差距,但是差距依然存在,这就导致了保值率不如合资车。
  例如价格差不多的长安逸动和大众朗逸,其实在3年以后,肯定是朗逸的保值率高于长安逸动的。
  保值率高的好处就是可以卖出好价格,这样车主最终的养车成本将降低不少。
  这也就是很多人认准合资车的原因之一。
  国产车在这三个方面不如合资车,但是却更加安全!
  根据中保研碰撞测试,国产车的成绩一直是优于合资车的。
  也就是说,国产车虽然机械耐用性差了点,但是在能够做好的方面,国产车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把最安全的车身给了国人。
  我一直认为汽车要以人为本,油耗低、故障率低、耐用、保值率高,这些都是"0",只有安全有了保障,才有了"1"。
  所以说,安全性不高的车,即使再耐用,保值率再高,一切都成了"0"。
  作为普通人,我们到底该怎么选择?
  如果买车回家就是想要更好地驾驶质感、更大地使用空间、更丰富的配置、更高的安全性。
  那么建议大家选择国产车,因为只有国产车才能用15万的价格,带来30万的驾驶体验。
  如果买车回家想要开个十年以上,就是用来代步的,不追求配置,只追求耐用性和低油耗。
  那么建议大家选择合资车,因为合资车在三大件耐用性上是优于合资车的。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每个人对车的需求不一样,没有最好的车,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车。
  无论大家选择国产车,还是合资车,都会出现故障,都会有糟心的时候。
  所以,建议大家买车一定要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车,只有自己喜欢了,才能包容汽车上所出现的缺点。
  当然了,如果我们都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国产车,我们的国产车就会越来越好,那么我们就能开上又便宜、又好的国产车了。
  我开了吉利星瑞,又开了大众帕萨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感慨万端,终于明白了国产车与欧美车的差距有多大,奉劝想买国产车的人要反复斟酌,国产造车水平近几年虽进步明显,在多个方面与合资缩短差距,甚至有赶超的能力,但有几个顽疾始终难以逾越!
  10年前谈起我国造车水平与欧美有多大差距,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摇摇头,斩钉截铁的说落后太多都难以启齿,但从近几年的汽车发展来看,不可否认国产车的进步确实值得肯定,尤其是在整车制造方面,在国际上也能站稳脚跟,可要是从工艺上来讲,国产车与欧美车的确还存在不小差距。
  从客观上来讲国产车起步比日系车还要早,1931年国产第一辆民生牌汽车就已经下线,而日系车直到5年后才推出了第一辆车,当时声名远扬的大将张学良就对车颇有研究,从他在国外购买第一辆别克汽车算起已有30多年,而在这30年里国内没有任何工业起色,这时他也意识到了车有多重要。
  开始带领一众人才走上造车之路,从国外聘请工程师,购买发动机、变速箱拆解研究,经过不懈汇算得出,一辆车总共有1750个零部件,其中有70%可以自行生产,剩下的30%只能外购,至此第一辆拥有70%国产化的汽车下线了,当时还与福特、别克等工业强国同台展览。
  不过在同年9月日本发动侵略,首个被占领的就是汽车厂,当时技术、图纸等重要资料也被控制,由于当时日系车也才起步,甚至比我们还要晚几年,拿到这类具有先行性的技术,难免让人怀疑有逆向研发之嫌,尽管日系是有自行制造能力,但从侧面也说明可能借助这块跳板逾越一个台阶,当然至于是否有拿来技术的嫌疑也无从考证,仅是个人揣测。
  第一个拥有70%国产化的汽车时代算是全盘结束,时隔25年也就是1956年,我们国家成立7年后才下线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解放牌汽车,当时除了有气力,可以说是叮当响,就连简单的自行车都还没有能力生产,当时距德国人的第一辆车已过去71年。
  如今已过136年,国产车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和欧美车的差距又有多大,不难看出,国产车晚起步的辛酸,从无到拿来主义,再到如今各家车企都有顶梁柱,经过10-30年的奋力直追,走完了合资车至少60年的路,现今国产汽车在行业里都占有较大比重,从造车水平上来讲已经几乎贴近,但在精度和工艺上累积的经验确实不够!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它涉及到的领域多样化,仅发动机和传动系就涉及到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等,车身则涉及到冲压、焊接、装配等,更包括了许多例如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电子电控技术、各类传感器等等,诸如此类的高精尖辅助,想要在一定时间内积累百年经验,显然还有些吃力,尽管日系甚至起步比我们还晚,但在这类工艺打磨上还不具备先行性。
  国产和欧美合资车我都接触过不少,从开过第一款大众帕萨特算起已有15年左右,下面将结合对吉利星瑞和现款帕萨特做代表进行具体分析,告诉大家目前我国造车水平与欧美还有多大差距,普通人是买合资还是国产实用?
  国产PK合资——发动机技术接近世界水平
  不少人心中可能很疑惑,都在说国产车进步明显,摆脱了曾不靠谱、小毛病多、不耐用的陋习,就三大件来说,国产车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形形色色的车企中谁的发动机最牛,有的人拿奇瑞说事,毕竟是拥有完全自主的能力,当年路虎都在考虑要不要用奇瑞发动机,也有人说长安的蓝鲸不错,热效率比丰田都还高,更有人说吉利最好,抱着沃尔沃大腿随便造。
  其实不管是吉利还是奇瑞,国产车在发动机领域都处于普遍水平,造的好与差都比被合资垄断的好,再也不会出现同系列发动机养活整个国产的局面。稍懂车的人买车考虑最多的就是三大件,毕竟是一台车的根本。
  发动机的硬件设计对于如今的工业来说并不难,稍有资本的外购几台几番研究你也可以,所以目前国产发动机的制造水平是完全有能力达到世界水平的,在加上近几年国产也引进了不少先进技术,通过合作开发、共同开发、收购等方式,几乎每家车企都能拿出数一数二的自主发动机来。
  比如奇瑞最开始的发动机和奥地利AVL公司进行合作的,吉利有沃尔沃的技术加持,甚至拿过来用就行了,在比如宝马的发动机算得上高精尖了吧!它搭载的部分发动机也是在我们国内生产的,所以硬件制造对我们来说都是芝麻小事,然而难的地方在于燃烧控制,喷油设定比例、做工行程、压缩比等等。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合资在宣传的时候会经常提及,阿特金森循环、可变气门升程、米勒循环等高质量技术,例如早几年比亚迪会在车门处标识VVL字样,以此说明是带有可变气门升程技术,这些软实力才是制约发动机的热效率、排放的重要因素。
  大众的TFSI、本田的i-VTEC、丰田的VVT-i等等,这些看似花里胡哨的代名词,其主要想表达发动机技术有多先进,热效率有多高,经济性有多强,从这些先进技术来看,其实目前的国产车已经不差了,在热效率上甚至有反超的优势。
  我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人才,随着越来越重视工业发展,出现了许多炙手可热的发动机来,例如2020年"中国心"十佳发动机里面就有大批国产发动机,一汽红旗的1.5T,热效率就高达39.06%,长安蓝鲸1.5T虽有"虚鲸"之嫌,但它热效率也达到了40%,吉利1.5T热效率同样达到40%,比亚迪那套混动1.5L更是达到43%,在同级行列中全球都还找不出第二家,而奇瑞早在2017年就量产了1.6T发动机,热效率就达到了37.2%,与同时期的丰田2.0T都不相上下,所以要说国产发动机不行,那就真的是自欺欺人了。
  拿我最熟悉的吉利星瑞和大众帕萨特作比较,大众引以为傲的EA888发动机2.0低功率版本最大功率也只不过137千瓦,而星瑞2.0T已经达到140千瓦,同等级的发动机,国产的效率更高,当然不可否认吉利有沃尔沃的助力,那拿长安那套2.0T对比,那也比帕萨特高功率强13匹马力吧!
  其实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谁能够独立完成整车制造的,当然除了丰田、现代这样以口碑为基础的企业了,发动机的很多零部件都需要全球整合,也需要从国外进口,例如涡轮增压器、制造高精度零部件的机床等。
  并不是我们不想完全自主,在资本的今天哪怕是就研发涡轮增压器,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并且过度的技术封锁很难逾越,拿来主义往往更达到目的,再则就算有能力,那也可能是较为老旧且精度不够的产品,芯片可能就是案例。
  根据2019年中国汽车质量网对国内汽车产品质量投诉,针对发动机投诉做出具体解析上发现,在发动机风险等级评估上提及,欧美车发动机出现故障的风险指数较高,日韩系发动机的风险系数最低,而国产车处于欧美车与日韩系车中列,也就是说国产发动机不差,并且品控上控制的比较好。
  国产PK合资——变速箱有差距,是痛点
  变速箱比起发动机就来的没那么容易,是国产车最难以逾越的坎,这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国产对变速箱的重视程度不如发动机,在加上外企对技术封锁,层层专利限制,因此想要拿到技术自主研发很难。
  虽然有不少外企为了降低合资成本,纷纷在国内投产变速箱,因此国内有了变速箱工厂的名声,但实际上人家根本不给你借鉴机会,几乎都是由外资直接控股,例如大众独资的上海变速箱厂,而北京现代更是不愿意在国产北汽品牌所属的变速箱厂生产。
  当然国产也并不是没有能力生产变速箱,只是说想要完全自主真的很难,哪怕是拥有较高自主产权奇瑞的万里扬CVT变速箱,它的核心部件传动钢带也要依靠进口,并且生产出来的精度始终差人意,翻翻艾瑞泽5、艾瑞泽等装配了这款变速箱的车型,它的故障率依然较高。
  双离合是唯一能突破的决口,我们不难发现,连大众这样的国际化厂商都在使劲研究双离合,被AT紧固的无法动弹,而我们国产绝大多数车型也喜欢装配双离合变速箱,吉利、长城、奇瑞都在用,但据市场反应双离合在人们心中都比较排斥,听见双离合就认为不靠谱,可能这种意识最早是大众留下的。
  连门外汉都知道双离合不靠谱,那么国产又为什么使劲用呢?这不把好不容易竖起来的国产又砸了吗?
  其实双离合除了稳定性不如CVT和AT强,其他的优点是它们不能比拟的,结构简单容易研发国产化,采购及使用成本低,很多车企不太愿意采用AT变速箱,最主要原因是贵且复杂,一台AT的成本可以买3-4台双离合,对于消费者来说后期维护也相对简单。
  其次双离合的传动效率高,能够减少动力的流失,降低油耗扩大经济性,再次因为采购成本低以致于消费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一台性价比更高的车,更符合国人的买车范畴,当然干式双离合这种70%不靠谱的变速箱国产不造,大众留下的固有印象太坏,湿式双离合才是发展方向。
  不过根据市场反应和实际情况,国产在变速箱领域的可靠性还不错,但大多还是依赖外国供应链,据某论文叙述,在国内巨大的汽车市场下,国产变速箱的整车配套率才5%,而在这5%的国产变速箱中,还有大部分零部件依然依靠进口,也就是没办法100%的生产整套。
  比如长安长期装配的是爱信6AT变速箱,长城那套自主研发湿式双离合是博格华纳的离合器模块,德国大陆的控制单元,吉利星瑞上这套双离合也是消化沃尔沃剩下的技术,不过虽然绝大多数都还不能完全自主,但买有买的好处,从质量角度来说都还不错,和合资企业都差不多,大众也是采用的博格华纳,丰田也用的是爱信变速箱,不管是质量还是口碑都还不差。
  只是国产用的东西都不差,并且还是越级装配,但在调校上就比较差人意了,长安上的那套爱信6AT仅次于采埃孚变速箱,但在整体调校上的技术还有待提升,油耗高、有顿挫,长城变速箱有换挡顿挫、异响、油耗高的表现,在行驶质感层面与合资同样搭载的2.0T+6AT都有差距。
  国产PK合资——底盘质量大进步,但行驶质感有差距
  别看几根棍子支棱起来的底盘,其中大有学问,相比起发动机和变速箱研发的难度大很多,底盘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部件,需要整合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等几大主要系统来提升行驶品质,往往一个橡胶垫片都可能对整车有影响,即使放台3.0T发动机也只能望梅止渴,因此一台车底盘调校最能看出车企的积累经验是否浓厚。
  如果要想抓住这几项并撮合,那么作为工业发展落后的我国只有两条路走,据某论文叙述,在汽车发展初期大多车企都会选择外购,放弃研发过程复杂、投入高、风险大的底盘,就连我们素有情怀的一汽红旗H5早期还用的是马自达底盘。
  这几年车企积累了一定经验,并有能力开始自主研发,不过每家车企都各显神通,绝大多数依旧离不开国外友人的协助开发或调校,例如长安、一汽、比亚迪等等,底盘一些部件不是说工艺达不到,只是底盘设计需要太多经验,也许开发试验上万次,但最后被一个衬套影响了,国产才发展多少年,不得不承认这方面的差距。
  差距不小,但进步很明显,并且在底盘质量上有很大改善,例如目前吉利衍生的CMA平台化发展,星瑞就是旗下的产物,尽管它是由沃尔沃共同开发的平台,但不得不承认这对国产吉利具有深远意义。
  相当于一块跳板,能够得到扩大利益化,例如老平台KC的博瑞在行驶品质、车身强度上都比较差,国产在轿车领域一直都是短板,而CMA平台架构下的博瑞GE和吉利星瑞在品质上都有飞跃,轻量化、提升刚性、降低油耗等。
  国产PK合资——动力与操控
  星瑞在动力方面的表现称得上一绝,全系搭载与沃尔沃同款2.0T涡轮发动机,最大可输出140千瓦,峰值扭矩300牛米,匹配的是7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百公里7.9秒的成绩傲视群雄。
  如果横向对比的话,同级别紧凑车型速腾、思域,乃至中型车轿车帕萨特、凯美瑞的参数几乎无可比拟,在同级轿车中都属于第一梯队,著名的"沃德十佳"都有它的身影,尽管属于沃尔沃。
  这套动力系统整体调校偏向舒适,2.0T+7挡双离合放在这台紧凑车上还显得有些屈才,开起来非常的轻快,丝毫没有感受到动力迟滞带来的"轻踩不走,重踩猛蹿"的驾驶感受,在市区的话,如果开启运动模式还不易掌控。
  在标准模式下,星瑞始终会保持较为经济转速,惺忪的油门调校,不紧不慢的动力输出足以应对普通道路,1400转的时候就能释放最大扭矩,因此哪怕起步超车也可轻松完成;在运动模式下,才是打开星瑞的正确模式,除了改变换挡逻辑、油门灵敏度以外,变速箱还变得极为亢奋,很容易理解到驾驶员意图,虽然变速箱会有些许拉扯、顿挫感,但它发挥的动力行云流水般的畅快。
  星瑞的底盘整体调校中规中矩,虽然与沃尔沃S60的底盘相近,但在整体驾驶感中始终差人意,悬架对于震动和颠簸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好处理,多了些余震,不过底盘支撑性还不错,过弯变道车身跟随性虽然稳,但依旧有推头现象,给驾驶者不太足的信心。
  帕萨特搭载的也是2.0T发动机,有高低功率之分,低功率与星瑞相比从数据上看有些不太满意,毕竟对于这种老牌发动机来说,220马力才是它应有表现,拥有186马力,最大输出扭矩350牛米,百公里8.4秒的成绩就显得落寞了。
  这套动力系统虽不会给你太好驾驶感,但在满足家用的前提下还能提供些许推背感,起步轻快绵柔,变速箱换挡积极线性,但在低速是有顿挫感,与星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1700转左右才能获取不错的动力输出。
  帕萨特的底盘在舒适与运动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驾驶起来比直观感受比更星瑞稳,扎实紧绷很有高级感,尽管在底盘用料上帕萨特不如星瑞,星瑞采用的是双层下摆臂,帕萨特单层冲压下摆臂,整体性始终还有欠缺。
  国产车PK合资车——配置与性价比
  谈起国产车可能有不少人唏嘘,国产车进步大全靠三宝,外观、配置、性价比,不得不承认这是国产给人固有印象,而如今整体水平提升,再说国产靠配置和拉高性价比来博取关注,这就有些片面了,要不是还停留在10年前,要不就还没有重新感受到国产进步的地方。
  当然外观是仁者见仁的地方,有的认为大众刻板的外形自带高级感,那我认为就是以印象博人心理性的表现。配置上,星瑞就已经有着"超一流"的表现,从最低配算起,星瑞全系搭载了侧安全气帘,前后驻车雷达、全速自适应巡航、L2级自动驾驶、OTA升级、WI-FI热点、自动空调等,试问合资在15万以内谁能做到。
  就连跨级对比帕萨特也稍有逊色、L1级自动驾驶,这仿佛是上个世纪的产物,自适应巡航区别对待,低配版本只给了定速巡航,并且在内置硬件上,意大利ITT刹车片、采埃孚的转向助力等,在15-20万区间内国产可以说是用实力碾压。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国产有哪次实战输过碰撞测试,无论是侧面还是偏置碰撞,星瑞都几乎拿到了最优评分,而合资在这方面经验积累至少领先50年,但为控制成本在安全性上却让人唏嘘,帕萨特中保研测试A柱断裂,尽管后来送保后成绩合格,但这不由得给老牌车企留下伤疤。
  普通人是买国产还是合资车实用?
  对于如今崛起的自主品牌来说,整体实力提升、装配工艺提升、质量管控标准提升,与合资车相比各方面水平几乎一致,对于普通人来说该如何选择的确是难题,为什么这样说呢?
  毕竟曾经国产车给人不靠谱的印象可能依旧萦绕脑海,不管是曾经踩过不靠谱的国产车坑也好,还是听老一辈人以讹传讹也罢,总之给人感觉就不太可靠,听说国产车已经有很大改观了,水平与同级别合资一致,在国人喜欢的高配置、大空间面前还有超越之势,但又害怕再次踩坑。
  人天生就有趋利避害的能力,毕竟一台车至少上10万,而国人在10万这个区间消费的车型种类最多,也就是说大多还是普通人,可能买一辆车够自己存款好几年,如果在遇到小毛病多,不靠谱、两三年以后就四处发散,确实不值得。
  对于有这种思维打算的,我建议首先考虑合资车,也许在你心中倾向合资比倾向国产多一倍不止,强求买一辆不太合心意的车,无论是出丁点小问题,也许会让你抓耳挠腮,甚至形成以讹传讹误导有意愿买国产车的人。
  有人觉得合资好,与国产恰好形成反差,小毛病少、故障率低、还皮实耐用,但从近几年的投诉排行榜来看,能够现身前10名的,除了广汽传祺GS4以外,那还全是合资车,欧美车占比更重,变速箱顿挫、异响,发动机异响,转向系统故障、车身附件异响等比比皆是,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提到合资销量高,其实分摊下来不足为怪,但国产哈弗H6的销量应该不低吧!常年霸占国内销量榜首,为什么故障率还排名靠后。
  当然不管是买国产还是倾向合资,在买车前最好去自主品牌4S店看看,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转身去隔壁合资,如果看也不去看,一味的人云亦云,那么如果有一天国产超越合资了,那也还在自我意识里,国产不行。
  写在最后
  从百年工业再到吉利星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国产,其实会发现它大跨步的姿势真的很酷,曾经的国产的确不值得在此夸耀,但今时不同往日,不与欧美车乃至合资车并肩前行,但近10年左右的大踏步已经缩短一定距离,要说国产赶超或还有一步之遥,这显然有些夸张,我们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差距是有,应正视差距。
  国产的造车水平与合资的差距主要在于产品力,如何提升产品力一来需要车企不短完善不足,提升国人对车辆的信任度,二来还需要国人支持,车企产品力提升,就不会有崇拜合资的信仰,有的人可能哪怕十万不到的捷达,也认为比同级别国产还好。国产整体实力提升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不买也不要诋毁。
  感谢邀请!
  我的观点是: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制造水平与欧美日等国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个差距不太好量化,但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对比说明。对于普通家庭来讲,20万元以内的车型完全可以满足用车需求。在这个价格区间,我们的自主品牌完全可以提供丰富的车型选择。
  1、在精密技术上还有差距
  汽车上的精密技术,主要体现在"三大件"上,也就是发动机、变速箱、悬挂系统。我们知道,在汽车界每年都有一个"沃德十佳发动机"评选(同时还有十佳内饰、十佳外形等评选),会将当年所有新上市车型逐一进行评测,最终评选出综合工况最好的十台发动机,在这其中,大众、戴克、宝马、日产、本田、马自达、通用、凯迪拉克等品牌都是十佳常客,但还没有我国的自主发动机出现过。
  在变速箱技术层面,世界知名的变速箱整机供应商有采埃孚、爱信、特格拉克等厂商,旗下产品供应全球汽车品牌。另外,保时捷的双离合、奔驰9AT、大众双离合、通用9AT、本田无级变速、日产无级变速等都是主机厂自研自配的,其装机量和易用度都是我们的自主品牌不能比的。
  在底盘悬挂方面,我们的国产品牌也还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宝马的底盘以操控著称、奔驰的底盘以舒适著称、马自达的底盘以运动著称、JEEP的底盘在越野性能方面的优势明显等。这些欧美日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且在持续的进化和演变,我们与这些品牌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除此之外,还体现在零部件供应商方面的差距。汽车工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没有任何一个汽车主机厂可以把两万多个零部件全部生产出来。大量的零部件,来自于产业供应链,如变速箱供应商采埃孚、爱信;电气化提供商博士、大陆、电装;轮胎提供商米其林、邓禄普等;在这些产业链中,我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从数量和规模上都还有一定差距。
  2、在车辆调校上还不精进
  汽车的调校是特别能表现一个品牌技术内功的层面,相同的供应商提供相同的零部件,用在不同的汽车品牌上,其最终量产的产品性格大相径庭,这就是不同调校导致的。当然,我们无法摒弃造车理念不同的因素,但是,汽车做为高度集控化的产品,很多零部件都是由同一个供应商提供的。比如,国内某新上市SUV搭载的8AT变速箱,是由日本爱信品牌提供的,该变速箱同时也供应丰田、沃尔沃等品牌的车型,同样是8AT+2.0T的传动组合,给人的驾乘感受却各有不同。呈现在具体结果上,可能会导致油耗、行驶感、操控感等层面不同的数据和感受,这就是调校功力的精进与否决定的。
  3、在高端品牌上一片空白
  体现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高度和广度的除了品牌数量外,最直接的莫过于品牌高度,也就是高端品牌。我们国内汽车品牌数量相对不在少数,如吉利、长安、哈弗、魏派、奇瑞、江淮、奔腾、红旗、荣威、名爵等等,还不算其他衍生品牌、小份额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品牌。可以说,在品牌数量上,我们已经分布的很广了。但普遍的问题是,国内自主品牌很难突破20万元的天花板,不管是哪个品牌,单品价格超过20万元的车型,基本属于有价无市的状态,更不要说是动辄大几十万上百万的车型。当然,我们国内也很少有这样的车型。目前敢于突破的也只有红旗,HS5、HS7两款车型虽然是捅破了20万元的天花板,但从战术上走的也是错位竞争的方案。售价更高的L5虽然突破了百万级的天花板,但是产品占有量却可以忽略不计。或者我们可以从主观上把现阶段的红旗理解为高端品牌,但从客观数据上,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这个领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
  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我只是从基本的三个维度来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我们的汽车制造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然,我们不能漠视我国汽车先辈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国现阶段的汽车工业基础。同时,我们也切实看到了,我国的汽车制造水平发生了持续有效的提升和进步。但是,我们也完全不能高估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形势,还需攻坚克难、再接再厉,进一步缩短与优秀汽车品牌的差距。
  如果你认可我的观点,别忘了点赞、评论或转发,谢谢!
  本人从事汽车行业10多年、有着丰富的实际操作维修经验,
  买车是买国产还是合资车,不黑不吹的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合资车都比国产车的质量要好。但是实事求是的来说,目前上大多数国产汽车配套的发动机和变速器等重要的配件都是合资的,例如,比亚迪,长城等车型都配套的事三菱发动机,有些国产车配套的都是6速的爱信变速器,邦奇的CVT。并不是说国产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不行,他是通过这个合资的配套来提升汽车的质量。
  普通人买车是国产还是合资的,其实要看个人的需求,国产车配置和科技化要好一些,合资车主要是几大件比较耐用,科技感不强,同样的价钱去买合资车低配的话,你能买到国产车的顶配。所以要看车的性价比。国产车在日后的维修和保养方面是比较便宜的,所以说普通老百姓国产车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本人公司有台东风面包车,9年车15万公里拉货专用,空间极大。不谈配置,目前无大修,发动机完好,论经济性我敢说合资和能有他的性价比高吗?
  呆呆车评,坚持原创 个人认为到2020年,国产车的造车已经非常接近合资车的水平了。而且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来讲,国产车的水平和欧美的新能源公司旗鼓相当,在某些领域还有领先。另外,合资车,或者欧美日等车企的车型质量和水平也真是不敢恭维。合资车或进口车已经不是质量保证的代表,太多的质量问题不了了之,太多的为了利润牺牲安全和质量的例子!
  大众passat,途观由于使用低成本的材料,造成25%小重叠碰撞的A柱断裂,气囊偏置,造成驾驶员的死亡;奔驰的铝换缸时间,消费者的气味投;福特的断轴;捷豹路虎的中国质量问题等。
  就连以质量和可靠性著称的日系车,也问题不断,日产汽车的CVT变速箱故障投诉;本田皓影在中保研测试中A柱断裂,展示了日系车本田在中国特供车的偷工减料和傲慢!就连丰田和雷克萨斯也陷入了机油乳化的丑闻中不能自拔!
  反观自主车,吉利,长城,上汽,红旗等等,哪一个不是奋起直追,哪一个不是造车水平越来越高。
  当然,由于自主车企还非常年轻,积累也不够深厚,再加上自主品牌售价普遍比较低,不能使用最好的材料和设计,造成目前自主品牌还有一些弱点,当然仅仅说是弱点,不能代表合资企业就做的多好。第一:自主品牌油耗普遍较高
  在内燃机时代,发动机是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国外车企基本上技术积累起源于1950年左右,而自主品牌基本上都是起源于2000年之后了。所以,这一点国产车的技术积累要远远不及国外品牌,如果AVL, 博世等的产品和服务不再开放于中国车企,相信国内企业的发动机还有更加落后。
  最简单的例子,沃尔沃在1998年被福特售后后就停止了发动机的研发,一直使用福特的发动机,但是凭借着自己的技术积累,在被吉利收购的3年后就上市了最新研发的发动机。
  当然,目前国产车的发动机参数也调校的很厉害,但是,有一个痛是无法避免的,就是油耗高。
  油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他不仅和发动机的参数,热效率,变速箱的传动效率,车辆的摩擦损失等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国内目前的水平,一辆荣威/长安/吉利1.5T的A级车油耗完全会超越奥迪A6 2.0T的油耗。而国产车A级车的重量要远远低于奥迪A6.
  吉利的明星B级车博瑞,油耗在12L/百公里,赶上了别克GL8的水平。
  所以,在发动机的水平和整车集成的水平来说,国产车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二:自主品牌的质量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自主车在近10年的技术水平有了非常巨大的进步,但是,质量和可靠性还是需要继续提升。
  汽车三大件的质量投诉,车身生锈,噪音等问题等,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目前车厂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采购于供应商的,所以,整车厂的水平高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可靠的设计质量,这个可以占到后期质量投诉的70%以上,像断轴,机油乳化,A柱断裂等问题都属于设计质量。这个领域应该丰田是所有车企里做的最好的。
  第二:车辆批量前期的验证和改进,这个是主机厂最核心的领域,怎样能够在实验室模拟出后期的使用环境,将所有问题量产前发现解决。这个领域,应该保时捷,Audi和宝马做的体系非常完善。
  虽然,国外品牌或者合资车质量不能说好,但是部分外资品牌的研发体系和成熟的质量保证体系非常值得国产品牌学习。
  最后,希望我们的品牌越来越好,像日系车一样走向全世界!
  步子太快大容易扯着蛋,拿国产车跟欧美车比,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要知道,欧美那一块,知名的车企可太多了,我们常说的美系,有别克,雪佛兰,福特,凯迪拉克等。德系,有大众,奥迪,宝马,奔驰。法系,有雪铁龙,标致等等。可以说,现在地球上造车水平最高的,都在欧美那一块,别的不说,奔驰号称汽车界的祖师爷,第一台车就是奔驰发明的,别人发展了一百多年,我们国产车才发展了二十多年,这其中的差距,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非常巨大。那么,国产车与欧美车在造车水平上的差距,到底表现在哪些具体的点呢?
  发动机
  第一个具体的点,就是发动机。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电力来源,液压助力来源,非常重要,汽车上的很多零部件,发动机趴窝了,零部件也要跟着趴窝,比如方向盘助力,发动机熄火,方向盘死沉死沉。刹车助力,发动机熄火,刹车要使出吃奶的力去踩。
  其实现在国产车在发动机这块,发展的还不错,我随便都能说出来不少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发动机。如比亚迪,有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43.03%,全球第一,还有1.5T 185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奇瑞,有1.6T 197马力跟2.0T 254马力,且绝不虚标,甚至2.0T发动机最大扭矩还多了几十N/m。长安,有蓝鲸系列发动机,1.4T 160马力,1.5T 178/180马力,2.0T 233马力。广汽,2.0T 254马力。上汽,1.5T 181马力。哈弗,1.5T 169马力,2.0T 211马力。海马,1.6t 193马力。红旗,2.0T 252马力,2.0T 283马力V6,6.0L 408马力 V12等等。
  就国产车发动机目前良好的发展势头来说,跟欧美车企比起来,还是有差距。这种差距,具体指的是体系化建议以及技术储备。
  比如美系的通用系,通用集团的发动机可不只有一二个排量,通用旗下的发动机,有1.5T 169马力,2.0T 237马力,2.0T 260马力,2.3T 276马力,3.0T 355马力等多款发动机,这背后,是靠充足的发动机技术储备,才能折腾出这么多不同排量的发动机的。
  再比如德系的大众集团,有1.4T 150马力,2.0T 186马力,2.0T 220马力,2.0T 245马力,2.9T 330马力V6,3.0T 340马力V6,4.0T 680马力V8,6.0T 635马力W12等等。
  这些发动机搭载的车型,涵盖大众,奥迪,保时捷,宾利等各价位车型,体系化完善,技术储备非常强。
  现在很多人看到大众发动机马力不行,还比不上国产车,其实这是大众为了做区分,故意搞出来的,对于大众来说,旗下发动机的参数可大可小,这里头,是技术储备的强大,也是调教能力的过硬。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恰巧就是国产发动机跟欧美品牌最大的差距点。变速箱
  变速箱的制造跟变速箱的调教,向来是国产车的短板之一,这点无需否认。据我观察,国产车也是最近一二年才全员切换到技术难度较低的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而且有趣的是,大多数国产变速箱,都是拉着国外一起搞的。比如吉利拉着沃尔沃搞自己的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奇瑞作为技术宅,也要拉着德国的格特拉克联合研发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至于哈弗,长安,比亚迪这些知名国产品牌,要么在国内外设立研发机构,师夷之技以制夷。要么核心部件,都是从博世,格特拉克等大厂采购的。
  而欧美车企,在变速箱这一块,全面开花,大众死磕双离合变速箱,也是因为大众,国产车才一窝蜂的用上了双离合这种技术壁垒少,研发难度略低的变速箱。美系通用,死磕AT变速箱,从最开始的6AT变速箱,现在已经发展到了9AT纵置变速箱。至于法系,或者沃尔沃这种北欧车企,自己做不出来,但是靠近采埃孚这种大厂,可以买,买来直接调教就行了。
  就变速箱这块来说,国产车的起步比国产发动机还要晚,差距明显。一是技术储备差,二是核心部件捏在别人手里,没有核心技术,三是调教成谜,普遍靠牺牲动力,牺牲油耗来换取平顺性,但是顿挫还是有,比如2上3,3退2这种。底盘
  底盘也是国产车与欧美车企明显的差距点之一,具体表现在体系以及调教上面。以大众为例,大众的造车平台非常成熟,有已经淘汰的PQ34平台,以及现在最热的MQB平台等等。从实际表现来说,就算几万块的桑塔纳,底盘都有扎实的质感,高速也很稳。
  通用旗下的车,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造车平台,但是其底盘设计,底盘质量是值得肯定的。
  欧美车企里的法系,在底盘这块更是一绝。比如雪铁龙,可以把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板车悬挂,调教出跟双独立悬挂媲美的舒适度以及操控性能,是有口皆碑的。这里头,除了调教的功力,还有选材用料方面的经验积累,这都是靠时间来沉淀的。
  国产车的底盘,目前处于逆向仿制向着自研造车平台,底盘架构的路子上走,处于新老交替的阶段。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吉利,其累计销量300万的吉利帝豪,底盘仿制丰田威驰。百万销量的博越,仿制丰田RAV4。但是吉利自己,又有CMA造车平台,旗下的领克,全系用上了自研的底盘,底盘实力也不错,也正在向着吉利全系推进,是非常直白的新老交替阶段。
  不过,对于国产车来说,欧美车企底盘自成一套,自有风格,调教经验丰富。就算国产车换装了自己的底盘,不再逆向仿制,但是底盘调教经验的积累,又是一个漫长的积累。从实际情况来说,国产车的底盘质感,低价车普遍松散,不够扎实。主流车底盘扎实,质感上来了,但是悬挂调教普遍偏硬,舒适性差点意思,而且无论轿车还是SUV都是这调性。
  不过这里头有个另类,那就是比亚迪。比亚迪的王朝系列车,底盘调教不错,软硬适中,舒适性值得肯定的。但是有趣的是,比亚迪的底盘调教,是前奔驰底盘调教大师汉斯调教的,用的还是欧美车企累计下来的调教经验。抗腐蚀工艺
  抗腐蚀工艺,直白的就是抗生锈能力。对车来说,生锈这事,从小处来说影响车辆美观,影响车主心情。从大处来说,车身腐蚀传孔,底盘烂穿也不是没可能。
  国产车一直被人诟病生锈,防锈做不好,这么多年下来,国产车防锈还是不大行。从投诉点来说,主流国产品牌广汽,奇瑞,吉利,长安都有车型被投诉出现车身生锈的问题。这种一线自主品牌尚且如此,那些不入流的国产品牌就更难看了。
  作为对比,欧美车企里头的德系,虽然故障点也很多,但是却没有关于生锈方面的投诉。从德系车采用的技术来说,空腔注蜡工艺,对于防锈的作用非常强。欧美车企里头的美系,法系等车企,关于车身生锈的投诉是非常低的,说明这些品牌对于防锈工艺有自己独到的经验。而这,恰巧是国产车欠缺的。
  综上,国产车跟欧美车企主要的差距在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防腐蚀工艺这些非常讲究技术实力的点。而配置,内外型设计,内饰用料,空间这些,对于技术实力的要求不高,欧美车企反而不如国产车。那么,普通人是买国产车实用,还是买欧美车实用?普通人,强烈推荐买国产车,更加实用
  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来说,买车的预算在6 15为主要预算区间,至于20万以上的,那就不讲究使用了,为了面子需要付出额外的溢价,跟实用不搭边。
  在6 15万的预算内,欧美车企拿什么跟国产车比?同样的价格,国产车马力颜值更高,内饰设计跟用料更扎实,空间更大,配置更多,坐起来更舒服,保养更便宜,保险还因为车价低还能少交点。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是实用这句话细分下来的点。
  虽然国产车有缺点,但是欧美车企对于国产车的优势,只是优势,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换句话说,国产车发动机差一点,并不是不能开,只是性能差一点,油耗高一点,区别就是0.9跟1.0的区别,完全可以看在价格,看在性价比的优势上忽略掉这些差距。
  举个直观的例子,普通人拿着十二三万去买车,欧美车只能买到小型SUV的丐中丐车型,动力差,空间小,配置低,内外型设计是非常老气的,如大众探影,斯柯达柯米克,标致2008这种车。如果买国产车,选择面就宽了,博越,H6,瑞虎8,宋PLUS,GS5,RX5,CS7 PLUS等等,各方面都很出色,才是适合普通人过日子的车。
  总结来说,欧美车企技术实力强我们不否认,但是,价格也高,跟普通人关系不大,那些大马力发动机,高超的技术,都搭载在欧美车的高价车上,有几个普通人买得起。而普通人买得起的欧美车,同价位还不如国产车呢!所以,普通人买车,还是国产车实在。
  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赶紧上车",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探讨问题,喜欢我的回答就给个关注呗!
  先抛出结论,我国的造车在核心技术上仍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整车的装配工艺和品控和发达国家还是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们也有弯道超车的领域, 比如外观内饰的设计、车机的智能化和人性化、电动汽车领域的崛起等等方面已经超越了欧美国家的水平。关于我们和欧美造车技术水平的差异,我打个比方,欧美国家就像是班级里的优等生,学习特别好,很受老师喜欢,我国更像班级的中等生,虽然学习没有优等生好,但是平时热爱劳动,孝敬父母,所以中等生也有好于优等生的地方。
  下面咱们就来说说我国造车水平和欧美之间差距的具体表现。核心技术的差距
  造车核心技术无非就是汽车三大-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其中底盘更体现汽车厂商的调教能力,只要积累了足够经验,底盘还是能调教的很好的,所以调教底盘不存在太多的核心技术,咱们主要来谈谈发动机和变速箱。
  发动机国产化,相信这是很多一线国产汽车品牌的宣传,比如长城研发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奇瑞研发的1.6T发动机、长安研发的蓝鲸系列发动机。国产汽车厂商只会宣传自家的发动机动力参数有多棒,节油效果有多好,但是他们一般不会说,发动机有上百个零件,自主研发的零件也能只有几十个。不管伙伴们相不相信,这就是现实。
  不过实在是没办法,咱们自己想想也能想到其中的原因,欧美国家造车已有百年历史,发动机的研发能力首屈一指,但是他们首屈一指的发动机技术,肯定不会轻易传授给我们,即使合资办厂也很难学到他们真正的核心造车技术。
  变速箱的技术差距和发动机答题类似,我就不再重复了。
  我在之间的问答中,详细解读过长城研发的变速箱,有兴趣的伙伴可能往前翻翻。
  装配工艺、品控的差距
  何为装配工艺?装配工艺就是把汽车厂商上万个零件组装成完整汽车的能力。现在国产汽车品牌在国内就能买到世界一流的汽车配件、比如大陆的配件、博士的配件。同样是一堆配件,国产厂商组装出来的汽车在细节上就和欧美厂商组装的汽车有差距,具体变现为全车车缝的大小和车缝大小的均匀程度、配件安装是否到位。比如说,国产厂商组装出来的汽车,可能车缝间隙大或者车缝间隙不一致。又或者安装某个零部件时力度没有掌握好,导致车辆后期容易出现问题。
  差距之外的超越
  如果找来两辆同价位的国产过和外国车,我觉得十有八九咱们自己生产的汽车更漂亮、内饰更加好看、用量更加良心、配置更高、车辆更加智能化。这就是国产汽车已经超越欧美汽车的具体变现,而且我相信,超越的领域会越来越多。
  总结
  我们真正意义的造成其实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短短三四十年造车技术和造车经验肯定无法和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欧美国家相比。但是随着我们的制造能力越来越高,科技能力的不断攀升,我们的汽车终究有一天会站在世界的顶级水平。
  更重要的一点是,国产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你我每一位国人的支持,国产汽车品牌首先赚钱了,才有能力去发展,真心的希望每一位伙伴能想到和做到这一步。
  好了,今天的回答就到这里,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一下呗,看完文章别忘了点赞哦,谢谢。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欢迎私信我,咱们随时交流。
  先说下答案:目前我国整体造车水平和欧美有很大差距,但只是在精尖技术,普通技术相差不大,所以普通人买国产车实用!
  混过国内自主车企和欧美外企好多年了,和大家说说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下造车水平——三大件
  第一,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差距
  1、锻造工艺。锻造工艺影响着引擎,同时零部件的加工也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因为发动机内部要求极高的精度,精度不够高的引擎,20万公里之后油耗大、噪音大、动力衰减。而国内主流的切割设备与刀片都是进口而来的,还略显被动。
  2、超精度的组装水平。很多朋友都发现,日本车发动机一旦拆拆卸在组装,性能和可靠性会大打折扣,导致很多车越修越差。因为日系发动机组装都在超低温的情况下完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得零部件的间隙更小,常温下接缝更小。即使百万次运动之后,他们依然能保持着高精度的精密性,无尘组装车间我们有,高标准的制度我们也有,但是工作人员呢,劳斯莱斯使用纯手工打造,每一台车型上都有他们独特的标志,代表着匠心文化,高素质的技工我们也有,但是数量比不上日德系。
  3、优秀的供货商。大众造车80年,丰田造车70年,他们都有完善的零配件供应商,能够密切的配合车企的研发工作,长期稳定输出优质的零配件,举个例子来说,早期的奇瑞轿车三大件绝对没问题,但是三大件之外的其他配件实有故障发生,不是升降器故障,就是大灯故障,这些故障都来自于供货商,同理发动机的性能优劣,供应商是否给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汽车的动脉--变速器
  有些自主品牌是能够造自己的变速箱的,比如比亚迪,但是这种变速箱是通过模仿研发出来的,而盛瑞传动的8AT变速箱也不是咱们国人设计的,而是德国的教授设计的,都不是纯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所以中国目前的状况是"花钱买技术,技术还是人家的"  "经常去模仿,却从未超越过"不管结果如何中国企业的努力是值得认可的,接下来让我们放眼看看世界...
  变速箱三巨头
  1,德国采埃孚(ZF)
  采埃孚总部位于德国,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合作伙伴和零配件供应商,专业提供传输、转向、底盘系统等汽车零配件。现在市场上大家常见的采用ZF变速器的车型大多采用6速和8速自动变速器采用车型包括:奥迪、宝马全系、大众部分车型、保时捷、捷豹、路虎、沃尔沃等。
  2,日本爱信(Aisin AW)
  爱信(Aisin)是专门生产的自动变速箱的企业,成立于1969年。由爱信和博格华纳合资建立,是爱信精机(Aisin Seiki)株式会社的子公司。丰田公司拥有爱信精机22.2%的股份,因此爱信实际属于丰田之下爱信的自动变速器产品序列十分丰富,包括4挡、5挡、6挡、7档、8挡均有涵盖。大众几乎国产的全系爱信自动档车型中将爱信的"TF-60SN"六速Tip-tronic自动变速箱作为标配,因为丰田是爱信的控股母公司,所以丰田旗下车型几乎也都是采用爱信的自动变速器。使用爱信变速器的自主品牌有:比亚迪、东南、长城、华晨、长安、名爵、荣威、一汽奔腾、东风风神、广汽传祺)……
  3,日本加特可(Jatco)
  Jatco没有正式的中文名称,它也是一家日本企业,其实,它的前身就是日产的AT/CVT(自动变速箱/无级变速器)分部,1999年,该分部从日产独立出来,联合Jatco成立了Jatco变速箱技术公司,并在2004年正式更名为Jatco株式会社,后来,Jatco又合并了同样独立出来的三菱AT/CVT分部,它的力量更加壮大。Jatco的自动变速箱除了装备日产、三菱外,还先后给现代、捷豹、通用大宇、福特、戴克、雷诺供货。
  第三, 汽车的骨骼--底盘
  目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中低端车型上国产车底盘的设计和调教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高端车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想要极端的操控体验考虑中高端进口,普通代步车可以尝试对比体验一线自主品牌和一线合资品牌。
  最后说一下,普通人买国产车使用因为在中低端车型国产车的技术已经使用十几年了,进行多次优化,而大部分零部件设计和生产都是在国内,出现售后问题,也容易解决。
  大家有啥疑问可以留言或关注哈关注——头条号:AI汽车人,了解更多自动驾驶汽车资讯和知识!写的这么努力,大家给点个赞白多谢!!!多谢!!!多谢!!
  100多年前,随着世界第一辆汽车的诞生,许多国家相继研制生产出了自己的汽车。但是我国的汽车工业要比西方国家晚了五十多年,直到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才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车的历史。但是,此后的几十年里,国产车基本上就是"山寨、低质"的代名词,直到进入到2010年以后,随着民营自主品牌的崛起,国产车的发展才渐渐走向了正规。
  而在2020年这个时期,国产车距离合资车还有多远?国产车能够重现国内家电品牌的发展路径吗?个人认为,在传统的汽车领域,国产车距离合资车仍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目前看依然是短期难以赶超的,这也是国家鼓励新能源发展的原因所在,只有在新能源领域我们才有可能完成弯道超车。在2020年的当下,国内的汽车产业至少在以下方面还落后于国外:
  1、三大件的技术水平
  老生常谈的三大件问题,是国产车几十年来挥不去的痛,虽然近几年自主品牌在发动机领域进步喜人,涌现出了跻身于世界一流发动机行列的产品,但是这些发动机实际装机表现平平,实际功率和燃油经济性难以符合预期。被我们看不起的韩系车都多次入围国际上最权威的发动机榜单沃德十佳发动机,而自主品牌的入选记录是零。
  在变速箱领域,自主品牌更是表现平平,多集中在双离合和CVT变速箱,而对于门槛更高的AT变速箱,自主品牌连一台能媲美爱信6AT的自动变速箱都造不出来。而且CVT变速箱的钢带、双离合变速箱的核心部件都依赖国外的供应商。
  底盘方面,则是最考验车企综合造车实力和造车经验的领域,国外汽车品牌的底盘基本都有自家的看家本领,比如说标致雪铁龙、宝马、马自达底盘的操控性、奔驰底盘的舒适性等等,而自主品牌在这方面还缺乏技术积累,很多热门车型的底盘都是直接逆向研发合资车型。
  2、研发和生产控制流程
  合资品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研发和生产体系管理流程,这些标准都是经几十年上百年验证的成熟体系,而自主品牌由于发展时间短,都是通过借鉴合资品牌来建立自己的流程标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四线的自主汽车品牌,因为销量较低,根本撑不起独立研发的费用,也难以建立起合格的体系标准,所有往往只能通过外观内饰设计、大屏、智能车联网等配置,甚至车内车内玩游戏、K歌等稀奇古怪的配置来吸引关注,但是我们不推荐大家选择这些品牌,研发和生产体系管理流程都不成熟,其质量稳定性可想而知。
  3、供应链管理水平
  目前,国外的汽车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合资厂商在遇到问题时候,通过都是主机厂提出要求,供应商想办法满足要求,主机厂再来验证需求并确定供应商。但是自主品牌在上游的供应商之中缺乏话语权,只能是供应商提供什么产品就采用什么产品。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自主汽车品牌主动安全等功能都是大同小异,因...

捷豹JPACE最新渲染图曝光定位旗舰SUV有望2021年上市近日,有海外媒体曝光了一组捷豹JPACE的渲染图,新车定位高于FPACE与IPACE,上市后将成为捷豹的旗舰SUV。值得一提的是,新车有望采用7座布局,并提供燃油纯电与插电混动车型宝马3系开了4年,现在犹豫宝马X3和宝马5系如何选择,请指教?一样一辆X5,同X3有是实质性区别,不止是尺寸换这两意义都不大,换X5还行a6allroad!不会错!我的短轴三系开了4年6万多公里,买时裸车28。5,卖了17。5(门有钣金,大灯七座suv汉兰达最低配多少钱?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汉兰达中级suv的王者,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无论是现款还是老款市场表现都异常火爆,基本上处于一车难求的状态,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月销量依然保都说国产车已经超越韩系车,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我2010年的时候,开过一台,1997年的索纳塔。不知道是几代,当时是全进口的。落地价格很贵。十多年的车龄,30多万公里的里程,2。0发动机,感觉动力还是非常充沛平顺,底盘很舒服。车子停在那里一个多月不开有什么影响吗?管是在小区里还是马路上,我们似乎总能看到一些停放好久的车辆,它们污迹斑斑,没有人理睬。不要以为它们已经被弃置,其实只是一段时间未使用而已。那这些车再被使用时需要做点什么才能恢复正常自动档陡坡起步,挂什么档?对于很多人来讲,坡道起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尤其是对于手动挡车型而言,不仅要油离配合,还要控制好手刹,找准结合点,这样才能顺利坡起。如果是陡坡,那就更考验技术了。而自动挡车型比较加几个红色饰条就叫亚运版?吉利博越新车值不值?吉利博越竞争力越来越差亚运版仅为涂装特殊自主品牌SUV三强是哪三款?哈弗H6长安CS75吉利博越以销量作为分析基础应当是这三辆车,而且排名也只能是这样。不过博越想要守住季军的位置越抖音大网红猴哥说车本人是不是富二代,推荐的车值得买吗?猴哥,资料显示是南京人,但是后来好多头条里友友提醒我,说了好几个城市,这里暂且就是南京的。这个胖乎乎戴眼镜的大个子男生,背后的蕴藏的能量却是非常之大,听说在南京家里很有钱。而且房产宝马5系的音响改装后,音质能提升多少?谢邀!这个案例推荐给你汽车音响,实属个性化需求,存在着对不对口味,喜哪种风格的问题。有人喜欢风风火火,热情奔放,场面恢宏的摇滚乐打击乐交响乐,有人钟情温文尔雅小桥流水般的古典乐独奏公路弯道设计为何外圆高内圆低,它的原理是?如果相反会怎样?汽车在水平路面上拐弯时,路面对车轮的静摩擦力提供给向心力,其中,前轮受到路面的静摩擦力,改变了运动方向,其他部分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如果速度过大,有可能造成侧哈佛H6怎么样?是否值得购买?本人座驾h6开了5年9万公里了,除了换过一次电瓶,两个轮胎(自己停车时不小心被马路牙子划伤轮胎侧面),基本没出过任何大毛病!走南闯北,自驾北到哈尔滨,南到海南三亚,一路风风雨雨,h
新能源汽车那么省电(省钱),为什么买的人并不多?因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还是不成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价格虚高,性价比太低。先来说技术方面,纯电方面技术可以,但是电池技术没有新的突破,续航里程让人不放心,而且充电还特别慢打算换个SUV,预算35左右,计划开10年,哪款更合适呢?从现在的国际形势看作最坏的打算,不建议考虑美系和日系,从你考虑的XC60这款车开10年,说明你年纪也不是小青年,35万可以上到沃尔沃XC604驱了,现在的降价幅度性价比是真的不错,川藏线上的废弃车,拖走的话到底要花多少钱?我每年都会带队自驾去西藏,走川进青出这条线路。在旅途中,能看到因为交通事故而被遗弃的汽车,有货车轿车SUV车型等等,很多人都觉得挺奇怪,为什么不把车拖回去呢?主要原因三两个1川藏线为什么出租车每次到地方后都会多跳一块钱?这个问题和你们那里的出租车计价公里数设定有关系,和出租车司机的关系不大。打个比方,如果你们那里出租车收费标准,要以500米为一个计费单位。您上车开始计价,应该是0公里,但是计费是是想买辆车,仅供上下班,既要有面子还要实用,预算在10万左右,买哪种车最好?就买奇瑞SUV瑞虎8,准没错。当然你要去试驾一下再定,它的最大优势是发动机比较牛,不牛的话小日本不会集中科技精英,现在专门去研究剖解该发动机的奥密!自己一个人的情况下还是摩托车比较大家觉得mpv真实坐起来怎么样?有了女儿之后,我认为有必要买MPV,于是买了一辆奥德赛。开了没俩礼拜,丢了。我十分庆幸它丢了,拿保险公司赔的钱买了辆二手双门跑车。为什么庆幸?自己真的开了奥德赛才知道,什么航空座椅请教各位懂车的朋友!我爸要买红旗hs5,不知道这车怎么样。我也不懂。请大家指教怎么样?我就是买的HS5第一批车,现在开了将近3月了,啥问题没有。我感觉越是第一批车厂家越应该好好做。我相信红旗,现在我家马路上经常可以看见红旗车HS5我今天都看见3台了。放心买吧,只有买大家好,最近想添置一辆车,请大家给予一个建议,该怎么选?长期跑高速的话,建议选择德系车,日系车城区路段代步还行,但上了高速,它们的底盘隔音效果动力水平行车质感等,还是跟德系车有不小的差距,所以长期跑高速的话,日系车不适合。还有,长期跑高10年以上的汽车怎么处理?十年以上的汽车,一般需要正确的维修保养,才能够维持良好状态。这个时候的汽车,一般的橡胶材料的配件开始老化,汽车发动机积碳增多,变速箱磨损开始加大,不管是自动变速箱还是手动变速箱,离为什么说SUV不买吉利,轿车不买奇瑞?吉利车中的SUV起步还是比较晚的,和长城SUV比较的话,吉利2009年才推出SUV车型,而长城2002年就已经推出了。从时间上就不占优势。汽车行业没有时间和技术的沉淀是造不出让消费现在考驾驶证难吗?当初你考驾驶证一共花了多少钱?2019年报的C1,坐标江西某市(因为在江西读研),因为是听同学说的,开始是交了3100,后来陆陆续续交了好多钱。一共大概六千多。所以没考驾照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开始的缴费是不是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