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与日军血拼三天刺刀,320人活下来13人,连长精神崩溃,开枪自杀

  【云归腾冲 铁血传奇6】
  云端之上的生死决战,是中国军人与日本军人的对决。一个320多人的加强连在一块 荞麦地里 与日军血拼了三天刺刀,只有13人活了下来。
  在被称为二战海拔最高战场的高黎贡山战役,还有美国军人的参与。数十年后,因为一张照片和一封信,寻找一名美国军人在高黎贡山上的墓地的行动开始了。其背后隐藏着什么感人的故事?
  (六)云端之上藏着公元前的丝路古道
  南斋公房海拔在3100米以上,与北斋公房一起被称为二战海拔最高的战场。家兴秘书长带着我们到了南斋公房山脚下的江苴古镇。这里也曾是张问德抗日政府所在地。
  胡家兴秘书长(右)与本文作者平叔在腾冲抗日政府旧址合 谢韬摄影
  走进古镇镇口,一幅《蜀·身毒道》的地图吸引了我。仔细一看介绍才明白:身(yuán)毒(dú)是古代对印度的称呼。"蜀·身毒道"就是从四川到印度的古道。在公元前不知多少年,蜀郡商人就开通了经成都、云南、缅甸进入印度抵达中亚及地中海沿岸的民间商道。商人们用蜀郡的丝绸、筇竹杖等,换回当地的金、贝、玉石、琥珀、琉璃制品等物资用品。
  江苴古镇的《蜀·身毒道》地图
  直到公元前122年,汉武帝打算把民间商道改建成官方商道,但遭到当地夷人的阻拦,历经十余年,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
  到了公元69年,汉武帝孜孜以求地"通身毒国道"才算全线畅通。官道翻越高黎贡山进入江苴后,分为南北两线,北线从江苴到滇滩过野人山达印度阿萨姆邦;南线从江苴到腾越出缅甸,进入印度英帕尔达中亚细亚,史称"西南丝绸之路"。与西北"丝绸之路"一样,"西南丝路"对世界文明同样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且,它还比北方的丝绸之路早200年。
  江苴古镇紧挨高黎贡山
  我们没有想到:在这块过去被称之为蛮荒之地的地方,竟然藏着一条二千多年前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道路!
  我们的小分队行走在江苴古镇
  家兴秘书长站在江苴古镇旁边一条通往高黎贡山的驿道告诉我们:沿着这条道上去,就可以到达南斋公房。
  (七)攻打大塘子牺牲的美军少校
  攻打南斋公房,必须先攻下日军重兵防守的大塘子。当5月12日54军渡过怒江后,在右翼198师向北斋公房的灰坡发起进攻的同时,其左翼36师向南斋公房的大塘子发起进攻。
  大塘子位于海拔1600米处的高黎贡山北腹部,是古驿道上去南斋公房的必经之地。这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也是日军防守高黎贡山的重要隘口。日148联队以宫原春树少佐指挥第3大队驻守在此,兵力1600左右,配有4门山炮,工事依山建成,十分坚固。远征军36师发起的第一攻击波失败,部队损失惨重。无奈之下,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急令二线兵团第53军116师迅速接替第36师投入战斗。
  云端之上的南斋公房
  14日晨,天公露脸了,雨停了,天色亮了,大塘子周边的山头一一可数。第53军周福成军长抓紧对日军展开新一轮攻击。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申请盟军飞机,在优势的炮、空火力支援下,3个团全部上来,猛打猛冲,一气占领了大塘子四周高地,对大塘子的包围圈进一步缩小。
  盟军提供的空中支援
  18日,又逢云开雾散的好天气,在盟军空军的协助下,第53军再次对大塘子发起攻势,战斗进行得相当惨烈。据日军战史记述:
  "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敌军突击队员,在身后督战队的逼迫下,一边哭喊着一边冲了上来,阵地前的山谷里,敌人的尸体堆得老高,躺下一批,冲上来一批,再倒下一批。而我方战死者也与日俱增,这是从未体验过的战争炼狱,人间修罗场。"
  四一式山炮为日军联队配属火炮,口径75毫米。此为腾冲日军第148联队炮兵队。给远征军造成了很大的杀伤。
  20日,116师再次向大塘子发起猛攻,而日军又不断发起反冲击,战况异常激烈。382团2 营营长王福林牺牲,一营营长李庆仙身负重伤。美军顾问梅姆瑞少校阵亡。
  梅姆瑞的上级斯多德上校在梅姆瑞少校阵亡的第二天,写给梅姆瑞妻子的信中,详细描述了梅姆瑞牺牲的经过:
  亲爱的梅姆瑞夫人:
  在一场你的丈夫少校梅姆瑞牺牲的战役中,我是他的直接上司,并且在他牺牲时离他距离很近。当时的情形足以让你和你的子女十分自豪,并在将来感到安慰......
  少校梅姆瑞是中国远征军的一个营的联络官,任务是为了训练我们的中国盟军,以及协助他们抗击我们的共同敌人日本人。我是中国师的高级联络官,他所在的营是这个师的一部分。
  1944年5月20日,少校梅姆瑞所在的营进行了一场最艰难的战斗。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全,他暴露在一个显眼的位置,以便观察到敌人的支持增援部队的火力点。不幸,在离他很近的地方,一个中国快速火力武器向敌人开火。在敌人试图将这只枪消灭的努力中,突然朝着那个位置开炮,第二发炮弹落在离少校梅姆瑞很近的地方,尽管当时他的伤势不是致命的,他肯定牺牲于爆炸的震荡。在同一炮火中,他附近有人牺牲或是受伤。我当时位于同一山脊的100码开外,大约五分钟后来到该地点,立即将他抬上担架,同时试图唤醒他。一名美国医护人员当时在场,受了轻伤,首先来到他身边,宣布了他的牺牲……
  (八)关于梅姆瑞少校的故事
  谁也没想到,在5月20日那天大塘子牺牲的美军少校梅姆瑞的故事并没有因为他牺牲而结束,在60年后,竟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虽然寻找梅姆瑞的故事已经流传得很广了,但我还是想把它复述一遍,想让这个故事继续流传下去,并借此向寻找梅姆瑞故事的人们致敬。
  斯多德上校于给梅姆瑞夫人的信中还写到:
  "在将伤员疏散之后,我安排将他的遗体抬到营地,用电台向指挥部报告他牺牲的消息。确实,他的牺牲增强了这个师中国和美国军人之间的团结,这份团结为争取获得战后世界的长期和平是必须的。
  将军设法找到一口棺材,并对安排最后的仪式给予了尽可能的帮助。这个部队的美国军人当晚守护在少校梅姆瑞的遗体旁,他在第二天上午即1944年5月21日被埋葬,在当时还处于战斗的情况下,举行了一个尽可能的全副军事葬礼,所有能参加的美国官兵均出席了。
  他的埋葬地点是一个美丽的山间台地,旁边有一棵高大的菩提树。在没有牧师的情况下,我主持了葬礼,结束时他的战友们在坟墓上空一齐发射三轮子弹。这一地点将被登记在美国陆军部的记录中。
  斯多德上校
  他对你和子女的深深的爱表达在他和朋友的交谈中常常说到你们,他牺牲时胸前口袋里还有你和孩子们的照片。"
  斯多德上校在"美丽的山间台地"主持梅姆瑞少校葬礼的照片被一名不知名的随军记者拍摄了下来。在攻下高黎贡山、围困腾冲城的时候,这名随军记者将他拍摄的一大批战地照片送到和顺唯一的一家照相馆冲洗,照相馆老板悄悄多冲印了一套保存起来。
  梅姆瑞下葬。右五是二十集团军司令霍揆彰;左一是斯多德上校
  一晃就是50多年过去了。2001年,云南研究二战的学者戈叔亚发起了一件事情,孙敏和章东磐、邓延康等都参与其中。他们希望为腾冲国殇墓园中一块美国军人14名阵亡将士的墓碑补上名单。原本这14人的名单墓碑上是有的,但1966年被毁掉了,墓碑上的名单没有人记录下来。
  其他的13个人是谁?他们在中国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孙敏委托她的朋友、移居美国的云南籍学者江汶帮忙寻找那份名单。通过种种努力,江汶联系上了当年中国远征军的总指挥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在约翰·伊斯特布鲁克的帮助下,不仅找到了那份名单,还联系上了住在德州的梅姆瑞少校的两个女儿。
  江汶与史迪威将军的外孙伊斯特布鲁克先生一起查阅资料
  很快,江汶接到了芭芭拉的回信,信中还寄来了少校年轻时一张英俊的军官标准像。根据芭芭拉的叙述,梅姆瑞少校年轻漂亮的妻子菲没有再嫁人,她独自将两个女儿养育成人,并于1996年病逝。她被葬在丈夫的公墓边。看了这封信,章东磐他们都感到心酸:如果寻找早几年开始,风烛残年的妻子看到丈夫仍在得到中国人经久的怀念,这份报答将足以告慰她孤独的大半生。
  梅姆瑞少校牺牲时胸前的口袋中装着太太菲和两个女儿的照片
  随信寄来的,还有一封梅姆瑞少校阵亡以后,他的上司斯多德上校写给他家里的信。信中描述的墓地是一个美丽的山间台地,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
  于是,2005年初春,章东磐、邓康延、孙敏等人,沿着当年远征军反攻路线,翻越高黎贡山,前去寻找斯多德上校信中描写的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榕树的美丽山间台地。
  摄制组一行(左起:邓康延、摄像牛子、章东磐、剧务宋燕、孙敏)
  高黎贡山遍地都是榕树,在军队的战报里,大塘子是范围颇大的一片战区。远征军在这里血战了10余日。许多老百姓躲在山下,远远地看着战场,只知道每天都要抬下几百名伤员,阵亡者不计其数。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打听其中一个人死于何地,几乎是不可能的。数十天过去了,他们没有找到任何关于梅姆瑞少校的线索。
  他们决定放弃了。临行前,章东磐去看望了离宿营地不远的一位叫吴朝明的老朋友。章东磐随手翻着老人的一份手稿,突然,一行字突然映入眼帘,老人用不太流畅的字体写着:"远征军攻打锅底塘,一个受伤的日军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炸死了3名中国军官和一名美国军官。他们埋在田头寨寺院门前。"
  在南斋公房战线上,仅阵亡了一名美国军人,那就是梅姆瑞少校!
  几个小时后,村里一位亲历过葬礼的八旬老人,带着一行人踏上了信中所说的那个美丽的山间台地。但此时那里已经成为一片光溜溜的耕作经年的山地,种满了油菜和豌豆。当地老人说:那名美军军官就葬在这里。
  他们不仅找到了墓地,还在山下的寨子里找到了当时为梅姆瑞提供棺材的主人家,主人姓罕,傣族姓氏,是此地第一富户。那副杉木棺材本是罕家老爷为自己备下的寿材,当时值700块大洋。据当地老百姓讲,由于棺材品质绝佳,1946年,美国军方派出专门小组来寻找梅姆瑞的墓地时,人们惊呆了,怒江峡谷多雨且炎热,可躺在棺材里的梅姆瑞少校相当完好,就像睡着了一样,连制服都整整齐齐。美军专门小组原来只是打算移走遗骸,可没想到他们找到的是一具完好无损的遗体。当时他们并不具备把遗体运回美国本土的条件,于是只好请当地人仅将少校的遗骨剔出带走,而将衣物和肌肉重新装回原来的棺材中,永远留在了他为之牺牲的中国土地上。
  2005年夏天,在邓康延和章东磐的资助下,江汶陪同梅姆瑞少校的两个女儿来到了云南。临行前,她们还约上了当年为父亲主持葬礼的斯多德上校的女儿珊。
  右一为梅姆瑞少校的小女儿芭芭拉、右二为长女弗丽;左一为斯多德上校的女儿珊
  在梅姆瑞少校牺牲61年后,在这块美丽的山间台地上,斯多德上校的女儿珊,站在父亲当年站过的地方,又主持了这场祭奠仪式。参加这场仪式的每个人手中,都捧着一束康乃馨。
  珊穿着白T恤,哽咽着轻声说道:"今天,孩子们来到这里,纪念埋葬在这里的父亲,他曾为这个美丽的国家和她美丽的人民而战。请求你从天堂注视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你的爱,并将我们在这里结成的友谊,持续到永远。
  我们感谢你,感谢你今天把我们带到这里,感谢你在这里点燃的爱,并保佑这爱永生永世。阿门。"
  61年之后,芭芭拉姐妹终于来到父亲在中国的埋葬地
  在等待了60年后,照片中那个年轻英俊的军人,终于等到了他的女儿们。
  (九)攻占南斋公房
  在5月20日的战斗中,美军顾问梅姆瑞牺牲后, 53军116师继续向大塘子发起猛攻,但战事进展并不理想。美军顾问团团长多恩认为:"导致中国军队作战效能如此低下的原因不在普通的中国士兵和下级军官,而是那几位愚蠢无能、只能用懦夫来形容的中国将领。"
  远征军攻打南斋公房
  但毕竟,远征军的兵力数量占绝对优势。久攻不下,53军周福成军长又将第130师调了上来,两支部队协力围攻大塘子。5月24日,在梅姆瑞少校阵亡的第4天,远征军才终于攻占了大塘子。守卫大塘子的日军向南斋公房及江苴方向逃窜。
  5月25日,周成福军长把他的第53军军部开进大塘子,命令130师、116师主力从小径进击江苴,而以一个团加一个加强营和一个山炮连的兵力进攻南斋公房。
  南斋公房雨雾交加,双方不断开展攻击与反冲击,死伤惨重。一直僵持到6月10日。而此时,198师攻击北斋公房的战斗也在惨烈的进行中。
  6月11日,远征军组织敢死队从右方攀登山崖,迂回到日军侧背,发起突然进攻,使据守天险的敌人惊慌失措,不得不仓皇溃逃。
  南斋公房碉堡
  此时,担任正面攻击的346团主力也发起猛攻,一举占领南斋公房。日军阵地内遗尸满山,血肉腥臭,阵地被我炮火射击,破毁不堪。
  此后,53军后续部队得以通过南斋公房,向腾冲挺进。据随部队前进的第20集团军总部参谋杨纳福回忆:
  "本人与佟道团长通过南斋公房隘口时,阴风凛凛,寒气刺骨,大有如入鬼门关之感受。越过隘口,腾越平原在望。绿油油的稻田,碧波千顷,随风荡漾;星罗棋布的村落,浓树盖荫,炊烟缭绕,小河流水,道路纵横,好一幅美丽画面。即使近月来生活在阴雨霾障、暗不见天日的焦躁苦闷,亦要扫而空,心情豁然开朗,军心士气为之一振。"
  今日南斋公房
  但远征军高兴得有些过早,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从东越过高黎贡山、向西下到腾越平原之时,竟又被日军赶回到高黎贡山。
  (十)血战江苴古镇
  远征军攻占高黎贡山顶之南、北斋公房,又经十余日的激烈战斗,进至腾北马面关、界头、瓦甸、江苴附近。日军深知丧失高黎贡山及桥头、江苴等重要据点在战略上的意义,急调重兵火速增援,分南北两路、北路由藏重率领、南路由松井率领,进行猛烈反扑。
  今日江苴古镇
  6月5日,日军从南北两路夹击53军,特别是松进部队的奇袭奏功,终于击破第53军主力,迫使其败逃高黎贡山内。当时的战斗之惨烈,完全不是"抗战神剧"表现的那样,我军刀枪不入,日军愚笨无能。让我们来看看当时参战者的真实回忆。据116师搜索连上士班长蔡斌回忆:
  "我们搜索连奉命直插江苴徐家寨,堵住南下增援的日军。当时我连是加强连,共有320多人。6月5日中午,我连进入到徐家寨背后的大尖山的荞麦地时发现日本兵正黄压压地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围拢过来。我们已经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我们这个连都是七、八年以上的老兵,在北方和湖南都与日寇较量过,有较丰富的战斗经验。看到日本兵端着三八大盖上了刺刀,我们的七九步枪也上了刺刀,准备和日寇拼了。一个日本兵的刺刀正向我的腰部刺来,我就地一滚,躲过了这一招,随后一个弹跳,大吼一声,一个突刺,把刺刀直插日本兵的右肋。我趁势一扭枪身,刚拔出刺刀来,另一个日本兵从侧面冲过来,往我的下腹部刺来,我一个‘防下刺’,顺势一枪托,把这个日军的下巴和牙齿都打飞了。
  美军教官在训练远征军士兵怎样对付日本人的刺刀
  此时一百多个日本兵和两百多个中国兵在荞麦地里扭成了几十团,战斗十分惨烈!我亲眼看见一个日军把刺刀捅进我们一个兄弟的肚子里,还没等拔出刀来,我们的排长高玉成从日军身后,一刀插进他的肋间。另外两个日本兵又从左右把刺刀扎进排长的肚子里,排长丢了枪,一只手握住一个日本兵的枪管,下在拉扯之时,一位贵州的苗族战士叫区来光,飞奔过来,一刺刀捅了一个日本兵,又一枪托,击碎了另一个日本兵的脑袋。这一切,只发生在几秒钟之内,待我赶到,这五个人已经滚成一堆,都快死了,只有鲜血在突突地往外冒,把他们都泡在血水里。"
  蔡斌他们连在荞麦地里坚持到第三天才被撤了下来。撤下来时,全连300多人,连伤兵活着的只剩下13人。连长高玉功抱起一名弟兄的尸体大哭,所有人都跟着哭。突然,情绪失控的高连长掏出手枪,击碎了自己的头颅。
  曾经发生过白刃战的荞麦地
  蔡斌后来因为"历史反革命",坐了8年牢。在狱中,他认识了后来成为腾冲著名农民作家的段培东。段培东是他心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听众。后来,段培东把他的讲述都写进了书里。再后来,蔡斌和段培东都相继去世,而书却留了下来。
  腾冲农民作家段培东。创作长篇滇西抗战小说《剑扫风烟》、《松山大战》
  在116师与日军激战时,130师却不战而退。据53军副参谋长夏时撰述:"江苴街是高黎贡山西侧的一个较大的村落,敌人盘踞已久,工事极为坚固。师部三位指挥官虽已面临敌阵,却不敢立即发动进攻。因为他们一看到敌人坚固工事,就失去了作战的决心和信心。于是他们就放弃进攻,率领130师由原路退入高黎贡山。军长周福成获悉130师擅自撤退后勃然大怒,立即商请远征军长官部撤去张玉师长职务,而长官部签署的意见为"允调张玉廷为长官部高参。"
  6月11日,53军攻下南斋公房后,重新调整力量,对江苴发起反攻。经过10天的拉锯战,远征军于21日拂晓前将江苴完全占领。据美军战地周刊《中缅印战区综合杂志》记载:
  "本周攻陷江苴,在此地的所有日军被驱赶到了瑞丽江(即龙川江)以西和以南地区。攻占江苴的是由霍揆彰将军领导的第20集团军。他们渡江后经过了45天的战斗,夺取了大约4000平方英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敌阵地是两年来日本人努力修建的。 这是世界上最艰难的战场——高黎贡山山脉。 "
  今日江苴古镇
  尾声: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他们的忠骨在哪里?
  夕阳西下,血色般鲜红。我们从高黎贡山西麓的林家铺下来,到了江苴古镇镇口。家兴秘书长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曾经埋葬着远征军将士的遗骸。我们停下车来寻找,正好走来一位老人,家兴用当地话与他交流起来,得知他叫聂正林,一直生活在这里。
  中为聂正林,右为胡家兴秘书长,左为本文作者(平叔 ) 谢韬摄影
  聂正林老人指着路边的一块杂乱无章的坡地告诉我们:当年远征军攻打高黎贡山时他7岁,亲眼看到从高黎贡山上运下来的几十具远征军战士的遗体埋葬在这里。其中有一名营长单独立了一块墓碑,其他牺牲的官兵是土堆,墓前竖立块木牌写上名字。营长的墓碑在大跃进的时候被毁掉了,其他官兵的坟当时埋得很浅,没过多久便被野狗扒开了,到处都是头骨和腿骨……现在已经没人知道这些事了。
  就是在这个地方曾经埋葬着60多名远征军将士的遗体
  我突然感到一股阴气袭来,觉得周围都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孤魂在游荡。都说青山处处埋忠骨,可他们的忠骨呢?他们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历经苦难,浴血奋战,最终成为异乡的孤魂野鬼……如果真有在天之灵的话,他们会怎么想?
  如果一个民族漠视为其生存而献身的英雄,那么这个民族能强大起来吗?
  我突然想起了那年去莫斯科,那个被称之为战斗民族的国家,在红墙下面为卫国战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而修建的墓碑,一束永不熄灭的火焰照耀着墓碑上这个民族对英雄的心语: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斑驳的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下的无名烈士纪念碑
  (未完待续:【云归腾冲 铁血传奇6】《来凤山之战:美国总统罗斯福褒扬的一场战斗》

如何看待当今寺庙香火很旺?如果你身在杭州,对灵隐寺法西斯法门寺财神庙径山寺香积寺等一定不陌生。周末的时候,逢年过节或节假日的时候,各大寺庙香客不断,求财求福求子求姻以及抱各种想法的人都有,甚至有网红专程打卡这么美的捷克你到底了解多少?尼采曾经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歌德曾说布拉格是欧洲最美的城市。方文山说我就站在布拉格黄昏的广场在许愿池投下了谈打卡世上本无卡,庸人自打之张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多年前,如果你在街上碰到某个朋友,也许在寒暄时会问他吃了没有,可假如今天你再与他相遇,或许他会问你,你去某地打卡了没有?这个打卡的某地,不仅仅是某个景点,还可以很多人并不知道,担任天安门总设计师的人,曾经是个18岁少年引言世界历史中有许多宏伟的人工建筑,这都得益于当时的能工巧匠,在这些建筑中,工匠将他们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其工艺放到现在也是令人惊叹的存在,比如西方的比萨斜塔中国的紫禁城等,都是当安徽一景区出息了,被新闻联播夸赞,或成五一打卡胜地马上就要放假啦,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小伙伴都想放假的时候出门玩,这次为大家介绍一个很不错的景点。现如今,乡旅成了一个很热门的旅行方式,有很多的人每年都会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放松,越来越多的刘德华晒自驾游视频,自拍眼角鱼尾纹明显,全程没被游客发现在4月26日刘德华分享了一段自驾游视频,并配文称连我自己都很少看到自己开车,与你们分享我的自驾游。视频中,刘德虎戴着黑色的棒球帽,脸上白色口罩遮脸,趁着春天大好的阳光开车外出。虽然安徽也有一座西湖!比杭州西湖还要大,却少有人知提及西湖,许多人想到的,往往是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或者惠州西湖等。其实,在美丽的安徽,也有一座西湖。而且,安徽的这个西湖,不仅湖面面积比杭州西湖大,而且,历史也比杭州西湖,要悠久许泡温泉碰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还真的是有的。上一次带着母上大人,母上的好友,阿姨,表妹一起去旅行。当然,温泉是少不了的一项活动了。大家虽然都喜欢泡温泉,不过不习惯大澡堂也是正常的。大家都慢慢吞吞地到了澡堂子。自旅游时,为什么身边的朋友不选择住民宿,内行人说出3个原因中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这个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大家的生活质量也是随之上升,从哪一方面可以看出来呢?首先,人们都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个月总会有那么几天想要出门大吃一顿,吃很贵的饭,但是消福州有哪些可以看花海的地方?鸟语花香姹紫嫣红,美丽的花儿总会让人赏心悦目,那么在我们福州,又有哪些值得一去的赏花旅游地?现在我就为大家介绍下福州几个值得你一去的赏花地,让你轻轻松松玩转福州的花花世界。1森林公盘点10个适合一个人旅游的地方,快来看看你打卡过哪些地方见过太多的姑娘,工作上披荆斩棘,生活上柔情似水,即使没有另一半,也可以酷酷的一个人旅行一个人学习摄影一个人烘焙。人生总要给自己留一段独自前行的时光,用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去遇见去思考,
示威俄罗斯,示好中国,刺激美国!乌克兰胆子大,还是美国阴谋深乌克兰确实让人看不懂!尽管喜剧演员出身的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大罗维奇泽连斯基担任总统多少年,但总感觉他是把喜剧的舞台搬进了总统府,演员是全体乌克兰人,观众是全世界。总统泽连斯基呢,永远局势大变,美国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美国又下黑手。7月1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发布信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商务部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答记者问。中方的回应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表明态度中国坚决解放军东海划禁区擂响战鼓,今起实兵演练!日称其有亡国风险重大军事活动!不得进入!这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一则消息。青岛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7月9日8时至7月13日18时,在荣成至连云港东南海域内组织重大军事活动。为确保安全,任何船日本不道歉,一再挑战底线无异下战书!中国终会头破血流1又是口误?日本第二次出来澄清日本TBS电视台30日消息,日本防卫副大臣中山泰秀日前将台湾妄称为所谓国家,防卫大臣岸信夫谈及该言论时表示,中山的看法不代表日本政府立场。值得提示的是日本引狼入室,美军无恶不作!菅义伟忍气吞声,屁都不敢放一个1日本民众投诉美国,日本政府屁不敢放就在前几天,日本民众如潮水般的投诉美国。投诉啥?说的是驻日美军直升机在东京上空低空飞行,严重地危害了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东京是日本的首都,驻日战局升级!伊朗开始报复,拜登空袭惹火烧身1美国出兵,见怪不怪拜登就是一个战争狂人,一上任就不停地发动战争。6月27日,美国空军对伊朗支持的叙利亚伊拉克边境附近的武装组织设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空袭。这一条消息来自法新社,是美刺杀海地总统凶手,2人是美国人,11人躲在所谓台湾驻海地办事处当地时间7月7日凌晨,加勒比岛国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在他的私人寓所中遭一伙武装人员开枪袭击,海地总理约瑟夫随后表示,莫伊兹已经遇刺身亡。(海地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他在5个月前刚刚俄罗斯被十多国围攻,中国发声后,还有一国出兵,装甲车望不到头据俄新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6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宣布将美国列入不友好国家名单,名单上的国家不允许雇佣俄罗斯公民在其外交机构中工作。把美国列入不友好国家,俄罗斯应该是客气值得警惕!中国全力援助,印度恩将仇报偷偷干了5件大事对抗中国印度,至少16年来,一直秉持着不接受外国援助的政策。但是印度的自我生产能力或叫创造力又不够,印度制造十分罕见。可是,现在印度的新冠疫情已经十分的严重。印度政府在5月1日最新公布了最盲目对抗中国,印度已成最大输家美国人情不好还,印或代价更大每分钟新增245例死亡1。95例!截至当地时间26日8时,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35万,印度新增病例连续5天激增,再次成为全球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的国家。急缺救命氧气新德里大法官甚至呼美国拉7个航母打击群南海挑衅!不怕,中国至少有两张底牌美国一直盯着南海,是因为他一直盯着中国。刚刚举行的G7会议上,美国主导7国公开污蔑中国,发表对抗中国的宣言。5月7日,乌合麒麟发了一张老照片。原本八国联军中的奥匈帝国换成了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