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篡位皇帝为何迁都北平?

  如果没有发生"靖难之变",或许没有今天世界上最大的皇宫和博物院——紫禁城,当然,历史上不能用"如果"假设,但,明成祖朱棣篡位后几乎只做出了两件耗费财力的大事,即迁都北京和郑和七下西洋。在财力不是很充裕的"后洪武时代",朱棣为何做出劳民伤财之举?
  我们要从明朝开国者朱元璋说起······
  朱元璋还是一名将领时,在南征北战中与马秀珍即后来的"马皇后"诞下长子朱标,朱元璋27岁得子,在当时已经属于"老来得子"了。因此,对长子精心培养欲打造一代明君,延续明朝朱家烟火。可是,天不遂人愿,明太祖朱元璋花了30多年心血锤炼的明日君王朱标却在壮年之时猝然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一代帝王的朱元璋悲痛欲绝,已是风烛残年的朱元璋痛定思痛决定嫡长孙朱允炆为新皇储。
  洪武24年(1392年),朱标病逝。几个月后,朱元璋下昭钦定嫡长孙朱允炆为皇位的继承人,朱允炆时年16岁。
  朱元璋施行的是嫡子继承制,朱标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无可争议;嫡长子病故,传位嫡长孙也属正统。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为何不在"儿子辈"中挑选皇储呢?
  据说,朱元璋对长子朱标在战乱锤炼成长,为大明王朝也立下汗马功劳,战场"父子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且朱标熟知兵法,有治国雄才大略。长子病故后,长孙朱允炆长相酷似朱标,且朱允炆自幼聪慧好学,知书达礼,性情仁厚,深得朱元璋喜爱。于是,朱元璋将对长子的思念与感情全部倾注在这位长孙身上,刻意培养。
  朱元璋临终前将皇长孙朱允炆和驸马爷梅殷召至床前,长叹道:燕王病矣!(燕王指的是镇守北平的藩王朱棣)显然此"病"非"病",而是太祖最放心不下的一块心病。
  朱元璋于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遗诏写道:······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易登大位。······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朱元璋临终前密命驸马爷梅殷、方孝孺、黄子澄等大臣辅佐新君。
  朱元璋显然已经考虑到,生怕20多个手握兵权的藩王儿子乘进京悼念太祖之机谋反,因此,特立遗诏"毋至京师"(即不准进入南京)。
  1398年6月30日,朱允炆登基,改年号为"建文元年",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上台后,感觉到各位皇叔藩王的权力太大了,构成对自己的威胁。想到太祖临终遗言:燕王病矣!建文帝显然明白,此"病"为心腹大患也。于是,听取辅佐大臣的建议,打破了太祖立下的"藩封制度",施行"消藩政策",即各地方由朝廷派出的文官管理事务,藩王不得干预。这一政治动作触及了藩王的权力,无形中加速了"靖难之变"(也有人称:靖难之役)的提前到来。
  该来的事总会发生!
  镇守北方的燕王朱棣于1399年以"清君侧,靖国难"之名,挥师南下,经过数场激战,于1402年攻入帝都应天皇宫(今天的南京),史称"靖难之变"。交战混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人报称,建文帝在宫中自焚而亡。于是,朱棣即位,明朝进入明成祖时代,年号永乐。
  朱棣显然不会相信建文帝"自焚身亡"的消息,但"国不能一日无君",只能以这种方式昭告天下了。
  话说回来,"野史"有这么一段传说,朱元璋在临终前曾密召驸马爷梅殷及方孝孺等辅佐大臣,并交代一个宝盒,嘱咐:皇太孙倘若遇到危难时方能打开。当朱棣率兵攻入应天皇宫城门时,几位辅佐大臣将太祖遗物宝盒打开一看,发现盒内有三样东西——剃刀、袈裟、密室地图。辅佐大臣们心领意会,将建文帝剃光头发,穿上袈裟,顺着地图上的密道带上几个随从匆匆逃离皇宫。留下的辅佐大臣将建文帝起居的宫殿付之一炬,焚烧而死的只是一名太监。
  鹏陈万语认为,这段野史不足为信,可能是哪位写作高手根据朱元璋"托孤"洁庵禅师而杜撰出来的。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于永乐4年(1407年)下昭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在北平修建新皇宫和皇城;经过数年的选址与勘察,永乐14年(永乐1417年)正式动工;永乐18年2月2日(1421年)北平皇宫和皇城落成。明成祖迁都北平后,仍保持南京的都城地位,原先设置的中央机构保留不变,以安置听话的政治老人。北京所在府为顺天府,南京仍为应天府,一南一北两个京都,在历史上出现奇特的"一国两京府"。
  历史上,将明成祖迁都北平称为"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
  当然,这是从大局出发,从历史观上只能这么写的。但是,鹏陈万语认为,朱棣是从三个方面考虑迁都的。
  南京老皇宫地形复杂,建文帝神秘失踪,令这位篡位皇帝夜不能寐。
  北平毕竟是自己的地盘,已经经营数十年,根深叶茂,都是手下亲信。
  篡位入主毕竟没有正当性,随时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明成祖迁都的理由已经很充分了,没有多大争议。那么,为何又要花去大量钱财派郑和下西洋呢?
  要知道,经过"靖难之役"战争后,生灵涂炭,百废待兴,迁都又花费巨资,哪里还有财力支撑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呢?
  早在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前,明成祖已经派尹庆于永乐元年(1403年)出使古里(今印度西南部)、满刺加(今马六甲);次年(1404年)又出使爪哇和苏门答腊。
  郑和领衔船队七下西洋,开创人类史上最伟大壮观的航海史话。
  七次分别是:
  永乐3年6月15日(1405年)出发,永乐5年返航;
  永乐5年(返航后向皇帝汇报后又出发了)——永乐7年;
  永乐7年(也是返航当年又出发)——永乐9年;
  永乐10年——永乐13年;
  永乐14年——永乐17年;
  永乐19年——永乐20年;
  永乐22年航行半年闻讯明成祖驾崩。
  由此可见,郑和一生中最辉煌时刻几乎在海上度过的。
  郑和受命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至今仍在争议中······
  当然正史只能说: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也留下了介绍沿岸国家、地区情况的地理著作以及航海图。
  耗费明帝国巨资,难道仅此而已吗?
  我们知道,当年郑和率庞大的船队远航,大小船只(连同补给船)共260多艘,船员27000余人。郑和船队最大的宝船长160米,宽60米,排水量万吨,载员1000人以上。浩大的规模,哪里会亚于今天美军数艘航母战斗群游弋在世界各地海域,但美国开动航母是有经济利益回报的,是由"石油美元"支撑这一笔不菲的开支。但是,明成祖的航海事业却是做"亏本生意",据称:由于船队携带大量铜钱出国用于购买船员生活必需品,致使铜钱大量外流,造成国内"钱荒",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引起帝国钱币的大规模贬值和经济恐慌。
  到了明宪宗成化年,明朝第八代皇帝朱见深突然对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意图感兴趣,下诏命兵部查找郑和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找不到,只发现介绍沿岸国家和地区地理情况的著作和航海图,而郑和上奏皇上的奏折竟然无存,成了历史谜团。
  因此,所谓的"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外文明的交流"似乎难于服众,更无法正确解释历史,还原真相。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在十多年前曾说过:郑和领导着庞大的舰队来到这里,但是,他并没有侵占马六甲海峡,他的目的是加强双边关系。历史证明了虽然中国人有能力并且有机会这么做,但是,他们并没有侵占马来西亚。
  印尼某些政治人物包括许多学者都坦诚:郑和是印尼伊斯兰文化的传播者。印尼伊斯兰教士联合总会总主席Said Aqil Siroj曾说过:郑和带给印尼人民最好的礼物就是伊斯兰教。
  不堪财政重负的明帝国难道真的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而不惜血本地烧钱支持这一伟大事业?
  鹏陈万语根据自身的阅历,写下几段史实,供诸位参阅思考。
  1
  鹏陈万语的导师施志诚教授在30多年前,受邀整理撰写福建晋江柯氏族谱中偶然发现,柯氏族人中有一位叫柯荣的人,明永乐初年在南京城郊的句容任县令,但一夜间惨遭"灭九族"的灭门之灾,何因不明,教授百思不得其解。   2
  福建泉州开元寺,这座建于唐垂拱年间(686年)的佛教寺庙,却在明朝的洪武末年间大兴土木,增建了许多殿堂。寺庙主持原本都是由寺里高僧大德选举产生的,但在洪武末年,却由朱元璋钦命南京灵谷寺的洁庵禅师为泉州开元寺住持。皇帝亲自钦点一个寺庙的住持,这可能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在洁庵禅师即将赴任之前,朱元璋单独召见了他。并对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要当好住持很难,要是太善良了就要被人欺负,要是奸恶的话,就要受人攻击,只有洁身自好才能长久啊!"。洁庵禅师心领神会,牢记皇上嘱咐,默默离开皇宫赴任了。   由皇家接管一座普通的寺庙,住持又是由皇帝钦命,难道没有疑点吗?   3
  洁庵禅师是江西抚州金溪县洪氏子。据《灵谷禅林志》卷8《高僧》记载:正映,字澄渊,号洁庵,一号月泉,自称雪老。洁庵禅师从小便到福建宁德三峰寺(南峰寺)、安仁寺出家,当小沙弥。曾于明洪武十九年到南京钟山灵谷寺拜住持慧明谦禅师(福鼎人)为师。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赴考试经得度"住灵谷寺。在明洪武晚年时,洁庵禅师受命前往泉州开元寺当住持。但到了永乐元年却不知何故离开泉州开元寺,前往闽侯山区雪峰寺,后来成为该寺第六十七代传人。   4
  在印尼苏门答腊的Banka岛,生活着一个叫"娘惹"的族群,他(她)们完全不懂华语,皮肤黝黑地与当地人无异。当地华人称这个族群为"土生华人",即已经不知道经过多少代在当地繁衍生息了。   但这个族群与当地的印尼人习俗有异,特别体现在一些节庆上。如每年的五月初十,家家户户将自制的纸糊"龙船"抬出来,集结上街巡游,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里的"贵族"大多数在名字前加上"ANG"字母,读成"昂"。鹏陈万语熟知印尼语,"ANG"在印尼语中是姓氏,可做"洪"姓或者"皇"姓使用,当然也可以当成较为普遍的"黄"姓。闽南话的"皇帝"读音是"洪嘚"(hong dei)。因此,这里"ANG"应该是当成"皇"字使用。   鹏陈万语联想到,五月初十是明洪武帝朱元璋的忌日,这个族群的人是不是在纪念自己的先祖呢?   这个族群的人如果使用"皇"作为姓氏,一目了然。可是"ANG"在东南亚大多数的华人姓氏中是"洪"姓或"黄"姓,那么,这群人如果使用的是"洪"姓?可以吗?   鹏陈万语认为,即便使用"洪"姓,同样可以解释通达。这些皇亲国戚流落异乡,为避免遭追杀,但又不能改姓。因此,以太祖"洪武"的"洪"字为姓,以免子孙后代忘记皇族身份。   5
  2006年2月5日,南京西华门与玄津桥之间的一处施工地,发现地下埋藏一条由青石条砌筑的大型涵洞,高2米,宽约1.5米。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专家王志高经实地勘察后判断,这是明代皇宫专用的涵洞。   这条涵洞是不是传说中建文帝逃离的密道呢?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鹏陈万语隐约看到一条线索:   建文帝朱允炆在燕王朱棣领兵攻入皇宫前,仓促地带了几个随从由皇宫内的密道逃出——暂避住在句容县(导致后来柯姓县令遭"灭九族")——后来一路南逃到福建泉州开元寺,本想在此终老(开元寺离出海后渚港不远)——行踪暴露,乘船渡海逃往印尼苏门答腊Banka岛后隐居。   由上述推断可以解释几个疑点:句容县令庇护建文帝而遭"灭九族"的原因;洁庵禅师因建文帝行踪暴露,未完成"托孤"使命,送走建文帝后,为避免遭追杀,突然离开"皇家级"的开元寺,到闽侯山区的雪峰寺隐居;从永乐2年派尹庆出使苏门答腊,一直到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几乎都经过苏门答腊,显示明成祖是得悉情报略知建文帝的行踪。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明太祖朱元璋做事缜密周全,几乎做到面面俱到。朱元璋钦定皇长孙为继承人后,利用"蓝玉谋反案"不惜诛杀许多"开国元勋",为皇孙未来接班扫清障碍,而"下下策"则是洁庵禅师"托孤"安排。太祖临终前已经做出详尽的政治安排,但终还是"人算不如天算",皇太孙还是逃不过逃亡的厄运,这似乎又是印证了朱元璋预测到的另一种结局。   后记:   有福建学者大胆提出:建文帝一行抵达泉州开元寺不久后,行踪暴露,洁庵禅师没有完成"托孤"使命,预感处境险恶,将建文帝等人安置在自己控制的宁德的寺庙里,为避人耳目,洁庵禅师自己则到离宁德山区100多公里之外的闽侯山区雪峰寺隐居。   佐证是:2009年宁德上贝村发现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墓,虽然墓志铭上没有年号,但有火龙珠,专家考证确实系明代墓茔。墓附近有座支提寺,寺内供奉明代袈裟,袈裟上两排绣上九条金龙,中间一排则有五条金龙,"九五之尊"的象征暗示这身袈裟非同寻常,在当时,即便达官显贵也不敢使用。以此推断,建文帝在此终老。转自"大时局评说"

细数海南过冬的利弊!去不去海南过冬,看了就知道!一起讨论吧虽说全国疫情形势大好,但隔段时间病毒还是会跑出来刷刷存在感,给人们的出行,尤其是出远门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今,海南岛全岛已经都转为低风险地区了,为您的过冬旅居提供了保障!不得不说,仅80元,这个带养生温泉的旅居度假基地,你喜欢吗?强烈推荐您来北纬18黄金度假线,全年无冬,四季温暖,这里不止有三亚,还有不能错过的世界长寿之乡万宁!和一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康养度假秘境!优越的居住环境是万宁长寿的秘诀。地处海南岛东南部,年平均气退休后的避暑过冬旅居!这些注意事项,你一定要提前知道转眼就入秋了,但气候的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的,所以很多朋友们都没什么感受。但,气温的变化又总是突如其来的。南方的秋天短暂得可怜,但可以热得可怕。北方的秋天留得长久,但也能冷得惊人。不北方人又在计划去海南了,你的计划这样做,可以省下一大笔每年都有一些北方朋友想要去海南过冬,但还没出发就被传说中的海南高消费给劝退了!其实哪有那么离谱,丰俭由人,不同的预算在海南当然就有不同的快乐!预算1500左右1500的预算相对来说过完人山人海的国庆,才发现,这种出行模式真的适合中老年朋友难得的长假,大家是回家探亲还是外出游玩了呢?或者是另有安排?国庆节作为旅游高峰期,人们不约而同,各大景区都人山人海,大家也戏称自己是去看人头,其实毫不夸张。但最可惜的是,许多人长时五指山半山腰上的宝藏过冬山庄,包吃包住117,在这里清肺吸氧在海南,也许只有在五指山,你才能体会到住在山林里的感觉。五指山这个建在半山腰上的度假山庄是最好的证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的五指山年平均气温在22。4度,1月份平均气温也有17度,从海边的五星级旅居基地,包吃住价格超亲民!这样的过冬环境如何?你理想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是靠山还是近海?海南陵水这个康养基地全都满足你!要说冬天全海南最温暖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是三亚!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基地就在离三亚不到一小时车程的陵水!陵水香为什么父母都喜欢去海南过冬?海南真的适合老人过冬旅居吗?眼看天气越来越凉快,很多人已经在为父母安排过冬旅居啦!很多都选择在海南,海南真的适合老人去过冬吗?一为什么让父母冬天去旅居?首先是很多地区,尤其是北方,冬天很冷。父母年纪大了,很容60岁的父母想要去海南旅居养老,哪里最适合他们?大家给点意见60岁父母想去海南过冬,但究竟海南哪里才是最适合他们的过冬宝地呢?乡导从日常的衣食住行来分析了一下到底去哪才最合适!大家看看分析得对不对穿衣篇气候是大家选择海南过冬地的首要条件,虽今年冬天,在海南这个村野庭院里,享受田园慢生活!含吃住超便宜你绝对想不到,在海南这个村野之中,还有这样一个幽静雅致的院落。藏于椰林间的别院,犹如一座美丽的彩虹桥,带我们告别城市的喧嚣,在这里享受田园慢生活海南保亭,地处北纬18以南,这个黄金去海南旅居过冬,要想租到你梦中情房,这几件事要知道近日,北方多地气温创立秋后新低,冷空气来袭,你去海南过冬的房子租好了吗?要想租到你想要的梦中情房这几件事要知道!记得要提前租房提前租房,才能有更多的选择!经验丰富的候鸟老人,在秋天
10个初夏最美旅行目的地!人少,清凉又美丽,抽个时间就出发吧初夏,是阳光明晃晃地洒落在午后的梦里,下了一场瓢泼大雨后静静地听蝉鸣声,是躲在树荫下吃一大口的冰镇西瓜,是在晚风吹拂的海边吃烧烤喝啤酒,温柔闪亮的初夏时节里,满目皆是小美好,去热烈小满文案万物至此小得盈满,出门旅行恰逢其时小满,谷物即将成熟的时节,过了小满,也正式进入盛夏。最近的气温还在忽高忽低,站在树荫下,丝丝微风,些许凉意这不冷不热的恰是在外走走的好时候,趁着夏还未燥,晚风还美妙,去看看夜色,找旅行的岁月流年旅行的快乐是什么?曾经的旅行,享受得就是年轻,是在故宫转大半天后,拮据得舍不得10块钱买一碗泡方便面填肚子是长城好汉坡下行时,坐着往下溜的惊张疲惫是徒步往返100公里走过三叠泉庐山难忘的岁月车是风儿我是沙车是风儿我是沙,我们要去香格里拉。一个思想纯净而又追求简单的人一个淡泊名利而内心又充满浪漫情怀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而又努力享受生命的人他的心境已经到达云淡风轻的境界,在这春暖花丁香花开马务寺文牛勃图陈文去年底,为考察朱圉山石窟群的形成原因和社会文化背景我曾专门去过马务寺,前日,书法家黄想成邀请我说马务寺丁香花开得正好,值得一看。盛情难却,便和同是书法家的康岁喜一道骑车月季花开月月红(游记)你去过的地方,风景最好的是哪里原创刘敏绿竹百合文图均为原创月季花开月月红月季花是常见的一种花卉,原产于中国,与蔷薇花同属蔷薇属植物。月季即可观赏,也可药用,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之功浪漫520两人同行一人免单,邀您以爱之名去旅行!张公山寨两人同行一人免单五月无疑是一个充满着浪漫情怀的月份眼看着518519520即将到来你,准备好带TA去哪里度过一个特殊的情人节呢张公山寨福利奉上来这里你可以这样玩那样玩花样玩河南必去的景区不是云台山,不是少林寺,而是这里此前,小南曾在网上发起提问如果每个省,只能报一个最经典的景区,河南的,你选哪个?在自然景观方面,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答复,有说云台山的,有说白云山的,也有说老君山的。但是人文景观方面打卡川西蓝色海洋,邂逅木格措的雪山与杜鹃!(一)五月高山杜鹃花季,观赏正当时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雪域杜鹃始盛开!五月,正是高山杜鹃花开的时节木格措的杜鹃峡更是一片热闹找个机会一起去木格措赏花避暑吧!康定情歌木格措景区川藏旅行第一学着来一场精致露营,却发现装备是个大坑一个帐篷,一顶天幕,桌上摆着水果与烤肉被篝火暖光的映衬着。把夕阳当做背景,拿出相机光圈调大,找好角度构图,最后加上一个滤镜。如今这些在小红书抖音上成为新中产阶级的标志,我们把它叫做凌晨下火车,为何有人宁愿去洗浴中心也不住酒店?答案很现实我们肯定都有过出远门的经历,不论是坐大巴车,还是坐火车,或者是坐飞机,我们会发现,我们下车的时间点是不固定的。(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不是说车程没准,而是全天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