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湿润中国,华北重回水乡?

  #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 #头条带你乐享河北#
  2021年的中国北方不同寻常
  这个异常潮湿的夏季注定将记入历史
  河南郑州一天下了一年的雨
  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洪水肆虐
  干涸25年的永定河全线复活
  饱经沧桑的白洋淀再度碧波荡漾
  华北大地似将重返江南水乡
  一场气候巨变正在静悄悄地发生
  动画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一系列信号表明,湿润中国可能正在成为现实。
  壹 华北曾经是水乡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一首山水诗
  不仅记述了吴中才子文徵明
  在北京生活的一段真实感受
  也描绘了燕山脚下的明代北京
  如同江南的美景
  北京所在的华北平原
  西有太行
  北有燕山
  东靠大海
  既拥充沛水汽之来源
  又兼降雨之特殊地形
  原本清泉四溢
  河湖纵横
  可谓禽鸟翔集的北国水乡
  动画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考证,古代华北地区湖泊众多,面积广大,与现代长江下游相比亦不稍逊色。
  曾经
  在广袤无垠的海河大平原上
  大清河
  永定河
  滹沱河
  条条大河仿佛珠链
  串起座座乡村和城市
  孙犁《荷花淀》中
  水鸟惊起的白洋淀芦花荡
  管桦《小英雄雨来》中
  蓟运河两岸遍地青纱帐
  丁玲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
  有关涿鹿这个华夏文明肇始地
  荡气回肠的描述
  见证了华北大地曾经的
  大河奔流
  浩浩汤汤
  滹沱河发源于山西忻州繁峙县,全长587公里,是华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摄影 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然而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季风雨带逐渐南移
  华北平原陷入持续干旱
  水库见底
  21条大河断流
  地下水累计超采1800亿立方米
  相当于黄河三年的流量
  华北平原地下水位
  逐年下降
  形成触目惊心的大漏斗
  从1999年开始
  北京连续经历12年干旱
  燕山明珠密云水库
  日渐萎缩
  2004年蓄水量锐减到6.5亿立方米
  不及高峰期的五分之一
  (请横屏观看)
  切开长城要塞古北口的潮河是密云水库的两大水源之一,深秋时节,几近断流。摄影 李少白
  在北京持续干旱5年之后
  2003年12月30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
  2014年12月12日
  历时11载
  耗资2100亿
  贯通四大水系的调水工程终于建成
  来自丹江口水库的万顷碧水
  跨越1432公里的漫漫征程
  注入北京团城湖
  一江汉水向北流
  滋润着干渴的华北大地
  南水北调中线7年累计调水4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7900万。图为京石段渠道。供图丨南水北调宣传中心
  在这条维系华北的生命血脉
  贯通之前
  北京的干旱状况
  却悄然发生变化
  2011年
  北京的年降水量已达721毫米
  比常年偏多四分之一
  2012年的"7·21"特大暴雨
  则正式拉开了
  北京进入丰水期的大幕
  一天之内
  强降雨持续16个小时
  全市平均降雨量170毫米
  11个站的降水量打破纪录
  这是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
  北京最强的一次暴雨
  全市最大降雨点在房山区河北镇,460毫米的日降水量接近五百年一遇。供图丨新华社
  "7·21"极端降水虽百年难遇
  但绝非偶然
  参照近30年的降雨平均值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认为
  2008年以后
  北京地区确有往多雨方向转变的趋势
  此后降雨量的变化
  证实了他当年的判断
  截止2020年
  北京已经连续13年
  进入多雨年份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999年至2007年,北京连续九年干旱。2008年至2020年,连续13年多雨。
  随着降雨的变化
  密云水库的来水量逐年增加
  2013年
  蓄水量首破12亿立方米
  2014年
  南水北调建成之后
  密云水库蓄水量增加更为迅速
  2017年
  首次达到20亿立方米
  2020年
  蓄水量恢复至24亿立方米
  今年入汛以来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
  入库水量超过10亿立方米
  是同期多年平均量的四倍之多
  蓄水量达到33.71亿立方米
  突破1960年建库以来的最高纪录
  (请横屏观看)
  密云水库环湖一圈110公里,库容量为43.75亿立方米,相当于150个昆明湖。摄影 Seasky
  北京的两大水盆
  除了密云水库蓄水量屡创新高
  官厅水库也起死回生
  2007年
  官厅水库来水曾创下新低
  1.1亿立方米的蓄水量
  已接近死库容
  随着上游降水增加
  官厅水库状况逐年改善
  2020年
  蓄水量达到6.4亿立方米
  创下20年来新高
  恢复活力的官厅水库
  开闸放水
  2.6亿立方米生态流量注入永定河
  " 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 "
  (《关门柳》 唐 李商隐)
  断流25年的北京母亲河
  重现
  水清岸绿
  鱼翔浅底
  不仅北京
  在更为广阔的华北大地
  21条主要河流
  也正在恢复青春
  白洋淀
  衡水湖
  七里海
  水光潋滟
  重现华北水乡的荣光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海河流域是华北地区的主体,包括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五大支流。
  滹沱河
  海河三大支流之一石家庄引以为傲的母亲河 明清时期以至民国这里雨季水势一望无际旱季沙洲浅滩罗织至上世纪70年代上游来水锐减黄壁庄水库之下彻底断流沦为黄沙漫天的荒滩近年来
  伴随着上游来水逐年增加  "霞明深浅浪,风卷去来云" ( 《晚渡滹沱赠魏大》唐 卢照邻) 一碧万顷水鸟翔集的滹沱美景重现冀中大地
  (请横屏观看)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逐步建成160多公里的生态水系。摄影 穿花格子同学的衣服
  华北明珠白洋淀
  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为河北平原北部古盆地的一部分
  143个大小淀泊星罗棋布
  总面积达366平方公里
  相当于60个西湖
  "汪洋浩淼,势连天际"
  ( 清 高景)
  70年前,白洋淀军民依水而战的抗日事迹曾经孕育了《小兵张嘎》等"荷花淀派"革命文学。摄影 新华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白洋淀的入淀水量为10亿立方米
  到了八十年代仅为2亿立方米
  1983年至1988年
  连续5年干淀
  1997年2004年
  连续八年干淀
  烟波浩渺的白洋淀
  支离破碎
  苟延残喘
  近年来
  随着入淀水量稳步增加
  饱经沧桑的白洋淀
  再度复活
  白洋淀泄而不竭,蓄而不盈,为海河流域蓄滞洪区。摄影 Dashi30new
  白洋淀属大清河南支水系湖泊自古有"舟楫之利"清代至民国保定和天津之间的货物大多靠这条航线转运2016年以后随着雄安新区落子白洋淀通往北京的京安运河联通保定和天津的保天运河进入官方规划一旦蓝图绘就九河入淀下通津门经纬条贯脉脉相通 河网纵横千帆竞渡北国水乡终将梦想成真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白洋淀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九条较大的河流入湖,经赵王新河汇入大清河。
  河流湖泊的变化
  直接反映了降水量的增减
  它们共同构成气候变化的
  重要标志
  国家气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
  近年来
  华北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
  与此同时
  南方地区的降水开始减少
  在中国东部持续数十年的
  "南涝北旱"降水格局
  可能正在静悄悄发生逆转
  贰 南旱北涝
  席卷西南的大旱
  成为"南旱北涝"转折点的标志性事件 2010年由于南方长期降水不足全国六成水电告急广西水电机组九成瘫痪云南罗平60万亩油菜花海成为死海全省农业损失高达172亿元贵州黄果树大瀑布奄奄一息每天只在上午10时到下午4时少量放水供游客观赏其余18小时均处于断流状态
  云南石林县板桥乡小矣马伴村遭遇重旱,小麦绝收,田地荒芜。摄影 卢广
  截止当年3月30日
  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绝收1515万亩242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2010年西南大旱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 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可谓百年一遇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西南大旱主要集中在贵州大部、云南东部、四川东南部、重庆南部及广西北部,其中贵州的旱情最为严重。
  有关西南大旱的成因再次引发中国学界关于"南旱北涝"转变的讨论
  李维京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他认为中国的雨带
  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中国夏季主雨带集中在北方
  到了八十年代
  主要雨带移至长江以南地区
  进入21世纪后
  尽管偶有反复
  但是中国的降水带北移是整体趋势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951-1970年,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71-1990年,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1991-2010年,雨带北移至黄淮地区,北方降水又开始增加,形成南旱北涝的局面。
  通过数据分析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发现
  2009年之后
  中国夏季主雨带已经移动到
  华北南部至黄淮一带
  2010年
  华北降水量显著增加
  2012年
  东北显著偏多
  2013年
  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
  高温天气困扰
  而东北地区却暴雨成灾
  松花江流域出现1998年以来的
  最大洪涝
  2013年8月16日,松花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水,遇难失踪人员达164人。摄影 Duijianping
  钱维宏
  北京大学大气物理系教授
  通过120年的降水数据分析
  他发现了南北旱涝的
  转换周期
  从1910年至1940年
  夏季降水是南多北少
  从1940年到1980年
  夏季降水是南少北多
  从1980年到2010年
  夏季降水又回到了南多北少状态
  不论是1910年到1980年
  还是从1940年到2010年
  南北旱涝的周而复始
  周期恰好是70年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从华北地区降水量累积距平百分率变化趋势上,可以看出1910年代末期至1940年代中期降水减少,1940年代中后期至1970年代末期降水增加,1980年代至21世纪前几年降水减少,之后降水又开始增加。
  2013年
  通过分析东部近千年的旱涝资料
  钱维宏估计
  随着华北开始回归湿润周期
  2020年将进入降水高峰
  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2021年7月20日
  一场世纪暴雨突袭郑州
  小时雨强达到201.9毫米
  打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
  单日降雨量552.5毫米
  接近全年降雨量
  突破1951年郑州建站以来的历史记录
  在这场千年一遇的暴雨中
  共有292人不幸遇难
  动画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来自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向郑州输送。
  郑州此次特大暴雨
  源于台风"烟花"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影响
  大量的水汽通过偏东风
  源源不断从海上输送到陆地
  太行山区和伏牛山区的
  特殊地形
  对偏东气流起到抬升辐合效应
  气流盘桓不前
  终于形成超历史极值的
  极端特大暴雨
  郑州三日降雨量达617.1毫米,相当于三天下了一年的雨。摄影 非来非去
  值得注意的是
  北方虽然年降水量少于南方
  但大暴雨却常常发生在北方
  自有气象记录以来
  中国大陆最大的两次暴雨
  均发生在北方
  1977年8月1日到2日
  在陕西与内蒙古交界的毛乌素沙漠里
  降水量高达1400毫米
  相当于北京两年半的降水量
  排名第二的河南泌阳县林庄
  1975年8月7日
  受超强台风莲娜影响
  日降雨量达到了1060毫米
  滚滚洪水咆哮而下
  板桥水库终于惊天一溃
  山崩地裂
  声震数十里
  在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了
  7亿立方米洪水
  形成宽达15公里的洪流
  板桥水库溃口宽350米,出库瞬间流量高达7.9万立方米,接近三峡大坝的最大泄洪流量10.25万立方米。摄影 新华社
  板桥溃坝之后
  石漫滩等58座水库
  如同多米诺骨牌相继溃决
  60亿立方米洪水疯狂漫流
  30个县市汪洋一片
  1780万亩农田被淹
  1015万人受灾
  680万间房屋倒塌
  100公里的京广线被毁
  铁轨被扭成麻花状
  这次举世震惊的溃坝惨剧
  共造成2.6万人遇难
  距板桥水库最近的沙河店镇被夷为平地,计有827人遇难。摄影 新华社
  河南"75·8"特大洪水
  引发了世界上最为惨重的溃坝事件
  根据观测数据分析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徐影认为
  进入21世纪
  极端气候可能会更加频繁
  千年一遇洪水的发生频率
  可能变为百年一遇
  对于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认为
  其根源还是气候的变化
  原有的平衡被打破
  在建立新的平衡过程中
  必然伴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繁发生
  郑州暴雨水泡车废弃集中停放地。摄影 大浪
  关于中国东部气候变化的
  周期规律
  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认为
  可以用"拉马德雷"理论来寻找答案
  "拉马德雷"(Lamadre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
  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上被称为
  "太平洋十年涛动"(PDO)
  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南旱北涝
  而暖位相则对应南涝北旱
  尽管准确时间稍有滞后和提前
  但总体趋势基本吻合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910年至1940年夏季降水的南多北少,与发生在1925年—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1940年到1980年夏季降水的南少北多,与发生在1946年—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
  1980年到2010年夏季降水的南多北少,与发生在1977年—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
  南旱北涝的转换周期
  大约为70年
  新一轮转换大致始于
  2008年
  其主要标志是华北降雨的持续增加
  以及伴随而来的极端天气
  而在此前20年
  一场更为剧烈的气候变化
  其实早已在中国西北拉开了序幕
  叁 西北暖湿化
  2010年8月7日22时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突降特大暴雨短短40多分钟降雨量达97毫米引发东北部山区三眼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滚滚泥石倾泻而下 所经区域被夷为平地284人失踪1557人不幸遇难
  舟曲"8·7"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达750万立方米。摄影 大浪
  自2003年以来
  甘肃省因地质灾害死亡2580人
  其中九成是因为
  降雨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
  2011年
  东乡县城"3·2"特大滑坡灾害
  2012年
  岷县"5·1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2017年
  陇南"8·7"特大泥石流灾害
  这些造成重大损失的地质灾害事件
  均与强降水有关
  陇南"8·7"特大泥石流受灾人数29.8万人,因灾死亡8人。摄影 陇南发布
  甘肃地处西北地区东部
  而舟曲、岷县等中东部的降水增加
  始于2004年
  在此之前
  西北地区西部的新疆
  以及河西走廊西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降水就开始增加
  并因此引发频繁的洪涝灾害
  而1987年
  成为这场气候巨变的转折点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1956-2000年的45年间,新疆共发生大洪水56次,其中1987-2000年的14年间出现27次,占48%。而在总共28次的特大洪水中,1987-2000年发生21次,占75%。
  2018年7月31日新疆哈密市沁城乡突降特大暴雨1小时最大降雨量 达到110毫米相当于当地两年的降雨量
  哈密暴雨造成20人遇难,8人失踪,8700多间房屋被毁。 供图 中新社
  今年以来
  新疆南部降水频繁
  3月30日
  焉耆大暴雨
  24小时雨量达60毫米
  4月19日
  莎车降大雨
  一日雨量相当于当月雨量3倍
  6月15日
  洛浦县在3小时内雨量达52.9毫米
  超过了当地一年的平均降水量
  7月29日
  轮台县天山山脉普降暴雨
  塔克拉玛干沙漠洪水成灾中国石化西北油田玉奇片区道路损毁3万套设备被淹没
  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SGC2128队在营地清理涉水的3万余套检波器。 供图 中国石化
  叶尔羌河
  新疆洪灾最多的河流
  1999年8月
  叶尔羌河出现了
  冰川堵塞河谷而溃决的大洪水
  卡群站洪峰流量高达6070立方米/秒
  20多万亩农田被淹
  8000多间房屋倒塌
  伤亡人数达168人
  为了解决叶尔羌河愈演愈烈的洪水灾害
  2011年10月10日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正式开工建设
  2019年11月19日
  总投资超过百亿的"新疆三峡"
  下闸蓄水
  千年水患一朝根治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供图 中新社
  在西北干旱地区兴修水利
  通常是为了蓄水
  而在降水稀少的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的兴建
  与"新疆三峡"一样
  更大作用是为了防洪
  那棱格勒河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
  属台吉乃尔湖水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格尔木地区降水逐年增多
  洪水泛滥渐成常态
  1989年
  10亿立方米洪水冲入台吉乃尔湖区
  2009年
  2.5亿立方米洪水冲入西台吉乃尔湖
  2011年
  11亿立方米洪水再创新高
  防洪坝相继决堤
  采盐企业受损严重
  2017年10月11日
  格尔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防洪工程
  正式开工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建成之后
  将彻底解决台吉乃尔湖区的洪水泛滥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库容5.88亿立方米,相当于那棱格勒河天然年径流量的一半。供图 中新社
  自2005年开始
  青海东部的青海湖地区
  降雨也开始增多
  青海湖的水位连续16年上升
  整体面积达到了4543平方公里
  水位恢复至20世纪60年代初水平
  上升幅度达3.47米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近5年来,青海湖水位上升的速度加快,远远高于2005年前的水位下降速度。
  2001年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士敏锐地捕捉到西北降水数据的变化2002年他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提出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科学推断 如今近20年过去了西北已呈现全面暖湿化的特征 温度上升降水量增加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洪水灾害频繁植被覆盖也明显增加
  2019年6月6日,无人机拍摄的黄土高原吴起县走马台村流动的云海,宛如仙境。摄影 陶明
  西北暖湿化始于1987年
  2020年已经全面扩展到
  黄土高原
  南旱北涝始于2008年
  如今夏季降雨主雨带已转移到
  华北地区
  东西方向的大周期变迁
  南北方向的小周期变迁
  最终
  在华北平原形成交汇
  一场世纪气候变迁
  或将在中国北方大地上演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气候变化大小周期的叠加,让华北地区成为变化的中心。
  关于气候转型的前景
  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
  施雅风曾经作出过预测
  2050年
  西北各省区平均气温上升1.9
  降水增加4%-34%
  2050年以后至22世纪或更长时期
  气温将级级升高
  水循环不断加强
  降水量增加趋势也长期存在
  西北全境以至华北都会转向暖湿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结合史学、物候、方志和仪器观测,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人竺可桢(1890年—1974年)将过去5000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
  从温度变化曲线分析
  中国目前的平均温度
  已经与第三个暖期隋唐相仿
  如果按照目前的升温幅度
  则很可能在本世纪中叶逼近第二个温暖期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预测至21世纪末
  西北气温增幅可能达到2.67
  相当于6000-7200 年前的
  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
  那时的北方大地
  正值仰韶文化时期
  黄河两岸长满青翠的竹子
  野象在中原大地奔跑
  殷商时期,大象曾广布在中国3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摄影 Happy monkey
  事实上
  如今的河南地区
  在距今三千多年前
  曾是大象的栖息和繁衍之地
  西周之后
  大象逐渐退出黄河流域
  宋元之际
  在福建地区和岭南东部消失
  明清之后
  对温度十分敏感的野象
  渐渐淡出岭南
  只生存在滇西南地区
  而如今
  西双版纳是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随着气候变冷,大象在中国开启了南迁的漫长旅程,从北至南逐渐隐退。
  春江水暖象先知
  2020年4月16日
  17头亚洲象
  离开西双版纳原栖息地
  一路北上
  在一年多时间里长驱500公里
  直达昆明近郊
  回溯漫长的时间河流
  五千年前的中原大地
  正是象群昔日的故土
  据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
  因气候回暖一些象群亦曾经北上试图重返黄河流域 此时
  云南野象北迁的奇幻旅程
  或许
  正是源自气候变迁对它们基因深处的召唤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历史上,云南也曾发生过大象迁徙事件,最远到达过云南普洱。
  如果说野象北迁
  响应的是较大级别气候变迁
  而宏观的气候震荡
  主要来源于天体力学的周期变化
  地球公转轨道
  地轴角度
  以及岁差运动的几何参数的
  周期性变化
  决定了地球以万年为周期的气候变化
  20世纪初
  塞尔维亚天文学家米兰科维奇
  发现了这一规律
  因此被命名为米氏循环
  变化总是有迹可循
  无数科学家们殚精竭虑
  对气候变迁及趋势做出预判
  如果西北暖湿化继续东扩
  继而影响华北乃至整个中国
  那么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北方的暖湿化趋势不会改变
  从更为广阔的尺度来看
  南方也会更加潮湿
  多雨长江流域或许会重现
  云梦泽冷暖周而复始沧海化作桑田
  较大级别的气候转换过程中
  必然伴随剧烈的动荡
  因此极端天气在一定时期内
  会成为新的常态生活
  在地球上的我们永远不可能是旁观者
  从很久以前到此时此刻有开天辟地的呐喊
  有身处苦难的坚定有智者的才华与洞见
  有勇者的热血与传奇
  华夏儿女就这样步步前行
  任风云变幻唯生生不息

浅析电影游园惊梦的美学价值这是我平生第一次,用写论文的态度去写一篇观影感。去年三次游览苏州。看了这部电影,震惊于导演构图与光影的敏锐感,竟然把苏州拍得如此美仑美奂,三个主角的的盛世美颜,更是看得我只有心惊。大妈退休3年半一个人或结伴自由行7国超100城清单(一)2018年印尼俄罗斯泰国摩洛哥,国外走了20来个城市,国内也走了几十个城市吧,出游时间加起来约3个月2019年印度留尼旺马达加斯加,国内自由行了几十个城市,出游时间长达半年2020朱淑真的5首中秋诗词一个文采不输李清照的女词人我们往往说在文学造诣方面的巾帼英雄,相信大家首先想到一定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特别是她的词作一剪梅也在我们读书的课本和试卷中屡屡出现,如今回想,依然能够信手拈来。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5句中秋节祝福语国庆节祝福语,俏皮祝福语送大家,节日快乐今年的国庆节恰逢中秋,双节重叠,据说21世纪总共有四次,2001年中秋节和国庆节重叠,时隔19年双节再次重叠,普天同庆,祖国的生日到来之际,举国欢腾,今日之中华是令亿万同胞喜悦的中退休大妈2000元一个月旅居大理这篇游记想和大家聊聊旅居大理的生活成本大妈去过大理2次,2000元旅居大理一个月可行吗?我退休之前曾来过一次大理,那次的旅行受时间限制,提前预订好酒店机票各种东西,属于匆匆忙忙的出旅行也要断舍离看退休大妈一个人长途旅行如何5分钟打包好行李有朋友可能会说,5分钟打包好行李,怎么可能!有疑问的朋友可以看大妈之前发的视频,视频里大妈展示了如何在5分钟内打包好行李。2021年9月为期20天的自由行,我只带了一个小鹰22升背10首寒露诗词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国庆假期进入尾声,很多人已经开始返程,返程堵车的现状也开始出现,祝愿大家都能安全抵达目的地。今天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迎来了寒露,寒露过后即将与秋天做最后的告别了,迎来露水重,夜更这个秋天,让我们依旧做一个精致而幸福的女人人们常说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国庆过后的寒露让我们彻底与夏日的酷暑告别,迈入了秋日的门槛。作为一个女子,秋天的我们如何做一个幸福的女性呢?女子不管那个年龄段,都要学会让自己活得精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为什么飞不出如来佛手掌心?孙悟空一个筋头云是十万八千里,十万八千里是多远呢?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唐朝前500年,正是汉朝时期,汉朝时期1里415。8米,而十万八千里经过计算是44906km,约4。5万千米。天宫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秋日所思国庆长假后,秋天就迎来了凉爽的深秋,习习秋风,过滤着夏日浮躁的尘埃,驱赶着酷夏炎热的气息绵绵秋雨,涤荡着红尘俗世的铅华,剥去过客沉重的伪装秋阳高照,成熟着万物的生命,温暖着凡尘的灵15句寒露祝福语,秋风寒露,愿你我百岁无忧三毛曾说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今天是秋天的第5个节气寒露。从今天起开始进入深秋。寒露之后,昼夜温差变大,草木凋敝,菊花独自绽放,天气变较干燥,多吃梨养
当别人叫你老师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一枚留学独立顾问的心声过去的10年,在职业生涯的前半程,我主要从事短期海外教育的交流项目,包括冬令营,夏令营,暑期学校(夏校)以及教师海外培训,自2014年开始,我逐步转向了留学申请的相关工作。从过去排美国著名寄宿高中湖森中学LakeForestAcademyLakeForestAcademyLakeForestAcademy成立于1857年,位于芝加哥以北30多英里的森林湖市。学校提供优质的课程,强调学业优秀,以小班和师生间密切交流著合领教育云访校美国著名女校WestoverSchool威斯多佛学校女孩,你准备好成为领导者了吗?来WestoverSchool,帮助才华横溢积极进取的女孩成长为独立自信有影响力的女性!WestoverSchool威斯多佛学校WestoverSch具有悠久历史的西安街道名来历1炮房街据明清西安词典记载,相传明代炮房街上多开有纸炮作坊,街道便因此得名。2韩森寨位于西安市东郊,因有韩森冢并为近郊最大的坟冢。相传明代在冢旁驻军而得名韩森寨。3南广济街位于朱雀打造胶东机场的巨型能源心脏由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能源中心工程为胶东机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支撑胶东国际机场1能源中心前不久,万众瞩目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开航投运,这座国内民航最高运行等级4F级的新老陈的五味人生(二)下午16点30分,中超联赛青岛对阵武汉,踢得正激烈。叮铃铃,老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晚上一个聚会特别邀请你参加。按理说,这个时间才打电话的酒局邀请,一般都是凑人数的。无奈,邀请的人是老陈的五味人生地点青岛武汉宜昌时间2015年2月14号17号人物老陈胖妞送水小伙子东北籍货代光头湖北佬武汉出租车司机一家三口警察环卫工人兰大哥候车厅老太太重庆夫妇胡一凡宜昌东站执勤人员充电汉口站青岛市民营经济商会走进企业助力发展之走进青岛润东茶业青岛市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走进企业助力发展系列活动今年第8期,于9月9日走进商会理事单位青岛润东茶业有限公司。走进企业助力发展商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尚永乐,副会长单位左政,监事长王来荣神秘的川藏中线无意中竟然跟着古老的川藏中线,这就是西藏省道303线,起于那曲的比如县,止于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全程700多公里,连接317和214国道,这条古道穿行在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地处藏东南三10月份进藏天气以及穿衣指南西藏十月份天气怎么样?十月份去西藏旅游穿什么衣服?西藏十月份天气指南来西藏旅游的外国客人在做旅游攻略的时候,都会关心西藏10月份的天气怎么样呢?10月份去西藏旅行要穿什么衣服,带什北岭山一日游,有来过的吗?说说你的感受吧青岛北岭山森林公园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四流南路7号。东临萍乡路,西北邻四流南路,南依南昌路。2005年,公园占地面积46。54万平方米,年游人量11。5万人次。北岭山公园是市内十处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