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罗新如果年轻时接触了旅行文学,我的人生或许会改变

  "侍从常向北方游,龙虎台前正麦秋"。从北京的健德门为起始,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明德门为终点,是元代皇帝往返大都与上都之间的辇路。每年初夏时节,皇帝便会离开元大都,来到草原上的开平城避暑。皇帝巡行路上的盛况在文人的诗词曲赋中多有提及,但关于这条辇路的历史研究还有不少亟待细究辨明的地方。
  北京大学教授罗新,一位专研中古史和边疆民族史的专家,在华发之年,沿着这条古代辇路北行,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背着行囊,徒步四百五十公里,最终抵达了上都,完成了十五年前的夙愿。"我,作为一个以研究中国历史为职业的人,真了解我所研究的中国吗?"罗新在《从大都到上都》中的自我发问,成为了他坚持走完这段艰辛旅途的终极动力。
  虽然从年轻时就爱旅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罗新并没有打算把这行走的经历和感受写成游记。在专业研究的机缘下,罗新阅读并喜欢上了旅行文学,这给了他写作《从大都到上都》的勇气和灵感。今年他又担任"远方译丛"主编,向国内读者引介了一批优秀的西方旅行文学作品。谈及旅行的意义,罗新认为,徒步行走拉近了他与当地的距离,由此获得了一种更平等的观察视角以及同当地人的相处之道。
  本文出自《新京报·书评周刊》10月29日专题《山海故人》的B04版。
  "如果年轻时接触了旅行文学,
  我的人生或许会改变。"
  新京报:作为一名历史学者,你最初的考史行走是从何时开始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考史行走和历史行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罗新:我原来是中文系的学生,本来是希望自己能够写几本小说,往作家的方向发展。但后来我发现自己没有编故事的能力,特别是读那些故事编得特别好的作家,比如金庸,我觉得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有这种本事,把一个庞大的故事能编得像他那么好。再比如说《权力的游戏》原著的作者,这也是一个封闭的历史世界,但你需要在这个历史世界中把每一个人都设计好,我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能力,而我并不具备。于是,我在24、25岁的时候转身投向了研究真实世界的历史。
  我是一个喜欢到处乱跑的人,从我正式开始投身学历史之前,我就是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有一些历史学者是那种足不出户知天下的人,另外一些人做研究需要把理论知识跟野外实地考察紧密结合,我就属于后者。我没有那种在书斋里就能懂得外边事情的能力,我必须通过眼睛看见、身体到过才有很多印象,也才会有热情去对那个地方做研究。另外,这也跟你从事的工作有关,如果你做的是制度研究,了解哪个州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地理空间上的特征,对研究来说关系不是太大。但我做的研究就跟交通和地理状况有关,你没有到过实地,见过实景还是差得很远。
  我大学毕业之后在武汉工作,记得那时候正在读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自成》,空闲时间就和几个朋友去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拜访李自成墓。那时候虽然也有公共汽车,但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所以几十公里的路程是徒步走过去的,走一天才走到一个地,歇下来第二天接着走。后来我成为一名青年教师,也喜欢带着学生到处跑,直到最近这些年我年纪大了,慢慢就不带学生了为止。但是在过去,我的学生总是在跟着我到处乱窜。
  我在年轻的时候经常行走,却从来想到要为此写一本书,也不明白写这种游记的意义在哪里。我只是把这种行走当作历史研究的辅助学习方式,通过行走来建立现场感,逼迫自己在阅读的时候更有动力,这样行走在专业上的目的就达到了。显然行走本身不可能用来做研究,也不可能用过行走达成某项学术成就。
  新京报:旅行写作(travel writing)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相对而言,旅行写作在中国直到最近这些年才越来越受到关注。你阅读过大量的相关作品,近年来也在推动西方旅行写作的译介工作。这些西方的旅行文学,对你的行走和游记写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罗新:那时我们跟国际上的接触比较少,能了解的的信息很有限,当时我不认为写游记是一条正路,只能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从传统上而言,中国的旅行写作这种文体也不够发达,旅行写作在中国的文学世界中没有什么地位,游记和散文从来不是主流,更不用说跟诗歌、戏剧、小说相提并论。即使我读过《徐霞客游记》,也就当作是一种考察笔记,没有看作为文学性的作品,不能当做一个目标来追求。
  可是在国外,你会发现旅行写作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人凭借这种文字获得了很高的文学地位,这一点在中国是不可能的,甚至在看得见的未来都不太可能发生。我觉得这是一件值得改变的事情,不是说改变旅行写作的文学地位,强行让别人承认这种文体的重要性,而是说你首先得写出和其他类型文学同样优秀的作品,或者在阅读的享受程度上可以接近,或者在思想上有一些留得住的东西。如果我年轻的时候知道,游记和小说是同样重要的文学类型,我的人生也许会发生改变。写游记是挺适合我的,也许我后来走的道路真的会不一样,但我当时的确没有想过。
  罗新(左一)和同行者行走在上都到大都的旅途上。
  大概在十几二十多年前,我在做历史研究的时候,会读一些专业以外的文本,我发现游记很有趣。我也经常到国外访学,逛书店的时候,随便拿起几本书来看,几乎到处都有旅行文学,那时我才发现这种文体在国外书店占的比例那么大,才意识到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后来,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和阅读游记和旅行文学,但当时只是作为消遣,没有想过自己动笔来写。
  我在无意之中读到了很多国外的游记,包括旅行文学和自然写作(nature writing)。这些书籍对我的影响很大,比如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的《偏跟山过不去》(A Walk in the Woods),他在其中讲了自己在阿巴拉契亚的旅行。他的这趟旅行是失败的,路甚至都没有走完,可是书却写得非常有趣。我感觉这位作家居然有这么大的本事,可以把一场失败的行走写得这么好玩。后来,我又读了罗瑞·斯图尔特(Rory Steward)的《寻路阿富汗》(The Places in Between),这本书让我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承认他写得很好,但我认为自己也可以尝试这种类型的写作,从那时开始,我逐渐形成了写游记的念头,把它当作一种挑战。最后在2016年的春天,我下定决心在当年的夏天完成从上都到大都的这趟行走。
  《偏跟山过不去》,比尔·布莱森著,夏平译,接力出版社2019年6月。
  通过历史行走,
  拉近人与地方之间的距离
  新京报:旅行毕竟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要做许多的准备,考史旅行又与普通的游山玩水不同,需要准备的必然更多、更周密。从上都到大都这趟行走,你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在行走过程中,哪些又是你没有意料到的?
  罗新:从大都到上都的这次行走,在付诸实施之前,我做了至少十年的准备。那十年,我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在研究中国北方的历史。我在身体上最合适做这次行走的时候,恰恰也是我最忙碌的时候。从2004年到2012年左右,我在专业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内心上有巨大的冲动弄清楚这些专业上的问题,所以没有时间做别的事。但即使是那样的时刻,我也会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书,有意识地为未来做准备,当时就觉得我应该会在某个时刻走一趟从大都到上都的这条路。
  我之前有过徒步旅行的经历,我也读过一些在野外生活的书籍。跟我在其他书里读到的相比,从大都到上都这趟旅行在条件上要好得多,我们走到哪都有旅馆,吃和住都不是问题,无非就是在背包里多放几件衣服,我还装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现在想来这是个错误的决策,其实带点书在路上读就足够了。
  我事先也做了一些其他的准备,包括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行走一段路程,下午四五点钟就停步休息,在旅馆洗个澡换身衣服,坐下来开始写个几小时的笔记,记录下今天的所见所闻,这也是为后来成书做准备工作。
  但是,等我真正行走的时候,我发现跟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首先,每天到了驻足处时间上已经很晚了,此外一天步行二十几公里是非常疲惫的。一开始,我还能坚持一大早就出发。中国古代的长城地带是最美的地方,拥有茂密的森林,空气也很清新。后来,到了早上我还是感到很疲乏,那时候的太阳也很晒,我在心理上非常抗拒,不想出门,四周环境也变得单调,全部都是黄土。对年轻人来说,睡一觉体力就能恢复,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身体上的恢复没有那么快。所以我就这样慢慢地做笔记,前期的笔记写得很细致,后期的笔记比较简略,有时候先睡一觉起来,再匆匆忙忙写几行字。甚至到旅行的最后几天,我都没有写笔记。
  《从大都到上都》,作者:罗新,版本:新星出版社2017年11月。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主要是对自己的身体情况预估不足,中间如果有时间休息两天就好了,遗憾的是我的行走计划时间上安排得非常紧,行走结束之后马上还有出国的行程,每一天的行走都不能停下来。所以,我在文字里表达出了这种身体上疲劳殆尽的感受,这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阅读上的折磨,但是我觉得这能真实反映我的旅行感受。我开始理解那些我读到的国外作家的游记,他们真是在极其艰苦的绝境下完成了那些写作,我的跟他们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等量级的,我也特别能理解了他们写作时,抒发痛苦的时候往往非常克制,这既是对读者的体谅,也是不允许自己在这方面停留太久。
  每个人的写作方式都是不同的,千万不要去模仿任何人,你只能把自己表达出来。我就是一个研究历史的,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上,比专业外的普通人士稍微强一点。古往今来,有些人在歌颂长城的巍峨壮丽,另外一些人则在描写长城建筑让人望而生畏的一面,我不想迎合这种文学传统,更想展示长城的另外一面:生活在长城地带的边缘人物,那些长城内的蒙古人,以及长城外的汉人。在出发前我就做了资料上的准备,有计划性地接触这些人,和他们交流,尽量向读者展现出这些不被关注到的人群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
  新京报:在《从大都到上都》这本书中,你提到自己通过这段行程完成了"从旅游者到旅行者"的转变。在你看来,考史行走和古代人的探险、现代人的旅游有什么区别?
  罗新:作为历史学者,我们去不同的地方考察,就像去市场参观一样,即使前往考古现场参观,也是受到组织的邀请,时常还有专人陪同,不用自己动手,更不会露营住在当地。别人把你看作是专家,一路上受到招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可以看作是历史学者的一种特权。
  这就像你旅游的时候,当地人把你看作是游客,无非是想招待你,让你高兴,同时赚你的钱。而当你成为一个旅行者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你的身份变了,你的视角也变了,别人对待你的方式也变了。
  作为旅行者的你,当地人只会把你当作一个普通的过路人,而你也会自然地关注起当地人的生活和处境。你和当地人的关系也变了,我们会一起聊天,分享各自的经历和兴趣。从大都到上都,我在一路上遇到了好多人家,他们看到我路过,甚至会同情这样一位上了岁数的人,背着一个大包,累得气喘吁吁。当我放下背包坐在路边休息时,当地的小店人家会主动地给我一个鸡蛋或是一碗方便面,并且特意嘱咐我这不收费。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在蒙古包里与牧民攀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走到南口镇的时候,遇到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路人。他问我要去哪里,我告诉他我要前往居庸关。不可思议的是,他说,这一带他经常走,反正也不远,于是就陪着我走了一个小时。和他聊天时我了解到,他是一位退休的老师,对附近环境非常了解,看我也很熟悉这里,像是找到了一个知音,非常高兴地和我边走边聊,直到下午5点他要去接放学的孙女,我们才分手道别。这种旅行中意想不到的相遇,以及相互间对待陌生人极为放松的心态,是你在都市生活中不可能经历的。这种平等、亲切的感觉真的很美妙,我想象中古代人的旅行就是这样子的,至少在太平盛世是如此的,不需要防范他人。
  正是通过旅行,我和这个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之前隔在我们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不见了,我获得了一种平视的观察视角,也获得了一种我与当地人之间的平等的相处方式。
  采写 | 李夏恩 李永博
  编辑 | 徐悦东 青青子
  校对 | 薛京宁 王心

昌邑区召开常态长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度会8月9日下午,昌邑区召开常态长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调度会。区住建局教育局政务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昌邑分局,各乡镇(街)开发区(示范区)相关负责人参加。会上,通报了省委宣传部暗访我区部分桦甸市晓光村留下游客留住乡愁从桦甸市区出发,一路向南。雨后,摇下车窗,扑面而来的除了满眼风景,还有雨后泥土的芬芳。远远的就见青瓦白墙的山顶式建筑,我知道,晓光村到了。晓光村位于桦甸市区南4公里处,幅员2。3平船营区青岛街道用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青岛街道始终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用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在压实防疫工作的同时,实施网格化管理辖区环境问题,对乱堆乱放与建筑垃圾管理实行台账化清单化,定时排查,反复劝导清运,对于乱堆冬奥在北京备战在吉林中新网吉林8月11日电(记者石洪宇)11日的吉林省吉林市细雨纷纷,连日来的高温天气得以缓解。同城北山的雪洞内则是另一番景象,冰天雪地寒气袭人的环境下,35名备战2022北京冬残奥会全域旅游亮点纷呈昌邑区开启乡村旅游新路径上半年旅游收入21亿元昌邑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坚持三产融合,立足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围绕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全力打造旅游文化名区。8月17日,吉林市厚植绿色底色共享生态红利今年以来,吉林市家庭农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新注册农场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迅速,全市家庭农场总数已达到7682家。在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镇的壹田家庭农场,农场流转的优质水田采用了水稻思恋故园风景,诗人闻早蝉而惊叹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蝉的名字也叫知了,一般知了的叫声代表一个夏天最炎热的周期。但是,在古代,一般说到似乎都基本上开始步入秋天的轨迹了,所以古人也经常用蝉来暗示秋天,表达离愁别绪。我学到的第一首关于蝉的5首大暑节气诗词让我们穿越时空,内心变得宁静明天就是大暑节气了,三伏天也已经过了一半了,天气依旧炎热,祖国很多地方都伴随着大雨下个不停,昨天河南郑州受灾严重,很多地方大水都让老百姓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但是人定胜天,所以相信一切转载动图插画今日处暑暑去秋来,愿你安康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8月23日迎来处暑节气,这意味着暑热即将终止,气温开始下降,初秋渐次登场。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秋季的第2个节气。6首立秋的绝美古诗词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进入八月后,天气早晚较凉,白天依然燥热,俗话说梧桐一叶落知秋,看到路边依然繁盛的梧桐叶飘落的黄叶,不由的惊叹时间过的真快。一首元稹的二十四节气的立秋诗词,带我们一起来感受秋天凉爽的在农村,立秋的顺口溜,你知道有哪些民间谚语吗?立秋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节气,唐代元稹针对一年的二十四节气都是诗词流传,但是立秋作为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又有他不同寻常的意义,立秋之后,健康养生的很多习惯都要准备起来,比如春捂秋冻
休闲自驾游记贵州省万峰林景区2021。5。285月6日从上海出发至6月13日回到大连,历时38天的旅行,途经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贵州省重庆市湖北省河南省山东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还有贵州省我们去过的主要景区都之大连大阪大邱,东亚三大城市对比中国有一个大连市(Dalian)日本有一个大阪市(Osaka)韩国有一个大邱市(Daegu)三座城市都在东亚,位置如下图所示。大连人口745万(主城区510万),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东亚的韩国,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韩国(SouthKorea),也叫南韩,是一个东亚发达国家,举世公认。好多人认为韩国根本不是发达国家。1)韩国人生活质量不如欧美人,生活压力不小2)韩国有贫民窟,城建一般3)韩国制雅加达堪比上海?其实还不如孟买雅加达(外文Jakarta)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印度印度尼西亚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只是名字相似印尼以前叫荷属东印度。雅加达孟买的位置两座城市都靠近印度洋Jakarta城市风光这样的大印度城市浦那,会被宁波无锡追上吗浦那(外文Pune)距离孟买近,就是大名鼎鼎的印度孟买。Pune在印度的位置浦那孟买同属于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浦那是该邦第二大城市,和孟买有高速公路连通。宁波拉斯维加斯重新开放,客房起价仅为10美元由于COVID19大流行而于3月中旬关闭以来,拉斯维加斯大道上的数家酒店和赌场已经重新开放。拉斯维加斯大道上10美元的房间无论是吸引当地人,驾车人士还是其他人,拉斯维加斯正全力以赴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校内宿舍住宿指南!不是学生也可以住如今,在大多数目的地,酒店已不是唯一的住宿选择。如果你知道要寻找的东西,想要支付的价格以及愿意支付的费用,那么你比以往有更多的工具来为你打造合适的旅行体验。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特色网站旅行小Tips前往越南旅遊的15个小Tips时常有第一次出发越南的朋友问去越南要注意什么?在网络上也常看到人担心遇到诈骗飞车抢劫等等的疑虑,其实每座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治安问题,任何地方都有好人坏人,人越多的地方坏人就可至少3次测试!斯里兰卡8月重新开放世界各国都在制定计划增加旅游业。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旅游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希望在未来几个月中开放旅游业的国家而言,挑战在于如何负责任地这样做,而又不产生太多障碍。斯里兰卡将奇妙假期超越地平线!巴基斯坦值得你去吗?当您告诉您的朋友和家人您要去巴基斯坦旅行时,反应或许好坏参半。您为什么要去巴基斯坦?史诗般的风景?友善的当地人?就是想去?巴基斯坦的不安全或不方便,在媒体上积聚了很多的负面印象。这许多人都在问什么时候才可以到什么国家什么地方旅遊呀?自从武汉市首次报告新型肺炎病例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个月。引起人类社会剧变的罪魁祸首被称为Covid19,这种新病毒,从一种未知的动物跑到了人类,然后像野火一样在全球蔓延。病毒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