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孔孟之间

  内容提要:
  先秦儒学的三大坐标为孔孟荀,其基本思想虽同,却有很大变化发展。其间的变化轨迹,由於资料缺乏,一直看不清晰;特别是孔孟之间的一百七十年。最近湖北荆门一座战国墓葬的竹简被整理出版,为了解战国中期及前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前所未知的宝贵资料。本文认为,这批竹书属思孟学派著作,是早期儒家心性学说的重要文献;它的出土,补足了孔孟之间思想链条上所曾经缺失的一环。
  大思想家之所以为大,不仅在于他提出的问题异常深刻,思人之所不敢思发人之所未曾发,而且往往也由于,他涉及的问题异常广泛,触及人类知识的许许多多方方面面。他所达到的思想上的深度与广度,标志着那个时代所可能到达的深度与广度,非一般人之力所能及。所以,一位大思想家一旦故去,他的弟子们,纵以恪守师说为务,其实所能做到的,往往是各守一说各执一端,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像粉碎了的玉璧一样,分崩离析以去。历史越是靠前,情况越是如此。
  一位战国末年思想家说过的"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便是发生在中国的典型事例。
  这一历史叙述倒是合理的。我们知道,孔子学说主要是强调仁和礼两个方面,仁者内部性情的流露,礼者外部行为的规范。仁不能离开礼,所谓"克己复礼为仁";礼不能离开仁,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3]。仁和礼的相互为体相互作用,是孔子思想的最大特色最大贡献。二者之中,礼是传统既有的,仁是孔子的发明;为什么人间需要礼,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至于为什么人性会是仁,这样一个新问题,孔子自己也没有来得及做出完满的回答。
  孔子以后,弟子中致力于夫子之业而润色之者,在解释为什么人的性情会是仁的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上,大体上分为向内求索与向外探寻两种致思的路数。向内求索的,抓住"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处,明心见性;向外探寻的,则从宇宙本体到社会功利,推天及人。向内求索的,由子思而孟子而《中庸》;向外探寻的,由《易传》而荀子而《大学》;后来则兼容并包于《礼记》,并消失在儒术独尊的光环中而不知所终。 儒家学说早期发展的主要脉络大抵如此。但是我们一直缺乏足够的资料来描绘它的细部。一些传世的文献,由于年代不能敲定,也不敢贸然使用。于是,一个重要学说的重要阶段,多年来始终若明若暗,令人徒唤奈何。
  谁也不会料到,事情竟在今天出现了转机。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一号楚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说曾数经盗扰,可是仍幸存八百余枚,凡一万三千余字。墓主姓名、身份及下葬年月因无文字记载,已无从确知。考古学家根据墓葬规格、器物型样推断,墓主当属士级贵族,且很有可能便如殉葬耳杯铭文所示,乃"东宫之师",即楚国太子的老师;入土年代约在公元前300年上下[4]。这批竹简全部为学术著作,经整理编定为十六篇,其中除《老子》、《五行》两篇与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同名篇章大体相似、《缁衣》一篇与传世文献基本相同外,其他十二篇儒家类的书籍和一篇道家类的书籍,皆为今人所未之或闻[5]。初步阅读后可以认定,这十四篇儒家经典,正是由孔子向孟子过渡时期的学术史料,儒家早期心性说的轮廓,便隐约显现其中,实在是一份天赐的珍宝。
  二十四年前,马王堆汉墓帛书部分资料面世,有一篇被称为"《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一"的书,因其儒家面孔,当时倍受冷落,以致能够轮到我来发现,它的思想属于"孟子之列",是子思孟轲五行说的重要佚著,可以帮助解决儒家学说史乃至整个学术史上的许多难题,於是为文推荐,施以注释,并取名为《五行》篇。现在这同一篇著作又以简明形式在郭店楚简中出现,且自名"五行",抄写时间较帛书上提约百年,与其他十多篇"孟子之列"的竹书同在。根据这些新的情况,我猜想,这些见于竹帛的儒家经典,属于同一思孟体系,以文体互有差异,故非一人一时之作[6];其成书年代,应与子思(483?-402?BC)孟子(380?-300?BC)的年代相当,肯定在《孟子》成书之前。《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有"子思子二十三篇",《孔丛子》又说子思"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这些书籍虽已失传,我们仍可想象得出,它们当像与之同时的《庄子》那样,也是一部论文集,由孔子向孟子过渡学派的论文集;现在郭店楚简儒家部分的一些篇章,很有可能便曾厕身其中。
  ( 一 )
  上面提到孔子以后有向内求索和向外探寻两大路向,郭店楚简属于向内派,其向内面目,在在都有表现,即使当它处理天地这些最大外在对象时,仍然毫不含糊。
  现在被名为《语丛一》的诸简中,有十几片论道的短语,它们这样说
  有天有命,有物有名
  有命有序有名,而后有鲧
  有地有形有 ,而后有厚
  有生有智而后好恶生
  有物有鲧而后谚生
  有天有命,有地有形,有物有容,有家有名
  有美有善,有仁有智,有义有礼,有圣有善[7]
  读着这些哲理诗,首先会感到奇怪的是,它在谈天说地时,居然没有来一句"有阴有阳"这样顺理成章的话,当然也就没有由之推演开去,构造出一幅宇宙生成图和人间浮世绘来,像人们在《易传》之类著作中通常总能看到的那样。其中奥秘所在,就在于不同的路向。
  在《易传》里,我们随时能够读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类由天到人、以天准人的高论,它设想,人的善性,乃继阴阳之道而成;人间社会的尊卑贵贱,完全脱胎于天地效法于天地。这便是孔子以后儒家向外探寻的典型论断。
  郭店楚简代表的是另一路向。它也谈天,甚至很有可能也是从天开始构筑自己体系的。但它着眼之点不是天道,而是天命;不是天以其外在于人的姿态为人立则,向人示范,而是天进入人心形成人性,直接给人以命令和命运。所以它一则说"有天有命,有地有形",再则说"有天有命,有物有名"。在它看来,天之有命,正如地之有形、物之有名那样正常和简单,而且,仿佛是,天之主要的(唯一的?)属性、作用,就在于这个"有命"。命者命令,命令固化了,便是命运;听令受命的,当然是人, 只能是人。天命是人性得以形成的直接原因。
  这也就是楚简另一篇中所谓的"性自命出,命自天降"[8]的意思。天降命,命出性;性又怎样? 性出情[9];情呢? 情动心[10]。有了情之流露、心之活动,是为有生。所以在《语丛三》里,我们竟然三次读到"有性有生"的话。本来性就是生,生就是性,当时一般大概都是如此理解的;《孟子》中就有记载[11]。但是对于一个向内索求人性之所以的学派来说,简单地在人性和人生之间划个等号,就远远不够了。正如我们在这批楚简所见,它已被展开为性与命、性与情、性与心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作了充分的论证。
  ( 二 )
  有关性与命关系的最经典的论说,大概要数《中庸》开篇的那句话 "天命之谓性"。楚简中,同样的思想也已有了,只是表述上还不洗练,一句话被说成了三句 有天有命;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天到底是什么,命又是什么? 天是如何降命的,命又是如何出性的? 这样的致命的问题,是只有我们这些远离神权时代阴影的人,才能提得出来的风凉的问题。当时,它在人们心目中,是并不存在的,因为它不成其为问题。
  虽说如此,我们还是能从楚简的相关话题中,寻出一些蛛丝马迹来。譬如《穷达以时》篇说
  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有其人,无其世,虽贤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难之有哉?
  ……遇不遇,天也。[12]。
  这里这个"天人之分",绝非荀子那个"天人之分",这是需要首先辨明的;因为这个天,不是荀子那个"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自然之天,而是如文中所说的那样,是或有或无的"世",不可强求的"遇",穷达以之的"时"。
  世、遇、时是什么? 它不是穹庐的苍苍,也不是人格的天王,或者义理的原则、无为的天成;而是运气,是人们所无从预知也不能控制而不得不受其支配的超人力量,是或忽然来去或周期出没的机会,是得之则兴失之则衰却无可挥招的条件,是人们战战兢兢俯仰其中赖以生息的环境;因而当时被尊之曰天,一种特定意义的天。这种意义的天,用我们现在的概念来说,其实就是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社会机遇,或者简称之曰社会力。这个社会力,有时会比自然力厉害多多,也诡诈多多。从人这方面看来,它是藏身冥冥之中、对之莫可奈何、多半只得臣服之的绝对命令,所以也叫做天命。所谓"命自天降",所谓 "有天有命",就是这个意思。
  人是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的。于是人就必得遵从社会的力量和命令而生活,不知不识,顺帝之则,在社会中完成自己,造就出所以异于禽兽的那点灵魂,形成为人的本质,是为人性。所谓"性自命出",就是这样"出"来的。
  楚简中未见正面解释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性自命出"的事,但是有这样的提法
  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
  有知己而不知命者,亡知命而不知己者[13]。
  知己知人所以能够知命,成为知命的条件,无非由于知己知人则能知所以异于禽兽的那点人性,知性然後方能知其所自出之命。至于知命而后知道知行,则是上述过程的逆转,道和行者,动态之性的动向和准则也。如果一个人仅仅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不知道人性一般,自然无从知命;这叫做"有知己而不知命者"。反过来看,只要知命,知道人性之所从出,自然不会不知己了;这就是"无知命而不知己者"。
  ( 三 )
  这批楚简的儒书中,未见有讨论性善性不善的事;看来这个后来成为儒家必谈的大题目,当时也还没有成为问题。关于人性是什么,它只是这样说
  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
  好恶,性也。
  四海之内,其性一也[14]。
  凡有血气者,皆有喜有怒,有慎有 [15]。
  就是说,它所谓的性,既非食色自然之性,亦非善恶道德之性,而是种种存于中、未及见于外的气,一些可以姑且名之曰"情气"的气。这样的气,无所谓善不善的问题,顶多是一些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的素材,一些待发的力。所以简中又说 人之有性(情气),犹如"金石之有声","弗取不出"[16]。
  这些待发的动力一旦引发出来,或者叫取出来,遂释放而为情。《语丛二》里说
  爱生于性,亲生于爱,忠生于亲。
  欲生于性,虑生于欲, 生于虑,静生于 ,尚生于静[17]。
  智生于性,卯生于智,……
  子生于性,易生于子,……
  恶生于性,怒生于恶,……
  喜生于性,乐生于喜,悲生于乐。
  愠生于性,忧生于愠,哀生于忧。
  瞿生于性,监生于瞿,望生于监。 强生于性,立生于强,断生于立。
  弱生于性,疑生于弱,背生于疑[18]。
  这里生于性的那些词,都是人情之种种[19]。它们次生、再生下去,则逐步由真情实感向行为规范过渡,而成为道,例如第一条最後生出了"忠"那样。这也就是《性自命出》中所说的
  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情者能出之,知义者能纳之[20]。
  这种以情释性、指性为情的说法,在《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或《逸周书·官人》中,也有一些痕迹。那里说 "民有五气 喜怒欲惧忧……五气诚于中,发形于外,民情不可隐也。"[23] 气诚于中,形发于外,性和情,只有未发已发的分别,没有后儒常说的性善情恶的差异,在道理上,显然更顺通些。《大戴礼》、《逸周书》和楚简的这一一致性,对於我们了解楚简的身份,也许会有一些帮助。
  由于释性为情,关于性,便没有多少话好说了;而情,则受到绝大的重视。《性自命出》中这样说
  凡人情为可兑(悦?)也 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未赏而民劝,含福者也。未刑而民畏,有心畏者也。贱而民贵之,有德者也。贫而民聚焉,有道者也[24]。
  情的价值得到如此高扬,情的领域达到如此宽广,都是别处很少见到的。特别是,有德与有道,在这里竟也都被拉来当做有情,当做有情的某种境界,这种唯情主义的味道,提醒我们注意:真情流露是儒家精神的重要内容。真情流露就是率性。"率性之谓道",后来《中庸》开篇的这第二句话,大概是应该以楚简的思想来解释,方才可以捉住要领的。
  ( 四 )
  由天命而出性;因率性而生情以至于道。可是这个这个居于核心地位的性,这个由天命生出来的性,作为情与道之底蕴的性,还得需要"心"来帮助,方才能够成其为真实的性:
  金石之有声, ; 虽有性,心弗取不出[25]。
  此简有残,但意思大体还能猜得出。它是在说,金石之有声,棰弗击不鸣;凡人虽有性,心弗取不出。由此可见,性对人固然很重要,如果没有心去取它出来,不过是人体的一种潜在可能性而已。唯有心,才是人身上的积极力量;心不取,性不出,情更无由生,人还成其为人麽?
  那么心是什么?它是从哪儿来的?现存的简文中未见交代,但有一处指出过心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特点:
  凡人虽有性,心无奠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奠[26]。
  人有性,有心;性是某种潜能,心是激活之的动力。双方配合得很好。可是"心无奠志",也就是说,没有既定的方向,好比一辆没有轨道的火车头。潜在的性和无定向的心的这种关系,不禁使我们想起《孟子》引述的告子的一段话:"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27]楚简未必便是告子的作品,但告子的"水"和"决"的比喻,倒确实与楚简的性和心的关系类似。告子着眼于水,结论是"人性之无分善不善";楚简以无奠志的心去取性,着眼于决,其结果则应该是: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这是相当重要的结果!这就回答了"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28]的问题,那是一个困惑着所有心性学说的难题。从后来的《孟子》书中,我们读到过性善论者对这一难题的直接回答,也读到了性善论者所转述的性无善恶论者的间接回答;现在从楚简里,我们终于看到了第一手的可以为善恶论者的答案,是一桩很值得兴奋的事。
  当然还有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心无奠志,何也?简文是这样答复的:
  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29]
  人性是同一的,因为它受命于同一个天;人心是各异的,因为它受教于不同的人。这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式的答案。本来是从天谈起的,天命为性;性又有赖于心,心弗取不出;心哩,还得受教的塑造。於是,天命成了虚悬的一格,真实起作用的倒是人教。 儒家所谓的教,主要指德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30],生德于中也就是生德于心,其目的在于使心有定志,人心一如。但由于受教的不同,所以现实状况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从而又增加了教育的迫切性。在楚简中,可以读到教人如何以心取性由性生情的谆谆叮咛:
  凡忧患之事欲任,乐事欲后。身欲静而毋 ,虑欲渊而毋伪,行欲勇而必至,貌欲壮而毋拔,欲柔齐而泊,喜欲智而亡末,乐欲亲而有志,忧欲俭而毋昏,怒欲盈而毋  ,进欲逊而毋巧,退欲 而毋轻,欲皆 而毋伪。君子执志必有夫 之心,出言必有夫柬柬之信,宾客之礼必有夫斋斋之容,祭祀之礼必有夫斋斋之敬,居丧必有夫恋恋之哀。君子身以为主心。[31]
  这里有些字还认不出,有些心态还说不清,但总的倾向是明白的,可以用《中庸》开篇的第三句话来概括,那叫做:"修道之谓教"。
  --------------------------------------------------------------------------------
  [1] 《史记·儒林列传》
  [2] 同上
  [3] 见《论语·颜渊》、《论语·八佾》
  [4] 参见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荆门郭店一号楚墓》,载《文物》1997年第7期,崔仁义《荆门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初探》,载《荆门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5] 见《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以下引用此书只注篇名或页码
  [6] 十四篇儒书体裁各异:《五行》篇自我标名;《缁衣》篇不断"子曰""诗云",且有章数统计;《鲁穆公问子思》为语录体;《语丛》各篇则堆积警句名言
  [7] 第193页
  [8] 《性自命出》,第179页
  [10] 参第180页中段
  [11] 见《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 生之谓性"
  [12] 第145页
  [13] 《尊德义》,第173页
  [14] 《性自命出》,第179页
  [15] 《语丛一》,第195页
  [16] 《性自命出》,第179页
  [19] 第180页上说,人之诸情,属于爱类者
  七、智类者
  五、恶类者
  三、所为道者四
  [20] 第179页
  [21] 第1
  7
  9、180页   [22] 第173页   [23] 此据《逸周书·官人》;《大戴礼记·文王官人》略同   [24] 第181页   [25] 第179页   [26] 第179页   [27] 《孟子·告子上》   [28] 《孟子·告子上》   [29] 《性自命出》,第179页   [30] 第179页   [31] 《性自命出》,第181页

探析金融与证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的论文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20xx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工程审计对电网建设造价控制的作用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开始致力于提升国民生活水平,开展了大规模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电网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也在近年来取得了跨越式的进展。同时,随着电网建探求塑造学校员工精神之路论文在企业界,管理者似乎更重视对员工精神的塑造。当我们与一些著名企业偶然相遇时,便会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企业精神的存在西门子的严谨松下的热忱索尼的创新小天鹅的全心全意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相对土木工程概论考察论文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下面是土木工程概论考察论文,请参考!土木工程概论考察科学小论文三年级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心理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论文一教育心理学的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指研究教育和实践中的各种心理动态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研究实践,包括的心理学有下面这几种心理学社会教育心理学学校教育心理学初中数学教师促进教学和学生发展应具备的素养论文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取决于数学科目是初中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还取决于初中数学教师是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教师,同时也取决视觉符号的社区人文景观设计应用论文1视觉符号与社区人文景观的关系视觉符号是指用来表现记忆延伸联想理解与交流事物的变化与规律的可视的外观表象。换言之,那是反映事物不同属性的外观表象的信息符号。1由此看来视觉符号是一种辅导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论文一辅导教学模式的概述(一)辅导教学模式学校采用的辅导教学模式包括三种分班辅导抽离辅导课外辅导,也可以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课室,以全纳模式进行教学及辅导。(二)全纳式教学学导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摘要大学教育是一种自学加指导的学习,主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辅助的作用。这种科学的大学教学方式称为学导使教学。我们知道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基本文学素养的学科,它重视的基本案本导学法下的设问研究论文案本导学法中的问案,即问题设计,侧重于知识点的提炼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实践与培养,要循着问题去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设问。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多想想问什
浅谈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观点葛浩文(HowardGoldblatt),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出生于1939年,1961年毕业于长滩加州州立大学,之后于服役期间在台湾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综述论文20XX年4月3日至5日,由陕西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80余位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现代价值展开探究元小说的自我意识与历史意识一元小说元小说这一概念首见于美国作家威廉加斯的小说与生活中的人物(FictionandtheFiguresofLife,1970)。此后,评论界对元小说做出了种种不同的释义。加拿大自由主义不是论证出来的作者张晓群内容概要人们心中的信念或真理有三种经验科学的数学逻辑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信念的这三种的理据互不相同。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信念,是不能靠先验论证令他人接受的。人们接受韩德尔的复活2作者史蒂芬茨威格乔治腓特烈韩德尔(GeorgeFrederickHandel,1685一1759)是西方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的音乐大师,被誉为圣乐之祖。贝多芬说韩德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真理作者刘小枫俄罗斯现代著名思想家兼散文大师罗扎洛夫因才情横溢哲思锐利而被誉为俄罗斯的尼采。我不知罗扎洛夫本人要是听到这种赞誉高兴还是不高兴,不过,这种命名法本身倒有点意思尼采本人成了席勒的崇高论探析作者姚君喜席勒(JohnnChristophFriedrichVonSchiller,17591805)深受歌德和康德两人思想的影响,写了不少有影响的美学著作。他关于崇高的论述集中雅典的兴衰和古希腊的反民主思想一为什么古希腊?为什么雅典?说起西方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的历史和传统,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的雅典,因为已经没有多少人再怀疑,一个独特的西方文明正是从当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矛盾冲突与特点分析一hr可以说,在关于经济人的理论中,功利主义思想包括了,自由平等效率和自由放任的思想,这是近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遗产。而当代西方的经济伦理思想又主要是在上述思想的社会实际运用过德国虚无主义2现在听见德国虚无主义这个提法,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自然立刻就想到了民族社会主义(NationalSocialism)。但从一开始便要了解,民社主义只是德国虚无主义最有名的形态而已是它希腊文明的兴起2作者罗素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