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

  作者:丛日云     公民作为一种政治身份,最早出现于希腊城邦政治结构之中。希腊文的"公民"(Polites )一词就由城邦(Polis )一词衍生而来,其原意为"属于城邦的人"。所谓公民观念,主要指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和政治角色及由此而来的权利义务的认知,对他们与公民团体即城邦之间关系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政治价值取向。希腊人的公民观念是公民观念的原始形态。不过,对二千年前公民观念的研究无法采用现代的问卷调查方法,我们只能根据史料记载的希腊公民的政治行为、他们创建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式以及他们的思想代表所阐述的政治哲学来发现他们的政治观念。公民的政治行为是公民观念的外在表现,城邦民主制度是其物化形态,而希腊政治哲学则是其理性的提炼与升华。
  一、公民对自己政治角色的认同
  希腊城邦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国家形式。其外表特征在于其小国寡民的规模,其本质特征在于其社会政治结构,即它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共同法律下分享共同生活和权利义务的政治体系。亚里士多德对希腊城邦进行过经典式的概括。他指出,判别一个城邦,不是以人口、城垣等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由公民组成。"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⑴所以,公民是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他们是"属于城邦的人"。君主制下的臣民也属于国家,但因为国家属于君主,所以他们归根结底是君主的臣仆,而公民所归属的国家是公民共同体,他们是共同体的成员而不是任何个人的臣仆。这是公民概念的原始含义。
  不过,希腊公民只是城邦居民中一种特殊的身份团体。一般说来,只有纯属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才能成为公民。这样,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就被排除于公民团体之外了。不过,在城邦演进过程中,公民资格也有变化。城邦形成之初,往往只有贵族或具备一定财产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公民,下层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较发达的时代才获得公民权。有的时候,因贫穷等原因不能履行公民义务者就会失去公民权。当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还往往吸收外邦人和被释奴隶加入公民团体。不过,这些变例并不影响公民的实质意义。城邦是公民共同体,只有公民才属于城邦。获得公民资格,就意味着成为城邦的一分子,而没有公民资格的居民虽然生活于城邦中,但不属于城邦。希腊人称呼"雅典人"、"斯巴达人"的时候,他们指的仅仅是雅典或斯巴达的公民,不包含其他居民。外邦人被视为侨居的客民,妇女和奴隶仅属于家庭成员。公民在一生中,依次成为家庭和村社的成员,成年后,经过庄重的仪式取得公民资格,这时他才进入城邦公共生活领域,成为属于城邦的人。公民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公民对自己"属于城邦"这种政治角色的认同。
  希腊的公民身份只是少数人的一种特权,在与其他无公民权居民的对照中,公民的身份和地位才鲜明地凸现出来。与邦内其他居民相比,他们觉得自己属于城邦。与外邦公民相比,也只有这个城邦属于他们。这种感觉十分真实。他们个人的安危荣辱,首先取决于城邦的命运。当城邦灭亡时,首要的受害者是他们,奴隶依然做奴隶,外邦人依然是外邦人,他们却失去了公民特权。失去了城邦,他们就沦为奴隶或外邦人,有时还遭到集体屠杀。城邦强盛,首先得益的也是他们。别的好处且不说,他们最珍爱的自由是只有在自己的城邦里才能得到的。所以公民观念首先是一种特权观念。
  公民的这种特殊身份,是部落向城邦演进过程中部落成员保留下来的一项"历史权利"。在城邦形成之前,部落成员间的血缘纽带被视为神圣的,血缘部落与外人之间的界限非常严格。同一血缘集团的人自视为一个"自然"的整体。这种"自然"的整体在希腊人的观念中又被其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所加强。部落有自己崇奉的神,有自己的神坛、圣火和祭司。其神垣只有本部落的人才能进入,其公餐(神餐)和佳节也只有他们才能参加。部落的神绝对排斥外人,在这方面,有严格的禁忌。神不接受外人的祭享,甚至外人窥见祭仪亦为不祥。⑵这一切都在部落成员与外人之间形成了坚深的界限,也无形中使部落成员产生与部落一体化的感觉。
  城邦的共和政治起源于血缘关系,是具有共同祖先的原始家族和部落的联合。由部落演变为城邦,部落成员成为城邦公民,而城邦的宗教仍然是排外的。人们仍然以部落时代血缘和宗教共同体的观念来看待城邦,部落时代个人与社会整体的关系仍然影响着公民的观念。正如法律史专家梅因所说:"在早期的共和政治中,所有公民都认为,凡是他们作为其成员之一的集团,都是建筑于共同血统上的"。⑶尽管在城邦形成和演进过程中,血缘关系逐渐解体,外邦人不断被吸收和同化于同族人中,血缘关系已经变得混杂,城邦远不再是"自然"的了,即使如此,它仍然被视为"自然"的,即血缘的团体。人们仍然以血缘关系的观念来看待公民内部关系。这被梅因称为"最早最广泛的法律拟制",即在法律上假定这些外来人也来自他们的同一祖先,将所有"属于城邦的人"即公民假定为属于同一血统、同一原始家庭。这是公民团体一方面自我封闭和极端排外,另一方面在公民内部产生对城邦归属感的重要根源。
  事实上,在斯巴达,全体公民属于同一祖先的后代这种观念,在城邦形成后的数百年当中仍是真实的。整个公民集团都属于征服者部落的成员。在数百年中,极少有外邦人得到斯巴达的公民权。斯巴达人的生活中也沿续着许多部落生活的习惯,如公社集体所有制、公民内部的平等、公餐制等。与雅典类型的城邦相比,斯巴达实现了更高度的统一,应该与此有关。柏拉图曾虚构了一个"神话",说城邦的人本为一土所生,互为兄弟姐妹,恐怕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他企图将全城邦变为一个大家庭,每个公民完全融合于城邦整体之中,消除"你的"和"我的"之分的理想,⑷也应该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所以,希腊人的公民观念与近代公民观念有很大不同。西方近代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理论。根据这种理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然而希腊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他们也就没有与城邦分离的意识和要求。在他们的心目中,"公民资格不是拥有什么,而是分享什么。这很像是处于一个家庭成员的地位"。⑸在西方,权利概念形成于罗马私法,希腊人还没有权利观念,他们所谓公民权,只是指公民资格或身份而言,还不是一种个人权利。
  公民集团的狭小及其封闭性和排外性,犹如恒星塌缩带来物质的高度凝聚和密集一般,带来了城邦内部紧密的生活,这无疑又强化了公民内部一体化的心态。他们把城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自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人没有独立的价值,他的价值依赖于整体。他的财产、家庭、利益、荣誉、希望,他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他整个的生活甚至死后的魂灵都属于城邦、系之于城邦。在城邦中,有他的一切,失去城邦,便失去一切。正如德谟克利特所说:"一个治理得很好的国家是最可靠的庇护所,其中有着一切。如果它安全,就一切都安全;而如果它被毁坏,就一切都被毁坏了。"⑹所以公民们拚死维护城邦的独立和自主,与城邦共存亡。在城邦间的战争中,战胜者有时要将城邦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杀掉。在城邦内部政治生活中,人们往往围绕着公民权展开殊死斗争。享有公民权的十分珍惜它、维护它,没有公民权的要得到它,失去公民权的要恢复它。公民权诚然能给公民带来某些实际利益,然而也使他们承担沉重的义务。这种义务有时甚至会使他们破产和丧命。所以他们争取公民权不仅是争取由公民权带来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得到公民身份,从而使自己不被排斥于城邦之外。这种属于城邦的感觉在希腊人的观念中十分重要,受到褫夺公民权和驱逐出城邦的处分,其严厉程度仅次于判处死刑,因为它等于剥夺了一个人的精神生命。
  城邦在公民心目中如神物一般。公民们赋予它绝对的政治、宗教和伦理权威,能够全面地支配和干预个人生活。公民的肉体与精神、个人与家庭、财产与婚姻,都受城邦的统制。个人是城邦的工具,生为城邦,死亦为城邦。这在斯巴达最为明显。即使在雅典也是如此。据当时人描述说,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⑺亚里士多德明确地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⑻他认为,甚至公民企图自杀都应受到惩处,因为它使城邦丧失一个公民。⑼每个公民从出生起,城邦就是他的最高监护人,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于城邦无用的残疾人没有生存的权利。传说中的斯巴达立法者莱库古就不允许父母按自己意愿养育后代。孩子生下后,要由部族里的长者代表国家检查婴儿,如果孩子瘦弱畸形,就丢弃到山里不准抚养。⑽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设计的理想城邦中,都肯定了这一做法。⑾一般希腊城邦都禁止不婚,斯巴达还进一步惩罚晚婚。结婚不是公民私人事务,它是公民为城邦生育下一代公民的责任。个人的财产永远受城邦的支配,公民的教育、生活方式,甚至服饰、饮酒、娱乐等,都受城邦的控制。一切都按城邦的需要来安排,为了城邦,个人要作出无条件的牺牲。个人还必须斩断自己的一切私情,完全以城邦的利益为依归。据记载,斯巴达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者甚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人的自然感情竟能如此倒置,可见公民融入城邦之深!
  二、公民的公共意识
  公民是属于城邦的人,城邦也属于他们,公民身份本身就意味着他们是城邦的主人。按一般希腊人的观念,公民相互间是平等的,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所以典型的城邦制度就是城邦共和国。
  公民身份最主要的标志是他们享有政治权利。亚里士多德认为,完整意义上的公民是"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⑿他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公民是能够参与城邦最高统治机构的人。的确,除少数僭主制城邦外,各城邦普遍设立公民大会作为城邦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城邦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公民集体讨论决定。公民的身份就意味着参政的权利,只是在不同的城邦,公民的范围、公民参政的广度和深度、公民内部政治生活活跃发达的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已。
  实际上,即使像斯巴达那样被公认为贵族政体的城邦,公民大会仍是城邦最重要的权力机构。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都由公民大会选出,重大事务,尤其像战争结盟等关系城邦生死存亡的大事,只有在公民大会上才能决定。仅就公民内部关系而言,斯巴达无疑也是民主制城邦。并且它公民内部的平等比任何一个城邦都更稳定。它也从未建立过僭主制,也厌恶其它城邦的僭主制。希腊人之所以将其称为贵族制,因为与雅典的民主制比起来,它不实行抽签选举,公民充任官职的机会不均等。当雅典等民主制发达的城邦里元老院权力已衰落到微不足道的时候,它的长老会议仍享有极大的权力。另外,斯巴达公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也不发达,普通公民缺乏雅典人那种强烈的参与意识。如果说雅典公民是参与型的,斯巴达公民则是"参与 依附型"的。
  僭主制是希腊特有的专制形式。所谓"僭主"是指不依合法程序不经公民授权而僭取国家权力者,也就是僭取了本由公民集体享有的政治权力,所以被视为违背常规和不合法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僭主政体就不像一个政体",也就是说,它根本就不是城邦正常的组织形式和统治方式。如果勉强把它算作一种政体的话,那它也是"最为恶劣的"。⒀这几乎是希腊政治思想家一致的看法。
  除政治权利外,公民还享有相应的其它一些权利和履行一系列义务。权利中主要的是占有土地的权利。农业是城邦和个人生活的基础,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城邦的土地只能属本邦人所有,无公民权的外邦人无权占有土地。义务中最重要的是服兵役。希腊城邦普遍实行公民兵制度。公民们平时务农、经商、做工,战时应征从军。外邦人和奴隶在战争中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冲锋陷阵的总是公民。行军中奴隶为主人背负武器干粮,伺候主人的起居,但临战时则是主人披挂上阵。甚至作战所需马匹、甲胄、剑盾等武器,给养、随从的奴隶等,都需自己准备,平时作好这些准备是公民义务的一部分。装备一个骑兵或重装步兵的费用是相当昂贵的。城邦的主人同时是城邦的保卫者,公民身份与战士身份是一致的。公民共和国同时也是战士共和国。
  公民将政治统治者、土地占有者和城邦保卫者几种身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城邦主人的身份在这几种角色中得到具体体现。这几种角色也包含了他们主要的权利与义务。希腊公民观念的一个突出特征在于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实际上,希腊人并没有明确区分权利与义务。出席公民大会、参加陪审法庭、充任官职、从军作战,既是权利,又是义务。它们都是由公民身份而来的。享有某种权利,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希腊城邦历史上,很少见公民逃避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承担的义务不同,享受的权利也不同。当公民为城邦能够尽较多义务时,他们就期望得到较多的权利,也一定会采取积极行动去争取它。所以,军事制度和战争技术的变化会影响不同公民集团所尽军事义务的份量,从而直接改变政治权利的分配。一般说来,当军队以骑兵为主力时,政治上往往是贵族制或寡头制,因为只有少数贵族才养得起马,充当骑兵;当军制改为以密集型重装步兵为主体后,富裕平民就跻身于军队主力,城邦政治权力的基础也相应地扩大,贵族制便让位于温和的民主制;在海军成为城邦主要军事力量的时候和场合,大量下层平民在海军中充当水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政治地位也相应提高,这往往导致平民政体的建立;最后,在城邦衰落的时代,轻装步兵出现在战场,受到专门训练的职业军人取代了公民兵。公民不再服兵役,同时也失去了政治权利。
  主人的身份使公民产生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要求。由于城邦规模狭小,个人与城邦的利害关系是直接可见的。如果把个人与城邦的关系用分数来表示,公民总数是分母,每个公民是分子,那么,分母越小,个人与城邦的距离越近,个人的相对值越大。这一方面使公民关心城邦公共事务,把城邦事务视为自己事务,另一方面也产生公民内部的冲突。公民内部不同集团对城邦的政治权利、官职、土地等都提出自己的要求,并围绕着相互冲突的要求展开了激烈的党派斗争。这是导致城邦衰落的主要原因。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党派冲突的心理根源正是公民的公共意识。由于这种公共意识,公民们才能够产生对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的期望,并采取积极的集体行动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在希腊城邦时代,最重大的政治斗争都发生在公民内部,无公民权的居民在政治上表现比较沉默和消极,因为他们缺乏公共意识。
  公民集团的人数很少。典型的城邦公民人数在625  1250之间,较大的城邦公民人数也不过万人左右。⒁邦内公民间一般都能比较熟悉。这就容易产生公民集团内部非常紧密的共同生活。在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和议事会等机构中,他们共同讨论和决定国家事务,裁决各种讼争。在战场上,他们并肩战斗,生死与共。此外,他们还有公共的宗教生活、文化生活等。在斯巴达,公民都是战士,他们共同生活在军营里,专门从事军事训练、战争和管理国家。他们构成城邦的职业军人和统治者集团。在雅典,公务活动非常频繁。特别是在实行公职津贴以后,大批公民可以完全放弃私人经济活动,专门投身于公共事务。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达的公共生活是公民公共意识的摇篮。伯里克利在雅典民主极盛时说:"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⒂这句话最简明地表达了公民的公共意识。亚里士多德把人定义为在本性上"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⒃他的意思是说,人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融于城邦,为城邦服务,才能真正完善人的本性。这是对公民公共精神的抽象概括。
  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意识,公民们不能容忍把他们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梭伦改革的背景时指出,平民感到不满的有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他们觉得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⒄这种强烈的参与感是公民所特有的。城邦也不允许公民只顾自己私人事务,不顾城邦。雅典曾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依此定罪。所谓"私心"就是对国家缺乏好感。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⒅这是公民意识在法律上得到的肯定。
  三、公民的自由理想
  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一种政治制度、一种生活方式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首先出现在古代希腊。希腊人有作为自由人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把自由作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当他们奋起推翻僭主统治的时候,他们是为了得到自由;当他们反对贵族寡头垄断统治的时候,他们的目的是扩大自由;当他们反抗外来压迫和侵略时,他们意识到这是为维护自由而战。雅典人回答波斯的劝降者说:由于我们是渴望自由的,因此我们将尽我们能力之所及来保卫我们自己"。⒆他们把自由作为首要的价值,认为"要自由才能有幸福"。⒇自由理想最集中地体现了公民的政治价值观。
  这就是希腊一般自由人的自由。无疑,它只是少数人的一种特权,并且是以牺牲多数人的自由为前提的。即使在自由人内部,自由也是有等差的。自由人中享受自由最充分的是全权公民。他们除了享受一般自由人的自由外,还享有充分的经济和民事权利:占有土地权、充分财产权以及婚姻、诉讼、宗教活动等方面的权利。特别是他们还独享着政治自由,即参加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的权利、担任城邦公职的权利等。这是公民自由的核心内容。
  公民独享的政治自由指在公共生活或政治生活领域的自主与自治,它的含义更接近于近代人所讲的民主权利。在希腊人的观念中,城邦是"公民共同体",是"平等者公社"。每一个公民,不仅在私人事务中,而且在公共事务中也被视为独立和自主的人,在理性上和道德上成熟的人,有能力享受公民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这是作为城邦民主制基础的一个基本原则。由这些独立自主的公民构成的政治共同体并不需要父亲般的权威对他们进行监护与指导,把他们当作精神上没有断乳的孩童,更不能容忍高高在上、独断专行的统治者任意处置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干涉他们的行为。他们只服从公共的权威,不服从私人的权威。公共权威掌握在公民自己手里,他们定期集会,讨论和决定一切重大事务。每个人都服从集体的决定。负责日常事务的官员由公民选举产生并受他们的监督,官吏们执行法律的意志,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实行专断的统治,更不能享有凌驾于公民之上的特权。亚里士多德曾一再强调,城邦政治家的权威不同于家长、主人和君王的权威,"政治家所治理的人是自由人",他们所执掌的权威为"平等的自由人之间所付托的权威"。
  (25)
  在平民政体下,公民的自治甚至发展成为"轮番为治",即通过抽签选举或按一定时间轮值等方式,每个公民都有同等的机会轮流担任公职。亚里士多德曾概括道:平民政体里自由的要领之一就是,在政治生活中,"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所以会有这种做法,他解释说:根据平民政体的自由宗旨,人人应不受任何人的统治,只是这样的自由事实上不能得到,于是遂有轮番为统治和被统治的政制。
  (26)伯里克利在赞扬雅典民主时也说:"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27)
  在希腊公民看来,他们通过公民集体决定自己的命运,服从公民集体,也就是服从自己。这就是公民自由的要义。当他们反抗波斯帝国和其它城邦的武力威胁时,他们要捍卫的就是这种自由。因为自由只有在自己的城邦里才能享受。城邦被征服,公民就丧失了自治权。当他们推翻僭主统治的时候,他们的目的是恢复自由。在僭主统治下,公民被剥夺了政治参与权,仅仅专注于私人事务,与每个人命运攸关的公共事务被僭主个人所垄断。当他们内部发生党争的时候,争斗的焦点是限制还是扩大自由。在贵族(或寡头)制度下,多数平民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也就是被剥夺了自由。自由的价值在平民政体下得到最热烈的拥戴。希腊思想家都认为,自由是平民政体的精神特征。贵族(或寡头)政制下,赋予财富、门第、才能、美德等以特殊价值,依此剥夺平民的政治权利。而平民政体则把自由置于首位,使每个具有自由身份的人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和参政机会。这种平等感和参与感构成公民自由意识的要素。
  希腊公民身份是作为一种特权存在的。它以排斥其他人甚至以对他人的奴役为前提。公民观念一方面强调公民内部的平等和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另一方面又承认对无公民权者的歧视和压迫。两者完全缠结在一起。这是它与现代公民观念的主要区别。但它关于公民与公民共同体即城邦(国家)关系的认识,关于公民与社会公共权威的关系以及公民之间关系的看法等,毕竟构成了现代公民观念的雏形。
  注释
  ⑴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109 、118 —119 页。
  ⑵ 古朗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第164 页以下。
  ⑶ 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74页。    ⑹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20 页。
  ⑺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50页。
  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407 页。    ⑿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13 页。
  ⒀ 同上,第198 、179 页。    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7 页。
  ⒄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5 页。
  ⒅ 同上,第8 章,第5 节。Plutarch,Solon ,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ⅩⅩ。1.⒆ 希罗多德:《历史》,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35 页。
  ⒇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35 页。
  (23)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第130 页。
  (24) 希罗多德:《历史》,第671 页。
  (25)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19页。
  (26) 同上,第312 页。

网络传播中的在线广告噪音初探网络传播中的在线广告噪音初探一在线广告传httpWww。LWlm。cOm播噪音的基本概念1。在线广告及其特点在线广告,又被称作网络广告互联网广告等。它主要指利用互联网作为广告载体,让噪音止息让噪音止息父亲带着httpWww。LWlm。cOm他到河滩上捡石头,父亲告诉他,远古时代的人不会说话,更不会写字,他们要交流内心的感受时,就仔细地挑选一块小石头放在对方的手里,从石噪音奇异事件噪音奇异事件深夜,已是一点。施工工httpWww。LWlm。cOm地的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地隔壁是一处小区,小区居民忍受这样的噪音已有一段时日。但无人向著名的ldquo有关部门r试论颜元的体育思想和实践教育论文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代直隶博野(今属河北省)人,是我国十七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爱国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特别是他的体育思想和实践,在我国教育史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摘要通过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教学现状的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提出目前杭州市本科院校篮球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篮球课的进一步改革提出建议。关键词杭州市浅析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渗透途径论文背景分析社会的发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德育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加强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种素质上。在推进电子商务环境下体育装备制造业销售渠道的研究论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电子李宁公司的网络销售渠道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研究分析李宁网络销售渠道,虽然李宁的网络销售渠道电子商务时代网络体育消费者购买决策力分析论文当前人们生活节奏较快,对于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体育消费者的购物行为发生着改变。在进行商品购买中,节省时间与精力成了体育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提升购物的便捷程度与效率是当前商家的如何把心理素质的提高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教育论文摘要体育教学具有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繁性等。因此,在发展学生个性,各种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体育与健康教探析当代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教育论文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师知识技能能力素质论文摘要体育教师的知识技能单一综合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社会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当代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亟需提高,其重点应放在文化知识品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课程目标与论文论文关键词体育教育田径普修课论文摘要田径普修课程是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课程,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决定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是田径课程制定教学实施的主
浅析金朝德皇后的传奇一生纵观金史,令笔者铭记于心的不是太祖阿骨打的戎马一生,不是海陵王的残暴荒淫,也不是金世宗的尧舜之治,而是一位女性不平凡的一生。史书对她的称呼为乌林答氏世宗后昭德皇后。虽然她的名字未能明代宣大总督的粮铜权问题探讨在宣大总督未定设之时,若派遣户部堂官去宣大总督军务,如成化二十年户部尚书余子俊总督宣大弘治十年户部右侍郎刘大夏整饬宣大兵粮弘治十三年户部左侍郎许进提督宣大等,皆不需要再派遣户部官员论孔孟儒学的血亲团体性特征(上)内容提要在人的存在问题上,虽然孔子和孟子既试图确立个体性的自主自律,又极力实现社会性的仁爱理想,但由于他们把血亲情理视为儒家思潮的基本精神,不仅赋予它以本原根据的意义而且赋予它以至中国当代文学教改的思考与探索研究摘要中国当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该门课却体现出诸多不足,如教师株守传统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考核方式死板,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浅谈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毕业论文摘要美声唱法作为1套科学的演唱方法,是应该受到广泛传播的,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无论是从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上,对美声唱法的学习与认识都还做得不够,本论文就美声唱法在中国的现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演奏之我见毕业论文摘要钢琴作为1件外来乐器进入中国,不可避免的会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相碰撞,所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巧用背景音乐优化思想品德课堂罗杰诺斯说过音乐以其纯净之音使人愉悦,以其美妙的旋律让人感动,以其明快的节奏激发人的情感。音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为其他手段所不可代替。而背景音乐则能以其梦幻般的意境,优美的韵味,唤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无论是在教学质量还是教学手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树立终身教育这一基本观念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不仅要看到学生当前的术语的变异问题本文系国家社科提要本文从ldquo描写论rdquo出发,阐述术语在现实使用中发生变异的动因,主要分析术语的形式语义变异,并从ldquo意义rdquo与ldquo含义rdquo关系角度论述术语词汇汉英法律翻译实用技巧汉英法律翻译实用技巧汉英法律翻译实用技巧汉英法律翻译实用技巧论文关键词法律翻译技巧实用论文摘要由于中英文使用者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英文表达习惯的差异,为了实现意义的准确和表达的贴切,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征及翻译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征及翻译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征及翻译法律英语专业术语的特征及翻译论文关键词法律术语特征翻译原则方法论文摘要文章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要实现法律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