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互联网对跨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建设的启示

  〔摘 要〕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探索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内容。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从跨系统文化资源和智力资源共建共享的视角,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建设的设想,探索更加开放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跨系统;文化资源;智力资源;信息圈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20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2-0105-04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in China,the practice of"Interne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is becoming a new content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ystem construction.It analys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will face in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mobile internet trends;and raised a new idea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fo-spher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finding a more open and equal model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work;public cultural service;cross-system;cultural resource;intelligence resources;info-sphere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与人的交互和人与信息的交互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而智能互联网的出现,成为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动力。艾瑞咨询集团《201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数字阅读服务普及率高,手机阅读和移动阅读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都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还不太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线不够丰富,产品总量不足。为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考虑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参与互动、体验式、免费及增值的公共文化服务。按国际做法和我国国情可以通过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整合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和非遗馆等文化机构文化产品,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范围、品种和数量,带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知识共享、文化产品的标准化提供、绩效考核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这种跨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构建需要迈过的门槛。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更开放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了条件。
  1 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开始于2001年11月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到2007年互联网及终端企业――继独立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2009年3G牌照发放[1]。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中国"大互联网"时代进程,迎来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投资的高峰。2015年"互联网+"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8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9.46亿户,同比增长7.5%,手机上网总数超过9亿户。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2]。
  经过14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传统移动互联网正在被智能互联网取代,以服务为核心的智能互联网正在影响图书馆和文化服务领域[3]。如果智能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将能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配置不合理、文化资源利用率低、用户体验差、管理本位等问题提供很好的解决办法,建立起高效、便民的"体验消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2 移动互联网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智慧城市"和"智慧民生" 让公众通过手机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公共服务。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和免费数字化资源的增多,公众的阅读习惯也从纸本向数字化转变。艾瑞咨询集团发布的《201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超过85%的用户使用过数字阅读服务,用户最常使用的阅读终端为手机,占比55.8%,其次是PC和平板电脑,占比分别为21.4%和12.6%,并且有22.4%的用户经常使用电子阅读器进行数字阅读[4]。毋庸置疑,开放、互动、协作的互联网正在抢夺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用户群体。这种发展趋势对公共文化服务来说,是冲击还是机遇?是破坏还是优化?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
  2.1 机 遇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各种典型应用的成功,重新定义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格局,为其超越传统设计了一种新的路径:整合区域性资源,对产品和服务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完成互联互通,为均等提供创造可能。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技术条件,建立国家级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总库,实现"一站式"管理,形成社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设与使用格局。新技术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很多机遇,只需要一个移动终端就可以享受很好的文化服务,不仅提高了用户体验,还让文化需求更旺盛。对公共文化服务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都为它快速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机会。
  2013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提法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5]。加上网络推动了知识共享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打通了高校图书馆和信息研究机构的文化产品资源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道路,可以让公共文化服务的用户群享受到更加便利、舒适、快捷并实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构建一个知识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合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和信息机构与研究所的资源,通过电脑或手机连接公共文化服务用户的需求,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范围和人群。这种模式的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实现三方共赢,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部分由私人或第三方组织提供,其它非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盈余的资源适当补充,可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种类,满足各层次人员的需求。知识共享理论的引进,让民众共享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可能,可以提高公共文化配置效率和激活整个社会的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创造力。
  2.2 挑 战
  各种APP盛行致使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需求发生巨大变化,对公共文化服务形成挤压,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用户群正在大量流失,间接地,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威胁。此外,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没有完成均等化和标准化建设,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有不少阻力。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总量不足,个性化和体验式的新服务的开展受到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总量不够,纸质和数字化资源的构成比例已不适合社会需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6],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整体效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标准不统一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影响了下一步的互联共享,对已有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利用不够,提供的服务体验性不够,内容单一,导致群众的参与率和满意度不高等。
  3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的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承载着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和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任务[7],是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存在诸如文化服务产品总量不足、城乡差异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圈"和"服务圈",可以完成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服务的扩容升级,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实现。
  3.1 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圈"的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和成效主要取决于公共文化产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和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文化产品总量不足,公共文化人才短缺的现状,可以考虑建建设一个跨系统、部门的公共文化"信息圈"。这个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圈"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文献资源圈"和"智力资源圈"。
  3.1.1 建设跨系统的"文献资源圈"
  公共文化服务"文献资源圈"的设想是以不同系统和部门文献资源的完全封闭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为前提的。国内跨系统和跨部门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有不少先例,比如国内第一个综合性的、跨系统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宁波市数字图书馆(2009年)[8],以及全国第一个针对全市免费开放的公益性网络图书馆――丽水市网络图书馆(2008年)等。这些案例证明了基于不同系统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文献资源圈"建设的假设是可以成立的,但是需要涉及到的主管部门支持并出台相关的管理与考核制度。在前提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公共文化服务文献资源的建设还要解决资源的选择、资源加工标准的统一和加工的深度、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的建设与完善等问题。
  社会大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需要、文化品种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以及传播渠道等方面,多元特征突出,具有地域性和多样性。就民族分布的地域来看,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汉族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就不一样;城乡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差距更大,乡镇等基层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阅读和与农业相关的通俗读物。城市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呈现出多层次的特征,高层次人才、普通市民、城市务工人员都有不同的需求指向。正是基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差异性存在,又要达到有效推行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的目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品种进行筛选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另外,跨系统和部门的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本身就是一个有选择性的行为。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符合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要,要鼓励公众参与,对现行公共文化服务"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提供一种矫正和补充。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共享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而标准化是影响这些资源传播、交流和共享利用效率的关键。公共文化资源应该参照国际或国内通用标准进行加工整合,将不同系统文化信息机构的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借助信息技术和各种传播平台,让不同系统的公共文化资源可以方便的提取与使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配送平台,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非遗馆、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实体和虚拟的载体,借助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完善纸质图书、电子资源、常态文化活动、演艺产品等的配送服务,实现更大范围和区间内的资源共享。
     3.1.2 构建共享型的"智力资源圈"
  公共文化人才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机构和研究所等文化机构的文化人才力量又十分强大。如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其它文化机构人才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实现文化人才的合理流动与对接,公共文化人才短缺的现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户籍、档案等制度壁垒阻碍了各行业人才的流动,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异步参与和虚拟交流的方式解决。现在大部分协同办公技术支持异步参与,即使成员不在同一时区和地点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假设某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近期需要成员完成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个性化体系方案的修订与讨论,成员分布在不同机构和部门,集中在同一个时间段同一个地点参与讨论的可能性非常小。那么相关人员可以将讨论的稿子通过邮箱、QQ、微信等方式传送给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员将修订过的稿子,以及附加的意见与建议发送回来。修改后相关人员再阅读这份稿子。这完全就是异步参与,即便相关人员从未同时讨论过这份稿子,也不妨碍这个问题的解决。而在这个异步参与的过程中,各文化机构的智力资源在没有影响本机构和部门工作的情况下被纳入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解决了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了异步参与可以将不同机构与部门的文化人才纳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虚拟交流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如果将异步参与和虚拟交流结合起来,能达到彼此的最佳理解,可以更高效地解决各类问题。虚拟交流可以通过在线关系,实现一对多和多对一的数据和声音的瞬间响应,能消除许多面对面沟通的障碍。网上虚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两地分隔、交流合作不便的难题[9]。正是虚拟交流的这种功能,让跨系统和部门的公共文化人才的聚集成为可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共享。不受限制组建的各种QQ群、微信群,可以进行多方信息传递,实现移动办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方便地调动、整合公共文化系统内的智力资源,并可以适当借助跨系统的智力资源。这种智力资源共享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公共文化人才不足的问题,而且无需打破文化人才原有的身份和单位所有制的界线。
  3.2 公共文化服务"服务圈"的建设
  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大量运用,把人与信息和人与服务连接了起来,不仅让公共文化服务的在线化和数据化成为可能,还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最大的均等化和个人最小的个性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圈"的设想是基于跨系统文化机构共建共享的前提下,将一个地区或一定范围内的资源集中到一个总平台上,实现按需按人定制公共文化服务,让用户对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一种依赖。而建立这种依赖的办法就是要让公共文化服务向"智慧"和"互联网+"转型,实现电脑电视手机自选和消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服务,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用户,留住公共文化服务的老用户,提升文化文化用户的服务体验。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不仅要普遍设立分馆,还要以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为主流的模式,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可以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关键是服务,而互联网时代要为用户提供服务,需要一些关键的支撑,包括门户网、社交媒体平台和服务评价响应机制等。那么公共文化"服务圈"怎么构建才会成为一个如同上网购物一样方便、快捷和自由的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自选和消费模式。上海的"文化上海云"、"数字博物馆群建设"和闸北区"智"文化服务平台[10]、舟山市推出的"淘文化网"[11]、宁波市北仑区的"北仑文化加油站"[12]、成都的"文化馆数字化全景式艺术体验平台"[13]、苏州的"书香苏州"项目[14]等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通过对国内公共文化服务对接互联网案例的分析与全面系统的文献调研,对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建设形成了以下基本思路:相关部门联合整合优势文化资源,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文化部等虚拟机构,将这些实体资源和数字化资源聚集到互联网服务平台。在这个互联网服务平台上,融入将服务与用户联系起来的QQ群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流动服务方式,让用户以定单或定制的方式选择自己需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互动行为的优势,对用户的反馈意见与建议进行及时审核,建立起群众评价和需求反馈的实现渠道,及时将那些不受欢迎的服务内容和手段进行调整,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各个环节。
  "互联网+"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技术、管理思路和服务理念,但是"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http: www.iterduo.com/1221-yidong.html[EB].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7.
  [3]陈远,蔡金奎,许亮.互联网思维环境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的思考[J].现代情报,2015,(11):38-42.
  [4]檀美玲.从"一个"和"知乎"看数字阅读的新发展[J].出版广角,2015,(3):28-30.
  [5]新华社.国务院: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时部署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N].新华每日电讯,2013-08-01,(01).
  [6]白薇.当前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问题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1):95-97.
  [7]陈昊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概念演变与协同[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4-9.
  [8]陈红梅,王强,孙佐权.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与保障[J].图书馆学刊,2013,(1):57-59.
  [9]郑健.构建闽台高校创意文化合作平台[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5-119.
  [10]李婷."文化上海云"三年建设计划出台[N].文汇报,2015-04-17,(01).
  [11]陈妤,汤赛虹."淘文化网"舟山首创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N].舟山日报,2015-05-25,(03).
  [12]黄莉.北仑文化加油站打造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新模式[N].杭州日报,2013-12-13,(N06).
  [13]王学思.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全域覆盖[N].中国文化报,2014-07-14,(08).
  [14]贾茹."书香苏州"建设指标体系发布[N].城市商报,2014-05-13,(A04).

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论文1电力工程建设在安全和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1。1电力工程建设方面的专业人员缺乏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是中流砥柱,当前,电力工程建设者中有很多人是外来务工者,相关的技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实现医院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医院内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进而详细介绍了在医研究诱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内容提要在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学里,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常常处于尴尬和被动局面。特别是女生,在生理发展上就处于一种怕苦害羞的心理状态。所以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逃避和烦厌等现象。因此,如何关于COD快递业务代收代付资金管理论文一COD快递业务代收代付资金管理构建原则物流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交错在一起,三流之间同步或者一致,是困扰物流行业的主要难题。尤其是COD快递行业,涉及巨额的资金流动多维视角下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探讨论文一从作者视角解读,体悟文本情感文本是作者思想的寄托,承载着作者的喜怒哀乐人生感悟,它与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情感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首先要从作者的视角,考虑以教育科研为导向促进民办高校馆员的专业化发展论文论文导读针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水平低的特点,要想提升服务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馆员的专业化水平。教育科研对处于起步阶段的民办高校馆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初中科学论文2000字撰写科技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同学们,我们看看下面的初中科学论文2000字。初中科学论文2000字紫外线杀菌器,过滤器设备,水处理设备,反渗透设备,不锈钢水箱创新思维在平面设计含义论文一创新思维与画面的构架框架把画面围成了一个特别的空间,所有的设计元素都在这个框架中组织和展开,这就是画面的构架。画面的构架直接关系到画面构图的完整性和可观赏性,因此我们决不能轻视它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论文一概述1。什么是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有至少二百多种。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少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甚至是人类学家,哲学家都曾试图给它下定义,但是,迄今为止也没高校后勤管理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论文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事业的发展,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无论高校后勤发展程度如何,在校的大学生仍然是高浅谈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如何安全地进行院内转运。方法对109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在等待检查时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现场给予心肺复苏后立即转到最近的急诊科抢救室
油气藏经营管理对策论文1建立油气成本定额体系在油气藏经营管理中的必要性1。1油田企业油气成本定额现状分析油气成本定额是指油田企业在一定的油气勘探开发工艺技术水平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下,确定完成油气勘探开发有关基础教育教学论文之浮躁之风日盛近段时间,绿领巾三色作业本等教育事件相继曝光,引起社会热议。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再次浮现择校之风越刮越猛,应试教育越抓越实,学校大门越关越紧,学生体质越来越差校园不再宁静,整合就变模样放手才有精彩论文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入五年级上册,大家发现第五单元很特别,它一改前八册教材以课文篇目编排的风格,而是一组以遨游汉字王国为题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在五年级上期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中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论文摘要本文以变更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变更地籍测量的方法和内容,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地籍测量地籍变更土地利用1引言变更地籍张承志诗性小说的特征论文从鲁迅的小说故乡祝福伤逝,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沈从文的长河边城,到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等,构成了一幅壮观的诗性小说场面。于是,在此背景下,小说的诗性问题便成为一个重要论题,研究将情感交流渗透于英语教学中论文情感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感染和动力作用。教师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和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从而使许多学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教育论文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以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因此,体育课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关情感教育的渗透的论文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培养方式而言,情感教育的渗透无疑是终南捷径。1以情育情,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是以良好的情感作为基础的。情感的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困境及其解决策略论文1当前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困境一门学科的发展史也是这门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科学知识和方法论从来就是构成科学的两大部分。从1981年刘迅先生在图书馆通讯发表要重视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摘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医院培养优秀护理带教老师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医院护理带教培养护理作为一门实践学科,其重要环节就是临床护理教学,而作为这一环节的实施者,护理带教老师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护生的培养。医院作为临床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建立一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