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祭敖包仪式之探寻

  摘要:蒙古族敖包祭祀起源于古老的萨满教信仰,笔者对蒙古族的祭敖包仪式具有共性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并努力挖掘这一仪式在时空环境变迁下保存的完整结构以及祭敖包这一仪式为蒙古族音乐的发展提供的完整文化生态空间。为今后更深层次研究蒙古族祭敖包仪式做以铺垫。
  关键词:蒙古族;祭敖包;仪式
  提起敖包,人们会很自然的想起那首《敖包相会》的歌曲。这是一首建国初期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中的插曲,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在敖包前约会时唱出的情歌,即便是今天在辽阔的草原上,随处都能看到敖包的身影。敖包,是蒙古族群众心目中祈天降福的神圣之地。
  蒙古族敖包信仰起源于始社会的萨满教。其信仰核心就是以自然崇拜为内容。祭敖包仪式也是草原游牧生活的蒙古族民间信仰表现中的一部分。笔者从敖包的历史开始梳理,将祭敖包这一仪式中具有共性的特征进行简单介绍,以及简单分析祭敖包这一仪式为蒙古族传统音乐提供的完整文化生态空间,为今后更深层次的蒙古族祭敖包仪式的研究做以铺垫。
  一、蒙古族敖包的形制
  敖包亦作鄂博、脑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堆子"。蒙古族祭祀场所。多以石块(或沙、土)堆积而成,以柳条围筑,中填沙土。①筑于草原的山顶、丘陵之上,以及隘口、湖畔、路边等显眼的地方。后来敖包的规模逐渐的扩大,形态也越来越讲究。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敖包一般都建在圆坛上。人们以在圆坛上堆积石头为台,台基上重叠作圆锥体,高约十余丈,甚至环叠三层石台。基础宽广厚实,下大上小,犹如一座圆形的石塔。在敖包顶部竖一高杆,杆端安有铁矛,矛锋四刃,分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铁矛卞方承一铁盘,盘上缀有马鬃,作为垂缨,这就是敖包的顶饰――苏鲁德神物。苏鲁德是蒙古语,意为成吉思汗的战旗。②
  二、敖包的由来
  敖包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敖包是历史上蒙古族各部落为了纪念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雄们而垒成的石堆。在敖包中存放有英雄的遗物,这是天葬英灵的地方;③第二种说法认为:敖包最初只是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古代游牧民族在广阔的草原上游牧,为了不迷失方向,走到哪里便在那里放几块石头,作为标志。敖包是神灵,在这里石头已经由自然之物化为了神灵之物,所以人们要亲自捡起石头,放在敖包上,让敖包诸神享受到人们的虔诚之心。由此人们天长日久,石堆便越堆越大而形成;第三种说法认为:敖包是为纪念某一大的事件或活动堆积而成,具有碑铭的意义……
  随着宗教影响的渗透,蒙古族人们就将敖包演化为祭天神、自然神、祖先和英雄人物的祭坛,作为一种神物成为了神圣的象征。蒙古族即使在寻常的旅途中,只要路经敖包时都要下马施舍,表现出对敖包的崇仰之情。后来蒙古族把祭祀与宗教活动结合起来,祭敖仪式包便是蒙古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一。
  三、祭敖包仪式
  祭敖包,蒙古语称帖哈林敖包,是古代蒙古人们流传下来的一种崇拜天地、高山、大树的原始信仰活动。作为一种仪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古代蒙古人迁时遇到江河涨水、草原干旱、牲畜死亡、疫病流行时,他们认为这些都与游牧区的"风水"有一定关系,于是就在自己活动的范围内,选择一处幽静的地方,堆起敖包,通过祭祀来祈求消除灾祸,预示着吉祥如意的到来。敖包用以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现代的蒙古族人民沿袭了祖先祭敖包的古俗,他们崇拜神秘自然中的山石、树木,他们认为这些也是氏族部落的保护神。于是,蒙古族人们把对自然的崇拜转化成了祭敖包仪式,这便成为了蒙古族这一游牧民族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仪式之一。
  祭敖包一般都在水草丰美、马匹健壮的农历四、五月间举行,规模很大。蒙古族牧民们非常重视祭敖包活动,往往在数十天前便开始准备。祭敖包当天,一般在日出之前开始,牧民便像过节一样,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骑着马、赶上车,甚至携带蒙古包从方圆几十里外赶来参加。祭祀活动一般要请来众多的喇嘛诵经,持续三、四天。
  四、祭敖包仪式的分类
  祭敖包有用以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报答。祭敖包的礼仪大致分为四种:血祭、酒祭、火祭和玉祭。④
  血祭:据传蒙古族在游牧时代,各家所有的牲畜系天地所赐。于是为了报答诸神恩赐,人们把自己喂养的羊、牛、马等宰杀了,供奉在敖包前。
  酒祭:据传天地诸神不仅喜欢食肉,也喜欢饮酒喝奶子。于是人们把奶酒、奶油、鲜奶等洒于敖包上,以求得诸神的保佑。
  火祭:据传蒙古族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社火是民族、部落和传宗接代的源泉。⑤火还是圣洁的,象征着光明和力量可以驱逐一切的烦恼和邪恶。所以在祭祀时牧民边走近燃烧牛羊粪的火堆,边念着自家的姓氏,然后投祭品于火中,可以驱灾避邪。
  玉祭:相传古代蒙古族有用玉做为供品的礼仪,后来这种祭法因价值昂贵而逐渐失传了。现用宝珠或硬币炒米来代替。
  五、祭敖包仪式在今天的延续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思想的转变,祭敖包的传统活动内容、形式也逐步变化着。它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蒙古民族综合性具有多功能的民间活动。它大大丰富了草原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大舞台。在今天的祭敖包中,传统的赛马、摔跤、射箭、棋类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已成为了文体活动主体内容。说书、唱歌、跳舞等音乐文化活动也进入了蒙古族人们的祭敖包仪式上。在祭敖包仪式上,人们用体育活动拉开了歌艺与舞蹈的序幕。能歌善舞的蒙古族牧民拉起马头琴,唱起蒙古长调,舞起沙吾尔登,老艺人们唱起英雄史诗――《江格尔》,新、旧音乐交错在草原的上空。
  六、祭敖包中的音乐文化
  音乐是反映人类个体或群体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态,伴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⑥。众所周知,蒙古族音乐资源十分丰富。音乐几乎涉及到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民间器乐等都成为蒙古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这些传统音乐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情感深厚,是蒙古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当各种音乐形式逐渐在祭敖包仪式中发挥作用时,笔者发现祭敖包这一仪式为蒙古族音乐的发展提供的完整文化生态空间。
  1.蒙古族音乐现状正在受多元文化的影响,祭敖包仪式为音乐的继承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态空间。
  蒙古族丰富的音乐资源正在应对着当代多元文化的冲击。而蒙古族传统音乐在这一重大仪式上的演出会更具有影响力。比如在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这种以说唱音乐展现的古老形式在祭敖包这一仪式上,因为参与的人数很多,被更多的年轻人传唱开来。祭敖包这一仪式使得这种音乐文化持续的传承发展着。
  2.蒙古族音乐正在与其它音乐相互交流,祭敖包这一仪式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当今是信息的时代。经济、文化的"多元化"使各民族间音乐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蒙古族音乐的发展中,来自其它民族的音乐也必然会对蒙古族音乐起着一定吸收新鲜元素的作用。祭敖包这一仪式的开放使得"新鲜的音乐"与传统音乐共存,在祭敖包这一仪式上共同营造着和谐的音乐文化氛围。这也促进了蒙古族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学习。于是,祭敖包这一仪式保护着蒙古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也发扬着现代蒙古人在音乐文化继承基础上革新的音乐文化。为我们探寻更多蒙古族的音乐文化、生活等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宝库。
  注释:
  ①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编写组编写.内蒙古人们出版社.1995年
  ②http://digest.scol.com.cn/2003/10/27/10018948.html
  ③http://baike.baidu.com/view/18063.htm
  ④http://baike.baidu.com/view/161841.htm
  ⑤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编写 组编写.内蒙古人们出版社.1995年
  ⑥《蒙古族音乐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12月 第二卷 第四期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编写组编写.少数民族民俗大辞典.内蒙古人们出版社.1995年
  【2】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9.7
  【3】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4】邢 莉.蒙古族敖包祭祀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以2006 年5月13日乌审旗敖包祭祀为个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总第184期
  【5】包海青.蒙古族敖包祭祀仪式渊源探析.青海民族研究, 第1期2009.1
  【6】王其格.祭坛与敖包起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9
  【7】博特乐图. 当代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多元结构及其处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七卷)第一期(总第二十三期)
  【8】纳钦.多层次信仰:一个蒙古村落传统民俗社会的维系 ――在珠腊沁村的田野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9】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新疆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8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语文教学教师论文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师生兴趣,通过引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新课改下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教学论文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公民而言,倾听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品质,是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高职学生专业成长平台的构建论文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是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因而,通过组合包括专业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专家用人单位等要素之间相关联的信息和知识,搭建一个先进高效统一的知识管理系统作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论文摘要国内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毕业生,而对非毕业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这意味着高校对非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有待加强和改进。文章从非毕业大学生的就农村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摘要近几年江西省范围农村配电网通过逐步改善和优化,使其电网规模和设备水平在一定程度都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我省农村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上还是存有一些不足之处,若不及时解决将成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针对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了探究。笔者通过结合多年经验及本次探究,最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论文摘要近年来各地人员密集场所火灾成上升趋势,火灾损失的比例不断增大,尤其是面积小条件简陋的公共娱乐场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从而引发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本文主要介绍人员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创新论文摘要消防安全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安全事故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今,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很论多产权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论文摘要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基层消防工作实践,深入分析多产权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其根源,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关键词多产权建筑消防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房产市场也煤矿安全管理的现状策略论文摘要煤矿工业的重中之重就是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对煤矿工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随着科研水平和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煤矿工业科技水平要求,但现在的安全性仍存在不足,这小水电站的安全管理策略分析论文摘要小水电站建设涉及到的领域很广泛,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安全监管制定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监理职责,影响到小水电站的施工质量和运营使用。因此加强对小水电站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在总
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木心游走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木心木心是一位被人遗忘后又重新认识,被视为深解中国文化的传奇人物。MuXinisalegendandphenomenonofChineseculture。乌镇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意象探析摘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本文通过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莎翁十四行诗的主题,洞察莎翁对自然社会友情职业等的审美观。关键词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中西方文化对建筑屋顶的演变影响中西方文化对建筑屋顶的演变影响摘要建筑除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外,它还能反映当时的时代和地方的多方面的生活状况政治和经济制度。在文化方面,建筑也有很高的代表性。屋顶,作为建筑的第武学因西方文化影响而异化之具体像状剖析武学因西方文化影响而异化之具体像状剖析1蜻蜓不知妾心事,枉在尖尖诉情怀mdashmdash评套路竞赛表演建国后拳术的传播和继承以主要是通过套路来进行的。关于套路这种运动形式,从正史诗经无长篇史诗原因探究论文关键词长篇史诗宗教思想采诗制度中国诗歌论文摘要由诗经中有无史诗引出为何无长篇史诗的关键问题,诗经没有长篇史诗的原因较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周人单一神教人神分离的宗教思想试论敦煌壁画中的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关健词软煌壁画西北武术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摘要通过对软煌莫高窟中壁画的考证分析,从狩猎军事祭祀舞蹈等方面,对西北武术进行了描述,揭示了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宜人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主流论文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国传统宜人论文摘要中国自古以来的室内设计和器物设计,始终遵循着物为人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以是否适宜人作为终最终目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造物观和环境观。本文透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和谐天人合一和为贵协合万邦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论文关键词官本位现象文化批判国民性论文摘要鲁迅对现代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在于文化批判的深刻性与全面性,特别是对传统中国的官本位现象及其对国民精神的戕害的批判,至今仍振聋发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卷草纹样的构成形式及装饰特点论文关键词卷草纹S形曲线中国传统装饰纹论文摘要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完成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从以动物纹为中心向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过渡。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山水画儒家思想道家学术禅宗论文摘要山水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山水画的水赛写意中,充分体现了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两大特征。这是中国传统饰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和道家崇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