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试论近代史学的螺旋式发展

  近代史学相比传统史学(1)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变化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时中国社会处于鸦片战争后一个中西互动、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相应的,史学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转型。所以说史学的变化发展是当时社会的变化发展在学术文化上的一种反映。从史学与社会的这种因应关系来看,近代史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辛亥革命前的致用史学
  这一时期,如王国维所说,学术基本上处于清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的第三时期,其主要的特征是求新。学风的转向,虽然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但是社会的变迁更是一个左右史学发展方向的巨大因素。这期间史学从乾嘉史学中脱身而出,重拾经世致用、以史为鉴的传统。如道咸间西北史地之学的勃兴,对外国史的研究等,当时涌现的著作主要有《蒙古游牧记》(张穆)、《朔方备乘》(何秋涛)、《海国图志》(魏源)、《瀛环志略》(徐继畲)、《中西纪事》(夏燮),等等。可以说自鸦片战争后到1960年前后是救亡图强史学勃兴时期;七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是近代历史变易观和进化论传播时期。在此期间的戊戌维新中,康有为以改造后的公羊三世说来推行变法,将史学的致用功能推向了一个高峰。
  虽然后人对康有为在学术上的表现不怎么认可相反,有人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如陈平原认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是通过考据的方法来达到改制的目的,所以考据在他只是一种策略[1]35但是他的三世说相对于正统的以五德终始的循环论或者退化论而言,是一种历史观的革命,是奠基在近代西方的线性进化的基础之上的。受此影响,之后如梁启超、严复、夏曾佑、邓实等人也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三世说。在此过程中,康有为对三代的解释所反映出的怀疑批判的精神更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表现。能达到这一层,当然脱不开初期龚自珍、魏源、徐继畲、中期王韬、郑观应、黄遵宪等人在学术以及观念上的积累。
  由于社会危机的加重和西学东渐的影响,新的西方学术理念输入,使得对传统史学展开了批判,出现了君史与民史的分辨,甚至还有中国有史还是无史的争论,在这种争论中,史学的触角伸向了下层民众和整个社会。新史家鼓吹史学的通俗化。与此同时,中国士人的观念经历了此前天下万国的更替而至于世界[2]242,经过对民族国家等近代概念的界定,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兴起。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史学负载了太多强国御侮经世济民的政治使命。
  虽然有人认为梁启超并没有放弃传统的春秋褒贬的笔法,他只是对褒贬的范围扩大而已;他的新史观表面上接受西方唯理主义,实际上他推崇英雄史观,强调心力,所以说他的史学革命不是很彻底。[3]24然而,不可置疑的是,在20世纪初史学的革新上,梁启超居功至伟,他的粗疏或者不彻底是任何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所共有的。通过20世纪初新史学的倡导,新的史学体系得以确立:在史学研究的内容上,由君史转向民史;体裁上,章节体取代了编年体和纪传体;史观上,以进化论代替了传统一治一乱的阐释方式。
  另外,由于西学分科设学的影响,国人开始对传统学术进行了分类,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学术研究走向专精,在这一过程中,史学开始逐步走向独立。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史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致用,因为新史学是出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逼迫,而不是从书斋中自发地生长出来的。所以在这种经世致用之下,史学如梁启超所说是国民之明镜、爱国心之源泉,史学成了变革现实的思想武器。但是,在致用史学大行其道的时候,乾嘉考据的那种传统的治学方法并未断绝,并在下一阶段得以发扬光大。
  二、辛亥之后二三十年代的求是史学
  民国建立后,社会危机暂时缓和,史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局面,这一阶段学术的发展与20世纪初新史料的发现有密切的关系。史料的扩充也带来了方法上的突破,此前的史观开始上升为一种治史的方法。当时主要的方法有二重证据法、诗文互证、碑志证史(传统金石学的继承和发展,代表人物有岑仲勉)、语言文字比较研究方法(主要用来整理史料,代表人物有傅斯年、陈寅恪)等。
  由于史料的扩充,也使在《四库全书》中被归入小说类的《山海经》更为时人所重,如傅斯年认为,古代的正统史料由于被伦理化,其史料价值反而可能不如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古籍。由于对非正统史料的重视,民国史学治学出现了罗志田所谓的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的诡论现象。[4]83其实单从史料而言,二十四史本身就是二手资料。这一时期,前人的日记、小说、歌谣、戏曲都进入了史学研究的视野。这种专向偏处找寻材料的治史方式,受到了当时章太炎、王国维等人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是舍主干而求枝叶。
  不可怀疑一切史料里头都有历史存在,重要的是能够在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之外实际上所呈现的信息,从这一点而言,史料也就无所谓对错了,但是如何只从这些胡适所说的旁行斜出的史料里去梳理事实探求真相,可能是一个见功力的事情了。
  史料的扩充,在治史取向上表现为一种纯粹的为学术而学术的治史路径,这一时期,无论是整理国故运动,还是古史辩运动都推崇考据主义,如顾颉刚所说在学问上则只当问真不真,不当问用不用,[5]153王国维也有学术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6]605之说。有中国的兰克之美誉的傅斯年所主持的史语所在学术上更注重窄而深和集众式的研究,注重材料的收集,由于受兰克的影响,史学立足于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绕开价值的判断与定位,为学问而学问,主张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的和生物学地质学一样,以与欧洲汉学界争雄,可以看出风行的科学化求真对史学研究的影响。当时陈寅恪所谓的了解之同情的治学取向和牵缠反复的论学风格,也是为了在大量引证的基础上能够合理的以意逆志,从而呈现历史的真相。对方法的追求,也表现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上,朱希祖主持北大史学系时,采用二分法前两年注重学生对其他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掌握,后两年才进行专业化的研究。[7]73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为学问而学问注重专而非通的治学取向基本上是当时主流史家的共识。但是这种治学方法受到了当时保守派主要是南派和在社会史论战中崛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诘难。其实保守派并不很保守,柳诒徵、缪凤林等人对西方史家如兰克、鲁宾逊的了解可能不亚于新派史家。后两者和前者的歧异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历史所持的观念上。南派以昌明国萃,融化新知为宗旨,通过输入西方学理来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以保存、昌明、发扬中国文化。所以对胡适傅斯年这种倾向于回答什么是历史知识的知识论史学[8]10便不可避免地存有非议,如钱穆批评新派史家割裂史实碎化研究,以活的人事换为死的材料,既无以见前人整段之活动,亦于先民文化精神,漠然无所用其情[9]3;柳诒徵认为文以载道。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从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始具有了政治实践功能,史学突破了此前重在个人修养的局限,这时的历史研究在于为政治战略、策略提供历史依据,强调为现实服务。此外,章太炎甚至认为,国学不振有三,其中第三即为新学之徒,以一切旧籍为不足观也,并说有是三者,祸几于秦皇焚书矣。[10]125
  由此可见,史学存在着从求是向致用转变的可能。
  三、抗战开始之后的致用史学
  九一八之后,日本侵略逐步加深,社会民族危亡迫在眉睫,原本没有参加社会史论战为学问而学问的顾颉刚、傅斯年等人也开始关注现实。如傅斯年撰有《东北史纲》,以阐明东三省历来为我国版图,顾颉刚则于1934年创办《禹贡》半月刊,同时还致力于通俗史学著作的编撰。
  这一时期致用史学成为史学发展的主流,此前所谓的保守派和马克思主义史家成了引领这一时期史学的核心人物。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国史大纲》便含有强烈的文化本位色彩,可以说是民族史学的代表,其中那句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的话语广为人知,其目的在于激起爱国的热忱。治学以土法为本洋法为鉴[11]118的陈垣当时认为,史贵求真,然有时不必过泥。凡事足以伤民族之感情,失国家之体统者,不载不失为真也。[12]689可见在救亡压倒启蒙时原来不问或少问世事的知识分子所作出的抉择。
  翦伯赞在《历史哲学教程》中说:一切历史家描写及批判过去的历史,都是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把历史作现实的政治斗争的工具。抗战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工具性更是凸显,一切为了民族为了救亡。毛泽东对史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史观上。在他看来,阶级观点与唯物史观是合二为一的,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野所在,在此观点下,阶级分析法就成为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当时出版的代表著作有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上编和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等。毛泽东的相关论述还见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其中关于两个过程的论述成为了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后来所说的革命史范式就在这种革命理论的宣传中逐步形成。
  结论
  章太炎在《 汉微言》中论及治学时称学术无大小,所贵在成条贯,制割大理,不过二途:一曰求是,再曰致用。可以看出,近代史学在第一阶段表现为致用史学,第二阶段为为学问而学问的求是史学,和乾嘉考据史学遥相对应,第三阶段则回归到致用的路子上来。史学的这种变化发展,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政治社会等物质环境发生了变化,作为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史学也相应的有诸多变化;另一方面,对西方史学的引进、了解、吸收和为我所用对史学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这一点在五四时期表现的尤为明显,当时盛行有各种理论、方法。
  在近代史学的发展过程中,致用与求是可以说是一对矛盾,随着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二者会表现为一方压倒一方,在这个过程中,两者都有发展,而不是纯粹的没有发展的循环。同为致用史学,后期比前期在理论方面便更为发达,民生史观、文化形态史观、生机史观、英雄史观、政治史观、道德史观、函变史观等都纷纷呈现。[13]58同样,求是史学前后两个阶段也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两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把史学方法仅归结为史料整理的方法,后一阶段也比前一阶段更为科学、系统和多样化。综上,近代史学的发展呈现为一种螺旋式的发展。
  注释:
  (1)在谈到与近代史学相对的传统史学时可能更多的是指乾嘉史学,但是乾嘉史学应该是前近代不是很传统。

非遗文化艺术论文参考1非遗文化艺术遗产展演策划对其传播的内驱作用11。1艺术魅力感召作用作为文化艺术展演策划的一种,非遗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展演策划,立足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展现其自身特色性的文化魅力的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论文范文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参与意识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群众文艺活动中,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加大力度宣传群众文化生活的有益性,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意识关于本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艺术的作用论文摘要城市公共艺术应有效地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与当代设计完美融合,同时公共艺术作品的征集应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并以满足公众的愿望为主要出发点,设计规划上具有区域性整体性,这样的公共艺术才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研究论文声乐表演艺术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人们在欣赏声乐表演艺术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乐作品作为美学领域中的创作形式,只有将声乐与表演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声乐浅议怎样锻炼个人的艺术修养的论文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地方民间艺术的传播措施论文民族民间艺术是不同民族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中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以工艺品制作绘画舞蹈戏曲民俗歌曲等形式表现,其创作大多是自发与业余的,在技艺方面是拙朴和天真的,在城市艺术公共墙涂鸦方式研究论文摘要涂鸦在城市公共艺术墙的表达使将原本割裂开来的人和环境以一种人为的活动痕迹联系在一起,涂鸦视觉语言表现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同时给人们视觉带来冲击,从而为城市单一苦闷的生活增加色彩和浅析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力论文一首成功的音乐作品是一个时代一个时期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生活及大众的追求,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而产生的。演奏音乐艺术作品不仅仅是音乐效果的表现,而是通过音乐的这种形式来表现大众的心声,还在职校课程中的插花艺术论文一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美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由于插花作品的装饰性很强,对周围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美化效果。在这样优雅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显得亲切友爱,可谈思品课情感教学艺术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居于思想品德课程三维目标之首。教学实践中,教师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本文从三个方面的意识培养探究情感教学艺术的新天地。思品教师应有创境意平民时代的精神按摩艺术论文摘要近年来,在国产巨资大片的笼罩下,小成本影片在国产影片的生产中始终保持了很高的比例,理解这一现象可以从许多角度,按照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看,与大片相对而生的以小博大的合法性小
社会心理学论文2000字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或群体对各种简单或复杂的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及所引起的社会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社会心理学与生活论文导语对于心理学与生活两者,大家会怎样看待呢?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心理学与生活论文,欢迎参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心理学与生活论文心理学与生活质量关系的浅析摘要心理学是研究和指导人们实现学生运动时快速能力的培养论文摘要快速能力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其基本的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中的位移速度。影响快速能力的因素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技术因素等。关键词学生运动快速能力培养前言快提高学生参与性促进音乐教学研究论文一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对于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和自主学习,我们要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二理性思考音乐体验式教学音乐体2018最新LED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关于LED论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摘要LED降价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另外,LED制造技术(包括芯片寿命和发思考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意义论文1我国设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1。1有利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目前体育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单一培养模式侧重学术性以及培养规模有限等问题日显突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及体育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论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创造性而教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主渠道。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生动地记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家乡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的美好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谈意识能动性对声乐学习的指导作用论文对意识能动性最通俗易懂和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个字想。但在多年的声乐学习与教学中发现,很多声乐学习者往往忽视意识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把歌唱当作一种纯粹的不假思索的机械运动。一意识及其能关于农业科技与三农的论文导语自古以来,农业离不开科技,科技的进步,必定带来农业的深长发展,所以,农业与科技息息相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业科技与三农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多功能农业与科技创新的关关于中职生学习自信心低下的原因及培养策略论文摘要自信心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主要分析了中职生在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等方面产生学习自信心低下的原因,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