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关于高校德育教学探究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产生高校德育教学困惑的原因,提出走出高校德育教学困境的路径就是实施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同时,在揭示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基本要义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教学理念、内容、过程、空间、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实施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转型带来了文化转型,进而促进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这是一次深层次的社会变迁。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德育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都有了一个大的变迁,其中最大的变迁就是中国德育正从"天国"德育向"人间"德育转变,即学校德育生活化。这种德育生活化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所接受,但尽管如此,德育的实践却仍然未尽如人意,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受教育者对当前高校德育的方式、手段、过程产生逆反心理,致使高校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工作忽视了校外德育途径的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相互隔离,难以产生合力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展开。因此,一味地把大学生封闭于校园内,企图在一种净化的环境中实施德育工作,必然使高校德育陷入困境。
  2.德育工作严重脱离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当前高校德育漠视大学生个体的独特生长环境,漠视他们内心潜藏的愿望、热情等现实生命所指的方向,把大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容器罐"和"美德袋",造成德育对生活的疏远,德育的内容只注重社会既定的道德规范的抽象知识,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动性,导致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抗拒心理。
  3.德育教学过程的单向性。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德育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当前高校德育教学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把德育教学过程看作是对大学生施加外部道德教育的过程,大学生所受的道德影响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的是大学生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的权力,其实质就是对大学生个体生命的漠视,扼杀了大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4.德育教学模式僵化。以往的德育教学,一般由教师领着学生走进教材,从教材中引出典型事例,引出话题,围绕教材演绎、归纳、感受、感知和练习,并提纲式地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要求板书,然后借助纸笔考试,再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停留在知识的道德层面上,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优良的品德要求并没有在受教育者的心灵中真实生成。
  上述原因归结于一点,就是高校德育工作缺乏生活化。笔者认为,高校德育工作要走出困境,其根本出路就是使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这是因为,从德育的根本目的上说,道德的产生是为了受教育者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对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因此,高校德育教学必须尊重生活、创造生活,也就是要从受教育者所处的生活环境出发,而不是从规范价值出发。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那样:"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反映在德育工作中,就是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回归生活。从德育的价值层面看,"生活价值高于道德价值,生活高于道德,不仅是因为我们可以设想一个无道德的生活世界,却无法设想一个无生活的道德世界,而且是因为生活或生命在逻辑上的在先性或独立自存性,至于道德价值,并没有独立的存在,其整个存在和本质,都是由生活所规定的"。从社会学层面看,德育工作必须担负起个人道德社会化的功能,而个人道德社会化必须包含着对人及其生活的关怀,"因为在人与社会二者中,人是唯一的能动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手段,借助人的德性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诸领域才得以发展;但人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人促进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生的幸福。在社会道德生活中,人是承受社会道德的客体,同时也是进行道德行为活动、创造社会道德生活的主体。着眼于社会的发展来要求人、要求德育,从长远的客观结果看还是为了人及其发展"。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层面看,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回归生活,关注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方式与内容。受教育者在踏入高校的门槛前,就有了自己的道德思维能力和方式,而且受教育者个体不同,生活经历也不同,道德思维能力与方式也有差异。高校德育工作应当允许发展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尊重他们的发展需要,这正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根本标志。
  二、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的要义与特征
  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是相对于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而言的,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以说教灌输为主,脱离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盲目追求既定的德育知识,忽视人的现实生活需要。而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就是指高校德育教学的组织、内容、手段等方面必须以受教育者的生活为逻辑起点,必须与社会生活保持一致,必须加深同家庭、社区及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同时丰富生活化的内容和文化的内涵,促进受教育者道德生命的自由生成,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要义包含四个方面:(1)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大学生做人做事,学会生活,使抽象的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心感悟,成为其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2)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德育教学应以生活行动为依托,教学过程是对生活的解说,既是对生活过程的重现,但又应该高于生活。(3)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德育教学内容应当是引导大学生追求深刻的、不确定的人生知识,这种人生知识应当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4)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要求德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讲究师生间平等对话,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不是封闭性的灌输,而是开放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德育教学生活化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主体性。大学生对道德的认识从服从、适应的层次提升到自主、超越的层次,大学生对德性的接受将是探索、认识、体验、发展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教育者人为的干预过程。(2)开放性。德育教学生活化的开放性特征将贯穿于德育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评价都将体现开放性的特点。(3)个性化。个性化就是要从大学生的现实个性出发,尊重大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正确处理好个性化和社会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推动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三、实施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1.从德育教学理念看,要转变德育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以灌输、抽象化、规范化、理想化为特征的教学理念,树立德育教学生活化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走出德育教学的困境,必须树立新的德育教学生活化理念。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要求德育工作者以大学生为中心,突出大学生的发展,挖掘大学生的潜能,调动大学生的意念,把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大学生道德的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
  (2)树立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理念。道德教育应扎根于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要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生活,这就要求给予大学生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或陈述生活中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课余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等方面享受到的喜悦或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烦恼,使德育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树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大学生的发展不仅是知性的发展,还应该包括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2.从德育教学内容看,要突出生活性,要关注大学生自身以及他们与他人、自然、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1)德育内容要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德育因灌输性而备受指责,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德育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不相适应,过于超越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以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采取了"灌输"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德育课程教材体系,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和规律来编写内容,力求做到教材内容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达到教学要求。
  (2)德育教学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适当引进心理教育内容。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人才的首要条件。过去的"德育教学一个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心理、人格教育,导致日后一些学生出现心理、人格畸形,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的一例。因此,笔者认为,德育教学要突出正视自我、自尊自信、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良好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改善其心理品质,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
  (3)德育教学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合作化的社会,学习和人际交往是学生面临的两大重要内容。因此,德育教学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给他们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在这方面的主题内容有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学会合作、珍惜友谊、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
  (4)德育教学要关注大学生日常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并引导他们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从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看,主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消费观、时间观,正确处理劳动与人生、收入与支出、娱乐与学习、时间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看,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通过设计各种活动课,模拟或参与相应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掌握有关原理,为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避免教条化、说教化。
  3.从教学过程看,要以大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课首的导入、课中的展开、课尾的处理都应体现生活化的基本要求。在课首的导入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唤起、激活、调动学生回忆或体验生活的经验;在课中的展开上,教师要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平台,在活动中生成体验与感悟,使抽象德性规范与价值内化为学生真实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道德认知;在课尾的处理上,教师要注意总结,画龙点睛,并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延伸到家庭、社区、社会当中去,使抽象的德性要求转化成具体的生活实践。
  4.从德育教学的空间看,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空间,把德育教学从课堂伸延到课堂外,构筑学校、社区、家庭一体化的德育教学空间。高校德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同属道德个体成长的现实环境,道德主体的道德意识的产生、道德价值的认知判断和道德行为都是在高校、家庭、社区等社会环境中生成的。因此。学校的德育教学活动和过程不能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应当构筑起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德育教学空间,以社区为依托,加强高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德育资源的整合,从德育"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使高校德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更贴近学生生活。
  5.从道德教学的评价看,要重视道德学习的评价,实现知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评价方式从单一的考试转变为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与方法是推动德育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德育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学效果的知性评价,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发展评价,这与德育教学生活化的理念是相悖的,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德育教学评价模式。在德育评价模式的探索上,我们认为:一是要淡化考试;二是要探索能体现学生德育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校德育教学生活化的需要。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改善路径的相关研究1。引言高职院校中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相对系统的教学工程,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中,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现状,加强和改善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势在必行的。根据有关数据调查,高职院校初中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德育工作德育思想工作是一项贯穿在中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重要工作,是当今社会造就有用人才的根本所在,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德育工作远比浅析德育视角下提升中学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德育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中处于管理和组织的关键性地位,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促进和辅助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微营销风险管理研究摘要从某品牌手机公司微营销案例策划失败事件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微营销过程中的风险特征,包括阅读推广微营销定位风险阅读推广微营销活动策划风险阅读推广微营销运作风险独具特色的京族乐器摘要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境内,面临南海,主要从事沿海渔。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弹弦乐器,也中国日本越南三个国家的民族乐器。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现代音乐中琵琶音色的审美作为艺术工作者,或即将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多少都应该了解些美学。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于音乐的审美也在变化,在不断严格地继承着古中国音乐中的音色审美观念略谈中国音乐中的音色审美观念略谈音色是音乐形式的基本要素之一,它体现了物质形态内部质料的基本特征。音乐中音色的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乐器和人声的特征上,是一种表现情绪化的综合性因素。音浅论钢琴教学中的三情论文关键词钢琴教学情境情趣情感论文摘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如何让钢琴演奏者充分把握钢琴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感情,从而激发演奏热情,更好地表现情感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巧设艺术情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摘要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地区人民生活社会发展。英语也不例外,同样体现着讲英语国家人民风土民情。这也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工作的时候,必须对两种语言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中任务型教学方式的可选评价策略汉语国际教育扩展了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对非成人的学习者开展汉语教学。这些非成人的学习者有许多甚至是低龄的学前儿童学习者,对这些母语读写尚存困难的儿童开展汉语教学其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的简析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的简析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的简析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的简析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内容摘要学习江泽民主席的三个代表理论,目的在于解放思想,在于制度创新在于立足于未来,给我党以坚实的社会存在基础给全国人民以幸福的生活。我基于这样深入的考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地发展综合新能源论文(1)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关于推进环境教育应对环境挑战1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自然资源被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简谈生态危机根源的多维性与生态文化自觉现代文明的进步与人类的贪婪自私虚荣享乐相互交织难以剥离,如何避免文明的奢华毁灭自然的崇高而导致的人类最大悲剧,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日趋严峻的生态困境面前,人类本能的求生欲简谈微视频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中的应用实验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是针对高年级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环境仪器分析实验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是环境工程专浅谈环境治理转型的经验与思考感谢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的邀请,我代表国际行政科学学会与大家分享我对环境治理转型的看法,并讨论有关问题。过去的发展主要看重利润,这是必要的,但是不够。我们向前发展不仅要利润,也要浅析高分辨气质联用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12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1前言多氯联苯(PCBs)又称氯化联苯,由德国H。施米特和G。舒尔茨于1881年首次合成。PCBs属于人工合成的氯代芳香烃类化合物,化学式为C12H10nCl(nn10)。PCBs关于苯胺制造技术概况论文关键词苯胺加氢催化剂论文摘要介绍苯胺制造技术,并对各制造技术进行评述。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由其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体有300多种,在染料医药农药炸药香料橡胶近20年中国石油储量变化分析综合新能源论文(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工业处于储产量相对稳定的壮年期。这个时期国家经济也走上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笔者选取1984年到2011年的20年时间段对石油储量的中期变化作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天然气综合新能源论文未来20年,我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中对能源结构优化的调整方针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例力争控制在60左右加快发展天然气,依靠国内外资源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的基本需周大地十一五规划的能源发展方略综合新能源论文(1)中国经济大讲堂1月2日播出节目周大地ldquo十一五rdquo规划的能源发展方略,以下为周大地的发言内容(题目为编者所加)。一中国的能源问题我想大家都很关心中国的能源问题,因为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