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撒切尔的英国国企改革

  上世纪末英国首相撒切尔推行的国企改革,在当代世界经济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成败得失,至今还常常为各方所关注。
  二战结束后,英国建立了大批国有企业,约80%集中在基础设施部门。由于这些部门往往投资大回收慢,所以只有通过国家投资才能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这同美国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步调一致。当时国企垄断了几乎全英的电力、铁路、煤炭、电信、邮政,在钢铁、造船和飞机制造等行业,国家资本也掌握了控股权,在汽车和石油工业则分别有1/3和1/4为国有股。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风向发生变化,新自由主义抬头,追求效率、鼓励私人资本投资,成为刺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动力,于是英国的国企改革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79年保守党撒切尔首相上台伊始,便大力推行私有化政策,改革原有的国有企业。撒切尔执政11年,先是出售商业化运作的国企,如石油、航空,接着出售亏损国企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行业中的国有资产,如钢铁、天然气、供水、电力、机场和全国公共汽车公司。
  撒切尔对原有国企国资的处分,主要措施是实行股份制改造,以公开上市和职工持股的方式转让国家股权。
  英国电力改革最能体现这场改革的特点。1989年英国国家电力局拆分为一个国家电网和三家独立的发电公司,即国电公司(National Power)、电力集团(Power Gen)和原子能电力公司(Nuclear Electric)。国家电网分别由国家电网公司和12个地区性电网公司(配电局)掌控。实行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各自独立分开。这些分拆后的公司陆续向社会公众转让股权。如电力集团(Power Gen)组建于1990年3月,1991年3月出售了60%的股票,所余40%于1993年出售。这些公司的股票以相当分散的方式让社会公众持有。如英格兰地区的成年居民每人可以购买电力集团和国电公司的股票各300英镑,居民持有的股份占比75%,另外25%分别由50家以上企业法人持有,即每个企业法人持股不得超过电力公司总股本的0.5%,以防股权集中到私企手中,避免这类公司被私人资本所操控。而持股居民可以享受电价优惠,避免私有化以后市场电价上扬对居民用户的影响。
  这场电力改革,引入市场机制,以达到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目的。拆分后的各公司得以按市场竞争的规律来配置资源,如用天然气发电机组替代了原来的燃煤机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使电价下降,用户受益。1990-2000年间,英国工业和居民用电价格分别降低了22.5%和9.32%。
  撒切尔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改革涉及50个行业。2/3的国企,特别是最大的40家国企,通过改革而摆脱了亏损。在股份制推进过程中,强调公众参与,国资股权不能只卖给政府官员或国企高管的亲朋好友。为鼓励公众持股,许多公司采取优惠价出售股票和允许分期付款等措施,甚至对本企业职工实行无偿赠送,因而使职工和普通民众得到了实惠,保证了国有股减持的公平、公正。1984年前英国公众对国企改制还比较冷漠,大多持观望态度,1984年英国电信公司上市时却出现了抢购,25万雇员中有96%的人购买了本公司的股票。在燃气私有化项目中,先后有500万人参与了股权购买。英国的持股人数1979年仅为总人口的7%,1991年却达到了25%,其中小股东数量从300万增加到1100万。英国人口5000万,剔除儿童、老人和其他非劳动人口,英国公众的持股比例是相当高的。
  在此改制过程中,政府没有一退了之,而是改变形式保持了一定的控制力。如伯明翰机场改革后,让17个地方政府持股,持股比例达49%,而其余51%则由私人股东占有。1995年以后私有化范围扩大到邮政系统和整个公交系统,对于这些领域主要实行价格管理加政府补贴和特许经营的模式,政府仍有很大的发言权和控制力。为了确保政府对某些关键行业改制以后的控制权,英国的国企改革方案中列有一项重要的附加措施,即政府在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行业,在改制时保留特别股,又称黄金股,这种黄金股不在于数量是否足以控股,却有法定的一票否决权。这种举措也成为英国国企改革的一大特色。
  正如潮涨终有潮落时,随着英国经济上的不平等现象逐步加剧,社会矛盾日渐显现,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袭扰下,撒切尔的政策受到了各种非议,她所反对的凯恩斯经济学再次流行起来,"撒切尔主义"终于退潮了。确实,任何经济学说和政策都不可能是万灵神药,然而只要能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那就值得肯定。因此,对于当前方兴未艾的中国国企改革,撒切尔改革的参考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胡适关于新文学与国语建设的三种价值维度摘要死与活作为一对不太清晰的价值区分概念,其实用主义的倾向成为胡适文学与国语观的哲学基础。文言与白话的语体区分,其进化论色彩成为胡适文学与国语观的历史基础。而文学革命以及文字改革的改革文学与国家现代化想象以蒋子龙为例1976年1月,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在复刊后的人民文学刊发,尽管围绕着这篇小说的政治博弈错综复杂风波迭起,但小说对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想象,以及霍大道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其成为改革刘云若的家国认同与文学书写刘云若与他的小说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广受读者与研究者关注。时人把他与张恨水并列,誉称南张北刘。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刘云若与其创作都不被提起。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起儿童文学三人谈一人物形象塑造好了,人物就会自己演绎故事陈晖汤素兰,我发现你的作品读过之后重新再读还是觉得很有意思。你讲述故事的能力,角色塑造的能力,对于儿童的观察与反映能力,加上喜剧和幽默的话语论文艺政策对近30年文学批评的影响摘要近30年以来,随着时代环境氛围的移易,文艺政策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方式影响内涵及影响途径也发生了巨大的迁变。二者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促进,共同地实现了彼此的推陈出新。关键词文艺政策文战时文学地理与延安文艺的关系钩沉内容提要延安文艺作为20世纪非常重要的文艺思潮,对当代文艺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曾经一度成为最有争议的文学形态。本文以延安文艺生成机制作为研究点,通过不同于以往政治性占主导的研究现代文学对话式教学方法摘要对话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首先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徐志摩诗歌飞动飘逸之美,培养审美鉴赏力再结合问题,在讨论中总结其诗歌的生命诗学观唯美艺术观,增强学理认识。并在中西诗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思辨能力培养摘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凸显。英美文学课程中学生思辨能力教学培养模式的实现,要通过对英美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上的改革,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改革的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生能力培养摘要地方本科院校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进行课程调整和改革的同时,也应发挥原有优势,通过给学生量身定制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良性的导师制以及形塑学生的研究精神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品格。汉语言文学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途径摘要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扎实和专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在今后实现正常就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对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需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坚持内容为王,把握新闻规律内蒙古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民生类节目深受广大青城百姓的喜爱。节目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主持人能够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反映基层百姓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各部门共同解决问题,促
巧用微日记,开拓小学习作教学新视角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小学习作教学要紧扣新课改教学模式,积累生活素材,激活学生主动写作意识,凸显学生主体作用。微日记是学生日常生活的积累,是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教师要帮助学跑在教育改革的赛场上背景嘉禾发源于农耕。衡湘稽古记载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论衡讲瑞篇亦云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这是嘉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字记载。提高小学生作文语言生动性浅探我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6年,致力作文教研教改,大胆尝试快速作文创新作文兴趣作文等课改新模式。一直以来,我深感学生作文缺乏生动性,缺乏打动读者的亮点,语言干枯,毫无神采,很难在综合性学习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摘要语文综合性教学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也是当今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积极地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的实践研究摘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展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做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工作。文章将举例浅谈小学生古诗感性灵性个性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不断提升识字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为此,让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漫谈从核心素养出发的小学语文教学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开放思维的主要渠道之一便是学习语文课程,通过锻炼思维,可以使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教师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摘要本篇文章针对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构建一题展开研究,同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尝试提出几点建构方法,以期促进学生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其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关键吃空海上帝国的船蛆20世纪初的一年夏天,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几个码头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坍塌,那些支撑码头长10米左右粗约0。25米的一些橡木桩,相继断裂了,其中有一个码头因坍塌造成多人落水,十余人失踪。还古罗马监护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监护制度起源于罗马法是现在学术界普遍承认的观点。早在公元前450年,占罗马奴隶社会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中就以监护与继承为题对监护问题作了专规定,到了优士尼时期,监护制度口益完善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与罗马法(上)(1)论文本文拟就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某些规则和规定与已经存在的规则之间的关系对这些规则的解释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规则对已有规则的发展以及在发达的工业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显而易见的不平等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