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饥饿历史演变探析

  一、饿甚于饥
  一般认为古文献中的饿指饥甚,且这种程度的饿威胁到了生命;饥表示腹空,想吃东西,与饱相对。《康熙字典》在饿字释义后的按语中也说饿甚于饥也,这种区别在很多历史文献中是明显的。例如:
  (1)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春秋《左传宣公二年》)①
  (2)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战国《韩非子饰邪》)
  (3)宁一月饥,无一旬饿。(西汉《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饥,食不足;饿,困乏也。
  古汉语中有专门表示饿死、饿死的人概念的词,比如殍殣莩等,但也可以使用饥死饿死等组合式表达。检索中国基本古籍库(无标点),字符饿与死共现的数量明显高于饥,如表1。
  这或可证明历史文献中饿本身确实存在程度义。但我们要问:既然饿甚于饥,那么饥死与饿死有什么不同呢?虽然饿死占绝对优势,但饥死也绝不是个例。例如:
  (4)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战国《孟子告子下》)
  (5)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战国《庄子盗跖》)
  饿又常与饥连用,也可与程度副词组合,比如大甚等,如上表所示。与饿相比,历史文献中饥与程度副词组合占绝对优势,这也可说明饿本身含有程度义。但为什么饿也可与程度副词组合呢?
  (6)此人饥甚,於是冒死取啖之。(东晋陶潜《搜神后记》)
  (7)铁臼竟以冻饿甚、被杖死,时年十六。(北齐颜之推《还冤记徐铁臼》)
  综上,通常情况下,历史文献中的饿表示饥甚,与饥确实有区别。至于饿的程度是否威胁到了生命,要看具体语境,这不是饿词义中的内容。考虑到现代很多方言点仅使用饿,饿应在某一历史时期已经兼有饥的功能了。
  二、饥常用作饿
  魏达纯(2002)认为,饥饿在春秋时期确实存在程度上的差异,战国时期区别开始消失,汉初已开始混同。魏达纯所列的六条证据概括来说其实就两条,一是大量本该使用饿的地方使用了饥,书证丰富;二是有时饿等于饥,书证其实就一例。
  (8)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西汉《淮南子人间训》)
  (9)伯夷委国饥死,不嫌贪刀钩。(东汉王充《论衡书应篇》)
  (10)若夫琅邪儿子明,岁败之时,兄为饥人所食,自缚叩头,代兄为食,饿人美其义,两舍不食。(东汉王充《论衡齐世篇》)
  (11)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战国《荀子君道》)
  例(8)与例(1)叙述的显然是同一件事,例(9)与例(5)也是,前者用饿,后者用饥,这仅能证明饥可用作饿,义为饥甚。在人以人为食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必定是极其饥饿的时候,所以例(10)饥人饿人都是非常饿的人,饥义也为饥甚。魏达纯认为,例(11)中的人是为讨好君主而减肥,使腰变细,不可能饿到威胁生命,所以此处的饿义为饥。但是古籍中还有如下书证:
  (12)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春秋《墨子兼爱》)
  (13)楚灵王好细腰,其朝多饿死人。(春秋《晏子春秋外篇上》)
  楚灵王好细腰的故事源自《墨子》,叙述中已明言饿到了扶墙然后起,而后《晏子春秋》则直言饿死人。所以,这里饿仍然是饥甚。综上所述,汉朝的混同仅是饥常用作饿,即饥有饥甚义;至于饿的程度义消失可用作饥,显然证据不足。
  三、饿用作饥
  《广韵》释饿为不饱也。高诱注《淮南子》:饥,食不足;饿,困乏也。不饱指的是食不足,所以至晚到北宋时期饿已可用作饥了。例如:
  (14)若饿,取井中物食。(东晋陶潜《搜神后记》)
  (15)此人欲逐向白庄,侯白云:旦来大饿,未得即往。(隋侯白《启颜录》)
  (16)饱吃自身稳,饿肚自身饥。(唐《王梵志诗有钱不造福》)
  (17)饿乃芦中餐草,渴饮岩下流泉。(五代《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例(7)、例(15)中的饿与程度副词组合,例(16)中饱与饿相对,都应理解为饥。但是汉至五代时期这类用例较少。常与饱相对的仍是饥,饿仍然倾向于表示饥甚。例如:
  (18)兀兀舍底坐,饿你眼赫赤。(唐《王梵志诗官职亦需求》)
  (19)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唐白居易《放鹰》)
  从汉朝至五代时期的代表性文献中饥饿的分布情况来看(如下表2),饥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饿,若饿经常兼用作饥,饿的使用频率不应该那么低。
  魏达纯在认为饥饿汉初已经开始混同的情况下,又说二者在汉以后的文献中仍多少保持着程度上的差异。我们认为,这种差异其实就是汉代以后很长时间里饿较少用作饥,中古时期的饿虽然可用作饥,但仍然倾向于表示饥甚。
  四、饿等于饥
  明朝《正字通》释饿为饥甚,清代《康熙字典》在按语中也说饿甚于饥也。两部字典应多是以古文献为基础编纂的书面语词典,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当时语言的实际情况。所以,不能说清中期饿在实际语言中仍然为饥甚义。但是,在普遍尊古的风气下,也不能排除文人受上古经典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有意区别饥饿,这可视作饿代替饥的阻力。由于汉语文白严重脱节,同一时期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饥饿有无区别有不同认识,加之各方言区演变不平衡,仅据历史文献并不易判断饥饿何时混同。但饿用作饥的可靠用例在明清时期的一些白话文献中逐渐增多。例如:
  (20)戴宗临行,又嘱付道:兄弟小心,不要贪酒,失误了哥哥饭食。休得出去噇醉了,饿著哥哥。(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21)吴银儿道:娘,我且不饿,休叫姐盛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22)八戒道:说得是,我老猪也有些饿了,且到人家化些斋吃,有力气,好挑行李。(明吴承恩《西游记》)
  (23)我说:您拿的走罢。我饿了,我回去吃饭去。(清李绿园《歧路灯》)
  (24)那麽狠好,肚里也饿了。(清《重刊老乞大》)
  在一般认为反映元代北方汉语的《原本老乞大》中无饿,而在清朝的《老乞大新释》《重刊老乞大》中,一些本使用饥的地方改用了饿饥饿。这说明饿用作饥已经很普遍了。汪维辉(2005)据此及《红楼梦》中饥饿的使用情况,认为在北方话中,饿成为饥的等义词并开始取代饥是在元代以后发生的,至迟到18世纪中叶替换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由于汉语双音节化等因素的影响,饿与饥经常连用,二者的区别慢慢被掩盖。二者又都可与程度副词组合,饥甚馁甚便是饿,饿甚中的饿似饥,这说明饥饿程度的表达灵活多样。由此,状语(大饿、小饿)或补语(饿甚、饿极)的程度义也会逐渐掩盖饿本身的程度义。融合在饿中的程度义在人们的意识中逐渐模糊消失后,饿的义域扩大,概括性增强。由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一些方言点,饿逐渐挤压了饥等。
  五、饥饿义词的共时分布
  饥饿义词的共时分布是各词历史演变的结果。据《汉语方言地图集(词汇卷)》,汉语方言使用的表示饥饿义的词有饿、肚饿、肚皮饿、屎肚饿、饥、肚饥、肚皮饥、腹饥、饥困、枵、肚枵、空、?、肚?、嘴?、困、肚困等,其中饿的分布最广,肚饥饥次之;枵等分布在闽语区,?等分布在部分湘语区。限于篇幅,下面仅整理《汉语方言词汇》的记录材料,以说明饥饿义词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情况(见表3)。
  《汉语方言地图集》显示北方方言区的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的一些方言点有饥分布。就河北、天津而言,有三个方言点用饥,三个方言点饥饿兼用,其他二十多个方言点使用饿。这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调查,90年代出版的《河北方言词汇编》出入较大(见下表4)。至于差异的原因,应是前者调查的时间早,选点细密,而后者调查的时间晚,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饿已经挤压了饥的分布。其实饥饿在方言区的分布可能比想象中的复杂,需要更为细密的调查。属于中原官话-郑开片的民权县,县城用饿,而下辖的双塔镇用饥,在询问是否饥饿时说你饥不饥。
  即使在北方方言区,饥饿的演变也不是同步的。所以并不能笼统地说至迟18世纪中叶,北方话中的饿已经替换了饥。由于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即使到目前,北方话仍有很多方言点在口语中仅使用饥。

关于公共场所论文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那么关于公共场所论文应该怎么写呢?同学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公共场所论文,一起来阅读学习吧!摘要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地方屡屡发生公共管理的论文2500字论文是各专业学员都必须完成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免修。要求每位学员在学校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公共管理的论文2500字,希望对您有帮助。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考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我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途径,改进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不完善之处,为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就业指导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查阅,对我医院信息化绩效管理研究论文摘要目的研究信息化平台对于加强医院绩效管理的作用。方法以医院绩效管理为对象,总结信息化平台应用的必要性,分析信息化平台用于医院绩效管理的方法。结果医院绩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平台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分析论文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因大学生既是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最主要的群体,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让法治成为习惯论文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且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这就表明,中国法治发展的重心要从法律的制定转向法律的实施。法治的基本精神社会文化理论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论文摘要以兰州某高校87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教学论文targetblankgt英语教学中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教学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入社会文化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浅谈档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全国人民态度决定命运议论文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没有能力改变风的方向,但我们可以改变帆的方向,事在人为,就看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小编整理的态度决定命运议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态度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健康心理影响的研究论文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我爱古诗词初一议论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揭开了诗经的封面,只见一片北方的水色河光,照入眉睫,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翻开楚辞的篇页,你会看到南方的
论汉语方言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编辑。摘要古代汉语课程是高校文科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如何做到ldquo死rdquo课ldquo活rdquo讲,一直是古代汉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讨论了汉语方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问题研究编辑。摘要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本文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分析了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即语义偏误语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古汉语坐字虚化意义的产生和发展古汉语ldquo坐rdquo字虚化意义的产生和发展摘要本文从历史角度研究了ldquo坐rdquo的语法化过程,对其语法化过程作了一番详细的梳理。并且对引起其语法化的机制做了简略分析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教学谈对外汉语教学中ldquo把rdquo字句教学摘要用对外汉语教学中ldquo把rdquo字句的教学体会分析如何教留学生学会使用ldquo把rdquo字句,通过海外汉语教学和对外汉语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及文化教学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法教学及文化教学摘要交际法教学理论要求语言教学者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转变。因此,在教学过程被时光雕刻的古汉语活化石被时光雕刻的ldquo古汉语活化石rdquoldquo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rdquo,这是客家人固有的骄傲。很难找到哪一种方言的使用者像客家人这样,如此顽强地坚守自己的乡音。ld中国古代杰出的布衣数学大师刘徽刘徽(约公元3世纪),由于资料所限,其籍贯身世生卒年月则无可详考,只能根据不多的一些记载断定他是魏晋时代淄乡(今山东临淄或淄川一带)人。刘徽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虚假数学励志你被忽悠了吗1。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所谓的励志公式,在网上流传很久了。看似在鼓励人们,只要坚持,哪怕每天付出不多,但回报是大大的。是不是真的如此?假设1代表每天正常的工作量,1。01表示每天新课改下如何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数学教学,创新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为依据,从注重以人为本,提高多媒体与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整合摘要多媒体在与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融合中实现教学动静交织,实现抽象理论知识的具象处理与生动展示,但是也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与传统教学存在矛盾。就多媒体与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进行数学课堂上的提问要准确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优秀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