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特点初探

  摘 要:现代汉语亲属称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词汇系统,其称谓语语素的组合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本文从语素的构成、组合方式和组合顺序等几方面全面分析亲属称谓语素的构成特点,并进行成因考察,以期以一个较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亲属称谓系统。
  关键词:现代汉语 亲属称谓 语素 组合
  一、引论   “一人犯罪,九族连诛”是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而所谓的“九族”据《尔雅·释亲》可知是以本人为中心上推四世下延四世,即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及其兄弟姐妹、子、孙子、曾孙、玄孙。就此一端,可见中国亲属关系的复杂,由此也带来了称谓系统的复杂。
  亲属称谓语在世界民族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类分型,另一种是描述型。类分型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描述型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及同一辈分的长幼的排列都非常明确。[4](P37)中国汉语的亲属称谓是描述型的。比如英语中的aunt相当于汉语中的姑母、婶母、姨母、舅母、伯母等。因此,一个说英语的人学习汉语时,常常不知道该怎么用汉语去表示某种亲属关系,而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也时常想知道对方所说的uncle或aunt和说话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尔雅·释亲》将亲属称谓分为四类:宗族、母党、妻党和婚姻。宗族即父系亲属;母党即母系亲属;妻党即妻族;婚姻即由婚姻关系形成的亲戚。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几乎沿袭了古代的亲属称谓体系,分为三类:父系称谓、母系称谓和姻系称谓。父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父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祖父、父亲、伯父、叔父、姑母、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母系称谓是表示自己与母家血亲及其配偶之间关系的称谓,包括外祖父、舅父、姨母、表兄弟、表姐妹等。姻系称谓是表示婚姻关系的称谓,它纵横交错,远比前两者复杂,包括公公、婆婆、媳妇、大姑子、大伯子、弟媳、小叔子、小姑子、嫂嫂;岳父、岳母、女婿、内兄弟、姨姐妹、姐夫、妹夫;亲家公、亲家母等。[5](P62)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尔雅》中的《释亲》是我国最早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后代陆续有关于称谓的汇辑。清代梁章钜的三十二卷《称谓录》更是集大成之作。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
  四、五十年代,芮逸夫的《释甥之称谓》和《伯叔姨舅姑考——兼论中国亲属称谓制的演变》、俞敏的《释甥》等,拉开了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研究的序幕。[6](P181)冯汉骥、赵元任等也是早期研究亲属称谓的著名学者。现代汉语关于亲属称谓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亲属称谓的使用问题、汉语亲属称谓与其他民族称谓系统的比较、亲属称谓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采用的研究方法多为列举式的分析、归纳。而本文主要从语素组合特点的角度来重审亲属称谓系统,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方法,收集一定的语料,对其进行计量研究,使研究更科学、具体。通过这次研究,能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亲属称谓语的语素组合方式及组合顺序特点,以指导人们正确地使用它们,对亲属称谓语的传承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构成
  (一)亲属称谓语素的提取
  经过充分分析语料,笔者将提取的现代汉语主要亲属称谓列表如下:
  表一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列表
  父系称谓 母系称谓 姻系称谓 合称
  高祖辈 高祖父:高祖 高祖父 祖孙
  父母
  爷儿(爷儿三个)
  娘儿
  父兄(父亲和哥哥)
  父子
  父女
  母子
  母女
  叔侄
  兄弟
  兄妹
  姐弟
  姐妹
  弟妹
  妻儿
  妻子
  儿女
  子女
  侄甥
  儿孙
  子孙
  高祖母:高祖母
  曾祖辈 曾祖父:曾祖 曾祖父 老爷爷
  曾祖母:曾祖母 老奶奶
  祖辈 祖父: 祖父 爷 爷爷 太爷 爹爹 阿公 外祖父:外祖父 外公 姥爷
  祖母:祖母 奶奶 阿婆 外祖母:外祖母 外婆 姥姥
  父辈 父亲:父 父亲 翁 亲 老亲 爸 爸爸 爹 严 公公:公 公公 翁
  母亲:母 母亲 亲 老亲 老娘 妈 妈妈 婆婆:婆 婆婆
  岳父:岳父 岳丈 丈人 翁
  岳母:岳母 丈母
  伯父:伯父 伯 伯伯 大伯 大爷 伯母:伯母 大妈 大娘
  舅父:舅父 舅 舅舅 舅母:舅母 舅妈 妗子
  叔父:叔父 叔 叔叔 叔母:叔母 婶母 婶 婶婶 婶娘 婶子
  姑母:姑母 姑 姑姑 姑妈(已婚者) 姑父:姑父 姑夫 姑丈
  姨母:姨 姨母 姨妈(已婚者) 姨父:姨父 姨夫 姨丈
  己辈 兄:兄 兄长 哥 哥哥 阿哥 胞兄
  嫂:嫂 嫂嫂 嫂子
  父系称谓 母系称谓 姻系称谓 合称
  己辈 弟:弟 弟弟 兄弟 弟媳:弟媳 弟妇 弟妹 公婆
  婆媳
  夫妻
  夫妇
  姑嫂(小姑子和嫂子)
  叔嫂
  儿媳
  子侄
  姐:姐 姐姐 姊 姐夫:姐夫 姐丈
  妹:妹 妹妹 妹夫:妹夫
  堂兄:堂兄 从兄 表兄:表兄 表哥 老表 丈夫:丈夫 夫 男人 配偶 爱人
  堂弟:堂弟
  表弟 :表弟 老表 大伯子:大伯子
  堂姐:堂姐 表姐:表姐
  小叔子:小叔子
  堂妹:堂妹 表妹:表妹 大姑子:大姑子
  小姑子:小姑子
  妻子:妻子 妻 妇 女人 配偶 爱人 内人 太太
  内兄:内兄 舅 舅子 妻舅 大舅子
  内弟:内弟 舅 舅子 妻舅 小舅子
  内姐:内姐 姨 大姨子
  内妹:内妹 姨 小姨子
  子辈 儿子:儿 儿子 儿郎 子 男 儿媳:儿媳 儿媳妇儿 媳妇
  女儿:女 女儿 姑娘 闺女 女婿: 婿 女婿 姑爷 赘婿
  侄子: 侄 侄儿 侄子 外甥:外甥 甥 内侄:内侄
  侄女: 侄女儿 侄女 外甥女:外甥女 外甥女儿 内侄女:内侄女
  孙辈 孙子: 孙 孙子 外孙:外孙 外孙子
  孙女:孙女 孙女儿 外孙女:外孙女 外孙女儿
  曾孙辈 曾孙:曾孙
  曾孙女:曾孙女 曾孙女儿
  玄孙辈 玄孙:玄孙
  中国www.Lwlm.com  提取语素 高、祖、父、母、曾、老、太、爷、奶奶、爹、阿、公、婆、翁、亲、爸、严、子(子女)、妈、娘、伯、大、叔、姑、兄、哥、长、胞、弟、姐、姊、妹、堂、从、儿(儿子)、男、郎、子(孙子)、闺、侄、儿(孙女儿)、孙、玄 外、姥姥、舅、姨、表、甥、祖、父、母、爷、婆、妈、兄、哥、弟、姐、妹、女、儿、孙、子 岳、丈、人、夫、婶、妗、小、嫂、妇、媳、妻、太太、内、婿、赘、配、偶、爱、公、婆、父、翁、丈、母、妈、女、儿、男、伯、大、子、叔、姑、舅、姨、兄、弟、姐、妹、侄、
  22 堂妹 堂妹
  23 儿子 儿、子、男 儿子 儿郎
  24 女儿 女 女儿、姑娘、闺女
  25 侄子 侄 侄儿、侄子
  编号 代表称谓 单纯词 合成词
  单音 叠音词 重叠式 前附式 后附式 复合式
  一、父系称谓 26 侄女 侄女儿 侄女
  27 孙子 孙 孙子
  28 孙女 孙女儿 孙女
  29 曾孙 曾孙
  30 曾孙女 曾孙女儿 曾孙女
  31 玄孙 玄孙
  二、母系称谓 32 外祖父 外祖父、外公、姥爷
  33 外祖母 姥姥 外祖母、外婆
  34 舅父 舅 舅舅 舅父
  35 舅母 妗子 舅母、舅妈
  36 姨母 姨 姨母、姨妈
  37 姨父 姨父、姨夫、姨丈
  38 表兄 老表 表兄、表哥
  39 表弟 老表 表弟
  40 表姐 表姐
  41 表妹 表妹
  42 外甥 甥 外甥
  43 外甥女 外甥女儿 外甥女、甥女
  44 外孙 外孙子 外孙
  45 外孙女 外孙女儿 外孙女
  三、姻系称谓 46 公公 公、翁 公公
  47 婆婆 婆 婆婆
  48 岳父 翁 岳父、岳丈、丈人
  49 岳母 岳母、丈母
  50 女婿 婿 姑爷、赘婿、女婿
  51 儿媳 儿媳妇儿 媳妇、儿媳
  52 丈夫 夫 丈夫、男人、配偶、爱人
  53 大伯子 大伯子
  54 小叔子 小叔子
  55 大姑子 大姑子
  56 小姑子 小姑子
  编号 代表称谓 单纯词 合成词
  单音 叠音词 重叠式 前附式 后附式 复合式
  三、姻系称谓 57 妻子 妻、妇 太太 妻子 女人、配偶、爱人、内人
  58 内兄 舅 大舅子、舅子 内兄、妻舅
  59 内弟 舅 小舅子、舅子 内弟、妻舅
  60 内姐 姨 大姨子 内姐
  61 内妹 姨 小姨子 内妹
  62 姐夫 姐夫、姐丈
  63 妹夫 妹夫
  64 嫂 嫂 嫂嫂 嫂子
  65 弟媳 弟妹、弟媳、弟妇
  66 内侄 内侄
  67 内侄女 内侄女
  合称 祖孙 父母 爷儿 娘儿 父兄(父亲和哥哥) 父子 父女 母子 母女 叔侄 兄弟 兄妹 姐弟 姐妹 弟妹 妻儿 妻子 儿女 子女 侄甥 儿孙 子孙 公婆 婆媳 夫妻 夫妇 姑嫂(小姑子和嫂子) 叔嫂 儿媳 子侄
  (二)亲属称谓语素组合规律总结
  1.构成方式多样化分布
  从表中观察到,亲属称谓词的构词方式有:
  (1)词根单用,如父、爸、妈、爹、娘、兄、弟、姐、妹等;
  (2)叠音词,如奶奶、姥姥、太太;
  (3)词根重叠构成重叠式复合词,如爷爷、爸爸、妈妈、伯伯、叔叔、婶婶、哥哥、姐姐、妹妹等;
  (4)词根加前缀,如老爹、老亲、老娘、阿哥、老公等;
  (5)词根加后缀,如婶子、妗子、嫂子、小舅子、侄儿、孙女儿、儿媳妇儿等;
  (6)词根加词根,如父亲、母亲、姑父、姨母、叔父、伯父、姑娘、兄弟等。
  2.复合式称谓占多数
  (三)偏正型称谓的语素语义类型
  偏正型合成词中,词根语素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后一个词根语素是中心词根,前一个词根语素是修饰或限制后一词根的。如“岳父”,“岳”是修饰成分,“父”是中心成分,“岳”修饰“父”这一中心词根。
  1.中心成分语素的语义类型
  (1)表长辈称谓 爷、翁、公、婆、父、爸、亲、母、妈、娘、伯、叔、姑、婶、舅、姨、妗
  (2)表夫妻关系 夫、妇、妻
  (3)表平辈称谓 兄、哥、嫂、姐、弟、妹
  (4)表晚辈称谓 子、儿、女、媳、婿、侄、甥、孙
  2.修饰成分语素的语义类型
  (1)表辈分 高、曾、太、祖、大、王、父、
  母、孙、玄
  (2)表宗族 内、妻、姑、伯、叔、婶、舅、
  姨、甥、侄等
  (3)表血缘关系 胞、堂、从、外、岳、丈、表、赘
  (4)表长幼排行 大、小
  (四)叠音称谓的语素组合方式
  汉语词汇中叠音形式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一种是合成词中的重叠式。叠音亲属称谓也包括这两种形式。如,“奶奶、姥姥、太太”属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爷爷、爸爸、爹爹、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叔叔、姑姑、舅舅、嫂嫂、公公、婆婆、伯伯、婶婶”属于合成词中的重叠式。
  叠音词和重叠式合成词是有区别的。叠音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构成的,单个音节没有实在的意义,而且不能单说,如“奶奶、姥姥、太太”一般不能单说为“奶、姥、太”;重叠式合成词是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可以单说,如以上这些亲属称谓词可以单说为“爷、爸、爹、妈、哥、弟、姐、妹、叔、姑、舅、嫂、公、婆、伯、婶”。
  从这些叠音称谓中,我们也可总结出一条规律,亲属称谓词中表示长两辈(如爷爷)、长一辈(如爸爸、妈妈、叔叔、姑姑等)和平辈(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等)亲属的词,凡能以单字称者,多数都可重叠成复合词。但也有例外,如“姨”可以单说,但没有“姨姨”这种说法。表下一辈亲属的词一律不能重叠,如“儿、女、侄、甥”等都不可重叠构词。再下辈的亲属称谓似乎又可重叠构词,如“孙”可称为“孙孙”。[7](P106)
  四、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的组合顺序
  中国现代有二十三个核心称谓,祖、孙、父、子、母、女、兄、弟、姊、妹、伯、叔、侄、甥、姑、舅、姨、岳、婿、夫、妻、嫂、媳。[8]这二十三个单音节语素将其中任意两个组合成并列关系,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从表一所列举的词条中可见,可以的组合方式有两类:
  首先,同辈可以组合,常常是合称,如:父母、夫妻、夫妇、子女、儿女、兄弟(弟兄,泛称)、姐妹、公婆、叔嫂、姑嫂、兄妹、姐弟、弟妹、儿媳、侄甥、子侄等,其中兄弟可以是合称,也可以是指哥哥。弟妹可以是指弟弟和妹妹,也可以是指弟弟的媳妇,即弟媳。儿媳可以是指儿子和媳妇,也可以是指儿子的媳妇。
  其次,不同辈分的也可以组合,表明其亲属关系,如:父子、父女、父兄、母子、母女、祖孙、婆媳、叔侄、儿孙、爷儿(爷儿三个)、娘儿、妻子、妻儿、子孙等。   观察这些亲属称谓,不难发现,这些亲属称谓语的语素组合呈现一些规律,分析列表如下:
  表三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素组合顺序
  语素组合顺序 称谓举例
  男性前、女性后 父母、公婆、夫妻、夫妇、叔嫂、兄妹、弟妹、子女、儿女、儿媳、父女
  长辈前、晚辈后 祖孙、父子、父女、母子、母女、爷儿、娘儿、叔侄、父兄、儿孙、子孙、妻儿、妻子、兄弟、姐妹、兄妹、姐弟、婆媳
  宗亲前、非宗亲后 叔嫂、侄甥
  直系前、旁系后 子侄
  五、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组合特点的成因
  综上,我们分别研究了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构成、亲属称谓语素的组合方式以及语素的组合顺序。我们发现,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构成及其组合方式和顺序都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不是随意组合的,可以证明,这种规律是历时地形成的,有其固有的成因。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深受汉族传统文化和封建宗法制的影响,由于汉族文化主要受儒教和佛教的影响,注重感情和谐和尊卑有序,倡导“忠孝”;封建宗法制以家族为中心,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亲疏,对族人进行管理和处置。因此汉语亲属称谓呈现尊卑长幼,不可逾越,内外亲疏,严格区分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重男轻女、重长轻幼、重内轻外上。
  (一)重男轻女
  封建宗法制度以男性为中心,以父系、夫系亲属为主体,形成“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反应在语言上表现也很突出。表一中反映出,父系称谓明显多于母系、姻系称谓,母系、姻系称谓多在父系称谓的基础上形成的(前面已做分析)。并且,父系父辈男性亲属有长幼之分,“伯伯、叔叔”;母系父辈男性亲属无长幼之分,只有“舅舅”一个称谓;父系父辈女性亲属和母系父辈女性亲属都无长幼之别,前者只有一个“姑姑”,后者只有一个“姨母”。表三中反映出,亲属称谓的语素组合顺序也体现出“重男轻女”。如“父母、公婆、夫妻、夫妇、叔嫂、兄妹、弟妹、子女、儿女、儿媳、父女”等都是男的在前,女的在后。
  (二)重长轻幼
  如兄长的配偶有专词相称,称为“嫂、嫂子”等,而弟弟的配偶没有专称,只有“弟媳、弟妹”等描述性的称谓。因此,称呼长辈的词远远多于称呼晚辈的词。长辈称呼晚辈时一般都是直呼其名,也可按亲属称谓来称呼,而晚辈称呼长辈时必须按亲属称谓称呼,亲属称谓很重视辈分。另外,在语素的组合顺序上也明显体现了“重长轻幼”,如“祖孙、父子、父女、母子、母女、爷儿、娘儿、叔侄、父兄、儿孙、子孙、妻儿、妻子、兄弟、姐妹、兄妹、姐弟、婆媳”等都是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三)重内轻外
  主要体现在重宗亲、轻非宗亲,重直系、轻旁系,重血亲、轻姻亲这三方面上。
  1.重宗亲、轻非宗亲,宗亲是指父系亲属,非宗亲指母系、姻系亲属。宗亲拥有同样的姓氏,而非宗亲都是外姓,因而是外亲。因此,母亲的祖辈、孙辈,皆以“外”作为相应称谓的修饰语,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父系的兄弟姐妹之子女称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母亲的兄弟姐妹之子女称为“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堂”指屋舍建筑中家庭聚集之处,自然关系紧密;“表”本是室外之意,自然关系就疏远一些。另外,这一特点还体现在亲属称谓语素的组合顺序上,如表三中的“叔嫂、侄甥”,“叔、侄、姑”都是父系称谓,属于宗亲,并且都处于前面,体现了重宗亲的特点。
  2.重血亲、轻姻亲,血亲是指有血统关系的亲属,如父系、母系亲属都是血亲;“姻亲”指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如表一中列举的所有姻系亲属称谓。现代汉语亲属称谓中重血亲、轻姻亲的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姻亲专称少,多为从儿称或描述性的称谓,这在前面已提及;另一方面,姻亲前多加修饰成分,如“内”,“内”并不是与“外”相对的,而是指妻子或妻子的亲属,“侄——内侄”,“侄”是指丈夫的弟兄之子,“内侄”是指妻子的弟兄之子。姻系称谓中的“内兄、内弟、内姐、内妹”中的“内”也是为了标记是妻子的亲属。
  3.重直系、轻旁系,在有血统的亲属中还要区分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即区分直系和旁系,为了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都是直系亲属,“叔侄、侄女、姨、舅、甥及堂表兄弟姐妹”则都是旁系。如“子侄”,子在前,侄在后,体现重直系、轻旁系的特点。
  六、结语
  语言反映社会生活,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亲属称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民族的特征,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汉语亲属称谓的语素组合特点深受汉族文化和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称谓系统之一,但在当前社会中,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人们多为独生子女,没有以前那种复杂的亲属关系,家庭观念趋于减弱,对亲属称谓的认识也越来越薄弱。这是一个很不乐观的现象,照此下去,在不久的将来,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将越来越趋于简化。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亲属称谓系统的研究,希望它能在现实中淡化的背景下,能在文化上保存下来,流传后代。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电子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2]杨应芹,诸伟奇:《古今称谓词典·自序》,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版。
  [3]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5]梅勇桂:《浅议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6]郑献芹:《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括及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7]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8]冯汉骥著,徐志诚译:《中国亲属称谓指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参考文献:   [2]鲍海涛,王安节.亲属称呼辞典[Z].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3]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电子版)[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4]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马宏基,常庆丰.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6]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7]梅勇桂.浅议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与翻译[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3).
  [8]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9]冯汉骥著,徐志诚译.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1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2]杨应芹,诸伟奇.古今称谓词典·自序[M].合肥:黄山书社,1989.
  [13]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15]孙汝建.现代汉语[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希腊古典重温作者徐梵澄一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颇有成绩。大势所趋,学术似乎是集体化与世界化。东西人士的才智没有优劣之殊,然若干专门研究,我们还是愧不如人,这是事实,然而正是正在过去的事实。姑举一从人性论看东西方宗教哲学之相通作者何光沪一引言由时空质能生命和心智构成的世界过程,其未来的走向已同心智即人类发展紧密相连。自然选择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让位位于人类选择过程。世界的前途系于人的自由选择,人类的问题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社会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现实社会存在决定,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回顾中国过去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总结当前价值观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形成符合中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当代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认的研究一问题与方法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尤其在思想文化领域,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新形势的形成,社会上逐渐呈现出社会意识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甚至物化生存利益现当代中国绘画的时代特征一现当代审美需求的时代性当代被流动的时光打上了烙印,确证了一段段生存时空,所以绘画的时代性被不断地赋予新的诠释。美并不像任何刺激物那样产生刺激,它致使启示产生,它调动整个心灵,使它当代中国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批判摘要消费主义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文化,已经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入中国社会。当前,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商品拜物教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中和思想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摘要儒家提出的中和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原则就是孔子提出的时中论和和而不同论,前者即中作为公正公平之价值,乃是一个历史研究性教学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价值及实施摘要研究性教学与历史学科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历史学科研究性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对历史教学本质的认知转变以及以历史教科书为基础的教学资源拓展。在具体实施中,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试分析档案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档案馆是极为重要的档案机构,能够引领社会风尚,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教育人民更好的为社会所服务,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文化的价值,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1浅论鲁迅创作中的旧文化情结论文关键词鲁迅传统思想死亡意识鬼气论文摘要从传统伦理思想鲁迅的死亡意识以及他的鬼气观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鲁迅与传统的关系并非仅仅一个反字所能包容和概括,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浅析邓小平与毛泽东的革命情怀论文摘要邓小平与毛泽东,两人是名震中外的世纪伟人。一面鲜艳的党旗下,挺立着这两位对国家对贡献了毕生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千古功臣。无疑,孕育了伟人,而伟人也改变了历史。历史证明,邓
大众时代的时尚迷狂内容提要资本主义精神和体制的逐步完善催发了大众时代的孕育和生成,而导源于古希腊的自然秩序的观念在其中也扮演了同等重要的角色。大众时代的拟像秩序的基本特征在于能指蜕变为能指的自我指涉私密化与公共关怀以当代中国为例的讨论在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过程中,中国正在经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分化。但是,因为这种分化来自于刚性化的社会经济力量的强行推动,而不是来自社会长期的渐进形成,因此显出两个特征一是时间上的急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内容提要社会关联形式可以分为神性关联(包括巫术关联)伦理关联和契约关联。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是伦理关联。传统中国社会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治乱相因,而伦理关联的社会关联方式则于浅析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大凡称得上文化的元素,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学校文化因其组成与性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功能,先进的学校文化具有突出的积极功能,而消极的学校文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典型意义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典型意义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具有浓郁抒情性特色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在音乐描写景物衬托情感表达结构安排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充分显示了诗人诗论以人为本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毕业论文摘要本论文对我国目前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剖析,结合教育方针的取向对今后音乐教育如何实施提出自己的观点。据此,论文着重强调贯穿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充分略论新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毕业论文摘要音乐教育已经是1个老话题,但是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老话题又出了新的理念。新音乐课程带上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利用视觉与听觉的效试谈儿童舞蹈教育的规范性毕业论文摘要在儿童舞蹈学习中,必须要接受正规的基训和舞感培养,以及表现力的启发和拓展。这就要求儿童舞蹈教学的必须规范!在规范的舞蹈教学中,从幼儿园到中学规范性的标准对舞蹈教学就给予学生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论文随着教育理念的逐步优化,人们愈发的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越早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将有极大的好处。本文主要浅谈了如何有效的提高小中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思考论文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知识不断被应用到经济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基础的转变。教育的进步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人才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经济的发展又为教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采用多媒体教室,改善课堂视听效果由于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多数院校均采用大班授课方式,一个大班一般有100人左右,如单纯采用板书教学,由于天气灯光位置等原因,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