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湖南几个大的地方剧种都有高腔《目连传》这一古老的剧目,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  ,省里和各地都曾搜集到一些演出本和木刻本。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珍贵资料没  能保存下来。到1980年又着手重新搜集,不但难度相当大,而且耆宿凋谢,要费的考证  工夫更多。那几年收到的剧本,大部已油印、内部铅印或公开出版。二十年来,我也写  过几篇小文,讨论有关《目连传》的问题,由于新的资料时有发现,个人认识也稍见明  晰,觉得对这些演出本有进一步求证的必要。
  一、正名——《目连传》与"目连戏"
  首先要说明的是:《目连传》不等于"目连戏"。确切地说,《目连传》是一个独立  的剧目,而"目连戏"是包括《目连传》在内的一批剧目。外地不说,在湖南,这二者  是有分别的。《目连传》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的特定剧目,平日一般不演出,演《目连传》是想  通过目连下地狱救母的佛力,对已逝祖先起到超幽度亡作用,但却是附在中元节所做法  事或道场之后才演出。
  高腔是伴随众多的神祀活动在庙台演出而形成连台大本戏的。中元节唱《目连传》;  观音会唱《南游记》(亦称《香山》);关王会唱《三国》或单选与关羽有关的戏缀成"  夫子戏"(亦称"老爷戏");岳王会唱《岳传》(亦称《金牌》);其他庙会也有唱《西  游》、《封神》、《混元盒》的。其间区别是:《目连传》为纯高腔,其它几种则高、  昆(或"低")间唱。
  辰河戏还有两种连台大本高腔戏,一是《水浒》,尽管梁山好汉上应三十六天罡,七  十二地煞,却不作为祀神剧目,以致逐渐为弹腔本所代替。而高腔本在20世纪50年代,  仅存20来个单折,现在已只剩下几折了。另一个是《梁传》,从不独立演出,其原因将  在后文再说。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要祭祀祖先,办盂兰盆会超幽度亡,这已是千载旧俗。作盂  兰盆会必演《目连救母》,至少在北宋末已约定俗成。超幽度亡必有祀鬼神的神事活动  :诵经、礼忏、打醮。这些活动结束时就唱戏。但发展到打四十九天罗天大醮时,辅以  七本《目连传》就嫌不足。于是就有十二本、二十四本、直到四十八本,形成所谓"四  十八本目连"之说。《目连传》本身是无法唱几十天的,便把《南游》、《西游》、《  封神》、《岳传》都拉进去。以《目连传》第一本开始,盏兰大会全家升天作结,中间  插演《西游》之类的戏,但隔三差五得插演一本或半本《目连传》,这就是"唱大戏"  ,或称"唱目连戏"。后来出现"打对台"局面,即相邻地方的两处首事,同时发起唱  "目连戏",各请一戏班,比赛谁唱得好,谁唱得时间更久,那就不是四十八本而是连  演几个月。哪有那么多戏可唱?只好把有些剧目延伸。如《西游》的八十一难,《南游  》中观音游地府、收善才龙女,收二十四诸天,都可以大做文章。《岳传》不但可移植  岳飞故事的弹腔剧目,也可把宋代抗金的其他传奇纳于其中,《三国》则可以演得更久  ,这就无法计算其本数了。
  辰河戏的《梁传》,本身是一个独立大戏,却从不独立演出,而是和《目连传》连演  ,也许是湖南没人祀梁武帝吧。按旧俗,《梁传》必须与《目连传》同演,只演七本《  目连传》,却可以不演《梁传》。梁武帝故事和《目连传》挂上钩好像也由来已久,据  浦市老人口传,浦市龙头寺曾在明崇祯年间唱过"目连戏",并曾勒碑记载,故老能记  得牌上有"高挂郗氏幡巾"一语,那么,崇祯时梁武帝故事就和目连救母故事连在一起  了。郑之珍《劝善记》也提到梁武帝之妻郗氏不信佛遭恶报,得梁武帝救度的事,刘氏  还说:"武帝既能救其妻,我儿必能救其母"。可见有其一定的联系。江西已发现的七  本《目连救母》中,第一本就是"梁武帝"。而湘剧已故老艺人周华福,说起他年轻时  (当为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在江西唱戏(湘剧),遇上要唱《目连传》时,必有人  问:"唱金毛生反还是唱梁武帝?"说明当时的湘剧戏班唱《目连传》有两种路子,一  种是"金毛犯边",另一种是"梁武帝"。
  因此,"目连戏"的含义是以演《目连传》为主,掺和着演其他连台本戏的一种演出  习俗,不等于《目连传》。如果辰河戏把《梁传》与《目连传》缀在一起称"目连全传  "还说得过去,若把《封神》、《南游》、《西游》、《岳传》……通通辑在一起称之  为《目连全传》,就是把演出习俗作为剧名,完全弄错了。
  二、版本
  湖南省艺术研究所曾经铅印作资料内部发行《湖南戏曲传统剧本》61集,其中收入《  目连传》和有关连台大本戏如下:2.第56集1984年印,辰河戏《前目连》、《梁传》,湘剧《目连传》,祁剧《目连  外传》,由我校勘。
  3.第57集1983年印。祁剧《目连传》录相本,王前禧校勘。
  4.第60集1986年印。辰河戏"花目连",包括《火烧葫芦口》、《蜜蜂头》、《耿  氏上吊》、《庞员外埋金》,李怀荪、刘回春校勘。《攀丹桂》(即《侯七杀母》),王  前禧校勘。
  5.第6集1980年印。湘剧《岳飞传》,蒋经成校勘。7.第24集1982年印。衡阳湘剧《南游记》,由我校勘。9.第44集1983年印。祁剧《混元盒》,由我校勘。
  10.第37集收有湘剧《王婆骂鸡》、《老汉驮妻》。第40集,收有湘剧《志公叹世》  。第60集,收辰河戏《过孤xī@①埂》等单折。
  除此之外,尚有怀化地区1989年曾油印过《梁传》、《香山》、《目连》、"花目连  "演出本。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有两种不同的湘剧手抄本残本。其中之一《大目犍连》1  —78出,由戴云女士编选,辑入台湾出版的《目连戏曲珍本辑选》中。
  从以上各本看,除台湾的目连戏曲珍本辑选为2000年出版外,省内各种铅印、油印本  均为1980—1989年这10年中搜集、整理、校勘、印发的。提供这些剧本的前辈艺人如刘  道生、谭松月、石玉松、周华福、周昆玉……等均于上个世纪西归道山。
  为什么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版本、提供者、校勘者和印出时间?因为这些剧本,  无论铅印、油印,均已大量流传,不仅国内,香港、台湾、日本、美国均有收藏。恐有  好事者以此为本,重新"发掘",眩世骇俗,未免愧对前人。趁我一息尚存,立此存照  。
  三、源流
  这是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也许要留待后来者解答。但我愿就自己所知谈点对湖南《  目连传》的看法。
  湖南的《目连传》,历来有两说:一是源于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亦称《劝  善记》,后文为省笔墨即称《劝善记》);一是源于弋阳腔。
  关于源自《劝善记》之说,拙作《 劝善记 与湖南目连戏》、《郑之珍 劝善记 探微  》(见"文艺湘军百家文库"《文艺萱卷》)二文中说得不少,这里不想再说,只重复几  个主要论点。
  郑之珍《劝善记》序、跋中已说明是根据一种演出本"括成"的改编本。他能根据什  么样的演出本呢?当然是在今安徽一带的戏班演出本。为什么这么肯定?是根据明张岱《  陶庵梦忆》的记载。郑、张同为明万历时人,但张稍晚于郑,而《陶庵梦忆》成书也在  《劝善记》刻印之后。但张岱看到特选的旌阳戏子演出的《目连救母》,和《劝善记》  迥然不同,旌阳戏子是以武功和杂耍取胜,而演出却在演武场,观众上万人。说明当时  在今安徽境内,《目连救母》的演出很盛行,因为张岱只记了演出,并无任何前所未知  或未见的表述。这说明,在郑本已经刻印,且"好事者不惮千里求其稿"时,旌阳戏子  竟不演郑本;反过来说,郑之珍的《劝善记》剧本,也无法在演武场给上万观众演出。  也就是说,即使郑之珍已改编成《劝善记》刻印了,一些戏班还在照自己的路子演出。说《目连传》源于郑本也不仅湖南一家,南方有些省也有人持此说。其原因得从《目  连传》救母本身说起。到了明代,这出戏就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郑之珍既"括成"百出(还有"新增插科"  ),有些戏他都无法割舍,那么,他所据的演出本当然不止百出,同为明万历时人祁彪  佳所收剧本就有109出,也算不限于百出的佐证。康熙时的《劝善金科》,据戴云女士  考证为237出,康熙前期,中原还是汉文化,不可能掺入满族文化,也就是说,在北方  ,"目连救母"的戏曲,已滚成两百多出的大戏了。这种民间的、自发的、越滚越大的  趋势,是谁也无法去规范它的。
  至于为什么会越滚越大,我们看看敦煌发现的唐代变文,就知道故事本身限于入冥救  母,题材本身和孟兰盆会联系在一起,使此剧成为中元节超幽度亡的特定剧目。但戏曲  是娱人的,老叫观众看"一似吴道子《地狱变相》",它的观赏价值和舞台生命力就成  了问题。于是,在演出中民间艺人就各尽所能,加些佐料,添些色彩。或以武功、杂技  见长,如《陶庵梦忆》所载;或以枝叶取胜,如康熙初的《劝善金科》。正因为是不同  年代,不同戏班、不同艺人几百年的创造,就形成了众多的不统一的演出本。谁源谁流  ,很难分清。
  但并不能因此抹杀《劝善记》的作用。木刻出版比口传心记或手抄毕竟先进得多。这  么大的戏全靠记忆来传授难度很大,倘有所本就容易多了。郑本付印,序跋却没说印多  少,但数量必定有限,不可能如今天可以一次印上百万本,所以在明代未必就推广很快  ——至少旌阳戏子没用它。到了清代,《目连传》越演越盛,发展到了产生宫廷大本。  "上有为者,下必甚焉",民间书坊也看出了生意经,为了易印,好卖,当然就刻印郑  之珍的《劝善记》了。在清代,各地、各种木刻本大量出现,但多不是高石山房原刻本  ,而采用了富春堂刻本。这样大量翻刻《劝善记》,一直刻到民国年间。据我所知,湖  南就有长沙、湘潭、衡阳、邵阳、洪江各地刻本,上世纪50年代收了一些,可惜毁于"  文革",连我自己记下的刻印年月、册数、书坊名称的笔记本也荡然无存。现有艺研所  仅存一套民国八年的邵阳刻本,怀化地区还有人藏有洪江刻印的残本,手头有民国八年  上海马启新书店刻本扉页复印件(王馗先生提供)。四川省1953年铅印的"川剧传统剧本  汇编"第一集《目连传》,扉页说明中也提到是据"清光绪十年(18
  8
  4)敬古堂何斋秦记 刊印本和另一种抄本。都可说明这种坊间刻本流布之广,数量之多,因而也成为戏班演 出的蓝本。但艺人并不愿放弃原有的演出本,所以只在与郑本相同曲目中,采用了郑文 曲词(宾白除外)。因为有了木刻本,便称之为"正传",木刻本之外则称"外传"或" 前传",而前传或外传,篇幅均长于郑本。所以,我认为,民间自有其演出本,只是木 刻本大量出现之后而吸收了郑本。   至于源自弋阳旧本之说,目前我只能存疑,原因是还未发现弋阳腔《目连救母》,还 未找到有关记载。我相信弋阳腔盛行时唱过《目连传》——尽管是推论,弋阳腔流行了 那么久,不可能不唱《目连救母》,至于是否为各高腔剧种之源,得凭资料确定。手边 有一册江西铅印的七本《目莲救母》,扉页说明中首先就肯定了"系弋阳腔连台本戏" ,接着又称"相传赣东北一带二十年盛演一次,称目莲盛会"。而铅印本则是"波阳县 民间艺人‘所存’清同治十年的全部《目莲救母》手抄本。"这个手抄本年代较早,而 且确实是演出本,第一本就是梁武帝故事。但是,与郑本相同的出目近80出,也和湖南 的手抄本异曲同工——曲文用的是郑文,宾白不同。这七本也有两百多出(相当于湖南 的牌。它和湖南所有抄本不同之处在于"博施济众"中花子唱"西皮倒板、正板、快板 "——当然属临时抓哏,但湖南却没发现过掺入弹腔唱段的。)   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江西境内,从萍乡到吉安,沿线都是湘班演出地,旧有"湘班 不过吉安"之说。不仅是湖南戏班,当地亦办了湘剧戏班和科班。前辈著名湘剧小生周 文湘即萍乡人,终生来往于湘、赣两省湘班演出,他还在萍乡境内起两个湘剧科班。这 些情况都说明两省毗邻,互相影响。但单凭这些还不能以此来断定湖南的《目连传》沿 于弋阳腔。   我只能说,我目前还不认同源于郑本或源于弋阳腔的两种说法,却说不清到底源在哪 里?   四、"一地一目连"说   "一地一目连",在南方确实如此,北方我没有发言权,知道得太少了。   湘剧、祁剧《目连传》都是七大本,七大本之外,实际上还有戏。辰河戏没那么严格 。江西也称七大本。但实际上只能说是大体如此。我们一直听说祁剧名鼓师刘道生有七本手抄本《目连传》,遗嘱用以殉葬,他逝世时 家属只找到三本,放入棺中埋掉了。后来找到他那七本中的第一本残本,共36出,从" 迎福降祥"起到"佛贬桂枝"止。收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第56集,我校勘时,与周 昆玉边本对照,发现这个残本第十八出《对审发配》之后,还有个标目为《收买军妻》 ,我问过周先生,他说不是他的戏,没唱过。在《佛贬桂枝》之后,周本还有《夫妻各 单》、《刘氏碎螺》、《剖萝》、《刘氏产子》、《巾冠团圆》几个标目,却无剧本。 我问周先生,他说是没有唱词。《夫妻各单》是傅相杭州受戒回来,夫妻分房而居,刘 氏不满,迁怒傅相所拾白螺,命金奴用金钗刺死,金奴刺螺,白螺发亮,金奴吓走,刘 氏怀孕,古佛命她在埋螺处拔出萝卜,用刀切开,只能切三刀,切出十八块。刘氏吃了 一块就产子了,所以儿子名叫罗卜。过去演出时,观众中有望生儿子的,要打个红包来 讨一块萝卜给妇女吃。   1984年组织祁剧老艺人演出《目连传》时,《刘氏产子》剧本已收入,确无刘氏唱词 ,由老艺人回忆,增加《海氏悬梁》包括"东方别家"、"二拐相邀"、"训子化钗" 、"二拐当钗"、"归家辱妻"、"海氏悬梁"(即"大上吊"),还增加了《九殿不语 》。全部录相本收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第57集。   这就是说,截至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是《目连传》的完整演出本,那应该是更 为丰富的。我曾听祁剧一些丑行老艺人说过,光李狗儿(或说是狗二,或说即叫李狗)的 戏是丑角当行戏,有《王老逐狗》(《赶狗上路》)《盗袍收仆》、《遣买@②牲》(即郑 本中之安童,祁剧在买@②牲时有大段侃价的戏),《益利逐狗》、《二奴下阴》、《九 殿不语》,都是李狗儿的戏。   湘剧《目连传》已多年不演,解放后即找不出扮演目连、刘氏的演员了。但我现在知 道的就有四种不同的剧本:   1.民国九年长沙出版的《湖南戏考》中收了四出,已收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的第5 6集,与江西本接近,但比江西本丰富。   2.戴云女士辑选的湘剧《大目犍连》残本。这个残本很有趣,它只有78出,其中第34 —39出,就是洪钓作乱傅相平乱故事,第78出标目是"嘱子升天",但内容却是"又是 一套洪钧作乱",有曲有白,是洪钧作乱,观音去请火德星君协助火烧"葫芦洞口", 烧死洪钧,与傅相无干。这就告诉我们,"洪钧作乱"一段,有两种不同演法。   3.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手抄本残本,《湘戏目莲记》,为全剧结尾,共23出。   4.已故老艺人周华福先生保存的全部湘剧《目连传》分场标目(牌名)。   这四种同为湘剧,各本并不相同,除《湖南戏考》所载四出中傅荣收租、逼债、收金 奴和江西相似而外,各有其独特之处。在湘剧一个剧种都有不同演法,也属"一地一目 连"现象。   辰河戏的情况比较复杂也难于考证。我们没有铅印辰河戏的《目连正传》,是因为没 能收到一个真正的演出本。辰河戏唱"目连"远较其它剧种为多,一直唱到1948年才终 止。老一辈的艺人不少藏有坊间刻本。"正传"部份,可以说80%是郑本。在祁剧《目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湖南"目连戏"演出本辩证 连传》的校勘过程中,我尽自己努力添加了部分演出本,实在没必要再印一个基本上是 郑本的刻本来代替辰河戏演出本,那样反而会混淆视听,以讹传讹。对于辰河戏,我们只能说已铅印的《梁传》、《前目连》是演出本,怀化油印本中一 些独有单出是演出本。另外,怀化旧有抄本《赵甲打爹》、《萧氏骂婆》也是演出本。 但往往被列为"花目连"。   大本戏中,像《封神》、《三国》、《西游》、《岳传》其情节都没超过小说范围, 应该说这些戏的出现当晚于小说。唯独《目连传》不同,除了"目连救母"故事源于变 文而外,民间经数百年的演出,不知创造了多少内容,而最有特色、最生动的却是这些 民间艺人的创造,因而各具特色,形成"一地一目连"现象。   还是先就郑本中所有的举例:如"请医救母",湖南是信巫不信医的,所以在湖南通 通作为"请巫祈福",但请的"巫"各剧种可不一样,有请师公、师娘,甚至请哑师公 创造一场哑剧。"博施济众"都分作四出:"老汉驼妻"、"兄弟求济"、"花子求济 "、"孝妇求棺"。"老汉驮妻"是旦行独角重头戏,"兄弟求济"、"花子求济"是 丑行重头戏,宾白、细节各剧种均不相同,而且这三出都可作单出独立演出,郑本中" 遣买@②牲"和到花园埋牲骨的是个无名无姓的安童,没什么戏,而湖南地方戏中却叫 李狗,有来龙去脉,曾使丑行演员以演这个角色出名。"五殿寻母"的主角不是刘氏, 而是骗鬼甘脱身,辰河戏叫《骗关》,也可独立演出,和川剧《扯谎过殿》近似。"三 殿寻母"在湘剧的抄本中主角是王婆和奚氏。相同出目况且如此,何况其他?   "一地一目连"是各地历代艺人的杰作,没有这种创造,目连戏就不可能像滚雪球般 越滚越大。   五、"花目连"新识   对于目连戏,我写过"认识"、"再认识"两篇小文;对"花目连"我也写了篇"初 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的发现,我觉得《目连传》内涵太丰富,不是管窥蠡测所 能理解的,我只能认识、认识、再认识。   "花目连"(或"目连外传")一般是指七大本中所没有的剧目,又和《目连传》同时 演出,或者和《目连传》有些瓜葛,既知道和《目连传》有渊源,而七本中未收入,只 好称之为"花目连",即穿插在《目连传》中演出的戏。我写《花目连剧目初探》时, 只找寻其在郑本中有蛛丝马迹的地方,未能做更进一步的考证。其根源在于仍视郑本为 圭臬,跳不出他的《劝善记》的圈子,仍然潜有源于郑本的思想。其实,有些称为"花 目连"的剧目,恰恰是《目连传》中的一部份。   凡知道《目连传》的人,没有不知"女吊"的。杀叉和女吊,是《目连传》有别于其 它大本戏的独特情节和表演。郑本既无女吊,也不杀叉。杀叉是高难度功技,叉手要苦 练几年才敢上台。辰河戏老艺人陈盛昌告诉我,他练过三年,天天在山上朝砍了树剩下 的树桩练,白天练得有准头了,晚上在树桩上插上一根点燃的香再练,务求精确无误。 《陶庵梦忆》所载大量功技表演,虽无杀叉,性质相同,可见《目连传》是重功技的。 "女吊"在戴云女士所选择的湘剧《大目犍连》中,"耿氏上吊"就在第二本内。可见 "耿氏上吊"不是"花目连"而属《目连传》,另一出《鬼打贼》则是另一种形式的" 女吊",江西本上吊的妇女是被普化尊者赶走吊死鬼而获救,丈夫也知道自己错了,夫 妻共同感谢神灵。湘剧却让一个贼碰上了,他和吊颈鬼胡搅蛮缠了半夜,终于使上吊的 妇女得救。这说明:《鬼打贼》也是《目连传》中的戏,不是"花目连"。   在20世纪50年代的艺人,都很少知道《王婆骂鸡》属于《目连传》,只知它属于旦行 中湘剧特有小行"大脚婆旦"的代表剧目"三骂"(《骂鸡》、《骂灶》、《骂菜》)之 一,不少旦角以此剧成名。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所藏另一种手抄残本《湘戏目莲记》中 ,不但有《骂鸡》,后面还有一出《巡风鬼》,在郑本"三殿寻母"刘氏唱完"三大苦 "之后,重头戏是阎王审理骂鸡案,最后是王婆还阳,奚氏变蛆。实际上是这三出戏连 演,中间插了一段刘氏唱的"三大苦"。   《蜜蜂头》故事,郑本"五殿寻母"中有交代,乾隆本《劝善金科》已收入,而辰河 戏则更完整,也无法把它从《目连传》中剔除出去。   《火烧葫芦口》(《匡国卿尽忠》),郑本中有个被谗臣陷害的忠臣光国卿,也提到" 丑虏"犯边,目连岳父曹献忠押粮到军前。江西本则是"丑奴兴兵",由曹献忠领兵破 贼,他儿子阵亡。湘剧周华福老先生的《目连传》牌名,则是"金毛生反",而辰河戏 的丑奴成了女人,是金毛之妻,为报夫仇兴兵。湘剧"洪钓作乱"也有"火烧葫芦洞口 "。也许,这也是《目连传》中的戏,至于是郑之珍"括"简了,还是民间演繁了,我 倾向于前者。   《赵甲打爹》、《萧氏骂婆》无疑也属《目连传》,江西七本中即有"打爹"。"雷 打十恶",必须让观众看到十个恶人的具体行为,像郑本那样交代一笔是不够形象的。 我倒怀疑郑之珍为了100出和"三宵毕",括去了在文人眼中过于俚俗的东西。   还有两种待考,一是《庞员外埋金》,这出完整的元杂剧怎么会保存在辰河戏的"目 连戏"之中,而《侯七杀母》怎么又扯上况钟了,有待进一步查证。   六、《目连传》演出的仪式   演《目连传》是大事,称"唱大戏"或"万人缘",因为是由首事者发起,组织"醵 金酬神",家家自愿捐钱,结万人缘。湖南有些地方唱《目连》得搭专台,搭台所需木 料,也由众人送来,管事者在木料上标明送来者姓名。戏演完后折台,各家照旧领回并 视为吉祥物,用来起房子,家宅安宁;用来作棺木,死者超生。   戏班也极为虔敬,开演前要全班沐浴、吃斋,任何妇女不准到后台,要在唱"刘氏开 荤"之后才可吃荤。   因为是中元节,戏中多有阴曹、鬼魂情节,唯恐不慎,假鬼招来真鬼,所以有一系列 的镇台、祛邪仪式。开演前,要请梨园祖师,在后台设坛供奉。要"镇台"、"抬灵官 "、"发五猖"、"拿寒林",并在台板下设坛供寒林。每天开锣,要由一位天将值日 "天将定台"。演出结束时要"灵官扫台"、"金星收煞"、"送寒林"。演出中也还 穿插一些如"迎福降祥"、"请瘟祈福"、"散花"之类,遗憾的是,这类仪式性表演 却没有留下详细的剧本。每个戏班总有一二人专门学过,称"掌台师"或"包台师", 都只有简单的提纲式脚本。现存最完整的是收入《湖南戏曲传统剧本》第24集《南游记 》中的"锁拿寒林"、"前记"中虽写明"谭松月口述",但与谭松月接触过的人都知 道并非"口述"。谭松月是衡阳湘剧前辈名净,即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谭保成的祖父, 谭保成的戏由祖父亲授。这位谭松月老先生存有不少抄本,十分珍视,从不示人。但并 不拒绝记录或传授,找他问剧本,他都口述,如果记不清,就找个借口独自回房去看抄 本。然后再继续口述。所以,他的口述是实有所本的。我拿这个本子问过其它剧种老艺 人,都说"差不多",可见其可信程度。其它则出自老艺人的回忆。唯独"散花",只 在周昆玉的抄本上发现过这一记载:"散花过午",我问过,他说是散了花就腰台吃午 饭。却没问怎么散花,到想着要问时,周先生已去世。但这个"散花"是有来历的,戴 云女士辑的康熙本《劝善金科》中,第22出标目为"散天花神女摘桃",但正文却只有 摘桃而无散花。因此,"散花"是如何演法,到目前为止还是空白。   《目连传》是个富矿,我们目前只能说发现了矿区,有待于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去 挖掘。为了珍视和保护这难得的文化遗产,也有必要杜绝乱挖乱采现象,以免混淆视叫 ,贻误后世。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左忄右西   @②原字左牛右兹   @③原字左阝右上升下土

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论文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说是良好的,但是,有的小学生也存在突出的心理问题。如,厌恶学习自卑失望情感脆弱逆反报复心强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模拟课堂在大学俄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扩展和深化,近年来我国积极倡导文化产业及文化服务走出国门,建设文化大国的新战略,特别电力公司劳动定员管理不足与提升措施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于电力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电力行业已成为影响我国战略安全的关键行业。电力企业应当有效开展劳动定员管理工作,以便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为语文课堂运用电化教学的心理学阐释论文小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生理特点,为小学语文电化教学的运用提供了可靠的心理学依据。在认知方面,电化教学以声光形色为优势,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思维方面,电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论文摘要在应试教育背景影响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只是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提升。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则需要教师能够积极的转变教学的观念,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幼儿园教育在中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摘要数字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和学生成绩考评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验手段的虚拟仿真化,利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论非物理学的大学物理建议论文一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1对大学物理课程的重视有名无实高校的不断改革没有对大学物理教学带来正面的冲击。一方面,非物理理工科类大学物理的学时数被压缩了又压缩,甚至于被取缔另一方面,像银行流动性过剩论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现象已经大大改善。相反地,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开始出现,这也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中西药掺用的危害研究论文第1篇中西药不合理应用的危害探讨近年来,因新剂型中成药和中西药复方制剂大量涌现,故在临床上出现了一些不合理应用的情况,中成药口服中毒的报告也屡见报道。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应用一些新的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论文摘要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而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的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密不可分,专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则是专业教育的深化,二者应该也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行为实证研究长期以来,单一的融资体制和低效的内源融资能力导致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并成为困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融资功能的增强,企业注重股票融资有其客中美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本文通过对中美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描述,认定二者存在巨大的差异,进而寻找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一中美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差异美国财务学家梅耶斯()和马基卢夫()于年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论拓展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研究一内蒙古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8791家,贷款余额为9420。38亿元,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数量为109948人,如何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中,企业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保障与基础,对企业有重要意义,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对实现企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探究周易的人生社会价值观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其内容博大精深,中外研究易学的很多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企业管理人士等等,都从中得到过宝贵的智慧启迪。易经中也包含着大量关墨子节用思想价值的现代诠释分析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工业化大发展和物质生活大繁荣的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挑战。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各地经济建设强烈要求区域经济艺术教育视角下核心价值观培养论文一艺术教育对核心价值观中的培育功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要阵地,校报网络多媒体等是主要宣传方式。但笔者在走访调查部分高校时发现,40的大学生认为以高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及探究美国价值观的生成内容与特征一深度关注美国价值观的缘由美国是当今世界无可争议的强国,而美国的这种强大与美国价值观的强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之所以深度关注美国价值观,是因为以下几方而原因。1。中美关系对于中美两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1)从现存的默片娇花溅血(BrokenBlossoms)(格里菲斯D。W。Griffith执导,1919)算起,美国电影塑造华人形象已有八十五年的历史。本文选择六部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浅谈客户用电检查对营销管理工作的价值1用电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用电检查工作作为供电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主要参考依据,它的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对用电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第二,对用户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