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

  摘 要: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应该遵循礼貌这一普遍原则,然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衡量标准及表达方式,本文以Leech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语用失误,取得得体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礼貌原则;谦虚;文化差异
  一、Leech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
  礼貌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手段,它在言语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普遍遵循礼貌的原则。H.P.Grice在1967年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谈的双方要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虽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并指出由于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歧义,但他不能够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违反合作原则大量使用委婉客气的间接语言的原因。Leech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为丰富和完善Grice的“合作原则”,他从语用学和人际修辞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表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性准则(agreement maxim)及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他认为根据这些准则合理使用语言就可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Leech提出的这六条准则是根据英国文化特点而提出的,主要是说英国人如何运用礼貌原则而使言语行为恰到好处。同时Leech也指出:“东方有些文化社团(如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更重视谦虚准则;操英语的文化社团(尤其是英国)更重视策略准则和反语准则;地中海国家更重视慷慨准则,而不太重视谦虚准则。”这些不同的礼貌准则是礼貌原则在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即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性表现。同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顾曰国、何自然等从语用角度分析了汉语中礼貌现象及礼貌行为的文化特征。
  Leech认为礼貌理论具有普遍性,但也清楚地意识到礼貌受文化制约的特性。所以,我们在承认礼貌原则的普遍性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礼貌原则的特殊性,不应该追求并满足于普遍框架的趋势。礼貌是一条普遍原则,既然它属于文化因素,那么在不同的文化里,就会产生相应的准则或准则变体。在礼貌原则总的框架之下,根据我国的文化特点、社会习惯、行为准则和社交方式等,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提出了五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贬已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他认为这些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对人们的言语行为起作用,同时“贬已尊人准则”又是汉文化礼貌中的核心部分。
  二、中西方“谦虚”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成因
  (一)中西方“谦虚”观念之对比
  《易经》中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句话的意思是,谦虚有道德的人,总是以谦逊的态度,自守其德,修养其身。儒家思想也告诫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古以来,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可以说“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谦虚是做人的一条基本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的谦虚品质,就无法具有外在的真诚恭谨表现。所谓“谦虚”就是较低看待自己,而较高看待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是低己高人,以人为师的心理和行为。而谦逊的含义在英文化中就是“减少对自己的表扬,而不是根本不要自我表扬”,因为西方式的谦虚是把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的。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谦虚”与Leech提出的“谦虚准则”有所不同,中国人之“谦虚”主要体现在“贬己尊人”。“贬己尊人”是中国特定环境下“礼”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西方社会人们惯常遵循的“尽量贬低自己,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的“谦虚准则”在中国社会不仅不适合,却常常构成对中国人面子的威胁之力。
  (二)中西文化中谦虚的语用策略之对比
  对谦虚的表达有许多语用策略。英汉文化关于“谦虚”的语用策略有很大差异。首先,很多时候,中国人对于表扬和称赞基本上采用自贬和推让的语用策略。而西方人一般趋向于接受称赞,接受式和缓和式是西方人用以回答称赞语两个主要语用策略。正如熊学亮在《认知语用学概论》一书中写道:中国和日本文化比较注重谦虚准则……比如称赞某人的外貌和成就,中国人可能会以“不”“哪里,哪里”“过奖了”“不敢当”“差远了”来回答,而西方人则可能用“谢谢”来回答。说“不”“哪里,哪里”,牺牲的是一致准则;说“谢谢”忽视的是谦虚准则。有这样一个笑话:中英两国官员偕夫人举行会晤,英方官员见到中方的夫人便主动赞美道:“您妻子真漂亮!”,中方官员回复道:“哪里,哪里。”翻译将这句谦虚用语翻译成了问句,“where? Where?”对方一头雾水,随即答道 “Every where!”从这个笑话中不难看出英汉两种语言对待赞美之词的态度差异。中国人往往通过否定对方的赞美或说些贬低自己的话以示自谦和礼貌,而英国人往往会认为他们的赞美之词被直言否定是对他们的鉴赏能力的否定,是不讲礼貌的表现。
  其次,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在交际中历来擅长用谦词,敬辞来表达“自卑而尊人”的礼貌原则。使用谦语,在称呼自己及和自己有关的人或事前用“小”“愚”“便”“寒”“敝”等谦辞。敬辞则相反,是在交际中用“贵”“尊”“令”等用以称呼对方以及和对方有关的人和事。而在英文化中则没有这样的语用讲究。
  另外,中国人的“卑己尊人”还表现在公开的讲话开场白的措词方面。不少中国人包括领导在讲话前,总要客气一番,说“我没有什么更多的好讲”或者“我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好讲”,或者“我的讲话会浪费大家的时间”等待,意思是自己很谦虚。然而类似的话产生的语力会使外国人大吃一惊,或莫明其妙,他们觉得既然“没有什么好讲的”“会浪费大家的时间”,那还讲什么呢?
  由此可见,谦虚在中西方文化中都被看做是人的美德和待人接物的要求,被看做是礼貌的表现。但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谦虚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表现形式。Leech的礼貌原则就包含了谦虚准则。而在汉文化中,谦虚自古以来就是为人处世的一条基本要求和道德水准。
  (三)中西文化中谦虚的差异的形成原因
  礼貌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社会现象,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礼貌的语言和礼貌的行为是表层的现象,是特定的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折射,只有深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才能通过这种表象,挖掘其真正特征,才能成功地解释其本质特征。中西文化中民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语言与非语言习惯不同,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体现在对谦虚的不同诠释和语用策略方面。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貌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中的礼貌与传统的“礼制”紧密相连。“礼”是儒家思想的主要概念之一。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义者,治之统也”。“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行事。在传统上以差序格局为主要取向的社会结构并以群体取向和他人为主要取向的中国社会,“礼”的精神就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维护社会“和合”的关系至高无上,因此崇尚“贬己尊人”或“谦虚”的礼貌行为。
  不同的道德观和传统的文化习俗决定了称赞语及应答语的言语方式的不同。汉文化礼貌的核心是“自谦尊人”。它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原则的。中庸心理是中华民族历史非常悠久,而且非常重要的文化心理之一。孔子把中庸看做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几千年来,这种道德观不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且在中华民族的语言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是一个重农的社会,重农社会的结果就是重农文化,这种文化是群体本位的沃土。群体本位的思想在中国深入人心,这要求人们必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在集体劳动中需要对方的合作以及其他人的支持,这些都需要谦虚。
  英语文化受到古希腊哲学思想和基督教的影响,加上西方社会是个重商主义的社会,重商主义是个体本位的温床,人们追求平等、自由、独立,因此英语文化中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个体主义。西方人追求自由,注重个人的权利和独立,认为尊重个人自由的权利的言行才是礼貌的。其礼貌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协同。西方社会历来强调个体与个人价值,因此培养了个人的自信,,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及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所以在面对人们的称赞时,他们敢于大方地接受,一句“thank you”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面子的维护。
  中国
  参考文献:
  [1]何兆熊.语用学概要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180.
  [2]Leech, Geoffrey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New York: Longman 1983. 22-23.

水电站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及故障检修论文摘要对水电站运营中暴露出的运检问题进行分析从故障诊断的技术革新人员工作的效率提升等方面提出框架性应对建议,以起抛砖引玉之效以励磁装置和变压器为例对水电站电气设备常见故障进行梳理并作体操课中的运动心理学运用分析论文1体操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1。1自卑心理由于个体之间的身体差异及心理差异在体操动作学习过程中,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动作掌握程度都不尽相同。对学习速度较慢的同学就会产生关于毕业论文答辩演讲稿集合七篇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在现在社会,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如何写一份恰当的演讲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答辩演讲建筑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论文1建筑空调系统能耗高原因分析空调系统已经成为新型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室内生活环境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能耗。造成空调系统运行高能耗现代信息技术下高校体育教学论文推荐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技术绝对化中的问题及思考有关调查研究表明,部分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甚至出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绝对化问题。大部分的高校教师研讨类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研讨是一种符合现代培训理念遵循成人学习特点有效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其目的是把学员内在经验和思考研究成果通过讨论方式实现思想碰撞升华认识和能力提升。然而,研讨类浅析铁路运输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用工效率论文我们通常所讲的人力资源配置是在企业有科学的发展方向的状况下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的质量结构以及数目。要想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企业制度,首先要有一个运行结构完整的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才能更好对高校广告学校外专业实习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论文校外专业实习课程是高校广告学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组织中最容易碰到问题的课程,常常会因为实习单位难落实实习人员难组织统一教学难控制等问题而使得该类型教学流于形式,很难达到农业技术推广论文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因素导致推广机构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淡水河大桥承台裂缝控制技术论文1概述淡水河大桥是我国南方一座近海特大桥,其设计使用寿命要求100年,由于桥梁主体钢筋混凝土构件位于海洋环境或者近海环境,容易因氯盐侵蚀到混凝土中诱发钢筋锈蚀膨胀,出现混凝土保护层试题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传统化的出题方式,需要多个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反复推敲,根据大纲要求组织试卷,最后做出一份满足考试要求的试卷。这种出卷方式工作量巨大,而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作者贾红梅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试论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编者按功能既是语言得以形成的要素,又是其得以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十分重要。然而,本刊最近收到的功能语言学的稿件却不多。陈勇从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出发,研究语篇分析。虽然这与国内初中音乐教学策略简析音乐是初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专业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中学习美感受美把握美理解美,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浅析理工科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作用1。音乐素质教育的内涵音乐素质教育就是广义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音乐学科内的各专业门类进行融合,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为根本,以音乐实践活动为辅助,使受教育者在具备综合音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的发展十分迅速,信息化的时代已然到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多媒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迅速便捷的呈现出教师想要授予学生的教学内容信息,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孩子在幼儿时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家长面对幼儿提出的问题缺乏耐心,小孩子问的很多问题不是过于简单,就是太过天马行空,对于前者,家长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个体在特殊的问题下能够针对特殊的情况对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问题,不拘泥于固有的解决问题的模式,灵活的利用各种有利的因素将问题解决的能力。思维的灵试论流行音乐与中职音乐教学的融合音乐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的音乐发展形式就在不断的改变。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改变了大众的审美。流行音乐就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提升形体美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尤其在学生青春期的特殊阶段,是帮助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需要我们多利用有效的教学浅谈实验语音学与声学语音学的联系摘要声学语音学作为现代语音学的重要分支,与实验语音学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无论从实验语音学的发展阶段还是从声学语音学的研究内容来看,二者的联系都是十分紧密的实验语音学极大地促进声学同步练习声学同步练习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是,简称为,符号为。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