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对卢卡奇物化思想和浪漫主义立场的浅析

  物化是卢卡奇早期理论探讨的中心话语,也是他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思想武器。他认为物化是人的本性与其存在冲突,人由主体变成了对象、人的活动的结果,人的创造物变成了某种自律的并反过来支配人的力量,人成了物的奴仆,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人自身活动变成了依靠悖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其实与马克思异化概念相近,后来许多人也就把他的物化称为异化。
  关于异化的原因,卢卡奇认为恰恰是因为技术的运动和理性的发展。他说:如果我们遵循着劳动在他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从手工业经过合作生产和工厂手工业到机器生产的道路加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存在着一种不断向高度理性发展,逐步取消了人在特征、个性、个人性格上的倾向。这就是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到生产的过程,就是理性征服自然对象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人的沦丧与异化的过程。他认为这种技术和理性的发展所造成的恶果可以从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两个方面加以论证。从前者来说,技术的应用必然造成进一步的劳动分工,理性的发展必然是劳动过程的日益合理化和机械化,从而导致工人最终丧失了与产品的接触,在形式上工人成为可有可无的一个原子,在心理上造成更为悲惨的局面。理性、技术发展的过程已成为工人异化之源,劳动的对象化过程已成为异化的过程,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已成为人性丧失的过程。商品生产的发展、工具理性的扩张不仅影响了生产过程,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生活的面貌,甚至渗透到了人们的身体和心灵的各个部分。总之,科学、技术、理性使世界发生了巨变,技术的专门化破坏了每一个整体形象,科学本身也卷入这种单一的直接性之中,从而把现实世界撕成了碎片,使世界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因而科学和技术必然受到指责。
  面对着充满异化和罪恶的世界,在哪里能找到灵魂的栖息地?卢卡奇的回答是:假如人们想到卢梭,这有一种意义截然不同的自然概念的回声,它越来越集中地感到这样的社会制度剥夺了人的本质,他所拥有的文化和文明越多他就越不可能是一个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异化的自然,我们渴望的是卢梭所描绘的那种自然。从这个回答看来,卢卡奇对技术和理性的批判所站的是浪漫主义立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情绪,也和当时欧洲思想界整体的气氛有关。浪漫主义在欧洲是一种传统的思潮,伴随着理性主义的发展,作为其尖锐的对立面而出现。对于有限的一般个体生命如何寻得自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这一主题,卢卡奇对后来者的开启作用更大。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浪漫主义发展的脉络加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对技术和理性的批判,也能够凸显他在这一思潮中的地位。这一思潮肇始于卢梭,其实我们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帕斯卡尔,不仅因为他比卢梭更早看到人不能从理智方面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更重要的是他在笛卡尔时代就注意到后来成为浪漫主义核心课题的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问题,他甚至已经敏感地意识到到人的虚无性、无限性。在笛卡尔提出计算理性的逻辑问题时,帕斯卡尔就提出了心灵的逻辑。他关心的是人自身的内在,他觉得当人认识到自己只是靠自然赐予的一点物质来支撑自己,处在无限和虚无之间,是非常可怜的,并不像理性主义宣扬的那样人因有理性而万能。卢梭着重强调了人的同情心、友善的情感和崇敬的心情、伦理和价值等方面的事不属于推理思维,而属于情感问题。正是在卢梭的启示下康德才给认识划出了界限,为道德确立了地位。此处需要特别提及韦伯,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类:一是工具合理性;另一种是实质的合理性。他认为近代是实质理性不断下降、工具理性不断扩张的过程。科学技术只能保证手段的正确,却不能反省批判其追求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理性日益扩张,实质理性日益萎缩,工具理性取得全面胜利,其结果是十足的非理性,因此韦伯主张限制工具理性,恢复实质理性的权威,把价值、目的、意识一类的东西引入科学技术,对科学技术在工业社会及其文化系统中的角色加以重新定位。
  韦伯的这个思想被卢卡奇吸收较多。卢卡奇认为:当科学的认识观念被应用于自然时,它只是推动了科学进步,当它被应用于社会的时候,就反过来成了资产阶级的武器。在这里卢卡奇把科学的问题与阶级的问题联系起来,对理性的批判上升到对社会的批判,认为一般的人生苦难的根源由理性的扩张上升为资产阶级的扩张。他认为人们正是在对科学异化的批判中再一次清楚地看到了在阶级和由于企图把那个阶级的社会特征连同它的规律和需求加以概念化把握而产生定额科学方法之间的紧密的相互作用。对于充满异化与罪恶的世界,卢卡奇把自然作为人类灵魂的栖息地,原始的、淳朴的自然,没有被科学破坏的自然,也是卢卡奇的理想。
  从浪漫主义的发展史来看,卢卡奇把这一思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形态:已不仅仅是对人生的哀叹,而是转变为对科学技术的全面的历史性的批判,对工具理性的指责已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道德和情感生活的狭小天地,而是同批判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联系在一起,浪漫主义被马克思主义化。卢卡奇的浪漫思想对后来者的开启作用表现在对西方当代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西方的富裕社会已成为病态社会,工业现代化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产品,却以各种手段加强了对人的奴役和人性的压抑,弗洛姆也揭露现代西方社会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使人如同市场上的商品一样,丧失了人应有的尊严和自我意识,阿道尔诺遵循卢卡奇的思路,认为有人文理性和工具理性。浪漫主义并未到此结束,西方现代哲学经过后现代思潮的洗礼,浪漫主义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哲学,希望从中找到一些新的思想资源继续浪漫主义的历程。
  以上整个地梳理了一下浪漫主义发展的脉络,为什么浪漫主义能够这样一直延续下来?首先,是因为人在同一历史时期会碰到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碰到相同的问题。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主题人作为有限的一般个体如何寻得自身的生存价值和意义,这反映出这些问题是人的根本问题,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避免。人一旦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在试探着回答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谁也不能不直面这个问题。而且人具有相同的气质和禀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具有一种相似性。不仅在西方浪漫主义的传统绵延不绝,而且在东方也有类似的思想轨迹。毕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后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也会成为继续困扰人的一大问题,被解决的确定性不大。
  其次,浪漫主义与理性主义相伴随而生,这里涉及到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两种关系中,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理性来征服自然,另一方面这种理性没有任何伦理上的限制,来约束我们如何使用外在知识来征服自然。现代人从宗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借着发明上的创新和工业上的策略,在对自然的征服中尝到了甜头,用尼采的比喻就是现代人如同一只山骆驼蜕变的年轻狮子乍出牢笼,现代科学及资本主义成为其控制玩耍捕猎的武器。在此情况下,人失去了道德约束力,成为失去终极关怀的存在物。无疑,理性主义发展到后来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被曲解了。人的健康发展需要一种合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都需要道德约束力和终极关怀,所以浪漫主义对人的道德的关注和对终极关怀的追求是其重要的特征,也是其一直源源流传的原因。而另一个方面,浪漫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有偏激的一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基本上对技术持否定态度,从宏观的历史中把握资本和工业文明的二重性,不能从历史的角度具体分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人的异化。科学和科学的应用是既紧密相连而又不可混同的两件事,利用机器的方式和机器本身完全是两回事。历史的发展总是在血与火中进行的,善与恶的绝对标准是没有的,只有在历史发展的天平上才能看清,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所以只单纯否定技术和科学的态度是无力的,但即使像马克思那样的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著名结论和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从理论上解决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问题,全面辩证地看待了两者关系,但那也只是理论上的解决,以后我们能否成功地实践这种理论是个未知数,这也会成为继续困扰我们的根本问题。
  以上通过对卢卡奇的物化概念和物化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浪漫主义发展历程的梳理,确实卢卡奇在浪漫主义传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浪漫主义立场是非常坚定的,也把浪漫主义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为我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认识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关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探索我国文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创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是人们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就目前我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的模式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对现当代文学思潮左拉与劳伦斯小说中的煤矿书写鉴赏在西方现代文学中,许多作家都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对工业文明的关注和沉思,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叙述现代工业发展背景下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突,以及不同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取向。在众多杰出的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问题探讨一现当代文学现代性的定义研究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性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有另一种意见提出现代性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思维。现代性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在不断发展的,由幼稚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开拓中国革命文学研究的新空间分析所谓的大文学史观,就是跨越出将文学作为纯艺术探索的产品,在广泛的社会历史联系中发现文学创作的意义和趣味。对于狭隘的纯文学理想而言,饱含了社会历史诸多诉求的文学思想不可不谓大,然而大生态文学在当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引言生态文学这一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被提出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生态文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态文学在感悟自然与生态整体观现代文学欣赏方式及其理论基础研究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的术语概念范畴话语方式以及理论体系及其来源等,学术界作了比较多的研究,而对于现代中国文学欣赏方式,学术界的研究却相对薄弱。笔者认为,自五四中国现代文学确立以来,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性赏析一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反思本土经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挥的作用是阻碍还是促进,我们无法用简单地言语来总结回答,当时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背景等因素来蓝,我们应当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生存论哲学转向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同时受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遭遇到了十分严峻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一些专家和学者积极探索中走进新形势下电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有人说电影与文学就像绿叶与红花,电影是绿叶,文学是红花,电影带我们走进文学王国也有人说,电影与文学就像雄鹰与苍穹,文学是雄鹰,电影是苍穹,文学在电影中畅游。但是,在新形势下,就电影古代诗歌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解析古代诗歌是我国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艺术的象征,在诗歌中,作者通过自身的社会经历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将内心的情感世界赋予诗歌的形式中,成为了思想表达的一道璀璨的明珠。汉日两语二字同形词的词源考辨分析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汉日两语中大量存在的同形词即为最好明证。关于同形词问题研究,中日两国学界颇为活跃,相关成果也较为丰富。但从以往研究成果的内容来看,大多侧重于讨论同形词的音
京剧艺术论文京剧的艺术,糅合了我国民间戏曲文化的大成,无论多少久依旧有它绚烂多彩的一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篇京剧艺术论文,欢迎参考阅读。京剧艺术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从京剧的表现手法音乐行当脸浅谈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及艺术美育论文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了艺术,艺术是人们一定的审美理想的实现。因此,艺术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人们的审美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地鉴定艺术美,对提高人们的自觉意识和提高审美能跨越时空后的迷失艺术论文摘要荒岛余生通过对主人公在荒岛生活前后生活状态以及精神状态的描述,体现了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该片对于人生意义个人存在以及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等都进行了深刻地探讨和思考。关键词荒岛余生舞起来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若干思考小学音乐课堂要实现快乐课堂高效课堂,就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律动教学对于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为律动教学能带动小学生的愉悦情绪,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能增略谈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音乐课程教学可以说是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个基础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与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步骤。在音乐教学课程中,通过音乐这一学科的自身的特点和音乐本身的独特的感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略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明显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单一,过于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长期下来,学生逐渐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于是开放式小学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现在学生更注重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再习惯拘泥于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更不习惯教师说灌式的教育,提倡在音乐教学中提倡开放式的教学,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领让音乐教学真正乐起来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感悟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投入,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增强教学工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探微音乐是一门有较强的情感特性的艺术类学科,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音乐文化素养。对于初中生来说,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培养情操的关键时期,在音乐教学中采浅谈鲍勃迪伦游吟诗人的吟唱方式2016年10月13日,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终于落下帷幕,将该奖项奖给了美国民谣音乐家鲍勃迪伦,并表彰其在伟大的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并唤醒了游吟诗人的传统。本文将分析简述中国音乐美学中的抽象观西方音乐哲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哲学新思路的开拓,然而,在中国自古参禅悟道及儒家中庸的思维模式下,音乐美学的走向大不相同。众多音乐美学的观点奠定了中国音乐功能论的事实。那